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

合集下载

试论禅宗理念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试论禅宗理念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试论禅宗理念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他的诗歌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很显著,因此得到了“当代诗匠,又精禅理”①的赞誉和“诗佛”的称号。

王维在创作中不仅把宗教观念与感情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而且借鉴了禅宗的认识方法来丰富诗的表现手法,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禅宗影响于王维的山水诗歌创作艺术,可分为三种类型: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助诗。

这三类形式,从*传统的文学批评标准来看,具有不同的价值。

……。

分析王维诗与禅

分析王维诗与禅

分析王维诗与禅分析王维诗与禅唐代诗坛上,受佛教思想影响最大的诗人莫过于王维。

下面来看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王维在世时。

他的友人苑成就称他是“当代诗坛,又精禅理”(《酬王维序》)。

后代诗评家也注意到王维与佛教的紧密关系,赠予他“诗佛”称号,并将其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提并论。

一、工维与禅王维,字摩诘(公元701―706年),太原祁县人。

自幼聪慧,出身于官宦世家,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书香的熏染,能诗善画,精通音律,多才多艺。

早年有儒家治世之抱负,中年具道家隐逸之风采,晚年得佛家治心之精髓,很符合古代传统士大夫“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的理想人格。

王维晚年沉迷佛法,与早年家庭环境有关。

据其《请施为寺表》,其母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温柔敦厚的母亲长年诵经奉佛,潜移默化。

而其弟王缙也是大照禅师的弟子,“尝官于登封,因学于大照。

”浓郁的家庭氛围,深刻影响了王维的思想。

王维信佛还与当时佞佛的社会风气有关。

开元、天宝年间,禅宗大盛。

北宗神秀初到长安,“王公已下,京邑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曾受武则天、唐中宗礼遇,安史之乱前兴盛一时。

王维写过一篇《为舜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大通就是神秀,大照就是普寂(神秀亲传弟子)。

乱后,北宗渐微,南宗兴起,王维受南宗首领神会之托为慧能(南宗创始人)撰写了一篇《能掸师碑》。

从这一表一碑中也可看出,王维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绝非一般人的浅尝辄止。

然而王维信佛,更多的受个人经历的影响。

开元十三年,因伶人舞狮子案受牵连,被贬济州,任司仓参军,后经张九龄擢拔。

张九龄被贬后,李林甫上台,政治日益黑暗。

王维失去了政治依靠,也失去了早年博取功名的雄心,隐逸思想占据主流。

安史之乱中,“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王)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维服药取痢,伪称暗疾。

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居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佛教文化与王维的禅意诗

佛教文化与王维的禅意诗

ii m 佛教文化与王维的禅意诗学教育2。

19.04_________________® -X又隼内容摘要:众所周知,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诗佛”之称,后苏轼称赞其诗达到“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其《从军行》,《送元二使安西》,《终南别业》,《使至塞上》等作品都是令人朗朗上口 的。

王维其生平所作诗歌,早年间作品气魄宏大,豪放恣肆之态溢于字里行间。

及至晚年,历经安史之乱后,诗风 斗转,语意平和清宁,闲适淡漠,禅意盎然。

王维与佛教文化的精彩结合是十分值得探索和深思的。

关键词:佛教文化王维诗风变化以禅入诗研究佛学专著,结交名僧并 一度流行于唐代士人阶层(《维摩 洁经》这本佛学著作很受唐代士 人欢迎,王维其字跟这本书的主 人公有很大关系)。

王维也正是受 到当时佛学理论的影响,早年就 精研佛理,及至晚年以诗化禅,写 出了许多精妙空灵的诗句。

在王 维晚年的一些诗句之中,透过文 字传递出来一种以禅入定,灵慧 脱俗的精神境界,“这是中国人在 接触到佛教大乘教义后达到的心 灵状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诗佛”,是由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及一个伟大的宗教共同铸就的光 辉符号,是他们的精彩结合。

一.王维其人与佛教渊源1.唐代诗史上的大师---王维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 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 开创的山水诗且独树一帜。

使山 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王维的 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

是研究 唐代诗歌所不可跨越大师。

正由 于他常以一位坐禅者的目光观览 万物,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 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2. 王维与维摩洁居士王维字摩洁,其号摩洁居士。

古代诗人中字与号相同的,恐怕 只王维一人。

为何他如此钟意“摩 洁”二字,要从引言中提到的《维 摩洁经》说起。

《维摩洁经》是大乘 佛教的经典之一,因经中的主人 公是维摩洁居士而得名。

王维接046触到这本经书后,了解经中这位维摩洁居士的事迹,对其能对境而不生境,处相而不住相的精深境界折服,引为楷模。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禅意和画意,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两大特色。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画家,被后世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

对祖国山水画的发展,有过杰出的贡献。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到了唐代,便正式走向独立发展的阶段,佛教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寺院经济蓬勃发展,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都在这个时期相继形成。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进入唐朝,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高峰,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顺应这一历史因缘,王维这位精通禅学,擅长诗歌,首创泼墨山水画,熟谙音律的艺术巨匠出现了。

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字摩诘,武则天长安元年(701)诞生于今山西省祁县。

其父王处廉,后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王维幼年聪颖过人,九岁知属辞。

其弟王缙,官至丞相。

王处廉去世较早。

其母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今河北省蠡县南)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大照禅师即普寂,为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约606-706)的大弟子。

神秀示灭后,其法众即由普寂统领。

《宋高僧传》记述:开元十三年(725)即王维二十四岁时,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王公大人,竞来礼谒”。

崔氏得拜这样一个高僧为师,守戒习禅三十多年,自然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居士了。

生长在佛教气氛如此浓厚的家庭,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和王缙“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

”(《旧唐书·王维传》)开元九年(721),二十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授官大乐丞。

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今山东省茌平县)司库参军。

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回到长安,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朗中、给事中等官职。

[优质文档]佛教禅宗与王维山川田园诗

[优质文档]佛教禅宗与王维山川田园诗

佛教禅宗与王维山水田园诗臣民直00(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人文系,陕西西安710061)00摘要:王维是一个佛教徒,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

