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子吟 鄂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1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1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15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范文篇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母亲伟大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比喻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昨天晚上当母亲得知我今天来这时,早已默默地为我准备好了洗换的衣服,今早,她早早地做好了饭,默默地送我远行,此时此刻,当我站在这讲台前,我仍能感受到我的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今天,我想与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游子吟》、(教师板书课题)。

二、理解诗句意思1.指导学生朗读,可按不同的节奏读。

(如:慈母/手中/线。

或慈母/手中线)2.投影出示理解诗句的不同方法。

A 连(可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B 换(对于重点词语,可用别的词语来换)C 转(当说不通时,可调换词语顺序,说通来)D 补(当说不通时,可补充一些词语进去,把句子说通来)3.学生分小组学习,根据上述方法体会诗句意思。

4.师生交流诗句意思,边讲解边投影出示意思。

例:重点、词语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吟唱意恐:担心寸草:小草,喻指游子三春晖:晖:阳光,喻指慈母之恩5.教师出示《游子吟》一课的图片A 学生仔细观看插图。

B 学生根据诗句意思,说说插图内容。

C 学生填上自己补充的内容,把画的内容说得更生动。

三、悟诗情。

1.听阅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感受母亲的爱。

2.学生用说故事、唱歌、写诗……形式感受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

3.说说自己长大后想怎样回报母亲的爱。

四、教师总结这首诗赞美了世间伟大的母爱,同时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母亲的爱,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说声:“妈妈,我爱你!”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篇2活动目标★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

★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

★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初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孟郊《游子吟》教学设计

孟郊《游子吟》教学设计

孟郊《游子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4、体会母爱的伟大,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5、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正题1.谈话导人。

师:有同学出过远门吗?离家时,妈妈为你做过些什么?又对你说了些什么?当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生1:妈妈总要烧许多好菜给我吃,星期天返校时,妈妈要给我带许多水果。

生2:星期日返校时,妈妈叮嘱我好好学习,晚上要盖好被子,不与同学打架。

生:……师:是啊!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你们可知道唐朝诗人孟郊也有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吗?2.请看图片:(出示课件,播放图片)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会怎样为儿子准备行装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像人物的语言、心理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生1:我仿佛看见在微弱的灯光下,孟郊的母亲一针一线地缝着,不时地用手理了理额前的白发,她想;这次郊儿出远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生2:母亲密密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吧,只见她眯起眼睛看那针脚,她心里想:明天郊儿要出远门了,我要把衣服缝牢固些。

生3:在微弱的烛光下,孟郊的母亲深情地缝着,也许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她对身旁读书的孟郊说:“郊儿呀!出门在外,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师:是啊!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因为你们都感受到过这样的母爱,所以你们的想象真是太好了!这也是深深印在孟郊心里的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9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游子吟》这首诗,一起感受母爱的伟大……二、初读寻疑,理解背景1.初读诗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传统文化》中的《游子吟》。

本诗为唐代诗人孟郊所作,描绘了游子离家远行,母亲为其缝制衣裳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游子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诗的背景及意义。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游子吟》,理解诗意,体会母爱。

难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母爱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游子吟》,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3)讲解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诗句,理解游子离别之情。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体会母爱。

(2)小组合作,讨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分享母爱的伟大。

(2)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子吟》2. 生字词:游、子、吟、离、别、衣、裳等。

3. 重点句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游子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游子吟》单元,包括《游子吟》诗歌的详细内容。

《游子吟》是一首描绘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通过学习本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朗读《游子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游子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首描绘游子思念家乡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2)出示课题:《游子吟》。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指导朗读,强调停顿、重音等。

3. 精读课文(1)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4. 随堂练习(1)朗读比赛:比一比谁朗读得更有感情。

(2)翻译诗句: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游子吟》2. 板书诗句及重点词语3. 板书教学难点和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游子吟》。

(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3)思考:游子为什么思念家乡?2.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插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但在课堂实践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

2. 拓展延伸:(1)收集其他描绘游子思念家乡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

(2)开展“我心中的家乡”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游子吟》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游子吟》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游子吟》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孝顺父母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游子吟》。

2. 理解《游子吟》的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1. 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游子吟》诗歌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3.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游子吟》,了解诗歌背景,掌握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采用图片导入,展示孟郊的画像,简介孟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游子吟”,提问:“游子”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

3. 品味诗歌(1)让学生闭眼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3)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 感悟亲情(1)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举例说明。

