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C
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 行政管理。 2.具体举措 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事 务。
(3)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①背景: 明代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 ②实行: 雍正年间和乾隆时期。 ③意义: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3.影响 (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了近代 中国的版图。 (2)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3.特点 (1)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2)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 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3)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 六部百司。 4.影响: 加强了专制统治,但后来宦官参政、甚 至控制内阁,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1.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点是什么? 精讲:
宰相制
2.(2011· 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一通考)“雍正七年(1729 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 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军机处
1.军机处 (1)目的: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2)地位: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职责 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特点 ①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 ②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5)意义: 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 制度进一步加强。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政治地位上升情况时期参与机密事务决策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清朝皇权的加强清朝皇权的加强清朝皇权的加强清朝皇权的加强皇权受限南书房皇权得以加强军机处皇权高度发展上图
英国责任内阁制
2003年布莱尔准备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18日英国报纸刊登的一则
专访中表示,在3月英国议会就伊拉克战争问题进行表 决时,他曾命令下属做好准备,以便万一在议会投票中 失败时辞职。
3月18日,布莱尔在英国议会就开战问题的表决中 获得了议会的支持,但他作为工党领袖的威严受到了打 击———因为他所在的工党内部有许多议员在这个问题 上站到了他的对立面。那天,在经过长达9.5个小时的 激烈辩论后,英国议会下院终于以412票对149票通过 了支持“以一切必要手段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5
近孟德代斯英鸠国说,出当现立过法 权时独,和裁自行的由政就权首不合相复而吗存为在一? 了为。什么?
从下列材料分析英国首相的权力可能受哪些制约?
材料1 布莱尔带领工党自1997年上台,..在伊拉克 战争和内阁丑闻的影响下,支持率近年来不断下跌。
材料2 七名工党议员星期三(06.9.6)宣布辞去政府 职务,要求布莱尔下台。共有17名工党议员在那份公 开信上签字。
D
5.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 立是 A. 17世纪末《权利法案》的颁布 B. 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 C.19世纪中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D.17世纪末《三年法案》的通过
C
7、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是
①有利于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
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
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
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 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7
5、内阁与首相关系:内并阁与全首体相成在员政对治政上府 共集 进体 退负 。责, 6、内阁与议会关系:
内阁制政府对议会全权负责,若遭到议会不信 任案,就得集体辞职;或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简述明代内阁制形成和演变
简述明代内阁制形成和演变
明代内阁制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明代内阁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但真正的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建立的。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他设立了“东厂”和“西厂”两个机构,负责监察官员和情报收集。
这两个机构的职能类似于现代的情报机构和反腐机构。
但是,这两个机构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官员的恐惧和不满,最终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被废除。
明成祖朱棣时期,他建立了内阁制度,设立了东阁和西阁两个机构,负责处理政务和军事事务。
内阁的成员由皇帝任命,一般由文臣担任,但也有武臣担任内阁成员的情况。
内阁成员的职位和权力都比较高,他们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对于国家大事有决策权。
内阁制度的建立,使得政治权力逐渐从皇帝手中转移到内阁成员手中,内阁成员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高。
明朝后期,内阁制度逐渐演变为“六部一省制”,即由六部和一个中央机构组成的行政管理制度。
内阁成员的权力逐渐被削弱,六部成为了明朝政治的主要决策机构。
但是,内阁制度在明朝后期仍然存在,成为了皇帝和六部之间的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明代内阁制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内阁制度的建立,
使得政治权力逐渐从皇帝手中转移到内阁成员手中,内阁成员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高。
内阁制度的演变,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议会至上”和“虚君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
它主要是指国家垂下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换言之,“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是与“虚君制”并存的。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制的萌芽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性情刚愎,富于政治和军事才能,起初总想在没有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
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而难以独掌王权时,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襄助女王处理国务。
……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
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
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
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
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
