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国债原理与制度
8财政学-国债原理与制度
国债的规模
国债的依存度=(当年国债收入额÷当年财政支出额) ×100%
国债(债券)运行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3年64号 2013年记账式贴现(七期)国债:本期国债计划发行150亿元,实 际发行面值金额150亿元;本期国债期限91天,经招标确定的发 行价格为99.083元,折合年收益率3.79%,2013年10月14日开 始计息,10月14日至10月16日进行分销,10月18日起上市交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3年57号 2013年凭证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其 中, 3年期240亿元,票面年利率5.00%;5年期160亿元,票面 年利率5.41%; 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13年9月10日至2013年9 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3年63号 财政部决定发行2013年第九期、第十期储蓄国债(电子式): 两 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 第九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5%,最大发行额240亿元;第十期 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41%,最大发行额160亿元;两期国债 发行期均为2013年10月10日至10月19日,2013年10月10日起 息,按年付息,每年10月10日支付利息。第九期和第十期分别于 2016年10月10日和2018年10月1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年 利息。
市场销售法与非市场销售法(是否通过市场发行)
市场销售法是指通过证券发行市场销售国债的方法。
国债及国债市场
• 国债偿债能力:当年国债付息额(1508亿元)/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 (42488.47亿元)=3.55%
• 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我国2010年为: 17849.91/48330=36.93%)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三. 国债的发行和国债的还本与付息 四. 国债的发行
○ 指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核心是确定国债的发行方式。 ○ 国际上,国债的发行方式,通常有四种 ○ 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债的发行方式 ○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记帐式国债),柜台销售方式(凭证式或电子式国债,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二、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
(四)国债负担和限度
•
国债限额
• 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如2010年末国债余额限额为71208.35亿 元)
•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
• 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即国债余额(我国2009年、2010年的国债实际余额分别为: 60237.68亿元、67536.91亿元)
第四节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添加标题
(财政方面)国 债市场具有顺利 实现国债发行和 偿还的功能
添加标题
(金融方面)国债市 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 的运行和提高社会资 金效率的功能
添加标题
国债市场是一国 金融市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添加标题
国债市场的发展有利于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完 善,有利于降低不良资 产率,增强商业银行的 抗风险能力
政府对非主权借款和地方政府、公共部门 和私营部门实体(如开发银行)债务的担保 对不同类型贷款(诸如抵押贷款、对学习 农业的学生的贷款和小型企业贷款)的保护 性政府担保 对贸易与汇率、国外主权政府借款、私人 投资的政府担保 有关存款、私营养老金基金最低收益、农 作物、水灾、战争风险的政府保险体系
简述国债余额管理制度
简述国债余额管理制度一、国债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国债是指政府为筹集资金用于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以及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一种债券。
国债是一种有一定期限和利率的债券,发行主体是国家政府,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融资。
国债的种类根据其偿还期限和付息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通货膨胀加正利率国债等。
二、国债的发行和偿还1.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发行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国债的发行通常由国家财政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的财政预算和债务管理计划进行。
发行国债需要制定发债计划,确定发行规模、期限和利率等关键信息,然后通过招标、发行机构订购等方式进行发行。
2.国债的偿还:国债的偿还是指政府按照债券的约定条件,按时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和本金。
国债一般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形式,即到期时一次性支付债务。
政府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债务利息和本金,因此需要提前制定偿还计划,从国库中拨款进行偿还。
