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网络理论基础(3)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填空题1.在20世纪50年代,和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其中,Internet属于。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和两个部分。
5.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和。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而在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9.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介质和介质。
采用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而不采用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
二.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 )。
2.ARPAnet( )。
3.分布式系统( )。
4. 局域网( )。
5.城域网( )。
6.广域网( )。
7.IMP( )。
8.路由器( )。
9.通信子网( )。
10.资源子网( )。
A.在较小范围内将计算机相互连接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B.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C.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D.就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E.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GB5:访问验证保护级
B3:安全区域
E5:形式化分析
EAL6:半形式化验证设 计测试
--
A:验证设计
E6:形式化验证
EAL7:形式化验证和测
试
知识链接信息保障PDRR模型
Protect
Detect
Restore
React
网络安全与黑客攻防技术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尧刚华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
全、病毒、黑客以及基本网络技术等。
基本的黑客攻击技术:包括基本命令、扫描、
监听、入侵、后门、隐身、恶意代码等。
基本的防御技术:包括系统安全、加密、防火
墙、隔离闸、入侵检测、IP安全、Web安全等。 目的是使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网络基本知 识,掌握初步的黑客攻击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意 识。
邮政系统的分层结构
发信者 书写信件 贴邮票 送邮箱 收集信件 盖邮戳 信件分拣 邮局服务业务 邮局服务业务 通信者活动 通信者活动 阅读信件 收信者
信件投递 信件分拣
信件打包 送运输部门
邮局转送业务
邮局转送业务
分发邮件 邮件拆包
路由选择 运输
转送邮局
运输部门的运输路线 接收邮包
分层的优点
各层功能明确,且相互独立易于实现。 各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各层实
是网络安全橙皮书。
自从1985年橙皮书成为美国国防部的标准以来,
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多年以来一直是评估多用 户主机和小型操作系统的主要方法。
类别 级别
名称
主要特征
D
C
D
C1 C2
低级保护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
动电话的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用户数 (单位:百万)
Source:ITU ICT key indication
00
00 03年,在国内和国际上移动
00 00
00
电话的用户都超过固定电话的 用户
世界移动电话用户
00
00 Penetration:
世界固定电话用户
00 Fixed 24.9%; Mobile 25.9%
H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两对电话线 提供E1速率接入 误码<10-7(传输距离3km)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克服近端串话 •每对线上E1速率
ADSL-NT
µçО Ö Ô¶¶ËÄ£ T
1.5-6Mb/s
R
VOD
¿é R 16-640Kb/s
T
POTS
Set-
POTS 16-640Kb/s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
第一章 概述
一、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点点——通信系统 (含发端机 、 信道、 收端机)
二个用户:双工系统(正向传,反向传) n 用户 n(n-1)
半双工系统(时分使用正反向) n 用户 n(n-1)/2
半工系统
提高效率——转接、交换——联网
通信网——通信系统的系统: 含所有通信设备,协议、标准
四、通信网的发展
世界三大网
电信部门:话音、数据 广电部门:同轴入户(700M),但单向 互联网: •发展活跃
•文字、数据、图像、话音 •问题:速度瓶颈,实时性差
三网竞争 域名,IP地址
种通信技术的发展:
X.25 链路层逐段ARQ,可靠,无差错时延大,节点 理复杂,不能传图、话
帧中继 简化差错控制,取消逐段ARQ,把复杂处理 向网络末端和用户
【课件】国家电网考试之电网络分析理论:第一章网络理论基础小结
t 2
sin
t
2
0
任意
t [0的, 2 ]
其它
可得
i1
(
2
)
0,
i2
(
2
)
0
则
W ( 2
)
(M12
M 21)
2 0
sin
2
cos
2
2 sin
2
d
( M 12
M 21 )
2 0
2
图示电路含有非线性(非互易元件) 但仍为线性(互易)一端口网路。
设二极管D的模型为正向电阻 R 和
+i
反向电阻 R ,它们都是常数。
i1
i2
列出相应的KCL和KVL方程
u
R
R
i i1 i2
i1R i1R u
i2R i2R u
_
u i1 R R
i2
R
u R
i1i2 0
M12d
(i1i2
)
(M12
M 21)
t
i2
di1
d
d
1 2
L1i12
1 2
L2i22
M12i1i2
(M12
M 21)
t
i2
di1
d
d
(1)先说明M12 M 21 件是有源的。 电流是
假定
M
2
1s2inMt
21
取 i1
2 t
i2
10道例题!
