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债原理与制度.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社会应债能力指标 (1)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 =(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马约要求60%,发展中国家30-50%)
➢ (2)居民应债率 居民应债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100%
(这一指标小于100%即可 )
➢ (二)国债规模受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 1、财政承受能力的含义 财政承受能力是指财政偿债能力抵补其债务负 担的程度
三、国债的功能与效应
2%
1.7%
1.8%
1.5%
1998
1999
2000
2001
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rate of GDP
➢ (一)国债的功能 ➢ 1、弥补财政赤字 ➢ 2、筹集建设资金 ➢ 3、调节经济运行
二、国债的效应
➢ 所谓国债的效应,是指国债运行对国民经济所 产生的结果或影响。
2、财政承债能力指标 (1)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l00%
(全国财政支出的警戒线为15-20%,中央财政支出为25-
35%)
➢ (2)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100%
(国际公认警戒线为8-10%)
➢ (三)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也是影响和制约国 债的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
1990-2002 中国公债名义规模
居民应债率 公债负担率 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 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 公债偿债率
12.50 4.80 6.40
17.64 3.86
14.47 6.19 8.31
22.55 4.98
13.14 5.80 12.31
30.46 9.83
12.13 5.33 8.21
24.82 5.16
➢ 另一种理解是,国债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 原则组成的国债体系,其核 心是这种体系的运行模式。
➢ 一、国债的种类
➢ (一)按国家举债的形式
➢ (2)债务化解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形成恶性循 环。
➢ (3)风险的消化所需时日长,将会使财政支出 在较长时间内出现紧张局面。
3、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条件与 对策
➢ (1)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条件
➢ (2)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的对策
第三节 国债制度
➢ 一种理解是,国债制度是国家有关国债的各 种法令和管理办法的总称。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一、国债的含义 ➢ (一)国债的概念
国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一国中央政府为 了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债。
➢ (二)国债的特性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
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 (一)国债的产生及演进
➢ (二)我国国债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建国初期发行的公债 第二个时期是1981年至今
(一)国债的挤出效应 (二)国债的货币效应
1、 在国债向居民和非银行机构发行的情况下
➢
商业银行
➢ 居民购买国债: 居民存款-100亿元 财 政 支 出 后: 居民存款+100亿元
货币供给量没有变化
中央银行
财政存款+100亿元 财政存款-100亿元
2、在国债向商业银行发行的情况下
(1)如果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未全部用于其资产业务,它便 可以用超额准备金来认购国债。
➢ 2、从相对规模看,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 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的悖论之中。
(二)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
➢ 政府承担的所有债务分为两类:直接债务和或有 债务。
➢ 直接债务是指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 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 预测和控制的负债。
➢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 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 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2)如果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经全部用于其资产业务,它 便只能用收回的贷款或投资的办法来筹措认购国债资金。
3、在国债向中央银行发行的情况下
➢ 中央银行认购国债:
中央银行帐户:资产增加100亿元
负债增加100亿元
➢ 财政支用国债收入: 财政存款-100亿元 +100亿元 创造货币
商业银行准备金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 一、国债的负担 (1)可能成为认购者的负担 (2)表现为政府的财政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 额度或指适度国债规模问题。
(一)国债规模受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
➢ 1、社会应债能力的含义 所谓应债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各类国债的发行 对象承购国债的能力总和。
62.49 15.66
20.22 14.55 26.17
58.78 11.59
23.41 18.00 23.69
58.29 11.74
22.22 15.80 26.94
71.78 13.55
三、我国国债的名义规模与现实规模
➢ (一)我国国债名义规模的基本判断
➢ 1、从绝对规模看,我国的政府债务收入正在 迅速膨胀。
➢ 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从债务风险的角度可以进一 步划分为两种类别:
➢ 显性债务:即被法律或者合同所认可的政府债务。
➢ 隐性债务:即政府反映公众和利益集团压力的道 义上的义务。
1、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
(1)直接显性债务 除国债以外还有: ①欠发工资而形成的债务 ②粮食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挂账 ③乡镇财政债务
(2)直接隐性债务 主要是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
➢ (3)或有显性债务 ➢ ①其他公共部门的债务 ➢ ②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
➢ (4)或有隐性债务 ➢ ①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 ②国有企业未弥补亏损 ➢ ③对供销社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援助
2、隐性和或有债务对财政风险的影响
➢ (1)隐性和或有债务潜在压力大,对财政政策 构成极大的掣肘。 ①制约财政支出政策 ②制约财政收入政策 ③如果隐性和或有债务的年度转化集中而 且规模较大,必然加大财政赤字压力,严 重时甚至会影响到财政无力清偿公债或违 约。
13.16 6.06 17.76
48.53 6.99
12.91 6.55 22.14
54.36 12.56
12.92 7.29 23.28
54.07 17.09
13.13 8.16 26.12
