世界名画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

合集下载

世界名画欣赏ppt课件

世界名画欣赏ppt课件
34
《圣.乔治与 毒龙》拉斐尔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粉色的裙子》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1864 油画/147×110 cm45
46
47
《弹钢琴的年轻女子》
雷诺阿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塞纳河和巴黎圣母院》约翰-巴尔洛德·容金德 1864 油画/42×56.5cm 56
深渊 (又名:夏天的傍晚) 作于1892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 (1861-1900) 俄国
57
宫娥 委拉斯凯 兹 1656年 318×276厘米 藏马德里普拉 多博物馆宫
58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鲁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现存伦 敦国立美术馆
59
艾塞.安茜拉.多米尼 (作于 1849-1850年间) (又名:受胎告知) 但丁.罗赛蒂 72.4cm×41.9cm 现藏于伦敦泰特画廊
1
《春》1477年桑德罗·波提切利
2
《维纳斯的诞生 》1486年 桑德罗·波提切利
3
《诽谤 》 桑德罗·波提切利
4
《维纳斯与马尔斯》
5
《维纳斯与小爱神》
6
《神秘的降诞》
7
《圣母之哀》 8
《圣母子》
9
《圣母子》
10
大卫《马拉之死》 11
《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私人藏
27
不相称的婚姻 (作于 1862) 作者:普基寥夫 (1832-1890) 俄国 173cm×136.5cm 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 馆

风景油画中笔触的表现与运用探析

风景油画中笔触的表现与运用探析

风景油画中笔触的表现与运用探析作者:赵婕雯来源:《大观》2022年第07期摘要:构成画面的元素很多,笔触虽只是其中之一,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触,即绘画中的笔法。

画家在创作时,颜料薄与厚之间的对比,颜色的变化,落笔的力度、节奏,以及点染的气韵感觉,都是借助笔触体现的,直接影响所画空间或物体的质感、虚实和体积感等。

画家当下的感觉通过不同的极具特征的笔触呈现,这些笔触构成画家的艺术风格,从作品最微小的单元体现画家情趣、性格及其艺术修养。

关键词:风景油画;笔触;线条一、笔触的含义笔触是指在画面上有意识注意用笔,并留下痕迹,借以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和画面的节奏感。

笔触是由点与线构成的,是画面中最小的单元,研究点、线对画面的作用,需先了解点与线的含义。

点——“点”字有多重释义,可表示一定的位置或程度的标志,如终点、顶点、冰点、沸点、极点等;可表示液体的小滴或细小的痕迹,如雨点、泥点、墨点;也可形容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如重点、优点、特点等。

绘画中的点,通常以笔触形式出现,接近“细小的痕迹”这一释义。

点可以构成一条线,也可以构成一个平面,也可以构成一个立体。

线——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

几何学上,线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通常以直线、曲线的形式表现。

线在绘画中有其独特的呈现,有勾勒形象的线,有用以展示动态的线,以形成独具个人特色与韵味的笔触。

绘画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笔触,无论是古典油画还是当代艺术,都是由情绪饱满的笔触来织就的。

画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审美情趣,通过变化多端的笔触,呈现在画面上,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绘画作品通过它得以展现出独特的内涵。

笔触是画面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一切的表达都包含在一笔笔的点与线中。

二、大师作品中笔触的运用与效果要了解笔触的运用与呈现效果之间的联系,首先要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笔触演变。

笔触的特征也是有其时代属性的。

文艺复兴时期,是油画发展的较早时期,作品以和谐、律动的笔触为主,画家们普遍未注意笔触对画面的影响,在笔触的发掘和运用上没有很强的开拓意识。

孟特芳丹的回忆

孟特芳丹的回忆

孟特芳丹的回忆初见《孟特芳丹的回忆》是在柯罗的作品赏析课上。

孟特芳丹有一种沁人心脾力量,能让看到它的人浮躁的心瞬间宁静下来。

如果可以我愿意躺在孟特芳丹的静谧的湖边,敛着眼,去感受它的薄雾轻漫,浅草柔软。

柯罗画中的孟特芳丹或许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心所向,心所往。

居于闹市,却想着临清流而赋诗,置身城井,却愿意登东皋以舒啸,安于檐下,却憧憬乘舟而衣袂飘飘。

四月末便有了夏日的焦灼,阳光投射着树影的斑驳,走在市井喧嚣的道路上,迎接着街边绿树的春意盎然和呼啸而驰的车水马龙。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性格,每个城市的里的你我汇聚成流动的脉络,在某个熟悉和陌生的角落留下了你的微笑和我的泪水。

