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杂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户县 人,“前七子”之一。代表作《杜甫游春》也名 《沽酒游春》、《曲江春》,写大诗人杜甫在长安 城郊春游时四顾萧然,触景生情,痛骂奸相李林甫, 又与酒肆典质朝服买醉,拒受翰林学士之命,欲渡 海隐去。这分明是借老杜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骂当道之黑暗,感个人之不遇。王九思还写了杂剧 《中山狼》,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
《翠乡梦》捏合了传说中红莲和柳翠的故事,又借 禅宗思想来表达对禁欲主义的厌恶和批判。剧中写 高僧玉通苦修数十年难成正果,却在一夕之间就被 妓女红莲破了色戒;他的后身化为柳翠,沦落风尘, 却一经点明,立时顿悟成佛。剧中提出了一个深刻 的道理:用禁欲的手段,决不可能达到道德完善, 而且这种戒律脆弱不堪一击;倒是经历过人世的沉 沦,反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所以高僧不能成佛, 妓女却能成佛。
《雌木兰》和《女状元》都是写女扮男装的故事: 木兰代父从军,驰骋疆场;黄崇嘏考取状元,为官 精干。这两种剧都突出了女子的才能,“裙钗伴, 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子汉”,“世间好事属何人, 不在男儿在女子”,对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提出针 锋相对的挑战。而且,剧中写木兰从军,只为了怜 惜老父;崇嘏赴考,不过是不肯受穷,全出于平常 的人情。在《女状元》中,还对科举制度大加嘲讽 调侃。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不受儒缚”的性 格。而另两种剧,思想锋芒更为尖锐。
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明代戏曲包括:杂剧和传奇。 明杂剧的艺术地位和总体影响既不及蔚为主 流的明传奇,与元杂剧相较也大为逊色。据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明杂剧作家有姓 名可考者一百余人,作品520本,现存约180 本左右,作者、作品与元相差无几。
明初的杂剧创作较为单调。 一、民族矛盾缓和,官方实行八股取士的制度,“士”地位 思想均有很大变化,歌功颂德,宣扬封建礼教倾向加重,皇 上又以“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七百本赐之”(李开先《李中 麓闲居集·张小山小令后序》),故宫廷派作家应运而生。 二、严酷的政策导致了明初杂剧题材的偏狭。 《御制大明律》 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 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 与同罪。”但“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 者不在禁限。”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
从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为代表的杂剧创作 发生了新的转机,到万历前后更出现了以徐渭为杰出代表的 杂剧创作高潮期,一大批作品脱颖而出。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有其连贯发展的历史。在创作倾向上, 打破了风花雪月、伦理教化与神仙道化的偏狭局面,题材不 断拓宽,思想逐渐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 与伦理反思剧出现不少。 从艺术体式上看,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 杂剧,纯北曲式杂剧总体上已经终结。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康海的《中山狼》,冯惟敏的《僧 尼共犯》,徐渭的《四声猿》,徐复祚的《一文钱》等。
徐复祚(1560—1630后)明代戏曲作家、理论家。原名笃 儒,字阳初,后改讷川, 别署阳初子、三家村老。常熟(今属 江苏)人,卒于崇祯三年(1630)以后。代表作有杂剧《一文 钱》,传奇《红梨记》等。 《三家村老委谈》,又名《花当阁笔谈》,是徐复祚的戏曲 理论著作。论曲注意本色、当行。本色即指曲词宾白通俗而 不失粗鄙,文采而不晦涩;他的当行论受沈璟格律论的影响, 有过分强调戏曲音韵格律的偏向。强调剧作应有所寄托和讽 喻。徐复祚的曲论,或耳濡目染,或时俗所尚,皆有所本, 真实可信。
冯惟敏(1511—约1580)字汝行,号海浮, 山东临朐人。以举人授涞水知县,升至保定 通判。他是明代著名的散曲家。杂剧《僧尼 共犯》写僧明进与尼惠朗苟合,被邻人捉至 官司,钤辖司吴守常将二人打了一顿板子, 断令还俗成亲,并说:“成就二人,是情有 可矜。情法两尽,便是俺为官的大阴骘也!”
