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合集下载

贵阳发展前景怎么样

贵阳发展前景怎么样

贵阳发展前景怎么样贵阳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以下是对贵阳发展前景的一些分析和展望:首先,贵阳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离中国大陆东西和南北经济发达地区都比较近,交通便利。

贵阳还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与国内大部分城市有直达车次,连接能力强。

其次,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城市,政府资源和投资力度优势明显。

政府对贵阳的发展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例如,贵阳近年来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再次,贵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贵阳市区内有多座山脉和水系,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贵阳还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技术人才等。

这些资源为贵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贵阳的城市环境整体良好。

贵阳市区内山水环绕,生态环境优美,是中国大陆少数没有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城市之一。

同时,贵阳注重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最后,贵阳还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基地之一。

贵阳被列为中国大数据谷建设试点城市,政府逐步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惠税收政策、提供场地等。

贵阳正在构建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新团队,大数据产业前景广阔。

总的说来,贵阳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优美的城市环境以及发展前景广阔的大数据产业都为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的城市。

贵阳市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一、城市地理位置:贵阳市位
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二、地形地貌特点:贵阳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山地、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

三、水系湿地资源: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黔灵河、南明河等河流,湖泊
较多,是黔中盆地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四、生态环境保护:贵阳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建设了一批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为市民提供了
良好的休闲环境。

五、气候特点:贵阳市气候湿润,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温和宜人。

六、地质资源分布:贵阳市地质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
有煤炭、铅锌、铜、铁、铝土等矿产资源。

七、旅游资源概况: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旅
游资源,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各类景点众多,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本文从贵阳市市情出发,分析了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及流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对策,倡导全民参与。

关键字: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土防治流失现状贵阳市属于西南土石山区,容许侵蚀模数为500t/(km2·a),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通过现场调查,并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勾绘、量算,按照《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规定计算汇总,在全市803390hm2的土地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62249.7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64%,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62249.78hm2。

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147129.20hm2,占流失面积的56.10 %,中度流失面积81288.04hm2,占流失面积的31.00%,强烈流失面积28465.39hm2,占流失面积的10.85%,极强烈流失面积5367.16hm2,占流失面积的2.05%,剧烈流失面积0 hm2。

平均侵蚀模数1299.80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1044.25万t。

从水土流失发生的地类分布看,主要发生在陡坡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林、经果林地和部分灌木林等地类上。

从水土流失发生的地区分布看,息烽县的养龙司、温泉、青山、永靖、小寨坝、九庄、鹿窝,清镇市的新店、暗流、王庄、流长、犁倭,开阳县的龙水、冯三、花梨、米坪、金中以及花溪区的党武、燕楼、马林、高坡等地区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其它地区水土流失程度略有减缓。

流失成因造成贵阳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归纳起来有两大因素。

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贵阳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切割较深。

全市平均海拔1200m左右,市区中心海拔1071m,最低海拔529m;最高海拔1763m,相对高差1234m。

总体按形态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坝地三大类型,其中山地面积321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0.1%;丘陵面积357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4.5%;坝地较少,仅123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5.4%,河谷、洼地、谷地等微地貌在区域上分布于其间。

避暑之都——贵阳及气候资源介绍

避暑之都——贵阳及气候资源介绍

息烽 4.0 5.8 9.8 15.4 19.0 21.7 24.1 23.5 20.1 15.4 10.9 6.2从表1可以看出贵阳市的月平均气温最低为2.2℃(开阳)出现在1月。

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4.1℃出现在息烽县;贵阳地区的最热月为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1~24.1℃之间。

把贵阳与国内部分夏季避暑城市的最热月平均温度进行了比较,可知道(结果见图1):贵阳市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与地处中纬度的高山避暑胜地庐山和高纬度北方的哈尔滨相当,甚至比北方的海滨避暑城市大连、青岛、和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都要低,这说明在中国与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夏季避暑的温度条件堪称十分优越。

图1:中国各著名避暑地最热月平均气温来源:中国气象局2、贵阳相对湿度的特征湿度在夏季和冬季对人的舒适性影响最大。

通过对几个夏季避暑条件最好的城市在夏季(6-8月)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比较(图2)可以知道:贵阳夏季的相对湿度在76~79%之间;同纬度昆明市夏季的相对湿度变幅在74~78%之间,丽江和大理7、8月份相对湿度>80%;北方哈尔滨夏季的相对湿度变幅在57~78%之间。

