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西岗中学马晓红孔维明
一、微课题目:《背影》一文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性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背影》一文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背影》的写作技巧。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背影》一文中写作技巧的分析,学习一些散文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背影》一文中写作技巧的分析,学生懂得学习并运用一些散文写作技巧。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这节微课我将重点讲解《背影》一文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自从问世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下面就他的写作技巧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播放幻灯片一:
教师:首先,《背影》留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选材角度,新颖独特。
大家想一想,既然文章刻画的是一位慈父的形象,那么,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把题目“背影”换成“我的父亲”,或者“父爱”,好不好呢?
当然不好,而非不能。文中四次出现了背影,背影是父亲形象的定格,是全文的叙事线索。父母疼爱子女的事,可写的有成千上万,而本文却能够以小见大,将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这里的“背影”就代表着慈父,代表着父爱。
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呤》,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行为上。所以,用“背影”做题目是再合适不过了,朱自清用背影来结构全文,也是他表现角度新颖独特之处,可以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与深思。
播放幻灯片:背影》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二个启示是:剪裁合理,详略得当。
(教师)剪裁,作文剪裁的标准就是能够表现文章中心内容的就详写,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就略写或干脆不写。文中共出现四次背影,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仅仅用了26个字,开头就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剪裁手法。在作者写到车站送别的时候,写了两次父亲的背影:一次是望父买橘的背影,一次是父子分手的背影。其中望父买橘的背影是详写,而父子分手的背影是略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买橘子的一瞬间,让作者深受感动,作者用质朴的文字全力抒写了父亲充满爱的背影。而此刻隔了极短时间后父子分手的背影,自然没有理由详写,若要详写也难免重复。这是作者合理剪裁、详略得当、匠心独运的地方。(幻灯片展示)《背影》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三个启示是: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师)《背影》这篇文章给我们的第三个写作启示就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什么是白描?鲁迅先生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我的理解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如实的再现场景,这就是白描。父亲的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但是此时此刻作者描绘的背影,不是常见的背影,而是在家庭遭遇变故,父亲失业,前途未知的情况下,让儿子终身难忘的背影。作者在刻画背影的时候,特别描绘了父亲的穿衣打扮和体态动作。特别是父亲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过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如实的细细写来。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看见了这位年迈、动作迟缓,但仍不辞劳苦地为儿子做事的仁爱的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这正如朱自清先生自己说的,我这篇文只是写实。正是因为不加修饰,才使这篇文章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
七:小结,作业布置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完成小练笔。
3、课外链接,完成“畅所欲言”和“实际行动”,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这两个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教学不是纸上谈兵,离开了讲台,离开了学生,任何教学都是架空了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永远没有尽善尽美,只有永远不满足,不懈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做得更好。在课堂把握上,不能过于浮躁,要沉得住气,要能随机
应变,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课堂不是舞台,不可作秀,必须用实实在在的基本功和真挚的情感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课堂教学允许遗憾的存在,但必须及时总结,“课后反思”就是一个很好的补救和再提高的途径。当然,这份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肯定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局者迷,一切有待于我再慢慢的继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