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扑、房颤教学文案
处理房扑和房颤
处理房扑和房颤
心房纤颤、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的处理原则:控制心室率,回复窦性心律并减少复发,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一、减慢心室率,使部分患者转为窦性心律
毛花苷丙0.4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静脉注射,必要时隔2~4小时重复0.2毫克。
每天的总量不超过0.8毫克,心室率控制后改为口服地高辛维持。
维拉帕米5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静脉注射,必要时30分钟重复一次(合并预激综合征者慎用),心室率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维持。
普罗帕酮7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静脉注射,必要时30分钟重复一次。
每天的总量不超过210毫克。
心室率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维持。
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胺碘酮1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
8~10分钟静脉注射,之后以300~4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二、预防心房纤颤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并发的心房纤颤需长期抗凝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纤颤者恢复窦性心律后抗凝治疗4~6周;心房纤颤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恢复窦性心律后抗凝治疗4周。
常用抗凝药物:肝素5000单位或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天两次,连用5~7天;之后改为华法林,每天3毫克,口服,或口服抗血小板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或噻氯匹定维持;也可用丹参滴丸。
房扑、房颤的治疗课件
转复前准备
• 抗凝治疗(无论何种转复方法)
– 房颤(>48小时),转复前规律华法令抗凝 治疗3周,转复后继续抗凝治疗4周
– 房颤(<48小时)可以直接转复
• 电转复:
– 病人禁食 – 除颤器:直流电50J-250J
房颤药物转复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 抑制室内传导
• IC类:普罗帕酮或莫西雷嗪, • III类:胺碘酮或索他洛尔,长期应用注
意副作用 • IA类:奎尼丁,虽然有效治疗房颤,但
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中可增加死亡率
控制心室率
•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增加迷走神经作用减慢房室 结传导,对静息时心率控制较好,但对运动时 心室率控制不佳
• 合并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选洋地黄类药物,急 性期选用静脉西地兰,慢性期口服地高辛
• 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效果好, 但应用时应考虑其负性肌力作用
• 心功能不全房颤病人首选洋地黄类,同时应合 理使用利尿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控制心衰
房颤的抗凝治疗
• 华法令:终身抗凝治疗,减少中风及栓塞的危 险,2-3mg/天,监测INR,调整用量,使INR 维持在2.0-3.0
– 发作时控制室率或应用复律药 – 发作频繁者,在间歇期使用作用心房的复律药
• 持续性房颤(1-6月):
– 转复窦律、维持窦律 – 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
• 永久性房颤(6月以上):
– 控制心室率 – 预防血栓形成
房颤的转复
• 直流电转复:50-250J • 药物转复:
–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莫西雷 嗪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分类(1)
房颤及房扑护理课件
护理经验分享
01
02
03
04
定期监测
对于房颤及房扑患者,定期监 测心电图、血压等指标,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保持
良好的心态。
农业科技的应用领域
智能化农业机械
精准农业
生物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 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智 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利用卫星遥感、GIS等技 术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管 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利用基因编辑、转基因 等技术培育抗逆、高产、
优质的农作物品种。
水肥一体化
利用智能灌溉系统实现 水肥的精准配给,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
物生长效果。
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 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提
高生产效率和决策水平。
智能化升级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农业装备的智能化升级, 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生物技术广泛应用
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将在 未来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
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
房颤及房扑护理课件
• 房颤及房扑概述
01
房颤及房扑概述
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粮食安全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 品质和产量,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 境。
房颤健康教育演示文档
房颤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此外,年龄、 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是房颤的风险因素。
02
房颤的诊断与评估
房颤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 方法,通过捕捉心脏电活 动的变化,可以发现房颤 的异常心律。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房颤,动态心 电图有助于捕捉到发作时 的心电图变化,提高诊断 准确性。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降低脑卒 中的风险。
