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PPT

合集下载

《短诗五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霜风呼呼的吹着,
歌 赏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形成对比,表现“我”
却没有靠着。
坚强独立、决不妥
协的品格。
霜风——吹 月光——照 “我”——立
赏析: 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 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 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 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 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人格。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

厚。 1940年1月,二人在
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
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
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
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
混乱的香港,年仅31岁。
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
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
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
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
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
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萧 红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41年12 月。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 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 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 的改变,诗人因此产生了年轻 舵手的“忧怀”,于是写下了 《风雨吟》这首短诗。

歌 赏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诗意: 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 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 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 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红山茶红得热烈,让人联想到萧红 不断抗争的一生;
红山茶具有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等内涵,正是萧红品性风采的写照。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诗人对萧红早逝的痛惜之情, 同时也消减了悼念诗的沉重之感。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短诗五首》PPT课件2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短诗五首》PPT课件2

板书设计
六小时长途 寂寞
“我” 放红山茶 意味深长
萧红墓畔
等待着 长夜漫漫
口占
“你” 卧听着海涛闲话
期深 盼切 坚悼 守念
主旨分析
这首伤逝之作,饱含着诗人对好友 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的怀 念。
《断 章》
biàn
卞之琳
作者介绍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曾用 笔名季陵,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 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田 、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 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 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 诗集还有《三秋草》《鱼目集》《十年诗草》等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 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1.“霜风”与“月光”以及“我”与“顶高的树”两组意象的关 系是什么?
“霜风”呼啸,“明月”高照,这一组意象的对比,象征在黑暗年代里 新诗如明月般照亮诗人的心。“我”与“顶高的树”这一组意象,“我” 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拥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新青年;“顶高的树” 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 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象征诗人的自强自立。
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 效果?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 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 的动态。
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 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 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 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短诗五首PPT

短诗五首PPT

《夜泊牛渚怀古》
总结词:怀古之作
详细描述: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牛渚夜泊时的怀古之情。通过描绘古战场、明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 古代英雄的敬仰。
03
五首短诗的创作背景与意 义
《静夜思》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创作背景
李白在扬州旅舍的月夜下,看到 明亮的月光,联想到远方的家乡 ,创作了这首诗。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登 高远眺的景象的描绘,表
达了豪情壮志。
风格
深邃悠远:诗歌所表达的 情感深邃悠远,引人深思

《望庐山瀑布》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艺术手法
01
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 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 。
奔放不羁:诗歌语言奔放 不羁,意境开阔,给人以 奔放不羁之感。
02
03
04
05
06
夸张:诗人运用夸张的手 法,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 观。
风格
形象生动:诗人对瀑布的 描绘形象生动,让人仿佛 身借用了古代典故,增 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风格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夜泊 牛渚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
怀古之情。
沉郁顿挫:诗歌情感沉郁, 意境深远,给人以沉郁顿挫 之感。
含蓄蕴藉: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含蓄蕴藉,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
总结词
登高远眺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通过描绘黄河、云海等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情怀。
《望庐山瀑布》
总结词
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通过描绘瀑布的磅礴气势和飞流直下的景象,表 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夜泊牛渚怀古》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短诗五首 PPT课件

短诗五首  PPT课件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答案 B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风/从大地/卷来。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尹
A.yìn B.yǐn ( )
(2)墓畔 A.pàn B.bàn ( )
·
闲话:
(3)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装饰:
答案 (1)刺骨的寒风。(2)闲谈时所说的话。(3)点缀、装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全句大意及上下文文 意,并联系生活实际推测词义。(1)下霜时,天是冷的,因此“霜风”可理解 为“寒风”。(2)“闲话”有多种意思:闲谈;与正事无关的话;不满意的 话。此处根据“卧听”表现出的适意,可确定为“闲谈时所说的话”。(3) “装饰”可采用换词法解释,意为“装点”。
3.《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四行诗,是四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 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似乎互 不相关,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 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 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是息息相关的”的 抽象哲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答: (2)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答: (3)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答:

