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道路平纵横设计概要汇编
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
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平纵线形的协调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纵断面以平坡为主,上、下坡多集中中在大、中桥头,由于有通航要求,桥面标高相对两侧路面标高要求高出许多,因此在桥头,桥面通常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要适当,既要符合一级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又不宜使竖曲线长度太长而使桥头填土过高而增加造价,而平曲线在选线时一般要考虑大桥桥位与河流正交,以减少构造物的工程量及设计施工难度,节约经费,减少造价。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2)长直线上设置竖曲线,平原区平面上设置长直线较为常见纵断面设计无论如何避免不了在直线段设置竖曲线,资料显示小坡差多处变坡视觉稍有感知。
但直线段坡差较大竖曲线给驾驶员的不良刺激较强烈,西绕城公路有一段567037m的长直线,同时要满足0.3%的排水纵坡,设计时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方法,以获得较好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3)透视土的运用,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曲线,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运用透视图进行检验是很好的方法,设计时对有疑问的路段进行透视图的检验,效果较好。
(4)平面与横断面的综合协调主要是超高的设计。
2.线形与环境的协调(1)定线时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减少噪音。
(2)路基用土由地方政府同意安排,利用开挖鱼塘或沟渠,避免乱开挖,同时又利于农田、水利建设。
(3)注意绿化,对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加强绿化和防护,在护坡道上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均考虑绿化。
(4)对位置适当的桥梁在台前坡脚(常水位以下)设置平台,以利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过。
(5)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想协调,增加美感。
公路路线的平纵面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路线的平纵面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国民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路线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公路后期的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公路的投资和造价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重点对公路路线的平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平面设计;纵面设计引言公路线形是公路的骨架,基本支配着整个公路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线形设计的好坏是公路的根本,它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的通行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公路线形设计中,平、纵、横三方面又相互关联影响,尤其平纵面线形组合是线形设计的关键。
一、公路路线设计与要求公路路线是三维立体线形。
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应考虑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要求,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线形设计的要求随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设计速度的不同应有所侧重,设计速度越高,线形设计组合所考虑的应越周全;而设计速度相对较低的公路,不应盲目的采用过高的技术指标,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加大;不同的设计速度路段衔接处前后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随着由高到低逐渐由大向小变化,使行驶速度自然过渡。
二、公路路线的平面设计(一)路线布设原则(1)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强调因地制宜选用技术指标,坚持技术指标与地形条件相互协调的原则,不片面追求高的技术指标而忽略工程量的增加及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地质灾害会对公路施工和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并且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的自然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甚至会诱发其他新的灾害,形成连锁式不良反应,因此在布线时重点研究了路线走廊内的地质条件,坚持地质条件选线的原则;(3)线位布设力求与沿线村镇及农田规划相结合,尽量避免与电力、通信及管线相互干扰,尽量减少拆迁数量;(4)项目沿线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局部路段穿越引黄灌区,水浇地数量较少,在路线平面设计时应尽量少占水浇地及耕地。
;(5)紧紧围绕“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平面布设时注重高速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6)考虑现有路网布局与本项目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考虑长远发展规划;(二)纸上定线1、在地形图上比例为1∶10000的情况下,在控制区域内对整个路线的布局进行研究,获取中间控制点。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1.8Vm2ax hmax hQY
(m)
36
式中:Vmax —— 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km/h);分别 取160,140,120,100,80km/h;
hmax——最大超高,取150mm; hqy——允许欠超高,一般取70mm;困难取 90mm。
(2)旅客舒适度与内外轨均磨条件要求
在客货共线运行铁路上,满足舒适与均磨的曲线半
3.未被平衡超高允许值 当通过列车速度V不等于VJF时,就会产生未被平衡 的离心力,相应产生未被平衡的超高:
28
欠超高: 过超高:
hQ
11.8
V2 max
h
R
hG
h
11.8
V2 min
R
(mm) (mm)
未被平衡的超高使内外轨产生偏载,引起内外轨不
均匀磨耗,并影响旅客的舒适度。因此必须对未被平
应不大于最大超高且不小于最小起高,即:
hmin h hmax
使客车不产生过超高和货车不产生欠超高,即:
11.8 VH2 h 11.8 VK2
R
R
使客车产生的欠超高和货车产生的过超高不超过其
相应的允许值,即:
11.8 VK2 hqy h 11.8 VH2 hgy
R
R
30
3.夹直线长度不足时的平面改建方法
R1
JD2
JD1
LJ
R2
R1'
JD2
JD1
L J'
R2'
减小曲线半径或缩短缓和曲线长度
22
R1
JD2
JD1
LJ
R2
R1
JD1'
第三讲高速公路纵横设计概述
• 曲线上双车道路面的加宽 值计算式: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 1) 高速公路一般采用第3类加宽值; 2) 高速公路主线仅在V=60km/h的山区,当R<250m曲线 段时予以考虑加宽。 • 高速公路曲线加宽缓和段的加宽
(五)行车视距及其保证
4.1 行车视距: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 一段路程,以便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按行车状态不同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 视距 。 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汽车行驶时,驾驶员从发现前方路上的障碍物 (从车道上1.2m的高度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0.10m高之物体顶 面)到将车停住,沿车道中心量得的所必须的最小长度。