佛教禅宗是王维走向山水自然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的山水田园诗,渗透了佛光禅影,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选择;诗歌意境的审美倾向;以诗参禅的思想情趣;以及“顿悟”的艺术表现形式。

00关键词:佛教禅宗;王维;山水田园诗0在多姿、多彩的文学创作的背后,总能看到哲学的影子,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支配着他的创作取向,甚至影响到他对题材的选择。

盛唐时期的王维,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将山水田园诗推向颠峰。

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从里到外都渗透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尤其是禅宗的影响更是直接而强烈。

0一、王维与佛教禅宗0佛教发源于印度,自东汉传入我国,不断地发展蔓延,逐渐与中国固有学说相交融,遂嬗变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学。

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多方面的影响。

尤其是佛教断定人生为“苦”,人生的本质即“苦”,人生面对的世界也是“苦”,“苦海无边”,佛教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的哲学。

这一人生观,同社会生活中失意者、绝望者以及备受压榨而无力抗争的阶层,容易产生共鸣。

0王维信奉佛教,有其家庭影响的重要因素。

王维的父亲去世较早,母亲崔氏青年守寡,以佛为伴,虔诚信奉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一生影响很大。

小时候经常随母跪坐焚香,念诵佛经。

一生乐此不疲,中年遭遇恩师张九龄罢相,以及“安史之乱”以后,更是一头投入“佛”的怀抱,为自己的精神寻找一个归宿。

00《旧唐书·列传·文苑下》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有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1](《旧唐书·文苑列传》)隋唐是中国佛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相继成立了许多宗派。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四大宗,即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

佛教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浅谈

佛教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浅谈

第 $ 期S S S S S S S S S S S 宁S 雯: 佛教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浅谈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
他对事物的直观经验, 是他对瞬间感悟的一种永恒捕捉, 比如 《 辛夷坞》 《 鹿柴》 等诗篇从禅悟的角度去理 解, 会读出一切是那样圆满自在, 和谐空灵, 读出一个忽略了时间的蕴涵无限的世界, 读出一个象征 “真 如” 的永恒的世界, 读出闪烁其间的禅光佛影。 四、 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 许多学者都认为王维的山水诗表现了一种全然的静, 是涅 之境。如张节末先生在其论文 《 纯粹看 与纯粹听— — —论王维山水小诗的意境美学及其禅学、 诗学史背景》 中提到王维山水诗中所有动态都是刹 〔 !〕 。陈允吉先生也曾指出王维山水诗不过是通过描绘自然现象表现 “ 虽动而常寂” 的寂灭思 那寂静的 〔 "〕 想 。事实上这些观点并不十分允当。王维明秀的诗境中既有精致宁静的画面又有绵缈灵动的情韵, 能 于空静中传出动荡, 平淡中透出幽深。 宗白华先生说: “ 禅是动中的极静, 也是静中的极动,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动静不二, 直探生命的本 ( $!$ ) 这段话使人不由想 原。……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 也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 [# ] 起是风动还是幡动的著名公案。六祖慧能以 “ 不是风动, 也不是幡动, 而是仁者心动” 的论断, 表明了禅宗 的动静观。客观存在的风吹幡动, 因了主观的理念而完全变为另一种性相。在彼此对立的概念里认识到 对方的存在, 这是他们不落 “ 两边” 的中道观。这种禅宗艺术辩证法被王维运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 以动 写静, 以静写动, 表现禅意诗情的境界。 他的山水诗, 没有一首是死寂无生气的。恰恰相反, 他的静往往正是通过动态的描述得以显现的。且 看 《 鸟鸣涧》 :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作者不否认物象的动和静,但对此 不作静止观。原本是动或静的物象只要改变原来的参照系便可以变成静或动的,因而他从来不写离开动 景的死静,而是追求 “ 动静一如” 的真谛。由动静之二相融合为 “ 动静一如” 的一相,可以认为是王维山水 诗创制意境的基本手段。 “ 月出惊山鸟” 是此诗的惊人之笔。本来山中的春夜是寂无声息的,花儿悄然落 下,云儿遮掩着月亮,连鸟儿也沉沉欲睡了。可忽然月亮破云而出, 银光洒满山涧, 鸟儿亦被惊醒,啼声 回响于山谷。仅有前两句是死寂, 有了月行鸟鸣才使风景有了生命。可见动静分则寡味,动静合则成意 境。王维并不执着于动和静其中的某一方面,也不把意念停留在动和静的某一阶段上, 而是描写动中之 静,静中之动,动静无常的美妙境界。王向锋老师曾指出 “ 在王维的诗中, 静象之静, 其静非为死寂, 乃意 〔 %〕 ( $"& ) 。可谓切中肯綮。 中之静, 故静中有动; 空象之空, 其空非为空无, 乃实相之有, 故空中有心”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到处渗透了佛光禅影, 与佛教禅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好问在 《 赠嵩山隽侍 者学诗》 中说: “ 诗为禅家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 了。这一作用,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尤其如此。王维得益于禅宗的运思方法, 丰富和发展了山 水诗创作手法, 使中国山水诗更向前迈进了一步。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摘要】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在唐代文化中有着密切的关联。

东土佛教对王维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在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宗教意蕴以及与东土佛教共通之处。

王维的诗风在东土佛教的启发下形成,其作品中融入了东土佛教的精神,表现出对自然、人生、以及禅修境界的领悟。

王维的诗作深邃内敛、清丽超脱,与东土佛教的信仰理念相契合,共同展示了玄妙的智慧与内在的安宁。

东土佛教对王维诗风的塑造不容忽视,而王维的诗歌中体现的东土佛教元素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展现了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宗教与人文精神。

【关键词】东土佛教、王维诗风、唐代文化、禅意、宗教意蕴、启发、精神1. 引言1.1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的关联性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的关联性始于唐代文化的交融。

东土佛教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王维则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融入了东土佛教的元素。

东土佛教对王维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宗教意蕴等方面。

在王维的诗歌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东土佛教对他创作的启发和指引。

王维的诗歌中常常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这与东土佛教强调超越生死、追求解脱的精神相契合。