在生活的路上跋涉山水,有你的筚路蓝缕也有我的命途多舛。

我们从彼此的风景里走过,像是风轻拭着大漠里胡杨的骨骼,一路的脚印演化成一圈圈的年轮,让我们变成一片馥郁馨香的森林。

五月初是石榴树层叠紧簇的妖娆花朵,也是谷雨时节蓬勃生长的胚苗五谷。

夜幕,抬头仰望,是否会回忆起儿时那些有星星有月亮的晚上,你可曾看见岁月变迁中一路的成长。

在白驹过隙间,窗前变化着四季的风景,眼前浮现着过往的人海。

月上枝头,烟笼寒山,在这错综紊杂的钢筋水泥的丛林生活的我们,心里是否能保留着纯净的美好。

当我们放慢脚步,能否体会,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怡然,能体会东篱采菊,悠望南山的自得。

当我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是否会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接着愁怨的姑娘?当我们眺望出这偌大的城市,远处江中的搴舟上,是否能听见越女对着王子歌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孟特芳丹,它是心深处,缱绻的宁静和温暖,令我相信迢迢世尽头,有光明可守,有归宿可栖。

当我走近它,走进那种不被打扰的宁静中去,就像我站在班禅师面前,见他笑时,心里温暖而平静。

我心有猛虎,却依然细嗅蔷薇,我心有孟特芳丹,却不只是回忆。

蒙特芳的回忆

蒙特芳的回忆

以文字解画——柯罗《蒙特芳丹的回忆》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是19世纪后期的一位天真而有胆识的画家。

他改变了油画中风景只是烘托气氛的次要地位,描绘了亲切的、田园牧诗般的大自然。

《蒙特芳丹的回忆》不仅仅是一幅画,它简直是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诗意的巴黎乡间美景。

画面中以墨绿色和灰褐色为主,给人一种古朴的厚实的印象。

观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仿佛要倾倒的大树,树的枝桠交错穿梭,仿佛在无限地延伸。

画家毫不吝惜地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渲染这古老沧桑的树,构成了画面的主要色调。

在画的左下角引人注目的是采花女,她穿着鲜红的长裙,仰着头,双手向上举着,显示出她丰腴的身材,端庄优雅的气质。

采花女的旁边,有两个玩耍的小孩,画面显得更加活泼了。

另外,画中央是倒映着远山的静水,倘若我们沉醉在画里,就能隐约感受到水泽边的清凉和花草的气息。

这幅画的时间性,由山的倒影可猜想是在白天。

画家不仅注重色调的搭配,还在光线的明暗上别具匠心。

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在东半天上,一缕缕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柔柔地洒在芳草中,空气中透着洁净、明朗。

由此,画面中显示了和谐的明暗对比。

这幅画的空间性,由近处的花草到采花人到魁梧的老树再到河水和远山,由近处的实景到远处的虚景,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采花人愉悦的心,甚至可以想象到山里云雾缭绕的幻景。

《蒙特芳丹的回忆》,先前之所以说它更像乡间的生活场景,是因为柯罗对这幅画赋予的不仅有色彩、光影、图象,还有花草的芬芳、人物的动态,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幅画,又好似一首乡间抒情诗:缓缓的流水滋润起一群绿色的生命幽香的空气弥漫在满山遍野寂静笑语流淌着一种无忧的自在柯罗的风景画,之所以能够把风景提升到画的主体,摆脱了风景的附庸性,诗因为它在渲染营造气氛的同时,点上了具有灵性和美的人物。

可以想象,如果《蒙特芳丹的回忆》中没有纯朴天真的采花女,没有那一抹诱人的鲜红,画面将变得空洞、凝滞。

当风景只是纯粹的风景时,人们只会赞叹它的美,而没有丝毫的遐想。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内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内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26 题,每题2 分,共52 分)1.()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

A.艺术风格B.艺术表现C.艺术典型D.艺术意象2.元代画家赵孟頫的()的仅绘一身形矫健、长鬃毛的马和一奚官,毫无背景,捕捉住了一阵风吹过时的瞬间来加以描绘。

A.《调良图》B.《秋郊饮马图》C.《五马图》D.《鹊华秋色图》3.如图1 所示,该美术作品(局部)的作者是()。

A.吴道子B.张择端C.柳宗元D.李公麟4.下图2 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属于()书体。

