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小儿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小儿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维普资讯 https://www.360docs.net/doc/6f3397009.html,

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体会 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小儿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需手术的患儿日趋增多,新的“手术风险”不断产生。良好的麻醉不但可消除患儿痛感、保持安静,利于手术顺利操作,还可降低术中应激反应,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是一个工作整体,在手术过程中要相互密切配合,以提高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使患儿早日康复。现将小儿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由于患儿对就医持有本能的害怕、恐惧,拒绝接受治疗操作。因此,进入手术间前,可让亲属在等候厅陪护协助安抚患儿情绪,必要时准备玩具,减轻患儿焦虑和哭闹,减少胃肠胀气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 1.2 一般情况下,术前禁食2岁以上为8 h、1~2岁为6 h、6个月左右为4 h;由于婴幼儿耐受饥饿的能力差,患儿择期手术宜安排在第一台为宜。 1.3 提前准备好麻醉后体位所需物品,长条形软垫一个置于患儿肩背部、约束带4条固定四肢腕踝部、固定好静脉穿刺部位。 1.4 手术铺巾前,室温宜相对调高(尤其是冬天),防止受凉;控制滴速;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物品。 1.5 连续监测氧分压、呼吸、心率变化,>2岁则应监测无创血压,严密观察患儿辅助呼吸参与的强弱及呼吸节律,皮肤、指甲、口唇色泽,如患儿氧分压下降或呼吸抑制(口唇发绀),应立即托起下颌,面罩吸氧2~3 min,一般情况下症状可缓解;如患儿有痰鸣音,呼吸短促,口中有涎液流出时,应予吸痰,吸痰不超过10 s,动作轻柔,边吸边向上旋转。 2 全麻恢复期护理 2.1 苏醒前期,患儿意识尚未恢复,出现幻觉、呼吸不规则、躁动、哭闹,四肢不随意运动,往往容易发生窒息和意外。因此,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年长儿尤应注意其神志变化;加强床旁看护和制动,防止坠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躁动也可由于尿储留、疼痛引起,应观察膀胱充盈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同时,患儿躁动时可能将被子踢开,应随时盖好,注意保暖。 2.2 及时处理并发症①呼吸不规则,多由于全射麻醉后分泌物积聚于咽喉及呼吸道、麻醉本身对呼吸抑制以及口腔手术后出血、舌根后坠等引起。应立即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口腔手术的患者取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仰卧位;呼吸有鼾声屏气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托住下颌,双手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至听到呼吸音通畅为止,若效果不佳,可用舌钳拉出舌头或置通气导管。②喉头水肿,可由于插管时动作粗暴或管径较粗、插管时间过长引起。积极协助医生用药处理。③呕吐:常见原因为麻醉后反应。麻醉清醒或刚清醒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误吸造成窒息、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 3 用药护理 3.1 小儿施行手术和麻醉多不能合作,常选择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药。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应准确测量体重,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氯胺酮作用快、维持时间短,麻醉诱导后应尽早开始手术,节省手术过程时间,减少氯胺酮用量。 3.2 氯胺酮用药后分泌物明显增加,当麻醉浅、手术刺激、缺氧等情况时,均可诱发喉痉挛。因此,术中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应予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备好气管插管及抢救药物。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护理任务,现总结如下:(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每位病人的护理安全 1.今年我院的手术量较去年进一步增长,恢复室全年共苏醒全麻病人7204例,手术结束时间相对集中,每天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苏醒工作,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位护士必须加强责任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管理好自己的病人,保证病人安全。 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对省内外媒体及报纸上有关护理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个案进行分析,结合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育护士爱岗敬业,发扬慎独精神,遵守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防范差错事故。及时向全体护士传递护理部有关护理差错的信息及从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3. 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限期整改。 4. 每天检查抢救物品、抢救药品,做到固定位置放置,无过期,无 缺损。各种仪器和设备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和保养,保证常年处于备用状态,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无意外事件发生。 5 .对医疗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并做好交接记录,预防院内感染,保证了 医、护、患三者的健康安全。 (二)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1. 教育并监督各级护士优质完成各班岗位职责,认真执行《护理病 历书写规范》、《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 2. 随时检查护理质量,促进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激励护士的工作积

