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苏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二、宏博通达的思想 苏轼的思想宏博通达,儒、道、佛三家思想杂揉。
在顺境中主要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做到“达则 兼济天下”;在逆境中,面对所遭遇的险恶曲折, 则以佛道思想为主导,以一种超然乐观的态度泰然 处之。
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 环境的超然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 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 痛苦。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 “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 泛传诵。写诗人对往事的眷恋。
第三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
二、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1、诗歌风格以雄肆、奔放为主导格调,
同时对多种风格兼容并蓄。 2、形式上兼工各体,尤以七言见长。 3、艺术技巧上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选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眼 前。 4、直抒胸臆,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第 四 章 苏 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一、生平——一波三折的宦海生涯 一波:指因变法导致的新旧两党的斗争。 三折:指由此引起的苏轼人生的三次大的波折: 其一,因与王安石变法的分歧,请调出京,辗转任
地方官。 其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其三,贬放海南的凄苦晚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第三层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阐发辞官归田的意愿。 这三层分别写游金山寺的所思、所见、
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对 于仕途奔波的厌倦和立意辞官归隐的决 心。
《游金山寺》赏析
三、写作特色 《游金山寺》以望乡怀归为主旨,以文
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被 称为赤壁。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曾多次来此游 览散心,想起自己的人生际遇,先后写 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 《赤壁赋》。
《后赤壁赋》赏析
二、内容层次 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
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 作的准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 写攀峭壁登危 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流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 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 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 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 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 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喜雨亭记》赏析
一、写作背景 苏轼于嘉祐六年(1061)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第
《喜雨亭记》原文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 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 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 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皆雨之赐也。其又可 忘耶?”
《游金山寺》赏析
一、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由于写了《上神
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批 评新法的文章,受到诬陷,自觉在京任 职多有不便,乃自请外放,于是被任命为 杭州通判。这首诗即是他在熙宁四年 (1070)赴任时经过镇江金山寺所作。
二、结构层次,全诗分三层。
第一层: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后赤壁赋》原文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 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 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 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 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 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 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2、第二类指表现其幸逢顺境时,努力干预现实,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词,这类词主要呈现 出豪放风格。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扩大了词的题材。
三、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
1、在表现手法上,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2、在语言上努力冲刷脂粉气;
3、大量使事用典。
苏轼打油诗: 人家生儿愿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蠢,无忧无虑到公卿。
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 亭”,并写下此篇。 二、内容
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 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 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 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 的感觉。
第三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
一、苏诗的内容 1、干预社会现实的诗篇。 2、吟咏山川景物抒发情怀的诗篇。 3、题画诗。 4、理趣诗——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
《后赤壁赋》赏析
三、思想主题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 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 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 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全 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 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 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
《后赤壁赋》赏析
四、写作特点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 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 判期间。诗人抓住了晴雨两种不同的天 气中西湖不同的景色特点,以千古美人 西施比况西湖山水妖娆旖旎的动人风姿, 历为人们交口相赞。
为诗,全诗除“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 半空鱼尾赤”两句一联是对偶句外,其 余全是散文句式 虚写与实写相结合,幻景与现实相结合, 意象巧妙,变化莫测,这也是本诗的一 大特色。 全诗共22句,四句一换韵 。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诗人将视觉和想象相结合,且善于 选择既典型又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来绘景。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 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 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 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 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百步洪》: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连用七个比喻形容船行河中的惊险。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其豪放词分两类:
1、第一类指表现其在遭遇逆境时,超脱现实,以 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词,这类词主要呈现出旷达 的风格。代表作《念奴娇》《水调歌头》
——针对王安石变法的流弊而作。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 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 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 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 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 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 何陋邪!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后赤壁赋》原文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 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 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 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赏析
一、写作背景: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在其
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哲理融为一体, 就是所谓宋诗的“理趣”。
《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茆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粃。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创作
一、论述体散文 1、史论文,利用常见的史料对某一历史人物提出
独特的认识。 2、政论文,主要就是阐述政治见解。 3、杂说,内容繁富,形式活泼。 二、抒情体散文 1、亭台记极富特色与文学价值。 2、山水游记融诗情画意和妙理于一体。 3、辞赋情景兼备。
《后赤壁赋》原文
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作者与客人重游赤壁 的经过,情景交融,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虚实相 生,禅趣幽远。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 伸主的传统格局 ,全文骈散并用 。巧用排比 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
wk.baidu.com赋之比较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前赋主要是谈 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 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 移至孟冬;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 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 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 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是豪放派宋词的代 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 怀,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 和人生。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 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 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是逊 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喜雨亭记》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 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 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 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 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 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 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 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 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 愈,而吾亭适成。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写登高远眺,触景生情,勾起乡思。
第二层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描绘傍晚和夜间江上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