图2:几个避暑城市夏季(6-8)月平均湿度来源:中国气象局根据研究得知:当气温在21~27℃、相对湿度超过80%时,人体会感到不舒适这一判别标准,从图2可看出贵阳和昆明夏季的湿度对人最适宜;丽江和大理7~8月份的气候偏潮湿,哈尔滨6月份的空气太干燥。

过湿和干燥的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旅游者的舒适感。

3、贵阳的风速特征夏季的微风会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贵阳市夏季风速基本都在3.0m/s以下,属于微风级别。

在夏季微风带走人的汗液会使人体感觉舒适,静风天气条件会大大影响人体舒适度。

从最热月静风频率(风速≤0.2m/s)图4分析,图中数值越大表示有风的频率越小。

除了东北、西北和沿海,在中国南方几个省会城市中贵阳市夏季吹微风频率最大,昆明次之,成都最小,这也是夏季有时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贵阳会感到凉爽,在成都感觉闷热的原因之一。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补生态道德文化课,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单位的生态环境状况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其公民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高下。不解决生态道德文化低下的问题,就根本谈不上建设生态文明,谈不上发展与环境双赢。近年来,贵阳市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狠抓生态道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生态伦理、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努力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把生态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形成了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生态文明志愿者达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0.6%,10万名公职人员承诺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48小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理念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是发展的“硬杠杠”、指挥棒。只有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才能落到实处。近年来,贵阳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政绩考评标准、办法,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定位,对优化功能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分别提出了切合实际、各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从而激发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实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建设生态文明能够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贵阳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开始,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大理解,认为工业还未搞上去就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弄不好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那就“更落后了”。而5年多的实践证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深刻的思想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贵阳市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发挥了优势,又拉长了“短板”,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快速发展。2008年—2012年,全市GDP分别增长13.1%、13.3%、14.3%、17.1%、17%,特别是文化旅游业超常规发展,总收入连续5年增幅都在40%以上,2012年达到57%。一、二、三产业比重也由2007年的6.5%、46.7%、46.8%,优化为2012年的4.3%、44.9%、50.8%;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188.6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88亿元。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871元,增长18%。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实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转型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实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转型
— —
英 国前首相托尼 ・布莱尔
贵阳市是我国第一个“ 国家森林城市” 并率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 , 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 取得了明显成效。
— —
国 家林 业 局 副 局 长 张 建龙
贵阳将成为东亚的避暑胜地 。 贵阳生态文明城 市有三个优势:一是 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 因 ; 三是政治承诺。
十七大以来 。 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 。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制定
了生态文明城市的规划 , 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和监测办法,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工作 , 取得 了积极的成效。
— —
全 国政 协 副 主席 郑 万 通
来 自国内外、 致力于生态文明探索与实践的政界、 商界、 学界精英此次聚首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 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绿
阳绕 不 过 对 这 一 使 命 的攻 坚 。
从被 包 围的 ‘ 夹缝 ’变 为 商贸 通 道
的 ‘ 中心 ’ ,成 为西南物流的 ‘ 头 桥
立体化和更具复杂 ,但其产生的积极
效果和示范传导 ,对区域 全局的影响 , 将如大象起舞,举足轻重。
堡 ’。”贵 阳市规 划局局长杜清说 。
与地理版 图上的位 置一 致 ,省 会 贵阳在贵州全 省的经济版 图上也是 中 心 。2 0 年 前三季度贵 阳实现生产 总 09
值 66 , 占到 了全 省总 量 的 14 。 3亿 /强
2 0 年底 ,根据 中央和 省委科学 07
发展 的指导精 神 ,并借鉴 一些国家和
地 区建设生态城市 的实践 ,贵 阳市委
宜人数贵 阳”中所说 的杭州 。贵阳所 作 出的生态文明建 设的努 力 ,并在此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治理理念不断更新。

贵阳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积极响应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贵阳市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与现状贵阳市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贵阳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同时,贵阳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利用、循环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三是城市管理和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深入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案。

四、科学发展观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2. 全面协调,统筹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良性互动。

3. 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五、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贵阳市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与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浅析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浅析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浅析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王启会【摘要】我国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中心,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义。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制度的创新具有丰富的内容,也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开创性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市制度的创新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一种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