例1 试说明受控源是有源元件 。
王燕凌电网络 - 第一章 网络理论基础资料
第一章 网络理论基础第一节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一.网络基本表征量 1. 分类基本变量:)()()()(t t q t i t u ψ高阶基本变量:βαβα,()()(i u 是不为0,-1的任意整数)基本复合量:)()(t w t p2.关系ττd i t q dtt dq t i t ⎰∞-==)()()()( (1-1-1)ττψψd u t dtt d t u t ⎰∞-==)()()()( (1-1-2))()()()(t i t u dtt dw t p == (1-1-3)τττττd i u d p t W tt ⎰⎰∞-∞-==)()()()( (1-1-4)二.多口元件和多端元件 1.二端元件 多端元件 (1) 二端元件: R 、L 、C元件约束为一个方程描述,两个独立变量。
(二端网络:一个方程描述,两个独立变量。
)(2) n 端元件:有n -1个电流和n -1个电压是独立变量,共(2n -2)个,有n -1个约束方程。
2.多端元件和“端口”的概念 (1)“双口”是最简单的多口。
(2)端口:端口电流相等。
条件:端口与端口之间无任何联系。
例: N 1不是双口网络,N 2 是双口网络。
3.n +1端元件与n 端元件等效 (p2图1-1-1)例:三极管任选一点为参考点,则为二端口元件。
三.容许信号与赋定关系1. 容许信号偶(Admissible Signal Pair ) p2或:元件给定的电流(压)时的电压(流)值,记{})(),(t i t u ,是一对激励和响应的关系。
2. 赋定关系(Constitutive Relation ) p2 四.网络及其元件分类依据 1. 集中参数元件 p3分布元件附:均匀传输线特性方程:p3 本书只讨论集中参数网络。
2. 时不变元件(Time-invariant )时变元件(Time-varying ) (1) 定义:p3 (2) 应用例1:判断独立电压源t E t u ωsin )(=是否是时不变元件。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问答题: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那时,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完成了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准备,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应该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谈起。
ARPANET 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可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谈起。
70年代中期,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迅速,各计算机厂商纷纷发展自己的计算机网络,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问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推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计算机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TCP/IP的严峻挑战。
第四阶段要从20世纪90年代谈起。
这个阶段的典型技术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
Internet作为世界性的信息网络,在当今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A TM技术为代表的高速网络技术发展,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准备。
2.什么是公用数字网PDN?为什么要发展公用数字网?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上开始出现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组建和管理的公用分组交换网,即公用数据网PDN。
公用分组交换网为计算机网络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通信条件,它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
3.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3)联网激素啊你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4.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电网络 - 第一章网络理论基础(1)教材
第一章
重点:
网络理论基础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 基本代数二端元件,高阶二端代数元件,代数 多口元件和动态元件。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性质: 线性、非线性;时变、非时变 ;因果、非因果; 互易、反互易、非互易;有源、无源 ;有损、无 损,非能 。 网络图论基础知识:
Q f , B f ;KCL、KVL的矩阵形式; G,A,T,P, 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等。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材的第一章~第七章的大部分内容,计划 40学时,21周考,详见后面的教学安排。
4.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使对电网络的 分析在“观念”和“方法”上有所提高。
5.参考书:
肖达川:线性与非线性电路
电路分析 邱关源:网络理论分析(新书,罗先觉)
第一章 网络理论基础
§5-7端口分析法(储能元件、高阶元件和独立源抽出跨接 在端口上—与本科介绍的储能元件的抽出替代法类似)
