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2024年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2024年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对现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
本文将对新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新版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1. 强化法律法规依据。
新版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管理制度合法合规。
2. 注重实际操作性。
新版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的实际工作,对各项制度进行细化,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3. 突出预防为主。
新版管理制度强调医院感染预防为主,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健全感染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 强化多部门协作。
新版管理制度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与各临床科室、后勤部门等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5. 注重持续改进。
新版管理制度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新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
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医院感染监测。
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范围、方法和要求,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风险。
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详细阐述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
4.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处理。
规定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和总结改进等环节,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
5. 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
明确了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考核要求,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
6.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检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2024鲜版
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 械和物品的灭菌,需严格控制灭 菌温度和时间,确保灭菌效果。
2024/3/28
11
隔离技术操作规范
2024/3/28
标准预防措施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戴手套、戴 口罩、穿隔离衣等,以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 染。
接触隔离
对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实施接触隔离,包括单间隔离或 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清洗过程中应使用专用清洗剂,并遵循清洗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2024/3/28
15
消毒方法选择及应用
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耐腐蚀性、使 用频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如高压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 、化学浸泡消毒等。
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 保其正常运转和消毒效果。
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制定相应的 消毒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消毒效果 达到标准。
考。
5
CHAPTER 02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制度
2024/3/28
6
医院感染定义与分类
2024/3/28
医院感染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 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 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4
汇编范围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汇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政 府部门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相
关政策法规。
2024/3/28
行业标准与指南
收录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行业 标准、技术指南和操作规范等 。
医疗机构内部制度
收集各级医疗机构内部制定的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和应 急预案等。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职责汇编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职责汇编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环境的清洁卫生和职工的健康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所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患者及其家属。
(三)职责:1. 各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内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与指导;2. 院感科负责该院感染性疾病的监测、防控与处置工作;3. 院内细菌学实验室负责医院感染相关细菌的检测与鉴定;4. 每位医务人员及非卫生人员应关注身体健康,做好自身卫生保健工作;5.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院的感染管理,如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不随意更换药物等。
(四)管理办法:1. 每位医务人员及非卫生人员凭工作证件进入医院,必须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2. 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各类感染报告制度,定期组织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并根据隐患加强感染防控;3. 感染科按时对相关设备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和消毒灭菌,及时排查发现隐患,停用使用期满的设备和器材;4. 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每日定时清洗卫生区域和患者房间,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5.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定期对废物进行分类、储存、清运和处置,确保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和污水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五)制度执行: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二、职责汇编(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1. 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标准,以及相关教育培训计划,为医务人员提供感染预防知识和技能培训;2. 负责监测、调查和分析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出现的感染疾病和职工感染,及时提供防控措施和建议;3. 组织制定和实施医疗卫生机构的感染防控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患者管理、器材设备的消毒灭菌等;4. 组织制定和推广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指南,确保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遵循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5.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确定医院内部感染隐患的源头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6. 负责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估,确保医院内部整洁卫生和净化水平;7. 负责对医院内部重大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预案和措施,及时控制疫情传播;8. 协助医院实施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DOC 90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DOC 90页)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0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及职责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胡艺丰(副院长、主任医师)副主任:张晓云(医院感染管理科及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药师)孙建军(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屈德会(医务科及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员:路文军(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艳明(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兴华(消化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郝成栋(呼吸肾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马俊富(脑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颜国飞(骨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丽丽(骨一科护士长,护师)张效禹(普外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智勇(普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占国(普外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徐晓燕(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籍凤英(新生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田瑞伟(综合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艳艳(综合儿科护士长、护师)苏立红(心生儿科护士长、护师)李晓红(康复综合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解金凤(手术室护士长、主管护师)杨元(麻醉科主治医师)李宏伟(消毒供应中心副主任、主管护师)李敬华(门诊护士长、主管护师)张宏杰(综合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吴兰芳(老干部门诊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杨艳东(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治医师)高雅芹(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护师)邢然(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检验师)徐丽峰(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苏铁力(输血科负责人、检验师)曲树军(设备科副主任、工人技师)赵亚洲(总务科科长、高级工)李国民(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张晓燕(门诊输液室护士长、护师)冯天舒(ICU护士长、护师)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2.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2.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培训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综合措施、科学评估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程控制的制度。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制度和措施,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医学检验科、手术室、药剂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培训和宣传教育等。
第八条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当配备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感染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监督和管理。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和制度,制定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感染源的管理,对感染源进行分类、评估和控制,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扩散。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为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新.doc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新)1(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3、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每月向区县院感质控中心上报医院感染监控指标4、开展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后效果进行评价。
