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21年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21年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运动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敢于提问和探索。
2. 学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尊重事实和证据。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3. 总结: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运动和静止,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课时:物体的运动规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规律。
2. 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3. 总结: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第三课时: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现象。
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
3. 总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小车、尺子、计时器等。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学生准备:风车、空易拉罐、小球、矿泉水瓶、核桃、小铁锤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1.教师谈话提问:同学们出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交流后回答。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远的可以坐飞机、高铁,近的可以坐汽车或者其他的交通工具。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与力。
5.学生分小组活动。
教师适时指导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6.小组展示研究发现。
预设汇报1:纸风车快停了,我再吹一下,给小风车施加一个力,风车又转动了起来。
预设汇报2:空易拉罐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空易拉罐开始滚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滚动的空易拉罐,就停止了。
预设汇报3:文具盒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文具盒,文具盒开始滑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滑动的文具盒,文具盒停止了。
板书设计:
小球的运动
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反思:
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3.运动的形式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物体运动形式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展示纸风车、空易拉罐,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
2.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3.学生汇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设想方案。
预设汇报1:使劲吹小风车,可以使小风车动起来。
预设汇报2:用力推空易拉罐,可以使静止的空易拉罐动起来。
预设汇报3:用力拉或者推可以使用文具盒动起来。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生活2. 第二单元:天气与季节3. 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4.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5. 第五单元:地球与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
4.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课堂练习:进行一些练习题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科学作品。
3. 学生小测验评价:进行一些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全册-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 多媒体教学资料:幻灯片、视频等3. 实验材料:根据不同单元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引导。
六三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教学计划《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声音的变化》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为主线,指向引起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噪声,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噪声污染现象,以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为线索,指向噪声的产生环境以及怎样进行防治。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课时分配4 .《声音的产生》........................................ 1课时5 .《声音的传播》.................................... 1课时6 .《声音的变化》................................ 1课时7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1课时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授课人: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4.声音的产生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备注(教师复备科学概念目标:栏)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探索地球》教学设计(超详细,含每个环节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探索地球》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并板书“地球”)在它身上有许多奥秘呢,大家想知道吗?它是一颗充满神奇和奥秘的星球,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究,大家有兴趣了解它吗?(哪句好些?)(我感觉后一句好)就让我们来认识它吧。
(课件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大图)二探究活动(一)现在人们对地球的认识1学生交流,初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可以到太空看地球,给它拍照片,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我们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此时课件出示一组地球照片)学生观看。
把现在你知道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告诉大家好吗?(出示另一张地球图片,安排2—3名同学回答,回答内容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发到各小组,让他们课前学习。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球体)反思:担心学生搜集的资料内容很广,没有指向向,就专门有针对性的整理了地球大小和形状的小资料,发到各组,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似的回答,倒是达到了预期目的,可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球”与“圆”,当然他们还没有学习这部分知识,课前是否要给学生讲讲呢?(熟悉学生时,可拿一个篮球和一张圆纸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后,区分一下。
)2课件展示,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积累的科学知识真不少,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掌声送给自己。
看到大家的出色表现,地球有点耐不住寂寞了,它也想介绍一下自己,大家想听吗?(哪句好些?)(两句结合好)(1)通过课件播放,以趣味性强的地球自我介绍学习。
进入课件自动播放环节:A一张卡通地球展现在同学面前,并配有文字,同时声音:大家好,我是地球,今年大约46亿岁了。
B一张地球照片接着展示,同时声音:看着我这个圆球,大家会不会觉得我的身材不怎么样。