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3. 合理排班,力量均衡。 4.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在护理部督促检查中,我科 护理病历书写有了明显改善。 (三)配合护理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 支持及组织护士准时参加护士继续再教育学习及参加护理本科考 试。我科护士7人,大专1人,本科1人,本科在读5人, 2. 加强专科技能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呼吸机、监护仪、微泵、除 颤器等操作培训和练习。注重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做好新入科护士(今年我科新分配合同护士1名)的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今年派1名护士去心内ICU参观学习。 3. 鼓励护理骨干做科研。 4. 经常对年轻护士进行素质教育,不仅注重教会专业知识,更重视 教会如何做人。 (四)积极配合医院和护理部做好其他工作 1. 配合医院完成护士长的聘任工作,顺利交接。 2. 积极完成医院和护理部交给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对照标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 积极配合科室工作需求,今年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利用 周末开展腔镜学习班,我们加班加点圆满完成病人的苏醒工作。 受到科室的表扬。 4.协调好后勤,设备,水工,电工及财务科等部门工作,保证了全 年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5. 修订完成绩效考核及工作量统计的办法,已经实施。大大提高了

小儿麻醉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麻醉围手术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14T09:26:00.6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强猛[导读] 患儿年龄小,不懂事,再加上手术时间长,体位的摆放很重要。 强猛(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二五二医院麻醉科河北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2-073-02 小儿氯胺酮、七氟醚麻醉是小儿短小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麻醉中精心的护理对小儿术中的安全及术后的身体和心理的恢复很重要。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氯胺酮麻醉的患儿虽意识消失,但仍保持吞咽反射,由于患儿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诱发呼吸道梗阻,故应保持良好的体位。应采取平卧、肩下垫一小软枕,头偏向一侧体位,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特别是对手术时间长、用药量大的患儿,术中应及时吸痰并吸氧,面罩给氧为最佳。 2 摆正手术体位 患儿年龄小,不懂事,再加上手术时间长,体位的摆放很重要。摆好手术体位时,既要暴露手术部位,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还要注意循环系统的功能。平卧位时患儿肩下垫一软枕,既保持呼吸道通畅,又防止舌后坠。氯胺酮麻醉术中出现肢体肌肉的不自主动作,不论何种体位都要使患儿舒适,避免受到伤害。骨隆突、关节处用软垫垫好,四肢用绷带固定,以免术中乱动,影响手术进行。 3 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全麻患儿术前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功能,抑制皮肤黏膜腺体分泌,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散热减少。另一方面,氯胺酮可使肌肉张力增高,产热增加,故术中应监测患儿体温,在体温超过38℃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患儿体温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呼吸道管理: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术中应随时提醒手术人员忌用自己的手或器械压迫患儿腹部影响呼吸。腹部手术操作,动作应轻柔,确保腹式正常呼吸。肌肉注射氯胺酮意识消失后,建立静脉通道。氯胺酮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因此,往往掩盖休克的早期症状,故术中应持续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4 注意术中输血、输液速度 由于小儿水代谢比成人快,不易耐受脱水,因此术中掌握正确的输血、输液速度对麻醉苏醒非常重要。输液量应计算术前禁饮禁食散失液量、机体正常维持量、手术麻醉失液量。护士应在术中精确计算输液滴数,避免输液过慢引起患儿脱水,过快导致心肺负担加重,甚至肺水肿。 5 避免发生围手术期受伤 麻醉苏醒前由于患儿易发生躁动,有可能发生坠床而受到伤害,因此应用约束带固定患儿四肢。约束带应松紧适宜,防止造成末梢循环障碍。氯胺酮可使大脑边缘兴奋,苏醒期还易出现谵妄、喊叫、幻觉、眼球震颤等症状,切忌在患儿未彻底清醒前拍打或呼喊患儿,应保持安静,减少刺激,使症状逐渐消失。 6 术后清醒回病房的注意事项 氯胺酮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呼吸抑制、舌后坠,因此在手术结束后,需常规吸氧,可用可调式面罩吸氧。如果患儿出现舌后坠现象,可以将患儿头稍微后仰,拉直气道,也可放口咽通气道。运送途中需携带小儿呼吸气囊,便于途中吸氧,必要时携带手提式血氧监护仪。注意观察患儿口唇颜色,肢体颜色及血氧饱和度,以保证运送途中的安全。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甲状腺;外科手术;麻醉;护理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 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 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I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I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 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 1.2复苏方法

