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大全『问题』1.在GPS公司中“把人员放在第一位”的战略很有成效。
既然如此有效,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采纳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2.你是否认为“员工第一”的做法更适于某些特定的企业或行业?如果是,你认为它可能适于哪些企业或行业?为什么?3.你认为在像GPS这样的公司中工作,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什么?4.你认为在像GPS这样的公司中进行管理时,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什么?5.一些批评家认为“员工第一”的政策不能带来高利润,但XXX允许“员工第一”政策的存在。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解释你的观点。
『回答』1.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采纳这一做法?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员工第一”的政策并不适合所有的公司,有关这一点,我想放在回答问题2时再详细阐述。
不过,除了行业差别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一家公司对这一政策的采纳。
比如企业的生存状况。
如果一家公司的资金和客户资源都很紧张,或者由于环境因素使它必须实行低成本化战略,那就很难为所有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体验,而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少数核心员工身上。
此外,并非在所有的文化背景下都适合这种管理方式。
“员工第一”这个政策,与美国强调个人价值的文化高度吻合。
但在不那么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中,这种管理方式就未必很有效,甚至可能由于脱离相应的道德基础而产生管理上的混乱。
以GPS公司实施的“随处可以领导”的组织方案为例,在中国就未必奏效。
在长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形成的价值观,使中国人不仅普遍惯服从于权威,也惯服从于组织。
适应这种文化的组织不仅必须有等级分明的架构,每个层级中还必须有一个地位鲜明的领导者。
人们以领导者的安排和组织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过分强调个人主张会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假如把GPS 公司的制度一成不变的移到一家中国公司内部,可能会因为缺乏而降低决策效率,也可能会给人以缺乏向心力、凝聚力的印象,反而使公司对员工的吸引力降低。
总之,在不同的文化中,“员工第一”的政策可能会在产生消极作用的同时,也抑制了积极作用。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doc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1、陈晓辉大学毕业后如愿到一家公司从事文秘工作,按工作描述和职位说明书的要求,她每天都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也颇得上司的嘉许。
一个月后,小陈发现这家公司员工人浮于事,大部分人不思进取,晚来早走,对公司任何活动都漠不关心,且员工之间关系淡漠,公司老总也毫无办法。
久而久之,小陈工作热情锐减,工作效率低下。
小陈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长此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该怎么办呢?她十分困惑。
[问题]C1)小王所在的公司出了什么问题?(2)请为该公司开出一剂解决问题的“良药”。
分析提示:(1)小王所在公司的员工不积极参加活动,员工之间关系淡漠,因而,该公司的问题是组织凝聚力下降。
(2)要增强该公司的组织凝聚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设立明确的、代表组织成员利益的组织目标。
加强组织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
加强组织规范的建设。
运用激励手段引导员工的行为。
采取比较民主的领导方式。
2、小王最近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刚到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上班,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上司向她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并且把她介绍给办公室的同事。
小王注意到尽管工作压力很大,但是同事们却过得非常快活, 相处也比较融洽。
她不由得暗自庆幸,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对于小王来说, 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她之所以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有部分原因就在于原来的工作没有让她和同事们有比较多的交往机会。
记得在她被正式录用后,小王的上司曾经与她有过一次简短的会谈。
上司告诉她,她的工作效率将决定她的报酬甚至今后的加薪或晋升,因而她的绩效完全取决于自己想怎么做。
由于初来乍到,再加之对工作的喜欢,小王非常努力、勤奋,工作效率很高,颇受上司的青睐。
可是没过多久,同事们就不容置疑地告诉她,如果想与大家和睦相处,就必须按照办公室的规矩办事,并且还告诉她,她的前任就是因为工作超过了规矩,大家都对她冷冰冰的,生活得很孤独,这才离职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 骨干员工为何要走?案例: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离了公司他们什么也不是,又怎么会有作为?相持之下两人一气走之.问题:请你用有关激励理论分析此案例。
案例分析提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优秀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因此,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就成为企业领导者们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正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而这个问题也正是激励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你可以运用需要层次论、公平理论等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2 公司领导为何头疼?案例: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4年。
公司创立者原先也从事电脑营销工作,由于与原公司的合作出现分歧,他们认为再到别的小公司去替人打工意义已经不大,于是就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
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
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共10篇)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共10篇)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一): 管理学的问题,求教。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
谈谈你的见解,谢谢请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出现以下现象的原因以及你的看法和解决思路农夫养了二十只驴子,每只配了一副驮子,组成一支驮队。
驴子们每天辛辛苦苦,干着一样的活,得到相同的口粮。
一天,饭量最大的驴子对农夫说:“我每天跟别驴吃的一样多,吃不饱。
我有一个建议,让我多吃,我每次多驮东西。
”农夫想,这个建议不错,公平,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于是开始改革。
改革步骤一:实行按劳分配,饭量根据劳动量按比例分配。
运行一段时间后,另一只驴子提议:“每天都是干完活才分配口粮,我干多了的时候,分配的口粮吃不了,可是如果控制劳动量,可能又吃不饱,不如把计算方法调过来,按前一天的饭量计算后一天的劳动量,既能吃饱,又干得有劲”。
农夫想也对。
改革步骤二:量出为入,吃多少饭,干多少活。
