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教案
设计)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吴运霞
教材分析:
具体分工:
第一大组(重点负责第一段并兼顾全文)
第二大组(重点负责第二段并兼顾全文)
第三大组(重点负责第三段并兼顾全文)
第四大组(重点负责第四、五段并兼顾全文)
各组同学准备内容:
一、基础知识
2、各同学挑出自己负责段落的:①重要、难的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其他对理解句意很关键的词)②重要、难虚词(18个重要虚词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难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难句子)。
组长整理好准备在堂上讲解。(可写在纸上投影出来或
做成课件)
3、组长收集整理其它组同学提出的自己负责段落中的
疑难问题,并选代表在堂上解答这些问题。
二、本文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
1、每个同学针对课文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至少设计一
个问题。每组最终选定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2、完成课后P29“思考.探究”题。
三、扩展加深
1、复习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瀲
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
相宜。)
2、查找“隐士”(陶渊明、许由、伯夷、叔齐、介子推等)的相关资料。
3、查找“苏东坡”的相关资料。
教师补充:
一、问题设计
1、根据你搜集到的隐士资料,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并
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以“说东坡”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个片段,
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可以是对他个人(如经历、性格、思想、爱好、品质)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他的某首(篇)诗、词、文、赋的写景、意象、情感、语言、风格等任一方面的
看法。
二、补充资料
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
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
冠。“隐逸文化”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
以“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最有名的当然要数那篇题为《饮酒》第五的诗:“结庐
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隐居求高,即是人品高尚的人,所以“隐士”又叫“高士”。
实际上,从来隐士,大抵可以分为十种:其一是真隐、
全隐,如晋宋间的宗炳、元代的吴镇等,从来不去做官,皇
帝下令征召也不去,而且也不和官方打交道。其二是先官后隐,如陶渊明。陶是著名隐士,传列《晋书》、《宋书》、《南史》三史中的“隐逸”,其实他不是一个纯粹的隐士,
他当过官,因对官场不满才隐居。明代的沈周,一天官未当过,传列入《隐逸》。而他的学生文徵明,只在京城当了一
年翰林,然后便安心隐居至死,但其传就未被列入《隐逸》
而列入《文苑》。陶渊明也是先官后隐,但其“隐”的名气
太大,超过其诗名,不过陶渊明后来是真隐了。像陶渊明这
样先官后隐的隐士较多。其三是半官半隐,如王维,开始做官,后来害怕了,但如辞官隐居又没有薪水,生活没有保障,于是虽做官,而不问政事,实际上过着隐居生活。这类人从
名分上不能算做隐士,但有隐逸思想。有隐逸思想表现在意
识形态上是相同的。其四是忽官忽隐,如元末明初时王蒙、
明末董其昌,做了几年官,又去隐居,朝廷征召,或形势有利,又出来做官,做了一阵子官又回去隐居。这种人不果断,拖泥带水,王蒙创造了拖泥带水皴,董其昌的画用笔含糊不清,太暗而不明,就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其五是隐于朝。这
种人身为官但思想已隐,做官不问政事,“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随波逐流,明哲保身。这种人对国家损
害最大。其六是假隐,如明代陈继儒,虽不做官,但好和官
家打交道,有人写诗讥笑他“翩翩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
相家”。其七是名隐实官,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人称陶隐士,虽然隐居山中,朝中大事还向他请教,被称为“山中宰相”。这种人身为隐士,实际上不具隐士思想,他不做官只
是为了更自由而已。其八是以隐求高官,如唐代的卢藏用。
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记,卢藏用考中进士,先去长安南的
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征召,后来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
拾遗。后来,另一隐士司马承祯亦被征召而坚持不仕,欲归山,卢藏用送之,指着终南山云:“此中大有嘉处。”这就
是“终南捷径”。用这种隐居手段以求高官者,实非真正的
隐士。其九是不得已而隐,实际上从事最热心的政治,如明
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他们“隐居”只是为了表示不
与清王朝合作,实际上从事最激烈的反清斗争。石溪也如此,他反清失败后,为了逃避迫害,隐于禅,但他终生都忠于明
王朝,终生反清,情绪十分激烈,一直没能静下来。这一批
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其十是先隐居,基本上是真隐,但等待时机,等到时机就出山,等不到就隐下去。如殷商时
伊尹、汉末诸葛亮、元末的刘基等。其次还有一种不得已的
隐者,如明末清初的弘仁,早年攻举业,明清易祚之际,他
奋起反清,失败后不得已而隐,但后来一变在思想上真的隐了。只要思想上真的隐了,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出来的都是以“淡”、“柔”、“远”为宗的。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
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