第二章 简单电路(非线性电路分析)
§2-1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DP、TC、假定状态法) §2-2小信号和分段线性化法 §2-3简单非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一阶非线性动态电路分析) §2-4二阶非线性动态电路的定性分析(重点)
t
t
t
u
( )
i( )
, 取任意整数
(0) x x
基本变量(表征量)之间存在与“网络元件”无关的普遍 关系:
dq(t ) ( 1 ) i(t) ,q(t) i i(t)dt dt d (t ) ( 1 ) u(t) , (t ) u ( t) u(t)dt dt
§1- 1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 §1-2 基本二端代数元件 §1-3高阶二端代数元件 §1-4代数多口元件 §1-5动态元件(简介) §1-11网络及元件的基本性质 §1-8 图论的基础知识~§1-10网络的互联规律性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第一章 Internet基础
根据不同层次的抽象分层; 每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 每层功能的选择应该有助于制定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 各层边界的选择应尽量减少跨过接口的通信量; 层数应足够多,以避免不同的功能混杂在同一层中,但也不能太多, 否则体系结构会过于庞大。
随着TCP/IP协议的标准化,ARPAnet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在美国国 内,世界上的很多其它国家也将本地的计算机和网络接入ARPAnet,并 采用相同的TCP/IP协议。
2020/10/23
1.2.4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7年~1994年,这一阶段实际上只是国内少数高等院 校、研究机构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X.25线路实现和 Internet电子邮件系统的互联,还谈不上真正的Internet。
为Internet的一份子。
2020/10/23
返回本章首页
1.5 Internet 的协议结构
1.5.1 ISO/OSI参考模型
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表了著名的ISO/IEC 7498标 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7层框架,这就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即ISO/OSI RM,如图1-2所示。
2020/10/23
2020/10/23
(1)网络接口层(Host to Network Layer)
事实上,TCP/IP参考模型并没有真正定义这一部分,只是指出在 这一层上必须具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包含了多种网络层协议,如以太网协议(Ethernet)、令牌环网协 议(Token Ring)、分组交换网协议(X.25)等。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提要资料
第一章主要是熟记以下几个知识点:1.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网络;网络互联阶段;2.三大网络:电信业务网;广播业务网;计算机网;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资源子网提供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终端,它们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和宿节点。
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形,混合型,网型。
在书上P12中要能从图中了解拓扑结构。
星型易于故障的诊断,易于网络升级;总线型连接的PC不能多,故障难判断;环形成本很贵,传输机制复杂;树形易于故障诊断易于网络升级;网型成本高,协议复杂,但可靠性高;混合型诊断容易,易于扩展,安装方便,需要智能的集中器。
5.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IETF;第二章主要是熟记几个只是点:1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语义;语法;定时;2.OSI/RM的结构: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7层,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L;传输层TL;会话层SL;表示层PL;应用层AL;在书上P21上的图要熟记OSI的参考模型。
3.数据的实际传递过程:是在OSI中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在发送方是从上层依次传到下层再通过物理介质传到接收方,数据在接收方是从最下层依次传到最上层。
在发送方的每一层中都会加上这一层的控制信息,也就是报头;在接收方的每一层中都需要逐层剥去发送方的控制信息,这个过程比较像信件传递过程中要加信封,加邮袋,邮车等层层封装,再层层去掉封装的过程。
4.TCP/IP参考模型:TCP/IP模型有4层,应用层AL;传输层TL;互联层IL;主机—网络层HNL;在TCP/IP 模型中,对OSI表示层,会话层没有对应的协议。
在书上P26图中注意网络接口传递网络帧,互联层传递IP数据报,传输层传递数据报或段,应用层是消息或流。
5.TCP/IP协议的特点:开放协议免费使用,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之有唯一的地址在网中;6.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还包括许多别的协议,组成TCP/IP协议簇。
无线网络安全第1章
无中心、自组织网络
10