统编(部编)版初三语文9年级下册 第1单元《短诗五首》教学课件(共41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三语文9年级下册 第1单元《短诗五首》教学课件(共41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表现 主题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怎样理解 “繁多是个谎言”?
品读诗歌感悟诗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繁多是个谎言”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戴望舒
萧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戴望舒的凭吊情深意切,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深厚的情谊了吗?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我等待着”, “我”在等待什么呢?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被日本占领,戴望舒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受尽折磨,出狱后,他发现原来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帮助,早已纷纷离开,只留诗人孤身一人。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歌朗诵会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月 夜
沈尹默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中国白话诗歌之先河。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沈尹默《三弦》 沈尹默《鸽子》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鲁 藜《泥土》顾 城《远与近》艾 青《我爱这土地》
与诗相伴且吟且行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结合“卷”“奔”“海”“舟”“舵手”等词语,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风”“雨”象征意义?“大地” 深层内涵?

《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

《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
3 短诗五首
C
C.《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人生悲哀。D.《风雨吟》中的“我”像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舵手,忧思满怀,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3 短诗五首
[解析] 《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出了世间人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5.说说你对《月夜》中的“树”和《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的理解。
3 短诗五首
[答案]在《月夜》一诗中,于“霜风”“月光”里,“树”傲然独立,象征着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不妥协、不退缩的独立人格追求。在《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诗人以色彩绚烂的“红山茶”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人格之高洁;同时,也映照出悼者内心的庄严与热烈。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风雨吟》一诗的第二小节。
3 短诗五首
结构图示
3 短诗五首
独立不倚
语谈情浓
主客流转
忧惧不安前途迷茫
期盼和平
3 短诗五首
考点聚焦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考点解读: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是中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重要考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不仅意境优美,内容丰富,而且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认真阅读,仔细体味,既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又能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迪。
3 短诗五首
答题技巧:(1)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2)赏析诗歌形象,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哲理。(3)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的手法,借助……意象,阐述了……的道理。
3 短诗五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部编版语文《短诗五首》ppt完美课件

部编版语文《短诗五首》ppt完美课件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 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 花钱。(删去“因为”)
C.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 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将 “相当危险”和“施救的难度很大”互换位置)
D.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年初,地 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 的灾难。(“灾难”改为“侵袭”)
解析:B 项句子病因是句式杂糅,可删除“的 重要原因”。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给“快的打车”下定义。(变 成一个单句)
近几年,“快的打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其实,快的打车是一款立足于地理位置的线上到线下的 打车应用,它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主要 面向日常打车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它将出租车与乘客间 传统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联系。乘客用智能手机发 订单,简单几步,随时随地打车,司机可以用智能手机 一键响应,轻轻松松接到乘客。它还开发出语音对讲发 单、智能算法推送等诸多创新功能。目前,它已成为市 场上用户量及综合口碑最高的专业打车软件。
解析:A 项中,“务必”语气太强硬;B 项中, “拙作”是谦辞,不可他用,可改为“大作”;C 项中,“莅临现场”不当,可改为“踊跃报名”。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 F 遥十火箭组 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 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7.要想使学生在议论文阅读方面取得 成绩, 就必须 培养学 生的阅 读理解 能力、 准确答 题的能 力。只 要学生 持之以 恒,严 格要求 自己, 使自己 养成好 的习惯 ,就一 定能取 得好成 绩。

8.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 洁白傲 骨的情 怀;放 弃溪间 的恬淡 幽雅, 才有了 瀑布一 泻千里 的壮观 。生命 在于追 求,在 追求中 彰显自 我的价 值,而 生命还 有它精 彩的另 一面: 勇于放 弃,去 实现更 远大的 理想, 去创造 更加绚 烂的辉 煌!

