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
《相见欢》教学设计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酒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能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这些词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这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介绍词:词兴起于隋唐: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又称“曲子词”“长短句”。
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篇幅分类:小令(58字内),中调(58—90字),长调(91字以上),大多分段:叫“片”或“阕”。
二、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三、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教学目标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翁老师的宋词小课堂。
这节课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学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四首词。
大家都知道旗亭画壁故事中,王昌龄因诗作广为歌女传唱而获胜。
诗歌可以合着音乐歌唱,而词的诞生更是和音乐密不可分。
乐工们不满足于合着音乐唱诗歌,决定根据音乐来填词。
也就是说,每一首词照理说都可以配合音乐吟诵出来。
假如给你一首词的时间,你会配上什么音乐为大家吟诵呢?吟诵词作,首先要了解作者,读懂内容;其次要把握意象,读通脉络;这样才能找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最后声韵相协,读出情感。
这堂课,我们就通过两个小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活动一:给我一首词的风景。
请同学们启动头脑摄像机,边读边想象词中画面,评选这四首词中的最美画面。
课前老师做了调查,41位学生中,有18位认为欧阳修在颍州西湖所见最美,13位同学认为李清照在藕花深处行船最美。
两幅画面确实引人入胜,两首词作也别有风情。
现在,我们就从这两首开始。
1.学习《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聆听传统吟诵调《采桑子》。
配上民乐协奏是不是颇有春光旖旎之感?由于曲调的悠扬婉转,有些词我们可以拉长声音吟诵,以增加韵味,让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在这乐声中,哪些画面在你的头脑摄像机中更加鲜明了呢?(2)对比同学一“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欧阳修强大的观察力。
今日我想复现颍州西湖之美,领略西湖的美好与秀丽。
颍州西湖长堤芳草,水面如镜,流转绵延,实是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7
课题: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授课时间:一课时学校:教者:教材分析:《相见欢》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阙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阙一个“乱”子,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
“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充满无限悲慨。
这首词会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不朽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基调;2.品味语言,通过想象和移情,还原、丰富画面,感受词的意境美;3.联系比较,感受到词人独特的“悲”。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词;2.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一、飞花令节目,激发学习兴趣《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节目,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把班级分两组,也来一场“飞花令”比赛,主题词是“秋”。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和“秋”有关的宋词,一起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
《相见欢》是这首词的什么?(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慢慢读词,感受音韵之美1.指名读或背词,学生点评。
2.自由慢读全词,用“/”划分诗歌的节奏,用“△”标出韵脚。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3.这首词节奏的划分有什么特点?可以自己去读一读,去感受一下这首词节奏上的特点。
4.归纳你们看,这个节奏是二四三的节奏,二四三这个节奏让我们有一种什么感觉?(顿挫感)还有其他发现吗?字数上有没有看出什么特点来?师范读。
每一个九字句都是跟在三字句的后面,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有一种愁苦的感觉在心头绕啊绕的,就像一个人在不停地长吁短叹。
)大家齐读一下,一起来感受这种韵律。
(投影)刚刚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长短错落、低回唱叹、音韵婉转的韵律。
三、想象画面,品味意境1.有人说,这首词自成一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1
《相见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词中描绘登楼之所见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境交融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感受词中描绘登楼之所见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境交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激趣导入1、古人在心情郁闷时或有不如意时,往往喜欢登楼望远,那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登楼或登高的古诗词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登楼的词,朱敦儒的《相见欢》。
(板书课题、作者)2、介绍词有关知识。
3、介绍作者相关资料。
二、初读,读通读顺读出情感1、学生自由读词,把握字音、节奏。
2、生展示读,并读出韵味。
3、生再读,把握情感。
4、听示范朗读,加深理解。
5、生听后评价,并总结朗读的技巧。
6、男生女生配合读词。
三、再读,读出词的画面1、师做示范: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正当黄昏时分,通红的夕阳在逐渐的落下。
宽阔浩渺的江面被夕阳的金晖映照得波光粼粼。
大江的水就这样静静地向前流去。
)2、分组合作,读出画面A组: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B组: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用文字描述出诗句所带给你的画面,小组自主合作探究)3、A、B两组分别展示探究成果。
4、师小结:写哀景四、深读,品析词的语言1、字句品析2、师先做示范。
3、学生也自主品析词中字词句。
4、小结:抓住诗词中的字句和意象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5、知人论世,加深对此主题的把握。
(忧国忧民的情怀)五、比较阅读,拓展积累比较学习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生领读,师生品味。
2、比较相同之处:写景抒情。
3、师小结比较阅读的好处。
4、背诵两首《相见欢》。
六、布置作业1、背诵所学的两首《相见欢》。
2、课后搜集朱敦儒的其他作品并加以背诵积累。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pptx课件(14页)
读准字音 金陵lí ng城 倚yǐ清秋 夕阳垂chuí 地 中原乱 luàn 簪zān缨yīng散sàn 试倩qiàn
读准节奏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 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1】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 城楼。 【2】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3】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 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 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 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3、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请作分析。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 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 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4、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 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 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 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 国忧民的情感。
导入新课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 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豪 放 , 爱 国 , 怀 念
朱 敦 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朱敦儒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4、背诵、默写全词。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 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 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 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 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 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 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中八俊” 。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1
《相见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
2、准确地背默这首词。
3、体会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词中名句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相见欢【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守,南唐国主李煜(世称李后主)赤膊出城投降,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是一直把他囚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上,每天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
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以审美的眼光来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三、理解内容1、释词:锁:锁住,笼罩。
清秋:清冷的秋天。
一般:一种。
2、古诗今译: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
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
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欣赏诗歌上阕写景:(1)形象描绘词人登楼所见之景是哪一句?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落寞、孤寂之情。
(2)词的上阕写景,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写了残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景物,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了词人落寞、孤寂之情。
描绘出了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3) 下阕:直抒胸臆。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课件_4
见
宋欢
朱 敦 儒
学生活动一:慢慢读词,感受音韵
1.慢慢地读词,用“/”划分词句的节奏,用 “△”标出韵脚。
2.结合你的朗读感受,说说这首词节奏上有什 么特点?
