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

1、苏木杰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苏木杰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病人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格言,从而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2、黎明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 首先提出。

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应该注意黎明现象(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