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 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困难与窒息、神经损伤(包括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症状。 2结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9.38%,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呼吸困难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现并发症3例,占1.36%,均为术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在PACI内处理,症状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护理 3.1颈部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量,测量颈围是发现皮下血肿的重要方法。 术后进入PACU即予测量颈围,通过与入室时的基础颈围相比,可动态观察皮下出血量。观察术后出血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情况,早期发现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现血肿压迫导致呼吸困难。3例非甲亢病人术后并发出血,2例是通过动态监测颈围进行性肿大进而发现皮下出血,经请手术医师查视后,在未拔管情况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医疗风险及时消除。 3.2眼部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复期,对病人的眼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定义】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尚未完全消失,部分全身麻醉的患者较易发生气道梗阻、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需要入麻醉恢复室于监护下苏醒。 【护理常规】 一、交班:患者入恢复室后,当值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分别与恢复室麻醉医师、护士交班。简要交代如下内容:患者病史、麻醉方法与手术方式、术中用药、麻醉手术过程出现问题及处理、预计苏醒时间、输血输液量、尿量、皮肤、衣物,病历资料等。当值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获得患者SpO2、血压、心率等参数后方可离开恢复室。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入室后即开始各项监测,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保证氧气的供给,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静脉输液及各种管路通畅。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律)、血压和脉氧饱和度,随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各种反射恢复程度;皮肤、粘膜、甲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师予以处理。 三、体温监测及保暖护理:全麻术后患者尤其是氯胺酮麻醉的小儿患者苏醒期保暖很重要。术中暴露过久,由于麻醉抑制了机体的反应,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

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暖,将麻醉恢复室温度控制在25℃到28℃,以免患者受凉。由于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佳,调节能力差,可能引起短暂的高热,患儿未清醒前首选物理降温,因其高热惊厥发生率高,故头部降温尤为重要。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发现问题通知医师并给予有效的处理。 四、低血压护理:术后患者血压较术前基础血压降低20%~30%为低血压,尤其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者,应排除外科止血不彻底或测量有误差,病情许可时可加快输液速度,并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处理。 五、心律失常护理:全麻药、镇静药、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及氧供需失衡等均会引起患者术后的各种心律失常。需密切监护患者心率和节律的变化,能分辨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遵医嘱用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六、口干护理:因为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饮食,并应用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所以术后患者常感口干,可用湿纱布或棉签湿润患者的口唇及鼻腔,必要时重复使用,纱布或棉签不可过于饱和,以免造成患者误吸。 七、心理护理:对于术后清醒患者,缓解其焦虑与恐惧心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心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同情患者,在患者面前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耐心倾听,对患者的恐惧

快速康复护理

快速康复护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ERAS定义: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的一系列优化措施,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的多学科协作,以减少或阻断围手术期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手术患者尽快康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这一优化的临床路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完整治疗过程,其核心是强调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ERAS的护理措施 1.术前部分(1-3天) 1.1术前宣教针对不同病人,采用卡片、多媒体、展板等形式重点介绍麻醉、手术、术后等相关注意事项,缓解焦虑、恐惧的紧张情绪,使病人知晓在此计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获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包括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等。 1.2术前戒烟、戒酒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1.3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当口服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可行静脉营养支持。 1.4肠道准备不推荐常规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可根据情况选择性进行短肠的肠道准备。 1.5术前禁食禁饮打破传统观念,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前病人的饥饿、口渴、烦躁、紧张等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缓解分解代谢,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目前提倡禁饮时间延后至术前2h,禁食时间延后至术前6h,术前10h可口服1 2.5%的碳水化合物饮品800ml,术前2h饮用≤400ml。 2.术后部分(3-7天) 2.1各引流管留置2.1.1择期手术一般不留置鼻胃管,可降低术后肺不张及肺炎的发生率。术中可留置鼻胃管以利于排气,但麻醉清醒前拔出。 2.1.2腹腔引流管不推荐对腹部择期手术的常规留置,对于存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时建议留置。 2.1.3导尿管一般24h后拔出,行经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病人可留置2d左右或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 2.2术后饮食择期腹部手术术后尽早经口进食、饮水及及早期口服辅助营养可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有助于维护肠粘膜功能,防止菌群失调和异位,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2.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确保有效镇痛鼓励尽早下地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预防肺部感染、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随访在病人出院后24-48h内应常规进行电话随访,建立明确的再入院的“绿色通道”,一般情况下ERAS的临床随访至少应持续到术后30d. ERAS过程中鉴于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性会结合病人、诊疗过程、科室及医院的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开展过程中会注重缩短病人住院日,降低医疗支出,但更应注重降低再住院率,会秉承安全第一、效率第二的基本原则,使ERAS更健康、有序地开展和实施。