哈哈,看看下面的数据,你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C地球实物图转换成立体模型图,声音:经科学家准确测算,从我身体的中心到头顶,长约6357千米。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第五课岩石的用途第六课岩石的风化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第七课土壤里有什么第八课土壤的种类第九课土壤与植物第十课保护土壤第十一课认识光第十二课玩镜子第十三课筷子“折”了第十五课飞旋的陀螺第十六课光与我们的生活彩虹的秘密飞旋的陀螺光与我们的生活第十七课航海家的发现第十八课地球上有什么第十九课我在哪里第二十课苹果为什么落地第二十一课测量重力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热胀冷缩•认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提出问题: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制订计划: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观察、试验、制作: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思考与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对待科学学习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物质世界: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岩石的科学•认识科学探究: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观察、实验、制作: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试验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初步学会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表达与交流:选择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全套教案-2021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
全套教案-2021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
- 理解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词语,如快慢、静止、匀速等。
-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内容
1. 了解物体的运动概念
2.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词语
3. 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4.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好奇心。
步骤二:引入物体的运动概念
- 通过实例和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物体的运动。
步骤三:探究物体的运动特点
- 给学生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特点。
步骤四:巩固物体运动状态的词语
- 引导学生总结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词语,如快慢、静止、匀速等,并进行反复操练。
步骤五: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有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等,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步骤六:运用所学知识
- 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运动的场景,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评价
-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教学反思
- 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练和实践机会,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理解。
以上是《物体的运动》教案的概要,具体内容和教学资源请参考附件《全套教案-2021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docx》。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保护土壤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保护土壤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像。
要求:注意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播放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
二、探究活动:1.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提出问题。
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猜想假设。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植物会灭亡,动物会灭亡,人类会灭亡;地球会像别的星球一样没有生命,一片空白;地球会成为一个冰球;地球会成为一片沙漠……/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 tail&word=%BF%C6%D1%A7%20%CB%C4%C4%EA%BC%B6%CF%C2%B2%E1% 20%B1%A3%BB%A4%CD%C1%C8%C0&in=6401&cl=2&lm=-1&st=&pn=43& rn=1&di=93848703570&ln=545&fr=&fm=&fmq=1330929329702_R&i 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 43&-1&di93848703570&objURLhttp%3A%2F%%2F iconograph%2F1300672749.jpg&fromURLhttp%3A%2F%2Fwww.vsre%2Findex.php%3Fd%3Darticle%26c%3Dshowread%26id%3D1 42602&W500&H375&T9839&S46&TPjpg2.怎样保护土壤?(1)提出问题。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82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1.杯子变热了2.水变热了3.谁热得快4、它们会生热吗5.温度计的秘密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二单元——春夏星空7.春季星空8.夏季星空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9、认识光10、玩镜子11、潜望镜的秘密12、彩虹的秘密13、凸透镜14、照相机和眼睛第四单元——和谐的自然界15、蚯蚓找家(新授课)16、变色龙(新授课)17、植物向哪里长(新授课)18、生物与信息(新授课)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新授课)20、珍稀动植物(新授课)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备课21、白天与黑夜22、昼夜与生物23、四季更替24、弯弯的月亮25、登上月球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等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二、教学目标:1、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2、用辩证的观点阐述动物和植物,环境相互依存的道理,促使学生经历中长期的科学探究过程.3、让学生在认识群落、研究群落中获得科学认识,关注和研究周围环境中不利于群落和谐生存的生物个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周围环境,培养用科学知识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科学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册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等,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四、教学措施:1、强调科学记录的整理和提炼.2、评价活动要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特点.3、科学探究要体现螺旋上升的趋势.五、课时安排:33课时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2、过程与方法: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教学重点: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教学难点: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教学措施:1、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3、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课时安排:杯子变热了 1课时水变热了 1课时谁热的快 1课时它们会生热吗 1课时温度计的秘密 1课时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1课时1.杯子变热了教学目标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不同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了解什么是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2.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乐于探究,逐步养成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秀科学品质.