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5以内的加法

合集下载

加法评课稿

加法评课稿

加法评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教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小学数学课程的评课,主题是“加法”。

经过设计,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首先,我会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统计等,引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和思考。

我将与学生一起观察购物清单上的物品,让学生尝试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接下来,我会使用一些具体的教具,如计数棒、积木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

我会让学生通过使用计数棒进行操作,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鼓励学生用口语表达出过程,加深他们对运算的理解。

在课堂的互动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化的学习。

比如我会设计一个“接力游戏”,将班级分为若干组,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加法题目并给出答案。

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最后,我会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加法的掌握。

我将提供一些带有不同难度级别的加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并鼓励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互助。


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其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法。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谢谢大家!。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1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说式子的意思这样一个环节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效果比较好。

听后有三点体会:一、教师体现了很好的示范性集中体现在教师板书时每一个等号都是用直尺画的.,每一个数,每一个文字都很工整、规范地书写,在这样老师的影响下,学生的作业肯定规范。

二、凸显分与合的思想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

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教学中突出+的含义,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三、用好教材的练习,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很强的层次性:试一试想想做做画一画再填得数等。

安排得很细:像小兔采蘑菇的图,编者让学生填的都有所变化,第一题是填第二个加数与得数,第二题是填第一个加数与得数,第三天是要填两个加数与和。

肖老师设计的看谁说得多更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建议:跳出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说式子的意思的循序的环节,灵活组织教学。

教学试一试时学生已经直接说出了算式,没关系,写出来再说式子的意思。

小兔采蘑菇,这题用的好,除了让学生计算外,还对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找特点。

因为三张图其实是一个连续的情境,肖老师也注意到了,所以在解决完第一个以后老师用一个问题过渡到第二题:现在篮子里有几个蘑菇?学生没有反应过来,作了引导学生才明白。

如果课件能把第一题的那个蘑菇放到篮子里,这样把三题串联起来,整个题目就更具完整性。

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2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一年级加法评课稿范文

一年级加法评课稿范文

一年级加法评课稿范文今天有幸听了[老师姓名]老师的一年级加法课,真的就像在数学乐园里逛了一圈,特别有趣。

一、情境创设——就像魔法一样吸引孩子。

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姓名]老师就像个魔法师。

他创设了一个超级可爱的情境,把小动物们请进了课堂。

小动物们要分果子呢,这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小眼睛都紧紧地抓住了。

孩子们那小眼神,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亮闪闪的。

这种情境创设呀,特别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思,他们就喜欢这些小动物的故事。

这样一来,加法这个概念就不是干巴巴的数字相加了,而是小动物们分果子的有趣事儿。

这就好比把数学变成了一个个好玩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就掉进了数学的奇妙世界里。

二、教学方法——像搭积木一样层层递进。

1. 数手指和小棒。

老师在教加法的时候,先从最基础的数手指开始。

这就像是给孩子们搭数学大厦的第一块小积木。

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边数手指,一边算加法,可带劲了。

然后呢,又拿出了小棒。

小棒这东西可神奇了,孩子们拿着小棒摆来摆去,把数字用小棒表示出来,再把小棒合在一起,就直观地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小手上搭好了小棒,一层一层地把加法的概念给垒起来了。

2. 引导发现规律。

[老师姓名]老师可聪明啦,他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加法的规律,而是像个引导员一样,带着孩子们在数字的小花园里自己去发现。

比如说,让孩子们观察几个加法算式里数字的变化,孩子们就像小侦探一样,眼睛滴溜溜地转,最后还真让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小秘密。

这种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方法,就像给了孩子们一把打开数学大门的小钥匙,以后他们自己就会想着办法去解开更多数学的小谜题啦。

三、课堂互动——像热闹的小集市。

整堂课的互动那叫一个热闹,就像小集市一样。

老师提问的时候,孩子们的小手就像小树林一样,“唰”地都举起来了。

而且老师特别会照顾到每个小朋友,不管是那些特别积极的,还是有点害羞的,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时候,那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答案让大家哈哈大笑,有的又特别聪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加法,体会加法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并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准备:课件、直尺说教学过程:一、常规积累,练习5以内的分与合师:上周,我们一起学习了分与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确的说出答案呢?出示:3可以分成1和();()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和2;3和2合成();1和2合成();2和()合成5;评价:看来,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棒。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这些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吧!二、情境导入,认识加法1、出示情境图(动画)师:瞧,图上的小朋友正在给花浇水呢。