妇科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要点

妇科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要点 1.入室立即吸氧,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口唇皮肤颜色、体温变化,带管病人观察导管位置、长度,听诊双肺呼吸音,与麻醉医师交接术中情况、有无合并症、用药、出入量及注意事项,与巡回护士交接患者皮肤、衣物、x片等,查看切口敷料、输液引流是否通畅。 2.保持呼吸道通畅,带管病人意识肌力恢复、呛咳有力吸净分泌物拔管,拔管后注意有无呼吸道梗阻,常见舌后坠,可提下颌使头后仰或置通气道。对氧饱和度低于92%病人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高流量吸氧,用呼吸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也可应用拮抗药。肥胖病人适当抬高床头。 3.保持循环系统稳定,心电监护有无心律不齐、心肌缺血情况。如出现血压低心率快,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征象,加快输血输液、查血色素、维持出入量平衡,酌情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麻黄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高血压术前多有高血压病史,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爱倍、佩尔等,解除各种不良刺激,如疼痛、尿管、气管导管刺激等,可用少量镇痛剂。若高血压伴心率快,潮气量小,呼吸肌无力,身体不自主抖动,可能存在二氧化碳蓄积,应呼吸囊辅助通气或呼吸机机械通气,适当给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 4.约束带约束病人防止烦躁发生意外。 5.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可遵医嘱加压沙袋,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注意引流及尿量变化。 6.体温低应及时保暖,同时避免烫伤,寒战可静注曲马多。 7.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子宫附件广泛切除病人,术前清洁灌肠,血钾往往偏低,肌力反应差,应及时查血气补钾,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血钾正常值 3.5-5.5mmol/L,补钾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要见尿补钾。如有室性早搏用利多卡因静注或入液静滴,大量输血病人及时补钙,严密观察输液输血反应。 8.术前合并肝肾功能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病人,麻醉药代谢缓慢,易苏醒延迟,可酌情用利尿剂和拮抗剂。 9.恶心呕吐病人防止误吸,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净分泌物,遵医嘱应用止吐药。 10.待病人意识清醒,肌力定向力恢复,生命体征平稳,用药30分钟以上,无出血征象,脱氧10分钟氧饱和度不低于92%,经麻醉医师同意并签字后护送回病房。若术前饱和度低可携带氧气袋送回。