几天后,又一只驴子来报告:“有几只懒驴,每次故意不吃太饱,好在第二天少干活,影响了全队的整体业绩。
”农夫想,必须引入淘汰机制。
改革步骤三:建立淘汰制,以驮量为标准,一个季度排在最后五位的驴子自动淘汰。
驴子们拼命干活。
一个季度后,除五只被开除外,另有两只累死。
可是农夫发现,一个季度期间,不仅总体业绩没有提高,每只驴子的单产反而大幅度下降。
来了一只年轻的驴子,要求加入驮队。
年轻驴子说,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来的驴子们年龄老化。
改革步骤四:引进七只年轻驴子。
两周后,一只老驴子来报告:“年轻驴子技术太差,工作冒进,经常出错,建议开除。
”其他老驴子附议。
农夫具体调查发现新来的驴子们确实有技术不过关,于是全部开除。
然后来了几匹马,对农夫说:“总业绩不能提高,是因为驴子只能驮。
如果有马加入,就能够驾车,效率是驴子的好几倍。
”农夫说:“训练驾车需要很长时间,会影响正常生产,你们要加入,必须先学会驮。
”改革步骤五:引进马。
业绩停步不前,农夫到别家考察,情况真如马所言,人家都已经换成了车拉。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出口贸易公司的团队建设
本案例涉及一家出口贸易公司,该公司由总公司和四个子公司组成,该公司拥有60多名员工,其中大多数员工都是销售员工,其余的则由高级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
该公司正处于一个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阶段,业绩非常不错。
然而,该公司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销售团队缺乏协作意识和凝聚力,沟通不畅,对业务过程优化能力和销售绩效也存在欠佳;二是各部门领导和员工以工作分工为主,缺乏团队意识;另外,他们也缺乏解决销售团队事务的处理技巧和沟通技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口贸易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整理销售团队的基本情况,及时向员工讲解销售团队的理念及其在该公司的重要性;
2、强化团队精神,建立销售团队规章制度,增强其合作意识,搭建团队沟通渠道、发展团队凝聚力;
3、对管理者进行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针对性地提高其团队管理技巧;
4、针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团队沟通能力和销售业务熟练度,提高工作质量和业绩;
5、强调团队精神,定期组织活动,更新团队销售业务知识,增强员工成就感,不断提高销售团队业绩。
经过上述措施,出口贸易公司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明显改善,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也有所提升。
在后续运营过程中,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完成销售任务,提升企业业绩,为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案例反映出如何正确地管理组织行为,面对表面上的问题需要以实际行动落实,不断完善和改善组织管理,以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
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
而如何使符合实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她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中得到满足感。
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
也是艾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核,目的是使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2、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组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系的调整。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第1章案例1虚拟办公室——变革中的工作环境电视会议、电子邮件、远程交换等先进的通讯手段为虚拟办公室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在这个技术平台上,人们改变了工作的方式和场所,许多人已经开始享受到了虚拟办公室带来的好处。
那些选择在家办公的人,多是工作忙碌而又讨厌办公场所拥挤嘈杂的人,或者是为跨国公司的短期性项目服务的人。
在家办公,可以为自己布置一个舒适的家庭办公室,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让办公室与美景相伴,或者是绵延起伏的群山,或者是海滨,还可以是乡村,当然也可以是都市风光。
虚拟办公室,还有私人俱乐部,可使企业家们减少专用办公场所的高昂费用。
私人俱乐部还可以提供商业活动所需的午餐、招待、会议场所和先进的通讯设施。
因此,利用虚拟办公室和私人俱乐部,可以使企业家们在财务和运作方面更加灵活。
在欧洲和美国,有一些公司专门为众多的企业家和商人提供虚拟办公室的服务,他们提供的地址往往处于中心城区,设施先进,但价格并不高昂。
例如,一家名为“虚拟办公室”的英国公司就可为客户提供此类服务。
他们提供位于伦敦且知名度很高的地址,提供伦敦中心城区的电话号码,并且以按月付费的方法提供秘书服务及客户所需的其他附加服务。
虚拟办公室可使企业家和商人们获得一个固定的、安全的业务营运基地,并且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与基地进行联络,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革命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虚拟办公室的出现还有一个驱动力量,那就是追求生活与工作平衡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希望办公室能靠近住所,能支持在家办公,同时,高性能的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又使得客户、消费者、供应商不可能知道你的确切位置是在他隔壁的办公室、你的家庭办公室、虚拟办公室、还是在瑞士的蒙特普爵士音乐节,或者是在北京的合同谈判会场。
讨论:(1)虚拟办公室的优缺点各有哪些?(2)虚拟办公室对普通员工和主管分别意味着什么?答案:(1)虚拟办公室的优点体现在人性化管理方面,所谓人性化就是从人的各层次的需要出发,尊重、理解员工,给员工创造愉快工作的环境等。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答案在组织行为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组织中的行为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案例一,团队冲突。
某公司的销售团队在一个重要项目中出现了严重的内部冲突,导致团队合作效率降低,项目进度受阻。
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导致沟通不畅,合作不顺畅。
解决方案:1. 领导者应该及时介入,了解冲突的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调解措施,促使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 团队成员应该学会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案例二,员工激励。
一家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员工对工作缺乏积极性,表现出明显的工作倦怠情绪,对工作不上心。
解决方案:1. 公司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激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好的工作回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领导者应该及时发现员工的工作倦怠情绪,采取有效措施,如及时表扬、奖励鼓励等,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
案例三,领导风格。
某团队的领导者一直采取严厉的管理风格,导致团队成员对领导者不满,团队氛围紧张,员工流失率较高。
解决方案:1. 领导者应该审视自身的管理风格,适时调整,采取更加民主、关怀的领导方式,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2. 团队成员应该理解领导者的管理意图,主动配合领导者的工作,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组织行为学中,团队合作、员工激励和领导风格等问题都是组织中常见的挑战。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希望以上案例和解决方案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