(1)(课件呈现3个小朋友)仔细观察,(课件:又来了2个小朋友)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师:说的真好,一下子就说出了2个数学信息,有3个小朋友(板书:3),又来了2个小朋友(板书:2)(2)师: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你能想到什么呢?师:你能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生: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师:你们也能向他这样完整的说一说吗?轻轻的说给你的同桌听。

(2)启发:一共有5个小朋友,我们是把几和几合起来就是5?同桌交流: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

2、认识加法(1)把3和2合起来,就能得到一共有5人,这个“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

(2)介绍:3和2合起来,就可以写成3+2,中间的符号是加号(板书)。

3和2合起来是5人,就可以写成“=5”。

(3)指导读算式:3加2等于5。

(师示范)(4)追问:这个算式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那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一生汇报,其他同学和同桌互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5以内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后进行的。

教材通过两幅直观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一幅图展示的小丑一手拿3个气球,然后又加上了一个,然后说明把1和3和起来用加法计算,从而抽象出加法算式。

第二幅图展示的是把三个松鼠与2个松鼠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

做一做,通过先摆圆片,再说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加法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理解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不要求学生写加法算式;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结合情境,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感知是认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我们把课本第一幅图制成了课件,变静为动,通过五次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出3个气球,然后又加上了一个,然后说明把1和3和起来用加法计算的过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述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为抽象加法算式做好了必要的孕伏。

本节课主要是感知加法含义,教材从儿童生活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发散思维。

在揭示出加法算式后,可引导学生再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出由这幅图还可以写出什么加法算式。

如有的学生说出2名同学与1名同学、2只蓝纸鹤与1只红纸鹤、1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走到一起等等,再次感知加法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与掌握。

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加法的含义通过第一幅图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加法的含义,知道了加法算式的读法,这时学生对加法的含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去感悟、去体会,才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8.1 5以内的加法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8.1 5以内的加法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8.1 5以内的加法丨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5以内加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题目,并且能够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5以内的加法。

首先,我们会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然后,我们会教授他们如何用手指表示5以内的数字,并教他们如何进行加法计算。

最后,我们会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他们的加法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如数字卡片,计算器,以及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木棍等。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铅笔,橡皮,和练习本。

教学过程首先,我会用实物展示加法的概念,比如将两个小球放在一起,让学生们看到1 1=2。

然后,我会教授他们如何用手指表示5以内的数字,并教他们如何进行加法计算。

接下来,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在他们完成后,我会进行讲解,解答他们的疑惑。

最后,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尝试用加法解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会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加法的概念,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练习题。

我会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会包括一些5以内加法的计算题,以及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在家中也能继续学习和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加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题目。

但在将加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部分学生还是感到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法。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评课《5以内数的加减法》

评课《5以内数的加减法》

评课《5以内数的加减法》王老师任教一年级,王老师和这些才入学的孩子们,给了大家一个很大的惊喜,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王老师的用心、细心,源于她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对知识的精准把握。

她这节课有以下特点:一、课前准备充分(一)教材知识把握得当。

王老师讲的是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加法的第一次认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各种运算意义重大,按照骆老师指导的“四分类思路备课模式,这节课应该重点弄清以下知识:1.意义。

这里的意义知识点是:语言表述“合起来”,数学符号“+”,各部分名称“加数、和、加号”。

2.算理。

算理指的是算的“道理”:(1)借助于物体通过操作来算,它的原理是用同样数量的物体来代替两个加数,“合起来”后数一数“一共的数量”,这个“一共的数量”就是“和”。

这个“一共的数量”有两种办法得出,分别是“合在一起”后再数和由一堆物体做))基数接着数。

(2)利用数的分解与组合来算。

在进行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专门进行了数的分解与组合的练习,在此,只要让学生明白“+”的意思就是“合起来”,学生自然就想到了,“两个数合起来的结果”。

3.算法。

算法指的是“算的步骤”,初学加法运算一般有两种需要掌握的算法:一种是凑十法;另一种是竖式运算。

4.应用。

应用指的是生活中用加法帮助进行问题解决,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教师除了考虑学生身边的事情之外,一定要借助于加法的学习了解一些天文地理的知识。

很显然,王老师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就是按照如上思路展开的。

(二)课件制作精美,辅助效果明显。

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课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王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是对新知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学生调动充分,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的培养,都为上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准备充分,流程熟练。