王维在诗中描绘山水景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与东土佛教倡导超越尘世烦恼、修行得道的信念相一致。

他笔下的山水、花鸟都蕴含着一种超越尘俗的神秘意蕴,给人以超然之感。

在王维的诗歌中还可以看到东土佛教教义的影响。

王维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清新淡雅、超脱畅远的气息,这与东土佛教倡导的平等、慈悲、舍己为人的理念相符合。

王维的诗歌中常常饱含着对世俗忧患的超脱,倡导着一种超越世俗苦恼的心灵境界,这与东土佛教对追求解脱、超越轮回的信仰相契合。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的关联性得以体现在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宗教意蕴等方面。

东土佛教对王维诗风的启发,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超脱尘世、追求解脱的精神内涵,展现出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王维的诗歌中所体现的东土佛教精神,不仅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浅谈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

浅谈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

浅谈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浅谈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王维,字诘,名字合之为维诘。

《维诘经》乃是佛教一重要经书,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且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维诘”是除恶降的意思,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诗歌相映成趣。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徐复观先生说:“谈中国艺术而拒绝玄的状态,那等于研究一座建筑物而只肯在建筑物的大门口徘徊。

”(《中国艺术精神》)王维所接触的思想史很复杂的,这些思想不仅表现在其人生观和艺术观上,而且影响了他诗歌创作的审美取向。

但他所受到的最深刻的影响应该说是来自禅宗。

所以,谈王维的诗歌创作,从禅宗的角度去欣赏,无疑是必要的。

本文拟就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谈几点浅见。

一、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中国士大夫一直追求一种既远离世俗纷争,又遍享人生之乐的生活,特别像王维这样虽然心向山野恬淡之乡而又身处世俗华之地的士大夫,禅宗提供的处世方式恰好为他提供了身心两全、左右逢源的两全之策。

他一面陶醉于“朝罢须载五色诏,声归向凤池头”、“仙家未必能如此,何事吹笙向碧上”的空中华,一面吟赏着“有无断常见,生灭梦幻受”的禅宗机理。

于悲欢纠结、跌起伏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着心里的稳定平静。

读其诗,可见禅事禅理丝丝入透。

(一)直接描写参禅活动。

例如《蓝田石门精舍》: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再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见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南宗禅的参禅活动,不是在暮鼓晨钟中苦苦修炼,也无面对青灯古佛,甚至连北禅的习静打坐也一废弃,而是: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认为禅悟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以上两首诗真切地描绘了王维的参禅活动,活动方式虽然不同,均能悟道。

由此可见,王维确实已经掌握了南宗禅的真谛。

(二)宣传佛理教义。

从王维所留下来的诗文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研究颇深,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有一些纯粹是宣扬佛教教义的,正如李梦阳所指出的“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

禅宗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禅宗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原以后,对中国古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著名诗人在佛教禅定思想的影响下,将诗作写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在自然适意中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与华彩。

自汉代以来,佛教东渐,经过长期发展,在中国独立发展出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即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其中以禅宗性格最为独特,对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思想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禅宗又称宗门,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唐朝的很多文人都与佛教姻缘密切,进而影响到其文学创作,其中尤以王维最为突出,在佛教禅定思想的影响下,他把自然景物写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富有静默、空寂的特点,主客体合二为一,在自然适意中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与华彩。

笔者在研读王维诗歌作品的基础上,分析了佛教尤其是禅宗对王维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王维与佛教王维,唐代诗坛上与李白、杜甫齐名的著名诗人,以五言诗成就最高,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诗作容易合乐,传播广泛,声名颇高。

通读王维的诗篇,不难发现经常含有隐逸倾向,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倾向归于逃避现实和消极厌世,他的这种状态其实是对死亡、异己力量的隐忍、退让与调和,是对人生和生活的另一种领悟,充满了禅机和佛老思想。

王维与佛教的渊源很深,他的全家尤其是他的母亲均笃信佛,《请施庄为寺表》中有记载,“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受家庭的影响,王维早年即信佛,一生虔诚,常素食素服,,《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开元二十八年,王维与南宗禅大师神会相遇于南阳临湍驿,这次会见对王维影响极大,使他从此倾心服膺于南宗禅法。

归隐后,他更是常与高僧交游,谈经说道。

王维所交游的僧人很多,见诸于诗文的就有道光禅师、道一禅师、瑗公上人及神会禅师等十余僧,且几乎均为禅僧。

对于潜心向佛的王维来说,对方外高人的参访及与意气相投的道友们的共修,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旧唐书本传》中记载王维经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浅谈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浅谈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浅谈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终生信奉佛教,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佛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本文主要谈谈佛教的禅宗思想,进而论述王维信奉佛教禅宗的原因,以及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标签:佛教禅宗;王维;诗歌一、佛教的禅宗思想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东汉时期传入我国。

在不间断的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彼此渗透,并最终二者相融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

隋唐时代佛学在中国快速生长,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隋末农民起义失败后,唐朝的统治者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政权,以防止农民战争的再起。

同时在思想领域为了缓和儒释道三教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三教并用的方法,使他们各自发挥自己对社会有用之处。

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并不相信佛教,可他却认为佛教对“治国”有利,并加以扶持。

除唐太宗之外,武则天女皇也利用佛教来为她当皇帝制造舆论,如此等等,这样在李唐王朝的倡导下,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一大批僧侣贵族,在朝廷的支持下,佛教在社会上更加广泛的流行起来。

在此时期,陆续创立了好几个宗派,有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等,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几个宗派。

中国僧人慧能创造性地建立了禅宗,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具有开辟性的改革和意义的,印度的佛教与此大有差别,印度的佛教没有禅宗,只有禅学。

禅,梵语为禅那,含义是静思打坐,是印度各宗教共有的修行方法。

佛教也把坐禅作为修行的方法。

他们的这种方法是坐下静虑,使心中无任何杂念,最终达到一种绝对虚静的境界。

禅宗在唐代时期创立,并体现为南北宗。

神秀提倡北宗,主张“渐悟成佛”,他奉行的是印度的禅学,即不断地修炼,甚至是几个世代的修行。

慧能的南宗与此大不相同,它摒弃繁琐的宗教仪式,不要求累世修行和布施财物,不追求念经拜佛,不要求非要有文字,甚至是也不主张坐禅,他强调通过精神的领悟掌握佛教义理,倡导“顿悟”成佛说,“一切皆空”和“佛在心中”的教義。

