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最新[医学]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幻灯片课件

最新[医学]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幻灯片课件
28
五、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兴奋性和可兴奋组织
兴奋 动作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兴奋性 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可兴奋组织
29
刺激作用于细胞能否引起兴奋取决于细胞 本身的兴奋性和所给刺激的量
刺激量的要素:刺激强度、刺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的速率
阈强度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两 者之间呈反变关系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临床的电生理检查项目: 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 图(EMG)、视网膜电图、胃肠电图等。
人体整体、各器官的电现象是以细胞的生 物电为基础。
2
1 细胞生物电现象 2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3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4 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3
生物电:指位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又 称跨膜电位。
生物体内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的两个条件:
细胞内外存在着带电离子的浓度梯度 细胞膜对某些带电离子有选择的通透性或电导
10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在静息未受刺激时存在 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表现为膜内电绝对值代表电位差的大小。
(2)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ation)不能远 距扩布,只能在数十至数百微米扩布,产生紧张性电位
(3)总和反应 总和后→可以产生AP
①空间性总和(spatial summation) ②时间性总和(temporal summation)
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功能活动中多见
26
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阈刺激
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强度,是刺激的强度阈值
阈上刺激
产生动作电位
阈下刺激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2、刺激时间
基强度:在刺 激作用时间足够条 件下,引起兴奋的
最小刺激强度,
利用时:基强 度条件下引起细 胞兴奋所需要的 最短作用时间。
时 值:二 倍基强度条件下 的利用时。
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
3、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
变化率快:以最短时间达到阈值。 (AP容易发生)
变化率慢:以缓慢速度达到阈值。 (AP不容易发生)
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的时间-强度变化率。
1、刺激强度
阈 值:引起组织与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阈值的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阈刺激(阈值) 阈下刺激:<阈刺激(阈值)
意义:是衡量某一 组织与细胞兴奋性高低的 客观指标。
形成局部电流
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 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AP
无髓鞘神经纤维
近距离局部电流,动作电位沿膜依次产生。
2、有髓鞘神经纤维 跳跃式局部电流(跳跃传导),动作电位只在朗
飞氏结处产生。
第三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是神经冲 动传到末梢时,兴奋经神 经-骨骼肌接头传递给肌 肉,引起肌肉的兴奋和收 缩。
后电位:AP复极到RP水平前呈 现时间较长、波动较小
的 电位变化过程。
包 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锋电位:特指神经纤维AP波形。
(二)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掌握)
1、静息电位 1)产生条件:
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 ——构成离子扩散动力
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 ——决定何种离子扩散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例题2:温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题
2.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 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 值变小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 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 绝对值不变
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 值变小
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
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 的? 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复极化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
-
30
Na+通道的通透性迅速减小
例题1:2011温州二模
1、科学研究表明: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 浓度几乎不影响;但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
20
动作电位的形成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膜两侧离子的 跨膜移动发生快速改变的结果
形成机制
(1)电化学驱动力 (2)离子通透性的改变 (3)膜电导(通透性)改变的实质
-
21
(1)电化学驱动力
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某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Em-Ex ( Em:实际的膜电位 Ex:某离子平衡电位)
-
33
例题3:2009上海高考
3、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 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 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 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该图中1 、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 是极化状态,2是去极化过程,4是复极 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 子进出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精)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精)PPT课件