第三讲 高速公路平纵 横设计概述
董亚东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节 高速公路设计依据 第二节 高速公路平面设计 第三节 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 第四节 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 高速公路设计依据
• (一) 设计车速 • (二) 设计车型 • (三) 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一)设计车速
• 1.定义 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是公路设计最基本的设计依据 • 中国:在天气良好、交通量小、路面干净的条件下,中等 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受限制部分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 行驶的最大速度。 • 美国:当道路条件良好,行车只受公路的设计特征控制时, 公路的特定路段上能保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 德国:设计速度是根据道路的交通要求,从经济的观点出 发选择的标难设计值,相当于85%的小客车不会超过的速 度。
• • • •
超高横坡变化方式: (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__概述及解释说明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道路纵断面设计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道路沿线的高度变化、坡度和曲线等因素。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道路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行车效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道路纵断面设计展开讨论,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道路纵断面设计概述、道路纵断面设计要点、道路纵断面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道路纵断面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介绍其定义、目标和重要性,阐述设计参数选择、纵坡设计原则和设计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
同时,还将针对常见问题,如斜坡稳定性问题、排水设计问题以及提高行车安全性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最后,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并对未来道路纵断面设计提出展望和建议,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道路纵断面设计概述2.1 定义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指在规划和建设道路时,根据地形条件及相关要求,对道路的纵向剖面进行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纵断面设计包括确定路线、坡度、曲线和高差等参数,以达到安全、平稳、顺畅的交通运行,并满足排水、景观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2.2 目标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道路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设计应考虑车辆行驶舒适度、减少对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尽量减少刹车距离并提高车辆通过性能。
此外,还应兼顾行车速度和径流速度之间的综合关系,确保排水效果良好。
2.3 重要性道路纵断面设计对交通运行的安全和效率影响重大。
合理的纵断面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车辆通过道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能促进交通流畅并降低事故风险。
同时,在自然环境方面,科学合理的盖地工程施工设计有助于保护自然景观、减轻环境污染并提升道路的临街美观度。
因此,在道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纵断面设计的概念和要素,确保道路在各种条件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 道路纵断面设计要点:3.1 设计参数选择: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参数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道路交通道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四、曲线的超高与加宽
(一)超高
当曲线受地形、地物限制, 选用不设超高的半径十 分困难时,为保证车辆 能以设计车速行驶,可 以在曲线上设置超高。
1、超高横坡度
2、超高缓和段
超高缓和段是由直线段上的双坡横断面过渡到具有完全超高的单坡横断 面的路段。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超高缓和段不宜过短,否则会发生侧向摆动,行车不十分稳定。一般,超高 缓和段的长度最好不小于15~20m。
– 汽车行驶轨迹是一条连续的圆滑曲线,并且轨迹的曲率、曲率 变化率都是连续的。
– 如果汽车前轮转角为α ,汽车前后轴距离为L,则汽车轨迹半 径可近似地用r=L/α 表示。轨迹曲线的半径由r=∞ 变到r=R, 或者由r=R变到r=∞ ,是一条缓和的曲线。
– 缓和曲线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曲线,如回旋线(螺旋线)、三 次抛物线、双纽线、多心复曲线等
倒的危险。 一般多以μ=0.15为最大控制数值。
3、运营经济要求
为了减少轮胎和燃料的消耗曲线半径也 不应太小,以免轮胎在牵引力与横 向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很大的横移偏 转角δ 。
当δ <1˚ 时,相当μ=0.1,燃料额外消耗为
10%~12%;当δ=1.8˚ 时,相当μ=0.16,
燃料额外消耗将达到40%,轮胎消耗速度比 正常速度加快一倍。
• 2),将路中线保持在原有高度位置 上,绕路中线旋转。
(二)加宽
机动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为保证 车辆不侵占相邻车道,要将行车部 分加宽。
e为双车道加宽值
前述公式未考虑行驶车辆摆动幅度在曲线曲线上的变化,即未 考虑车道加宽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因此,引用一个经验修正值, 即双车道行车部分的宽度B为:
μ为横向力系数,其意义为单位 车重的横向力。
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
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
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以直线为主。
直线与曲线的组合方式
① 直线+圆曲线
• 设计车速<40km/h,可不设缓和曲线; • 设计车速≥40km/h,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
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可直接连接。
但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速或司机由于 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直线的优点
① 里程最短 ② 定线、设计、量距、绘图、计算、放样方便 ③ 无视距障碍 ④ 驾驶方便 ⑤ 车辆不受离心力作用,乘车舒适
直线的缺点
① 对地形适应性差 ② 行车单调,易产生疲劳
描述直线的指标
① 最大直线长度
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平面设计
第二节 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 计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内容