5、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立文件,指定专人负责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监控平台的信息6、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
(二)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制度1、医院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做好签到记录。
2、医院职工每次参加培训记学分1分,医院对每位职工建立学分登记表,每年每人不少于10分。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每年参加质控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学习班,每年学分不少于3分。
4、每年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80分合格,不合格进行再培训,补考合格。
5、建立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软件卷宗。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1、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由专(兼)职人员每月统计后上报区县院感质控中心。
2、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抽查出院病历进行检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补报,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3、监测资料归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软件卷宗。
(四)医院清洁卫生管理制度1、医院指定地点建立拖布清洗池,在拖布清洗池旁边设置拖布架或挂钓。
禁止各科室将拖布放置室内,禁止将拖把倒立。
2、医院卫生洁具质量便于清洗、消毒,禁止用鸡毛、桔杆等材质的卫生洁具。
3、建议与有资执的保洁公司签定保洁合同,保证清洁卫生质量。
4、地面清洁:过道每日拖3次(8:00;11:00;15:00),室内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
每日1--2次更换垃圾袋。
关于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
关于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一、院内感染的种类1. 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因工作需要接触患者,可能会成为感染源,从而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2. 患源性感染:患者本身可能患有感染性疾病,在医疗过程中会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
3. 环境源性感染:医疗机构内的环境、设备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会成为院内感染的来源。
二、预防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学会正确的洗手、消毒等手卫生措施。
同时,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可以方便地进行手卫生。
2. 规范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使用进行纠正。
3.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
委员会由院内感染防控专家、医务人员、护士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评估院内感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监测机制,定期对医院内各科室、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同时,应建立感染病例登记制度,记录院内感染的相关信息,为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5. 加强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设备、物品等应加强清洁。
同时,医疗废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废物成为院内感染的来源。
6. 提倡病人隔离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隔离病房应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同时要求医务人员、患者和访客遵守相应的隔离措施。
7.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传染病和院内感染的防护培训,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医疗机构也应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8. 定期开展院内感染防控演习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内感染防控演习,检验医务人员和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感染管理科定期或者不定期深入各科室,做微生物学监测,催促各科室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催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10%。
五、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wei)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六、时常与检验科密切合作,了解我院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催促实行。
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九、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十、浮现医院感染流行或者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按培训计划组织全院职工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政策、法规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
三、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四、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 学时。
五、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时常参加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学习或者专题讲座,探讨当前医院感染发展的新动向。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范本一、引言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升医疗质量,本院制定了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标是规范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责任与义务1. 医院管理层的责任- 确保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分配适当的经费和资源,支持院内感染预防工作;- 监督各部门、科室和员工履行院内感染预防的责任。
2. 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负责制定并执行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方案;- 确保科室内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 监督科室内医护人员的行为,避免操作不规范、违反制度的行为。
3. 医护人员的责任- 严格遵守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手卫生习惯。
三、院内感染预防措施1. 消毒与隔离措施- 按照规定的消毒操作流程进行消毒;- 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患者隔离制度,将不同类型的患者隔离开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健康教育与宣传-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 向医护人员传授院内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提高其防控能力;- 定期组织院内感染预防宣传活动,提高全院职工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内部的各个区域,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对病区、手术室、实验室等高风险区域进行特殊处理,确保其除菌效果;- 采用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四、监督与评估1. 检查与考核- 定期对各科室进行巡查和检查,确保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评估他们对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
2. 教育与培训- 不定期组织院内感染管理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医护人员的防控能力;- 针对新员工进行入职教育,让他们熟悉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定期组织知识竞赛或讲座,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学习和交流。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10篇素材稿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10篇素材稿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篇1一、人员及环境管理1、进入人流室内须穿专用工作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操作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治疗床及地面,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每月做一次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二、消毒隔离制度1、做手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装消毒液的容器必须灭菌。
经压力蒸汽灭菌的无菌持物钳干罐4小时内更换。
体温表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每日更换消毒液。
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
3、人流器械用后送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
手术床每次用后用%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4、人流负压吸引瓶用后先清洗,然用%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吸引管一人一更换。
5、无菌包、无菌盐水一经打开只能在24小时内使用。
6、酒精、碘伏使用小包装,密闭保存,打开时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置于无菌容器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7、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清洁专柜内,分类按日期顺序存放,标记清楚(科室名称、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填写完整,有效期7天。
有专人每天检查,过期物品重新灭菌。
8、手术结束,及时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拭室内所有物体表面。
拖把、抹布分区使用,标志明确,用后消毒清洗晾干。
9、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篇21、当班操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定时巡查设备运转情况,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岗。
2、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遇有故障应及时努力排除。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医院有关领导。
3、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基本保养知识和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
4、认真按规定做好污水处理的39;检测工作。
一般总余氯量由操作人员当班时检测,微生物指标由操作人员取样后送医院实验室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模版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模版一、引言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操作、环境、设备、医疗器械或医务人员引入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本院制定了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操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护患者免受感染。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1. 确保患者在院内的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2. 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提高医疗质量;3. 加强院内感染监测与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4. 增强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的认识和责任心;5. 保护医务人员免受院内感染的危害。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科室、病区和相关医疗服务单位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在编、临聘、合同制等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