三、国债余额管理的重要性国债余额管理是指政府对国债发行和偿还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国债余额能够维持在合理水平,以保障国家债务的安全和稳定。
国债余额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债务的安全:国债是国家借款的一种形式,合理管理国债余额可以有效控制国家债务的规模,避免债务过高造成债务风险。
2.维护国债市场的稳定:国债是重要的金融工具,其发行和偿还情况直接影响国债市场的运行和稳定。
通过国债余额管理可以调节国债市场供需关系,保持市场平衡。
3.保障国债的信用:国债是政府的信用债务,合理管理国债余额可以维护政府信用,提高国债的投资吸引力,有利于国债的发行和融资。
四、国债余额管理的基本原则1.风险管理原则:国债余额管理应该立足于风险管理,根据国家的财政实际情况和债务承受能力,合理控制国债余额规模,避免债务风险。
2.灵活性原则:国债余额管理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政府财政需求进行调整,保证国债发行和偿还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公债
经管学院 管福泉
4
二、国债的作用(P25) 1、弥补财政赤字 (1)、国债融资与税收相比:税收强制性,国债自愿性;债务 融资并不减少人们总资产;增税不易被纳税人所接受。 (2)、国债融资与货币创造相比:货币创造会导致货币供给增 加;货币创造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 2、筹集建设基金 3、调节经济 三、国债的分类(P48) 1、按照发行的方式划分,可分为自由公债和强制公债 2、按照发行的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内债不 能增加利用的资源总量,而外债可以 3、按照能否流通划分,可分为上市公债和不可上市公债 如我国居民购买的凭证式国债为不可上市 4、按照到期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公债 其中1年以内的为短期,我国有3、6个月和一年等,短期国债 流动性强,能实现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结合
经管学院 管福泉
8
采用银行承购发行法有以下三点好处: (1)这种方法手续简便、同时也相应地节省了发行费用; (2)和公开出售法相比,银行承购法使发行时间大为缩短,发行 国债收入可以短时间内入库,从而使政府可以尽可能早地使 用这笔资金,以解支出之急; (3)这种方法便于贯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银行承酌债券时, 其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被固定在政府债券上,从而就限制其他 资产业务的数量,这实际上起到了对货币流通进行调节的作 用。 由于银行承购法有许多优越性,所以西方大部分国家都采用 这种方式发行国债。
经管学院 管福泉
15
(二)国债流通市场:又称为国债的转让市场。二级市场是整 个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从1988年我国开始国库券流通转让的试点工作,1991年允 许全国地区市一级以上的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同时由于 承销的成功,证券机构迅速增长,场外交易活跃。场内交易 虽起步晚,但发展快,现在形成上交所、深交所、武汉国债 交易中心、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中心四家场所。当前形成 场内交易为主,场外交易为辅的格局。 2、国债流通方式主要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现货市场是指国债买卖双方按照现价买卖,即时交割的一种 交易市场。其目前是我国国债二级市场中最大的市场。 期货市场。国债期货买卖风险很大。我国92年推出国债期货 市,在1994年和1995年初曾火爆一时,由于监管方面存在着 一些漏洞,引发了围债期货市场的大量过渡投机行为的出现。 为避免问题进一步发展,1995年5月国家证券委员会决定暂 时停止国债期货交易。
第8章 国债原理与国债制度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 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 必须按期偿还,同时,还要按照认购时约定的条件 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
• 灵活性:是指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由 政府根据现实和预期的财政资金收支状况、社会承 受能力、金融市场态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灵活地 加以确定。
第二节 国债制度
一、国债的发行 二、国债的流通 三、国债的偿还
一、国债的发行
• 世界各国通用的国债发行方式有四种:
• 一是直接发行方式,即发行主体直接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 销售国债。
• 二是“随买”方式,或称“连续发行方式”。这种方式是 发行主体不预先确定发行条件,而是委托销售网点和代理 销售机构相机确定,且可随时调整发行条件,调节发行流 量。
• 三是承购包销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发行主体与承销人(如 辛迪加集团)共同协商发行条件,签订承销合同,明确双 方权利义务关系,由承销商向投资者分销。
• 四是公募招标方式。
二、国债的流通
(一)交易所国债交易 (二) 柜台国债交易 (三) 银行间国债交易
二、国债的流通
(一)交易所国债交易 • 交易所采用自动撮合、集合竞价的交易方式,不同于一对
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2)国债借债率。它是指政府当年的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GDP
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 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四)我国的国债规模与评价
•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借债率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两项指标不仅远低于发达 国家60%和9%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40%和8%的平均水平。不过,我们同时也应当注意 ,近来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借债率增长速度也非常 快,尤其是国债负担率,从1998年的10%迅速增长 ,到2003年已接近20%,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也仍 保持在15%左右。