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
而如何使符合实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她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中得到满足感。
?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
也是艾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核,目的是使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2、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组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系的调整。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 骨干员工为何要走?案例: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
主要原因是该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此。
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离了公司他们什么也不是,又怎么会有作为?相持之下两人一气走之。
问题:请你用有关激励理论分析此案例。
案例分析提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优秀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因此,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就成为企业领导者们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正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而这个问题也正是激励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你可以运用需要层次论、公平理论等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2 公司领导为何头疼?案例: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4年。
公司创立者原先也从事电脑营销工作,由于与原公司的合作出现分歧,他们认为再到别的小公司去替人打工意义已经不大,于是就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
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
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
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
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
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组织行为学教育中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A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初期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行为学教育问题逐渐显现,尤其在团队协作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二、问题描述1. 团队成员沟通不畅:A公司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地域差异导致团队成员在沟通上存在障碍。
此外,公司内部沟通渠道单一,信息传递速度慢,使得团队成员难以形成有效的协作。
2. 团队成员责任不清:由于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当项目出现问题时,难以确定责任归属,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
3. 团队成员技能不匹配:公司快速发展,对员工技能要求不断提高。
然而,部分团队成员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4. 团队领导力不足:部分团队领导缺乏有效的领导力,无法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导致团队执行力不强。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沟通不畅张伟(化名)是A公司研发部门的一名工程师,他来自南方,与北方同事在沟通上存在障碍。
在一次项目讨论中,张伟因为无法理解北方同事的意思,导致项目进度延误。
此外,公司内部沟通渠道单一,张伟的很多建议无法及时传达给上级领导。
2. 案例二:责任不清李明(化名)是A公司销售部门的员工,负责某地区市场拓展。
在一次销售活动中,由于李明与同事沟通不畅,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然而,在追究责任时,李明却将责任推卸给同事,导致团队内部矛盾加剧。
3. 案例三:技能不匹配王芳(化名)是A公司财务部门的员工,由于岗位需求,她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然而,王芳的财务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出现错误。
为此,公司不得不重新整理报表,浪费了大量时间。
4. 案例四:领导力不足陈经理是A公司某部门的主管,他缺乏有效的领导力。
在团队工作中,陈经理无法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导致团队执行力不强。
在一次项目实施过程中,陈经理对团队成员的指导不足,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5[五篇范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5[五篇范例]第一篇: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5案例介绍与答案(本、专科共用)一、如何对案例进行分析在我们开始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大家就知道,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针对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们在学习时只有经常结合案例来学习,才能更好地抓住要领、把握实质。
(一)案例的概念及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也叫个案或实例,是指用一定的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
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技术调研工作中。
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先把它用于管理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
人们往往把案例归纳为描述评价型与分析决策型两大类。
描述评价型案例描述了解决某些管理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
这样留给学生的分析任务只是对其中的做法进行事后分析和评价,以便从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而分析决策型案例则只介绍了某一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去分析,并提出对策。
很显然,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功能上分析决策型案例要优于描述评价型案例。
案例用于教学时,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即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采用假名,但基本情节不得有虚假。
有关数字可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
二是教学案例中要包含一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否则就没有学习与研究的价值。
