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画板立体图形的旋转

几何画板立体图形的旋转
几何画板立体图形的旋转

立体几何的空间图形应该怎样转动

215006 苏州市第十中学罗强

文[1]介绍了一种应用《几何画板》软件实现空间图形直观图旋转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达到了使空间几何图形绕某个中心(或者绕某根对称轴)转动的目的,但根据这种方法作出的图形与中学教材所介绍的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存在一定的差异,故不适宜在中学立几教学中采用。

为了使大家对文[1]介绍的方法有所了解,先把文[1]介绍的方法摘引如下:

“下面以正方形的直观图为例说明作图步骤(阅读前应先了解《几何画板》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

1、作线段m和点S,以S为圆心m的长为半径作圆S并在圆上取动点A,作半径SA,在SA上取点B,以S 为圆心,SB为半径作小圆S。

2、在大圆S上取动点C,作射线CS交大圆于C、D,交小圆于C1、D1,过S作CS的垂线分别交两同心圆于E、F和E1、F1。

3、过C作SA的垂线与过C1所作SA的平行线交于M点,对点D和D1,E和E1,F和F1,同样作出P,N,Q 三点(也可以先作出M,Q两点再旋转得到P,N两点)。连结M、N、P、Q,得到平行四边形(如图1)”

显然,文[1]画法中,点M所在位置与点C按照斜二测画法画出的位置完全不同。

实际上,要作出转动正方形的斜二测画投影图并不困难,作法如下:

(1)、作水平线l和圆O,在圆O上取动点A,以O为中心,将A分别逆时针旋转90°、180°、270°,作出点B、C、D,连结可得转动正方形ABCD。

(2)、过A作直线l的垂线n,交l于A1点,以A1为中心,将A顺时针旋转45°并缩放为原来倍,得点E,同理可得点F;以O为中心,将E、F旋转180°,可得点G、H,连结点E、F、G、H得到平行四边形EFGH,该四边形即为正方形ABCD的斜二测画投影图(如图2)。

(3)、定义点A在圆O上的动画,双击“动画A”按钮,可看到随着正方形ABCD的转动,其投影平行四边形EFGH随之转动,其轨迹为椭圆。

文[1]还谈到拖动图1中的B点可以模拟水平视角的改变,这种方法对平面图形勉强尚可,但对几何体则很难适用。下面介绍一个水平视角可以变化的正方形的投影图的作法:

(1)、作铅直线a和圆O,得交点S,在圆O上取动点T,过T作a的垂线b交a于T1,以T1为中心,将T 逆时针旋转45°并缩放为原来的倍,得点P,连结OP(如图3),标记角∠SOP,标记比。

(2)、另作水平线h和圆O1,在圆O1上作正方形ABCD(如图4,图中为水平放置正方形),以A的垂足A1为中心,将A按(1)中的标记角和标记比进行旋转和缩放,得到点E,同理得点F,以O1为中心,将E、F

旋转180°得点G、H,连结E、F、G、H,平行四边形EFGH即为正方形ABCD的投影图。

(3)、定义图3中点T在圆O上的动画(P的轨迹为椭圆),可以看到图4中平行四边形EFGH随之绕水平直线h上下转动。

有了上述两种作法为基础,我们就可以作出既能水平方向转动又能垂直方向转动的正方体,作法如下:(1)、作圆O,水平线OT交圆O于点T,将T点以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得点S,以O为中心将S点缩放为原来的倍,得点S1(如图5)。

(2)、作圆O1和铅直线m,在圆O1上取动点A,以O1为旋转中心将点A顺次逆时针旋转90°,得点B、C、D,

作点A在直线m上的垂足A1,以A1为中心,将点A逆时针旋转45°并缩放为原来的倍,得点E,同理可得点F、G、H,取EH的中点K(如图6)。

(3)、标记向量FO,将线段FE按标记向量平移得到线段OE1,标记角∠S1OE1,标记比。

(4)、作水平直线n和圆O2,在圆O2上取动点A′,以O2为旋转中心将点A′顺次逆时针旋转90°,得点B′、C′、D′,作点A′在直线n上的垂足A2,以A2为中心,将点A′按(3)中的标记角和标记比进行旋转和缩放,得点E′,同理得点F′、G′、H′,连结E′、F′、G′、H′,得平行四边形E′F′G′H′(如图7)。

(5)、取点O3,标记向量KO3,将线段EH按标记向量平移得到线段MN;标记向量O2M,将四边形E′F′G′H′按标记向量平移,得四边形WXYZ;标记向量O2N,将四边形E′F′G′H′按标记向量平移,得四边形W1X1Y1Z1连结WW1、XX1、YY1、ZZ1,得正方体WY1(如图8)。

(6)、在图6中,定义点A在圆O1上的动画,在图7中,定义点A′在圆O2上的动画,双击按钮“动画A′”,可以看到图8中的正方体水平方向旋转,双击按钮“动画A”,可以看到图8中的正方体垂直方向旋转。