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各个环节中师生需要做什么烂熟于心,所以上课时才能从容不迫,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动向,把握课堂进度,游刃有余。

二、课堂落实扎实有效有了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师生的表现也体现出王老师有很高的课堂教学技能。

《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

《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

《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评课稿府前街校区俞*春这次集团教研活动为我们低年级数学组提供了两节精彩的公开课。

今天我就对其中陈在巧老师执教的《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是一年级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各数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本节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是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在具体情境中用加法计算。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教案的设计就更应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场景在学生快乐地复习完2—5的分与合之后,陈老师及时地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看图,说一说数学信息。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上的信息太多,但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信息很难一下子说出。

老师创设出生活场景,这时她指导学生说“原来有多少人浇花,又来了多少人浇花”“现在一共有多少人浇花”一下子理清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为“3+2=()”计算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后来的“试一试”游乐园图,以及练习中的小鸡图、小鸭图和小白兔捡蘑菇图,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5以内计算的兴趣。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算法多样化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

本节课陈老师让学生发现教学信息。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2=()”你是怎么的。

在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陈老师组织有效地汇报:(1)生1:3和2合成5,所以3+2=5;(2)生2:我是在图上数一数,一共有5个小朋友,所以3+2=5;(3)生3:我把3往后再数2个,所以3+2=5;(4)生4:5可以分成3和2,所以3+2=5;生5:因为5—3=2,所以3+2=5;生6:我是用小棒摆一摆……学生精彩的发言让听课的老师佩服。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说式子的意思如此一个环节进行,在那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成效比较好。

听后有三点体会:一、教师表达了专门好的示范性集中表达在教师板书时每一个等号差不多上用直尺画的,每一个数,每一个文字都专门工整、规范地书写,在如此老师的阻碍下,学生的作业确信规范。

二、凸显分与合的思想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

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教学中突出+的含义,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三、用好教材的练习,表达练习的层次性教材在练习设计上表达了专门强的层次性:试一试想想做做画一画再填得数等。

安排得专门细:像小兔采蘑菇的图,编者让学生填的都有所变化,第一题是填第二个加数与得数,第二题是填第一个加数与得数,第三天是要填两个加数与和。

肖老师设计的看谁说得多更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建议: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4: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4: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4: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使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口算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操作方法;3.熟练使用口算方法进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口算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2.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化问题解决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口算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操作方法和加减法口诀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口算加法及其应用,通过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加深对加法的认识和理解。

2. 操作演示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教师的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对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3. 自主探究可在班内设置小组竞赛活动,由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口算速度对比,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对不同口算方法进行比较和总结,提高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口算问题的能力,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口算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 学生评价课后,学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评价:•本节课对学生的帮助和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反应;•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运算第四单元。

该单元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如教师用书、学生用书、教学视频、教学PPT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5以内的加法,完成简单的口算题。

2.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认识加法符号“+”。

3.能够用图形直观地表达加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5以内的加法,形成基本的口算技能。

2.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认识加法符号“+”。

3.利用图形直观地表达加法。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加法口算,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出示图片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算一下,问最终结果是多少。

(2)引导问题通过观察图片,放大孩子抓到几个球,再增减一些球之后,让孩子算出有多少个球。

(3)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球或图形工具来模拟和解决问题,达到图形直观地表达加法的目的。

2. 能力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简单的加法口算训练,重点是5以内的加法。

3. 学习加法符号“+”在黑板上写出加法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个符号,知道它代表相加的意思。

4. 练习让学生站起来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教师口头提出问题,学生心算后喊出答案。

5. 拓展活动通过搜集(或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大家家里能找到5以内的事物,利用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视野。

四、教学方法1. 图形直观法通过图片、图形工具等方式对数学概念进行图像表述,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增加学习兴趣。

3. 情境模拟法在学习中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五、教学手段1. 图像设备使用图片、图形工具等设备,让学生形象感受数学概念。

2. 黑板在黑板上书写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形成记忆。

3. 运动场让学生站起来进行加法练习,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符号“+”和例子2 +3 = 51 + 4 = 52. “+”号的意义“+”号代表加法,可以用来连接两个数,给出它们的和。

5以内的加法评课

5以内的加法评课

5以内的加法评课《5以内的加法评课》近年来,教育界对于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通常需要掌握5以内的加法运算,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对5以内的加法评课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加法运算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使用教具、游戏化学习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则,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也是评价加法课程的重要指标。