【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教学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教学难点: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塑料杯铁尺铝勺教学过程描述:一、观察思索杯子变热的原因,激起探索欲望,初步感知热的传递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不同材质的两个杯子,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现在老师在你们的杯子里加入凉水,你们再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如果我们给杯子里倒满热水,结果会怎样?(让学生猜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操作:往杯子里倒水(每组安排能力强的孩子倒水,教师要提醒学生小心烫伤).每人都摸一摸.教师要提醒学生同时摸两个杯子,摸不同的部位,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感觉.(学生自由汇报)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呢?是什么原因让凉凉的杯子就能变热了呢?(学生自由汇报)那我们的手又是怎么感觉到热的呢?(学生自由汇报)杯子变热了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一定藏着科学奥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课件展示课题:杯子变热了.二、猜想还有哪些物体也有这个本领?联系生活经验,猜想热传递现象的存在范围,激起探究欲望杯子既然能传递热,那热能不能在其他的物体中传递呢?(学生猜想)举个例子说说看!(学生自由汇报)1.实验探究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1)提供实验材料,讨论实验方案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物体能传播热.那它们是怎样传播热的?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让我们用眼睛看到热是怎样传递的?声音不太响亮,没有信心吗?老师分别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组不同的实验材料.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一: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蜡烛实验材料二:圆铁片、蜡末、支架、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实验材料三:长铁片、水、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重点介绍凡士林的特点:有黏性、遇热会熔化.)现在就请小组同学选择一组实验材料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研究?(小组学生讨论实验方案)(2)部分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设计出了不少的好办法,那谁来交流一下呢?实验方案一:在圆铁片上放一些蜡末,然后用酒精灯对圆铁片的中心进行加热,如果铁片上的蜡末能熔化,说明圆铁片也能传递热.实验方案二:用夹子夹住长铁片,把长铁片浸湿以后用酒精灯对其一角进行加热,看一看铁片上的水会不会蒸发,如果会蒸发说明长铁片也能传递热.实验方案三:把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再把火柴用凡士林粘在铜棒上,然后用酒精灯对铜棒的一端进行加热,看一看铜棒上的凡士林熔化后火柴会不会掉下来,如果能掉下来说明铜棒能传递热.(3)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同学们的设计非常的精彩,都非常的有创意.我们在研究物体传热的问题时,自然离不开热源,今天老师给各组准备了酒精灯.大家会用酒精灯吗?知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课件展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同学们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除了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还要注意一些问题.请大家看一下屏幕(出示课件):第一,小组长做好分工:谁是记录员、谁是观察员、谁是操作员.第二,操作规范,小心烫伤.第三,认真观察、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那还等什么赶紧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来进行实验吧.(4)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参与指导.(5)分组交流.(实验做完后,请小组长归置好自己小组的实验材料)同学们,实验的结果与你们的设想一致吗?有没有新的发现呢?(小组自由汇报实验结果)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说我们刚才的猜想都是正确的,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传热的本领.(出示课件)热就是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2.实验探究二: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一样吗?同学们,那物体的传热的本领都是一样的呢?(学生猜想)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老师手中的四根小棒,谁传热快,谁传热慢呢?(展示材料:铝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那现在就请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利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来验证这四根小棒的传热性能是不是一样的呢?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合理.(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的结果,学生可能想的办法多种多样,老师要加以引导. )哪一种办法最好呢?把四种材料同时放进杯子里,实验效果会更准确一些.下面我们就分组来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同学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呢?谁来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和大家来共同分享呢?(学生交流)大家都发现铝棒、铁棒容易传热,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的物体呢?(课件):传热快金属类热的良导体那玻璃棒和塑料棒就不传热了吗?他们是不容易传热.它们属于哪一类的呢?(课件):传热慢非金属类热的不良导体你们能再举几个例子说说看,哪些物体还是热的良导体,哪些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吗?三、拓展活动:同学们,在我们的家庭中热源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厨房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张图片,现在让我们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在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不良导体?并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交流发现)同学分析的真好,科学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也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细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实验研究,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探究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想了解的吗?(学生自由汇报)看样子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还真是不少,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好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吧,下课!!板书设计:热在固体中主要是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的.教学后记:学生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些同学设计不出实验方案.2.水变热了教学目标: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3.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三脚架的使用.教学准备:两瓶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想不想看看?师演示(为了防止水流出,用塑料板把瓶口盖住)生观察现象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边说边做)仔细看,(稍停)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二、猜想假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并且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稍停)看来,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回答做实验.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制定实验方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生熟悉材料.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生回答.