根据上文所述转动正方体的制作原理,还能作出既可水平转动又可垂直转动的正棱锥和正棱台等几何体,以这些转动几何体为模型,教师就可以制作出一系列CAI课例,从而使我们的立体几何教学突破原有教学手段的束缚,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注:文[1]见范登宸等,让立体几何图形动起来,《数学通报》1999年第2期。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高中立体几何的最大障碍是空间想像能力的不足。我们不妨举个例子。

如图1所示,PK垂直于矩形KLMJ于点K,连接PL、PM、PJ,请问在此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对这个题目,教师要花很大的功夫告诉学生侧面的四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光证明不算,有时,还不得不在黑板上画出不同侧面的图形以帮助学生理解。后来笔者想到用《几何画板》把它制成了动画,让这个图形在水平面上旋转演示,学生便可以很好地理解了。

图1 几何题目示意图

1. 用画线段工具,在窗口的左下角画出一长一短两条线段。用文本工具分别标记它们为线段j和k。用画点工具,在窗口的中央画点,标记其为点A。用选择工具,按住“Shift”

键,同时选中点A和线段j及k,点击菜单命令“构造→由圆心和半径绘圆”,得到以点A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改变线段的长短,可以同时改变两圆的大小。

2. 选中大圆,点击菜单命令“构造→Circle上的点”,得到圆上的一个动点,标记其为点B。同时选中点A和点B,点击菜单命令“构造→直线”,得到过点A和点B的一条直线。选中这条直线,同时选中点A,点击菜单命令“构造→垂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用画点工具,在两条直线与两圆的交叉处画点,并分别对它们进行标记(如图2)。

图2 构造点与线

3. 点击菜单命令“图像→定义坐标系”,在窗口中显示直角坐标系及网格。同时选中大圆上的点B及其下方的点E,并选中坐标系的y轴,点击菜单命令“构造→平行线”,得到两条与y轴平行竖直向下的直线。

4. 同时选中小圆的点F和H,并同时选中一条竖直向下的直线,点击菜单命令“构造→垂线”,得到两条水平直线。它们与两条竖直向下的直线会有四个交叉点。用画点工具在左下角和右上角的交叉处画点,用文本工具标记它们为点J和点K。同时选中这两个点,点击菜单命令“构造→线段”,得到线段JK。选中这条线段,点击菜单命令“显示→线宽→粗线”,使它变成粗线段(如图3)。

图3 长方体的一条边

5. 双击点A,使其标记为中心,选中线段JK,点击菜单命令“转换→旋转”,在弹出的“旋转”对话框中的“旋转角度”输入框中输入“180”。点击[旋转]按钮,得到线段JK关于点A的对称线段。用画点工具画出线段的两个顶点,用文本工具标记它们为点L和点M。同时选

中点L和点K,点击菜单命令“构造→线段”,另外选中点M和点J,同样构造线段。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长方体的底面KJML了(如图4)。

图4 长方体的面

6. 我们还要先清理一下窗口,因为现在画的辅助线有点多了。先选中除了底面KLMJ、点B、大圆之外的线条和点,按“Ctrl+h”快捷键将它们隐藏。选中点K,点击菜单命令“转换→平移”,弹出的“平移”对话框,在“距离”的输入框中输入“5”厘米(您可以根据需要的效果填写这个数字)。用前面的方法构造出线段PL、PM、PJ、PK。

7. 选中B点,点击菜单命令“编辑→动作按钮→动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动画”选项卡,在“方向”的下拉列表中选择“Clockwise”。点击“标签”选项卡,在输入框中输入“旋转”,其他项目都用默认的设置。完成后,在窗口中就多了一个[旋转]按钮,点一下,便开始旋转,再点一下就可以停下来。有了它,就不愁学生想像不出空间图形了。

其实,立体几何中的很多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只要利用前面的1~5步,得到可以在水平面转动的底面,那么在此基础上,搭建其他立体图形岂不简单得很?您不妨也试试。

在几何画板中,怎么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双曲线分支的一部分

在几何画板中,怎么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画反比例图象可以事先设置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再绘制出函数的图象;但在制卷和编制课件的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先绘制出软件所默认函数的图象,然后才根据页面的空间情况进行取舍,下面根据我在实际操作中所得介绍两种情况供各位参考,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问题1:怎样画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图象一个分支的的一部分? 方法一:绘制反比例函数图象(如:2y x =)→ 选定反比例函数图象(任意点选一个分支即可) → 右键 → 属性 → 绘图 → 范围输入数值(如下图输入的是..0606x 30≤≤) → 确定即可. 特别说明: 在图象有箭头的情况下,鼠标置于图象的箭头端,此时会呈现一个“×”状,鼠标左键按住后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将图象拉长和缩短,最后在属性里把“显示箭头和端点”前面的“√”去掉,“隐去”箭头和端点. 方法二:绘制反比例函数图象(如:2y x =)→ 用点工具在反比例函数图象标出两个点(如下面左图的B C 、点) → 分别选定点 → 右键 → 横坐标(如图的..B C x 064x 339==,) → 按照方法一操作 … 范围输入数值(如下图输入的是..064x 339≤≤)→ 确定把点和标签隐藏(见下面右图).也可以根据需要仿照方法一的特别说明进行拉伸.