《短诗五首》PPT[课件整理]教学教材

《短诗五首》PPT[课件整理]教学教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手法多样,语气委婉。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 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 “我”。而白描手法的运用,更使诗中“我”显 得卓然独立。此外,诗中动词“照”“靠”押韵, 却在每行诗末缀以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 节奏舒缓自然。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随口吟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是这一朵” 对个体差异性,回归统一性的
本质思考
在诗歌的话语中感受历史前行的力量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 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 涛闲话。
(2)明月zhuāng shì( 装饰 )了你的窗子,/你zhuāng shì( 装饰 )了别人的梦。
3* 短诗五首
1. 诵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
的哲理。 3. 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短诗五首》中,前四首为中国新诗,末一首为外 国诗。节奏韵律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新诗建行自由, 押韵更加宽泛,句式自主性强,自由浪漫,朗朗上口。
《月夜》 《短诗五首》—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 “月光明明的”
— —
霜风的冷寂之感 有了生机
月光的冷清之感 有了亮色
诗人并没有
《萧红墓畔口占》
寞 “走的六长小途时”寂—回得应到,热于烈是的
《短诗五首》
(戴望舒)
只有等待
伤逝之作,真挚的怀念在诗
中平静地流淌
《(卞断之章琳》)
()
A. 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
其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的缘故”)
B. 到顺德大良秀丽典雅的清晖园和清幽自然的凤岭公
园游览,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把“归途”改为
“旅途”)
C. 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把“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互换位置)
第一个画面 第二个画面
—“看”和“风景”构成联系 —由“装饰”建立起关联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短诗五首》(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短诗五首》(共30张PPT)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 “海”“舟”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中的“大地”卷来,气势十足,看起来像 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 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 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 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 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 格。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走六小时寂寞 的长途 。 ..... ..
到你头边 放一束红山茶。 .. 我等待 着,长夜漫漫 。 .. ....
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 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 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 “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 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 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结合作者的回答来谈 谈你的理解。
这里的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 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 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 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 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 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你却 卧听着海涛闲话 。 . ....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 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 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 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 历和感想,表达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 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与缅怀,对生 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
biàn
卞之琳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
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 境。请你找出来。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如何理解“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 “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 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 “头边”,蕴藏着诗人 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 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 复杂的感情。
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 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主旨概括
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 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 解放的奋斗精神。
“口占”,随口吟成,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 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 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 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所有...是...” “所有...无非...”
“整片...是...” 不仅在诗句上构成对应, 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
呈现一种整齐美。
比较阅读,总结共性
1.与《梅岭三章》相比,它们在形式上、语言上的“新”表现在哪里?
形式新:
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 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会遵循一定 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 (共37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 (共37张PPT)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 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 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 虑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敢于乘风破 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Z
H
U
Z
H
I
G
A
N
诗人描绘了在铺天盖地的疾风骤雨中,世界 的陌生化给人的冲击与感受。在颇有象征意 味的“风雨”中,表现一个敢于像舵手一样 乘风破浪的有志青年,面对风雨如晦的中国 局势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前途、 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P
o
e
t
r
y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The
authors
introduce
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 《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 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 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 等著名诗篇。
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
作行世。
LU DI
P
o
e
t
r
y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开头两句“卷”“奔”两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奔”这个动词极为生动,突 出风雨气势之猛烈、磅礴,描绘出了 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被裹挟 的状态,自然的将大地与大海联系起 来。
P
o
e
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诗五首(共2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诗五首(共28张ppt)