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生回答.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生举例.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都有什么?(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听明白了?3.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活动.4.汇报交流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地循环运动.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动的现象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非常正确.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旁白: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变热了.(板书课题)水是通过什么方式变热的?简单地说,对流就是什么?同学们真不简单,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你们信不信?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咱们试试看?注意看!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师边说边操作.水开了吗?鱼怎样?学生回答.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回答上方的水开了,热水不容易向下流动,下方的水仍然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如果在底部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生回答.为什么在瓶口加热小金鱼还在游来游去,谁再来说一说?生回答.你们的意思是说下面的水是凉的,谁敢上来摸一摸下面的水究竟是凉的还是热的?生摸.看来,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再来试一次?为了节约时间,我提前在瓶子里放上了颜色和冷水,仔细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热水在下,冷水在上.)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回答看到的现象.看来,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发生对流现象?这种情况呢?生回答.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生回答.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迁移运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地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生举例.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得多,好不好?板书设计: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教学后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对于实验中的现象描述的不够准确.3.谁热得快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能对物体吸热能力的与原因作假设性解释,并能根据假设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交流.3、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活动准备:黑白手套、两只温度计、泡沫塑料两块、黑白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天人们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二、探究活动猜想:人们都认为穿黑色的衣服比穿白色的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人们在夏天多喜欢穿白颜色衣服的原因是什么?2、讨论:你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请设计一个实验.3、汇报交流实验方案.4、小组探讨、实验.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6、小结:黑色的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7、还有什么地方应用了热辐射?三、自由活动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征?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教师总结四、拓展活动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海域什么有关?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实验材料: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实验步骤: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跑迷塑料上覆盖白纸;经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3、过一会儿,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实验现象: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的读数高.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板书设计:黑(深)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教学后记:本课学生能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4、它们会生热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2、过程与方法: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到结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教学难点: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温度计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冰块泡沫塑料教学过程:活动一:盖被、穿棉衣为什么暖和?1、现在是冬天了,你们的衣着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了哪些变化?这是为什么呢?2、妈妈为什么要给小朋友盖上被子?他们为什么要穿棉衣、戴手套和围巾呢?活动二: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2、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3、全班交流.活动三:总结,谈收获板书设计: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教学后记:学生已经能自己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5.温度计的秘密学习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3、学会合作与交流、反思教学准备: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准备不同的温度计;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不同的液体.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教学过程:一、导课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快乐对对碰的小游戏,请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图片,一个同学用语言描述,另外一个同学猜是什么物体,明白吗?谁愿意来参加?每组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咱比比看哪个小队配合最默契.2. 刚才老师看同学们玩游戏的兴趣很高,我也想来参加了.我描述,你来猜.听好了,有一个物体它在夏天的个子高,在冬天的个子矮,暖和它便长,天冷它就缩.奥,大家真聪明马上想到了是温度计.3. 温度计大家并不陌生,以前在科学课上我们就见过也用过,说说你们了解的温度计吧.(种类、构造、发明人)4. 大家对温度计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来研究温度计的秘密,同学们都带了不少温度计,我们再来玩玩温度计,可要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手悟、喝气、水中、仔细观察外形、构造;发现红色液体?刻度?管子很细?上升下降?板书)5. 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这个问题提的好,谁来猜想一下是什么道理呢?(温度高就上升、温度低就下降)二、活动(一)了解温度计的秘密实验1:做个水温度计1. 真的这样吗?猜想未必是事实,我们这只是我们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还必须要动手做实验,要揭开温度计的秘密没有温度计可不行,让我们先来做个温度计.2. 每个桌上都有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用到哪些材料来做温度计,打算如何做呢?(每组瓶子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3. 小组汇报教师板画.(把小瓶里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的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4. 注意事项: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热水不要烫伤;抹布擦水等.5. 注意小组合作并填完实验记录.我发现6. 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奥,你发现红色液面在热水中上升在冷水中下降,其他小组同学你们也看到这个现象了吗?(你们都看到了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呀?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体积变了)7. 教师板书:遇热――水――-上升?遇冷――水――下降?你还有什么发现?(1)饮乐多的瓶子不密封水面没有变化.奥,瓶子太大而且不密封不论受热还是遇冷液面都没有变化.(2)管子粗细不同水面上升的速度不同.原来管子细的上升现象更明显.8. 根据你做的温度计,你发现做个温度计都需要哪些条件?(密封、管子要细点、温度计低下的小泡水不能太多.)9. 奥,从小小的实验中你明白的道理可真不少呀.来给我们的温度计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实验2:做自己喜欢的液体温度计1. 你还想个什么样的温度计呢?(我想做个牛奶温度计,大家想用不同液体来做温度计.)。