症状缓解药物
减轻房颤引起的心悸、气短等症状。
节律控制药物
用于控制房颤的频率,维持正常的心 脏节律。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技术消除异常电信号, 根治房颤的方法。
左心耳封堵术
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降低脑 卒中的风险。
心脏起搏器植入
制房颤的病情。
04
房颤的健康教育
房颤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
01
02
03
04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有助于减少心脏负担。
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控制相关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积极治疗和控制相关疾病,降低房 颤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房颤筛查,及早发现并干预。
房颤的早期发现与干预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05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非药物治疗如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进展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诊断方法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预后研究
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预防血栓形成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降低心率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增强免疫力。
康复护理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指标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睡眠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饮食护理
低盐饮食:减少钠摄入,降低血压
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降低血脂
高纤维饮食,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遵医嘱服用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建议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 理饮食、适量
运动等
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及时 发现心房扑动 或心房颤动的
迹象
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降低心 房扑动或心房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
单击添加副标题
心房颤动。教案
心房颤动。
教案
代谢性疾病、药物、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包括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等,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明显。
最大的危害来自于体循环栓塞。
诊断要点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心脏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
心电图上的特点包括细碎的f波、f波的频率大概为350-600次/分、RR间距不规则,心室率多在60-100次/分。
治疗措施包括治疗原发病、控制诱发因素、抗凝治疗、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等。
辅助手段和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心房颤动的听诊和心电图特点,以及心房颤动的治疗措施。
难点在于与心房扑动的鉴别。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课教学、多媒体幻灯片和音频。
参考资料为《内科学》。
房颤及房扑PPT课件
⑥ 用药护理
①心理护理
• 应向病人适当作解释工作, 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 取得理解和合作,必要时可 酌用镇静剂 。
②休息
•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 保证病人休息。
③饮食
•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增 加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心功能 不全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对服用利尿 剂者应鼓励多进食富含钾盐的食物,如桔 子、香焦等,避免出现低钾血症而诱发心 律失常。
流电复律 • 抗凝:预防栓塞 • 治愈:RFCA
房颤的抗凝治疗
• 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应长 期抗凝治疗
• 一般主张口服华法令,使凝血酶原时 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
• 不宜用华法令者改用阿斯匹林,每日 300mg
• 警惕抗凝药物的出血并发症
房扑与房颤的护理①心理护理来自• P-R间期:时间:0.12-0.20s。 • QRS波群:QRS间期在0.06-0.10s范围内。
房颤与房扑病因
• 阵发性: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 持续性: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 酒精中毒、甲亢、肺栓塞、心衰、 心脏手术
房扑
• 特征: •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
房颤的分类
• 持续时间: 1.阵发性:<48h 2.持续性:>48h 3.永久性:>6month
• 发生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以外的疾 病、特发性(孤立性)
• 心室率快慢:快速性房颤(心室率>110次/ 分)
房颤的治疗
• 病因治疗 •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 • 预防复发 • 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磺酮、同步直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房颤教学查房》课件
心房内的电信号传导路径发生 改变,导致心房肌细胞的电信 号传导紊乱。
房颤的触发因素和维持机制
心肌缺血、心肌肥厚、心肌炎症等心 脏疾病可以触发房颤。
心房内的电信号传导障碍和心肌细胞 的电生理特性改变等因素可以维持房 颤。
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电解质紊乱、药 物作用等非心脏疾病也可以触发房颤 。