小儿麻醉诱导的护理体会

小儿麻醉诱导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安全进入手术间,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工作。方法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先用咪唑安定(0.05mg一0.1mg/kg)IV进行镇静,待患儿入睡后,再 送入手术间。结果镇静后患儿SPO2维持95%以上,呼吸平顺,躁动及哭闹明显 减少。结论在家长陪同下患儿进行镇静后再送人手术间,确保术前各项工作能 有效地进行,能减少患儿恐惧感,同时能减轻家长的焦虑与情绪。 【关键词】诱导镇静护理 小儿手术在手术期间多选用全身麻醉以达到手术之要求,为确保患儿在进入 手术间前的诱导麻醉过程达到安全、有效,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期间 的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传统方法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未作麻醉诱导送入手术间,术后随访一小部分伴患儿有手术恐惧感,因此,为减少上述症状,我院自2006 年开始,对进入手术室的患儿采用选镇静入睡后[1],再送人手术间的方法,术后 随访患儿无手术恐惧感,方法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11年5月,我院行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260例,患 儿年龄1-4岁,体重:8-16kg,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接上SPO2监护仪后,直 接由护士将患儿送入手术间;B组:患儿在家长陪同下,在麻醉准备间静脉注射 咪唑安定(0.05mg-0.1mg/kg),接上SPO2监护仪后,观察患儿入睡后,再由护 士及麻醉师将患儿送入手术间。其中A组100例,B组160例;手术时间、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术前1天访视患儿,带上适合其年龄性别的玩具,能帮助尽 快消除陌生感,拉近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向家长及小儿介绍有关手术及麻醉的 情况及注意事项,使家长了解小儿在手术准备间的镇静过程。同时要了解清楚小 儿的既往史及各项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1.2.2物品准备:SPO2监护仪,小儿呼吸囊,平车床,棉被;室间准备:吸 引机、吸引管、麻醉机、约束带,室内温度22-26℃,湿度55-60%。 1.2.3入室时护理: A组:护士用约束带将患儿固定好及做好保暖措施,直接由护士送人手术间。 B组:患儿静注咪唑安定后未能完全入睡,护士需用手按压患儿下肢进行固定,上防护栏,做好保暖措施。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保持输液通畅。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入手术间前SPO2值及呼吸的比较 SPO2值(%)呼吸(次/m) A组(100例) 95%-100% 20-28 B组(160例) 95%-100% 19-26 表2入手术间前情绪变化的比较 躁动(人数)哭闹(人数) A组(100例) 50 60 B组(160例) 7 4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 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进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它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甲状腺;外科手术;麻醉;护理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U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 1.2 复苏方法 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

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困难与窒息、神经损伤(包括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症状。 2 结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9.38%,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呼吸困难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现并发症3例,占1.36%,均为术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在PACU内处理,症状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 护理 3.1 颈部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量,测量颈围是发现皮下血肿的重要方法。术后进入PACU即予测量颈围,通过与入室时的基础颈围相比,可动态观察皮下出血量。观察术后出血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情况,早期发现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现血肿压迫导致呼吸困难。3例非甲亢病人术后并发出血,2例是通过动态监测颈围进行性肿大进而发现皮下出血,经请手术医师查视后,在未拔管情况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医疗风险及时消除。 3.2 眼部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复期,对病人的眼保护非常重要,给予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或眼药膏涂眼。在病人清醒之前及时清洁干净,以减少病人的心理不适感,本组病例无术后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图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 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