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的短缺、人口的膨胀、环境的恶化等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安全,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完整的重要性。

20 世纪70年代以来,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城市,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理论体系【1】。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涵城市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城市的出现,是人类逐渐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组织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有机组合, 是把城市作为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生态系统[ [2]。

生态文明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协调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改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最终目标是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使城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优化三者之间达到协调发展的最理想程度和最优化组合状态,使城市的能流、物流、人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均能合理流动和分配,努力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贵阳地形设计分析报告范文

贵阳地形设计分析报告范文

贵阳地形设计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贵阳市位于中国贵州中部,是贵州省省会。

本报告旨在对贵阳市的地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地形设计建议,以促进贵阳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理背景贵阳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贵阳市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贵阳市地形起伏较大,北部以山地为主,南部则为丘陵和平原。

山区山脉纵横,地势陡峭,丘陵地带地势较为平坦。

三、地形特征1. 山地特征:贵阳市北部山地地势高,山脉绵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山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森林资源,对水源保护和生态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2. 丘陵特征:贵阳市南部丘陵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同时,丘陵地带还有许多自然风景区,对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3. 平原特征:贵阳市南面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质量良好,适合农业和城市建设。

该区域也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区域。

四、地形设计分析1. 水源保护:由于贵阳市山地和丘陵地带丰富的水资源,应加强水源保护工作,保护山区的林木和水源,以确保水源的持续供应。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山地生态旅游,促进山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 旅游资源开发:贵阳市山区和丘陵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可以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贵阳市旅游观光,推动贵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3. 农业发展:贵阳市丘陵地带和平原地带适宜农业发展,可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 城市建设:贵阳市平原地带适宜城市建设,可以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城市的硬件设施和人居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升贵阳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五、结论贵阳市地形的多样性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与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形资源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贵阳环境评估报告

贵阳环境评估报告

贵阳环境评估报告贵阳市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被誉为“华南明珠”。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贵阳市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篇文章将对贵阳市的环境进行评估。

首先,贵阳市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工业的增长,贵阳市的空气污染程度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门的数据显示,贵阳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经常超过国家标准。

尤其是在冬季,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可能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水资源是贵阳市面临的另一个环境问题。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城市发展和农业用水的增加,贵阳市的水资源日趋紧张。

此外,由于水污染的问题,部分地区的水质也不达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第三,贵阳市的垃圾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

然而,贵阳市的垃圾处理设施相对薄弱,导致垃圾处理压力加大。

部分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也不够科学,存在环境污染的隐患。

第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是贵阳市环境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贵阳市周边拥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贵阳市金沙湖湿地、天台山自然保护区等。

然而,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好地方的生态环境是贵阳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贵阳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不佳、水资源短缺、垃圾处理问题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当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监管执法。

同时,市民也需要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贵阳市。

贵阳生态调查报告

贵阳生态调查报告

贵阳生态调查报告贵阳生态调查报告贵阳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贵阳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阳的生态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调查。

一、气候与地理贵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气温较高,但由于地处高原,夏季的贵阳相对凉爽。

冬季寒冷但不严寒,降雪较少。

这种气候为贵阳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贵阳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

市区主要分布在贵阳盆地内,周围环绕着山脉,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格局。

这种地理条件为贵阳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水资源贵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以河流和湖泊为主。

贵阳市内的南明河、花溪河等河流纵贯市区,为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水源。

此外,贵阳还有一些湖泊,如花溪湖、观山湖等,这些湖泊不仅美丽,也为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许多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下降。

贵阳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质,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三、空气质量贵阳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主要受益于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贵阳市内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树木和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此外,贵阳市政府也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贵阳的空气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现。

交通排放和工业废气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

贵阳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以保护城市的空气质量。

四、生物多样性贵阳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贵阳周围的山区和湖泊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贵阳市政府一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栖息地的破坏、非法捕猎和乱砍滥伐等问题导致了许多物种的减少和濒危。

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131008010026 贵州师范大学课程论文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环境科学年级:2013级作者:******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6年6月24日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分析***(贵州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贵阳550001)摘要:作为国内最先发展中的一批生态城市,贵阳在发展环境的生态化置换、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化坚守、生态理念的多维化构建,使其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始凸显立体特征,成为国内翘楚。

