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四边形*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质和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几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所占章节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到菱形的*质。

设计理念:基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差,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的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菱形*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使知识点得以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前,我将利用“超级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设计理念:(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向新的知识体系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2)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水平有限,有必要采用形象、直观,有声有*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载体。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介绍菱形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菱形的基本属性。

2. 菱形的性质:讲解菱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菱形的判定:教授菱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4. 菱形的应用:举例说明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菱形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菱形的图形及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菱形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扑克牌、蜜蜂的巢穴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讲解菱形的性质:结合图形,讲解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给出的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5. 菱形的应用:举例说明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建筑等方面,让学生体会菱形知识的实用性。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引言概述:《菱形》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属性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菱形的定义、性质、构造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菱形的相关知识。

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的基本概念菱形是一个具有四条边和四个顶点的平面图形,其特点是四条边都相等且相互平行,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为90度。

1.2 菱形的特殊性质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对角线的交点称为菱形的中心点,菱形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1.3 菱形的分类根据菱形的角度,可以将菱形分为直角菱形、锐角菱形和钝角菱形三种类型。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对称性菱形具有对称性,即以菱形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可以将菱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2.2 菱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菱形的对角线长度来计算,公式为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2.3 菱形的周长计算菱形的周长可以通过菱形的边长来计算,公式为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

三、菱形的构造方法3.1 通过对角线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将对角线的中点作为菱形的中心点,然后以此点为圆心,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两个圆,再将两个圆的交点与中心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3.2 通过边长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边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以一条边为基准,将另一条边的两个端点分别连接到基准边的两个顶点,然后将两个连接线的交点与基准边的中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3.3 通过角度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一个角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以一条边为基准,将另一条边的一个端点连接到基准边的一个顶点,然后将两条边的夹角相等的另一个顶点连接到基准边的另一个顶点,再将两个连接线的交点与基准边的中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四、菱形的应用4.1 几何图形的构造菱形是几何图形构造中常用的基本形状之一,可以用于绘制菱形的图案、图标等。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

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1、教学设计思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菱形》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菱形》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菱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接受接下来学习正方形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2、内容结构。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菱形的定义第二部分是菱形性质的探索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第三部分是性质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能力目标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及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菱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菱形”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菱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同时,教材还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菱形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可能在理解其性质和判定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几何证明的书写规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菱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及灵活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菱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菱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菱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单元《菱形》的说课稿。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认识和了解菱形,并能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描述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辨认菱形并能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菱形。

-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菱形。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投影设备- 学生练册- 菱形模型和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菱形的存在及其特点。

2. 新知呈现:通过教学课件和菱形模型,详细介绍菱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3. 深化理解:通过让学生用练册上的题目进行练,加深学生对菱形的理解。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菱形,充分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

6. 巩固扩展:布置相应的作业和扩展练,以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 菱形的定义-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实例和游戏,以及提供更多生活中的菱形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 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2. 学会如何画菱形和计算菱形的面积;3. 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2. 菱形的画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2. 菱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菱形的模型或图片;3. 几何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菱形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菱形被称为“菱形”;2.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实例,如骰子、植物的叶子等,让学生感受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存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方,四个角相等等;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画菱形,并讲解菱形的画法步骤;3. 介绍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计算菱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菱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菱形的定义、性质和面积计算公式;2. 提醒学生注意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菱形知识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和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了菱形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课后作业环节,需要注意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菱形知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六、案例分析:菱形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学会如何将菱形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菱形的实际应用;2. 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实际问题中菱形性质的识别;2. 实际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际应用案例的资料或图片。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引言概述:
《菱形》是一种几何图形,具有特殊的形状和性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在初中阶段学习菱形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菱形的定义
1.1 菱形是指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

1.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对方角。

1.3 菱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二、菱形的性质
2.1 菱形的对角线长度相等。

2.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2.3 菱形的内角均为90度。

三、菱形的应用
3.1 菱形在建筑设计中常被运用,如菱形窗户、菱形地砖等。

3.2 菱形在工程测量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定位和测量。

3.3 菱形在艺术创作中也常被运用,如菱形图案、菱形装饰等。

四、菱形的教学方法
4.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菱形的形状和性质。

4.2 运用活动或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菱形的特点。

4.3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菱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菱形的教学重点
5.1 确保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5.2 引导学生理解菱形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5.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菱形的知识。

综上所述,菱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深入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菱形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说课稿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课后评估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测验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2.主要内容:板书内容包括关键词、关键公式、重要步骤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风格: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重点,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构建知识体系。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条理性。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数学游戏:设计相关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菱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改进,如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但在学习菱形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推导过程不够深入,难以把握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菱形》(第1课时)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菱形》(第1课时)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菱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菱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节主要介绍了菱形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对之前所学平行四边形的巩固,又是后续学习圆的知识的铺垫。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菱形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菱形的特征。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发现和证明几何性质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菱形,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菱形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如钻石、蜂巢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这一几何图形。

