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 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 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 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 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 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 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 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 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 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 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 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 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 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的结构:
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一至三节)
2、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吃人的威胁(四至十节) 3、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最后三节)
主题:
批判和揭露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歌颂先知先觉者的形象 寄希望于孩子、于未来
艺术鉴赏:
本文与前三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
1、没有情节链,狂人心理意识的流动 2、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方式 3、日记形式 4、文言小序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 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 • 笔名“鲁迅”首次出现于中国文坛
合作讨论:
1、何谓狂? 疯子,精神上不正常的人 2、为何狂? 认为被人要吃自己 3、怎样狂? 精神错乱、心理变态、主观臆想 4、真狂乎? 头脑清醒,先知先觉者形象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目 链
度的启蒙者。

拓展 探究
“狂人”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
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
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包含着许多
深刻的真理。“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凡事喜欢寻根究底,
而且对问题有着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
栏 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狂人”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清 目
醒。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的同时,还能分辨出食人者
链 接
的种种类型。
拓展 探究
“狂人”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
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
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
链 接
感情。
拓展 探究
(2)阅读小序,并说说小序有什么作用。
提示:介绍了狂人的病症(迫害狂、臆想症——有人要吃他);说 栏 目
明了小说的由来(来自一篇日记);交待了小说的目的(供医家研究)。 链 接
拓展 探究
(3)试总结一下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栏 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 目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
链 接
拓展 探究
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词句
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1、身边的见闻感受——诱因。 狼子村的佃户叙述;狂人的种种遭遇。 2、从身边到历史的思索——过渡。 狂人由身边的事件追寻历史,希望在历史 中找到某种源头。 3、对历史追本溯源——源头。 历史上所发生的那些“吃人”的事件—— 人类的群体的“恶”。
作者不仅提出了历史上“吃人”的存 在。在课文里,还写到狂人所亲身经 历过的两次“吃人”的事件,这又是 哪两次呢?
要求:600字左右。
……”
意警过现的面 醒狂象目, 世人的的鲁这 人的发,迅其 ,梦现而希实 “魇和这望是 从呓思正达一 而语索是到个 引和。源“问 起呐希于救题 疗喊望对救的 救,能“孩两 的能够吃子个 注够通人”方 ”
……”

•“
“ 救 救 孩
吃 人 ”

本 文 的 主 题
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 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对人物的细
真正的“吃人”的内涵: ——(1)礼教吃人; (2)制度吃人; (3)政治统治吃人,愚昧思想吃人; (4)深刻的原因最终归结于文化吃人……
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对人的 残害。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 不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 是一种群体的“伤天害理” 。
狂人在恢复正常之前,发出了一声震彻心扉的呐喊: “救救孩子……” 那么怎样来理解这样一句呐喊呢?是因 为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里会遭遇被吃的可能, 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鲁 迅
教学要点:
1、浏览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 说中所讲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 主题并给以总结。 3、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归纳 总结。
《狂人日记》写于 1918年4月25日, 发表在第四卷第五号 《新青年》上。它是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

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

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
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女人要吃人,
由女人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
栏 目