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③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通过阅读这条材料,我们可以知道:①1690年,当威廉三世忙于爱尔兰时,他不得不设立内阁,以协助性格荏弱的玛丽女王处理国务。
②设立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起初是威廉加强王权的重要手段。
③1694年,当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辉格党人并不是议会中的多数派。
④1695年,辉格党人的胜利是他们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结果。
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内阁都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得知:①从专制国王或立宪君主的角度看,加强王权都是他们最迫切的主观愿望。
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议会与国王和政府大臣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就为内阁制萌芽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第一代立宪君主时期,萌芽中的英国内阁制并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简述明代内阁制形成和演变
简述明代内阁制形成和演变
明代内阁制是中国封建王朝后期的政治制度之一。
它的形成主要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三省六部”制度,即刑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都察院七个大臣,负责全国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这一制度的缺陷在于:它是一个由皇帝直接管理的权力机构,导致皇帝权力过于集中、官员任命不稳定、政治腐败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太祖的孙子明成祖朱棣于1403年派遣王振、陈循等法学家前往日本、朝鲜等国考察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将原来的“三省”改为“东西南北中”的五部,再增设东厂、西厂两个特务机构,以监察政治。
到了明末,内阁制度已经成为朝廷的重要机构。
明神宗时期,内阁由首辅和参政两个官员组成,负责审议政务和草拟诏书。
万历年间,内阁的权力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明朝末年,内阁官员由两个增加到四个,内阁首辅的权力也进一步加强,成为皇帝的重要参谋。
总的来说,明代内阁制经历了从“三省六部”到“五部”再到“内阁”的发展演变,这一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体现了中国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进。
- 1 -。
内阁制度的形成
内阁制度的形成内阁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英国的历史背景。
在英国,内阁制度是由贵族群体的压力下形成的。
在英格兰的历史上,由于国君实力不断增强,国王逐渐变得非常强大。
然而,国王个人的权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决策制定方面。
国王面临着一个问题,他们需要拥有一个可靠的咨询机构,这样他们才能在政府事务上得到反馈和建议。
因此,国王开始依赖于一些重要贵族和大臣的意见来帮助他们决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咨询机构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政治机构,即内阁。
内阁被国王视为强大的咨询和决策机构,并由国王亲自任命和解散。
内阁成为国王与由贵族组成的议会之间的桥梁,起初只是一个由几个重要大臣组成的团队。
这些内阁成员通常由国王视为忠诚和可信任的人选任命,他们对社会和国家事务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的角色逐渐扩大,并开始参与重要决策的制定。
内阁成员的职责变得更加多样化且具体,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政府运作需求。
内阁开始正式的会议制度,不仅仅是简单地为国王提供意见,还开始经过讨论和协商来达成共识。
内阁成为国家政治决策的核心,通过为国王提供建议和支持来推动政府的运作。
内阁制度的形成也受到英国议会制度发展的影响。
议会的存在使得君主不再能够独断独行,国王需要与议会合作来制定政策和法律。
内阁成为国王与议会之间的重要桥梁,同时也作为政府的关键决策机构,起到协调各方利益和维持政治稳定的作用。
内阁制度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内阁制度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国王权力过大所带来的问题,也促进了政府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内阁制度在英国的成功也影响到了其他国家,成为现代民主国家政府制度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内阁制度的形成源于英国历史背景中的国君权力过大问题。
通过依赖重要大臣的意见来决策制定,内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政府的核心决策机构。
同时,内阁制度也受到议会制度发展的影响,成为国王与议会之间合作与协调的桥梁。
内阁制度的形成不仅在英国,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政府改革和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
历史ⅱ苏版4.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素材
历史ⅱ苏版4.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素材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制的萌芽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性情刚愎,富于政治和军事才能,起初总想在没有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
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①而难以独掌王权时,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襄助②女王处理国务。
……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
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
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
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
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
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③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解读】“光荣革命”是英国宪政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后推行各项政治制度,诸如立宪君主制度、政党制度、内阁制度等,其实都是从这时才真正开始起步的。
这条材料选自阎照祥的《英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主要介绍了英国内阁制的萌芽,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阎照祥先生现任河南大学历史学教授,他在英国史研究领域做出了较大成绩。
从作者所提供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①1690年,当威廉三世忙于爱尔兰时,他不得不设立内阁,以协助性格荏弱的玛丽女王处理国务。
②设立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起初是威廉加强王权的重要手段。
③1694年,当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辉格党人并不是议会中的多数派。
④1695年,辉格党人的胜利是他们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结果。
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内阁都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得知:①从专制国王或立宪君主的角度看,加强王权都是他们最迫切的主观愿望。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课件:4-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PPT课件