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有何影响

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有何影响

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有何影响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有何影响王维作为中国的诗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诗史上,王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把禅学理论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指导思想,他的山水诗饱含了禅理、禅趣、禅悦、禅味,神韵天成,意趣横生。

在本文中笔者想就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王维与禅宗思想的渊源王维,字摩诘,名字合之为维摩诘。

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居士,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人徐增曾将王维与李白、杜甫比较,指出其诗与佛禅的关系: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字字皆合圣教。

此论虽有渲染,却道出了王维山水诗作精于佛禅的特点。

称王维为“诗佛”毫不为过,一则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二是因为他的好多诗都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王维生活的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

唐代文士普遍崇佛,诗人礼佛也是平常之事。

大诗人王维就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他在《请施庄为寺表》说其母“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①可见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

《王右丞集注》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王维未满三十岁就拜在道光禅师门下,这位道光禅师,也是北宗中人。

可见王维确实与佛家因缘不浅。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②由此,王维对神会的南宗佛法倾心服膺。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已经完全过上了僧侣般的生活。

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

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

众 所 周 知 , 中 国古 代 社 会 是 集 宗 法 性 和 农 业 性 为 一 体 的社 会 ,这 使 得 封 闭 式 的 自我 满 足 精 神 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具 有 特 殊 的力 量 。于 是 ,就 有 了老 子 的 “ 足 之 足 常 足 矣 ” 知
的 情 怀 和儒 家 的 “ 知 生 ,焉 知 死 ” 未 ,这 种 以 儒 家 为 主 的 现
的 良性 作 用 ,使 民 族 文 化 心 理 具 有 多 方 面 的 内 涵 ,对 维 持
佛 教 自传 人 中 国 以来 就 对 中 国人 的 社 会 生 活 产 生 了很
大 影 响 。它 是 在 批 判 以儒 学 为 主 的 传 统 文 化 的 实 践 中 产 生 的 。其 与 儒 、道 之 争 ,逐 渐 改 变 了 华 夏 文 化 独 尊 的 观 点 , 中 国风 尚 大 为 改 观 。尤 其 是 佛 教 禅 宗 ,几 乎 完 全 中 国 化 。 成 为 中 国人 的经 典 思 想 ,影 响 和 改 变 着 中 国 土 大 夫 阶 层 的 人 生 态 度 和 人 生 理 想 ,甚 至 是 民族 观 念 ,极 大 地 冲 击 了 以
儒 学 为 主 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思 想 ,从 理 论 上 、思 想 上 和 情 感
上 对 士 大 夫 知 识 阶 层 的 心 理 结 构 上 产 生 了 影 响 , 从 而 在 他 们 的 文 艺 创 作 、 审 美 趣 味 和 人 生 态 度 上 产 生 了 精 神 影
响。 Ⅲ 。
漫 长 封 建 社 会 的社 会 心 理 平 衡 起 着 不 可 缺少 的作 用 。 王 维 生 活 的时 代 不 仅 是 一 个 昂扬 向 上 ,崇 尚 功 名 的 时 代 。也 是 一 个 隐逸 的 时 代 ,学 而 优 则 仕 ,做 官 几 乎 成 了那

论王维诗歌的诗禅融合

论王维诗歌的诗禅融合

论王维诗歌的诗禅融合王维是唐代文坛上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风光典雅,充满了禅宗的思想,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他的诗歌深受当时的文人雅士和后人的喜爱和赞誉,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探讨王维的诗歌如何融合了诗与禅两种文化。

首先,王维的诗歌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如“物华天宝,而祇园之花,其状虽稀,而所化之气,可充华表”,这句话表达了王维对世间善美之物的淡泊态度。

他认为,世间的繁华与美丽,虽然珍贵难得,但只是短暂的美好,最终都会消失。

他倡导人们应该拥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实现“禅”的境界。

其次,王维的诗歌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句诗通过“茱萸”一物的描述,表现了中秋佳节的氛围和人们团聚的思念之情。

他的诗歌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使人穿越时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他认为,自然是世间最大的艺术,人们应该像自然一样自由自在,寻找心灵的超越与升华。

最后,王维的诗歌表现了禅宗的生命哲学,如“两岩俱峙,峰如削成。

无人过处,径自通幽。

”,这句话表现了一种坚定和自信,也透露了对生命的追求。

王维的诗歌给人一种力量,鼓舞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珍视,追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他的诗歌融合了禅宗的思想,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认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悟道的途径和启示。

总之,王维的诗歌是诗与禅两种文化的结合,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价值的体现。

他通过自己的诗歌与画作,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影响了后人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传承。

王维的诗歌在唐代文坛上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充分融合了诗与禅两种文化。

在王维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禅宗的思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生命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的融合使他的诗歌更有内涵,更具有思想深度。

禅宗哲学在王维的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他的禅宗思想体现在他对世间事物的淡泊态度上。

