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008010026 贵州师范大学
课程论文
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
年级:2013级
作者:******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6年6月24日
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
(贵州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贵阳550001)
摘要:作为国内最先发展中的一批生态城市,贵阳在发展环境的生态化置换、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化坚守、生态理念的多维化构建,使其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始凸显立体特征,成为国内翘楚。文中通过分析贵阳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针对其城市特点提出相应措施,推进其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关键词:贵阳;生态城市;优劣势
概述: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具有如下特点:(1)景观和谐性:人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和谐,自然融于城市、天地人合一;(2)高效性:城市的物质、能量得到多级多层次的分级、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发达;(3)持续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系统良性运行;(4)整体性:生态城市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的综合整体效益,特别注重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5)地域性:不同的地区的自然环境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也各异。[1]2002年3月,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将贵阳市建成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重大决定,同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贵阳市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在全国尚属首例,以循环经济的模式来建立生态城市,在世界范围内也无先例。贵阳市作为国内生态城市的先驱,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贵阳城市简介
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中心平均海拔为1000米。
贵阳市现辖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贵阳少数民族共有37个,其中以布依族、苗族的人口为主,二者合计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7.65%。市区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宽1至7公里,长逾70公里的环城林带,为贵阳市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园林绿化集观赏、游览、休闲、科普为一
体,城区绿化走上了“绿化、美化、彩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公园、市区主干道、滨河、广场绿化及环城绿带为主体,各次干道绿化及机关、学校、企业、住宅区庭院绿化为补充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标准。
2.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发展优势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劣势,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出城市的发展潜能,更好地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
2.1自然地理优势
2.1.1良好的水热条件:
贵阳市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年平均气温15.3℃,与地球平均气温接近,适宜人类居住与多种植物生长。
贵阳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在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也仅为23.7℃,全年最高温度高于30℃的日数少,近五年平均仅为35.8天,大于35℃的天数仅为0.3天;紫外线强度仅在中午很短的时间内达到4级,其余时间均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约500毫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贵阳冬无严寒,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贵阳环城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达2700个以上,超过正常值的几倍,居全国各著名景区的前列,可谓“天然氧吧”。重工业基本远离市区,城市污染轻,全年出现轻度污染日数少,空气质量良好,一年中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94.8%,无灰霾天气发生,空气清新,一年四季空气不干燥,无风沙,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鉴于贵阳优良的气候条件,2007年贵阳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了“中国避暑之都”荣誉称号。
贵阳市温和湿润的气候,较大的相对高差等形成了丰富的森林植被以及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为当地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1.2地形优势
贵阳市处于云贵高原向东倾斜的过渡地带,为一典型的岩溶盆地地貌。其盆地四周1125~1438m标高组成的山峰为云贵高原“山盆期”夷平面,也是区内次级河流的分水岭。中心城区盆地最低处为喷水池,海拔1000m,与四周山峰最大高差338m。贵阳市中心城区及其四周,碳酸盐岩广泛出露,断层褶皱强烈,裂隙
十分发育,地下水丰富。受贵阳向斜盆地储水构造的影响,区内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通常不大于10m。区内大量泉水的出露和湿地都表明贵阳盆地地下水丰富,埋藏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且贵阳市在云贵高原上,相对闭塞的地形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2]
2.1.3绿化面积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森林之城,避暑之都”—贵阳。贵阳市义务植树活动自1981年连续开展以来,全市3832万人次义务植树1.19亿株,共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0705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5%。按照“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我市将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15年计划完成义务植树600万株,完成营造林16万亩。
2015年贵阳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5%,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18.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0.95平方米。
2.1.4环境现状优良
2015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2%;城市(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8.9分贝和69.5分贝,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0天,空气质量为一级(优)天数134天,二级(良)天数206天,三级(轻度污染)天数24天,四级(中度污染)天数1天,五级(重度污染)天数0天,六级(严重污染)天数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9。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5名。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总体良好。在声环境方面,2015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58.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69.5分贝,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2.2城市性质优势
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同时,贵阳是一个外来移民人口非常多的城市,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很快,且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悠久而灿烂,有利于贵阳原生态文化的建设.又适逢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因此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政策支持。
2.3区域战略位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