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011-07-19 13:22:08)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关心、爱护病儿,亲切地与病儿及家长接触以消除焦虑、疑虑与恐俱心理,利用适当的时机简要说明各种检查的过程,以取得配合。 3.病室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保持适宜温湿度,一般新生儿要求室温22℃一24`C,相对湿度55%一65%;婴幼儿室温20℃一22℃,相对湿度55%一65%;儿童室温18℃一200C,相对湿度50%一b0% o 4.病区内备有急救设施,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氧气、开口器、吸引器.、气管插管、输液器、输血器、各种无菌包及急救药品等。 5.培养病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暖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6.对危重病儿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并保持畅通。 7.告知家属防止病儿跌伤,注意安全。 8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作好病儿及家长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减少恐惧,取得配合。 (2)全面了解病儿健康状况,包括完整的病历,全面的体检和必要的化验。 (3)注意保暖,严防低温致硬肿症、肺炎发生。 (4)保证睡眠,改善营养,以免削弱抗感染的能力和影响术后恢复。 (5)皮肤准备:术前i日清洗手术区皮肤、理发、剪指(趾)甲、更换清洁内衣。 (6)胃肠道的准备: ①胃肠道手术,术前1一2日改进流质饮食。一般手术,术前8一12h禁食,术前4-6h禁水,以防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和污染。 ②一般手术,2岁以下病儿术前晚用等渗温盐水灌肠,2岁以上病儿用肥皂水灌肠。结肠、直肠手术,术前晚及手术日晨用等渗盐水灌肠,术前2一3天口服肠道杀菌剂。 (7)做好交叉配血型准备,对贫血病儿术前可少量多次输血。 (8)做药物过敏试验,并观察记录,若有.过敏及时报告医生,更换药物,并做醒目过敏标记。 (9)观察病儿的体温,如超过37 9C,及时通知医生。 (10)术前30min按医嘱给予麻醉前驱药。 (11)消化道手术病儿术日晨留置胃管并妥善固定。 (12)进手术室前核对姓名、床号、腕带标识,排尽尿液。盆腔手术或估计手术时间长者,应插好导尿管。 (13)做好术后床单位准备,备齐所需的各种用物,如心电监护、吸引器、减压装置及无菌引流袋等,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包和急救用品。 9.术后护理: (1)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儿,轻稳搬动,了解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观察皮肤对刺激的反应,肢体的活动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未醒前病儿应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3)给予低流量吸氧。 (4)严密观察神志、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及生命体征变化,早期发现窒息、休克、感染等合并症。 (5)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松脱,敷料湿透应及时更换。 (6)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堵塞、受压、扭曲;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7)保持输液管通畅,根据病儿年龄及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8)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发生口腔炎、压疮发生。 (9)保暖新生儿可放人暖箱内,婴幼儿可用热水袋,勿将热水袋直接与皮肤接触以防烫伤。 (10)非腹部手术,不引起全身反应的小手术,术后4一6h可给正常饮食;全麻清醒后,恶心呕吐消失的非腹部手术,可先给流食,以后逐渐改为半流食;腹部手术或留置胃肠减压者,禁食、静脉补液,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11)休息与活动:病情许可,应早期离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适当休息。新生儿及不能行走的婴幼)L应由家长协助翻身、拍背、活动肢体,以减少肺部合并症。 (12)健康教育: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1、患者入恢复室后,责任护士负责接患者。将患者安置好后,连接所需监护仪器,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输血;若保留气管插管或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2、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尿管。 3、监测生命体征。 4、麻醉医师应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2)现病史、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异常出血等。(6)交接皮肤、输液情况及特殊用药,了解病情。 5、交接患者医疗资料和私人用物,与护送人员进行确认签字。

6、测动脉血气分析。 7、记录恢复室护理记录单。 8、恢复室医师和护士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循环、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如达到麻醉苏醒的判断标准(Steward苏醒评分表),则遵医嘱给予拔除气管插管、吸氧。 (附Steward苏醒评分表如下) 9、每10~15min测量并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处理,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10、一般情况下全麻病人必须清醒或呼吸循环稳定,才可送回病房。为了防止病人在苏醒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特制订苏醒评分表,并规定必须达到4分或病人不吸氧观察10-15分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30T16:59:58.5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作者:陈利伶 [导读] 衡阳市中心医院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行全麻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期护理中,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率和血压的平稳,减少其躁动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陈利伶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行全麻手术患儿10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麻醉复苏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对比,并对比苏醒后小儿躁动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SBP、DBP、MAP和HR存在显著差异P<0.05,SpO2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行全麻手术患儿麻醉复苏期护理中,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率和血压的平稳,减少其躁动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观察与护理 小儿行手术治疗时一般采取全身麻醉,但是这种麻醉方式容易使患儿因术后疼痛和创伤而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麻醉过程中维持机体平稳,降低应激反应,是麻醉科急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探讨小儿全麻手术术后麻醉复苏的有效护理方法,本文选取行全麻手术患儿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颇为明显,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行全麻手术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共计50例,其中男孩24例,女孩26例;年龄3岁-8岁,平均年龄(6.25±1.36)岁;体重12kg-30kg,平均体重(21.45±4.56)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0例、大专15例、高中18例、初中7例。观察组患儿共计50例,其中男孩25例,女孩25例;年龄2岁-9岁,平均年龄(6.33±1.41)岁;体重11kg-32kg,平均体重(21.58±4.63)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9例、大专16例、高中17例、初中8例。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帮助患儿完成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术中配合麻醉师摆放体位,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复苏期严密观察患儿体征,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增加巡视病房的频次,对患儿的血压、心率值和呼吸频率等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在出现异常时可即刻联系主治医师处理。(2)呼吸系统护理。气管插管患儿需要被保持气管通畅,防止出现滑脱,并及时清理分泌物,确保氧气供给。无气管插管患儿应将头偏向一侧,稍微后仰,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避免出现误吸。(3)安全护理。术后在麻醉苏醒期帮助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因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引起窒息,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嘱患儿家长注意看护,防止因躁动、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自伤等意外事件[2]。(4)体温监测。麻醉苏醒期注意将室温控制在25-28摄氏度,避免患儿着凉,可给予棉被保暖。对于术后体温升高患儿,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发生高热惊厥和酸中毒。(5)循环系统检测。加强对患儿心音检测,如出现心率减缓,可能是迷走神经亢进或严重缺氧,需要在明确原因后及时给予纠正[3-4]。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对比,并对比苏醒后小儿躁动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家长满意度调查表为我院自行设计,其内容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在护理人员不在现场情况下由患儿家长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并采用率表示;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P<0.05确定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SBP、DBP、MAP和HR存在显著差异P<0.05,SpO2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一。