浅谈王维诗歌与佛禅—从空、静、独论摩诘诗的佛趣

浅谈王维诗歌与佛禅—从空、静、独论摩诘诗的佛趣
教寂灭思想的信仰。
关键词 :王维 ;佛理 ;禅意 ;诗画


王 维 的 佛 学 渊 源

王维出生在佛教氛围十分 浓厚 的家庭。王维很 小就 开始接触 佛教 ,
在其八 、九岁时 ,王维的母 亲便 已虔 心于佛事 ,他 的母亲 曾师事 大照普 寂 ( 北宗神秀的弟子)禅 师三十余年 。家庭浓 厚的佛教气氛使王维很早 就受到 了佛学的熏陶。其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 ,他名维字摩诘 ,与 《 维 摩诘经》 中维摩诘 长者相应 。维摩 诘长者 通达 甚深般 若智 慧 ,神 通广 大 ,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 的大居士 。王维以维摩诘作为字 ,透露 出他与 佛教 ,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 分 。他 与禅宗 的南 北宗都 有很深 的关系 , 其诗受北禅宗的影响似乎更大 ,诗 中更多表现 的是北宗 “ 凝心入定 ,住 心 看 净 ,起 心 外 照 ,摄 心 内 证 ” 的境 界 。 禅 学 作 为 王 维 世 界 观 的 一 部 分 ,对他 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巨大 的影 响 。禅 宗思想渗 透在他 的很多诗 里 ,如 “ 眼界今无染 ,心空 安 可迷 ” 、 “ 空 性无 羁鞅 ,夙从 大 异师 ” , “ 无有一法真 ,无有一法垢” ( 清 ・ 赵殿成 《 王右丞集签注》) 。 儿时 的佛教气氛 的耳濡 目染 以及成年之后 阅历不 断增 加 ,尤其是在 他 中年 以后政治上 的坎坷辗转 ,佛理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 的安慰 。如我 们所知 ,他 十五岁就离家进京 ,开始 了寻求仕途之路 。在长安 ,他 “ 游 历诸贵之 间” ,凭借其卓越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 。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 顺利 的步入仕途 。可是 ,任太乐丞不到半年 的时间 ,就 因为伶人擅舞狮 子而被贬为济州 司仓参军 。直到开元 二十二 年才被 张九龄擢 为右拾遗 。 正 当他振奋精神 、积极进取时 ,又遭到李林甫等人 的打击 ,置身于李林 甫 、杨 国忠相继专权 的官场 ,王 维 内心是 极为痛 苦 的。 “ 心 中常欲绝 , 发乱 不能整 。 ” (《 林园 即事寄舍弟沈》)在这理想破灭的残酷 现实面前 , 诗人 既不愿 同流合 污随波逐流 ,又切 身的感到 自己地无 能为力 ,陷入 了 痛 苦地挣扎 之中。对于这个正直却又有些软弱 ,再加上长 期受佛教影 响 的他 来说 ,要摆脱 这种痛 苦,就很容 易的从宗教 中去 寻求解脱 。这一 切 使 得王维 一生习佛 。正 如他 自己所说 的 ,“ 一生 几许伤心 事 ,不 向空门 何处 销。 ” ⑦

王维“以佛入诗”辨

王维“以佛入诗”辨

王维“以佛入诗”辨【摘要】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他以佛教思想为诗歌创作灵感,将佛教文化元素融入诗歌中。

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丰富的佛教意蕴,展现出深刻的禅宗意义。

通过对王维诗歌的解读,可以看出他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维的诗歌中透露出深厚的佛教色彩,展现出他“以佛入诗”的诗歌成就。

王维的诗歌在表现方式和内涵上都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于王维“以佛入诗”这一创作方式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解读他的诗歌作品。

【关键词】王维、以佛入诗、佛教思想、诗歌创作、佛教文化元素、佛教意蕴、禅宗意义、诗歌成就、辨析、认识评价1. 引言1.1 王维“以佛入诗”辨王维作为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淡雅、含蓄典雅的诗风广受推崇。

除了其诗歌形式上的骈文风格外,王维的诗歌还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他对佛教思想的倾慕和追随。

我们不妨探究一下王维“以佛入诗”的探究。

王维一生钟情于佛教思想,其诗歌创作也有着深厚的佛教背景。

他深谙佛教禅宗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将这些启发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

这种“以佛入诗”的创作理念,使得王维的诗作更加凝练、深沉,具有超越尘世的境界。

在王维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体现佛教文化元素的内容,如对山水的崇拜、对世俗烦恼的淡然态度等。

这些元素不仅展示了王维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为他的诗歌增添了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我们可以说王维的诗歌中充满了佛教的意蕴,表现出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蕴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诗人的诗歌世界及其诗歌创作的真正内涵。

2. 正文2.1 王维以佛教思想为诗歌创作灵感的背景王维是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和文化元素。

王维的父亲曾经是一名佛教徒,这也使得王维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王维自小就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这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的诗与佛家思想

王维的诗与佛家思想

王维的诗与佛家思想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传播和发展,至唐代,已和中国的本土文化进一步融合,获得了独自发展的态势。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佛教各宗派创立,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士大夫研习佛学理论成风,与各宗派名僧进行佛学义理的广泛交流,佛学理论逐渐渗透到他们文学创作的思想意识中。

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其诗歌无不渗透着禅宗思想。

王维早年即习佛,他的名字就是由于崇佛而取典于佛教维摩诘居士的。

《新唐书》称其“与弟缙齐名……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

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

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1]王维信奉禅宗,尤其对南禅宗的佛理有深刻的理解。

《旧唐书·王维传》云:“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乾元二年七月卒。

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2]在唐代崇佛风气的盛行,士大夫与佛教僧人普遍来往的环境影响下,王维亦与不少僧人结识。

这可见于他诸多反映与僧人往来的诗,如:《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过福禅师兰若》、《饭覆釜山僧》、《同崔兴公送衡岳瑗公南归诗序》等。

与王维结交的僧侣中,他与禅宗关系深厚。

[3]因此,禅宗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主张对王维的诗文创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尤其是经历安史之乱的动荡后,他一心想到佛教中去寻求自我解脱。

他表示:“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他感叹:“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许多诗文流露出他内心向往超离世事,得到思想解脱的渴望。

因此,王维被誉为“诗佛”。

王维的诗深受禅宗影响,他往往把佛典章句、佛学理论以及对佛学思想的理解融入到诗文的创作中,写了不少禅理诗宣扬佛理,表达他对佛教的理解和对人生的体悟。

谈王维和佛教禅宗的关系

谈王维和佛教禅宗的关系

谈王维和佛教禅宗的关系王维生活的盛唐时朝,正处在封建社会上升的高潮期。

这个时代激发了知识阶层的情感,引导他们寻求完美的人生。

他们当中有的鄙弃狭小的书斋,企图摆脱读书、科举、仕宦的传统人生模式和劳碌逢迎、无所作为的官场生涯,渴望投身于金戈铁马的战斗,以建立永垂青史的功业。

有的厌倦和鄙视纷争不息、倾轧机诈、屈从强者意志的政治舞台,渴望寻求一处能够自由呼吸的精神乐园。

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氛既促成了他们对传统人生模式的不满,而国威的远扬、边塞战争的胜利和社会的安定、交通的通达、物质生活的丰足,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于是,有人投身于边塞,走向大漠;有人拥抱自然,皈依“仙境”。