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③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课件:第4课《狂人日记》 (共30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课件:第4课《狂人日记》 (共30张PPT)
狂人日记
鲁迅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
鲁迅1902年1月 毕业于南京矿物 铁路学堂,4月 赴日本留学,入 弘文学院。学时, 鲁迅毅然剪掉发 辫,拍摄了这张 照片,并赠许寿 裳。
百草园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初名周樟 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学习。1904 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学(详见 《藤》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 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 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 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 墓题字。鲁迅被誉为“民族魂”。
(吃人问题的提出) 发展: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 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吃人问题的深化) 高潮: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 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
(吃人问题的反思) 结局:结论。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 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对未来寄托希望)
(3)虚幻的感觉。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
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 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狂人是精神病患者,他有着变态 的心理,混乱的逻辑,虚幻的感觉; 但他的所作所为又表现出他是一个封 建文化的反抗者,是一个开始觉醒的 知识分子,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勇 敢的战士。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02
内容简介
作品简介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 中国现代童话。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 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 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 文学作品之一。
作品简介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 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 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 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 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 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 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出自《表·译者 的话》)
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 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 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小说简介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篇白话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此后陆续创作了《孔乙 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 编》。
《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 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 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 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 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作品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 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 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重要的文学经典
狂人日记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价值 和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狂人日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开创的文学流 派和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和作品。
作品评价与争议
01
作品评价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目录
• 引言 • 小说内容概述 • 狂人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赏析 • 作品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引言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 会的末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 化,国运衰微。
文学背景
白话文运动正在兴起,白话文学 创作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狂 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C
故事发展
狂人因不满官场腐败和民族危机,开始了一 场寻求真理与光明的旅程。他游历各地,目 睹了社会的黑暗与苦难,逐渐认识到只有通 过革命才能拯救国家和人民。
结局
狂人最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共同投 身于推翻清朝的革命事业。
D
人物关系
01
狂人与他的家人
狂人的父母和妹妹,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张,因为狂人经 常为了正义事业而忽视家庭。
02
狂人与他的朋友
在旅途中,狂人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 为革命事业奋斗。
03
狂人与他的敌人
狂人在官场和民间都遭到了许多敌人的阻挠和陷害,他 们试图阻止狂人的正义事业。
主题思想
反对专制与腐败
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
小说通过狂人的经历,揭示了清朝末 年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呼吁反对专制 统治,实现民主与自由。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 对人的残害。荼毒生灵最终的指向 不仅是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和它所赖 以存在的腐朽思想的专制,而且是 生灵们在长期愚民思想中的沉睡, 并由此形成了愚昧的积习。
他们不仅残害了那些饱受压迫、忍辱负 重的下层人民,而且杀害了那些优秀的觉 悟者和启蒙者,象夏瑜等人(铁屋子中的 呐喊者)。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 是不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 现。是一种群体的“伤天害理”。从对吃 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了广大的 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是 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 的弊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
任志强:只给富人盖房
• 任志强‚狂语‛:中国就应该分‚穷人区‛、‚富 人区‛!‚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 • 2006年2月,在上海举办的一个房地产论坛上,任 志强说:‚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很正常。‛ 此言一出,任志强立马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对立面。先 是媒体的口诛笔伐,后是网友的跟帖声讨,尤其是潘石 屹对他的抨击,更是把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潮。任志强 依然理直气壮:‚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 因此房地产品牌就应该具有暴利。‛‚我没有责任替穷 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我是一个 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 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 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聚焦中国狂人:离经叛道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自古,“狂”在汉语里少有褒义;而今,中国却是 “狂人”辈出。他们不断冒出新观念,或离经叛道,挑战 常人行为惯势,或语不惊人死不休,天下舍我其谁。他们 也因此成为媒体、网络、百姓茶余饭后最挣眼球的“名 人”。 • 聚焦这些“狂人”,并不是为了掀起话语的“风暴”, 而是希望穿过这些狂言的尘烟,还原一个个鲜活生猛的个 体:地产商人、文人学者、“胡润榜”富豪、“80后”作 家,不管他们是否承认自己是“狂人”,也不管他们是否 狂得有理有据,他们犀利的锋芒还是划开了一道口子,让 人直面差异,撞击问题,甚至重新反思虚躁的社会人心。 • 当探照灯打在这个群体时,你会发现些许共性:胆大、 任性、重名声,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似乎都有“站得住” 的底气,但从不谦虚,其“狂”法也各有千秋:任志强只 给富人盖房子,郝劲松却为5角钱状告铁道部;七十多岁 的李敖以文章为傲,二十出头的韩寒却得意于天赋、自立 而否定校园教育。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04 《狂人日记》的影响与评 价对后世文学的影响01源自开启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先河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后来的白话文
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02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和日记体的叙述方式,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和家族制度的腐朽,对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个人创作生涯的代表作
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狂人日记》充分展现 了鲁迅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是鲁迅创作生涯 中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狂人日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读者与批评家的评价
读者的高度认可
《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 高度评价,成为了一部广为人知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封建制度的必然衰落和民主思想的必然胜利。
个体的责任与担当
强调个体在推动历史进步和实现人性解放中的责任与担当。
03 《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叙事方式
倒叙和插叙的运用
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故事 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非线性叙事结构
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将现实与 梦境、回忆交织在一起,营造出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反思社会现象
通过《狂人日记》中对封建礼教 的批判,引导现代人反思当今社 会中存在的问题,如道德沦丧、 拜金主义等。
倡导人文关怀
作品强调尊重个体生命和尊严, 呼吁现代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弘 扬人文关怀精神。
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创新文学形式
作品采用日记体的写作方式,为现代 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形式。

《狂人日记》课件(共19张PPT)

