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高考备考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乌市教研室09年高考备考建议

adminis 2008-11-08

一、新老课程高考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新课程实验区进行了新课程高考。对比新、老课程高考内容,虽然在知识点上并没有很大变化,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课程高考的全新理念和测试要求。

由表可知,新课程高考已经全面摈弃老课程高考的内容格局,而采用全新的内容安排:对应于新课程教学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相应的“必考题”和“选考题”。这种变化,引导着新课程试卷命题的思路改变,为命题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㈡考试立意的实践性特征

老课程高考内容缺失明显的特点,新课程高考从大的序列不见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等字眼,说明它不再着眼于纯粹语文知识的考查。分析其列的“必考题”内容和“选考题”内容,可见它重视语文本体的特征,以阅读为例,根据考纲,试题依次测试考生古代言语作品和议论、说明、文学、应用言语作品的阅读;同时强调测试考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着眼于考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运用”,在动态的言语阅读和表达中考查考生的语文水平。

㈢语言文字应用考查注入了新活力

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突出了“应用”和“表达”,彰显了如下特点:一是强化应用性,继续体现贴近生活、活学活用的特点,拟题应该尽量避免生硬的纯粹的语文知识题;一是在语言情景中测试语言知识,命题者要尽量提供言语情景来命题;一是命题方式的灵活性,暗示命题者应该探索命题的新形式,即使是“语音、字形、词语(包括熟语)、标点、病句”五大板块知识的测试,也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题型。

在具体考点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现代汉语”的限定,规定了不考古汉语的读音,“常用字”的界定,范围更明确了,把考试范围限定在3500常用字的范围里;常见修辞方法增加了"反复",值得关注;语言表达在“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这有可能成为命制语言测试题的一个热门角度。

㈣古代诗文阅读考查产生微妙变化

对比新老课程高考,古代诗文阅读考点变化不多,但是整合了相关的知识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取消了和阅读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学常识的考点,体现了新大纲的基本精神,减轻了中学师生负担;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纳入古代诗文阅读的框架里,其用意在

于要用篇的角度来审视句子默写,弱化单独的名句默写,暗示命题者在出题方式上要探索新形式;二是诗歌鉴赏试题需要多角度综合考查,一方面继续从词句品读、语言品味、意象意境的把握、形象思想的理解、表达技巧的鉴赏、诗论的判断与鉴赏等角度设题,另一方面,结合新课标,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可以出现了解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探究类试题。

㈤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语言信息基本处理能力

由表可知,老考纲在能力考查上涉及B、C、E三个层级,分别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新课程考纲只涉及B、C两个层级,分别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这种变化,突出了新课程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只考查考生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的特点。题目只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即只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整合与题目有关的语言信息。这一变化,即契合论述类文章的阅读特点,又符合“必考内容”对考生考查基本阅读能力的要求。

另外,新课程高考在考点设置上有三点变化,一是将老高考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由“重要词语”而“重要概念”,剔除了一般词语含义的考查,考点更明确,方向更明了集中,也符合论述类文章阅读需要重视文中基本的重要概念的特点,也是突出一种基础性;二是将老高考的“概括中心思想”改为“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思想”是基于文章阅读提出的概念,是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中心意思”突破了这一范畴,着眼于阅读信息处理,既可以针对全文的意思概括,也可以是对文

章局部或段落的中心意思概括,变得更全面,更符合多年来的考试命题实际;三是取消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就是取消了对考生信息推断能力的考查,降低难度,同样是体现了“必考内容”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要求。此外,论述类文章阅读删除了“奖赏评价”的两个考点,也属于必然的选择。

㈥选考题考查强调发展性

选考题部分是新高考最具创新的内容。从考查范围上看,它对应新课程的选修课程。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合应用类文本阅读。从能力考查上看,偏重考生在阅读的基础性能力上发展了的能力。

首先是选材的空间十分广阔。文学类文本可以涉及中外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应用类文本涉及中外实用类文本,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

其次是除了应用类文本仍然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外,命题不再拟制“理解”层级的考查考生基本阅读能力的试题。偏重测试对作品的鉴赏评价(D)、探究(F)能力。文学类文本考查“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应用类文本考查“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些都是阅读实践很强的内容,对考生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需要考生不仅具备基本阅读能力,还需要更高层级的阅读能力。

㈦强化探究能力

"探究"首次写进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其显著特点是全新的

探究类题目的设置要有利于考生拓展性阅读,所以题目要求要明确,要抓住文本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具体拟题时需要扣住文本疑点和难点,激发考生发现和创新的强烈兴趣。

根据上表,探究类试题拟制一般有三个角度:一是发掘文本意蕴的,文学类文本探究题要引发考生品味“言外之意”,实现多角度鉴赏和品读,实用性文本要引导考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挖掘言语深层内涵,一是探讨作品人文内涵的,通过生发,把握作品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一是体现个性化解读的,文学作品引领考生多元化理解品味,实用性文本引导考生扣牢疑点和难点,作有创意的理解。

二.新课改省份语文高考卷的特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