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一、概述

呕吐:指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谓之呕吐。有物有声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

哕:即呃逆,指胃气逆而上,咽喉中频频呃呃作声,谓之哕,其声短促与嗳气不同。

下利:包括痢疾,泄泻。痢疾指腹泄具有赤白脓血,里急后重等证。泄泻指腹泻大便稀薄,呈水样,次数多。泄多指溏泄,泻多指水泻。

联系:病皆属胃肠疾病,病机上均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

二、呕吐病

(一)寒证

肝胃虚寒证治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8)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9)

病机:胃阳不足,寒饮内停,胃气上逆;或胃虚饮停,厥阴寒气犯胃。

主症:呕涎沫,脘痞喜温,干呕,巅顶头痛。

治则:温阳散寒,降逆止呕。

方药:茱萸汤

吴茱萸、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补中益气。

(二)热证

胃肠实热证治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17)

病机:胃肠积热,失于通降。

主症:食已即吐,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口臭、大便干燥不通,小便短黄。

治则:荡胃和胃。

方药:大黄甘草汤

大黄荡涤肠胃实热;

甘草安中和胃。

(三)寒热错杂证证治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10)

病机:寒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常。

主症:心下痞,呕吐,肠鸣下利等。

治则:开结除痞,和胃降逆。

方药:半夏泻心汤

半夏、干姜散寒降逆;

黄芩、黄连苦降清热;

人参、甘草、大枣补益中气。

(四)饮证

1.寒饮呕吐证治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12)

病机:寒饮停胃,胃气上逆。

主症:呕吐清稀痰涎,得食则呕等。

治则:发散饮邪,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

半夏开饮结降逆气;

生姜散寒和胃止呕。

2.阳虚饮停证治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20)

病机:中阳不足、寒饮停胃、胃气上逆。

主症:干呕,吐逆,吐涎沫,胃脘喜温畏寒,纳少等。

治疗:温中助阳,化饮降逆,和胃止呕。

方药:半夏干姜散

半夏化痰开结降逆气;

干姜温胃散寒。

3.寒饮博结胸胃证治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21)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胸中烦闷不堪,难以忍受。

病机:寒饮结于胸中,气机不畅。

主症:心中烦乱,欲吐不得。

治疗:散饮降逆。

方药:生姜半夏汤

重用生姜汁散饮去结

三、下利病

(一)治法与治禁

1.湿滞气利治法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31)

下利气:下利而矢气,气随利矢,频作不已,亦称气利。

病机:脾虚不运,湿滞气阻。

主症:下利气,腹胀肠鸣,小便不利。

治法:利小便。

2.虚寒下利治禁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33)

治禁:本为阳虚,不可攻表,攻表伤阳,更增腹胀满。

(二)证治

1.寒证

寒厥下利证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45)

病机:里寒外热(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主症:

下利清谷:阳虚阴盛,不能腐熟。

汗出而厥:虚阳欲脱。

治则:回阳救逆。

方药: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附子,倍干姜)

2.热证

热利下重证治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43)

病机:大肠湿热、气机阻滞。

热利下重:属痢疾,湿热阻滞,传导失司,血络受损。治则:清热凉血,燥湿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