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犹太人纪念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
张吉/张宏建
争议作品
柏林曾被人们称作是上世纪欧洲最大的建筑工地,索兴当我在这个城市里来回穿梭时,已是21世纪的某个夏天,就好像我如期赴约,参加了一场门票全免的建筑展,而在这场展出中,刚刚新鲜出炉的、也是最具争议的就是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
它是这场建筑展中,最具创新思想的,并且伴随着激烈的争议而存在。
建筑故事
对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在去柏林前已有所耳闻,身处异地时,我所能关注的仅仅是建筑的物质空间,但是当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把我淹没在参观它的人群中时,那些决定它存在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要素,不得不与物质空间一样,占据对其思考的同等重要位置。
建筑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故事,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这个故事可以从下面说起。
2003年8月17日某网站关于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动工的消息:
德将在二战希特勒总理府遗址上建犹太人纪念馆
经过多年反复斟酌,德国政府8月16日终于决定,将在二战希特勒总理府的遗址上修筑一座犹太人纪念馆,以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
……
据负责设计纪念馆的美国建筑师彼得•艾森曼介绍,纪念馆工程的主体部分将是一座大型的露天广场。
该广场的地面非常有特色,它将由2752块高矮不齐的水泥板铺成,远看上去就像是一片被微风抚过的麦田。
届时,广场上将竖起一座扬声器,昼夜不停地朗诵400万记录在册的大屠杀遇难者的姓名。
同时,遇难者名单还将被输入一个专门的电子设备,存放在未来的纪念馆里,供世界各地的游客查阅。
当初,关于在柏林市中心兴建这样一座犹太人纪念馆的提议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前柏林市长艾伯哈•迪根在批评这项提议时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这岂不是要把柏林变成悼念之都?”而其他人则认为,在如此抢手的黄金地段修建一座大型“集体墓地”,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奢侈之举。
据了解,纪念馆所在地的地价的确贵得惊人,粗粗估算一下约值2亿英镑;另外,纪念馆本身的造价也高达1800万英镑。
这也正是德国政府为何16年来迟迟不肯下决心的重要原因。
但是,一直支持这项计划的人强调,柏林应该成为全世界哀悼二战遇难者、尤其是犹太人的地理和精神中心;几百年后,这座纪念馆仍会向后人警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从而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另外,修建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也将向世人展示当代德国推行民主改革的信心和成就。
其实这并不是有关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的第一则消息,如果将相关人物的文字呼吁开始算起,甚至可以追溯到17年前。
1988-89年:政论家蕾阿•罗施女士发出了建立一个《醒目的纪念地》的呼吁。
1994-95年:为纪念地艺术设计公开招标,未果而终。
1997年夏:经公开讨论,在被邀请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中进行新一轮纪念地设计招标。
1998年初:科尔总理选中艾森曼/塞拉的设计,但因联邦议院选举而推迟了决定日期。
1999年6月25日:德国联邦议院作出了建立纪念地和建立基金会的基本决议。
2003年4月1日:开始施工
2004年7月1日:为信息厅工程举行上梁仪式
2004年12月15日:安置最后一个纪念碑
2005年5月12日:对外开放
曲折道路
纪念馆的建立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正是由于以下的一系列原因:
1)选址
纪念地位于Ebertstraße大街和Wilhelmstraße大街之间,占地1.9万平方米,曾是巴洛克式阿德勒宫后面一被称为“部委花园”的一部分,即纳粹的政府中心。