2021青岛版全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
2021青岛版全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文档概述本文档为2021年青岛版全科学教案的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案的编写旨在提供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保证独立决策,不寻求用户协助。
目标- 提供四年级下学期的全科学教案- 以简单策略为主,避免法律复杂性- 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内容提要本教案包括四年级下学期的全科学的教学内容。
教案的编写遵循简单策略,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计划单元一:自然与人类- 主题: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活动-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活动的关系- 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单元二:生活与科技- 主题:科技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内容:- 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让学生认识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单元三:身体与健康- 主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内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锻炼、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方法。
单元四:社会与环境- 主题: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总结本文档为2021年青岛版全科学教案的四年级下册教案,旨在提供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保证独立决策,不寻求用户协助。
教案内容涵盖四个单元,内容包括自然与人类、生活与科技、身体与健康、社会与环境。
通过实例、图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和培养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1青岛版全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1青岛版全册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掌握物体的形状、质量、颜色等基本属性- 了解生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 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记录教学内容第一课:科学是什么-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课:物体的属性-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物体的形状、质量、颜色等属性,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属性-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第三课:生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和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第四课:生物的繁殖- 通过观察和讨论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繁殖过程-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繁殖过程第五课:科学实验- 通过教师演示和引导,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教学内容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每一课的教学内容3. 学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研究主动性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5. 总结归纳: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6.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小测验或作业评分,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资源- 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图片、实物和实验器材:用于示范和实践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设备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021四年级下册全科学教案-青岛版
2021四年级下册全科学教案-青岛版目标:编写一份全科学教案,覆盖2021年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适用于青岛版教材。
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涵盖以下学科的教学内容:- 语文- 数学- 英语-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美术- 音乐- 体育教学目标:- 熟悉并理解四年级下册各学科的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互动和合作精神教学活动安排:语文1.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进行课文分析和讨论3. 进行口头朗读和书写练数学1. 讲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2. 进行计算和问题解答练3. 进行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英语1. 研究英语单词和句型2. 进行听说读写练3. 进行英语角和交流活动自然科学1. 研究科学常识和实验方法2. 进行实验观察和结果记录3. 进行科学探究和讨论社会科学1. 研究社会科学知识和现象2. 进行讨论和探索活动3.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美术1. 研究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2. 进行创作和展示活动3. 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评价音乐1. 研究音乐理论和音乐表演技巧2. 进行合唱和乐器演奏活动3. 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评价体育1. 研究体育运动规则和技能2. 进行体育比赛和训练3. 进行集体项目和团队合作活动以上是本教案的初步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21年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21年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全套教案教案一:引入目标- 了解物体的运动是什么- 了解物体的运动有哪些特征内容1. 引入物体的运动的概念,让学生对物体运动有基本认识。
2. 通过观察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运动的特征。
3.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方法- 视频呈现: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问题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身边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有什么特征?"教学资源- 物体运动的视频素材- PPT或者黑板教案二:物体的直线运动目标- 了解物体的直线运动是什么- 掌握物体直线运动的特征- 掌握物体直线运动的例子内容1. 引入物体的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直线运动的意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物体直线运动的特征,如速度、方向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物体直线运动的例子,如水流、车辆等。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实验,观察物体直线运动的特征。