• 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 • 弯道设计:弯道加宽、弯道超高
一、平面线形分类
1、设计车速
道路设计车速,也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 的车速。
计算车速 (km/h)
80
60
50
40
30
20
设超高推 荐半径
400
300
200
150
85
4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道路曲线半径越大、离心力越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 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采用 的最小半径。
计算车速 (km/h)
80
60
50
40
30
20
第一部分-平纵横设计
第一章平、纵、横设计1.1 平面选线1.1.1 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坡度平缓,除草原、戈壁外,一般人烟稠密,农业发达。
村镇、农田、河流、湖泊、水塘、沼泽、盐渍土等为平原地区较常遇到的自然障碍。
因此平原地区选线一方面由于地势较平坦,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往往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援农村建设需要的限制选线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1.2 平原四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平原地区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农村专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低,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2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m,一般最小半径30m,极限最小半径15m;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9%,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6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一般最小半径2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一般最小半径200m;设计时不但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当地经济、土地资源,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劳动力状况诸多因素的限制,这要求我们在路线设计时要做到规范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规范的同时,灵活应用规范,努力做到实用与经济相结合。
1.1.3 平原四级公路选线原则及依据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1.1.4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1) 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总体规划的知道下,合理选择方案。
(2) 认真领会任务书的精神,深入现场,多跑、多看、多问、多比较,深入调查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情况,以利于选择有价值的方案进行比较。
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平纵横综合设计
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平纵横综合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规划和设计理念的限制,不少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较低,路面结构不完善,一些公路出现了许多病害问题,特别是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由于其自身特点,存在改扩建设计内容多、施工时间短、地质复杂等问题。
为提高设计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结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工程实践经验,本文就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平纵横综合设计进行了论述,对平纵横综合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平纵横综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二级公路:改扩建:平纵横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将越来越多。
由于二级公路等级低,等级间的标准差大,目前在设计中普遍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不能满足二级公路标准要求。
而平纵横设计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平纵横综合设计工作。
一、二级公路改扩建的意义二级公路改扩建是指对已建成通车的二级公路进行改建,使其技术等级达到或超过原标准,满足行车速度要求和交通量需要,同时改善公路的服务水平,提高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级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病害问题也逐渐显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扩建。
二级公路改扩建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防护排水、交通工程等内容,其改扩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在进行二级公路改扩建时必须同时兼顾各方面因素。
二、路线选择与设计路线选择是公路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原线进行评估和补充的基础,也是进行总体设计的关键环节。
路线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力求与区域路网相适应;(2)充分利用原有路基、路面结构,避免重复建设;(3)充分利用旧路路基及路面结构,减少开挖路堑、填筑路基、翻修路面等建设内容;(4)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原有桥梁、隧道或利用桥梁、隧道与原有道路合并布设;(5)路线平曲线半径、超高与加宽的设置应满足行车要求,减少安全隐患;(6)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和林地,以减少工程占地。
道路平交设计资料
地形对路线的线形、技术标准和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山区,由于高差大,坡陡弯急,为了满足公路的技术标准,就必然产生填挖土石方,人工构造物等。如高填方、隧道、挡土墙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走向和线形。
地质条件也是影响线路的重要因素。公路的安全首先来自公路的稳定,公路的稳定又直
公路对土壤退化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在公路建设中,取地、借地、弃地会使土壤发生水迁移,机械迁移,植被受到破坏,这些变化会引起土壤质量的下降,造成土壤的理化特性和净化能力的减弱。自然条件与路线的相互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彼此密切联系,并经常处于相互作用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在选线时应周密调查,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使它们的相互作用向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第3-2节线路总体设计和选线原则与要点