Wireless Networks
Ad-Hoc Networks
Infrastructure-based Networks 2G/3G WiMAX
Single-Hop
Multi-Hop
Bluetooth
802.11 IBSS
Static
Dynamic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其他
Vehicular Ad Hoc Mobile Ad Hoc Networks (VANET) Networks (MANET)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无线网络分类
11
无线网络概述
网络终端设备按功能分为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具有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 RFID标签和读卡器 可穿戴计算机
22
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
当前在已有信息系统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真 实性(Authenticity)、实用性(Utility)、占有性 (Possession)等。 真实性:是指信息的可信度,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 准确性和对信息所有者或发送者身份的确认。 实用性 :是指信息加密密钥不可丢失(不是泄密),丢 失了密钥的信息也就丢失了信息的实用性,成为垃圾。
32
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信息系统安全的发展
早期信息保密阶段
安全性评价准则 1985年美国开发了可信信息系统评估准则(TCSEC) 把信息系统安全划分为7个等级: D,C1,C2,B1,B2,B3,A1 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概念、方法与思路, 是开创性的。为后来的通用评估准则(CC标准)打下基础
无线网络ppt第一章
(6)表示层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层,它为上层用户 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它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 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等功能。表示层处理交换信息 的表示方式,包括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等。
(7)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最高层,它直接为 最终用户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 网络服务。应用层是面向用户服务的层次,它的协议很多,使 用不同的网络协议来提供相关网络服务。
卫星
地球
地面站(接收)
图1-5 卫星微波通信的基本原理
卫星微波通信是指利用人 造卫星进行中转的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 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 继站的作用,把地球站发上来 的电磁波放大后回送另一地球 站。如图1-5所示是卫星微波 通信的基本原理。
1.3.4 卫星微波通信
地球站是卫星系统形成的 链路。由于每一颗通信卫星可 俯视地球1/3的面积,所以利 用在定点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分 布的三颗卫星,就能同全球进 行通信,如图1-6所示。
1.2.1 无线电的管理机构
无线通信采用电磁波 进行信号的传输。电磁波 可运载的信息量与它的带 宽有关。但电磁波难以生 成和调制,穿过建筑物的 特性不好,且对生物有害。 如图1-1所示的电磁波的 2.1 无线电的管理机构
在真空中,所有的 电磁波以相同的速度传播, 与频率无关,大约为 3×108m/s。电磁波可运 载的信息量与它的带宽有 关。在无线网络中,通常 采用微波进行信息传输, 表1-1列出了无线通信中 常见的频谱划分。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 地球
通信卫星
图1-5 基于卫星微波的全球通信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是从总线结构演变而来,形状象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有一个带分支的根,每个分支还可以延伸出子分支。
5) 星型环结构(Mesh)
是将星型结构和环型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结构。
3. 按网络协议分:
1) 以太网Ethernet,使用IEEE802.3标准协议(采用总线型、星型拓扑)
3)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一般为覆盖一个城市的网络。
2. 按网络的拓朴结构分:
拓朴结构:指的是网络上的计算机、电缆和别的部件的布局或物理连接
三种基本的拓朴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
1) 总线结构(Bus)
采用单根传输线(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传输介质或称总线上。电子信号形式的网络数据被发送到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只有地址与最初地址相匹配的计算机才能接收信息。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计算机发送数据。
查询资料、网上学术交流;网上学校、远程教学
2. 网络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家庭办公,异地办公,无纸办公。
3. 网络在商业上的应用