- 图片展示:展示物体直线运动的例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学资源- 滑块、水平面- 物体直线运动的例子图片教案三:物体的曲线运动目标- 了解物体的曲线运动是什么- 掌握物体曲线运动的特征- 掌握物体曲线运动的例子内容1. 引入物体的曲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曲线运动的意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物体曲线运动的特征,如曲线形状、速度变化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物体曲线运动的例子,如摆锤、飞机等。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摆锤的运动实验,观察物体曲线运动的特征。
- 图片展示:展示物体曲线运动的例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学资源- 摆锤、线、飞机等实物- 物体曲线运动的例子图片教案四:总结归纳目标- 总结物体的运动有哪些特征- 总结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和联系内容1. 回顾物体的运动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进行总结。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电的本领》全单元全套教案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电的本领》全单元全套教案6.18《灯泡亮了》教案一、教材分析:《灯泡亮了》是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是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走进电的世界,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能够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教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电灯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它们是怎么亮起来的?引发学生思考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电路中的元件,了解灯泡的结构及内部的连接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用导线把电池、小灯泡连接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必须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成一个闭合的线路,小灯泡才能亮起来,并发现只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小灯泡能亮,但是不方便控制灯泡的亮灭。
第二个活动: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在前面连接电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然后提供开关,探究控制灯泡亮灭的方法,并通过画电路图,直观地认识到使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的电路,也使学生知道简单电路的构成,会解释用开关控制灯泡亮灭的原因。
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在一个电路中,怎样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试着连一连。
目的是提示学生思考怎样连接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设计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将探究持续进行下去。
二、教学目标:1.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以及形成电路的条件;能够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方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设计并连接简单的电路。
3.能对电的相关知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4.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师(打开教室的灯):我按了开关,灯就亮了。
让灯泡发;光的是什么呢?生:是电,电让灯泡发光。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教案全册-2021下册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教案全册-2021下册单元一:动物世界第一课: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并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 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动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
3. 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特征分类动物。
4.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动物的分类方法。
-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入生动的图片和动物模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分类活动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到动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
- 教学重点: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动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幼年期、成年期等。
3.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动物在适宜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4. 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并展示一些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5.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适宜环境对动物生长的重要性。
-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认识到适宜的环境对动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类似,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会与他人合作探究;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习惯与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实验桌上:温度计、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仪器车上:锥形瓶,12个烧杯(分别装有酱油、醋、橙汁等)、带玻璃管的木塞1个,热水;冷水;温度计、热胀冷缩与人类关系、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等。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测量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激发学生交流测量中的发现大胆质疑,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一、学习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温度计的发现认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提出猜想假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探究方案。
结合探究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发探究学习活动资料提示卡片,提醒学生注意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然后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组装一个类似温度计的装置,选择一种要探究的液体装入瓶中,创造冷热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观察液体在冷热两种不同情况中的变化,随时做好实验发现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提示学生不仅要谈探究的方法,还要谈探究中的发现。
在引导学生交流中提示学生思考:“水、酒精在受热的时候增多了吗?减少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提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巩固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学习目标: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2.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所冷缩现象。
学习重点:学生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认识热胀冷缩现象。