2.新课导入: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特点。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现菱形的性质。

4.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证明菱形的性质。

5.应用拓展: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菱形的性质。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菱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2.对角线:垂直且平分3.角度:对角相等4.边长关系:邻边垂直且长度相等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菱形》说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为大家进行有关菱形课程的讲解,菱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

下面,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菱形学习的要求和我对本节课的理解说说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教学与方法、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本节课的说明。

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的学习是在七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有关的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空间与图形的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菱形是在探究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之后,又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指明了方向。

2.教学重点基于本节的主演内容是围绕菱形的判定方法展开的,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本节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1)依据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进行设计;(2)使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经历菱形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

3教学难点因为学生还要具备解决艰巨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为: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和灵活运用。

我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交流沟通获取新知,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4学情分析好的教学效果还需全面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创造力强,这是探索活动中学生必备的心理状态。

本节课前,学生通过探索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菱形的定义性质,这是学习这一节课的知识准备,该年龄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探究具有盲目性,所以在这一节课程的学习中,对学习问题应有针对性与层次性。

二、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背景分析,结合新课标学习理念,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菱形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菱形的定义,探索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猜想、推理的意识,栽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菱形》,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菱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类和比较能力,在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形状的把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菱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和绘制菱形。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菱形的概念。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菱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和绘制菱形。

难点是:判断和证明菱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基于学生对图形认知的特点,我采用了一些适合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是:引导发现法、解释法。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辅助工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知识。

教具包括:菱形的卡片、图形拼图。

辅助工具包括: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图,上面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

我会问学生,你们能找出哪些是菱形吗?让他们先进行观察,然后提醒他们菱形有什么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辨认出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图形的观察,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环节二、学习新知,提出定义和特征。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引导学生提出菱形的定义和特征。

然后,我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菱形的概念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主动掌握菱形的定义和特征,从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教学内容:2024菱形一、教材介绍1、《2024菱形》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了菱形的概念和性质,是小学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辨认并绘制菱形。

②能力目标:在菱形的特性和性质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学习菱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几何学科。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素材,我准备了多媒体设备,以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呈现菱形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将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例如钻石、菱形形状的空间和平面物体等,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共同特点。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菱形的概念,并且解释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探究我将出示一些菱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总结出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同时,结合这些性质,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解决,进一步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

3、绘制和判断菱形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菱形和非菱形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菱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并进行解释。

然后,我会让学生用尺和直尺绘制菱形,加深对菱形的认识。

4、小组合作活动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在生活中能够找到的菱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来进行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5、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菱形的认知和应用,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

例如,根据菱形的对角线长求菱形的面积,或者根据菱形的边长求对角线长等。

6、总结归纳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重要的记忆点和解题技巧。

人教版数学菱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菱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菱形说课稿说课稿是一种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教师对即将授课内容的系统阐述,展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思考和安排。

以下是一份关于人教版数学《菱形》这一课题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菱形,并掌握菱形的基本性质和定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 教学难点:菱形对角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工具、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准备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已知的四边形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特殊四边形的特点。

- 展示菱形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知- 定义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性质讲解: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 判定定理:通过邻边相等和对角线性质来判定菱形。

3.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测量和绘制来验证菱形的性质。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 强调菱形在日常生活和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加强对菱形性质的掌握。

2. 收集生活中菱形的应用实例,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 - 关键词:定义、性质、判定定理- 性质列表: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判定方法:邻边相等、对角线性质通过以上说课稿的安排,教师可以系统地进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菱形是一种几何形状,由四个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形成一个具有对称性的四边形。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学习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是一种四边形,其四条边长度相等。

1.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相等。

1.3 菱形具有对称性,通过对角线可以将其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内角和为360度,每个内角为90度。

2.2 菱形的对边平行。

2.3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平分对方的内角。

三、菱形的计算方法3.1 计算菱形的周长: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3.2 计算菱形的面积: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3.3 计算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或正弦定理等几何定理进行计算。

四、菱形的应用4.1 菱形常用于设计和装饰中,具有美观和对称的特点。

4.2 菱形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如瓷砖的铺设、天花板的设计等。

4.3 菱形也是许多几何形状的基础,如正方形、长方形等都可以看作是特殊的菱形。

五、菱形的教学方法5.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菱形的形状和性质,通过实物或图片等进行直观的展示。

5.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菱形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5.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菱形是一种具有对称性和特殊性质的几何形状。

通过学习和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以提高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

《菱形》说课稿 (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 (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菱形的构造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能够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出菱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菱形的构造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出菱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演示、白板、彩色笔。

•学生准备:几何工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画有一个菱形,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菱形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吗?菱形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菱形的兴趣。

2. 探究菱形的性质(10分钟)•教师介绍菱形的定义: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就是菱形。

然后出示一个菱形的示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性质,并总结出菱形的性质:①四条边长度相等;②相邻两边互相垂直;③对角线互相垂直。