问题2:怎样“同时”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各自的两个分支的部分图象,并且要使两个部分要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按照问题1的方法先画好一个分支的部分(本例仍按问题1的方法来操作函数2y x =在第一象限的分支的部分) → 再画出一个同样的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如图在同一坐标系内再 画一个同样的函数图象2y x =) → 右击刚画好的图象 → 在属性里改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两个分支的中心对称性可知B C 、的关于原点O 为中心对称的点为''B C 、,即..B C x 064x 339==,的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应为''..B C x 064x 339=-=-,,所以其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064x 339≤≤改写为..064x 339-≤≤- → 确定即可 → 根据试卷和课件需要设置好线条的粗细、颜色等(见下面的右图). 郑宗平 2015/5/25

几何画板 课件设计 圆锥曲线的形成和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_百度.

摘要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何(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立体几何)、部分物理、天文教学的专业学科优秀平台软件,它能辅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并进行教学试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握学科的内在实质,培养其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并发展思维能力。它代表了当代专业工具平台类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 在对《几何画板》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后,我利用有关知识制作了两大类综合的数学课件。主要包括:用动态效果展示圆锥曲线及截面的形成和两类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过程。这两类课件在教学上都有很重要的应用。最新的《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平面截圆锥得到的椭圆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圆锥曲线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演示平面截圆锥所得的圆锥曲线。”这表明圆锥曲线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由于以往教育技术的落后,无法生动直观的进行讲解。现在有了这个课件,我们就能达到既生动又直观的教学效果。第二类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问题在以往的课件制作中都有所涉及,但制作方法都很繁琐。我所作课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利用了一个统一的方法进行课件制作,大大缩短了制作的时间,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演示效果。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几何画板》课件制作的选题原则。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我所选择制作的数学课件及其制作过程。 第三部分:学习及应用《几何画板》的体会。 关键词:几何画板,标记向量,椭圆,圆锥曲线,圆锥截面, 轨迹,追踪,侧面展开图,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 (3) 引言 (4) 第一部分几何画板的选题原则 (4) 第二部分课件设计与制作 (5) 第一类课件:圆锥曲线及圆锥截面的形 成 (5) 第一部分:圆锥曲线的构 造 (6) 第二部分:圆锥截面的构 造 (8) 第二类课件:立体图形的侧面展 开 (9) 第一部分:构造圆柱展 开 (10) 第二部分:构造棱柱展 开 (10)

【说课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说课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设计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6章第1节。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以及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对以上教材的分析,特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2〕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由图像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的理解及对图象特征的分析.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鉴于初三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探究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回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 〔2〕: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方法与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类比前面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开始本节课的探究,为学习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打好基础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的掌握情况:列表,描点,连线。 活动二 :画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图形性质

- 1 - 利用《几何画板》 探究图形性质 湖北省宜城市讴乐中学 姚卫华 摘要: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信息技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教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几何画板》软件中的绘图功能,图形变化功能,强大的计算功能,对于几何教学中图形性质的探究,动态几何过程的理解有很好的作用。在教学法中尝试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理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看,“空间与图形”是四块内容中的重要一块,它是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诸多软件中,《几何画板》软件具有制图方便,灵活,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等优点,是数学教师制作几何课件,探究图形性质辅助教学的好帮手。这也是新的人教版数学教材编排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因之一。下面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举几个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图形性质的例子,供老师们参考。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平移规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有《平移》一节课。图形平移规律的探究,是今后学习图形变换的基础。而图形平移的部分规律(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有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光凭一支粉笔,一把尺子在黑板上演示是无法达到探究的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则能很方便地达到很好的效果。 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如下图所示),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然后思考:(1)每一幅图案是怎样构成的? (2)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何画立体图形