麻醉恢复期护理常规应激预案和风险防范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和风险评估 麻醉恢复室医护人员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完成恢复期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工作,以达到出室指征。发生紧急并发症时,能够按照应激预案进入处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施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己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具有风险评估的能力,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危险通过干预进行有效控制,防止风险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第一节麻醉恢复室护士工作制度 麻醉后恢复室(PACU)在科室领导和管理下,遵守以下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的设备、药品及人员配置符合相关规定。床边设施配备监护仪、呼吸机、 吸引器、吸氧导管、简易呼吸器、除颤仪等,并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达100%。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 2、恢复室人员由一名麻醉医师主持工作,责任麻醉医师负责,麻醉护士配合,床位与 护士配比达1:0.5,高危患者(如未完全清醒、未拔管、躁动患者)床护比为1:1,医生和护士共同管理患者,严格执行恢复室相关制度。 3、严格遵守出入恢复室标准,按流程转入和转出患者。 4、严格执行拔管指征和拔管操作,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在恢复室发生并发症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和护理,紧急情况立即启动紧急处理流程。 6、严格执行麻醉恢复患者转运流程,出现特殊情况时启动应激预案。 7、恢复室医生和护士定期培训和考核。 8、定期进行恢复室空气、物体表面和手细菌培养。 9、定期检查无菌物品、药物有效期,防止过期; 10、恢复室内各仪器定位放置,每日清洁,不允许外借。 11、对需要维修的仪器及时报修。 第二节恢复室护士岗位职责 1、恢复室所有仪器应定点放置,定时检查维护; 2、交接班时清点恢复室所有仪器、物品、药品的数目,如有丢失及时找回; 3、每日到岗后消毒液擦拭恢复室所有仪器、桌面; 4、检查呼吸机功能,打开监护仪处于备用状态,将监护患者所用物品准备至备用状态(如连接成人或小儿呼吸回路,安装吸引器瓶,吸氧面罩);

