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题汇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考试题
A组2013年高考题
(2013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幸存者
高凯昨夜外面走过去一场暴风雨
一颗大树被拦腰撞倒
清晨一只小鸟
独自在我的窗外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我一推窗就飞走了
一整天我都想去问那只孤单的小鸟
是不是想找人诉说自己一生的命运
其实我能想象得出昨夜的情景
一场巨大的暴风雨突然将一窝小鸟
噼里啪啦打翻在地
结果只有一只小鸟幸运地活了下来
无枝可依内心都是人世没有的伤痛
(1)这首诗第一句用“走”描写暴风雨,为什么?(3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7分)
B组2009—2012年高考题
1.(2012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采采卷耳
朱巧玲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诗经·周南·卷耳》
用群山、河流和铁轨衡量我们之间的距离
三千诗句,算不算长?
我相信爱的辽阔一如采采卷耳
覆盖每一寸肌肤如微的感觉
每当老虎从白雪里跃出
我会获得释放,像蒲公英
散落四方
用地理和祖国容纳我们之间的落差
每一棵树木都是升起的太阳
每一只小兽都成为可爱的孩子
走在苍穹下
是什么在呼唤我的名字?
我相信爱的自由一如采采卷耳
当我抬头,那些洁白的云朵聚拢而来
挡住了倾斜的光线
(1)本诗以《诗经·周南·卷耳》为引子有什么作用?
(2)从意象、手法、结构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2.(2011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陈酿
李琦
酒瓶是酒的家
酒从瓶里被倒在杯里
像是做客
却一去不返
那种积蓄了多年的香
像一场梦的精华
在短暂的瞬间,烟消云散
酒香散尽的过程
让人伤感
倾尽陈酿的酒瓶
被酒瓶爱好者珍贵地收藏
然而谁会去多想
它与陈酿相守的岁月
还有那些
曾被把守的烈性
(1)本诗为何不以“酒”而以“陈酿”为题?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2010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乡
邹旭
野花像铃铛挤满回家的路
今夜,所有的路都在回家
所有的路都是绝路
是你,是故乡这杯毒酒
..
夺走了我的远方。当我发现
黎明和家还有一水之隔
忧怨的月亮前来摆渡
母亲,你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
迎向我,就像
一条大河截住她的细流
(1)“毒酒”一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结合全诗,赏析画线诗句。
4.(2009浙江,02,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鲍尔吉·原野标题这句话是冯至的一首诗。这首写于1941年的诗颇值玩味。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
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原野——
把“我们”和“夜”写在一起,显出艳。“有时”添加神秘,仿佛说情侣。往下读,觉出是说房子,或旅舍。冯至在写“它”,而不是“我们”。
旅舍,很少有人记述旅舍。谁还记得旅舍的模样?大的小的,坐落在各地的旅舍,人们曾住过。
我也想一想旧日的旅舍。
这些旅舍如做过的梦一样记不起来了。即使把记忆坐标放在只去过一次的城市,也想不起那个住过的房间。是的,冯至说房间,而没说旅馆的外貌或大堂。
细心的旅行者,或者说真正的旅行家不是过客,而是住客,住在流动的家。他们像冯至一样体味以及从远处观赏旅舍,这样才对得起旅行或者说光阴。
我拼命回忆旅舍,哦,想起一间客房(忘记是哪个城市)洗手间白瓷面盆靠近身体部分的小洞长出一株苗(像豆苗),我从镜子里发现。是什么人,为了什么,把一粒种子放进这个洞里?我看了半天,豆苗从幽深的洞里趋光而出。心里默念它不要再长了,免得被下一位好事的旅客拔掉。我想把这棵豆苗拔下栽进楼下的土里,试了试劲儿,它不愿出来。
去年在伊尔库斯克,住在中国人统一下榻的旅馆。房子小,但窗外吹进来的风有森林的香味。我忽然想起冯至这首诗,顺着背了下来,此诗第二段是——
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
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
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那一刻,我觉得冯至好像来过伊尔库斯克,在贝加尔湖边游吟。“五四”的人们哪儿都去过。我仔细看这间房子——假设冯至当年住过这里——宽大的木制窗台上乳黄色的油漆已经裂缝,冯至来时还像镜子一般光亮。窗外有一条河,男女喁喁从枝叶摩擦声中传来,月亮得意地在水面仰泳。冯诗第三段是:
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
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不幸的是,我当时没闭眼,一直是雪花的电视机屏幕出现普京的画面,我的思绪被迫与冯至分开,好像他并没来过这里。
冯至最后写道: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读到这里,觉得他写的并不是房子,是原野。那么,“我们”是谁?“过去”和“未来”又在说什么?谁在“亲密的夜”?
这首诗写出60多年了,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虽然读过说不出什么,却要说它真是好诗。疑问是不必要的,冯至知道一切,但我们失去了询问的机会。
好诗像登上黄山巅峰,在大铁链锁上一把黄铜锁,“咔哒”,锁死了,把钥匙丢入深涧。深涧下,堆着像山一样的钥匙。
(本文有删节) (1)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