如何画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可以让画板为我们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立体几何图形的。 一、立体几何图形的制作 在空间里我们常用到的几何体有长方体、正方体、棱锥、棱台、圆锥和圆台等。下面以正三棱锥为例,详细介绍下立体几何图形的制作画法。 设计标准:(1)能够反映正三棱锥的的几何性质,(2)能让其旋转。 设计的核心:解决正三角形在底面上的旋转。为了使图形的直观性更强,我让一个三角形顶点在同一个椭圆上旋转,这样可以更好的表现出空间图形的立体感。 主要步骤:(1)画出椭圆上旋转的三角形。 。用圆工具画一圆并在圆上任取一点C ,测算角CAB 的度数。 。用线段工具。作两条线段DE 和FG 并测算其长度。 。利用三个测量值,计算出 的值,选择二测算值,并在图表菜单中选择绘出(x,y ).这时画板中出现点J 。 。标识中心A ,让点C 分别旋转120度和240度得到C` 和C``,并分别测算角C`AB 和角C``AB ,然后通过上述画点J 的方法得到K ,L 。 。连接三个点便生成了一个在底 面可以旋转的三角形。 。定义点C 在圆A 上旋转的动画,随着点C 的运动,三角形JKL 也开 始旋转。 (2)构造棱锥。 。将点A 平移到竖直的上方若干单位得到点A`。(也可以标识一个向量,让点A 按着标识的向量来平移,这样能达到控制棱锥的高度的 目的)。 。构造线段JA`、KA`,LA`得到三棱锥的侧棱。AA`为三棱锥的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画出三棱锥的有 关要素,例如高及三个重要的直角三角形。 类似的,我们可以得到圆柱、圆锥、圆台等几何图形。另外,我们可以发挥几何画板动画的功能让我们的几何图形旋转起来,旋转的好处有二,一是在旋转的过程中选取最佳的识图视角,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二是可以看到平面图形旋转成旋转体的生成过程,加强知识发生的过程的教学,变“知识重现”为“意义建构”,以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但对那些想象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采用《几何画板》则可以轻松地表现圆柱、圆锥、圆台的生成过程。甚至可以只追踪某一线段(如圆台的上下底半径)的轨迹,使学生认识到圆柱、圆锥、圆台 FG sin CAB)( DE cos CAB)( DE = 4.9 cm FG = 2.6 cm CAB = 50.5° FG sin CAB)( = 2.0 cm DE cos CAB)( = 3.1 cm C'' DE =6.3 cm FG =1.4 cm C'AB =163.4 C''AB =43.4 DE cos C'AB)( =-6.1 cm FG sin C''AB)( =1.0 cm DE cos C''AB)( =4.6 cm FG sin C'AB)( =0.4 cm

中学数学全套课件制作实例(几何画板).pdf

中学数学全套课件制作实例(几何画板) 1、《几何画板》:绘制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函数图像 2、《几何画板》:求过两点的直线方程 3、《几何画板》:验证两点间距离公式 4、《几何画板》:绘制分段函数的图像 5、《几何画板》:绘制某区间内的函数图像 6、《几何画板》:运用椭圆工具制作圆柱 7、《几何画板》:绘制四棱台 8、《几何画板》:绘制三棱柱 9、《几何画板》:绘制正方体 10、《几何画板》:绘制三角形的内切圆 11、《几何画板》: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点绘制圆 12、《几何画板》:给定半径和圆心绘制圆 13、《几何画板》:绘制棱形 14、《几何画板》:绘制平行四边形 15、《几何画板》:绘制等腰直角三角形 16、《几何画板》:旋转体教学 17、《几何画板》:画角度的箭头 18、《几何画板》:“派生”关系进行轨迹教学板 19、《几何画板》:制作“椭圆”工具 20、《几何画板》:显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21、《几何画板》:研究圆切线的性质 22、《几何画板》:“垂径定理”的教学

23、《几何画板》:证明三角形的中线交于一点 24、《几何画板》:验证分割高线长定理 25、《几何画板》:证明三角形外心和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的距离的一半 26、《几何画板》: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7、《几何画板》:验证三角形面积公式 28、《几何画板》:验证勾股定理 29、《几何画板》:验证正弦定理 30、《几何画板》:验证圆弧的三项比值相等 31、《几何画板》:巧用Excel制作函数图像 32、《几何画板》:绘制极坐标系中的曲线函数图像 33、《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幂函数图像 34、《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正弦函数图像 35、《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抛物线函数图像 36、《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圆函数图像 37、《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直线函数图像

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章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的研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对已经学过的函数知识进行整合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内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是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学习后,知识与方法上的一次拓展,理解与认识上的一次升华,也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图象由“一条”到“两支”,形态由“直”到“曲”,由“连续”到“间断”,由与坐标轴“相交”到“渐近”,无不折射出对函数概念本质属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统一体。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函数本身的性质,通过对解析式的分析,可知图象的分布区域和走向,从“数”想象“形”,从“形”研究“数”,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另外,将函数中变量x、y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图象的形状、变化趋势,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直观地予以呈现,这又体现了变化与对应的函数思想。教学中,应从函数的角度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奇妙,从而加深学生对函数本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的认识,在探索过程中不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因此,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好本节课内容,将为今后的函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置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在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感受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图象“类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优势。 ⑶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性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聆听,欣赏与感悟。 2、目标解析 ⑴会使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然后依据图象分析、探究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⑵数学思想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渗透—领悟—应用—巩固深化4个阶段,而不是灌输,在探究性质时,让学生领悟到“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变化与对应”思想的存在,并能运用这些数学思想观察、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究、归纳、概括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究,是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学生学情分析 物理、化学中有许多反比例函数模型,考虑到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在学生掌握了较多的理化知识后,对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等都更有利,考虑到这些因素,这章内容调整到了九年级下册,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定义以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等有关概念,经历过观察,抽象、概括函数性质的过程,对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也有了一定了解。因此,通过类比方法,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究性质,从使用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之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在几何画板中绘制固定椭圆 椭圆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图形,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绘制固定椭圆。 1.新建一个几何画板文件,选择“直线工具”,在绘图区域 内画出线段AB,选择“构造”—“中点”命令,画出线段AB的中心C。如下图所示。 2.选择“箭头工具”,依次选中点C、点A,选择“构造”—“以 圆心和圆周上的点绘圆”命令,绘制出以点C为圆心经过点A 的圆C。如下图所示。 3.选择“点工具”,在圆周上绘制出点D。选择“箭头工具”, 选中点D和线段AB,选择“构造”—“垂线”命令,绘制出线段AB 的垂线,并使线段AB和AB垂线的交点为E。如下图所示。