一、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应在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选定的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作出总体设计,这主要包括;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的速度,确定车道数以及城镇或其他路线连接线交叉的地点、方式等。总体设计为具体选线提出了要求、基本方向和规模,选线是总体设计的具体化,在选线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原则。
4.修正导向线
(1)根据导向线初步拟定出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特征点桩号及地面
标高,绘制概略纵断面团,设计纵坡,计算出各桩号概略设计标高。
(2)曲线型法:此法适用于以曲线为主的连续线形。具体定线时仍以修正导向线为基础,
但定线的过程与直线型法相反。即根据导向线受地形、地物控制的宽严程度,先用不同的圆
特别是滑坡、崩塌、软土等地质不良地段,应慎重对待。为确保公路安全,选线时应避让或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某公路AB段路线平纵横设计
一
表 1
车型 三菱 F R 4 1 5
五 十 铃 NP R5 9 5 G
数量 2 5 0
1 4 0
车辆折算系数 1 . 5
1 . 5
从 该 路 段 的植 被 土 壤 分 布 状 况 来看 : 多 丘 陵 和 山地 , 山 岗处 3 道 路 设 计 部 分 树木较 多, 农 田处有 灌 木 区 , 农 田多 旱 地 。沿 线 多 粘 质 土 , 山坡 上 3 . 1 平面设 计 l m 以下 是 碎 石 土 。 通过 A B段 路 线 道 路 的 通 信 情 况 , 下 面 对 道 路 的等 级 进 行 了
建材发展导 向 2 0 1 4年 1 0月
设 计 与 规划
某公路 A B段路线平纵横设计
李 锋
( 中铁 四局集 团第一工程有 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 市 2 3 0 0 0 1 )
摘
要: 随着我 国现代化 建设 的 日益加深 , 公路 交通 事业也得到 了较好的发展 。 公路设计是公路 建设 的基础 内容 , 一个
好的公路设计 直接 影响着道路后 期的施工和建设 , 平面设计、 纵 断面设 计、 横 断面设计是公路路 线设计的几 个重要 方面 ,
它从不 同的角度对公路 的整体 建设进行 了勾画, 避 免 了单一 方向设计存在的不合理情况。 本文通过对某公路 A B段路 线道
路所在地的地形 、 地貌、 气候和 交通情 况进行 分析 , 并通过相应 的原理 公式 , 对 某公路 A B段路 线道路 进行 了平纵横 设计 ,
使某公路 A B段 路 线 道路 的 建设 更加 合 理 化 。
城市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2020年上海市松江七中高三英语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AOver the years, I’ve been guilty of hastily shutting the front door to many strangers when they came knocking with the intention of selling things. But earlier this year, around Easter time, a dear friend of mine had an experience that changed my mind and perception towards these “intruders”.Linda, who recently moved to a new neighbour hood, had been housebound all week suffering from a severe case of flu when, early one morning, there was the terrible knock on her front door. Peering out the window, she saw two young ladies demurely (端庄地) holding leaflets and a TV set model. She knew of a large TV set establishment nearby and assumed a message was about to be gently delivered. “This is the last thing I need today,” she muttered to herself and hesitantly opened the door.Coughing, she poked her head out and impatiently informed them she wasn’t the slightest bit interested in any TV whatsoever. Furthermore, she added, she was feeling quite unwell and abruptly shut the door. The ladies politely turned and left in silence.A few hours later, another knock. Linda glanced out the window and to her surprise, there were the same two ladies, back again. Really annoyed this time, she opened the door ready togive them a piece of her mind. Before she could speak, with concerned looks on their faces, these women handed Linda what looked to be a dish, saying, “We’re so sorry we disturbed you earlier. We thought you may like this homemade chicken soup. Hopefully it might make you feel a little better.”Linda was taken aback by this lovely gesture. Being new to the area, she didn’t know many neighbours or people who could assist her with shopping or errands (跑腿) so the gesture was all the more appreciated. She could only smile sheepishly and sincerely thanked them. With that, the ladies left.After she related this story to me, I thought about how touching this deed really was. Especially in today’s world where sadly, kindness and thoughtfulness seem so rare. I also realized that thinking about others and showing kindness is the real essence of love.1. What does the expression “give them a piece of her mind”in Paragraph 4 mean?A. Scold them severely.B. Drive them away.C. Refuse them directly.D. Speak out her idea.2. What can be learned about Linda from the passage?A. Linda always hastily shut the front door to many people.B. Linda was not a little interested in any TV whatsoever.C. Linda was very grateful to the ladies for their chicken soup.D. Linda would buy their TV set in reward for the ladies’ chicken soup.3.