海涛( tāo )
装饰( shì )
霜风( shuāng ) 寂寞( mò ) 舵手( duò )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 属的东西,使美观。
舵手:掌舵的人。
寂寞:孤单冷清。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月夜》:在清冷中不乏坚守。
《萧红墓畔口占》:虽孤寂、悲凉而 又充满惋惜、敬佩。
《月夜》:对比衬托(环境与人物的对比、反衬; 树与人的对比、正衬)和隐喻。
《萧红墓畔口占》:象征(红山茶)与反讽(闲话)。
探究 特点
总结手法
《断章》:对举互文和隐喻。 《风雨吟》:动静结合、隐喻象征。 《统一》:铺垫、衬托。
检测小结
这五首短诗中,你认为哪一意象最能触动你?
《月夜》中的“我”与“顶高的树”并立,却不依 靠树木,立于天地之间,展现着自我的风姿和人格的 独立。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统一》:主要的意象是叶、花、果实、树木、大地。 叶、花、果实、树木这些意象是从数量和形体等形式上 认知的。对“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的认知,可从本质与 哲理等内涵上去理解,其中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禅 意。前几个意象铺垫蓄势,后一个意象势成定格。
合作 探究
探究旨意
这几首短诗,诗人直面他们所处的时代,各 自表达了什么主旨?
《月夜》:在寒冬月夜的清冷中,诗人追求 人 格独立,像一棵笔直的树,立于天地间。
《萧红墓畔口占》:走出悼亡的孤寂、惋惜, 探索人生的奥秘,获得一份超然的宁静。
合作 探究
探究旨 意
《断章》:自然之美,蕴含哲理——人不 应被一些世俗观念束缚,而应透悟人生与 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 性格和奋斗精神。
诗歌赏析
3.分析《月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 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 ”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 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 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 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诗歌赏析
1.《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 “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 来。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 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萧红一生身世坎坷,1942年1月22日, 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得不到正常的治疗, 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1.“口占”是什么意思?“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 意味?
诗歌赏析
3.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 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 ,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统一【智利】聂鲁达作名片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 歌》等。
写作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àn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mò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màn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时间之长 路途之远
这是写实,更隐指 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 厚和祭奠的诚挚。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既是诗人的实际感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
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
状元成才路
为什么不说“墓畔”?
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
为什么诗人要用红山茶祭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花品
凌寒高洁 冷艳不群 坚忍不屈 执着奔放
这是诗人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作家最 好的告慰,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
2.手法多样,语气委婉。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 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 “我”。而白描手法的运用,更使诗中“我”显 得卓然独立。此外,诗中动词“照”“靠”押韵, 却在每行诗末缀以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 节奏舒缓自然。
随口吟成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 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有“雨巷诗 人”的称号。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
却没有靠着。
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 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Hale Waihona Puke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野图景,请用你自己 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环境 描写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试着简要分析这一句诗的写法和作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出了环境的萧森及人物的孤独,正好反映
状元成才路
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
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状元成才种路 社会相。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 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萧红墓 畔口占
时间长

路途远 等待着
对友人的怀念 人生的寂寞之感
你 卧听闲话
情感美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 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 与缅怀,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
bi卞àn之琳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江苏海 门人。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汉园三诗人”之一。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 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 笔墨简省,较晦涩难懂,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 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 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月夜》中,诗人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 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 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表现 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 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1.意境清新,含而不露。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 意境的创造。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 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 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 是少见“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 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 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突出风的冷凄,给
人一种萧索的感受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叠词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如何理解这一句所体现的精神?
写出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 正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 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 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 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 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 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 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 斗精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树


月夜

倚 状元成才路
“我” 状元成才路
意境美
月夜
沈尹默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 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 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主要作品有
状元成才路
《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 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 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 的现代性。“科学”与“民主”,个体意识的觉醒, 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3 短诗五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名称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状元成才路
作者
沈尹默
戴望舒
卞之琳
状元成才路
芦荻
聂鲁达
1.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重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难点)
3. 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 特点。(重点)
象征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暗指风雨如晦 的敌寇统治。
如何理解“我等待着”的内涵?
状元成才路
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 运多舛的人生的状元成省才路 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人天永隔,逝者自 有其穿透世事的安 详与达观。
通过祭奠友人,表明生者在受着煎熬,在 焦急等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是悠闲自 在。诗人欲超脱而不得的心境可见一斑。
代表作有《雨巷》《狱中题壁》,诗集《望舒 草》《望舒诗稿》《我的记状元成才忆路 》《灾难的岁月》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 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 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 极度混乱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 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 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 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