国债最全PPT
(三)国债的三性
自愿性:
国债的发行 或认购建立 在认购者自 愿承购的基
础上。
有偿性:
如期偿还, 并向认购 者支付利
息
灵活性:国债发
行与否及发行多少, 一般完全由政府根 据有关因素灵活确 定,不能通过法律 形式预先规定。
二、国债的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措建设资金 (三)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1)国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体现着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 。
(2)国债属于国家信用或政府信用,与其它信用活动不同。 (3)国债是政府信用的重要而非唯一形式。 政府信用的表现形式既包括国家银行信用(如法定货币的发行),
又包括国家财政信用。 国家财政信用又包括财政筹资信用(如发行国债)和财政投资信用
(如财政性投融资)两种形式。
(二)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调节资金供求和流通中的货币量,维持经济稳定。 (1)国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体现着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 3. 国债收益率的计算(掌握)
5、按利息的支付方式不同国债是在最早的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出现之后,随
折价发行,是指公债的发行价格低于公债的票面额,例如,100元面额的公债,以98元出售,所以又称减价发行。 国债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一)什么是国债
国债,国家债券,就是国家借的债,是国家为筹措资
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书面借款凭证,承诺在一定的时期 内按约定的条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又称 国家公债。
在我国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以国家财政信誉作担 保来发行国债,因而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 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主要表现为: 着国家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财政分配范畴。据有关文献
1、按偿还的期限分类P71
财政与税收之国债原理与制度(PPT 49张)
2.公募拍卖方式:也称为公开招标方式,是指财政 部门事先不规定国债发行价格或发行利率,由投 标人直接竞价,然后财政部门根据投标所产生的 结果来发行国债,可转售或持有。根据所竞标的 物的不同,分为价格招标和收益率招标。 3.直接发行方式:亦称承受发行法,是指财政部门 直接与认购者谈判出售国债的推销方式。 ▲其特征是:推销机构只限于政府的财政部门; 发行对象主要限于机构投资者;发行条件通过直 接谈判确定。 4.连续经销方式:是指财政部门通过金融机构或邮 政系统的网点持续卖出国债的方式。
(三)国债偿债率:是当年到期国债还本付 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政府的偿债 能力取决于财政预算收支状况及预算收入 中用于偿债的比重,国际公认的国债偿债 率应控制在8%-10% 国债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 政收入*100%
衡量国债规模的主要指标
类别 从国民经 济范畴来 反映 指标 国债 负担率 居民 负担率 政府 偿债率 国债 依存度 内涵 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居民 储蓄余额的比重 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 财政收入的比重
标准或 安全线
<60% <10% ≤10% 20%
与财政收 支有关的 反映
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 财政支出的比重
希腊债务危机危及欧元区稳定
希腊2009年的预算赤字超过GDP的 12%,是年初声明规模的4倍。目前希腊主 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解决目前的债务问 题,希腊的债务余额从2008年占GDP 99% 上升到2011年135%的水平。2009年年底, 希腊债务为2800亿欧元。
(二)国债负担率:是计算期为止,国家历 年发行的国债尚未偿还的累积余额与当年 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个反映着国家累 积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 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反映了国 债规模增长与GDP增长的相互关系。 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余额/国民生产总值 *100% 注: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高, 一般在40%-50%,国际公认的“马约”规 定的国债负担率不超过60%,即债务余额 的警戒线。
第一节国债原理第二节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二)国债的结构
改革开放初期,居民个人收入水平较低,各类机构投 资者也尚未发展起来,发行的国债主要由企业认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分配结构的变动,居民占有的 社会财富的比重逐年提高,个人在GDP分配中占到 69%左右,2002年第二季末居民储蓄存款接近8.17万 亿元。(资料来源:200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 行报告)。超过了企业存款,成为国债的主要认购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证券中介机构、银 行等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的重要的应债 主体。我国国债的持有者将呈多元化的格局。