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A Chicken SoupB. Soup for the soulC. The Real Essence of LoveD. A Friend’s experienceBMany cars in advertisements and on exhib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red, blue or green, but almost 75 percent of new cars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black, white, silver orgray.Les Jackson is a reporter who writes about cars. He says the color1 s of cars Americans choose do not show dirt. He says that means the owners wash their cars less in order to save money. And he notes some areas that are suffering from water shortages do not permit people to wash their cars often.Dan Benton works for a company called Axalta, which makes supplies for international car makers. He says white cars are often sold more expensive than cars of other color1 s. And he notes that white cars “absorb(吸收)less energy” than cars of other color1 s. This means temperatures inside them are lower in warmer areas. Benton also says research at Monash University in Australia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lower risk of crashes during the day for white cars compared with darker ones.Car buyers in other countries also like white. Jane Harrington works for PPG Industries, a company that makes paint for cars. She said in China, buyers say white makes a small car look bigger.About 11 percent of cars sold in North America are red and 8 percent are blue. Green has become less popular. Benton notes that in the mid-1990s green was the most popular color1 in North America. Today, green is hard to find.Sometime in the future, people may not have to choose the color1 of their cars —— technology may let owners change their cars’ paint color1 anytime.4. What can we learn from Paragraph 2?A. Most Americans don’t like red cars.B. People in America are not allowed to wash their cars.C. Many people prefer to choose white cars in America.D. Americans may consider the cost of cleaning when choosing cars.5. Why do many people choose white cars?A. They are much cheaper than cars of other color1 s..B. They are much safer while crashing.C. They are bigger than cars of other color1 s.D. They are more comfortable inside in warmer areas.6.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text?A. Les Jackson is a member of Axalta.B. Most Americans rarely wash their cars.C. PPG Industries mainly produces cars in China.D. Green cars were once popular in North America.7. 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tell us?A. Choices of car color1 sB. How to buy a good car.C. Differences of car color1 s.D. Popular car color1 s in history.CSurfing the Internet for fun will make you a better employee, according to an Australian study.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tudy shows that people who use the Internet for their own reasons at work are about 9 percent more productive than those who do not. Study author Brent Coker said, “Surfing the Internet at times helps increase an employee's attention.”“People need to relax for a bit to get back their attention,” Coker said on the university's website. “Having a short break, such as a quick surfing of the Internet, helps the mind to rest itself, leading to a higher total Internet attention for a day's work, and as a result, increases productivity (生产效率),” he said.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300 workers, 70 percent of people who use the Internet at work surf the Internet for their own reasons during office hours. Among the most popular surfing activities are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reading online news, playing online games and watching videos. “Firms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software toblocktheir employees from watching videos,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or shopping online,” said Coker. “That's not always a good idea.”However, Coker said the study looked at people who surfed the Internet in moderation (适度), or were on the Internet for less than 20 percent of their total time in the office. “Those who spend too much time surfing the Internet will have a lower productivity than those without.” he said.8. What does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tudy mainlyshow?A. People who surf the Internet are good employees.B. Not everyone surfs the Internet for fun during office hours.C.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people's life.D. Surfing the Internet for fun at times during office hours increases productivity.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urfing activities?A. Watching videos.B. Reading online news.C. Reading online novels.D. Playing online games.10. The underlined word “block” in Paragraph 4 means “________”.A. stopB. organizeC. protectD. separate11.