4.选中圆C和直线DE,选择“显示”—“隐藏路径对象”命令,隐藏圆C和直线DE。 5.选择“线段工具”,绘制处线段DE。选择“构造”—“中点”命令,绘制出线段DE的中点F。如下图所示。 6.选择“箭头工具”,依次选中点D、点F,选择“构造”—“轨迹”命令,绘制出椭圆。如下图所示。 7.选中点D、点E、点F、线段DE,选择“显示”—“隐藏对象”命令,隐藏点D、点E、点F、线段DE。如下图所示。 8.选择“文件”—“保存”命令即可。

几何画板中球体的绘制方法 球体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绘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同看一看几何画板中球体的绘制。 1.新建一个几何画板文件。选择“线段工具”,绘制出线段 AB,选择“构造”—“中点”命令,绘制出线段AB的中点。 2.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C、点A,选择“构造”—“以圆心 和圆周上的点绘圆”命令,绘制出圆C。如下图所示。 3.选中点C、线段AB,选择“构造”—“垂线”命令,绘制出 线段AB的中垂线。点击线段AB的中垂线与圆C的交点,作出交点D、交点E。如下图所示。 4.选择线段AB,选择“构造”—“线段上的点”命令,绘制出 线段AB上的点F。如下图所示。

最全的几何画板实例教程

上篇用几何画板做数理实验 图1-0.1 我们主要认识一下工具箱和状态栏,其它的功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会使用。 案例一四人分饼 有一块厚度均匀的三角形薄饼,现在要把它平 均分给四个人,应该如何分? 图1-1.1 思路:这个问题在数学上就是如何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方案一:画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分三角形所成的四部 分面积相等,(其实四个三角形全等)。如图1-1.2。 图1-1.2

方案二:四等分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由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以得出四部分面积相等,如图1-1.3。 图1-1.3 用几何画板验证: 第一步:打开几何画板程序,这时出现一个新绘图文件。 说明:如果几何画板程序已经打开,只要由菜单“文件”→“新绘图”,也可以新建一个绘图文件。 第二步:(1)在工具箱中选取“画线段”工具; (2)在工作区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画出一条线段。如图 1-1.4。 注意:在几何画板中,点用一个空心的圈表示。 图1-1.4 第三步:(1)选取“文本”工具;(2)在画好的点上单击左键,可以标出两点的标签,如图1-1.5: 注意:如果再点一次,又可以隐藏标签,如果想改标签为其它字母,可以这样做: 用“文本”工具双击显示的标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修改,(本例中我们不做修改)。如图 1-1.6 图1-1.6 在后面的操作中,请观察图形,根据需要标出点或线的标签,不再一一说明 B 图1-1.5 第四步:(1)再次选取“画线段”工具,移动鼠标与点A 重合,按左键拖动画出线段AC ;(2)画线段BC ,标出标签C ,如图1-1.7。 注意:在熟悉后,可以先画好首尾相接的三条线段后再标上标签更方便。 B 图1-1.7 第五步:(1) 用“选择”工具单击线段AB ,这时线段上出现两个正方形的黑块,表示线段处于被选取状态;(2) 由菜单“作图”→“中点”,画出线段AB 的中点,标上标签。得如图1-1.8。 注意:如果被选取的是点,点的外面会有一个粗黑圆圈。在几何画板中,选取线段是不包括它的两个端点的,以后的问题都是这样,如果不小心多选了某个对象,可以 B C D 图1-1.8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docx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 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的研究和分析,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反比例函数的核心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核心,是图象“特征”、函数“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也正是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属性所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首先,反比例函数图象 和性质,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统一体.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 定函数本身的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在学习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结合本课内容,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发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其次,从本节 课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看,由“解析式(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到“作图(列表、描点、连线)”,再到“性质(观察图象探究性质)”,充分体现了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过程,这种函数解析式及性质与函数图象之 间的联系,突出体现了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是转化思想的具体应用.再次,将函数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图象的形状、变化 趋势,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直观地予以呈现,这又充分体现了变 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 对于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研究与学习,尽管还处于函数学习的初级阶 段,但它所体现的函数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的再一次