(2)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五、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游子吟》。

2. 写一篇关于父母关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3. 预习下一课《春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游子吟》的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7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子吟》教案2教学目标:1、随诗句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观察。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小学二年级# #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子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亲手缝制衣服。

儿子要走多远,母亲的心就会跟多远。

从孩子出发的那一刻起,母亲就盼望它早日归来。

教师诵读古诗。

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3、指导背诵。

4、全班齐背。

五、作业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3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意境,喜欢有感情地朗诵。

《游子吟》教学方案设计

《游子吟》教学方案设计

《游子吟》教学方案设计《<游子吟>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游子吟》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培养学生感受母爱、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临”“意恐”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体会诗歌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温馨的氛围,引出母爱这个主题。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中,母爱是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孟郊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讲述《游子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其朗读情况。

4、诗歌讲解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讲解“临”“意恐”“归”等字词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如“临行密密缝”,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情感体会组织学生讨论: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母亲的爱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游子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游子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游子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一、复习回顾方法1、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泊船瓜洲》,背诵并口述诗义。

2、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学习这首古诗的?(我们是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3、(小结):今天我们仍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古诗《游子吟》,同时我们还要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描写母爱的诗篇,同时进行即兴创作。

二、教学《游子吟》1、整首诗,自由练读,自悟情感,并指名读,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小组学这首诗。

3、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及所查资料,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的顺序学习本首诗,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交流讨论。

(1)解诗题:吟:就是吟诵,吟咏的意思〖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教师补充并出示课件: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有:《暮江吟》《石灰吟》等诗。

(学生汇报)游子吟:就是出门远行的人的吟诵、吟咏。

(2)知诗人:学习根据所查资料介绍孟郊孟郊(751-814) 字东野,唐代诗人.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

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合污。

孟郊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

教师补充: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长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的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因此了解作者的生世对理解本诗有一定的帮助。

(3)明诗义: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4)悟诗情:配乐吟咏古诗,听flash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学生感悟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再次吟咏本诗。

(5):我欣赏: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收集了许多古今中外吟咏母爱的诗歌,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这些诗歌,包括《献给母亲的诗》《母爱,震撼人心》《致母亲》《母爱》《怀念您》等诗)指名同学朗诵,比较《游子吟》与这些诗歌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①《游子吟》这首诗语言非常精炼,读来上口、容易背会②《游子吟》抓住了母亲给游子缝衣这个细节,从这一细节中流露出母亲与游子之间那份纯真的感情。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子吟1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子吟1鄂教版

古诗朗诵《游子吟》授课方案武汉市育才小学个性化授课课题古诗朗诵《游子课时 2 课时设计人李莎吟》教知识1、正确认读“吟、慈、线、临、缝、恐、晖”这 6 个生字,并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学用。

目目标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标能力1、连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和依照上下目标文识字的方法。

2、渐渐培养学生多读自悟古诗的能力;可以读出古诗的风采。

情谊在朗诵古诗的的基础上,领悟到母亲对孟目标郊的爱和诗人对母亲的深情。

授课1、正确认读 6 个生字。

重难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点策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的命脉。

因此,指略导学生背诵古典诗文,关于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涵养是大有利处的。

方式手段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磁带,录音机。

板古诗朗诵《游子吟》书[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一致的,看严禁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少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少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察见解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重视于少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修业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热爱生活 ,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 ,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研究、环保等多方面。

这样下去 ,除假期外 ,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资料。

若是学生的海里有了众多的活生的资料 ,写起文章来用乱翻参照 ?一般来,“教”看法之形成了十分漫的史。

士(唐初学者,四博士)《春秋谷梁疏》曰:“ 者教人以不及,故也”。

儿的“ ”,其就是先秦此后代教的称之一。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课题:《游子吟》授课时间:1课时教材: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内容:《游子吟》课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反思、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游子吟》的意思。

2. 理解《游子吟》所表达的感情。

3. 学会模仿《游子吟》的诗歌结构。

教学重点:1. 理解《游子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能够模仿《游子吟》的诗歌结构。

教学难点:1. 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游子吟》这篇诗歌,让学生懂得会说这首诗的作者是屈原。