电子资料交换EDI、电子商务、网上商店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覆盖范围分:
1)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1972年,美国,Xerox公司,Ethernet网(以太网)技术,局域网技术成熟。
缺点:自行研制、没有标准、难以互联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1984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OSI系统(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式),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之间互联、互相通信成为可能,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电网络 - 第一章网络理论基础(3)
全部非零大子式 2 2 ( A 的 非零大子式) ( 1 )
所有大子式
B与C 的对应大子式的乘积
②
1
①
2
5 4
④ ③
3 6
支 节 1 A= 2 3
{1,5,3,6} {2,3,6}
6
{1,2,6}
{3,4,5}
§ 1-9 图的矩阵表示及其性质
有向图拓扑性质的描述 :
(1)关联矩阵(Incidence Matrix) (2)回路矩阵(Loop Matrix)
(3)割集矩阵(Cutset Matrix) (4)连通图的主要关联矩阵的关系
(1)关联矩阵A
•元件的图
i1 i2
1 2
1
2
3 3
二端元件的图
i1 + u1 - i2 + u2 -
三端元件的图
1
2
双口元件的图
•网络的图
网络拓扑 i1
连接性质 抽象
i1 i = 0
i1
i2 +
-
i3
i2
i3
支路 电路图 无 向 图
i2
i3 抽象图
抽象
抽象
L uS R1 R2 C 抽象
有 向 图
(1)图的基本概念(名词和定义)
1 2 3 7 5 6 8 4
2
3
1
7
2 8
5 9
5 回路
不是回路
(4) 树 (Tree)
树T是连通图G的一个子图,具有下述性质: 1)连通; •余树或补树:G中对应树T的余 2)包含G的所有节点; 子图称为余树或补树(Cotree). 3)不包含回路。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它强调“关系”,而不是“个体”。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关系理论、数学模型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
1. 社会关系理论社会关系理论是社会网络分析的基础。
它描述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交换和相互依存关系。
社会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关系”,即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
社会关系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分别是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是指关系密切、联系紧密和互动频繁的关系。
例如家庭成员、亲戚、好友等。
弱关系则表示关系不太密切、联系不太频繁和互动不太深入的关系。
例如同学、同事等。
2. 数学模型理论数学模型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运用数学和图论模型进行分析和描述。
社会网络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图论模型:利用图论模型,将个体之间的联系表示为图中的连线,从而分析社会网络的结构和特征。
(2)随机图模型:随机图模型是一种随机生成网络的模型,它可以模拟人际网络的结构和特征,从而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社会网络。
(3)小世界模型:小世界模型是一种特殊的随机网络模型,它模拟了社会网络中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特征。
它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网络的结构和演化。
3. 复杂网络理论复杂网络理论是研究各种复杂系统的理论框架,它将社会网络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并通过研究网络的拓扑结构、动力学和演化规律等,来分析社会网络的特征和动态过程。
复杂网络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网络模型:(1)无标度网络模型:无标度网络模型是指网络中节点的度数符合幂律分布的网络模型。
这种网络模型能够解释社会网络中中心节点的重要性。
(2)交错构型模型:交错构型模型是一种基于节点属性的网络模型,它能够解释社会网络中不同人群之间的联系。
(3)社区检测算法:社区检测算法是一种可以将网络划分成若干个互相独立的社区的算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交网络中的群体行为。
【课件】国家电网考试之电网络分析理论:第一章网络理论基础(2)精简版
R0、L0、G0和C0 分别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电阻、电感、电导 和电容。
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方程
u x
R0
xi
L0
x
i t
i x
G0
xu
C0
x
u t
R0、L0、G0和C0 分别为传输线单位长度
的n阶电阻、电感、电导和电容矩阵。
传输线频非变频传变输传线输(线F(reFqrueeqnuceyn-Dcye-pInednedpaennt dTanrat nTsmrainsssmioinssLioinnesL)ines)
频变单导体传输线方程
U x
R0 I
j L0 I
dU (x) dx
R0 ( x) I
(x)
sL0(x)I (x)
I x
G0
U
jC0
U
dI ( x) dx
G0
(x)U
(x)
sC0
(x)U
(x)
频变多导体传输线方程
U x
跳过“传输线” 和“小信号模型”部 分!
