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现状及教育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的调查分析,找出他们自我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设计人生、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抗挫折教育五个教育对策,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转化。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现状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现状的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高校生源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态势,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相对较低、心理脆弱等其中某一或某几方面的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得到矫正和改变,情绪和行为就会相应好转,危机得以缓解。[1]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他们自我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转化,对于促进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现状分析
(一)问卷统计
利用“大学生自我画像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0所大学抽取在校大学生2000名,取得有效问卷为1920份,其中自我定位为弱势的大学生384例,占有效问卷人数的20%。以下为自我定位为弱势的384例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统计。
1.你认为自己哪方面存在弱势及成因
人际交往占60%。
成因:多为因自身弱势而自卑,担心受轻视,宁可选择孤独;缺乏交往技巧,交往中受挫后,浅尝辄止。
学业和就业占27%。
成因:多为专业知识的理论功底差;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就业的信心。
心理占10%。
成因:多为所受挫折少,自尊心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后,难以承受。
贫困占3%。
成因:因自身崇尚拜金主义,导致自信缺失。
2.你认为自己改变弱势状况
80%认为难以改变,15%认为渴望借助外力改变,5%自己在努力改变。
3.你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大多的选择75%选择逃避,5%选择求助和努力,20%麻木。
4.你自己人生设计的情况
60%从来没有,25%有过,但是难以实现,15%有,正在努力实现。
(二)问卷分析
1.人际交往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现状调查显示,贫困不是困扰他们的主因,人际交往是他们中存在的较为普遍问题。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是因弱势而自卑,担心受到轻视或排斥,选择做独行侠。处于归属与爱的需要阶层的人,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2]
2.人生目标缺失问题较为严重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现状调查显示,他们中大多没有人生目标,缺乏正确的努力方向,没有生活的激情。一旦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他们中的一些学生选择逃避,沉迷于游戏、暴力等;还有一些学生陷入情绪的低谷,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急功近利,拜金思想比较严重,侵犯他人的财产和生命健康权,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多为改变弱势的主观努力不足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现状调查显示,其中大多数人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自己不能解决,也不去主动寻求帮助;他们得到帮助时,多数表现为主观努力不足,过于依赖外部的力量。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于大学生弱势群体中大多数学生的主观努力不足,导致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对策收效甚微。
总的来说,弱势大学生改变弱势状况的思想和行为总体较为消极,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引导他们走出认知误区。
三、促大学生弱势群体转化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抵制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在解决人生的重大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助于大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辩证地看待困难和挫折,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拓人生的新境界。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人际关系恶化、专业学习困难等问题,一些大学生自己难以解决,很容易产生郁闷和压抑的情绪,需要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知识,使他们了解心理调适的方法,宣泄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了解什么情况应主动去心理咨询,由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辅导。
此外,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追踪档案,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行为消极的大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找出他们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加以教育引导。
(三)引导大学生规划设计人生
人生目标能够激发大学生人生前进的动力,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难,都能够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奋斗。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那么他的生活往往就是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内心世界空虚和迷茫;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选择逃避或内心麻木,缺乏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甚至自甘堕落。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引导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一成不变的弱势大学生,甘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要积极、努力地发展、完善自我,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人生目标,将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差距,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用全面的眼光看自己,放大自身的缺点,就容易自卑,缩手不前,放大自身的优点,就容易自傲,不利于进步,激励大学生与周围的强者相比,在比较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合理地自我评估,才有利于自我发展。
2.引导大学生设计合理的奋斗目标
引导大学生设计合理的人生目标,并设计分阶段的小目标,如果设计的阶段性目标过高,努力之后总是难以达到,往往会产生挫败感,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如果设计的阶段性目标过低,就缺乏奋斗的动力。引导大学生在发现自己的奋斗目标难以实现或轻而易举就能实现时,要及时地调整,促进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