CHAPTER
01
02
03
04
心脏超声检查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左 心房大小、心脏收缩和舒张功
能等。
动态心电图监测
长时间监测心律变化,评估房 颤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甲状腺功能检查
部分房颤患者可能存在甲状腺 功能异常,检查有助于排除或
确诊病因。
血液检查
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 能等指标,了解患者全身状况
。
房颤的并发症评估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特定类型的房颤,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如肺静脉隔离等。
3
非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治疗方案。
房颤的预防和康复
健康生活方式
0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02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03
房颤的诊断和评估
房颤的诊断标准
01
02
03
诊断依据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 监测,发现心房颤动波形 ,同时排除其他类型的心 律失常。
临床特征
心悸、气短、乏力、胸闷 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黑 矇、晕厥等。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 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 病,以及是否有家族遗传 史。
房颤和房扑(教学及宣教)
心房纤颤和扑动疾病概述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
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
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
两者均可有阵发性和慢性持续型两种类型。
本病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等患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发性房颤)。
心房纤颤和扑动发病机制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他还有缩窄性心包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少数阵发性房颤找不到明显病因,称特发性房颤。
近年来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或传导组织退行性变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心房纤颤和扑动临床表现1.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
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
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2.体检发现除原由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亦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
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心房纤颤和扑动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1.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主要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患者脉搏次数显著少于心搏数,称为脉搏短绌。
心房扑动时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视心房与心室传导比例而定,若规则地按比例传导如3:1或6:1等。
则心室律规则。
(1)心房扑动①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规则,呈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
频率每分钟250~350次。
②房室传导: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2:1,产生每分钟150次左右快而规则的心室律,其次是4:1的房室传导比例,形成每分钟70~80次的心室率。
房颤诊疗常规教学文稿
心房颤动【概述、定义】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病因】1.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电击、急性心包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
房颤是心肌梗死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伴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约70%的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多为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尤其是存在左心室肥厚(LVH )时、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
房颤也可以见于限制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脏肿瘤、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环钙化、特发性右心房扩张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
3.不伴有相关疾病的房颤在年轻患者中,约30% 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瘤等,称为孤立性房颤(lone AF)或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 AF)【诊断依据及标准】(一)典型体征(1)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房颤的三大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脉率小于心率)。
(3)栓塞:可发生脑、肺及四肢血管栓塞征。
栓塞的发生率与年龄、心房大小和基础心脏病有关。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钙等诱发房颤的因素。
(2)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
2.心电图检查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规则的房扑波或连续、不规则的房颤波,在Ⅱ、Ⅲ、aVF或V3R、V1、V2导联上比较清楚。
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且不整齐的颤动波(f波)。