总之众多知识分子都在努力摆脱平凡的、更高境界的人生。

王维早年,也曾有过高昂的政治热情。

只是,几次重大变故的打击,逐渐消磨掉了他身上的锐气。

王维是一个禀性极高的诗人,才华横溢,仕途亦较顺畅,后来因伶人舞黄狮子被贬,中年时期又接连丧妻丧母,特别是开元二十四年恩相张九龄被黜,李林甫执政,王维的政治理想破灭了,内心的苦闷可以想见。

于是他将精力投到了对佛教的信仰和研究上,希望由此获得精神自由。

禅宗弘忍以后,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惠能为代表,北派以神秀为代表,时称南能北秀。

王维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他受母亲影响,一直与北宗禅师有着广泛的联系,并潜心研究和接受北宗的佛教思想和禅文化。

到了晚年,才转而信奉南宗。

然而与一般的信徒不同,王维对佛教的接受表现出他自身的特点:1.他对佛教的接受是多宗派,他并不恪守某一家的宗旨,他兼收并蓄,并且还与儒道思想相结合。

王维是博学兼收的佛教学者,他不仅不局限于禅宗南北之界,还广泛吸收儒道思想。

如:《能禅师碑》文中,广引儒道二家经典,以描述弘忍对慧能的传法:“皆日升堂入室(《论语》),测海窥天。

谓得黄帝之珠(《庄子》),堪受法王之印。

大师心知独得,谦而不鸣。

天何言哉(《论语》)圣与仁岂敢。

子日赐也,吾与汝弗如(《论语》)。

王维与佛教文化的关联

王维与佛教文化的关联

王维与佛教文化的关联概述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要特点。

然而,在他的诗作中也能看到明显的佛教文化影响。

本文将探讨王维与佛教文化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在王维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佛教对王维创作风格的影响1.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描绘王维在他的诗作中经常描绘各种自然景色,如山水、花草等。

这些描写鲜明而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这一特点与佛教中注重观察和领悟自然之美的精神相符合。

王维通过借鉴佛教思想,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产生启迪和冥想。

2. 内心宁静与超脱尘世之境界王维创作中常常表达对世俗繁忙生活状态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期待。

这种追求与佛教中追求超脱尘世境界的思想相契合。

王维在他的诗作中通常表达了对于人间烦忧的抵触,借佛教观念描绘了一片宁静、超脱物欲的世界。

3. 人生哲理与修行道路佛教倡导修行和智慧开悟,这种修行之道也影响了王维的创作。

他在诗作中经常探讨生命和存在的意义,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时间和空间等问题的思考。

王维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反复体悟,将这些哲学问题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并向读者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具体案例分析1. 《登鹳雀楼》这首诗以王维亲临南京秣陵江边登高眺望为背景,描述了广阔壮丽景色,并融入个人情感色彩。

从佛教角度来看,此诗展示了作者超越尘俗纷扰、投身自然与心灵解放之境地。

2. 《送别》该诗描述了王维与友人离别的场景。

通过诗人目送友人艇辞去的情景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流逝和分别的思考。

从佛教视角来看,这首诗揭示了众生无常性质以及对于离别与死亡真谛的关注。

3. 《相思》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异地怀念爱侣的心情,并以山水自然作为借喻。

从佛教智慧来看,此诗将相思之情融入大千世界之中,彰显出作者对于人际关系中烦恼、迷失与解脱的思索。

结论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其作品中体现出对自然景色、内心宁静、修行道路等方面的追求。

通过对王维及其部分代表作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王维与佛教文化之间的关联,并感受到他们共同追求智慧开悟和超凡脱俗之境界。

王维的诗与禅

王维的诗与禅

王维的诗与禅王维的诗与禅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因此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其中又以他的山水诗为甚。

他把佛教思想与诗歌完美结合,碰撞出俊逸空灵的山水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

禅宗赋予了王维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了然顿悟、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

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故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

因为他的诗俊逸明秀、空灵澄澈的特点被后世称为“诗佛”。

一、禅意产生的原因追踪王维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朝代,王维诗歌禅意的产生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时代因缘、家庭背景以及个人遭遇。

同时,这些原因不是单一影响的,而是在他们的综合作用下才使王维的诗歌具有了禅意。

唐朝佛学的兴盛和发展对王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维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王维的一生,信奉禅宗。

禅宗的兴盛,始于初唐时期的弘忍。

弘忍死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以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得到武则天的重视,北宗的优势,一直持续到开元、天宝年间。

弘历的另一个弟子慧能在岭南创南宗,慧能死后十几年,他的弟子神会开始到北方传布南宗教旨,掀起南北宗的争论。

到安史之乱后,肃宗至德二年,神会主洛阳神坛,才得到皇帝的信任。

最终,南宗代替北宗而兴起,并成为禅宗的正统。

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

相对于那个时代的道教,禅宗的思想是比较消极的,是美好理想幻灭之后的产物,比较符合受排挤和挤压的知识分子存在的內心感受。

也可以说,禅宗所释放出的是适当而自然地藏在每个人内心的一切活力,在普通情况下,这些活力是被阻挡和歪曲的因而找不到适当的理由释放。

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存在于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厌恶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非常容易接受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解脱的精神生活方式。

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

家庭环境的熏陶也对王维禅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维的家庭具有浓厚的佛教气氛,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诗与禅学研究

王维诗与禅学研究

王维诗与禅学研究王维诗与禅学研究王维是唐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与佛教禅学有着扯不开的连系,王维凭借他那诗风清丽、充满禅趣的山水般的田园诗独树一帜,诗歌的创作也有很高的成就,对我们后世诗人以及诗歌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引言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唐代开远的繁荣时期,领导世界不仅经济繁荣,社会文化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也像开放经济一般自由和丰满。