A.篆书B.隶书C.行书D.草书5.图中的作品出土于()。

A.陕西B.四川C.河南D.湖北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是()。

A.席里柯B.德拉克洛瓦C.吕德D.罗丹7.以下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的是()。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画家的是()。

A.卡隆B.约丹斯C.普桑D.拉图尔9.朗香教堂位于()。

A.法国B.西班牙C.美国D.意大利10.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矿物质颜料的是()。

A.朱砂、石青、石绿、花青B.藤黄、花青、朱膘、洋红C.朱砂、石黄、石青、石绿D.赭石、泥金、朱砂、胭脂11.在几何透视中,()是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下方的直立灭线上。

A.余点B.心点C.天点D.地点12.如图,该建筑样式属于()。

A.悬山顶B.攒尖顶C.重檐歇山顶D.卷棚顶1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

A.知识与能力B.过程与方法C.分析与评价D.描述与分析14.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系列建议学生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A.美术鉴赏B.现代媒体艺术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15.为了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美术老师应该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

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二)

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二)


睡莲 莫奈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鲁昂大教堂》连作,就是依据阳光不同 时刻末叶在教堂粗砺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观察写生的。
《吹笛少年》爱德华· 马奈 法国
油画 1866年 巴黎 奥赛博物馆 ,
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
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
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 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

自画像,是梵高生活与创作、人生与艺术旅程的真实记录。 正如梵高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 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 处。”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 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 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 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 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 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 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 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 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 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 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 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 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 交响乐中。
浪漫主义 画派
《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由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 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 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现实主义 画派
晚钟
米勒
1859年;布画; 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画面上,夕阳西下, 一天辛勤的田野劳作结束了。一对农民夫妇刚听到远方的教堂钟 响,便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俯首摘帽祷告。画家着重于描绘这两 个形象对命运的虔诚。色调上,暮色沉沉,农夫脱帽少妇合掌祈 祷,黄褐色调庄严温暖,地平线与人物恰组成两个端肃的十字, 可用上评述古希腊雕塑的名句,"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孟特芳丹的回忆》

《孟特芳丹的回忆》

法文:Souve‎n ir de Morte‎f onta‎i ne这一幅《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

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

这幅画就是‎艺术家对这‎一美景的回‎忆。

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

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约五分之三‎,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

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

两树的中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

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绽开的红色‎小花。

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蕈。

在整幅画上‎,这三个人物‎显得生意盎‎然。

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

柯罗画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

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

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所造成‎。

它倾斜的枝‎干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平‎添了无限诗‎意。

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

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

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

画家完全用‎暖色铺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

如果没有画‎家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是难以给人‎们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印‎象的。

这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

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

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爱‎”,“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

这也就是现‎实。

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

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浅析柯罗的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

浅析柯罗的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

浅析柯罗的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发布时间:2021-05-17T06:56:32.26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2期作者:王佩[导读] 柯罗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风景油画作品像一首首美丽的诗篇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笔者通过对柯罗风景油画代表作品《孟特芳丹的回忆》的构图、色调、技法、笔触等方面进行剖析,来展现柯罗成熟时期风景油画作品的艺术特征与独特魅力,使大家对柯罗的绘画艺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王佩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柯罗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风景油画作品像一首首美丽的诗篇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笔者通过对柯罗风景油画代表作品《孟特芳丹的回忆》的构图、色调、技法、笔触等方面进行剖析,来展现柯罗成熟时期风景油画作品的艺术特征与独特魅力,使大家对柯罗的绘画艺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关键词:柯罗;风景油画;诗意;写生一、柯罗《孟特芳丹的回忆》的创作背景柯罗的一生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兴衰,处在风云变幻的时代。

柯罗既把这些时代的风格特点集于一身,又经过他不断地思考与提炼,保持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为何他成为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的原因。

柯罗的风景画是自成一派的,他提出的“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也对后世的印象主义画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莫奈、雷诺阿、西斯莱等印象主义画家都深受柯罗风景油画的影响。

柯罗曾三次游学意大利,在意大利学习绘画的时候,柯罗就已经开始对色彩和光线进行创新。

逐渐的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他的画面中开始出现对浪漫主义的借鉴,这也为后来他富有诗意的绘画风格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柯罗艺术生涯的早期和中期,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沙龙展览上,一直在创作大型的风景油画。

但是这些时期的创作都不如他晚年时期的作品,大概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创作的风景画那样吸引观众。

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加浓厚的诗意,画面犹如田园诗歌般美妙,可以看出柯罗前期和中期作品中少见的洒脱与自由,在他后期的风景油画作品中也更注重对自身主观情感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