文中通过分析贵阳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针对其城市特点提出相应措施,推进其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关键词:贵阳;生态城市;优劣势概述: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具有如下特点:(1)景观和谐性:人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和谐,自然融于城市、天地人合一;(2)高效性:城市的物质、能量得到多级多层次的分级、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发达;(3)持续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系统良性运行;(4)整体性:生态城市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的综合整体效益,特别注重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5)地域性:不同的地区的自然环境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也各异。

[1]2002年3月,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将贵阳市建成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重大决定,同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贵阳市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在全国尚属首例,以循环经济的模式来建立生态城市,在世界范围内也无先例。

贵阳市作为国内生态城市的先驱,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贵阳城市简介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全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中心平均海拔为1000米。

贵阳市现辖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SWOT分析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SWOT分析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SWOT分析SWOT分析是对一个项目、企业或业务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决策。

下面是对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进行SWOT分析的具体内容。

一、优势1.自然资源丰富:贵州省具有丰富的生态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

其山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活动。

2. 独特的地理条件: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周边的云南、四川等省份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形成旅游的区域互补效应,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贵州省进行森林康养。

3. 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公园:贵州省拥有多个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公园,如贵阳的黔灵山、安顺的黄果树瀑布、黔西南的草海等,这些景区的优美环境和自然景观为森林康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4. 文化底蕴深厚: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可以将民族文化和森林康养相结合,开展特色康养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5. 政府扶持政策:贵州省政府对于森林康养产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如减税优惠、贷款支持等,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劣势1. 交通不便:贵州省地势较为陡峭,道路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和游客流量的增长。

2. 服务水平待提高:目前贵州省的森林康养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专业的康养机构和服务团队缺乏,需要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产业的推广力度。

3. 产业整合不明显:贵州省发展的森林康养产业相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的发展不够集中。

三、机会1. 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森林康养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推广健康旅游和自然疗法,这为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3. 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国旅游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对于自然景区和康养旅游项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贵阳城区水环境治理研究

贵阳城区水环境治理研究

贵阳城区水环境治理研究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是一座山水交融的城市,而城区的水环境治理一直是该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区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城区的水环境,贵阳市政府积极进行了水环境治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划。

本文将针对贵阳城区的水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城区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一、贵阳城区水环境的现状1. 污染严重: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贵阳城区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

2. 水资源短缺:贵阳地处贵州高原,水资源相对匮乏,城区的用水需求与供水能力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水体被填埋或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3. 生态环境恶化:水环境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许多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1. 政府行动: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加大了水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站的建设,加强了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 科学研究:贵阳市政府扶持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开展了水环境治理研究,不断提高治理技术水平,探索适合贵阳城区水环境特点的治理方法。

3. 社会参与:贵阳市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推动了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参与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增强了城区水环境治理的社会影响力。

1. 技术水平不足:目前贵阳城区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很多治理设施设备老化,运行效率低下。

2. 缺乏综合规划:过去的水环境治理主要是单一问题的治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

3.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对水环境治理进行了一定投入,但是由于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城区水环境治理的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治理工作的进展。

浅谈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谈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议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冉无吾,王理摘要:贵阳市作为西部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其城市发展也将步入新的轨道。

但由于其传统的发展方式形成的路径依赖,发展难以摆脱追求GDP增长的窠臼。

本文试图从交通和产业等方面探索贵阳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出高效的交通、健全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合理的产业定位是促进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交通贵阳生态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总额获得了年均19%的高速增长,出口总额由64亿美元增至12000亿美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约4平方米增至25平方米;城镇人口年均增长3.4%(1980-2004)、城镇化率由18%增至46.6%,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1]。

在浩浩荡荡的30年建设大潮中,东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镇群率先崛起,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并逐步形成了东西部城市巨大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粗放扩张和无序蔓延,资源的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随着全球进入工业4.0时代以及物联网经济的繁荣,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红利逐渐减少,在这种内外困境交织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西部地区的发展既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短板,同时也是未来释放国内内需、促进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战场。

一方面,由于西部起点低、基础差、增长极的带动效应弱,导致地区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西部资源丰富,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西部地区一些特大城市逐渐成为全球网络中心并深度参与国际劳动分工。

同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也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此国际国内背景下,贵阳市的发展也应该进入新的轨道。