《狂人日记》课件(共19张PPT)
仿佛;很像。21世纪教育网 • 刽子手: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②比喻屠杀人民的人。
• 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 恨。
• 祸祟:灾祸。
• 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
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学术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
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狂人日记》的意义
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
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是鲁 迅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 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
一、正字音
撮(cuō) 簿子(bù) 枷(jiā) 獠牙(liáo) 刽子手(guì) 肥瘠(jí) 鬼鬼祟祟(suì) 戕(qiāng) 掣(chè) 痨(láo) 蘸 (zhàn) 舐(shì) 佃户(diàn) 椽(chuán) 洽(qià)
剖析: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皇帝”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
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记载 易子而食;
剖析: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
宛然:①委曲顺从的样子。
• 劝勉:劝导勉励。 • 牵掣:牵制;制约。 • 痨病:中医指结核病。
• 佃户: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 椽子:放在檩子上架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三、整体结构感知
一层(题序、第1——3段) 《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人日记
鲁迅
1
鲁迅(1881—1936),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 》 杂文集:《坟》《热风》《 华盖集》《二心集》 《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学术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 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
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
现实生活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人血馒头治痨病;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这些事例,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吃人欲望的存在, 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 精神状态。
8
四、主旨探究
问题2: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极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 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 人性的扼杀。
14
• 5.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 • 剖析:狂人在别人的蒙蔽之下有可能吃了亲
妹子的肉,使原本一个极端反对吃人的人, 也可能成为吃人者。这是狂人的自我估价和 反思,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充满了对吃 人社会的无奈、绝望和控诉。
15
六、问题探究: 你认为“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
16
七、小说形式探究
“中国的文明,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 肉筵席”(《灯下漫笔》)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主旨探究
问题3:“救救孩子”的呼声有怎样的涵义?
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 的思想,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10
五、文本细读
1.《狂人日记》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
剖析: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 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主人 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团圆结局,暗含主 题“失败”——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 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
11
•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 猾,……
• 剖析: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 吃人者因凶恶而吃人,害怕被人吃而怯弱, 又像狐狸一样狡猾地为自己吃人找出各种冠 冕堂皇的借口。
12
• 3.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 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 剖析: 狂人对吃人极端痛恨,所以要诅咒吃人
要求:600字左右。
6
三、整体结构感知
一层(题序、第1——3段)吃人问题的提出
二层(第4——10段) 吃人问题的深化
三层(第11——12段) 吃人问题的反思
四层(13段)
对未来寄托希望
7
四、主旨探究
问题1: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作者为 什么选用这些事例?
《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历史记载 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
的人。而亲兄弟相食,异常可悲,不可饶恕, 在狂人看来,首先诅咒的人应是大哥。
狂人的最终目的是劝人放弃吃人。而大 哥的良知未泯,加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 有可能被劝转,因此狂人首先想到要劝转的 人也是其大哥。
13
• 4.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死也不 肯跨过这一步。
• 剖析:在吃人的社会,一切人都有可能吃人, 一切人都有可能被吃。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 和怀疑。这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提防、倾 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遏止的恶 性循环。
• 从医学角度看,日记是精神分裂症的胡言乱语, 遵循严格的医学现实主义。作品看似荒诞,反 映的却是最深刻的现实。
17
课堂小结
• 《狂人日记》以它丰富的内涵、精湛的技巧 揭开了新文学的第一页,也为新文学奠定了 一个极高的起点。当我们溯流而上的时候, 彻耳的是这一声响亮的呐喊。《狂人日记》 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 开创了中国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
18
课后作业
小作文: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
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穿透封建专制之 旧中国的层层黑暗,激励着革命志士为创造一个光 明美好的新中国,为拯救中国的下一代而不懈奋斗。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 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 皇帝”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 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
《狂人日记》的意义
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 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 代,是鲁迅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 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
3
一、正字音
撮(cuō) 簿子(bù) 枷(jiā) 獠牙(liáo) 刽子手(guì) 肥瘠(jí) 鬼鬼祟祟(suì) 戕(qiāng) 掣(chè) 痨(láo) 蘸 (zhàn) 舐(shì) 佃户(diàn) 椽(chuán) 洽(qià)
4
二、明词义
• 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辞。
• 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 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 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
• 撮录:摘录。
• 青面獠牙:①形容人或鬼神的相貌十分丑陋﹑凶恶。 ②喻指恐怖的景象。
• 宛然:①委曲顺从的样子。②相貌真切;相貌清晰。 ③仿佛;很像。21世纪教育网
中国传统小说结构一般采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法, 结构方式注重有头有尾、顺序展开情节。但《狂人日 记》的十三则日记不标年月日,用第一人称叙述,以 狂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仔细体会这种现代技 法的好处。
• 打破传统小说结构模式,着重表现了“狂人” 的内心状态,叙述带有主人公的感情意识,读 者因此更容易站在“狂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 刽子手: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②比喻屠杀人民的人。
• 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5
• 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 的深仇大恨。
• 祸祟:灾祸。 • 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
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劝勉:劝导勉励。 • 牵掣:牵制;制约。 • 痨病:中医指结核病。 • 佃户: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 椽子:放在檩子上架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