课程内容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来决定教学进度。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此外,课堂氛围也是评价加法课程的重要方面。

教师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小组竞赛、学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最后,课后作业和复习也是评价加法课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合适的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应该提供复习材料和习题,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和自我评估。

综上所述,评价5以内的加法课程需要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课堂氛围以及课后作业和复习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和学校应该重视对5以内的加法课程的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圆片教学过程:小朋友,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你知道有火眼金睛、七十二变本领的是谁吗?大家真厉害,就是孙悟空。

谁孙悟空的老家在哪?看来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花果山。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孙悟空的老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花果山”)师:孙悟空有变化的本领,老师呀也有和他一样的本领。

看!(课件演示:以动画形式在上出现猴子)老师变出了什么?猴子在哪呢?分别有几只?你来说,说的真好,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

这就是关于小猴的数学信息。

谁还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位同学说的真好!现在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说完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二、理解加法的意义1.根据信息提问题。

根据“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这一数学信息,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请小朋友一起把这个数学问题读一遍。

同学们读的真好!2.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师:“一共有几只猴子”是什么意思?你来说,说的真好!就是把“石头上的2只猴子和树上的3只猴子合起来”是多少。

【老师利用在黑板上演示:先贴上2只猴子,再贴上3只猴子,接着把两部分猴子圈起来。

】请小朋友看着图给同桌说一说“一共有几只猴子”是什么意思。

3.学习加法计算。

师:“把2和3合起来”是多少?大家都认为2和3合起来5,你是怎么知道的?哦,你是通过数一数的方法得到5。

他是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的。

你会摆吗?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摆完后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加法的认识评课

一年级数学加法的认识评课

一年级数学加法的认识评课1. 课程导入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年级数学加法课的评课,嘿,真的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一提到加法,小朋友们的眼睛瞬间亮起来,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心里那个乐呀,简直像吃了蜜一样甜。

可是,作为老师,咱们可不能只看到他们开心的一面,还得深挖一下,看看这节课到底教得怎么样,对不对?2. 课堂表现2.1 学生参与说到学生的参与,哇,那可真是一个精彩的舞台!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真是热闹非凡。

有的小朋友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结果一开口,大家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瞬间活跃起来。

老师也跟着他们的节奏,课堂氛围热得发烫。

就这状态,仿佛整个教室都在闪闪发光呢。

2.2 教学方式再说说教学方式,老师用的可是一招鲜,活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大家学习加法!比如,利用彩色积木让小朋友们动手动脑,拼拼搭搭,像是在搭建自己的小城堡一样。

这种方式真是妙不可言!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像是在进行一场欢乐的冒险,根本没感觉到是在上课,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3. 加法的理解3.1 基础概念说到加法的理解,老师用小动物的故事来讲解,加法就像是把两只小狗狗合在一起,变成了两只快乐的小狗,哦,真是太形象了!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脸上挂着期待的笑容,心里默默想着:“哦,加法就是让小狗们一起玩耍呀!”这时候,他们的理解就像小河流淌,慢慢流向了知识的海洋。

3.2 实践应用最后,实践应用环节可谓是重头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玩“加法接龙”,一个接一个地加,哇,这个环节真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兴!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小数学家”,眼睛闪闪发光,手舞足蹈地进行计算。

虽然偶尔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但这并不可怕,因为大家都在学习嘛。

老师也在一旁鼓励,像一位温暖的引导者,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成长。

4. 总结与反思总的来说,这节加法课真是像一场盛大的派对,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小朋友们在欢乐中学习,加法的基础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扎根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

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的自身素质各不一样。

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加号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一年级加法评课稿范文

一年级加法评课稿范文

一年级加法评课稿范文今天听了[教师姓名]老师的一年级加法课,真的就像看了一场超级精彩的儿童魔法秀。

一、教学导入——魔法的开场。

一上课,老师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师。

她没有干巴巴地直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加法”,而是拿出了几个可爱的小苹果道具。

先在左边放了2个小苹果,右边放了1个小苹果,然后问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苹果呀?”这一下就把小朋友们的小眼睛都吸引住了,就像小老鼠看到了奶酪一样。