贵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然而其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总体城市建设上,基础设施和城乡空间品质都有待改善,城乡差距和社会公平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同时在参与中国近几年的建设浪潮过程中,自然环境条件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贵阳低碳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

贵阳低碳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

贵阳低碳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魏媛;吴长勇;徐筑燕【摘要】为了给贵阳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以1991-2012年《贵州省统计年鉴》《贵阳市统计年鉴》和《贵州六十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建设贵阳低碳城市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碳排放量;实施节能优先,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完善公共交通,构建低碳交通系统;发展低碳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提倡绿色消费,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等为着力点建设贵阳低碳城市的对策.【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9【总页数】5页(P176-179,183)【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SWOT分析;贵阳市【作者】魏媛;吴长勇;徐筑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与需求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选择。

贵阳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宏观政策支持,且是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一,但在建设低碳城市保障体系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在能源短缺背景下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贵阳市的经济总量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也面临极大压力[1]。

因此,贵阳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

近年,贵阳市结合自身的生态优势,加快转型发展,于2002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7月,被确定为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12月,《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拟将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2013年1月,外交部同意每年7月在贵阳市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贵阳城市调研报告

贵阳城市调研报告

贵阳城市调研报告
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首府,也是该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最近一次对贵阳进行城市调研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贵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先进。

城市的道路宽敞整洁,绿化带广阔,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此外,贵阳还拥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如高楼大厦和购物中心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大气,而且提供了许多便利设施。

其次,贵阳的交通发达便捷。

城市里有大量的公交车和地铁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贵阳还有出租车和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使得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相对于其他城市,贵阳的交通拥堵现象并不严重,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

第三,贵阳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城市里有许多文化场馆,如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等,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娱乐空间。

此外,贵阳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和戏剧演出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贵阳观光旅游。

第四,贵阳的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贵阳已成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许多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贵阳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打造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综上所述,贵阳作为贵州省的首府,是一个宜居、便捷、文化丰富且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贵阳有望在未来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和现代化的城市。

贵州优劣势

贵州优劣势

旅游劣势
• (2)旅游产业链条上还存在瓶颈和薄弱环节, 综合配套不够完善。旅游六大要素及其相 关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尚处在资源开 发的初级阶段。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运输、 旅游商品、餐饮住宿、保健娱乐等关联产 业还不够完善配套,尤其在旅游购物方面, 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普遍存在旅 游商品研发能力弱,文化内涵浅,产品档次低、 结构雷同,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过低等问题。
干旱优势
• 我省干旱主要发生在盛夏季节,相对比较集中而短暂, 而这段时间正是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的灌浆成熟期, 适当的高温干旱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高。专家为贵州 干旱开了第一道处方,因地制宜发展抗旱农业品种是干 旱气候带来的独特优势。 • 同时,干旱还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上,干旱促进了兴修水利;在社会活动上, 干旱增强了群众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意识;在精神层面 上,干旱激励起人民群众的斗志,灾害恰恰成为激励当 地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力量。 • 最后,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要科学认识干 旱,这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抗旱防灾能力,而且还可以合 理利用干旱资源,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干旱这种 自然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劣势在山
贵州的劣势在山,交通受到限制,修路成本 上升,不利于与周边省市交流;贵州属于亚 热带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夏天持续性的降 雨容易形成泥石流 山体滑坡,易造成危害人 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
干旱劣势
• 据统计,在贵州主要自然灾害影响面积中, 干旱影响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以上,已 成为贵州自然灾害中发生面积最广、持续 时间最长,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最 大的自然灾害。
旅游优势
• (3)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贵州是少数民族集居区,由于地处 偏远,开发程度低,一些民族村镇的格局保持得相对完整,许 多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完好地保存下来,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世界保护乡 土文化基金会把其列入了该组织在全球的18个保护圈之列;从 1995年开始,在挪威政府援助下,贵州陆续建立了六枝、隆里、 镇山、堂安四个“生态博物馆”。近年来,世界旅游组织又把 贵州黔东南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村落和安顺屯堡文化,列入了发 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点。贵州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如苗 族的“飞歌”,有“天籁之音”之誉的侗族大歌,布依族的 “织布舞”,苗族、侗族的芦笙舞等。贵州的民族建筑如吊脚 楼、土司庄园、芦笙堂、鼓楼等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物。 这些民俗文化,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 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去贵阳定居的利弊