Step2:课文讲解1. 带学生认读生字。

2. 导读讲解《游子吟》的内容和情感。

3. 带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表达。

4. 请学生把《游子吟》诵读一遍,教师逐句评价学生的朗诵。

Step3:诗歌结构1. 导入“诗”的定义,让学生知道诗是有韵律的。

2. 引导学生理解《游子吟》的韵律和节奏。

3. 带领学生模仿《游子吟》的诗歌结构。

4. 请学生在模仿过程中,用词和构思自创一篇诗歌。

Step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重复学生学习的要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诗歌,什么是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以及如何模仿诗歌结构。

教学方法:1. 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学习。

2. 运用多种方法,如解析、讲解、例子、训练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课后练习:请完成下列任务:1. 用自己的话总结《游子吟》的情感表达,不少于50字。

2. 请选取一段话,朗读后配以自己描绘的画面。

3. 带领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游子吟》诗歌结构,自创一首诗歌。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游子吟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游子吟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游子吟鄂教版游子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吟、线、临、缝、归”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故事。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朗读,背诵古诗,在朗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诗歌的意思,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古诗,了解课文大意。

难点:明白得古诗含义,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1.教师与学生一起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歌声导入。

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 师:大伙儿明白哪些描写母亲的文章,学生畅谈。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的诗歌——《游子吟》,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游子吟)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能够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1)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2)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yín xiàn lín fénɡɡuī吟诗针线临时缝补归来1.指名领读,正音。

“线、临”是前鼻音,“缝”是后鼻音。

“吟”是整体认读音节。

2.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四、再读诗文,扫除障碍。

1.齐读诗文。

2.教师讲解部分字词意:寸草:小草,喻子女。

三春:指春天三个月。

晖:阳光。

喻慈母的爱。

五、图文结合,重点感悟1. 看图,图中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思。

2. 当母亲为亲小孩缝衣服的时候,她内心在想些什么?(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思)(板书:密密缝迟迟归慈爱)3. 亲小孩看到了母亲的举动,内心是如何想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4. 多美的一首诗啊,我们再来读一读!(1)学生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文,小组讨论诗意。

(2)请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母亲的诗》,主要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游子吟》。

2. 词语理解:掌握生字词,如“游子”、“吟”、“寸草”等。

3. 诗句解析: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背景介绍:了解诗人孟郊及其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游子吟》,理解诗句含义,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人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体会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引入本课学习。

2. 新课导入:出示《游子吟》课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词语学习: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讨论诗人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母爱”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游子吟》2. 诗人:孟郊3. 生字词:游子、吟、寸草、晖4. 重点句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答案示例: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她为了我付出了很多。

在我生病的时候,她照顾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鼓励我。

我要对母亲说一声:“谢谢您,我爱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诗歌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游子吟》教学教案设计

《游子吟》教学教案设计

《游子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并背诵《游子吟》全诗。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孟郊的思乡之情。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与理解。

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意义。

诗歌情感的深入挖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游子远离家乡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主题。

学生分享自己远离家乡的经历,引发情感共鸣。

2.诗歌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诗歌,注意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3.诗歌背诵与默写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把握。

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检查记忆效果。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歌,检验背诵成果。

4.诗歌情感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游子与母亲的感情。

5.诗歌鉴赏与拓展教师介绍孟郊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学生欣赏孟郊的其他诗歌,感受其风格特点。

学生尝试创作以“游子”为主题的现代诗歌,进行分享和交流。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游子吟》。

2.搜集孟郊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游子吟》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入。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学习氛围浓厚。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5.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诗歌的背诵与理解在学生自读诗歌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什么特点?能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吗?”2.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首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了吗?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和‘衣’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线’和‘衣’分别代表了母爱和游子,这种比喻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生动和深刻。

《游子吟》教学教案设计

《游子吟》教学教案设计

《游子吟》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游子吟》这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游子吟》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分析《游子吟》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解读《游子吟》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游子吟》的兴趣。

阅读:学生自读《游子吟》,理解诗歌内容。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品味:学生品味诗歌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情感。

创作: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相关主题活动。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和知识点。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本或教学手册:《游子吟》及相关文学作品。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或音乐。

3.2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游子吟》的打印文本或电子文档。

图片或插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创作纸张或电子设备:用于学生诗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或相关活动成果。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4.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促进深入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文化场所,丰富他们的文化体验。

5.2 教学拓展开展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扩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回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思考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游子吟》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游子吟》。

本诗通过对游子离别家乡、思念亲人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内容包括:熟读并背诵课文《游子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游子思乡的情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游子思乡的情感。

3. 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游子思乡的情感,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离家求学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课文题目《游子吟》,引导学生了解诗题,引发思考。