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的用法大全

如何用好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 第一章:迭代的概念和操作 迭代是几何画板中一个很有趣的功能,它相当于程序设计的递归算法。通俗的讲就是用自身的结构来描述自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阶乘运算可看作一下的定义:!(1)!(1)!(1)(2)! n n n n n n =?--=-?- 。递归算法的特点是书写简单,容易理解,但是运算消耗内存较大。我们先来了解下面这几个最基本的概念。 迭代:按一定的迭代规则,从原象到初象的反复映射过程。 原象:产生迭代序列的初始对象,通常称为“种子”。 初象:原象经过一系列变换操作而得到的象。与原象是相对概念。 更具体一点,在代数学中,如计算数列1,3,5,7,9......的第n 项。我们知道12n n a a -=+,所以迭代的规则就是后一项等于前一项加2。以1作为原像,3作为初像,迭代一次后得到5,再迭代一次得到7,如此下去得到以下数值序列7 , 9,11, 13, 15......如图1.1所示。 图 1.1 图 1.2 在几何学中,迭代使一组对象产生一组新的对象。图1.2中A 、B 、C 、D 、E 、F 、G ,各点相距1cm ,那么怎么由A 点和B 点得到其它各点呢?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就是从左到右,每一个点相当于前面一个点向右平移了1cm 。所以我们以A 点作为原像,B 点作为初像,迭代一次得到B 点,二次为C 点,以此类推。 所以,迭代像就是迭代操作产生的象的序列,而迭代深度是指迭代的次数。那么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进一步地了解迭代以及相关的概念。 几何画板中迭代的控制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参数的迭代,另一种是带参数的迭代,我们称为深度迭代。两者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前者需要手动改变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学期第17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内容,该内容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手段,能熟练地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借助于函数图像,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函数是代数的核心知识,也是学生学习代数的难点。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函数主要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高中阶段还要进一步学习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 从宏观方面来看,之前学习的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为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联系、类比的方式学习反比例函数。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还可为后续高中阶段学习幂函数、双曲线方程等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从微观方面来看,上一节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本节课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为下一节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提供知识基础。因而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体现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甚至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借此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画函数图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2.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 通过从“数”到“形”,以“形”辅“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数形结 合的方法; 2. 通过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 质,以此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和迁移能力。 3.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函数图像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本领; 4. 在描点作图和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和 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1.在动手作图的过程中,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交流的习惯; 2.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

几何画板立体图形的旋转

立体几何的空间图形应该怎样转动 苏州市第十中学罗强 文[1]介绍了一种应用《几何画板》软件实现空间图形直观图旋转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达到了使空间几何图形绕某个中心(或者绕某根对称轴)转动的目的,但根据这种方法作出的图形与中学教材所介绍的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存在一定的差异,故不适宜在中学立几教学中采用。 为了使大家对文[1]介绍的方法有所了解,先把文[1]介绍的方法摘引如下: “下面以正方形的直观图为例说明作图步骤(阅读前应先了解《几何画板》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 1、作线段m和点S,以S为圆心m的长为半径作圆S并在圆上取动点A,作半径SA,在SA上取点B,以S 为圆心,SB为半径作小圆S。 2、在大圆S上取动点C,作射线CS交大圆于C、D,交小圆于C1、D1,过S作CS的垂线分别交两同心圆于E、F和E1、F1。 3、过C作SA的垂线与过C1所作SA的平行线交于M点,对点D和D1,E和E1,F和F1,同样作出P,N,Q 三点(也可以先作出M,Q两点再旋转得到P,N两点)。连结M、N、P、Q,得到平行四边形(如图1)” 显然,文[1]画法中,点M所在位置与点C按照斜二测画法画出的位置完全不同。 实际上,要作出转动正方形的斜二测画投影图并不困难,作法如下: (1)、作水平线l和圆O,在圆O上取动点A,以O为中心,将A分别逆时针旋转90°、180°、270°,作出点B、C、D,连结可得转动正方形ABCD。 (2)、过A作直线l的垂线n,交l于A1点,以A1为中心,将A顺时针旋转45°并缩放为原来倍,得点E,同理可得点F;以O为中心,将E、F旋转180°,可得点G、H,连结点E、F、G、H得到平行四边形EFGH,该四边形即为正方形ABCD的斜二测画投影图(如图2)。 (3)、定义点A在圆O上的动画,双击“动画A”按钮,可看到随着正方形ABCD的转动,其投影平行四边形EFGH随之转动,其轨迹为椭圆。

几何画板计算命令详解

几何画板计算命令详解 几何画板中的这个命令,相当于一个计算器,这个计算器中含有13个常用的函数,下面我们将要详细的讲解几何画板的计算命令。 1、我们可以利用这样计算功能来计算解决纯数字间的计算问题。 2、我们计算的时候,会用到“度量”出的数值或参数值进行混合计算。此时,我们只需用鼠标对准度量值或参数值单击一下(此时数据边缘有红色矩形框出现),那么这个度量值就会跳到计算面板中了,如下图所示。注意:数字与度量值或参数相乘的时候可以不用“*”号连接,但是度量值与度量值或度量值与参数相乘的时候,中间必须要用“*”连接。 几何画板计算命令对话框示例 3、在上图中,右边第一个按钮是“数值”其中有两个常见的数值π和e,在计算中可以调用,对于π我们也可以用快捷键p调出,还有个常用的就是“新建参

