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课题:《记念刘和珍君》

二、教材分析:

作为老师,我们知道,阅读的对象不单指文章,还包括社会和人生。此课文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是一篇悼念性散文。本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所描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记念刘和珍君》以1912年北洋军阀血腥虐杀青年学生为背景,熔哲理、激情与批判锋芒于一炉,充分展示一个伟大思想者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文中作者的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整个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要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纪念刘和珍君》就成为让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塑造灵魂和思想的重要一课。

三、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让学生与鲁迅相遇,与一位非常杰出的伟人的心灵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感应。鲁迅的文章一般比较深奥,其作品是中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高一学生虽然已经有一些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但对高中的语文学习所该具备的各种习

惯和方法还是比较欠缺的,逻辑思辨能力不强。因此我们应该按照教学的规律做好取舍,选择重点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批文以入情”。在课堂上应努力通过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中表现出的难能可贵的道德良知和敢于担当的勇气,进而展现出的正义和良知。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五、教学设想:

1、从作者鲁迅对刘和珍的尊敬入手,让同学对本文的主人公的身平事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激起其学习的乐趣。·

2、播放录音示范,学生跟读,在录音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

掌握学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全文,更好的“批文以入情”。

3、使用多媒体辅导教学,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兴趣下自主学

习。

六、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内容,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3、学习刘和珍等人的爱国青年的优秀品质,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人的爱国青年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解文中意义深刻的语句及片段的含义。

八、教学用具:

电脑教学平台及多媒体课件;有关“三.一八”惨案的资料及刘和珍等人的生前图片和其牺牲后追悼会现场图片。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讨论法、讲授法。

九、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时代背景,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并整体感知全文概括大意;

第二课时:梳理文脉、进一步熟悉内容思路、体悟主旨;

第三课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揣摩词语的表现力,理解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十、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那些活着只是为了一己私欲的人,终究会被历史的大浪冲刷掉,淘金黄沙始见金,而那些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更好活着的人会被人们永存心中。刘和珍(板书刘和珍),她便是这样一个人,她的名字如同她的精神一样,被我们世人牢记,那么刘和珍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身上有着怎么样的品质?今天,我们就要进入到新课的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记念刘和珍君),作者鲁迅。(播放刘和珍图片的PPT)

(二)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社戏》等等。(播放PPT)

(三)解题:

(1)师:关于题目中的“记”,并非写错,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所以有些词并不是很规范。“记念”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并不是另有其意,这也是鲁迅那个时代的特点。

(2)君:是对人的尊称。

(3)师:那么鲁迅这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怎么会对当时一个默默无名刘和珍以“君”的尊称,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四)背景简介:

师:有哪位同学预习过课文,知道课文的写作背景?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

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播放PPT)

师:了解完写作背景后,大家都应该对刘和珍有了初步的认识,你知道了那些关于她的事?

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

师:非常好。(播放PPT)

师:(播放PPT)这是悼念会现场,这么多人来“送”她,到底刘和珍这么一个普通的学生怎么会引来这么多人的悼念?下面进入课文学习。

(五)生字学习

朗诵之前请大家找出生字词,并标注音;

洗涤(dí)不惮(dàn)不恤(xù) 尸骸(hái)桀( jié) 骜

屠戮( lù ) 浸渍( zì ) 攒(cuán)射惩创(chuāng) 荫(yìn)庇

菲(fēi)红菲(fěi)薄

(六)感知全文

师:我们都知道欣赏散文需要仔细品味,而品味又离不开朗诵,下面,请同学跟随朗诵一起进入到课文,体会全文基调。

(3)根据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试着归纳段意;把记叙刘和珍烈士事迹的内容理出来,下节课准备复述。(播放朗诵录音)

师:听完朗诵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的接触。课文一共有7节,在听了朗读的前提下,请再次快速的阅读课文,试着归纳小节内容。下面我们将进行分组讨论,将任务分配。我将会把同学分为7组,每个小组归纳一段,剩余的人组成后备组,如有不同意见,对小节内容进行修改大胆辅正。(分组讨论5分钟)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将小组讨论成果写在黑板上,后备组准备修改。(同学写完后让后备组修改,并板书)具体说,全文共七节:第一节,面对着刘和珍烈士的追掉会,鲁迅先生感到无比悲愤,要写文章来“悼念逝者”(板书);第二节,想到烈士的斗争已经过去,她们已倒在血泊之中,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旧存在,为了使人们不忘烈士的鲜血,为了唤起人们的觉醒,更感到有必要写文章来“唤醒生者”(板书);第三段,追忆刘和珍的往事,对她奉献悲哀和尊敬,因为她“为国而死”(板书);第四节,噩耗传来,由不信到证实,目睹惨象,耳闻流言,愤怒地揭示我们这个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惨痛根源”(板书);第五节,从惨案的经过,展示出三个女子的惊心动魄的“崇高伟大”(板书);第六节,在血的教育下,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中,看到刘和珍等烈士的“血痕必将扩大”(板书);第七节,与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相比,中国女性临难竟如此之从容,得出了我们民族没有消亡的明证,指出在这一惨案中,人们将看见希望,猛士更奋然前行,由此自然地归结出烈士“牺牲的意义”(板书)。

师:下面我们将做一道数学题,合并同类型,看看哪些小节可以组成一组?(请同学合并,并说理由)以上七节使文章构成三大部分:第一、二节是一部分,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第三、四、五节是第二部分,颂扬刘和珍烈士的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第三部分是六、七节,指出“三·一八”惨案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