四、责任分工1. 医务人员:负责严格遵守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2. 所属部门主管:负责监督和指导本部门医务人员遵守院内感染管理制度;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开展培训和宣教,监测院内感染情况,并负责对感染事件的处理和调查。
五、院内感染防控措施1. 手卫生1.1 医务人员应按规定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接触高风险物品后、接触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后等关键时刻。
1.2 医务人员应遵守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湿润双手、涂抹适量的洗手液、用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用纸巾或手干器擦干双手,不直接用手触摸门把手等公共设施。
2. 患者定位2.1 根据疾病特点和感染风险,将患者进行分级定位,并采取相应的感染防控措施。
2.2 住院患者应被单间或合理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对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3.1 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与灭菌,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3.2 医务人员应检查器械的封口情况,如果发现封口破损或维修记录不完整,应立即更换或维修。
4. 环境卫生4.1 定期对病区、手术室、ICU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整体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的洁净度和舒适性。
控制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模板范本
控制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模板范本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旨在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保障医院内部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员工,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清洁人员等。
2. 定义与分类2.1 院内感染定义:院内感染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患者入院后48小时及以后发生并与医疗活动和/或住院治疗有关的各种感染。
2.2 分类:院内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3. 预防与控制措施3.1 医务人员的预防措施3.1.1 规范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
3.1.2 配戴个人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飞沫、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3.1.3 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医务人员需定期参加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对院内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3.2 病房环境的卫生措施3.2.1 定期消毒:病房定期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面、常用物品、空调设备等。
3.2.2 空气净化: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3.2.3 废弃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保证废弃物不造成感染传播的风险。
3.3 患者个人卫生管理3.3.1 提供个人卫生用品:医院应向患者提供清洁毛巾、牙刷、漱口杯等个人卫生用品,并定期更换。
3.3.2 强调手卫生:患者及其家属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要求,保持双手的清洁。
3.3.3 所用物品消毒:患者使用的常用物品如床单、被套、衣物等应按规定定期更换,并进行消毒。
3.4 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消毒与管理3.4.1 消毒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必须进行消毒操作,保证器械的清洁和无菌。
3.4.2 定期检测与维护:医务人员需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5 病例数据分析与管理3.5.1 数据收集:医院应建立院内感染数据收集系统,及时记录感染情况和相关数据。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汇编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范围内的一切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负责人等组成。
第七条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由院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由分管副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八条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九条感染管理科设科长一名,副科长一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第十条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十一条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小组应当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三、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制定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三)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四)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五)医院感染培训制度;(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七)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八)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九)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制度;(十)其他与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相关记录和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二)感染监测数据;(三)感染报告情况;(四)感染管理培训资料;(五)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六)其他与感染管理相关的记录和档案。
四、感染管理措施第十四条医院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024版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完整版
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教育 的要求和方式,提高全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的具体 措施,是医院内部感染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4/1/28
5
本次汇编目的与意义
目的
本次汇编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医院 感染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 为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全面、实用 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VS
意义
本次汇编的意义在于:一是为医院管理者 提供科学、系统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帮助 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二 是为医务人员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和工具, 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三是促 进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 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和预防措施等。
2024/1/28
9
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2024/1/28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该制度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工作程序等方面的 内容,是医院内部感染管理的重要组织保障。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10
Part
03
重点部门与关键环节管理
2024/1/28
11
门诊部门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 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交叉 感染。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 规范处置,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 境。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范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将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作为医疗机构的基础制度之一,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因此,制定一个具体有效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培训和宣传、监测与报告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制定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制定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结合医疗机构的特殊情况,制定适用于本机构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感染控制标准:明确医疗机构对感染控制的要求和标准,包括消毒、隔离、手卫生等方面的操作规范。
2.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相关岗位的责任,并明确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
3.定义感染事件和报告:明确院内感染事件的范围和标准,规定感染事件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4.建立感染监测体系:确立感染监测指标和频率,建立医疗机构内的感染监测体系。
5.实施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培训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6.建立感染控制档案:建立患者的感染控制档案,记录相关数据和干预措施。
二、培训和宣传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院内感染管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
2.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包括正确洗手的方法、佩戴防护用品、正确穿脱隔离衣物等。
3.清洁与消毒:包括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环境清洁和消毒等。
4.感染控制管理:包括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感染预防控制的流程和措施等。
医疗机构应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宣传视频等形式,向医务人员和患者传达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三、监测与报告监测院内感染是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制定感染监测指标和监测频率,并明确感染监测的流程和责任人。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汇编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障医院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在职人员,并包括医院访客。
第三条本制度要求严格遵守,在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必须强制执行。
第四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宗旨是:确保医院职工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第五条医院将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章传染病防控措施第六条医院应当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设立传染病监测点,定期检查医院内可能的传染病病例,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