数”命令,这里“新建参数”命令与上面菜单中的新建参数命令效果一样,都可以新建一个参数,但是,在这里也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当我们已经写了很长的计算公式时,突然发现少建了一个参数,此时上面菜单中的“新建参数”命令又不可以调用,如果取消编辑的话,前面的输入公式就会白输,此时,我们就会用到数值按钮中的新建参数功能来弥补这一过失。 第二个按钮是“函数”其中,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上半部是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下半部分是其它常用的函数。如下图所示。 几何画板计算命令下的常用函数类型示例 上半部分我们就不介绍了,我们主要介绍下半部分函数的用法。 1.Abs()这是个绝对值函数; 2.Sqrt()这个是开平方函数; 3.Ln()与log()函数是常用对数函数; 4.sgn()是符号函数(也常把它叫做开关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当x<0时,sgn(x)=-1; 5.round ()这是个四舍五入函数,最后取整;

几何画板常用图片画法介绍

几何画板常用图像画法介绍 一、 工具介绍 “选择”工具(按住不扭,工具和 “画点”工具 “画圆”工具 “画线”工具(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会出现一排按扭,后两个是“画射线” “文本”工具 “自定义”工具二、 参数设置 首先进入画图界面,点击右键“参数选项”选择对应参数(颜色选为黑色)点击确定(或画完图后,统一把右键颜色改为黑色,特殊情况除外)。

三、具体图片制作方法 1.圆(弧/扇形) (1)先画一个圆; (2)在需要的弧上确定三点,用“移动箭头工具”选中对应的三个点; (3)点击“构造→过三点的弧”即可做出弧线。 2.正多边形 (1)“数据→新建参数”在数值中输入数值(数值为几即为几边形),点确定后,参数将出现左上角 (2)点击“自定义工具→正多边形→正n边形(内n<42)” (3)点击左上角的参数,即可画出对应的正多边形。 3.立体图形 (1)点击“自定义工具→立体几何”即可画出立体图形 4.平行线 (1)先点击“线段直尺工具”画出一条线段; (2)用“点工具”在线段外画出一个点; (3)用“移动箭头工具”选中线段和点,点击“构造→平行线”画出平行直线; (4)用“点工具”在平行直线上画出两点,用“移动箭头工具”选中点; (5)用“构造→线段”,选中线段右键“隐藏线段”。 说明:根据(1)画出一条线段,选中粘贴复制可。 5.垂直线 (1)线点击“线段直尺工具”画出一条线段; (2)用“点工具”在线段外画出一个点; (3)用“移动箭头工具”选中线段和点,点击“构造→垂线”画出垂线; (4)用“点工具”在垂线上画出两点,用“移动箭头工具”选中点; (5)选中线段右键“隐藏线段”。 说明:“自定义工具→线工具→垂线段工具”画一条垂线即可。 6.阴影 6.1规则图形 弧:两个圆的重合阴影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_解析几何篇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 (5) 中学数学——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现在用几何画板展示直线、圆、圆锥曲线非常方便;用几何画板可以演示曲线关于某点某线的对称图形,让我们一目了然;也可以用几何画板演示我们不很清楚的习题,使我们对某一类型的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并为利用代数方法的计算提供了一个动画思维的过程。 目录 实例51 直线的斜率 实例52 两直线垂直 实例53 网页探究型课件 实例54 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实例55 椭圆长、短轴变化(一) 实例56 椭圆长、短轴变化(二) 实例57 椭圆工具(已知顶点和任意一点) 实例58 发掘课本习题的作用 实例59 半椭圆 实例60 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实例61 双曲线的切线 实例62 抛物线的切线 实例63 抛物线的焦点弦 实例64 圆锥曲线的统一形式 实例65 与定线段成定张角的点的轨迹 实例65 与定线段成定张角的点的轨迹 实例65 与定线段成定张角的点的轨迹 实例66 到定点的距离与定直线的距离的比值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 实例67 与两定点的距离的比值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 实例68 与两定点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 实例69 与两定直线的距离之积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 实例70 心形曲线的构造

–249– 实例51 直线的斜率 【课件效果】 直线的倾斜程度由倾斜角和斜率确定。本实例效果图,如图2-169a 表示单击【旋转】按钮后的状态,直线CE 将从x 轴开始旋转到与直线CD 重合,同时出现倾斜角和斜率,如图2-169b 所示。拖动点D ,可以改变直线CD 的倾斜度,拖动点C ,可以将直线CD 平移。 a b 图2-169 课件效果图 【构造分析】 1.技术要点 ◆ 利用圆上的弧标记角 ◆ 【移动】按钮的使用 2.思想分析 本例构造的的目的用于理解直线倾斜角的范围及斜率的含义。对于与x 轴相交的直线,可以通过移动交点将直线进行平移,为此构造了一个辅助圆。选择【显示】|【显示所有隐藏】命令,显示出整个课件的制作过程,如图2-170所示;对于与x 轴平行的直线,读者可以自行构造。

