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水分子的运动原理基础上分析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而揭示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实验现象引出氢气和氧气,为以后学习二者的性质作出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微观粒子的机会比较少,对于这种微观而又抽象的粒子难以想象,因而如何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接受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本节课的关键。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解水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以及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变化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探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初步形成微粒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水的分解与合成两个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流程图:
导入(水的三态变化)实验一反思交流
实验二化学反应实质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了吗?(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呢?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从而可以判定这是一个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水分子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二)授课
一、水的分解(板书)
(投影)实验探究一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用到一种新的仪器,叫水电解器,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同学们看着实验台的水电解器,红色的导线一端与水电解器的正接线柱相连,另一端与学生电源的正极相连,黑色的导线一端与水电解器的负接线柱相连,另一端与学生电源的负极相连。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给水电解器装满了水。同学们再找到学生电源上的开关,一会向上一推,灯亮了,就显示接通电源了。一会我们打开学生电源上的开关后,仔细观察以下现象:请看大屏幕:(投影)1.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2.哪一电极产生气泡快?3.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各小组来个大比拼,最后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一、二、三名),现在打开学生电源的开关,动手实验吧,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整理到学案上。
师巡回,注意控制好时间。
哪个组交流一下你们观察的实验现象呢?生交流。
(投影)实验现象:1、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液面下降,中间的玻璃管中液面上升。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泡快。3.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是1:2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玻璃内产生了气体。大家还记得水的化学符号吗?根据水的组成,大家猜想一下,产生的可能是什么气体呢?大家再回忆一下,水加热烧开之后,有什么现象呢?(水蒸气)
(投影)提出问题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呢?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氢气假设二:氧气假设三:水蒸气
刚才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猜想,到底是哪种气体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请看温馨提示:(投影)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从温馨提示中,你能否找到检验气体的方法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讨论一下。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投影)实验方案:
第二步,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挤出气体,观察现象。
第三步,用一根点燃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挤出气体,观察现象。
师演示,燃着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教学生如何挤出气体。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两同学的配合,一个同学先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放到玻璃管的尖嘴处,另一位同学放出气体。
我们先来完成第二步。注意选择哪个玻璃管中的气体?
生实验,师巡回。实验结束后,生交流实验现象。
解释:氢气在燃烧时,由于受玻璃管中玻璃成分的影响,我们观察到的火焰是黄色的,这个知识我们以后会在高中会学习的。
(投影) 实验现象和结论。(内容见课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那么是否是水蒸气呢?哪一位同学说一下呢?因为水蒸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猜想三是错误的。根据我们的观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氢气),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和体积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一比二”。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化学反应用式子来表示出来呢?
师问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箭头指向生
成物,板演。这种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文字表达式,这是我们化学反应的一种表示方法。
同学请看这个式子,(投影)这一反应可以表示为:水通电氢气+ 氧气
H2O H2O2
在这个反应中,水是什么?(反应物)氢气和氧气是什么?(生成物)通电是什么?(反应条件)通常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哪一面?生成物写在哪一面?箭头表示”生成”; 箭头上方:注明反应条件; “+”表示“和”。
介绍读法,哪位同学大胆试着读一下。
从文字表达式中我们可以判断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这就是文字表达式的意义:表示一个化学反应。
(质疑)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是怎样变成了氧气和氢气,水分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观看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师演示动画过程。
同学们,你能否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用拆分模型的形式在小组内来展示一下呢?看哪个组完成的既快又好,完成的组举手示意一下。哪个组把生成的微粒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