心房冲动接连多次在房室交接处组织内隐匿性传导(心房冲动受阻于房室交接处组织,下一次冲动到达时交接处组织仍处于不应期,发生一次传导障碍),使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在120~180次/min之间。
(十八)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山羊老师课程常见心电图诊断知识讲座第十八讲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PPT课件
15
6
2018/10/27
7
房颤治疗焦点
4 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1. 病情不稳的病人要紧急电复律治疗
2. 控制心室率
3. 转复心律
4. 指征明确开始抗凝治疗
2018/10/27 8
房颤率控制
治疗目标:
静息时心室率<100bpm,运动时心室率 <120bpm
药物选择:钙通道阻滞剂 Nhomakorabea维拉帕米或硫氮卓酮)和 β阻滞剂(艾司洛尔或美多洛尔);低血压和 心力衰竭时推荐洋地黄;电转复不能成功的患 者,可使用胺碘酮
频率 200 - 500 次/分 分为粗颤和细颤
2018/10/27
12
心电图检查
心室扑动呈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 率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 无法辨认QRS波群、ST段与T波。
2018/10/27
13
预激综合症伴房颤恶转为室颤
2018/10/27
14
2018/10/27
2018/10/27 3
心房扑动
2018/10/27
4
心房扑动
2018/10/27
5
房颤
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1、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 各异的颤动波(f波),V1导联最明显。 2、房颤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3、RR绝对不齐,QRS波一般不增宽。
2018/10/27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房扑和房颤
房扑 房扑往往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 或进展为心房颤动,但亦可维持数月或数 年。 心房扑动的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房扑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痛与 充血性心力衰竭。
房颤(教学及宣教)
心房纤颤疾病概述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
可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房颤,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
导致病人残疾或病死率增加。
心房纤颤发病机制(1)折返机制学说:房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在深入研究较早提出的学说认为心房内有单个异位自律灶以极快频率发出冲动使各处心肌不能保持同步活动而致颤动但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电生理结果均支持折返机制学说。
支持折返机制的证据有:①房颤与房扑关系密切许多有力的证据支持房扑的机制为折返临床上常见房扑和房颤交替出现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房扑时心房各部仍保持1∶1的协同收缩;而房颤时心房各部不能维持1∶1的协同收缩。
②房颤常见于心肌兴奋性异常降低的各种临床和实验情况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房纤维化或脂肪浸润。
动物实验经常使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诱发房颤。
③程序刺激可诱发临床或实验性房颤④在许多折返模型中消融可终止房颤。
⑤房颤的计算机模型提示了多种折返活动。
⑥计算机化标测技术更常发现房颤时的折返激动模式。
(2)主导环学说:1962年Moe提出多个折返小波的假说1979年Allessie不仅证实了这个假说还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提出了主导环的概念(Leading Circle)及小波波长的概念。
即冲动围绕一个功能性的障碍区域运行(由处于不应期的心肌所构成),从主导环的各个部分发出的冲动(子波)向其中心传导,并在那里互相碰撞,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一个功能性的阻滞区域(不应区域)以阻止环形冲动的短路“主导环”的折返波可以碎裂成许多不应期依赖性的小子波从而形成房颤。
(3)自旋波折返学说:自旋波是自主旋转的波为一种非线性波。
新近发现的心脏自旋波折返为房颤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解释。
心房扑动教学课件
ECG表现
出现规律的F波,呈锯齿状,在Ⅱ、Ⅲ、 aVF或V1导联最明显,常呈倒置,F波 间等电位线消失。典型房扑的心房率通 常为250~300次/分。 心室律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 比率是否固定。 QRS波形态正常或形态异常(室内差异 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
治疗原发病。
同步直流电复律或以超越AF频率快速起搏心房 (TEAP或经心内直接心房刺激),可使大部分 典型AF转为窦性心律或使心室率较慢的心房颤动。
▪ 房颤持续不超过 2天,复律前无需抗凝。 否则应在复律前接受3W的华法令的治疗, 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治疗3~4W。
▪ 长期抗凝治疗者,应考虑个体差异,严 密监测药物有潜在出血的危险。
其它治疗
RFCA 适用于局灶性房颤,尚在研究阶 段。 RFCA行房室结改良或阻断术,同时安 置频率应答式VVI或DDD,适用于房颤 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 者。 植入IAD。 外科手术。
▪ 心力衰竭、低血压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与 verapamil,W-P-W合并房颤忌用洋地黄与
verapamil。
慢性心房颤动
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 阵发性房颤 : ❖ 常可自行终止,急性发作处理同上; ❖ 发作频繁或有明显症状者,可应用口
服flecainide、propafenone或 amiodarone,减少发作次数与持续 时间。
❖ 若心室率较慢,患
慢性房颤具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有以下情形 者,均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 ❖ 过去有栓塞病史, ❖ 严重瓣膜病,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老年患者 ❖ 左心房扩大, ❖ 冠心病等。
▪ 方法 口服华法令,使INR维持在2~3之 间。不适宜应用华法令者,以及无上述 危险因素者,可改用阿斯匹林。
房扑房颤健康教育 护士篇
护士篇房颤及房扑健康教育概念心房颤动:是由于多重折返小波引起间歇性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节律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出现大小、形态、间距基本相同的F波。
心率250-350次/分。