55.41 21.04
14.72 10.04 29.90
60.11 22.74
17.46 12.69 28.17
国债负担率 =(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马约要求60%,发展中国家30-50%)
➢ (2)居民应债率 居民应债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100%
(这一指标小于100%即可 )
➢ (二)国债规模受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 1、财政承受能力的含义 财政承受能力是指财政偿债能力抵补其债务负 担的程度
三、国债的功能与效应
2%
1.7%
1.8%
1.5%
1998
1999
2000
2001
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rate of GDP
➢ (一)国债的功能 ➢ 1、弥补财政赤字 ➢ 2、筹集建设资金 ➢ 3、调节经济运行
二、国债的效应
➢ 所谓国债的效应,是指国债运行对国民经济所 产生的结果或影响。
2、财政承债能力指标 (1)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l00%
(全国财政支出的警戒线为15-20%,中央财政支出为25-
35%)
➢ (2)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100%
(国际公认警戒线为8-10%)
➢ (三)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也是影响和制约国 债的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
1990-2002 中国公债名义规模
居民应债率 公债负担率 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 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 公债偿债率
12.50 4.80 6.40
17.64 3.86
14.47 6.19 8.31
22.55 4.98
13.14 5.80 12.31
30.46 9.83
12.13 5.33 8.21
24.82 5.16
➢ 另一种理解是,国债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 原则组成的国债体系,其核 心是这种体系的运行模式。
➢ 一、国债的种类
➢ (一)按国家举债的形式
➢ (2)债务化解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形成恶性循 环。
➢ (3)风险的消化所需时日长,将会使财政支出 在较长时间内出现紧张局面。
3、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条件与 对策
➢ (1)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条件
➢ (2)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的对策
第三节 国债制度
➢ 一种理解是,国债制度是国家有关国债的各 种法令和管理办法的总称。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一、国债的含义 ➢ (一)国债的概念
国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一国中央政府为 了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债。
➢ (二)国债的特性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
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 (一)国债的产生及演进
➢ (二)我国国债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建国初期发行的公债 第二个时期是1981年至今
(一)国债的挤出效应 (二)国债的货币效应
1、 在国债向居民和非银行机构发行的情况下
➢
商业银行
➢ 居民购买国债: 居民存款-100亿元 财 政 支 出 后: 居民存款+100亿元
货币供给量没有变化
中央银行
财政存款+100亿元 财政存款-100亿元
2、在国债向商业银行发行的情况下
(1)如果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未全部用于其资产业务,它便 可以用超额准备金来认购国债。
➢ 2、从相对规模看,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 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的悖论之中。
(二)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
➢ 政府承担的所有债务分为两类:直接债务和或有 债务。
➢ 直接债务是指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 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 预测和控制的负债。
➢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 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 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2)如果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经全部用于其资产业务,它 便只能用收回的贷款或投资的办法来筹措认购国债资金。
3、在国债向中央银行发行的情况下
➢ 中央银行认购国债:
中央银行帐户:资产增加100亿元
负债增加100亿元
➢ 财政支用国债收入: 财政存款-100亿元 +100亿元 创造货币
商业银行准备金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 一、国债的负担 (1)可能成为认购者的负担 (2)表现为政府的财政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 额度或指适度国债规模问题。
(一)国债规模受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
➢ 1、社会应债能力的含义 所谓应债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各类国债的发行 对象承购国债的能力总和。
62.49 15.66
20.22 14.55 26.17
58.78 11.59
23.41 18.00 23.69
58.29 11.74
22.22 15.80 26.94
71.78 13.55
三、我国国债的名义规模与现实规模
➢ (一)我国国债名义规模的基本判断
➢ 1、从绝对规模看,我国的政府债务收入正在 迅速膨胀。
➢ 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从债务风险的角度可以进一 步划分为两种类别:
➢ 显性债务:即被法律或者合同所认可的政府债务。
➢ 隐性债务:即政府反映公众和利益集团压力的道 义上的义务。
1、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
(1)直接显性债务 除国债以外还有: ①欠发工资而形成的债务 ②粮食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挂账 ③乡镇财政债务
(2)直接隐性债务 主要是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
➢ (3)或有显性债务 ➢ ①其他公共部门的债务 ➢ ②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
➢ (4)或有隐性债务 ➢ ①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 ②国有企业未弥补亏损 ➢ ③对供销社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援助
2、隐性和或有债务对财政风险的影响
➢ (1)隐性和或有债务潜在压力大,对财政政策 构成极大的掣肘。 ①制约财政支出政策 ②制约财政收入政策 ③如果隐性和或有债务的年度转化集中而 且规模较大,必然加大财政赤字压力,严 重时甚至会影响到财政无力清偿公债或违 约。
13.16 6.06 17.76
48.53 6.99
12.91 6.55 22.14
54.36 12.56
12.92 7.29 23.28
54.07 17.09
13.13 8.16 26.12
55.41 21.04
14.72 10.04 29.90
60.11 22.74
17.46 12.69 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