明朝内阁制 性质 产生途径 产生依据 权力大小 政治地位 独立程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皇帝任命 强化君权 无实际权力 内侍机构 靠皇权维持
英国内阁制 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 或间接民主制度 多数党领袖组阁 君主立宪制核心内容 国家行政权 国家政府机构 民主政府 完善了资本主义民主 制度——君主立宪制
历史影响 强化了君权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英国于18世纪初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其与中国明朝 时期的内阁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 A.国王权力进一步加强 B.内阁拥有立法权 C.国王权力进一步被架空 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 解析: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英国的责任制内 阁是为了保障民主,而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则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C 点拨 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本主 义代议制民主的体现,这是两者最根本的不同。
问题1
问题2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 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 人辞职。符合这些信息总体特征的只有C项。 答案:C 点拨 责任制内阁掌握英国行政大权,至今仍在英国政坛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历史上明朝也设有内阁,但与英国的内阁有很大不同。 试比较明朝内阁制和英国内阁制的不同。
一
二
英国首相有几重身份?有哪些权力? 提示:(1)身份:政府首脑、议会领袖、政党领袖三重身份。 (2)权力:行政权、立法权、内阁成员任免权、领导内阁权、制定 执行国家大政方针等。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责任制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特点之一。试分 析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 责任制内阁的完善标志着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本问 题阐释了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把握本问题,能够形成对责任制 内阁的全面认识。 (1)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实质上是政党制内阁。内阁是政府的领导 核心,由议会的多数党领袖组织。这里的所谓“责任内阁”,实际上不 过是议会多数党的政府,内阁成员既是政府的行政官员,又是议会 立法的议员。他们是立法议案的倡议者,直接参与立法辩论,发表 政见,并通过控制立法程序,促使政府立法提案通过。因此,这种责 任制内阁与其说是议会监督内阁,还不如说是内阁控制议会。
英国责任内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议会至上”和“虚君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
它主要是指国家垂下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换言之,“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是与“虚君制”并存的。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制的萌芽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性情刚愎,富于政治和军事才能,起初总想在没有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
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而难以独掌王权时,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襄助女王处理国务。
……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
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
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
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
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
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③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通过阅读这条材料,我们可以知道:①1690年,当威廉三世忙于爱尔兰时,他不得不设立内阁,以协助性格荏弱的玛丽女王处理国务。
②设立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起初是威廉加强王权的重要手段。
③1694年,当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辉格党人并不是议会中的多数派。
④1695年,辉格党人的胜利是他们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结果。
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内阁都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得知:①从专制国王或立宪君主的角度看,加强王权都是他们最迫切的主观愿望。
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议会与国王和政府大臣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就为内阁制萌芽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第一代立宪君主时期,萌芽中的英国内阁制并不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高二历史同步课件 第四单元《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人教版选修2)
[特别关注] 代议制民主属于间接民主,与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 相比有较高的行政效率,英国的代议制民主与政党制度、 议会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在二者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不 断完善的。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是什么? (1)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实质上是政党制内阁。内阁是政 府的领导核心,由议会的多数党组成。这里的所谓“责任内
新知预习·巧设计
第 四 单 元
第 2 课
名师课堂·一点通 高频考点·巧解密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后习题解答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制度起源: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中的 外交委员会 。 ①16世纪初,枢密院正式成立,是代表英王权力的最高 行政机关。 ②17世纪后期,英王经常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
2.影响 (1)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
个 政治稳定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 了资产阶级 政治文明 的发展。 (3)对 欧洲 和北美地区,以及其他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 治文明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代议制民主的
行政领域,而是成为了“融合”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工具
和有效统治英国的机构。目前内阁的权力日益集中于首相
手中,内阁政府有被首相政府取代的倾向。
(3)下院存在一个“影子内阁”,即内阁与阁员对下院负 连带责任,这也是英国责任制内阁的重要特征。