三是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具有一定目的性,要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管理情景,使学生获得锻炼与提高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功能案例具有提供知识功能,它能使读者了解到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某类组织的背景知识,这是很有用的。
但案例的最主要的功能,还在于为它的使用者(教师、学员、受训对象、考生、实际工作者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管理情景,能使他们得到锻炼与提高,案例不仅对人们个人学习有作用,而且对集体(小组或全班)学习也有重要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通过对组织中的个体、团队和领导行为进行研究,来揭示组织内部运作的规律和特点。
经典案例是组织行为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监狱实验。
实验中,他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分为监狱警卫和囚犯两组,然后让他们在模拟监狱的环境中生活。
结果发现,原本普通的志愿者在短短几天内就展现出了极端的行为,监狱警卫对囚犯实施了严重的虐待,而囚犯也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和抵抗。
这个案例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警示我们在组织中需要重视组织文化和环境对员工行为的塑造作用。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霍桑实验。
1924年至1932年,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郊区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工作环境对员工生产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不论是提高光线、改善工作条件,还是减少光线、恶化工作条件,员工的生产力都有所提高。
这一结果被称为“霍桑效应”,即员工在受到关注和重视时,会表现出更高的生产力。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组织需要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工作环境,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线生产。
亨利·福特在20世纪初率先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汽车成为了大众商品。
然而,流水线生产也带来了员工的枯燥和单一化,导致员工的工作满足感和创造力下降,进而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组织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工作满足感和发展空间,以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
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组织管理中。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与群体行为、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等的学科。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经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了“狱警”和“囚犯”两组,模拟了一所监狱的环境。
结果发现,狱警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极端的暴力和压迫行为,而囚犯则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个实验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和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深刻思考,也对监狱制度和狱警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质疑。
2.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两种不同的管理观念。
X理论认为,员工天生懒惰,需要通过严厉的管理和控制来激励他们工作;而Y理论则认为,员工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管理者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信任。
这两种理论对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看待员工、激励员工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观点,也对组织文化和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
赫茨伯格认为,工作满意度是由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因素决定的,而工作不满意度则主要来源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
这一理论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重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25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一)张林这一辈子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
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
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
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
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
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
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
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
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
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
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的诊断记录: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张林:确实是这样。
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
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张林:首先它很烦人。
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
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3 对赵明告状,并表达了自己 极大旳不满
8
怎样处理问题?
赵明
Linda
研发部 主管
Deshler
手下员 工
John
客户部 经理
问题 分析
9
产生这些问题旳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背 景旳不同,文化背景旳差别造成来自不同 国家旳员工对同一问题旳看法旳巨大差别 ,详细来说是员工旳价值观与态度不同而 造成旳。
问题深度分析:
14
客户部是企业旳门面部 门,客户部经理连客户 旳不满都不能觉察,不 够称职。
客户
经理
3
维邦
4
企业
维邦企业应进行企业文化整合, 形成本企业明确旳价值观和企 业文化。
15
““治本”旳处理方案:
要加强企业文化旳适应性训练,加强员工对不同企业文化、 不同文化环境旳反应和适应能力,增进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与 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旳沟通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旳 文化整合。
16
PS:
另一方面旳猜测:试探新上任旳总经理!