病因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
症状可有心悸、胸闷与惊慌。
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治疗除病因和诱因治疗外,应考虑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室率的控制和心律失常的转复、以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如何控制心室率?1、发作时心室率不快且无症状的房颤患者,可以不予以治疗;发作时心室率快的,宜按心率增快和影响循环功能的程度,选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洋地黄制剂。
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时,首选洋地黄制剂静脉给药,使心室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后改为口服维持,调整用量,使休息时心室率在60~70次/min,轻度活动时不超过90次/min。
2、同步直流电复律:房扑电复律所需的电功率低,电转复成功率亦高,有条件者宜首先选用;药物复律常用奎尼丁或胺碘酮。
3、用药指导:常用药物有洋地黄、奎尼丁、胺碘硐、慢心律等药物,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①口服洋地黄时易出现黄绿色视、胃肠反应、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让患者掌握这些中毒表现并教会患者自测脉率如脉率< 60次/分要立即停止服药。
②口服奎尼丁、胺碘硐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肺毒性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定期检查肺部和甲状腺,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的毒副作用。
③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但会增加出血的危险,长期应用华法林必须检测INR,特别是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
因次,在用药期间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同时让患者明白服用华法林要控制好血压,避免跌倒、饮酒或其他药物的干扰以减少增加出血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室性早搏与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
1. 联律间期固定,特别是呈二联律、三联律等有规则出现的 畸形QRS 波常为室性早搏,由f 波下传的QRS 波不会有固 定的联律间期或有规则地出现。
2.差传图形在V1导联成束支阻制图形,室早则很少成束支阻 制图形(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为多见,占室内差异传导的85 %- 90%)
整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期绝对不等 QRS波形态可能有所差异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伴宽QRS波,室早?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快速性房颤平均心室率在100~180次/min。当 快速型房颤出现宽的QRS波时,是室早还是房颤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两者的鉴别更具临床意义。 不仅影响病情的诊断,而且直接决定治疗方案 的选择,尤其在使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如房 颤患者出现频发室早,应高度警惕,洋地黄过 量或中毒须立即停止使用洋地黄,如为快速心 室率伴室内差异传导,则可能为洋地黄用量不 足,应增加剂量,以减慢心室率。
• 非典型房扑(II型):不常见,F波呈圆凸 向上而非锯齿状,F波频率为340-430bpm, 不能被心房调搏所终止。
典型房扑(I型)
心房扑动
二、心房颤动
一. 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产生每
分钟达350~600 次不规则的冲动, 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 乱颤,从而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
3.室早常出现于短RR间期之后,早搏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差传常出现于长RR间期之后,后伴不完全代偿间歇。
4.室早多在心率慢时出现,而差传在心率快时出现. 5.室早的波形从起始部开始宽大,差传起始部似窦性在终末向
量增宽. 6.QRS间期大于0.14s,室早的可能性大。 7.可以小量用洋地黄(如西地兰0.2毫克),然后观察,在心室
时刻警惕的疾病——房颤
一、心房扑动
一.形成机理: 房内大折返环激动 二.特点:
短阵发性 自动转为房颤,或恢复窦性
心房扑动
三、心电图特点:
各导联P波消失,等电位线消失 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40-430次/分
房扑的分型
• 典型房扑(I型):常见,F波连续呈尖端 向下的锯齿状,F波频率为240-340bpm,心 房快速调搏能终止发作。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率失常之一,在心律失 常的死因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室颤。
心房颤动
• 二、病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①病理性房颤,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房
扩大、心房肌纤维化、心房肌代谢增加等; ②孤立性房颤,排除性诊断,指无明确病因者,
但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肺静脉起源 等有关。
心房颤动
三.心电图特点: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 波 f 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
律的室性逸搏的QRS 波占记录的QRS 波总 数的50 %以上,则为房颤伴重度二度房室阻 滞。
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
心电图特点: 1.心房颤动同时合并缓慢匀齐的心室律,心 室激动来自于交界区或心室逸搏,RR间期整 齐。 2.心室率约35次/分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房颤时如果心室率极快(一般超过180bpm) 且QRS 波宽大畸形,必须考虑可能合并预激 综合征,QRS 波前部可见δ波,窦律时心电 图有预激表现有助于确诊。
率减慢后差传会减少,室早则增多.
RR间期整齐并不能排除房颤,可能合并了加速
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者合并了完全性房室传 导阻滞。
房颤合并二度房室阻滞
指心电图多次出现较长的RR 间期、长RR 间 期后出现逸搏的QRS 波 ,诊断标准参考以 下几点:
1.平均心室率< 50bpm。 2.大于1. 5s 的长RR 间期出现3 次以上。 3.室性逸搏出现3 次以上。如RR 间期长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