2. 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游子思乡的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游子思乡的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游子吟生字词:离别、家乡、思念、亲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情感:游子思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课文《游子吟》。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游子思乡的作文。

2. 答案:(1)略(2)略游子思乡离开家乡已经多年,我常常想起那片熟悉的土地。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我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想念那里的山山水水。

虽然身在异乡,但我的心始终与家乡紧密相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游子吟》一课,该课位于第一单元“阅读的故事”,是一篇诗歌。

2. 教材内容《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内容描述了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往他乡的情景,表达了别离之痛和思乡之情。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诗歌《游子吟》的背景和作者; 2. 熟悉《游子吟》的诗意和表达方式; 3. 能够解读和理解《游子吟》中的语言和意境; 4. 培养学生的感受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放歌或唱歌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一种乡愁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离别的情感。

之后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吗?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2. 感受诗歌宋朝爱国诗人陆游曾说:“读诗不重在读,重在领会。

” 因此,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感受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出门看伙伴,伴儿皆惆怅。

•云山几万重,长江一曲长。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征轮日已没,客舍思悠悠。

3. 课文研读在师生共同研读、理解诗句意义的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句子结构和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句子结构:四句诗,每一句都只有两个六字的小句,并且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意境相似,第二句和第四句意境也相似。

•生字词汇:郡邑、前浦等。

4. 诗歌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题目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游子吟》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什么样的情景和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如何解释“长江一曲长”和“波澜动远空”这两句话?•作者在这首诗中想要表达怎样的深层含义?5. 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如果你是一名游子,请写一首《游子吟》;•请你用其他诗句来表达“别离之痛”和“思乡之情”;•如果你是一名画家,请画一幅与《游子吟》有关的画作。

三、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完成以上创造性思维活动之一;3.背诵《游子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一首诗歌《游子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离别的情感和思乡之情。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子吟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子吟鄂教版

家庭是少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少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少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少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达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少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古诗词朗诵《游子吟》授课方案授课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认识诗歌马虎,感觉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解析与办理:1、授课重难点:引导学生感觉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授课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出门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况,演一演。

授课理念:品味感情升华体验授课过程一、复习报告《三字经》1、同学们,在我们每天的古诗词朗诵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复习一下。

(全班朗诵三字经)2、出示“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在这句三字经里,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二、学习《游子吟》1、是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她任劳任怨,竟搬了三次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适用的人,她绝不迟疑,剪断了刚织好的布。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来看一下。

(出示图片,教师简介)2、出示《游子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母亲正在做什么?3、这是一位正在为立刻远行修业的儿子缝补衣裳的母亲。

看到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做为儿子,心里特别动人,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游子吟》。

4、(出示《游子吟》)有谁会读这首诗的,教师范读。

5、认识生字6、学生自由练读,屡次读,直到把这首诗读熟。

7、指名报告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8、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入迷韵。

9、小组互读,谈论。

10、小组介绍读,全班谈论。

选出朗诵妙手。

11、小组谈论: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理解诗意:慈母手中拿着针线 ,正给准备出门的儿子缝制衣服 .母亲担忧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 ,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 ,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 . 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相同 ,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9、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子吟》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背诵并朗读课文《游子吟》;2.能够正确书写课文生字词;3.能够理解并明确课文的基本含义;4.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1.理解并朗读课文《游子吟》;2.正确书写课文生字词。

教学准备1.ppt演示;2.《游子吟》课文及配套练习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与学生谈论回乡看父母的经历和感受,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给课文注音1.教师逐字逐句地给课文《游子吟》注音,让学生跟读。

梳理课文结构1.分析课文结构,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1.将课文分段,结合ppt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含义。

全课朗读1.引导学生按照语速、语调、停顿等要求进行全课朗读。

阅读练习1.在练习册上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默写生字词1.让学生根据课文,默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总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然后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展示分享1.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1.复习并背诵课文《游子吟》;2.完成练习册相关的练习;3.写一篇感想,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游子吟》为内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朗读课文。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活动形式多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课后的作业设计也能够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演一演。

教学理念:
品味情感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汇报《三字经》
1、同学们,在我们每天的古诗词诵读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复习一下。

(全班诵读三字经)
2、出示“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在这句三字经里,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学习《游子吟》
1、是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她不辞辛苦,竟搬了三次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毫不犹豫,剪断了刚织好的布。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来看一下。