(mV)
————————————————————————
Na+
145
12
+67
K+
4
155
-98
Cl-
120
4
-90
有机负离子
1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离子跨膜移动的驱动力:
1.浓度梯度——化学驱动力 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
2.电位梯度——电场驱动力 顺电场力: 正离子:正电场→负电场 负离子:负电场→正电场
20
AP的过程
锋电位
AP 后电位
+35
上升支(-70mV→+35mV)
下降支(+35mV→-70mV)
锋电位
0
-55 -70
刺激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21
★单一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1)具“全或无(all-or-none)”性质: 阈下刺激时,AP一点也不产生; 阈(上)刺激时,AP一产生即达最大.
(实测值:-90mV)
17
细胞静息时的其他跨膜离子流:
① 一恒定的Na+内流(小于K+外流): 作用:中和一部分膜内的负电荷,而使膜 内电位负值减小, 静息电位的值小 于Ek (即去极化)。
② 钠泵的活动: 钠泵的生电性作用 作用:增大膜两侧电位差(超极化)
18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
① 膜两侧的[K+]差值: 正相关; 例如, [K+]o升高时,RP值减小.
(1)如膜电位由-70mV变为-80mV, 称为: 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膜内负值增大, 膜两侧的电位差增大, 膜电位增大。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演示文稿(共33页)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演示文稿(共33页)
GNa=1/RNa=INa/(EmENa) GK=1/RK=IK/(EmEK)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FBA :反馈放大器; E :监测膜电位, C :指令膜电位; I‘ :注射电流; I :记录电流。 FBA 的两个输入端除接受膜电位 E 的输入外,另一个接受指令 电位 C ,当两者电位相等时输出电流为零,当两者出现差异时, FBA 经电极 I' 输出电流,电流穿越细胞膜流出产生电压变化,使 E 趋向于 C ,如此便构成一 个使膜电位始终保持于 C 的负反馈回路
实际值与理论值随K+ 浓度降低相差越大? (2)改变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
(3)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第九页,共三十三页。
(三)影响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 1.细胞膜在静息状态时对K+的通透性。 2.膜外K+浓度与膜内K+浓度的差决定EK。 3.钠-钾泵活动的水平。
第十页,共三十三页。
0mV)
锋电位
超射(0mV
+35mV)
AP
下降支 复极化(+35mV
-70mV)
去极化后电位(负后电位)
后电位 超极化后电位(正后电位)
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膜内外Na+不均匀分布(外高内低) 1.去极化 膜突然对Na+通透增大( Na+通道开放)
Na+内流达Na+平衡电位 2.复极化 :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 3.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1)负后电位:细胞外一过性K+蓄积 (2)正后电位:Na泵活动增强
通常是稳定的直流电位。
第三页,共三十三页。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3.复极化
膜去极后,向膜内负电位(RP)恢复的过程
4.超极化
膜内电位(Rp值)向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6
+ + ++++ + + + + + 神经纤维
-50mV RP: -90mV
-100mV 7
二.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 AP)
— 细胞兴奋的共有标志
0mV
AP
神经纤维
stimulatr
1)去极相
1NaCl

Na+ ++-
胞 内
+ ++-
+-
+-
Na+ 浓度差
12 NaCl
++-
Na+ 细

-+-

+-

+-
RP
-+
刺激 RP
13
2)复极相
1NaCl
12 NaCl
+ - K+
K+ ① ②
3)静息期
K+ 泵 Na+

细胞内 细胞外
14
*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 )
③超常期
>正常 多数钠通道复活 -80 ~-90 mV
④低常期
<正常 超极化
>-90 mV
绝对不应期的意义:
使Ap不会重合(脉冲式)
18
7.局部电位及其特性
1.概 念
阈下刺激引起细胞膜局部较小的去极化
2.产生机制
少量Na+内流形成

细胞生物电现象精品PPT课件

细胞生物电现象精品PPT课件
1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2.动作电位:
定义:细胞在适当刺激作用下,细胞膜产生 的可扩布性兴奋。
现象:细胞膜内电位升高,并发生反极化, 再恢复到静息状态。
幅度:90—130mV,(有细胞种类差异。 组成:峰电位—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后电位—负后电位(极化状态低于 静息水平),正后电位(极化状态高于静息 水平)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突触前膜兴奋,透性改变→神经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突触后膜透性改变→ 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特点:单向性;时间延搁。
3.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3.1.兴奋和兴奋性概念 3.2.细胞兴奋的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作用时间,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3.3.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骨骼肌的收缩
神经----肌肉接点的兴奋传递; 肌细胞膜兴奋----兴奋沿T小管传导----终 池释放Ca+; Ca+去抑制---肌动蛋白分子上的肌球蛋白 分子结合点暴露; 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静息电位是基础; (2)锋电位产生:细胞膜Na+电导增加, Na+
内流---去极化、反极化; K+外流---复极化。 实质: Na+平衡电位。 特点: Na+、K+电导增加具有电压依赖性-- Na+、K+不同步开放。 阈电位--- Na+通道大量开放时的膜电位。

生理学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可修改版ppt]