去贵阳定居的利弊

去贵阳定居的利弊
去贵阳定居的利弊
去贵阳定居的利弊如下、
1、贵阳气候宜人,利是、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没有雾霾,夏天居住凉爽,弊是冬天湿度较大,温度虽不低,但体感温度阴冷,再吹一股小风,下着小雨,这对北方人十分不友好。

2、贵阳作为2线城市,利是房价整体不高,均价1万不到,弊是日常消费较高,有号称小香港的称号。

3、贵阳饮食喜辣,口味较重,小吃较多,这对喜辣的朋友自然是美食天堂,对吃不得辣的朋友自然不友好了。

4、贵阳市由于地形受限,交通较为拥堵,好在贵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交路线,修地铁,得到了有效解决。

贵阳:因地制宜选产业

贵阳:因地制宜选产业

贵阳:因地制宜选产业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省会,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由于地形复杂,农田资源相对较少,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农业发展。

贵阳市必须通过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贵阳市可以发展旅游业。

贵阳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贵阳市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黄果树瀑布,以及众多的风景名胜和传统村落。

发展旅游业将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贵阳市旅游观光,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贵阳市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首府,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吸引了诸多高科技企业的关注。

贵阳市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如贵州大学等高校以及各类科研机构。

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不仅能够提升贵阳市的科技水平,还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贵阳市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贵阳市可以发展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岗位和职业机会,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贵阳市还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虽然贵阳市的农田资源相对较少,但是贵州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贵阳市可以通过加工农副产品,将其价值最大化,提供给市场消费者。

农副产品加工业还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增收的途径,帮助农村实现农业产业化。

贵阳市应根据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产业选择。

发展旅游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将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贵阳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008010026 贵州师范大学课程论文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环境科学年级:2013级作者:******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6年6月24日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分析***(贵州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贵阳550001)摘要:作为国内最先发展中的一批生态城市,贵阳在发展环境的生态化置换、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化坚守、生态理念的多维化构建,使其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始凸显立体特征,成为国内翘楚。

文中通过分析贵阳作为生态城市的优劣势,针对其城市特点提出相应措施,推进其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关键词:贵阳;生态城市;优劣势概述: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具有如下特点:(1)景观和谐性:人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和谐,自然融于城市、天地人合一;(2)高效性:城市的物质、能量得到多级多层次的分级、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发达;(3)持续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系统良性运行;(4)整体性:生态城市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的综合整体效益,特别注重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5)地域性:不同的地区的自然环境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也各异。

[1]2002年3月,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将贵阳市建成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重大决定,同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贵阳市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在全国尚属首例,以循环经济的模式来建立生态城市,在世界范围内也无先例。

贵阳市作为国内生态城市的先驱,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贵阳城市简介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全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中心平均海拔为1000米。

贵阳市现辖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贵阳少数民族共有37个,其中以布依族、苗族的人口为主,二者合计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7.65%。

市区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宽1至7公里,长逾70公里的环城林带,为贵阳市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

园林绿化集观赏、游览、休闲、科普为一体,城区绿化走上了“绿化、美化、彩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公园、市区主干道、滨河、广场绿化及环城绿带为主体,各次干道绿化及机关、学校、企业、住宅区庭院绿化为补充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标准。

2.贵阳市作为生态城市的发展优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劣势,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出城市的发展潜能,更好地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

2.1自然地理优势2.1.1良好的水热条件:贵阳市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

年平均气温15.3℃,与地球平均气温接近,适宜人类居住与多种植物生长。

贵阳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在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也仅为23.7℃,全年最高温度高于30℃的日数少,近五年平均仅为35.8天,大于35℃的天数仅为0.3天;紫外线强度仅在中午很短的时间内达到4级,其余时间均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约500毫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

贵阳冬无严寒,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贵阳环城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达2700个以上,超过正常值的几倍,居全国各著名景区的前列,可谓“天然氧吧”。

重工业基本远离市区,城市污染轻,全年出现轻度污染日数少,空气质量良好,一年中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94.8%,无灰霾天气发生,空气清新,一年四季空气不干燥,无风沙,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鉴于贵阳优良的气候条件,2007年贵阳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了“中国避暑之都”荣誉称号。

贵阳市温和湿润的气候,较大的相对高差等形成了丰富的森林植被以及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为当地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1.2地形优势贵阳市处于云贵高原向东倾斜的过渡地带,为一典型的岩溶盆地地貌。