1.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 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在许多重大 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规则,内阁制定具体的实行
3.组阁程序
第2课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选修二
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基础探究导读】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形成过程(1)萌芽①16世纪初,枢密院正式成立,是代表英王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
②17世纪后期,英王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共商国是。
③18世纪初,国王还有权任免大臣。
(2)形成①自18世纪早期,英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后形成惯例。
②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③辉格党领袖沃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内阁制开始形成。
(3)完善: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2、主要职责(1)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
(2)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3)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4)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
3、组阁程序(1)获胜:政党在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
(2)任命:英王任命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政府首脑。
(3)提名: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
(4)批准:名单呈请国王批准。
(5)组成:内阁和政府宣告组成。
4、基本特点(1)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
(2)内阁和政府必须接受议会监督。
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它是一种间接民主,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2)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
(3)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但权力重心发生巨变。
2、影响(1)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对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其他英国殖民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思之窗】代议制民主属于间接民主,是指经过公民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
为了监督和防范这些代表及由此产生的政府滥用权力,间接民主通常有一套相应的监督机构对之加以约束。
请思考:为什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实行的是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提示:一是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口和疆域的扩大,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代议制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选择的政府形式。
内阁制的基本历程
内阁制的基本历程
内阁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其历程由来已久。
最早的内阁制出现在
英国,其基本原理是由元首任命内阁成员来组织政府。
内阁的成员都
是资深的政治家,负责领导各部门的工作,会议议决政治方针,推行
政策措施。
内阁制的演变历程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英国内阁制。
在这个时期,英国国王首相的地位逐渐得到确认,内阁规模逐渐扩大,从而形成了
真正意义上的内阁制度。
第二阶段是19世纪的内阁制。
这个时期内阁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内阁制度逐渐由时任国王完全掌控转变为其它利益对其施加
影响,如保守党、自由党等;内阁成员的地位得到赋予,逐渐成为政
治家群体的代表。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内阁制的发展。
在20世纪,内阁制追求更加
政治化、民主化的发展。
内阁的成员数量增加,内阁成员由实际执政
者转变为只占有眼前工作。
总的来说,内阁制历经了很长的历程,从英国内阁制的形成,到
内阁制在其它国家的推广,不断地朝着完善和民主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内阁制依旧是不少国家的主要政治制度,它通过高效集权的组织
形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沃尔波尔)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沃尔波尔)责任内阁制: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
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即枢密会议)。
“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召集少数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内阁”和“内阁会议”的名称由此而来。
后来内阁成为议决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工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改要性也随之加强。
但到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法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只是有少数大冲参加的会议。
国王退出内阁后,内阁会议转而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
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首相”的称号。
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卜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
在18、19世纪形成的一些惯例中,英国逐渐确立厂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下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宜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在内阁权力逐渐增强的同时。
国王的权力彼逐渐削弱,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
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教常位的政党组阁,该党领袖就是首相。
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了。
责任制内阁的职权及特点:①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内阁的由来:①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会议,因此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②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
③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英国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历史。
下面是英国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一些主要阶段:
1.1628年《权利法案》: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议会与君主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这促使了《权利法案》的出台。
该法案规定,国家事务应有国王与议会共同决策,奠定了议会对政府行动的监督权。