分析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分析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6-08-05T13:31:40.33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作者:仝艳丽 [导读] 护理人员对手术患儿实施麻醉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甘肃省陇西县中医院手术室 7481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接收的手术患儿中,抽取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儿麻醉前后护理配合。结果 100例患儿最长手术时间为90分钟,最短为3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55±5.46)分钟;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护理效果显著,且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对手术患儿实施麻醉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以有效避免患儿发生并发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155-01 小儿体格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状态,因此麻醉的方式及药物选择与成人有所不同[1]。小儿时期的肝肾功能还未得到完善的发育,解毒、排泄及代谢等功能较弱,再加上患儿年龄小,缺乏全面的语言能力,医护人员与之沟通困难,难以更好的与医护人员互相配合,进而对手术治疗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务必认真做好一切麻醉配合工作。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抽选的100例患儿均属于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手术患儿,其中男性患儿67例,女性患儿33例,年龄在4个月-8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4.2±2.65)岁所有患儿均采取椎管内和静脉麻醉。 1.2方法 (一)麻醉前的护理配合 (1)术前访视。患儿手术的前一天,麻醉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访视,对患儿的疾病信息进行了解核对,主要包括了患儿年龄、身体状况、病情、手术的名称以及各项体征监测结果等。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及其家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尽可能缓解其恐惧、消除顾虑;此外还需要按照患儿心理特点来采用适合的沟通交流方式,并和大龄患儿建立良好的感情,以便取得其信任。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应当呼唤其乳名,采取搂抱、微笑以及抚摸的方式来增加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亲密度。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家人注意对患儿保暖,避免其发生呼吸道感染,然后对患儿家人解释术前的相关禁忌事项,比如禁食、禁饮等,要求严格遵守麻醉师术前禁食的时间要求等,避免患儿在麻醉的过程中发生呕吐,导致误吸。通常情况下,年龄在2岁以上的患儿术前需禁食8h,年龄在1-2岁之间需禁食6h,而六个月左右的患儿只需禁食4h即可。(2)麻醉环境及物品的准备。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成熟,加之手术过程中暴露身体,很容易引发低体温。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在术前30分钟将手术间的温湿度调节好,温度尽可能控制在24℃-26℃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并且将手术需要的一些物品准备好,例如吸痰管、吸引器、氧气面罩以及气管插管等。(3)患儿麻醉前的准备工作。由护理人员、麻醉师等把患儿接到手术室,并与患儿家属进行查对,检查患儿的一切手术信息是否正确无误,并且向患儿家人详细询问患儿禁食、禁饮的情况,对患儿情绪进行安抚,转移其注意;如果患儿年龄较小,难以配合术前护理可选择肌内注射氯胺酮4-8mg/kg[2],待患儿入睡之后迅速接入手术室。 (二)麻醉中的护理配合 (1)安置合适的体位。在整个麻醉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要陪护在患儿身边,避免患儿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进行麻醉的时候护理人员要配合麻醉师摆好麻醉的体位,取患儿前倾侧卧位,其双膝尽量与腹部贴近,使得患儿腰背部形成弧形,让其脊椎充分暴露出来,有助于麻醉操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用手扶住患儿的双膝,并轻微顶住其腹部,用另外一手扶住患儿的肩与头,使得患者的体位固定,避免发生移动现象。麻醉穿刺成功之后待所有麻醉药物推注完毕,拔出穿刺针之后护理人员才能松开手,此时不能急于进行针孔敷料的操作,易造成患儿扭动,可能使穿刺针脱落或者移位而引发不良后果。患儿麻醉完毕之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手术部位对其手术体位进行合理安置,借助软垫、约束带等对其肢体进行妥善固定,确保患儿体位固定。此时应当注意的是,患儿的体位安置不但要充分将手术视野暴露,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确保患儿舒适及安全,借助麻醉监护,保持呼吸、血液的通畅。(2)术中护理及观察。患儿采取全麻之后丧失意识,所以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难以排出,这样就容易引发呼吸道梗阻,所以护理人员要时刻陪伴在旁边,配合医生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确保患儿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若手术需要取患儿平卧位,护理人员要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且稍后仰,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对患儿呼吸的频率、深浅度进行严密监测,观察其氧饱和度与心率等。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加强手术室巡视,确保室内温度适合,然后注意对患儿保暖,观察其面色反应及输液等情况。加强对输液的管理,妥善固定、保护静脉通路,使得静脉输液保持畅通。根据患儿的体质、出血量等来对输液的速度、输液剂量等进行控制,并及时更换药液。 (三)麻醉后的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之后将患儿送到麻醉苏醒室,并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来照料,在麻醉苏醒之前要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解除呼吸道梗阻。患儿苏醒后常发生躁动不安的情形,此时要加强制动与看护,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约束带固定其四肢;注意保暖,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监测患儿体征恢复平稳后将其送回病房,并向家属交代相关的注意事项[3]。 1.3评定指标 护理后评估患儿手术的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 2.结果 100例患儿最长手术时间为90分钟,最短为3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55±5.46)分钟;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护理效果显著,且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3.讨论 近几年来,临床患儿数量逐年上升,医院接收的手术患儿也越来越多,术前麻醉是患儿进行手术的首要环节[4]。在麻醉的整个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务必做好一切相关的护理配合工作;术前及时对患儿临床信息进行核对,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了解患儿实际病情,配合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