汉代佛教东结束以来500多年的唐朝,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与儒、道的唐代难以融合统一的思想,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并打压李性和佛教的建筑,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对儒学和佛教局三足鼎立,文化持续繁荣的局面。

王维生活在唐代天宝年间的开远盛世。

他从小被佛教文化深深的影响了,年轻的时候便在佛教禅修。

他早期的官员,虽然不受政治太大的失败影响,但职业生涯的连续曲折,后来接受了佛教南宗禅一方的思想。

最后择取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的道路”。

后来的很多学者把他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还有为了实现心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从不停止奔走呼喊口号的杜甫等人相比,批评他用委曲求全的态度来过消极的生活,更甚的是上个世纪80年有一个学者为王维惯了为“佞佛”的称号,显然是对王维学习和接受宗教思想的偏见和排斥。

通过对王维的诗歌和王维的评价给古代和现代的研究者把握王维对古代诗歌的贡献,自身的精彩思想的独特魅力的禅诗的花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复杂性可以让我们了解他琢磨不透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王维的一直生活的积极向上,忍辱负重,质朴清洁,像其他杰出的诗人相同,在文学史以及社会史广阔的天空中绽放光芒,如星闪耀。

陈一新在《王维选集》在第一阶段,论述王维诗歌的思想特征和艺术价值,指出“王诗画”,并对王维早期诗歌的“强大”和后来的攻击“充满了佛教和道教的“田园诗歌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从“玄言禅意,奄奄一息的低调中一振而起,成为千古绝唱”的评价很高,也影响了王维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学者,所以有来自禅宗,绘画学习一些王维的诗歌艺术,音乐和其他的观点,但王维的诗歌艺术成就不同的特点分析,对王维的诗歌研究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1].txt第 11卷第 4期安顺学院学报文学 ·语言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王艳玲 (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河南许昌 641000)摘要:佛教禅学对诗的影响 ,首先是对人的影响。

由于受禅学思想浸染太深,王维在游览山水及与高僧交往中 ,写下了许多富有禅意的田园山水诗 ,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从佛教禅学向华夏美学的转化王维;佛教禅学;山水田园诗I2061 2文献标识码:,也因此成就了其别具一格的中国禅诗。

这种诗风 ,对唐之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它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产生的 ,其与儒、道之争 ,逐渐改变了华夏文化独尊的观点 ,中国风尚大为改观。

尤其是佛教禅宗 ,几乎完全中国化 ,成为中国人的经典思想 ,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甚至是民族观念 ,极大地冲击了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从理论上、思想上和情感上对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心理结构上产生了影响从而在他们的文艺创作、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上产生了精神影响。

[1 ]P20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社会是集宗法性和农业性为一体的社会 ,这使得封闭式的自我满足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力量。

于是 ,就有了老子的“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情怀和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 ,这种以儒家为主的现实主义思想和道家富有超越性的自然主义人生态度 ,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新气象 ,集中表现了华夏民族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文化心理特征。

但同时也应看到的是 ,华夏民族的极端现实主义、物质主义和乐天安命的人生态度 ,易产生腐化堕落与知足保守两种极端倾向 ,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上的致命弱点。

深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中土文化精英 ,往往内道外儒,在内心生活上具有超越性的追求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时 ,也会产生出世的想法。

而佛教禅学深厚的佛理 ,澄明的精神感悟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启示尤其是佛教禅学对人生冷静深刻的反省,对于认识论、伦理观等方面的批判 ,有激发人们向上追求的良性作用 ,使民族文化心理具有多方面的内涵 ,对维持漫长封建社会的社会心理平衡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王维生活的时代不仅是一个昂扬向上 ,崇尚功名的时代 ,也是一个隐逸的时代 ,学而优则仕 ,做官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所有知识分子最终追寻的目标。

科举制度的实行 ,使士人有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目的但现实并非这样官场的角逐残酷的竞争使得部分士人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 ,在文艺创作中寻求心灵的庇护 ,于是走向隐逸 ,创作诗画成为其人生中无奈的选择。

盛唐时期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唐统治者采取招用隐逸的文人雅士 ,以使天下归心的笼络政策故许多知识分子隐居山林 ,比较热衷隐居生活 ,王维也不例外。

但王维的隐逸情绪不仅仅是由于其政治上受挫 ,也与其个人经历及家庭环境有极大关系。

王维幼年丧父 ,青年初入仕途受挫 ,中年丧妻 ,晚年陷贼受辱这些许伤心事构成了王维的隐逸情绪 ,使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进而促使他潜心向佛。

当然他这种产生与其母崔氏也有很大关系。

按王维《请施庄为寺表》所说 ,其母崔氏信奉佛教 , “师事大昭禅师三十余岁 ,褐衣蔬食 ,持斋安禅 ,乐住山林 ,志求寂静。

”[2] P2王维受其母亲的熏陶 ,势必受佛教禅学思想的影响 ,佛教禅学成为其寄托情感、慰藉受伤心灵、保持心平衡的一门心理技术 ,对其心理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王维所处的时代也是中国佛教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 ,禅宗自初唐兴起 ,对唐代部分文化精英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影响 ,其对王维的影响尤其显著。

无论从王维的文艺创作 ,还是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上都可看出佛教禅学的深刻影响 ,这也因此成就了王维别具一格山水田园诗 ,开创了颇具特色的中国禅诗 ,所以王维诗风的形成不只是与其所处的隐逸时代有关 ,[3] P60更与其个人经历及其所信奉的禅宗有较深的渊源。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这一时期所受的良好教育 ,可以使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

王维青年时入仕 ,在之后的求仕和隐居中 ,他精研佛禅义理 ,拜投名师 ,结交僧友 ,受益颇多。

开元十七年(公元 729年),王维曾从华严宗僧人、诗僧、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并长期在其座下“俯伏受教”。

[4 ]王维与神会也曾有交往。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任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又尝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神会语录》中王维与神会的一段对话即是典型例证,王维问神会,怎样才会修道得解脱?神会回答说, “众生本身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神会语录》卷一)。