2.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障医院内外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加强医院职工的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和设施,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4.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医院内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及时上报。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培训体系,对医院职工进行相关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追踪和汇总传染病疫情,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给医务人员和患者,确保信息透明和及时性。
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应急预案,对突发传染病疫情进行应急处理。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三章医务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性质,对其进行健康监测。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制定职工职业接触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并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和设备。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规定医务人员在发病时的处理方式和处置流程。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医务人员的健康档案,对其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染病期间,应当积极配合治疗,不得隐匿病情。
第四章访客管理第十六条医院应当设立访客登记制度,对所有进入医院的访客进行登记和管理。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设置访客进出的检疫通道,对访客进行体温检测和相关健康问询。
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
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一、感染组织建设及责任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各临床科室应指定感染控制专员,负责本科室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
二、感染知识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新入职员工应接受感染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感染病例监测与控制医院应建立感染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四、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控制医院应制定感染爆发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感染爆发事件。
发生感染爆发时,应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五、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指南和药物使用说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六、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监测医院应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卫生符合标准。
定期对医疗器械、手术室、病房等场所进行消毒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七、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应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明确消毒隔离的要求和措施。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八、消毒药械管理医院应建立消毒药械管理制度,规范消毒药械的采购、储存和使用。
定期对消毒药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有效。
九、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建立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规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和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包装和有效期,确保其安全有效。
十、手卫生管理医院应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手卫生的要求和措施。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确保在操作前和操作后正确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以上制度旨在提高医院内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共同维护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
同时,医院应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感染防控体系。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本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院内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医疗机构的支持和重视。
第二章: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院内感染预防控制体系,明确院内感染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并制定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计划。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定期报送院内感染发生和传播的相关数据,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标准,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第三章:感染控制措施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加强手卫生培训和监测。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器材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合理分类、储存和处理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器械和耗材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使用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通风条件。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章:感染预警与处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和确诊感染病例。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对疑似和确诊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对疑似和确诊感染病例的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和医学观察,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五章:感染事件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及时处理院内感染事件,防止再次发生。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院内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制度,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义务保险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赔偿受院内感染损害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4、门诊体温计由服务中心统一消毒发放,回收。
5、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7、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8、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10、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11、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12、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3、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14、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
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七、进入无菌室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培养。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九、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管理1、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2、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达浸泡1小时)实行登记签名。
3、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分类、装箱,每1—2天由废物处置中心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4、回收点保持环境卫生,堆放整齐,门窗加固防盗。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6、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V、HCV、HIV过筛检查。
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
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8、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
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9、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10、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11、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
12、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培养。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
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产房、人流室、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管理。
2、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3、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显,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区、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4、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是载手套。
6、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每周卫生日制度,物体表面、地面、鞋底每日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分娩后进行常规擦拭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7、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应不少于5.5-6.5平方米,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平方米。
8、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9、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10、婴儿用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对母亲HBsAg阳性及其它传染病的婴儿最后沐浴,并做好相关消毒处置。
1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12、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女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13、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保温箱等应彻底终末消毒。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3、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4、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5、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6、诊室地面、物表、无影灯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7、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
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
8、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9、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
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10、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11、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12、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