相见欢 朱敦儒
金 陵 / 城 上 西 楼,倚 清 秋。 万 里 / 夕 阳 垂 地 / 大 江 流。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 倩 / 悲 风 吹 泪 / 过 扬 州。 长短错落、低回唱叹、音韵婉转
学生活动三:联系比较,理解“悲”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学生活动四:聆听朗读,读出自我
请同学读一读这首词,读出你心 目中的《相见欢》,可以个读(读出原 汁原味),可以组合读(小组分内分 工合作),也可以自我创造读(词作改 编。)
学生活动四:聆听朗读,读出自我
无言凭栏西楼 残阳低垂 大江奔流 尽在这一方清冷的秋 何处合成泪 薄暮人消瘦
——曹操《观沧海》
学生活动二: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同伴交流:想象人物的穿着、 形体、容貌、神情、动作……
金 陵 城 上 西 楼,倚 清 秋。 万 里 夕 阳 垂 地 大 江 流。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 倩 悲 风 吹 泪 过 扬 州。
学生活动三:联系比较,理解“悲”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故国路遥梦难回 悲上心头
试 倩 悲 风 吹 泪 过 扬 州。
资料助读
西楼——传达离别之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残阳——衰弱国势无可挽回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元好问《岐阳三首》
大江——时光流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八年级语文下册《相见欢》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巩固,对词牌、词的格律等难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强化情感教育,以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背诵《相见欢》,并尝试将其改编为一篇现代诗,比较古今两种文学形式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2.深入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选择一首其他时期的诗词,分析其与《相见欢》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相见欢”为题,创作一首描绘友情、亲情或其他情感的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导入、朗读、解析、讨论、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相见欢》。
2.方法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相见欢》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代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理解词牌、词的格律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尚显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2)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 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上西楼,看到月儿如勾的美景, 想到没有朋友共享月色,而感到郁闷。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怎会寂寞?这里作者 采用了移情于物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以麻丝喻“离愁”, 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形容愁思的纷繁与难解。 2.请判断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对的打“√”错的打
流 步骤三:找出了形象,你的大脑会呈现一幅什么样的画
面? 上片:清秋时节,词人倚靠在金陵城西门上的城楼,望
向远方,他看到了夕阳垂地和大江东流的景色。 问:在词人眼中这是美丽壮观的景色吗? 答:不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清秋时节本是一个冷落萧
条的季节, 夕阳垂地和大江东流更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板书: 景---悲)
三、裸读:明词意、明感情(23 分钟) (一)学生再读词,写出阅读障碍。(3 分钟) 1.分发材料,学生再次默读一遍词,写出阅读障碍。 2.学生平板拍照上传阅读障碍。 (二)归纳汇总主要问题,点拨裸读的方法。(小组合 作完成,15 分钟) 1.找形象,想画面。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 志的寄托、情感的载体。 步骤一:整体感知,找出词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 象。 人物形象如何找?划出词中表人物的动作、神态、情感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
景悲
亡国之悲 关切之情
人悲
6
7
3.猜读背景,印证理解。 知人论世,往往也是解读古诗词的好方法,掌握“知人 论世”的原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但裸 读古诗词,并没有这些背景提示,怎么办,该如何印证理解 的准确性? 可以透过词人所处的朝代结合词句内容猜读背景。 对于朱敦儒,我们知道他是宋朝词人,宋朝时代中原地 区曾遭遇金兵的大举入侵,百姓流离失所,结合词句“中原 乱,簪缨散,几时收”,便大致可知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应是 宋朝处于战乱时期,权贵们流散,国土沦亡之时。面对这样 的情景,词人内心深感悲痛。 (三)观看微课视频,巩固裸读方法。(3 分钟) 观看老师配录的微课视频,体味作者的亡国之痛和爱国 之情,把握裸读词的重要方法:找形象,想画面。 (四)随堂练习,检测裸读成效。(2 分钟) 1.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执教者:永康市第三中学尹妙玲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 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4
富贵公子家国仇——从《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看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诗是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诵读诗歌,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对于唐诗宋词已经熟悉了,但是学习还仅仅限于记忆背诵,还没有学习进一步探究,为了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我打算在记忆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4、理解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欣赏了李煜的《相见欢》,李煜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国的思恋。
今天,我们再学习以前学习的诗歌有山水田园诗,也有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边塞诗,请看李益的一首《相见欢》。
二、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4、理解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三、指导吟读,读出韵律之美1、学生自读无标点的全诗,重音、节奏、语气、语调、感情。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2、检查个别学生朗读效果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师范读或带领学生听读。
4、学生再读,要求读顺,读出感情和韵味。
5、学生齐读,读出韵律之美。
四、品味画面之美1、学生自主学习有关注释。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执教者:永康市第三中学尹妙玲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 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背诵全词。
2.学习一种诗歌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法。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一种诗歌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法教学难点: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课文。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无论是北方的鹳雀楼、蓬莱阁,还是江南的四大名楼,都更因文人骚客的登临吟咏而名扬海外。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二:知人论世(一)朱敦儒(1081-1159),宋代著名词人,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二)写作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三、品读诗歌(一)初读诗歌,感知诗词大意。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zān缨yīng: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qÌng: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重音、节奏停顿。
2.结合注释,梳理词的大意。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3.教师总结: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公开课教案_3
《相见欢》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是来自人教版老版八下语文的一首课外古诗词《相见欢》,出自于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之手,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景物为感情的抒发进行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愁情,倾泻出词人深沉巨大的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囚身待罪于汴京。
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终被宋太宗赐酒毒死。