王维与神会的交往,还可以王维曾受神会请托为六祖慧能作碑铭———《能禅师碑》为证。

其一生与许多佛教徒都有交往,又常住在寺庙中,如《山中寄诸弟妹》:“山中多法侣,禅颂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为应见白云。

”王维在亦官亦隐中与僧侣的结交,不但成就了其良好教育,而且影响了其社会生活和人生态度,对其人生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照,从而影响了其文艺创作。

与唐代其他文学士人不同,王维承六朝风尚,与僧徒之交往,不但在诗之相投,且在玄理之契合。

如汤用彤先生所说,王维是真正奉佛且深切体佛者。

”[5 ] P39王维晚年更加奉佛,加上因陷贼气节受辱,数次请求从佛赎罪,并施辋川庄为寺。

[6 ]辋川庄是王维精心经营的别墅园林,景色秀丽。

清人曾拿其与今日的蠡湖做生动比照:“湖上青山山裹湖,天然一幅辋川图”。

王维将其心爱的辋川庄献为佛寺,一方面表达了其对母亲的至孝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从佛的决心。

其晚年奉佛行为,几乎与佛教徒相似。

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晚年常斋,不衣文彩。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查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7 ]苑咸《酬王维》诗序称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禅宗讲究“悟性”、“心法”,王维将这些长期作用于其文艺创作中,他将社会追求与审美意趣紧密结合,以禅宗悟道的方式体验山水,在诗画创作中把自己隐逸生活里对山水景物的体悟、感应得来的禅意表现出来。

他以儒者的现实态度和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握生活,将人生真谛融会贯通于其所追求的禅意诗作里,开发了田园山水诗的新境界,所以他有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有阐发禅理的味道。

由于对佛禅的精到把握,王维的诗表现出浑然、和谐,犹如天然合成。

其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艺化入境,字入禅,有意无意之间就把生机盎然的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一些田园山水诗,不一定是有意表现禅意,但由于王维受禅学浸染太深,他描写的自然景物常常不自觉地带有一种哲理和禅味。

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而这种动静结合的心境,均由于妙悟的禅趣。

又《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将禅意化入诗作,不露半点痕迹,恰是一种空、静之境,禅味足, 意趣盎然。

参禅的人最讲究明心见性,王维尽管参禅,却仍然既旷放豁达,其诗作中透出的向儒道回归,更加衬托了其人生无意义的悲凉禅意,这种格调的禅意反过来又透出一种人生向上的、并非消极的参悟韵味。

王维《酬张少府》中: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中流露出其晚年“好静”、“不关心”的自在神情与惬意心境体现了王维一心向佛的心迹。

这里王维尽管描写的是然景色 ,但指向的却是“空”。

这个“空”实际上是“凝神于景”、“心入于景”,是心灵与自然的结合 ,也就是“无心”、“无念”与自然合一的禅意 ,也即其《能禅师碑》中的“无空可住 ,是知空本。

”故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形成 ,在于其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宗教体验向审美经验的转化 ,[8] P274这些在其“辋川集”、“终南咏”等诗中均有体现。

可以说 ,佛教禅学几乎伴随王维一生。

受禅学思想的影响 ,其人生充满了禅性 ,由于个性、家庭和时代诸多原因 ,其处世态度更显得平和。

王维的生活道路、现实态度和人生理想 ,仍然是标准的儒家,其表现为在儒的基础上参禅悟道 ,官则儒 ,隐则禅 ,这也是王维能够混迹官场 ,沉稳练达的处世之道。

王维清醒、理智地周旋于官与隐之间 ,能够自觉地圆融无碍 ,其中关键在于王维对佛教禅学独到的见解。

作为知识阶层 ,王维上承六朝一脉贵族文学的传统 ,其文艺创作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贵族文化的气息。

当然 ,注重形式美的贵族文化的负面效应 ,就是强烈地束缚后世文化的发展。

而引人注目的是 ,佛教禅学弥补了这一缺憾。

王维的生活及其文艺创作已经深深地渗透着禅学的影响 ,表现出洗炼的贵族文化精髓。

但必须看到的是 ,王维笔下描述的山水田园诗是理智而深刻的 ,但过分的理智使他的文学创作理性有余而气势略有不足 ,这也是宋之后 ,其诗不比画的地位及声誉的原因所在。

有人认为“王维之所以没有成为伟大的诗人 ,不是宗教意识太淡薄 ,而是宗教意识太浓厚。

深刻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 ,需要伟大的心灵、伟大的胸襟、伟大的气魄去承当王维作为一名文人 ,他过于脆弱 ,过于纤细 ,过于敏感。

”[9 ] P243事实并非完全这样 ,王维的脆弱、纤细、敏感并不是因为其宗教意识太浓厚主要是时代环境及个人经历所致。

也正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其个人经历 ,才使得他心里过于脆弱 ,处处小心谨慎。

所以 (下转第 18页) ·9·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第 4期以美国为例。

\华参考文献:陈铁民 ·王维新论[M].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01 上更加依赖于佛教的解脱。

且不论王维是否称得上是伟大[3]李亮伟 ·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 1 [M]北京 :中华书局 ,20031的诗人 ,但王维诗风的形成受禅学思想的影响是肯定的。

[4]陈允吉 ·唐音佛教辨思录 ·王维与华严宗诗僧道光[M]1上而且应该看到的是 ,佛教禅学既平易又深邃的内容确实起到了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 ,为唐代王维等部分文化精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 英紧密联系现实的诗风开创了先河 ,甚至是唐代以后中国[5]汤用彤 ·隋唐佛教史稿[M]1北京 :中华书局 ,19821 士人的诗词创作也与此有较深的渊源。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6][7]刘煦 ·旧唐书 ·文艺上[M]1中华书局 ,19751[8]林继中 ·栖息在诗意中———王维小传[M]1石家庄 :河北大讲 ,佛教禅学对王维诗风的的影响是深刻的。

学出版社 ,20001 [9]张海沙 ·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M]1北京 :中国社会参考文献 : 科学出版社 ,20011[1]李泽厚 ·华夏美学[M]1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