其盆地四周1125~1438m标高组成的山峰为云贵高原“山盆期”夷平面,也是区内次级河流的分水岭。

中心城区盆地最低处为喷水池,海拔1000m,与四周山峰最大高差338m。

贵阳市中心城区及其四周,碳酸盐岩广泛出露,断层褶皱强烈,裂隙十分发育,地下水丰富。

受贵阳向斜盆地储水构造的影响,区内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通常不大于10m。

区内大量泉水的出露和湿地都表明贵阳盆地地下水丰富,埋藏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且贵阳市在云贵高原上,相对闭塞的地形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2]2.1.3绿化面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森林之城,避暑之都”—贵阳。

贵阳市义务植树活动自1981年连续开展以来,全市3832万人次义务植树1.19亿株,共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0705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5%。

按照“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我市将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15年计划完成义务植树600万株,完成营造林16万亩。

2015年贵阳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5%,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18.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0.95平方米。

2.1.4环境现状优良2015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2%;城市(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8.9分贝和69.5分贝,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0天,空气质量为一级(优)天数134天,二级(良)天数206天,三级(轻度污染)天数24天,四级(中度污染)天数1天,五级(重度污染)天数0天,六级(严重污染)天数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9。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5名。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总体良好。

在声环境方面,2015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58.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69.5分贝,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2.2城市性质优势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同时,贵阳是一个外来移民人口非常多的城市,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很快,且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悠久而灿烂,有利于贵阳原生态文化的建设.又适逢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因此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政策支持。

2.3区域战略位置优势贵阳市贵阳位于贵州省的中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是四川、重庆南下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华中、华南联结西南的重要通道。

随着贵广高速铁路的建成,贵阳加入到“一带一路”中,大大缩短了西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增强了贵阳的枢纽地位。

作为咽喉,贵阳是沿海进入大西南的必经之路。

同时,贵州省唯一的4E级国际机场在贵阳,现有国内外航线110条,航线辐射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成都、昆明、南宁、三亚、桂林等全国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还有韩国、日本、泰国等地,使贵阳与全国各大城市,甚至与世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3]铁路方面,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配合建设贵阳至广州、贵阳至成都、贵阳至长沙贵阳至昆明客运专线和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形成贵阳连接周边省会城市和通往全国主要经济区快速铁路交通圈。

市域快速铁路网由“一环一射两联线”构成。

公路方面,以贵州省“六横、七纵、八联”公路网发展战略为指导,贵阳城市经济圈交通建设为目标,高等级公路、国道干线为骨架。

省(县、乡)道为联系,在市域构建“一环两横九射线”的安全、便捷、高效的市域快速公路网体系。

3.贵阳作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劣势如优势存在的必然一样,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也会因自身存在的劣势,不可避免会受其制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发展自我。

3.1高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贵阳市目前能源资源结构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这决定了贵阳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

2000—2008年期间,贵阳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其占贵阳能源消费总量的60%到70%,而且费的绝对量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其次是焦炭、柴油、汽油,最后才是电力和其他的能源。

其中,煤、煤制品、焦炭等煤炭能源占整体能源消费的45%,热力能占49%,电力和其他能源各占5%,显示出对煤炭能源的高依赖度。

据数据显示,煤的碳密集程度要比其他化石燃料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煤的高消费势必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形成压力。

贵阳市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避免高碳基能源依赖,走绿色能源发展道路。

3.2高能耗产业结构劣势3.2.1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能源消费结构。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由相关数据可知,贵阳市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3.1%~5.8%之间,但数值在逐渐减少;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2008年达到73.1%。

可见,第二产业仍然是贵阳市主要的能源消耗者,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降低第二产业能源消耗量;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3.1%上升到2008年达到13.7%。

目前贵阳产业能源消费的特点呈现出“二三一”的模式。

因此,要想降低产值能源消费量主要应降低第二产业能源消耗量,但同时还不能忽视第三产业的作用,应提高第三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3.2.2.高能耗产业消费结构随着高耗能产业的迅速发展,高耗能产业的产值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

贵阳市高能耗产业主要分布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制造业、有色金属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相关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

2008年贵阳市重点高耗能产业产值能源消费量为1042.31万吨标准煤,与2007年相比,呈现上升的趋势,约增长了4.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