生理学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可修改版ppt]
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
兴奋性=0 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
正常>兴奋性>0 超常期(负后电位)
兴奋性>正常 低常期(正后电位)
兴奋性<正常
三、局部电位(兴奋)
概念:
阈下刺激 引起的低于 阈电位的去 极化(即局 部电位), 称局部兴奋。
特点: ①不具有“全或
无”现象。 ②电紧张性扩布。 ③可以总和。
安静状态下,膜主要对K+通透 ①扩散(化学)驱动力:浓度差 ②扩散平衡:电场力=浓度差,驱动力=0,
即为K+平衡电位。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主要 离子
Na+ K+ ClA-
离子浓度
( mmol/L)
膜内 膜外
14 142
155 5
8
110
60 15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膜对离子通 透性
1:10 通透性很小
31:1 1:14 4:1
通透性大 通透性次之
无通透性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膜主要对K+通透,K+顺浓度差向膜 外扩散,膜外的正电场阻止K+向膜外扩散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 ↓
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
静息电位
结论:
+外流形成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形成的尖峰状电 位变化称为峰电位),后电位是Na+-K+泵活 动引起的。
②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 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
③AP的去极相之末是Na+的电-化学平衡电 位。
动作电位的意义: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二节 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 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bioelectricity〕。
超极化后电位:Na+ - K+ 泵激活 3 Na+外流>2 K+内流
(四)阈电位
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三、动作电位时相与细胞的兴奋性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为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A BC D
兴奋性表现为形成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通道再激 活的可能性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特点 1、绝缘性
通透膜 选择性通透膜
2、机制
〔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K+]i>[K+]o≈30∶1
[Na+]i<[Na+]o≈1∶10
[A-]i>[A-]o≈ 4∶1
[Cl-]i<[Cl-]o≈1∶14
〔2〕细胞膜对离子选择性通透
K+>Cl->Na+>A-
3、K+平衡电位证据 ①Nernst公式的计算 EK=61 log[K+]o/[K+]I
突触间的兴奋传递 1.突触: ⑴概念: ⑵分类:
轴-胞突触、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⑶构造:
①突触前膜:
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2.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生物体控电疗演示文稿

生物体控电疗演示文稿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 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
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 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 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 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分为阴、阳两个方 面。
阴阳是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 双方的概括。
一般说来,凡是具有向上的、向外的、明亮的、活动的、兴奋的、温 热的、功能的都属阳:与此相反的则属于阴。
例如:男属阳,女属阴。以人体部位而言,上为阳,下为阴。 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以脏腑而言,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以组织结构对机能而言,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 属阴。气为阳,血为阴。以疾病而言,实症、热症属阳;虚症、 寒症属阴。总之,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使 事物发展的协调一致。
健扬:补充人体精力,帮助肾脏排毒
沙蒜: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血管的毒素。
沙棘茶:(三清三降三抗)清血液清泌尿清肠道,降血压
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
矿物晶:提高人体抵抗力,杀菌消炎,调节人体八大系统。
现在是9页\一共有24页\编辑于星期三
活立多: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有益菌。
高纤乐:称“纤维巨人”,像拖把黏附肠内的垃圾使其排 出体外。
4、皮肤出血,皮肤病患者;
5、紫癜病,传染病,精神病,电体质过敏者; 6、肝、肾功能严重损坏者; 7、饭后30分钟,酒后不可以做电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与局部反应的主要区别 动作电位
局部反应
所受刺激 阈或阈上
阈下
膜去极程度 达阈电位
不达阈电位
与强度关系 全或无
传播
不衰减性,远距
可否叠加