(二)国债的结构
(四)国债品种结构分析。从品种上来说,我 国国债品种结构单一,缺乏短期品种,长期品 种刚刚开始发行。到2000年底,可流通的记帐 式国债和无记名国库券占47.87%。其中,绝 大部分国债为银行、保险公司持有,不可流通 的凭证式国债、特种国债等占52.13%,居民 个人持有的国债占不可流通国债的95%。
(二)国债的结构
2、国债资金来源结构。同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二)国债的结构
3、国债的期限结构 国债的期限结构即国家长中短期国债的搭配问
题。由于长期国债的偿还期一般在10年以上, 在这一期间,国债资金的使用权完全掌握在政 府手中,可以安排建设周期较长的建设项目, 有助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而中短期 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政府使用这笔资金会受 到一定的限制,一般是用语弥补财政赤字或调 剂资金周转。显然,发行长期国债对国家是比 较有利的。
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信用经济的发展, 如果社会上没有较为充裕的闲置资金,国债就成为无 水之源。国债制度是在私债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 的,产生于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借债规模有所 扩大 ,但发展缓慢。国债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大力发 展。因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及信用经济高度发展,为国 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在今天,国债的发展已 远远超出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范围。不管社会制 度怎样,不论经济发展如何,各国都将国债作为政府 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形式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杠杆。
国债原理与制度章节总结
国债原理与制度章节总结
一、国债原理
国债原理是指国家与国民之间关于国债发行、流通、还本付息等事宜的规定。
1. 国债发行
国债的发行包括正式发行和特许发行。
正式发行是指国家采取开放招标或其他合法方式发行国债,以筹集资金。
特许发行是指国家采取批准制度,将国债授予具有一定资质的机构或个人,由他们代其公开发行,以筹集资金。
2. 国债流通
国债流通是指国家将发行的国债通过例如证券市场等途径流通。
国家发行的国债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大范围地流通。
3. 国债还本付息
国债还本付息是指国家依照其发行的国债的协议,在到期日正式向债权人支付债务的本金、利息等。
二、国债制度
国债制度是指国家对国债发行、流通和还本付息的有关规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财政稳定,并保障债权人的正当利益。
1. 国家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国家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财政预算、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等,以实现国家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
2. 国债发行审核制度
国债发行审核制度是指国家规定,国债的发行需要征得国务院或其他授权机构的批准或审核。
3. 国债流通制度
国债流通制度是指国家规定国债的流通,要求发行国债的机构必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以确保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4. 国债还本付息制度
国债还本付息制度是指国家规定国债的还本付息。
原则上国家应按时、按金额全额支付,以保证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国债的含义与特征
• 国债是指国家依据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有偿 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国债亦称中央国债,是指 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 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债与国债并不相同,中央称为国债。在我国,地方政府目前不允许发行公债, 因此公债仅仅是指中央政府债务的国债。
4
• 从国债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债具有下列性质: • 国债是一国的中央政府的债务。国债的债务人是国家,是
国家信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 国债筹集的是一种财政资金。国债筹集的资金,通常首先 成为财政资金,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然后再分配用于各项 财政支出项目。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国债的发行常常伴随 着财政赤字的产生,但两者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发行 国债并一定意味着国家财政状况不好和经济面临困难。
字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是一个紧迫的字眼。当 国家发生财政赤字的时候,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 大体有三种: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和发行国债。
13
• (1)增加税收
• 用增加税收的方法弥补财政赤字,会给企业、居民 造成负担,抑制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如经济发展遇 到困难,投资和消费处于萧条状态,此时提高税率, 不但不能增加税收收入,反而会造成财源枯竭,遏 制经济发展。并有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动荡。