冯氏为人好戏谑,他让明进和惠朗挨一顿打再欢欢 喜喜结为夫妻,算是于情于法都有了交代,也是他 的个性的表现。剧中唱词说:“都一般成人长大, 俺也是爷生娘养好根芽,又不是不通人性,止不过 自幼出家。一会价把不住春心垂玉筯,一会价盼不 成配偶咬银牙。正讽经数声叹息,刚顶礼几度嗟 呀。”对禁欲戒律所造成的人性痛苦表示了同情, 肯定了情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wenku.baidu.com
贾仲明(1343—1422),山东淄川(淄博)人,明成祖御 前侍从,深受皇帝宠爱。有人认为《录鬼簿续编》也系他所 作,该书对研究中国戏曲史很有价值。所作杂剧16种,今存 5种。其中《升仙梦》写桃、柳二妖被吕洞宾度化成仙。 《萧淑兰》写少女初恋。 杨讷,字景贤,号汝斋,蒙古族人,写过杂剧18种,今存两 种,其中《西游记》共6本24出,多数情节与百回本小说 《西游记》并不一致。 这一时期知名的作家尚有刘东生,浙江绍兴人,作品《娇红 记》(2本8折)写申生和娇娘的恋爱故事,情深句丽。为传 奇《娇红记》的再创作作了铺垫。
杂剧《一文钱》,塑造一位吝啬鬼卢员外的 典型形象。富翁卢员外认为“财便是命,命 便是财”,为了积财保命,连家人都不免忍 饥受冻。他在赶会途中拾到一文钱后,生怕 别人看见,买了点芝麻,偷偷躲到山上去吃。 此与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一脉相承。
《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 但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 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因此可以直 骂到曹操临终时“分香卖履”之事,更为痛 快淋漓。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 “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袁宏道《徐文 长传》)的社会实体。
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 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 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这一剧作在当 时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和高度评价,也正是 因为它并不是就历史而写历史,或借历史讽 喻现实政治;它的感人之处,是那种恣狂的 个性和烈火般的激情。
明中叶嘉靖前后的杂剧在内容和作法上都有 了创新,显示出深刻的思想性和战斗精神, 此与复古主义思潮的兴起彼此呼应,形成锐 意革新的气侯。明末的杂剧也不乏警世之作, 杂剧的南曲化蔚成风尚,缺点是过度文人化、 案头化。
第一节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他们左右并 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从而形成一个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 体。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其主要创作类型。 朱权(1378—1448)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卒谥献王,世称 宁献王。作杂剧12种,今存两种。永乐前后,皇室操戈时, 朱权为避祸,便沉浸在戏曲、音乐与道家学说之中。代表作 《卓文君私奔相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朱权还作有兼戏曲史论与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 (1398年),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和品评了 金、元、明初杂剧、散曲作家203人,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 太平之象。
在明中期包括传奇在内的戏剧中,徐渭的杂剧《四声猿》是 彻底摆脱封建说教的迂腐,闪耀着新的思想光彩的杰作。 《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四声猿》包含四个杂剧:《狂鼓 史》一折,《翠乡梦》二折,《雌木兰》三折,《女状元》 五折。长短无定制,所用曲调,有时为北曲大套,有时为南 北兼用,还采用《鹧鸪》等民间小调,在形式上就表现出不 受陈规束缚的革新精神。这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杂剧了。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明太祖第五子之长 子,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是明杂剧史上 作品较多的作家,今存杂剧31种,总称《诚斋传 奇》。其中较好的有《香囊怨》(爱情剧),写秀 才周恭与妓女刘盼春有情,而鸨母逼她与富商苟合, 刘以死相抗,自缢而亡。尸体火化时唯所佩香囊不 化,内装周生情词保存完好,周恭请刘骨而葬,誓 不再娶。以一妓女而能以死明志,全其贞节,作者 认为这种道德境界值得表彰。
康海(1476—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 陕西武功县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也是“前七子” 之一。代表作《中山狼》(4折)取材于老师马中 锡的《中山狼传》。据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等书 记载,此剧系影射李梦阳的负恩。但康海罢官后与 李梦阳的关系一直很好,有学者提出怀疑。剧中所 写,当是针对社会一般现象而发,是一种讽刺世情 的寓言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