正比 电紧张,局部

动作电位的传导
(2)相反,由-70mV变为-50mV, 称为: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膜内负值减小, 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 膜电位减小。
概念
动作电位(action membrane potiential, AP) :是神经元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 到刺激后膜电位所发生的快速翻转和复原 过程,是一种可传导的神经电信号。是神 经元兴奋和活动的标志。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燃点”)
——能引起膜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 间出现正反馈, 导致膜迅速去极化,形成 AP的临界膜电位。 *阈电位一般比RP绝对值小10~20mV。
(2)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及其特性
* 局部反应(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 的受刺激局部膜不达阈电位的去极化. 局部兴奋的特性:(具电紧张电位的特征) (1)非“全或无”,随阈下刺激增强而增大; (2)电紧张传播,仅波及局部膜; (3)可叠加而发生空间总和或时间总和.
调控细胞外K+浓度的重要性
膜电位对[K+]o变化特 别敏感
血-脑屏障是脑内胞外 钾浓度调节机理之一
星形胶质细胞—钾离 子立体缓冲
并不是所有可兴奋细 胞在钾浓度增加时都 得到保护
注意: 对膜电位数值变化的描述
(1)如膜电位由-70mV变为-80mV, 称为: 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膜内负值增大, 膜两侧的电位差增大, 膜电位增大。
(1) [Na+]o>[Na+]i (2)RP时膜外正电场
推动Na+内流
*在RP(-0mV)时,
Em-ENa=-70- (+60) =-130mV 即:Na+受到很强的内向驱动力作用, 一旦
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Na+ 将迅速内流,
引起膜快速去极化。
2.AP期间膜电导的变化
(对某一带电离子而言,膜电导就是膜对该 离子的通透性.) 锋电位上升支:钠电导(gNa) 增大,
复极化(repolarization):去极化后,再向静 息电位 (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反极化:去极化导致的外负内正状态。
动作电位的记录
动作电位的组成
AP的过程
锋电位
AP 后电位
★单一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1)具“全或无(all-or-none)”性质: 阈下刺激时,AP一点也不产生; 阈(上)刺激时,AP一产生即达最大.
(2)可传播性(不衰减性传播): 一旦产生及迅速传播至整个细胞;
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加大而衰减.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简要概括为: (1)锋电位升支: Na+迅速内流; (2)锋电位降支:
Na+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 (3)后电位: 钠泵活动等.
动 作 电 位 的 离 子 机 制
1.电化学驱动力:
膜去极化时钠通道构象的变化
膜去极化时钠通道的开放与关闭
4.AP的引起
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两个条件: ①细胞具有(正常的)兴奋性; ②刺激(具有一定的)强度.
(1)不同强度的刺激对细胞的影响
★阈值(threshold)(常用阈强度表示) ——当刺激的持续时间保持不变时,能引 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强度为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比阈强度小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比阈强度大的刺激
外表而言,其细胞质沿着膜的内表面,分布着 负电荷。这种跨膜电荷分布的差异称为rest membrane potiential,RP。即未收到刺激时 神经元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膜电位的离子机制
K+平衡电位的形成机制
钾通道
钾通道结构
钾通道孔道俯视图
几个重要问题
净电荷发生在膜的内 和外表面 离子被驱动跨膜运动 的速率与膜电位和平 衡电位之差成正比 如果已知某一离子的 跨膜浓度差,可以计 算其平衡电位 Nernst方程
电学
决定电流通过的两个因素 •电位(电压) •电导(g)电阻的倒数 • I = gV
驱使离子跨膜移动需要: •膜拥有通透离子的通道 •有跨膜电位差存在
静息膜电位
概念
可兴奋膜:能够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的细胞膜, 包括神经和肌细胞
膜电位:任何状态下跨神经元膜的电压,V 静息膜电位: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相对于
静息膜电位小结
钠-钾泵的活动形成并维持跨膜的较大的K+浓度梯度。在静 息状态下,神经元膜由于钾通道的存在而对K+有高通透性。 K+顺其浓度梯度的跨膜迁移使得神经元内负电荷增加
静息膜电位是神经与肌肉等可兴奋细胞的最基本的电现象, 因为当它们活动时所发生的各类瞬时电变化,如感受器电位、 突触电位和动作电位等都是在此静息膜电位的基础上所发生 的瞬时变化。为了描述方便通常把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的状 态称为极化,并且将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向增加方向的变化称 为超极化,以及向减少方向的变化称为去极化
¤阈刺激、阈上 刺激→较少Na+通道开放 , 少量Na+内流→轻度去极化→阈电位→爆发 动作电位
¤阈下刺激→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Na+内 流→微弱去极化→局部反应→总和→阈电 位→爆发动作电位
局部反应:阈下刺激引起的达不到阈电位的 局部去极化。
+35
0
阈电位 -55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70
局部反应 刺激
Na+迅速内流; 锋电位下降支:钾电导(gK) 增大,
K+迅速外流。
3.膜电导与离子通道
AP上升支: 膜上电压门控Na+通道开 放→膜Na+电导 (即膜对Na+通透性)增 大→Na+内流(内向电流) →膜去极化.
AP下降支: 膜上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 →膜K+电导(即膜对K+通透性)增大→ K+外流(外向电流) →膜复极化.
生物电演示文稿
优选生物电
引言
化学特性
细胞质和细胞外液
磷脂膜
磷脂双层
蛋白质
通道蛋白
离子通道 离子泵
离 子 通 道
单纯扩散
载体介导的扩散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离子泵介导的主动转运
出胞和入胞
离子的运动
离子通过通道运动受两个 因素影响:扩散和电学
扩散
扩散驱使离子运动的两个条件 •膜上有对离子通透的通道 •存在跨膜的离子浓度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