传输线单多导导体体传传输输线线((SMinugltlie--CCoonndduuccttoorr
Transmission Lines) Transmission Lines)
单导体传输线方程
u x
R0i
L0
i t
i x
G0u
A(Q )
F x
Q
B(Q )
网络安全第一章
2.协议漏洞渗透
网络中包含着种类繁多但层次清晰的网络协议。这些协议规 范是网络运行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在其上的各种应用和 服务运行的基础。 如TCP/IP协议:网络核心协议,对网络安全的考虑有先天不 足,部分网络协议具有严重的安全漏洞。如:共享。
邮件传输协议SMTP
3.系统漏洞 4.拒绝服务攻击 5.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的威胁 总而言之,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随着网 络的普及,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变种越来越 多,发生的频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网 络安全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带来了巨大 的安全隐患。
1.对加密算法的攻击
数据加密技术是最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被称为信
息安全的核心。最初主要用于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 中的保密性。网络使用加密算法,从加密的种类上来分主 要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公钥密码(非对称加密)体系能适应网络的开放性
能要求,密钥管理简单,并且可方便地实现数字签名和身
份认证等功能,是目前电子商务等技术的核心。
1.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目前,网络安全并没有公认和统一的定义,现在采用比较多的定义是:网络 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
机密性、完整性、可使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受到保护。
从内容上看,网络安全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物理安全:计算机机房的物理条件、环境和设施的安全,计算机硬件、 配套设备及网络传输线路的安全。 (2)数据安全:保护数据不被非法存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机密 性等。 (3)软件安全:保护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不被非法
1.1.3 网络安全的目标
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信息安全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6
个方面。
1.保密性 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供其 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用户或实体,信息 只为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破坏信息的保密性是对信息发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通信基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数据通信的概念(C) A. 数据传输 B. 数据处理 C. 数据交换 D. 数据存储2.OSI模型的最高层是(A)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3.HTTP是(A) A. 应用层协议 B. 传输层协议 C. 网络层协议 D. 数据链路层协议填空题1.数据通信的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信息、信号、噪声2.在OSI模型中,位于传输层之下,提供数据链路层之上进程间通信的协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输控制协议(TCP)简答题1.简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组成部分。
答案: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不同层次的协议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层次结构,相互协作,以完成网络功能。
它由五个层次组成,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实现传输介质的物理连接,提供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构建与传送帧,提供透明的数据传送服务;网络层: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服务,处理源到目的地之间的路由问题;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应用层:为应用提供服务,包含各种具体的应用协议。
2.简述HTT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之间的关系。
答案:HTTP协议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工作的协议,用于传输Web数据。
它把Web数据通过TCP协议传输到Web服务器和Web浏览器之间,它通过请求和响应来进行数据传送。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
请求分为GET请求和POST请求两种方式,GET请求一般用于获取资源,POST用于提交数据。
HTTP协议与其他网络协议之间的关系是HTTP位于应用层,依赖于其他网络协议实现数据传输。
大学期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是允许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协调工作的通信系统2 internet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Internet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3融合网络:将声音、视频和数据网络融合4 HTTP是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协议5 kbps ----Mbps ----Gbps ----Tbps(1000倍)。