17
E
理
6
德国主管非常注重规则
1
和纪律
2
对私自修改生产计划非
常生气
3
对总经理诉苦,并对自己
员工表达失望与不了解
赵明遇到旳问题
客户部
对礼仪不太了解客户部 A 经理 在和John道别时,在和 Peter说话,冲David点 C 头
没 有 发 觉 John 对 自 己 E 无礼行为旳生气
7
1 崇尚绅士文化旳英国人John, 彬彬有礼,沉默内敛
C
企业员工之间经常因观念不同发生矛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员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和成就的学科。
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案例:XYZ公司的员工满意度调查XYZ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的科技公司,他们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最近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公司的员工满意度有所下降。
公司领导决定进行组织行为学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案。
1.领导风格分析首先,公司领导团队进行了领导风格分析。
他们发现公司高层领导过于强调绩效和结果,而忽视了员工的情感需求。
这种领导风格导致员工感到压力大,工作环境紧张,对公司的忠诚度下降。
2.团队协作分析其次,公司对团队协作进行了分析。
他们发现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这导致了信息不畅通,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影响了公司的效率和绩效。
3.员工激励分析最后,公司对员工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
他们发现公司的激励制度过于单一,只注重物质奖励,而忽视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这导致员工缺乏工作动力和归属感。
改进方案:基于以上分析,XYZ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方案,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促进组织发展。
1.领导力培训公司领导团队接受了领导力培训,学习如何平衡绩效和情感需求,建立积极的领导风格,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2.团队建设公司开展了跨部门的团队建设活动,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分享机制,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3.激励机制优化公司优化了员工激励机制,引入了更多的非物质奖励,如培训和晋升机会,激励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发展潜力。
通过以上改进方案的实施,XYZ公司的员工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员工们感到更加快乐和满意,公司的绩效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结论:通过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理解并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和领导组织,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
杨利平本是莹县杨家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不过人们早就知道他有一种祖传绝招——烹制一种美味绝伦的糯米甜品——杨家八宝饭。
他称是这绝技的第五代传人,早在清朝道光年间,他祖传宗所创的这种美食就远近闻名,而且代代在本村开有一家专卖此种八宝饭的小饭馆。
他的父亲直到解放初期还经营着这祖传的小饭馆,那时才十来岁的杨利平已时常在店前店后帮忙干活了。
后来合作化,跟着又公社化,他爸又病死,饭馆不开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公社社员,人家似乎已不知道他居然还保留了那种绝技。
80年代,改革之风吹来,杨利平丢了锄把,又办起了“杨家店”,而他做的八宝饭决不亚于他的祖上。
由于生意兴隆,他很快发了。
开头是到邻村去开分店,后来竟把分店开到了县城乃至省城去了。
1987年,不知是他自己出的还是别人给他提出的主意,他就在本村办起了利平糯米美食厂,开始生产“老饕”牌袋装和罐装系列糯米食品来了。
由于其独特风味和优质质量,牌子很快打响。
不说本县,连省里许多市县都畅销,出现了供不应求之势。
杨利平厂长如今已在经管着这家450多名职工的美食厂和分布很广的甜品小食店网。
奇怪的是,杨厂长似乎并未注意利用这个大好形势去扩大纵深。
他似乎并未想到要去满足还在扩大着的对他那独特产品的需要。
外省市买不到这种美食,连本省也不是处处都有供应。
原因是杨利平固执地要保持产品的独特风味与优秀质量。
小食品店服务达不到规定标准,职工的培训未达应有水平,宁可不设新点,不渗入新区。
杨利平强调质量是生命,决不允许采取任何措施危及产品质量。
他说顾客们期等着高质量,而他们知道他们所得到的杨家美食准是高质量。
杨利平糯米美食厂里的主要部门是质量检验科、生产科、销售科和设备维修科。
当然还有一个财会科以及一个小小的开发科。
其实这厂的产品很少有什么改变,品种也不多。
杨利平坚持就凭杨家一绝这种传统产品,服务的对象也是“老”主顾们,彼此都很熟悉。
杨家美食厂里质检科要检测进厂的所有原料,保证必须是最优质的。
每批产品都一定抽检,要化验构成成分、甜度、酸碱度。
当然最重要的是检控产品的味道,厂里高薪聘有几位品尝师,他们唯一职责是品尝本厂生产的美食。
他们经验丰富,可以尝出与要求的标准的微小偏差。
所以杨家美食始
终在努力保持着它固有的形象。
不久前,杨利平的表哥汤正龙回村探亲。
他原在县城念中学,文革中回乡,80年代初便只身南去深圳闯天下。
大家知道他聪明能干,有文化,敢冒险。
他一去十年来,只听说他靠两头奶牛起家,如今已是千万元户了。
汤正龙来访表弟杨利平,对美食厂的发展称赞一番,还表示想投资入伙。
但他指出杨利平观点太迂腐保守,不敢开拓,认为牌子已创出,不必僵守原有标准,应当大力扩充品种与产量,向省外甚至海外扩展。
他还指出这厂目前这种职能型结构太僵化,只适合于常规化生产,为定型的稳定的顾客服务,适应不了变化与发展,各职能部门眼光只限在本领域内,看不到整体和长远,彼此沟通和协调不易。
他建议杨利平彻底改组本厂结构,按不同产品系列来划分部门,才好适应大发展的新形势,千万别坐失良机。
但杨利平对发表的建议听不进去,所生反感。