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A. Those who never surf the Internet have the lowest productivity.B. Spending too much time surfing the Internet reduces productivity.C. Most people don't surf the Internet in moderation during office hours.D. People should spend as little time as possible surfing the Internet.DWhen you walk with a backpack, do you know how the things inside move from side to side? Now scientists havefigured out how to tap into that movement to produce electricity.Picture a pendulum (摆锤) fixed to a backpack frame and stabilized with springs on either side. The pack’s weight is attached to the pendulum, so the pendulum swings side to side as you walk.Then a machine is driven by that swinging movement, and spits out electrical current to charge a battery.Volunteers carried the pack while walking on a running machine and wore masks to measure the flow of O2and CO2. Walking with the slightly swinging 20-pound load, the device (设备)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volunteers’ metabolic (新陈代谢的) rate compared to when they carried the same weight fixed in place. In fact, the energy-harvesting pack reduced the forces of acceleration they’d feel in a regular pack, which might mean greater comfort for a long hike. And the device did produce a steady trickle (涓流) of electricity. If you up the load to 45 pounds, the swing of the pack could fully charge a smart phone only after 12 hours. The details are in thejournal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The device produces electricity from human movement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workable solution to providing a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t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those who work in remote areas, as these people often carry a lot of weight in a backpack for their exploration.But here’s a realconundrum: the energy-harvesting device currently weighs five pounds. The researchers say that’s about four pounds too many to be a smart alternative to batteries. So they hope that more research lets them lighten the load, to ensure the pack charges you up without weighing you down.12. What does Paragraph 2 mainly talk about?A. How the device works.B. What the device looks like.C. Who the device is designed for.D. Why scientists designed the device.1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the device?A. It greatly affected the volunteers metabolic rate.B. It harvested energy as the volunteers walk.C. It failed to produce steady electricity.D. It was useless for a long walk.1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onundrum”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A. Problem.B. Method.C. Bond.D. Decision.15. What will the researchers try to do next?A. Increase the charging speed of their device.B. Find smarter alternatives to batteries.C.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ir device.D. Put their device on the market.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视觉分析1.视觉分析的意义道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考虑驾驶人员的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
视觉是连接道路与汽车的重要媒介。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2.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密切相关,车速越高,其关注前方越远,视野越窄。
3.视觉评价方法所谓线形状况是指道路平面和纵面线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在汽车快速行驶中给驾驶员提供的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
评价方法主要有三位动态模拟技术和透视图法。
透视图是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
通过透视图,可以看出立体线形是否顺适,是否有易产生判断错误或茫然的地方,路旁障碍是否妨碍视线等。
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一)设计原则1.视觉上自然引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连续性;2.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大、小均衡;3.得当的合成坡度;4.与环境的配合、协调。
(二)线形组合的形式平纵线形有以下六种组合形式1.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也是直线—构成具有恒等坡度的直线;2.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3.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4.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直线—构成具有恒等坡度的平曲线;5.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6.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曲线。
(三)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的基本要求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如图4-12所示。