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上片中以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已是阶下之囚的李煜阅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他不禁长叹连连,“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1)师:在一个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思绪万千,默默难言.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李煜)(课件2)师:虽然他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词作《相见欢》,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学生齐声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课件3)三、师:一般来说,一首词中都有一个词眼,什么是词眼?它就是词中最关键的字或句子,它能表达词人情感、总领全词主旨,起着化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本词中的词眼是什么?(课件4)学生默读,给词找词眼,举手回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诗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相见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学生在理解这种情感时,容易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触摸到作者的情感内核,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重难点二:诗歌艺术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其艺术效果。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总结拓展: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体验:通过学习《相见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情感。
3.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意,如创作诗词、写作短文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4.合作性:布置小组合作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设想三:互动探究,提高鉴赏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4.设想四:实践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其他古诗词。通过实践运用,巩固学生对《相见欢》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教学实施:总结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关注作者背景、内容理解、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结合,以提高鉴赏能力。同时,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词。
2.经过学习, 想象词所描述的情形 , 感悟词人的忧国之情。
3.初步认识词的相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课要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 想象词境 , 意会感情, 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诗词。
教课过程 :一、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 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取" 词俊" 之名,与" 诗俊" 陈与义等并称为 " 洛中八俊" (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二、朗诵诗词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斜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倩( qìng):借助。
三、写作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陷落,朱敦儒南逃金陵时。
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有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 ( 公元 126~1127年) 因此得名。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 ( 今河南开封) ,除了烧杀劫掠以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批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存储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致使北宋的消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心里,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
四、诗词理解1.词的上片是经过哪些风景描绘来创造境界的?有何作用?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斜阳低垂,江流无声,创造了一派河山残缺、日薄西山的感慨境界,借景抒怀,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潦倒心情。
2.词的下阕抒怀方式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剖析。
前方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偷安朝夕、不图恢复的气愤;后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恳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委婉深邃地表达了伤时感事的感情。
《相见欢》教案(精选4篇)
《相见欢》教案(精选4篇)《相见欢》篇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二、《相见欢》的“细读”西方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采纳重视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什的基础,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乃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
下面,笔者就用这种“细读”的形式对两首《相见欢》的意义加诸简评。
(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1、“林花”:满林花树;“谢了”:表现一种美好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零落凋残的悲慨;“春红”:代落英;“太匆匆”:花开短促,体现为对美的凋零的伤悼之感。
2、“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花谢匆匆之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李煜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能力目标: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凄楚的情思和绵延不绝的愁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凄楚的情思和绵延不绝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凄楚的情思和绵延不绝的愁绪。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表现词人满腔幽愤,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
二、整体感知:
1.关于作者: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
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
他25岁继承王位。
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
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
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
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
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翻译:一年的时光何时才是尽头?往日的事情记得很多很多。
昨夜里春风又吹到了我居住的小楼,明月下故国又浮上了我忧愤的心头。
雕绘栏杆和玉石台阶,应当还在吧,昔日宫殿已斑驳褪色,面目全非了。
要问我长歌当哭,有多少愁苦吗?就像那一江春水,东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合作探究:
1.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天起句,有何作用?
明确:词人借对春花秋月的诘问,道出自己悲苦之情,转而向人们发问,回到现实,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2.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
明确: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愁思如春水一样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
3.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对比,请具体指出一例说明。
明确:“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与人间“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
4.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师小结:
全词以问起,以答语。
由问天、问人而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此外此词还很好的运用了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还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