3. 巩固菱形的性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答,巩固菱形的性质。

4. 菱形的构造方法(15分钟)•教师介绍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菱形的方法。

首先,通过给出菱形的一个顶点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度,利用尺规作图,依次作出菱形的其他顶点。

然后,通过给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利用尺规作图,构造出菱形。

5. 练习与拓展(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菱形的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有哪些其他的几何形状也具有菱形的性质。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菱形的实际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菱形,并简单解释它的性质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菱形的性质:- 四条边长度相等;- 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对角线互相垂直。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引言概述:《菱形》是一种几何图形,由四条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形成一个具有对称性的菱形。

在数学中,学习菱形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菱形。

正文内容: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的基本概念:菱形是由四条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的四边形。

1.2 菱形的特点: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且每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对角线性质: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

2.2 菱形的边角性质:菱形的四个角相等,每一个角为90度。

2.3 菱形的边长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三、菱形的应用3.1 菱形在建造中的应用:许多建造物的外墙或者窗户的形状是菱形,给人以美观和稳定的感觉。

3.2 菱形在设计中的应用:菱形可以用来设计各种图案和图形,如钻石的形状等。

3.3 菱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菱形的道路标志、交通标志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四、菱形的计算4.1 菱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4.2 菱形的周长计算:菱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五、菱形的拓展5.1 菱形的变形:通过改变菱形的边长、角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菱形。

5.2 菱形的推广:菱形的概念可以推广到更高维度的几何图形中,如三维空间中的菱锥等。

总结:综上所述,菱形作为一种几何图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菱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能力,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设计中。

同时,菱形的概念也可以拓展到更高维度的几何图形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菱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菱形》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菱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是《四边形》这一章继《矩形》之后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难点:经历“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出菱形的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b、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激趣——探究——运用——归纳”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法,以课件为载体,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创设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一)激发兴趣,得出概念(时间5分钟)菱形被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首先我将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衣帽架模型,不难发现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缩变化,其四根木条围成的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再次感受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让学生任取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其四条边的长度,并交流所得数据,会发现图中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从而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出菱形的定义,即“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了上节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引入创设了情境。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中数学的一节单元课,主要讲解菱形的性质和相关的计算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菱形对角线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掌握解菱形相关计算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图形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菱形对角线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新知1.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菱形吗?”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并讨论菱形的定义,并在板书上标示出菱形的特点。

第二步:菱形的性质1.讲解菱形的性质,并在板书上整理归纳。

–两组对边相等。

–对角线相互垂直。

–对角线相等。

第三步:菱形对角线的性质和计算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菱形对角线的性质。

2.讲解菱形对角线的性质。

–对角线相互垂直。

–两条对角线相交于一点,该点是对角线的中点。

–任意一条对角线等于菱形两边的中线。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菱形对角线的性质。

4.给出菱形两边的长度,让学生计算菱形对角线的长度。

第四步:解菱形相关计算题1.给出一些菱形相关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应用菱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进行集体讲解。

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并强调菱形性质的应用。

第五步:课堂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简要讲解和订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还学会了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相关计算题。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计算练习,学生的几何图形认识和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提供了个别指导和差异化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说课稿《菱形》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菱形》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菱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菱形》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的内容,“菱形”是继“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边形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平面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学好四边形的内容,尤其是特殊的四边形,对学生来说,无论是进一步学习还是实际应用都是很重要的。

同时通过探索和证明菱形的特殊性质可以让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并且会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通过操作发现特征,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一般与特殊”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菱形性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测、验证,进而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动手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提示启发下,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养成勤动手,勤钻研的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实例(可活动的衣帽架、收缩门、防护栏等),提问是什么图形,由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引入新课。

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二)新知探索利用制作好的平行四边行教具,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教具的变化情况,引出菱形的定义(板书定义):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板书) 利用自制教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菱形的定义,同时加强了与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对比性。

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菱形的动画制作过程。

出示问题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2:你能看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吗? 总结学生回答得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以及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并进一步追问: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 出示求证: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证明,并请学生进行板演。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例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例2: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菱形衣架,它的边长为16cm,如果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 则图中的∠1=________。

(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菱形的定理与性质。

课后作业:思考如何求菱形面积。

《菱形》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接受接下来学习正方形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2、内容结构。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菱形的定义第二部分是菱形性质的探索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第三部分是性质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能力目标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及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 动画演示:场景三:矩形的性质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 动画演示:场景四:菱形的性质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二、说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一、说课流程。

1、教材分析 2、教法选择 3、学法指导 4、说教学过程 5、说应用二、教学内容、地位《平行线的判定(一)》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第六课时。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学会了用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此之前又学习了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这些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课《平行线的判定(一)》是本章的重点,在处理同位角概念及三线八角上也是本章的难点,而且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及平行四边形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简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在我七、八年的几何教学中,学生对“三线八角”很头疼,有的学生到了八年级还区分不清,因此我把同位角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菱形》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