小数点左边1-3位,不能以0开始2,300 Mbps ------2.3 Gbps 0.5 Mbps ------500 kbps .0021 Gbps -----2.1 Mbps6速率指理论速度,流量(吞吐量)指实际速度,吞吐量一般小于速率7表示网络服务质量的技术指标:速率、吞吐量、可用性、出错率(分为数据包出错率和位出错率)延迟(对实时的网络应用影响大)、抖动(衡量相邻数据包之间的延迟变化)8网络标准:网络标准管理着不同计算机上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包括消息的语序、语义、语法、可靠性和连接。
也称为协议9 HTTP是开放标准,不受任何供应商控制(专有标准),可降低产品成本10混合TCP/IP-OSI标准体系结构(主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双绞线(水晶头):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双绞线(UTP)UTP特点:RJ-45标准连接头,购买和安装成本低、是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用的最多的连接线、具有鲁棒性2双绞线限制:UTP存在电磁干扰(EMI),需两两相绞末端干扰是双绞线最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末端不两两相绞的长度≤1.25cm双绞线长度不超过100米,保证信噪比(SNR)高,使衰减和噪音问题可忽略3 5e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 Gbps,6A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0 Gbps4 光纤的纤芯只有8.3, 50, or 62.5微米的直径。
外面有125微米的玻璃保护层。
纤芯中的光全反射,信号几乎无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p(t) ukik u1i1 u2i2 i1r1i1 (i2 i1)r2i2 k 1
[i1,i2
]
r1
1 2
r2
1 2
r2
r2
i1
i2
0
若
r1
1 2
r2
1 2
r2
r2
0,即正定
2
r1 0 ,r1r2 2r22 / 4 0 ,
r1 ,无源 ,
r2 2 r1 ,有源,可能为负 有源
图a电路中,只有j支路中有电压源uj,其在k支路中产生 的电流为 ikj 。
图b电路中,只有k支路中有电压源uk,其在j支路中产生
的电流为 ijk 。 j支路 a
uj + –
b
k支路
k支路
线性
c j支路 a
c
线性
–
电阻 网络
ikj
ijk
电阻 网络
uk
N
N
+
d
b
d
(a)
(b)
当 uk = uj 时,ikj = ijk 。
有 ⊙独立源、负值电阻、负值电容、负值电感
源 元
⊙受控源、运放、跨导、负阻抗变换器
件 ⊙伏安特性曲线部分位于第二或四象限的二端电阻
w(t) 0,当式中的等号只有在u和i同时为零时才成立
时, 电阻元件称为严格无源的(Strictly Passive)
需要指出:要证明元件(网络适用)是无源的,需 要证明对于所有的容许信号偶和任何时刻下式成立
影响(其中r1>0, r2>0)。 i1
解:列出相应的电路
+
方程
u1 r1i1
i2
i1
1 r2
u2
u2 r2i2 r2i1
u1
r1
Z
r1
r2
0
r2
i2
+ i1 r2 u2
注意:在判断网络的有源性时要重排二次型!
有二次型 f (x) xT Ax ,如果对任何x(x 0),都有
f(x)>0, 则称f为正定二次型,并称A是正定的
• 互易性若干命题 由互易元件构成的n端口,是互易n端口(充要); 由R,C,L组成的 n口网络是互易的; 含受控源的n口网一般不互易,互易n端口内不存在独立源。
• 互易定理有三种形式:(都可以用特勒根定理推导)
•互易定理 (Reciprocity Theorem)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 激励电压源,响应电流
许信号偶u(t), i(t) 和任意时刻t, 恒有
p(t) uT (t)i(t) 0
该电阻元件才是无源的。 证明:1 充分性
由于电阻元件不储存能量,所以有:W (t0 ) 0
p(t) uT (t)i(t) 0
W (t) W (t0)
t uT ( )i( )d 0
t0
2. 必要性 电阻元件是无源的
系统(system) 一群有相互关联的个体组成的集合称为系统。系统是 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系统有一定的结构;系 统有一定的功能。可以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 合系统。例如交通系统、电力系统、计算机系统等都 是人工系统。
电力系统 electric power system,power system 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 能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系统。它把自然界的 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 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
i(( 1) s),i(2() s)的任意性
z(T s) (z s),即(z s)为对称阵,同理( y s)也为对称阵
• 互易性与非互易性也可用其它网络参数表示
• 若 z(T s) z(s)称为反互易的,否则为非互易的。
若[u1(s)]TI2(s)= [u2(s)]TI1(s)=( [I1(s)]TU2(s),称为互易的。
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 型,习惯上就称其为某某类型网络,如电力网络、 开关网络、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三网”:电 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电路也称为电网络或者网络。当研究一般性的抽象 规律时,多用网络一词,而讨论一些指定的具体问 题时又称为电路。
本课程中,电路与网络将不加以区分。注意:网络 有电网络和非电网络之分,本课程所说的网络都是 指电网络。
电网络其性质的定义: 根据组成网络的元件性质看--传
统型(电路课程中介绍的网络性质就 是传统型性质) 根据网络方程 根据输入-输出关系--端口型
只讨论端口型性质
一. 有源性与无源性
1. 定义: 设{u(t),i(t)}为n端口网络的任意容许偶,t 为任意时
间,如果恒有
t
t
w(t) u(T t)(i t)dt 0,w(t) u(T t)(i t)dt w(t0) 0
t0
则称该n端口网络是无源的,否则称该n端口网络是有源的。
无源元件在任何时刻获得的能量为正,或者说它释放的 能量(比如电容或电感)不能超过它过去获得的能量.