2.1688年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标志着君主专制的结束。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夺取了王位,并做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签署《王室宪章》和《权力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这些改革为内阁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18世纪初:雇佣军的扩大和海外殖民地的发展导致了国内政治的变化。
国王依赖议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强化了议会的地位。
此时期的内阁形成了一个由首相领导的政府核心团队。
4.19世纪初:内阁制度在此期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首相的地位得到巩固,开始具有相当大的权力。
内阁会议在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成为决策的主要机构。
5.20世纪初:内阁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议会的监督权。
议会通过各种机制,例如质询和辩论,对内阁行动进行监督,并对政策进行辩论和审查。
总的来说,英国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
程。
它始于17世纪早期的政治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和巩固。
内阁制度的核心是由首相领导的政府核心团队,内阁会议成为政策决策的主要机构,同时议会的监督权也逐渐加强。
这一制度体系至今仍在英国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
15-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键入文字]15-16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下面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请考生认真学习。
内阁制。
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的领袖人物组成,其首脑称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或大臣。
内阁(cabinet)一词来源于法语,有内室、密室之意。
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它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该词后来被其他国家采用,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名称和组织形式。
罗伯特沃尔波尔是英国资产阶级内阁第一位首相,他执政期间的英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考察了沃尔波尔跻身英国政坛时的国内外政治背景,分析了沃尔波尔和平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
光荣革命尽管确立了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连年的战争和王朝更替导致国内政治局势并不稳定,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
同时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已获得海洋优势,乌特勒支和约建立的欧洲均势为沃尔波尔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沃尔波尔执政前期的外交政策。
17211731 年间,沃尔波尔从不干涉外交政策到主导英国外交,并且确立了英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这段时期沃尔波尔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维持英法合作,维护欧洲均势,用和平的方式化解战争危机,其目的是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发展英国的商业贸易。
当维也纳联盟和汉诺威联盟的对抗导致欧洲战争危机时,沃尔波尔采取防御战争和避免战争的措施,使英国避免了战争,维持了欧洲均势。
在英法合作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沃尔波尔调整了英国的外交战略,改善了与奥地利的关系,在维护欧洲均势的基础上避免了英国的孤立。
沃尔波尔执政后期和平外交政策的演变与结束。
从1731 年到1742 年间,沃尔波尔的政治权力达到鼎盛时期,全面控制着英国的内政外交,外交上坚持和平政策,反对介入欧洲冲突,并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成功地使英国保持中1。
知识点4_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责任内阁制的概念】
内阁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核心,总揽国家的行政权 力,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议会负责。
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英国国王 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 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即枢密会议)。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制下的首相】
现在普选制是全民普选,按照659个选区, 每区得票最高的获得议员资格,再统计659人 中占多数的党员是哪个党,由这个党的领袖出 任内阁首相,英王在白金汉宫形式上宣布任命 书。首相组建内阁和政府班子,把名单再交国 王批准。而国王是没有可能不批准的。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
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在代议制
民主发展进程中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大的差异性?(8分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典型例题】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 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 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 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的由来】
1.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会议,因此人 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2.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 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 3.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 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 位首相。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课件
3、实行方式:间接民主(按一定程序选举代表组 成的代议机关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 )
(四)英国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实行间接民主的原因
(1) 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口和疆域的扩大,直 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
(2)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 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自由奠 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
进一步 18C后期- 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力,标志英国资 完善 19C上半期 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二)内阁的权限
1、内阁的主要职权
(1)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 (2)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3)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2、内阁 Nhomakorabea议会的关系