几何画板中的计算图解

几何画板中的“计算”图解 在几何画板中常常要利用其数据的“计算”功能建立参数,并以此为制图提供参数按钮.下面我举例说明: 2.直接导入参数进行计算 打开几何画板→建立参数按钮(如线段长度、角度或者新建的数值按钮等,这里以线段度量为例为例,其它的可以类推!)→数据→计算点击画板中需要的参数按钮可将数据导入到计算器的编辑框→计算器键盘点击输入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

3.输入数据和导入参数相结合的计算. 见下面的2AOB 30∠- ,其中AOB ∠是导入的,而30 是输入的(注意选单位),导入的参数和输入的数据均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的运算(度量的、单独计算、新建的参数值和函数计算值按钮均可相互导入计算).常用! 4.利用计算器中的函数的计算 在几何画板5.06中,数据的计算器右边的“函数”下拉的菜单中有十几种常用函数可供选择.通过函数计算也是经常用的,有的是必不可少的. (正切函数)、A r c s i n (反正弦函数)、 (反正切函数)、abs (绝对值函数)、sqrt (平og (对数)、sgn (符号函数、分段函数)、 (返回一个数值、四舍五入,可以右键属性修改精确度) 、trunc (直接去除数.52 即可导入tan x 3=,求x ? → 数据 → 计算 → 选函数Arc cos → 计算器编辑栏→ 点如函数()sqrt 3可在括号里导入生成3 → 生成60

(即x60 )→确定.(导入参数、插入函数和输入均可,本例采用插入函数.) ”开平方:打开几何画板→数据→计算“计算” 下拉菜单中点选sqrt(注:sqrt是平方根函数的意思) 后面的括号里输入开方的数据→上面显示开平方的近似结果(看操作截图①求 ”开任何次方:打开几何画板→数据→计算(若求 算”器的面板上一次点击输入10→^→(→1→/→2→)即看上面显示 说明: ②① ③④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11级应数(2)班盛海云 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2节。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以及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对以上教材的分析,特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由图像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的理解及对图象特征的分析.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鉴于初三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探究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回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 (2):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方法与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

几何画板教程:绘制正方体

几何画板教程:绘制正方体

————————————————————————————————作者:————————————————————————————————日期:

几何画板教程:绘制正方体 空间立体图形比平面图形更直观,正方体是立体几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立体图形,在利用几何画板绘制立体图形时,要注意边与角度的关系。 几何画板绘制正方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绘制一个正方形。 ?利用 几何画板绘制正方形 2.双击点A,标记为中心点。选中线段AB和点B,单击“变换”——“旋转”菜单命令,选择“固定角度”,框中填入“45”度,单击“旋转”按钮,作出线段AB按逆时针旋转45度的线段AB’。

将线段AB以A为中心旋转45度 3.选中线段AB’和点B’,依次单击“变换”——“缩放”菜单命令,弹出对话框,选择“固定比”,设置为1/2,单击“确定”按钮,作出线段AB'缩小一半的线段AB”。 ?将线 段AB’缩放1/2得到线段AB”

4.利用“文本”工具,将标签“B””改为“A’”。选中线段AB’和点B’,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将其隐藏。 修改标签并隐藏线段AB” 5.同样方法,以点B为中心点,将线段BC和点C旋转-45度,并将旋转后的线段缩小一半,绘制出线段BB’。 将线段AB旋转-45度并进行缩放得到线段BB’

6.相同的方法分别以C点和D点为中心将BC和AD旋转135度,再利用缩放得到C’和D’点。 采用相同的方法对线段进行旋转和缩放得到点C’、D’ 7.选中点A’、点B’、点C’、点D’,按快捷键“Ctrl+L”,作出正方体的后侧面。即得到正方体,如图所示。 选中点A’、点B’、点C’、点D’构造四边形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数学实验: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教学背景: 《反比例函数》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反比例函数图像对称性的学习,学生往往局限于初步的感性认识,对称性结论的了解,缺乏推理证明和深入的思考,一方面是教材中没有对应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花过多精力学习;另一方面证明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学时往往是一带而过。这就导致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只能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遇到问题很难与对称性相结合,快速简便的解决问题。 数学实验的意义: 数学实验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数学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培养学生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数学软件包的应用,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使学生摆脱了繁重的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促进了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有时间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 教学目标: 借助于透明纸片和几何画板软件,验证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发展几何直观。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于几何画板软件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证明反比例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教学用具: 透明纸片、大头针(或图钉)、剪刀、几何画板软件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实验手册》.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图像具有对称性吗? 2.数学实验:苏科版八年级数学《实验手册》P39 (1)验证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中心对称图形; (2)验证反比例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 3.几何画板验证中心对称性:

4.推理证明: (1)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 (2)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轴对称图形? 5.结论: 反比例函数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6.实验感受: 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提出问题,经历大胆猜想,操作验证,理论证明等探 索过程,最终解决问题. 7.典型应用 例题1:求点的坐标 如图,直线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A是(3,2),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是. 例题2:求面积 如图,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B两点.分别以A、B为圆心紧挨着x轴画圆,点A的坐标为(2,1),求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的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