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应尽量做到这种组合,并使平、竖曲线半径都大一些才显得协调,特别是凹形竖曲线处车速较高,二者半径更应大一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
公路设计 纵断面设计 平纵组合设计要点
3)型平为直,纵为曲线形成凸形曲线:组合视距条 件差,线形单调,应注意避免,无法避免时应采 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若与2)型组合时,应注意 克服“驼峰”、“暗凹”和“浪形”等不良视觉 现象出现(后续详讲);
4)型平为平曲线,纵为直线形成具有恒等坡度的曲 线:组合一般说来只要平曲线半径选择适当,纵 坡不太陡,即可获得较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设 计时须注意检查合成坡度是否超限。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 车安全。
4、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它 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 导视线的作用。
二、线形组合形式:通过分解立体线形要素,平、 纵线形有以下六种组合形式。
1)型平为直线,纵为直线形成具有恒等坡度的直线:组 合往往线形单调、枯燥,行车过程中视景缺乏变化, 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频繁超车。设计时应采用画 车道线、设标志、绿化,并与路侧设施配合等方法来 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
四、平、纵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如果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有 小半径的平曲线,不仅不能 引导视线而且急转方向盘致 使行车危险。在凹形竖曲线 的底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 便会出现汽车加速而急转弯, 同样可能发生危险。
(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 曲线的顶部或底部。
若将凸形竖曲线的顶部设在 小半径的平曲线的起点,会 产生不连续的线形,失去了 视线引导作用。而将凹形竖 曲线的底部设在小半径的平 曲线的起点,除了视觉上扭 曲外,产生下坡尽头接急弯 的不安全组合。
(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 合。
➢ 此类组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竖曲线顶 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不能正确引导视线, 会使驾驶人员操作失误;竖曲线底部与反向平曲 线的拐点重合路面排水不畅,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整理)公路平纵设计.
(二)纵断面设计1、设计要求.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的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最优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造价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该路地处平原区,土地资源宝贵,本项纵断面设计采用小纵坡,微起伏与该区域农田相结合,尽量降低路堤高度,路线纵断面按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的要求和确保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所需的最小填筑高度来控制标高线形设计上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直线长度不足3秒行程的则加大竖曲线半径,使竖曲线首尾相接。
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0.3%以保证排水要求。
2、纵坡设计(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②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③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2)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①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②在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些;③纵坡变化小的,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④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的关系,汽车专用公路应设计平、纵面配合良好协调的立体线形;(3)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在受洪水影响的沿河路线及平原区低速路段应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4)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5)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我国情况,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平纵横例子
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常用数据表格基本规定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廓尺寸道路最小净高横断面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平面和纵断面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最大超高横坡度停车视距竖曲线最小半径与最小长度平、纵、横设计下面以一个从工程名设置开始到横断面设计完成的工程实例来介绍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
平面1. 新建工程单击[设置--新建工程],弹出“新建工程”窗口,如图-1:图-1输入工程名“test”,并填写“工程设置”等,点。
则系统将在C:\HySzwork 下新建一名为“test”的文件夹,后续工程中产生的工程文件系统会默认保存在此文件夹下。
2. 把地形图加入到工程中并打开把“软件安装目录\Samples\平纵横工程\test”下的“”地形图Copy到刚刚新建的工程目录“C:\HySzWork\test”下。
在“工程管理”的“图形文件”节点上点击鼠标右键运行“添加文件”弹出图-3窗口。
图-2图-3选中“”单击,“”即被添加到工程管理中。
如图-4。
图-4双击工程管理的即可打开该地形图。
3. 处理地形图①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选择样线: 选择任意一条等高线,出现如下提示选择等高线-首曲线层的LINE,SPLINE,POLYLINE,LWPOLYLINE,ARC:选择对象: all 输入all选择整个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此时已经把等高线转化成里鸿业可以识别的等高线。
②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离散],对自然等高线进行离散。
③单击[地形|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 通过图面中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文字来定义离散点自然标高=====回车退出 / 选择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任一文字:点定位 P /块定位 B / 圆定位 A / 圆环定位 D / 点取定位 G / 椭圆定位 E/<回车文字左下角> 确定文本表示的标高位置的定位方式,对于本地形图文本周围没有表示定位的实体,所以直接回车以文字左下角作为标高定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汽车行驶轨迹
➢ 这个轨迹是连续的和圆滑的,即在任何一点上不出
现错头和破折;
➢其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
值。
➢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
个曲率变化率的值。
(三)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导向轮旋转面与纵轴之间夹角a