如此选址在过去是有着极大争议的,毕竟当年希特勒的千军万马曾在此伫立;而在那些花园下的地堡中,纳粹的高级将领曾在猛烈的炮火下躲藏其中;“元首地堡”位于
Voßstraße大街附近,就在纪念地以南200至300米处,希特勒在让情人艾娃
•布朗服毒自尽后开枪自杀;而在其地面上,就在今天的纪念广场视线范围内,希特勒的侍从将他的遗体放入一口简易的棺材,随后浇上汽油,付之一炬。
在纪念碑群的东北角有戈培尔的官邸地堡,但施工工程没有对其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纪念馆位于柏林的中心地区,在其边上是勃兰登堡门、议会及政府区和使馆区,紧临在波茨坦广场及莱比锡广场的文化设施、商店及居民住房和Tiergarten公园,这充分体现了纪念地的公共性。
2)形式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实际由两部分组成:地面的纪念碑群和地下的信息厅。
纪念碑
纪念碑群就位于象征柏林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在参观纪念碑群前,我虽然对它的地理位置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它忽然跃入眼帘时,还是不由为之震撼。
毕竟这是市中心位置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的广场,相对于这一地段至少3到4层的楼房来说,最高仅为4.7米的纪念碑群构成的只是露天广场上的一些雕塑。
纪念碑的形式,一直以来各方都有不同意见。
1994年,德国政府、柏林市政府公开招标征集设计方案,到10月招标期截止时,建筑师、雕塑家们总共提交了528个方案。
其中曾有两个入选,但后来被时任总理科尔否决。
1997年6月,重新征集设计方案,4个方案入选,科尔敲定了艾森曼的设想,但同时又要求他修改。
1998年2月,以君特•格拉斯为首的一批知识界人士发表公开信,呼吁放弃纪念碑的修建,认为它难以表达德国反省历史罪行的立场,难以传达纳粹罪行的深重,难以表达对牺牲者的悼念。
几经反复,1999年6月25日联邦议院作出赞同修建这座纪念碑的决议。
方案最初由4000个2.13米×0.91米的混凝土块——其外形看上去如同一个棺木——构成,在每排混凝土块间仅留出0.91米宽的通道;整个基地被完全撑满,一条6.40米深的通道将观者引向其内——随着参观者沿通道缓缓进入内部,不断加强的昏暗、方向的迷失以及一片死寂的感受便随之袭来;内与外,一个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阴森地,另一个则是一片秩序井然的废墟;一边明确的警示着进入通道便意味着迈向一个恐怖的坟场,而另一边则回荡着法西斯将一切都归入其整齐划一的统治下的冷血与残暴。
科尔在选定了获胜方案后又提出要求修改。
理查德•塞拉因此退出而彼得
•艾森曼则同意满足科尔的要求——减少混凝土块的数量并降低高度,加宽通道,在一侧加出一条三车道的路,包括一个巴士车站,以及增加一个敬献花环的地方。
而所有这些科尔的指示,正从某种方面毁掉了塞拉与艾森曼原方案所具有的力量。
尽管在此仍会有全然个人的体验,但那些树木以及清晰可见的坟墓还是让人感到它像个公墓。
而所有这些都将导致意义与气氛的改变——从明确的“被残杀的欧洲犹太人”纪念广场,到含混不清的、似乎任何曾在希特勒统治下受到创痛的人——包括德国人——都可来此分担悲伤的地方。
最终艾森曼的设计从根本上打破了纪念碑的概念,且放弃了任何一种象征性符号的使用。
纪念碑群由2711个水泥碑组成,网状通路有许多出入口并可供参观者任意穿行。
2711这个数字是建筑师根据纪念地的面积而定的,它没有任何象征意义,与被害者数目也毫无关联。
纪念碑群有关数据
纪念碑群
面积:19073平方米
纪念碑的数量及大小:
碑群由2711个高质量水泥碑组成,每个碑宽0.95米,长2.38米,空心,倾斜度为0.5度至2度。
其中:303个的高度超过4米;569个的高度在3至4米之间;491个的高度
在2至3米之间;869个的高度在1至2米之间;367个的高度在0至1米之间;112个镶嵌在路面平地上。
最大的碑高4.7米,重16吨,每个碑的平均重量约为8吨。
路面面积: 13100平方米,内有13条为残疾人设计的通路和41棵树。
信息厅面积:
展厅:778平方米; 报告厅:106平方米; 书店:46平方米
信息厅
0、序言
1、程度室
2、家庭室
3、姓名室
3.1、亚德瓦谢姆纪念页
4、地点室
5、纪念地总览
6、厕所
7、电梯
8、书店
9、信息台
10、报告厅
11、存衣处
信息厅位于地下,平面类似于一正、一扭转两个正方形的叠套。
叠套处,一个正方形的边缘是出入口的两部楼梯,它将空间分为展览区和服务区两部分。
从入口进入信息厅的第一个展览空间为一狭长的走道。
它首先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展示了1933年至1945年欧洲犹太人被纳粹杀戮以及其他种族人种被迫害和被残杀的历史过程。