有源与无源区分的明显标志是元件能否持续地提供电能
参数为正常数的R,L,C 元件均为无源元件,否则为有源元件
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的无源判据 ▪ 对于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 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容
w(t) 0
要证明元件是有源的,只要证明对于某一容许信号 偶和某一特定时刻,上式不成立
二. 有损与无损性
1. 定义 设{u(t),i(t)}为n端口网络的任意容许偶,且 u(t)和i(t)是平方可积的,即
u( k2 t)dt , i( k2 t)dt
若: u(T t)i(t)dt 0
第二种形式: 激励电流源,响应电压
jk
+
+
jk
ij
ukj
ujk
ik
j' k'
–
–
j' k'
(a)
(b)
当 ik = jj 时,ukj = ujk
第三种形式:
激励电压源,响应开路电压 激励电流源,响应短路电流
uj +
jk
+
ukj
ijk
jk
ik
–
j' k'
–
j' k'
(a)
(b)
当 uj = ik 时,ukj = ijk
对于多口元件来说,总的瞬时功率为零,并不 意味着每个端口瞬时功率为零。就是说,当某些 端口的功率为正时,必然有另一些端口的瞬时功 率为负。因此多口的非能元件能够在各个端口之 间传递功率。
四.互易性与非互易性
电路里, 一个双口元件是互易的,是指它具有这样的性质:当 激励和响应的位置互相对调时,将不改变同一激励所引起的 响应。 • 互易性与非互易性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设:n端口网络不存在独立源,∃Z(S) 或Y(S)则有:
随着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三者之间的界限越 来越模糊,它们的差别主要在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 (看待问题的观点不同)。
电路的观点:考虑电路中元件的拓扑,参数,电 路的物理量(支路或网络的电流,电压等)以及电路 内在电气结构。
网络的观点:确定一定结构和参数的网络具有的 特性;
系统的观点:着重在输入、输出的关系(整体功 能!)。一般系统关心的是“全局问题”,网络 关注“局部问题”,但没有严格的界限。
则称该n端口网络是无损的,
否则称该n端口网络是有损的。
上式说明输入到网络的能量能全部输出.
三. 非能性 设{u(t),i(t)}为n端口网络的任意容许偶, t为任意实数,
若 uT(t) i (t) ≡0 ,则称该n口网络是非能的,否则称为 是能量的(跟能量有关,或有损,或有源)
物理意义是任何时刻,既不消耗电能,也不释 放(可以传输)电能 例如理想变压器,理想回转器都是非能的。 显然,非能是无损的特例,无损包含非能。
§1-11 网络与元件的基本性质
1. 电路、网络与系统 电路(circuit)
由电路元件(发、变、输、配(控)、用)与导线构成 的电流的通路(广义性)。简单的
网络(network)
网络(network)是指电路或电路的一部分;作为一 个整体看待的、由相互连接的电路元件所构成的集; 可用支路和结点表示的,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图。
r2
3.小结 1) 原电路理论: 无源,不含独立源,可含受控源
电网络理论: 无源 w(t) 0,有源w(t) 0
2) 含受控源和运放的网络一般为有源 3) 一端口元件,等效r>0
n端口, 电阻阵正定 , n端口为无源
有无源性示例
无 ⊙正值电阻、正值电容、正值电感
源 元
⊙理想变压器、回转器
件 ⊙伏安特性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的二端电阻
p(t) uT (t)i(t) 0 成立
假设论断不真,则至少存在一个时刻 t1
此时的容许信号偶 {u(t1), i(t1)}使得:
p(t1) uT (t1)i(t1) 0
那么:W (t)
t t0
uT
(t1
)i(t1
)d
0
所以电阻有源,与条件相矛盾。
2.应用 例试判断图示电路β取值对网络有(无)源性的
u(1() s) z(s)i(1) (s),u(2() s) z(s)i(2) (s) 代入上式
i(( 1) s)T z(T s)i(2() s) i(( 1) s)T u(2() s) i(( 1) s)T z(s)i(2() s)
i(( 1) s)T z(T s) z(s)i(2() 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