(1)内阁由议会产生,阁员大都由议员兼任 (2)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政府对议会全权负责)— —内阁制政府的特征
4、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 的政治框架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12:03:17 PM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一、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
阶段 时间
概况
起源
16C初
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强化专制王权 的工具
萌芽 17C后期 国王在王宫密室召集部分亲信共商国是
开始 形成
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国王 18C初期 逐渐“统而不治”,第一任内阁首
16-17版: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创新设计)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2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原因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逐步发展,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 (2)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对国务也不感兴趣。 (3)英国两大政党之间长期斗争的推动,特别是辉格党领袖沃 波尔的努力。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35
12 3456
5.英国的政治框架多年没变,仍保留着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的 国王、上院、下院、内阁等,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英国政治上“换汤不换药” C.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与封建制度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英国政治方面注重平稳和延续性,避免了社会的动荡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0
(2)对世界 ①顺应了资产阶级 民主与法制 社会的历史潮流 ,促进了 资产阶级 政治文明的发展。 ②推动了欧洲和北美地区及其他英国 海外殖民地 的 政 治 文明进程。 ③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 代议制民主 的政治框架。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1
名师点拨 英国的两党制伴随着君主立宪制与责任内阁 制的确立而不断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组 成部分,成为现代政治制度中政党制的起源。
完善。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5
2.主要职责 (1)内阁: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按照议会 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 ,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2)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由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 由议会议员兼任,集体对议会负责。 (3)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多数党的领袖,但接受议会监 督。
手法,同时还监禁6个拒绝公债的骑士,但仍未能解决财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的权力:行政权
2、内阁的产生:议会选举,两当竞争
多数党为执政党,领袖为首相。
3、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列举英国出兵伊拉克的例子:内阁首相布莱尔是由下议院多数党选举产生,所以他要出兵伊拉克,一般是很轻易就在下议院获得多数票数通过,但也有120多名工党议员对政府动议投出的反对票使首相布莱尔蒙受了打击。
那反对的那部分议员怎么办呢?他就需要首相为自己的决策进行辩护,但是无论辩论结果如何,只要下议院是多数票数通过了,最后英国就可以出兵伊拉克。
讲述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的议会和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的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体现为:内阁必须得到下议院议员的支持,内阁设首相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这样,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减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国的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
师:那内阁首相与内阁成员是怎样的关系?
给学生时间,略微重新阅读课本。
师:最近安倍禁三刚刚因个人理由辞职,那他的内阁成员是否必须和他一起辞职?
生:讨论。
通过对此时事讨论,帮学生一起理清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的关系。
板书:
5、首相与内阁成员的关系:首相任命内阁成员。
师:所以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君主立宪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
那这一近代政治制度的民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两方面,议会选举和内阁与议会的分权上。
明朝的内阁制
明太祖由“胡惟庸案”废除丞相,丞相作为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复存在。
但由于工作量过于庞大,后又设立殿阁大学士,此乃内阁雏形。
最初,殿阁大学士并无实权,只是作为皇帝的智囊团,为皇帝出谋划策。
但随后的发展却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
1402年,永乐帝正式设立内阁,其后,阁臣势力逐渐膨胀,到了万历初期,更是登峰造极地压制了皇帝。
虽然内阁首辅在法律上始终没有得到丞相的地位,但如果这样就认为“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加强了皇权”否定“内阁”的进步意义是不正确的。
内阁可以驳回皇帝旨意,事实上牵制了皇权,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说明朝内阁的工作流程:皇帝授意——内阁票拟——皇帝(或太监代笔)批红——付诸实施
英国内阁制
准确的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应该叫“责任内阁制”或“代议制”。
体现的是西方常见的“分权”原则,虽然没有美国的总统制那么明显的三权分立,但事实上至少已经达到了两权分力的程度,即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
“代议制”起源于18世纪初,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君主立宪的重要特点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不是一个人,国王或女王代表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仅作为国家的象征。
首相手中握有实权,进行行政管理。
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中产生,然后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首相是内阁的统领者,内阁和首相都对议会负责。
议会如果不信任内阁,内阁就要集体辞职。
或内阁提请国王解散议会(这个很少见)。
英国内阁的工作流程:内阁提案——议会审批——首相签署——元首颁布
将两者对比,我们发现,在明朝内阁中皇帝可以罢黜或提升阁员,事实上充当了“议会”和“元首”两个角色。
而“议会”的公平性代表着社会的民主程度。
明朝皇帝虽然会忌惮内阁,但远未到达“统而不治”的地步。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虽然起到了牵制皇权的作用,但其仍然是独裁政治的一种形式。
如果明朝没有灭亡的话,内阁或许可以发展。
但那不是我们历史的研究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