序言室后包括4个相互贯通的主题室。
由于这4个主题室处于地下,且不利用高窗或天窗采光,而是结合展览重点利用灯箱采光,故此,参观者在相对昏暗的环境下往往不自觉地被展览的内容所吸引。
第一至四个主题室的展览重点分别是15个犹太人在受迫害期间写下的自述、15个犹太家庭的遭遇、全欧洲被害和失踪犹太人的名单及简历以及整个欧洲历史纪念地及研究机构的现状。
地面上的纪念碑群和地下信息厅在结构和展陈布置上是有所呼应的。
但是,或许是地面上的纪念碑群给人的印象太过深刻的原因,地下信息厅似乎没有达到参观者在地面排队等待进入信息厅时,普遍期待的效果,有些令人意犹未尽。
3)费用
为建设纪念地,德国联邦议院从联邦经费中共拨款2760万欧元,其中1480万欧元用于纪念碑群的建设,1280万欧元用于信息厅的建设,明确地体现出德国对其犯下的历史罪行深切的忏悔和对其历史责任毫不推卸的态度。
4)可能导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防止碑体损毁、被涂鸦
尽管在纪念碑群建成2年后,一些碑体还是出现了未曾预料到的自然开裂的现象,但是碑体的建造还是颇为讲究。
碑体的材料是十分坚硬的灰色自动密封式混凝土,碑体的生产是在柏林附近。
为保证碑体表层的质量长久不衰,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层加工方案,这样也可方便地清除涂鸦痕迹。
残疾人
在欧洲,每座建筑对残疾人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
纪念碑群设有13条为残疾人设计的通路,最大坡度为8%;并配有直接从地面至地下信息厅的电梯。
紧急疏散
纪念馆除了出入口各一部楼梯外,4个主题室还分别配备一个直接通往地面的紧急疏散口。
可能存在隐患
地面上如此特殊但又24小时完全开放的雕塑群,存在的隐患是比单纯的从视觉上得到的效果要多得多的。
当我在等待进入地下信息厅的短短几分钟,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首先,人们应该以怎样的运动方式出现在纪念碑群中?
这里实际上并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人可以自由出入其中。
然而,它却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人活动的范围是被密布的混凝土块限定的。
它可以很快地被联想为一个儿童捉迷藏的场所。
由此可见,人们于其间的视野范围是极其狭小的。
其次,怎样的活动是不被允许的?
高度在0.45米左右的混凝土块很容易被视为座凳,而低于这一高度的混凝土块就很容易招致踩踏行为,当两块相似高度的混凝土块在人可跨越的距离(纪念碑群的通道宽度为0.95米,符合成人的跨越距离)并排存在时,跨越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出现。
而当这样的混凝土块在一级一级升高,地面却又在降低时,刚刚完成跨越动作、站在其上的人会发现自己已经身处较高的混凝土块上,跳下去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便骑虎难下了。
但实际上,纪念馆方面对以上的隐患是有所考虑的,他们对参观纪念碑群有明确的规定:1)纪念碑群原则上只允许徒步并按一般的行径速度穿越。
2)对行动有障碍和使用轮椅的残疾人有13条合适的标志通道,这些通道的最大坡度为8%。
3)参观纪念碑群自担风险——警告提示:所有纵横方向通道只有0.95米宽,交叉口只有在部分区域可见。
必须小心。
4)不允许:
-喧闹、高声叫喊、乐器的使用和收音机和载声体,只要是超过个人听力范围的
-在纪念碑群存放物品,攀爬纪念碑,穿着浴袍做日光浴
-蹓狗
-骑自行车、滑板、轮滑
-自行车和摩托车在纪念碑群外停放
-吸烟,饮酒,烧烤
-污染纪念碑群
5)请遵守保安人员的安排和指示。
结语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是柏林城市建筑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一。
建筑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且表现出一种对人体贴入微的关怀。
建筑从创作到实现是一个故事,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通过依靠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为实现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空间而努力。
在这个建筑故事中,不仅是设计师、德国政府、相关人士、建造者还有普通市民都是参与其中的人物,不论过程多么漫长与曲折,我庆幸自己分享到了全新的建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