这种导入方式特别棒,对于一年级的小不点们来说,直观又有趣,一下子就把他们带进了加法的奇妙世界里。

二、知识讲解——魔法的秘诀。

1. 形象的讲解。

老师在讲解加法的含义时,那可真是深入浅出。

她用小棒来演示,比如说2 + 3,先拿出2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说:“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把2和3加起来,我们一起数一数现在有几根小棒呀?”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指着小棒数。

这就像是在给小朋友们讲一个超级简单又好玩的故事,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

而且老师的声音特别温柔,像春风一样吹进小朋友们的耳朵里,让他们听起来特别舒服。

2. 互动环节。

这堂课的互动环节那叫一个热闹,就像一场欢乐的派对。

老师总是鼓励小朋友们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小朋友回答得对不对,她都会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然后给一些小提示或者小鼓励。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说2 + 1等于4,老师就笑着说:“你很勇敢地回答问题啦,不过我们再一起数一数小棒哦。

”然后和小朋友一起数,最后小朋友自己就发现错误了。

这样的互动让课堂氛围特别轻松,小朋友们一点也不害怕出错,都抢着回答问题呢。

三、课堂练习——魔法的实践。

到了课堂练习的时候,老师又像一个智慧的将军,指挥着小朋友们在加法的战场上作战。

练习题的设计就很巧妙,有简单的填空,像3 +()= 5,也有和小动物相关的小应用题,比如“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呀?”这样的题目既有趣又能检验小朋友们对加法的掌握程度。

教案评估: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案评估: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案评估: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引言现在的教学评估已不再是凭一己之见来评价一个教案的好坏,而是通过系统化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来评估教案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以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案评估,并对教案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评估的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并分解为小目标,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5以内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例如2+3=。

小目标包括:单独识别0-5的数字,将两个数字相加,加数和和被加数都小于等于5。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需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内容的设计不仅要注意难度的合理安排,也要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于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课程内容包括数字的认知和加法的计算。

因此,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认知,包括数字的识别和数数法则,可以在图形、图片和游戏中配合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第二部分为加法计算,在操作练习为主,将数字和加号完全分开学习和实现。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决定。

对于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采用情景教学、前置知识铺垫、多元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在日常生活的一些情景中,引导学生做简单的加法计算,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接触、体验数学。

2、前置知识铺垫:在教授加减法计算前,通过图形、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先了解数字,通过一些形式的游戏和唱数字歌诀引导学生快乐的数数,快乐的认识数字。

3、多元感官刺激:数学的理性和逻辑思考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多元感官的刺激。

如各种可视化工具,声音的模拟表现等,以让学生在感性理解基础上更好理解数学逻辑,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分析的必要步骤之一。

通过评估可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评估。

5以内的加法听评课记录 缺点

5以内的加法听评课记录 缺点

5以内的加法听评课记录缺点
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说式子的意思这样一个环节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效果比较好。

听后有三点体会:
一、教师体现了很好的示范性
集中体现在教师板书时每一一个等号都是用直尺画的,每一个数,每一个文字都很工整、规范地书写,在这样老师的影响下,学生的作业肯定规范。

二、腿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

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教学中突出+的含义,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三、好教材的.练习,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很强的层次性:试一试想想做做画一-画再填得数等。

安排得很细:像小兔采蘑菇的图,编者让学生填的都有所变化,第一题是填第二个加数与得数,第二题是填第一个加数与得数,第三天是要填两个加数与和。

肖老师设计的看谁说得多更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5以内的加法:有几枝铅笔》课堂实录、反思和点评

《5以内的加法:有几枝铅笔》课堂实录、反思和点评

《5以内的加法:有几枝铅笔》课堂实录、反思和点评〖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

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的自身素质各不一样。

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加号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以内的加法》评课
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 3 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 2 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 5 个小朋友。

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

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5 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 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最后得出2 和 3 合成 5,所以 325。

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在游戏中拓展、深化。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田老师设计了算一算、画一画、说一说和送信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注重实效,又对练习的层次作了科学的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当课堂上出现不是自己预设的情况,教师有教学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

2、认真做好教材解读,准确把握学生,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做到正确解读教材,是教师练内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功夫在诗外”。

我们要尽量做到三读三解,一读一解教材蓝本,作自主思考探索;再读再解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作深一层的辅助学习与思考;三读三解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以学定教,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

更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状态,解读学生的意图,临场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从备课到上课,设计和施教都要有良好的目标意识,目标制定切忌急功近利,好大求全。

目标要细化、具体化。

教学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要在长远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实现近期目标。

3、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

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

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先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

“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