学习难点:学生小组实验合作学习活动对实验现象的发现。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热胀冷缩实验仪,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玻璃管、橡胶塞、浓肥皂水(稀释的餐洗净液)、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夏天自行车突然爆裂的情景,或类似事实(玻璃杯倒入热水爆裂),引导学生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受热膨胀现象,出示本课学习活动的主题。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探究分组实验材料,如烧瓶、玻璃管等,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交流,对实验方案与学生一起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设计实验方案中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积极鼓励学生的大胆设想,开阔学生思路,尽量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提醒学生注意合作交流、认真细致,对发现的现象认真思考,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等。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欣赏倾听他人的发现,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活动。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先设计后动手操作,观察现象积极思考,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后的铜球注意避免烫伤。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认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二、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关于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与学生交流热胀冷缩在生活的应用。
进一步巩固认识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介绍关于热胀冷缩趣味小实验和热缩冷涨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延伸拓展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受热膨胀现象,了解本课学习活动的主题。
板书设计:热涨冷缩的大小与物体温度有关:温度升得越高,膨胀越明显;温度降得越低:收缩越大。
质量越大热涨冷缩越明显。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教材简析: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
本课教科书的编写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准备: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等;岩石实验盒、自然界中美石图片、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材料:纸盒、胶水、卡纸等。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直接出示岩石,使学生正确认识岩石,能区分与生活中常见砖块、土颗粒不同,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岩石标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观察发现认识岩石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岩石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岩石的不同。
使学生观察认识发现岩石在形状、光滑程度、颜色、结构层理、软硬程度等发面的不同。
教师出示稀盐酸等实验材料,教会学生科学正确使用滴管方法,与学生充分交流,学会科学研究岩石的方法。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定顺序去观察、实验(观察岩石内外颜色、岩石的结构层理、岩石的硬度、岩石遇酸的反应、岩石的质地),主动及时对自己小组中的岩石观察研究的发现结果给予记录,并进行鉴别、分类、定名,提示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加强合作,敲击石头注意不要损坏其他物品。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发现、研究成果,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对现有的岩石标本按照一个标准(如硬度)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常见岩石的硬度情况。
对学生其他有比较恰当的分类想法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课后进一步探究的主题活动:“给搜集到的岩石命名。
”增加学生对研究岩石的兴趣、丰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岩石,正确认识岩石,能区分与生活中常见砖块、土颗粒不同,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岩石标本,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内容。
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教材简析:本课在学生对岩石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做岩石百宝箱的活动让学生继续体验岩石的搜集、整理和分类方法,从而进一步认识花岗岩吧、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
教科书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活动引领学生利用感官、借助工具亲自动手实践、制作岩石百宝箱,使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石头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在观察制作中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种类岩石的特征和名称,能绘制、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分类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亲近岩石,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体验到动手做岩石标本的快乐。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虽刚刚开始经历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久,但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学生在通过学习《认识石头》一课后,初步学会了运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认识了一些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如结构、质地、颜色、软硬、花纹等等,知道了岩石的作用。
在生活中,学生还会产生“谁更大、谁更重、谁更硬、谁的花纹更好看”等等问题。
并在搜集、制作过程中发现岩石的用途,培养了研究岩石的兴趣。
学习准备: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小刷子、烧杯等;岩石实验盒、花岗岩、砂岩、灰石岩、页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资料;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材料:纸盒、胶水、卡纸、破泡沫塑料板、棉花等。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上次课堂学习的课后拓展活动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搜集的岩石命名情况,交流学生对常见岩石特征的观察发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统一命名带来的不便,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常见岩石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对照岩石标本实验盒里的岩石标本,适时出示相关资料使学生直观认识发现常见岩石(花岗岩、砂岩、灰石岩、页岩、大理岩等)的基本特征。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岩石标本百宝箱。
教师指导学生充分交流制作岩石标本箱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认识到在此基础上简要归纳整理出制作岩石标本箱的一般步骤:采集岩石—砸新断面—洗净—晾干—分类—编号—作标签等。
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学习兴趣,进行制作岩石标本箱学习活动。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学习活动,并对学生进行适时提示帮助,如岩石大小要适中、新断面要露出来、如何固定等等。
对学生大胆独特创新的做法、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制作的岩石标本箱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成果作品。
三、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主题活动内容,进一步考察自己居住地附近的岩石类型情况,撰写考察报告,了解岩石用途,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拓展课后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