(出示图片,教师简介)
2、出示《游子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母亲正在做什么?
3、这是一位正在为即将远行求学的儿子缝补衣裳的母亲。

看到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做为儿子,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游子吟》。

4、(出示《游子吟》)有谁会读这首诗的,教师范读。

5、认识生字
6、学生自由练读,反复读,直到把这首诗读熟。

7、指名汇报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8、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9、小组互读,评议。

10、小组推荐读,全班评议。

选出朗读能手。

11、小组讨论: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诗意: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
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9、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想像一下,母亲在油灯下为儿子缝补衣裳的样子,试着做一做母亲的动作。

师述:“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缝制着儿子远行要穿的衣服,缝啊缝啊,缝啊缝啊,眼睛累了,看不清了,母亲揉揉双眼,又继续缝,缝啊缝,油灯暗了,母亲用针尖挑了挑灯芯,又继续缝,缝啊缝,直缝到月亮升起又落下,直缝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亮了。

”缝了这么久的衣服,你有什么感受?是呀,为了自己的儿子,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情愿。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10、出示第二句,指名读,想一想,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
一位年轻的学子即将出门求学。

想到天气已凉,孩子此去路途遥远,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老母亲心中一阵惆怅:就让他多带件衣服吧。

她拿出针线,就着昏黄的灯光,为儿子缝制起衣服来。

衣服上的针脚是那么致密,也许母亲想让儿子的衣服更耐穿、更结实些吧。

一阵飞针走线后,看看在身边苦读的儿子,老母亲把油灯往儿子那边挪了挪,又拔下发簪,把灯芯拨亮一些,开始穿针引线。

望着老母亲眯缝的双眼,布满皱纹的额头,儿子的眼眶湿润了。

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感动来读一读这一句。

11、师边说边画:“我们就像小草,妈妈就是温暖的阳光。

有了阳光,小草才能破土而出,发芽长大。

可是,小草长得再高,他也永远够不着太阳。

就像我们做儿女的,即使我们做再多的事,也无法报答妈妈对我们付出的爱呀。

所以大诗人孟郊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第三句。

)正如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温暖,儿子的爱心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替孟郊把这道诗读给他的母亲听吧。

”(全班齐读)12、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人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妈妈。

你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13、我们肚子饿了,是妈妈亲自下厨,为我们烹调可口的饭菜;我们的衣服脏了,也是妈妈一件一件为我们清洗干净,穿在身上;在我们生病的时候,还是妈妈给我们端水喂药,日夜照料,陪我们度过最难过的日子。

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把这首诗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谁愿意先来试一试。

(指名配乐读)
三、拓展
1、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让我们学一学,回家唱给我们的妈妈听。

(出示歌唱录相,学唱古诗)
2、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永远牵挂着我们。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颗颗伟大、无私的慈母心,生活才变得如此的丰富多采。

那么你又想怎样感谢你的妈妈呢?
3、让我们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吧。

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封信。

4、母亲是春天的阳光,而我们则是土地上的小草,母亲用她的光和热温暖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母亲的给予是无尽的,而我们的报答却是微薄的!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恩来读一读这首诗。

(全班齐读)在我们学习的三字经里,也有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让我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试讲一讲这个故事。

5、作业:不只是母亲,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爱我们的,他就是你的爸爸,你的爷爷奶奶,你的亲人朋友,回家后,为那些爱你的人做一件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游子吟》教学反思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

它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

语言质朴简洁,然而内蕴深情,真切感人。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以一个“情”字贯穿课堂始终。

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中,渗透“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诵读《三字经》;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初步感悟了母爱的魅力。

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课堂上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与学生一起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名汇报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相互评价,选出朗读能手。

此时的学生似乎有了一种默契,一种灵感,一下找到了朗读的“诀窍。

”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

课后我问孩子们:”你们今天出色的朗读让老师很惊异,为什么?有的说:“我们把对自己母亲的爱融入了诗文中。

”还有的说:我是用心去读的。

“多可爱的孩子!他们已领悟了朗读的真谛。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要“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文的编排中提供了一幅插图,我要求学生透过静止的画面想象人们的言行神,揣摩人物的内心。

学生汇报时,王家新同学栩栩如生的描绘,使得学生眼角泛起晶莹的泪光。

甚至听课的老师都被感动得直抹眼泪。

这真是情到深处自落泪!
伟大无私的慈母心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听课老师。

我感谢我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我想:只要用心、用情,才会有真正的语文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