他说他在基本原则上决不动摇。
两人话不投机,语句转激烈。
最后汤正龙说杨利平是“土包子”、“死脑筋”、“眼看着大财不会赚”。
杨反唇相讥说:“有大财你去赚得了,我并不想发大财,要损害质量和名声的事坚决不做。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汤听罢指袖而去,不欢而散。
厂里干部和职工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说杨厂长有原则性;有人则认为他认死理,顽固不化。
【案例分析】
本案例涉及到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变革的有关理论。
组织变革指的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
外部环境变化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的不断进步。
技术的变革导致了知识的爆炸,今日社会积累的知识,以螺旋式上升的速度不断提高。
各类组织均要求致死水平较高的员工来担负日益复杂的工作,这使劳动者的素质、成分发生变化,员工在组织之间的流动性加大,因此各种组织必须不断进行变革一适应这种趋势。
第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的价值观念、个人行为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例如公众消费偏好的快速转移,使许多产品和服务迅速老化,生命周期缩短,迫使有关组织改变经营方式;
此外,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对人才的渴望等等,都会促使组织的变革。
第三,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
社会上不断出现新体制、新政策、新制度、新组织,以及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也必然影响到个人、组织以及地区性环境的变化。
而当组织内部出现下列情况时,就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
第一,决策效率低或经常出现决策失误。
第二,组织沟通渠道阻塞,信息不灵,人际关系混乱,部门协调不力。
第三,组织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如不能实现组织目标,人员素质低下,产品产量及产品质量下降等。
第四,缺乏创新。
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来自观念的阻力、来自地位的阻力、来自经济的阻力、来自习惯的阻力和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
本案例中,杨利平糯米美食厂面临着是维持现状、墨守成规还是扩大规模、创新开拓的问题。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看到,不变革的组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它必然会趋于萎缩、消亡,而杨利平厂长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是不足的。
其实,食品厂扩充品种与产量,向省外甚至海外扩展并不与产品质量的保持相矛盾,其表哥汤正龙所指出的食品厂存在的问题也是不无道理的,他建议杨利平彻底改组本厂结构,按不同产品系列来划分部门,适应大发展的新形势,千万别坐失良机,也是非常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的。
当然,汤正龙也应该看到,盲目的变革也会给组织带来混乱和损失,甚至导致组织的解体。
因此,变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根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变革。
这样的变革才能事半功倍,使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本案例同时还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中关于领导的有关理论
1.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有战略的眼光;
2.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善于总结、及时反思;
3.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能够吸引人才;
4.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能够发动全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还必须拥用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企业形象与产品质量;
6.搞的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还必须能够虚心倾听,并采纳别人的意见;
本案例同时还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中关于组织文化的有关理论。
做好厂里组织文化的建设工作,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组织文化建设,它既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又是组织管理的灵魂。
有了组织文化,员工就可以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厂里的发展当中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织文化,主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上,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组织情感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并使其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
他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这个例子中企业文化建设例子告诉我们,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领导者重视、调节和控制。
如杨利平,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