• (2)增发货币
• 用增发货币的手段弥补财政赤字,会扩大流通中的 货币量,稀释市场中现有货币的购买力,导致通货 膨胀。
• (3)发行国债
• 用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这有利于缓解财
政困难,保障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则起到难以取代的
作用。
14
• 2、筹资建设资金。 • 举债弥补赤字只是临时性的,扩大建设规模才是国
第四章 国债原理与制度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债的分类与国债市 场的发展,掌握国债发行与偿还的方法,重 点理解对国债规模的分析和加强国债管理的 意义与政策。
2
•4.1 国债概述 –4.1.1 国债的含义与特征 –4.1.2 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4.1.3 国债的功能与经济效应
•4.2 国债的发行与偿还 –4.2.1 国债的发行 –4.2.2 国债的偿还 –4.2.3 国债负担
所以从根本上说,国债只是赤字的伴生物。因此,只有当 税收、利润和费用等既定的收入形式不能满足政府的支出 需要时,国债才能作为某种调节器在灵活性上使财政收支 的公式得以平衡。由此可以得出国债的基本功能就是弥补 财政赤字。
7
二、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的国债是在1898年发行的
“昭信股票”。北洋军阀时期,从1912年到1936年 共发行国债27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从1927年到 1936年共发行国债45亿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 府共发行国债90亿元。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各根据地人民政府发行 过几十种国债。
6
• 1、自愿性是建立在群众自愿承受的基础上的。所以其收 入的量不是很稳定可靠。
• 2、有偿性是任何债务本身都具有的一大特征,借债就必 须偿还。 3、灵活性则是指国债的确立是以财政收支之间的差额为 依据的,一般由政府根据资金余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灵 活的加以确定,而非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既不具有发 行时间的连续性,也不具有发行数额的固定性。
极作用,国债的作用由单纯满足政府筹集资金的需 求,拓展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 国债是一种有偿的资金使用形式。国家对国债的取得是以 支付一定代价为条件的。投资者将资金的使用权在一段时 间内让渡给政府,当债务期限届满后,投资者可以收回本 金,并得到相应的利息收益。
5
• 国债的财政特征 • 税收凭借其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这三大
特性稳居财政收入的第一位,相形之下,国 债的特征则是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债发行的主要目的。一方面,通过举借国债用于基 础设施建设,拉动了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还可 以通过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重 点项目的经济建设,可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瓶颈”问题,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的复 苏和繁荣创造条件。
15
• 3、宏观调控 • 国债为增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
11
• 4、从1996年至今 • 这一阶段国债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正式确立。
1996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向14家商业 银行总行买进219亿元面值的国债,我国国债政 策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功能正式确定。至 此,我国国债政策实现了由单一筹资功能向具 有筹资与调控双重功能的转变。
12
三、国债的功能与经济效应 • (一)国债的功能 • 1、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 • 用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是国债产生的首要原因。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国债分为四个阶段:
8
(一)我国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 1、建国初期 • 我国在建国初,税收制度不统一、收入不足,
而支出却由于新旧交替、战争、通货膨胀等原因 屡增不减,收入远远不抵支出,因此曾经发行过 几年国债。
9
• 2、1959-1978年 • 我国度过了二十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债
空白时期,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债,而是以 种种暗债的形式存在。这一时期,国债的作用不 只是被大大弱化,而是国债彻底退出了作为一种 财政收入形式的舞台。
10
• 3、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到1996年 • 我国的国债规模却是逐年锐增,改革开放初期,其
增长态势令人望而生畏。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除 了我们对国债的认识不够以外,与我国的经济体制 改革也紧密相关。 •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96年底,累积发行 国债近6646.02亿元,到1996年底,国债余额达3803 亿元。年度人民币国债发行额增长率相当高,从 1981年的40多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2000亿元 。另 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明显 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