角度为零 角度为常数 角度为变数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EN D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直线 圆曲线
(一)横向稳定性 (二)圆曲线半径、长度 (三)圆曲线特点 (四)圆曲线运用
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横向稳定性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离心力对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影响很 大,它可能使汽车向外侧滑移或倾覆。计算公式为:
F=Gv2/(gR)
式中:F为离心力 (N);R为平曲线半径 (m);v为汽 车行驶速度(m/s)。
为了减小离心力的 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 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 平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 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 的形式,称为横向超高。 如图2-11。汽车行驶在 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时, 其车重的水平分力可以 抵消一部分离心力的作 用,其余部分由汽车轮 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 阻力与之平衡。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三要素(即为基本组成, 各要素所占比例及使用频率无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 曲线、回旋线三种要素组成。 四级公路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曲线二种要素组成。
EN D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直线
(一)直线特点 (二)直线运用 (三)直线的长度
低,一般
b 2hg,即b/ 2hg 1。而h<0.5,即h < b/ 2hg
也就是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 向滑移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 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但必须控制装载过高。
(二)圆曲线半径、长度
XhgYb/2=(Fih+G) b/2
因Fih比G小得多,可略去不计
=X/Gb/(2hg)
(2-2)
把上两式代入整理得
=X/Gb/(2hg)
(2-2)
=V2/(127R)ih
(2-1)
R
V2
பைடு நூலகம்
127
b 2hg
ih
(2-3)
利用此式可计算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 小平曲线半径R或最大允许行驶速度V。
圆曲线 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 直线的特点
优点:短捷、直达;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 驾驶操作简易,测设方便。
缺点: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 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燥情绪,一再加速,容易导致交通事 故的发生。 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
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XYhG h
(2-4)
=X/G h
h为横向附着系数, 一般 h =(0.6~0.7)
将式(2-4)代入式(2-1)并整 理得:
=V2/(127R)ih (2-1)
R
V2
127h
ih
(2-5)
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由式(2-2)和式(2-4)可知,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
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值的大小。现代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重心较
将离心力F与汽车重力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 X和垂直于路面的竖向力Y,即
X=Fcosa-Gsina Y=Fsina+Gcosa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a一般很小,则sinatga=ih,cosa 1 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简称超高率),所以
XFG ihG gv R 2G ihGg vR 2 ih
横向力X是汽车行驶的不稳定因素,竖向力是稳定因素。但对 于同一横向力作用于不同车型上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采用横 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即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转向相反的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段的 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如无缓和曲线时,宜设置一定 长度的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 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若二反向曲线已设缓和曲线,在受到限制的地点也可将二反向 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二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 条件。
大量的观测资料证明,行车速度愈高,司机愈是注视远处的 目标,这个距离在数值上大约是行车速度V (以km/h计)的6倍(以m 计)。《规范》推荐:设计速度大于等于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 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
在受到条件限制时,无论是高速路还是低速路,都宜将在同 向曲线间插人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 曲线。
组合为宜,可使生硬呆板的直 线得到一些缓和
➢ 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措施,如植不同树种或设置雕
塑、广告牌等,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
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三) 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道路平纵横设计概要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一)路线 (二)汽车行驶轨迹 (三)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 路线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 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
(二) 直线的运用
(1)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 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 长直线纵坡不宜过大,因其
易导致高速度。
➢ 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
=X/G=v2/(gR) ih
将车速v(m/s)化为V(km/h),则
=V2/(127R)ih
(2-1)
R 为平曲线半径(m); 为横向力系数;V为行车速度(km/h);
ih 为横向超高坡度。
横向倾覆条件分析
横向力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的危险。 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