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翻译
高一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翻译高一阶段的文言文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高一文言文古诗词的必背翻译,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诗经·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雎鸠在河洲上鸣叫,声音和谐。
淑女美丽而端庄,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2. 《离骚》(节选)原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不辞辛劳地上下寻求。
3. 《滕王阁序》(节选)原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的余晖和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连成一色。
4. 《赤壁赋》(节选)原诗:对海而唱,其声悲壮;临风而立,其气浩然。
翻译:面对大海高歌,声音悲壮;站在风中,气势浩然。
5. 《岳阳楼记》(节选)原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先于天下人忧虑天下的忧虑,后于天下人享受天下的快乐。
6. 《出师表》(节选)原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声名显赫。
7. 《醉翁亭记》(节选)原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是在山水之间。
8. 《桃花源记》(节选)原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等。
9. 《春夜喜雨》原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翻译:好雨懂得选择时机,在春天适时降临。
10. 《静夜思》原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远方的家乡。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导语】⾼中学习容量⼤,不但要掌握⽬前的知识,还要把⾼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初中的学习有更⾼的要求。
⾼⼀频道为莘莘学⼦整理了《⾼⼀年级语⽂⽂⾔⽂原⽂及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年级语⽂⽂⾔⽂原⽂及译⽂ 班超投笔从戎 原⽂: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徐令彪之少⼦也。
为⼈有⼤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辩,⽽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丈夫⽆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张骞⽴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安知壮⼠志哉!” 译⽂:班超为⼈有远⼤的志向,不计较⼀些⼩事情。
然⽽在家中孝顺勤谨,过⽇⼦常常⾟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次,他停下的⼿中的活⼉,扔了笔感叹道:“⼤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下⼤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都嘲笑他,班超说:“⼩⼦怎么能了解壮⼠的志向呢!”2.⾼⼀年级语⽂⽂⾔⽂原⽂及译⽂ 宗悫(què)乘风破浪 原⽂:宗悫字元⼲,南阳涅阳⼈也。
叔⽗炳⾼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愿乘长风破万⾥浪。
”炳⽈:“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门,夜被劫,悫年⼗四,挺⾝与拒贼,⼗余⼈皆披散,不得⼊室。
时天下⽆事,⼠⼈并以⽂艺为业,炳素⾼节,诸⼦群从皆好学,⽽悫任⽓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宗悫,字元⼲,是南阳涅阳⼈。
他的叔⽗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风刮散绵延万⾥的巨浪。
高一学生文言文翻译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远眺来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看到的人却很远;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快,但听到的人却很清晰。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与常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解读:这段文言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借助外物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解读:1. 学习的重要性:荀子认为,虽然整天思考不如片刻所学,但学习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借助外物:荀子提到,借助车马和舟船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脚走得快或者会游泳,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利用外物。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借助外物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3. 君子与常人:荀子认为,君子的资质与常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
这表明,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天赋,更多的是取决于他是否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利用外物。
4. 顺其自然:在《劝学》中,荀子还提到了“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道理。
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 实践的重要性:荀子通过登高招手和顺风呼喊的例子,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借助外物和顺其自然的道理。
总之,《劝学》这篇文言文给我们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借助外物的智慧、君子与常人的差异以及顺其自然和实践的重要性等道理。
对于我们高一学生来说,这些道理对我们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一《师说》原文:作者: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核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期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漫游,抱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渐渐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高一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1.高一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属,通“嘱”,劝酒缪,通“缭”,盘绕凭,乘“籍”,通“藉”,狼藉美人古义:思慕的人,美妙的抱负,古代指君主今义:美貌的人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眺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月缺其声呜呜然:形容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依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乌鹊南飞南,名词做状语,向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以…为侣;以…为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舷边.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动.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渺渺,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伴奏.如怨如慕:怨,哀怨;慕,思慕.不绝如缕:不绝,不断;缕,细丝.愀燃:忧闷凄伧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立.危,端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于,被.非…乎,表否定疑问。
旌旗蔽空:蔽,遮盖.酾酒临江:酾酒,斟酒;临,面对.横槊赋诗:横,横执;槊,长矛;赋,吟.〔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露水。
横,充斥,充溢,这里指覆盖。
〕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边.寄蜉蝣于天地:寄,寄予;须臾:片刻挟:偕同抱明月而长终:抱,同;长终,永世长存.骤得:多有所得,立刻实现.骤,多次,屡次。
托遗响于悲风:托,寄予;遗响,余音,指萧声.逝者如斯:逝,往,消逝;斯,此,指水.盈虚者如彼: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盖将自其改变者而观之:盖,表谈论开始,发语词;自,从。
.曾不能以一瞬:曾不,连…都不;一瞬,一眨眼.且夫:至于,表另起。
物各有主:主,主宰.苟非:假如不是耳得之而为声:得之,听到.为,成为.目遇之而成色:遇之,看到的;色,美景.子之所共食:引申为享受.狼籍:凌乱.枕藉:枕着,靠着.臣以险衅:灾难祸害。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语⽂⽂⾔⽂原⽂及翻译⾼⼀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这⾥给⼤家整理了⼀些有关.⾼⼀语⽂⽂⾔⽂原⽂及翻译,希望对⼤家有所帮助⾼⼀语⽂⽂⾔⽂原⽂及翻译1⽂⾔⽂《兰亭集序》原⽂及翻译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少长(zhǎng)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shāng)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
仰不美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
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分歧,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前⼈云:“死⽣亦年夜矣”(41),岂不痛哉!每览前⼈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春秋年夜的⼩的都聚积在这⾥。
兰亭这处所有⾼峻的⼭岳,强⼤的树林,⾼⾼的⽵⼦。
⼜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般)环抱在亭⼦的四周,引(溪⽔)作为流觞的曲⽔,枚举坐在曲⽔旁边,虽然没有吹奏⾳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够来酣畅论说幽深内藏的激情了。
这⼀天,天⾊晴朗,空⽓清爽,和风暖和,仰⾸不美观览到宇宙的浩荡,俯看不雅察看年夜地上万物的繁多,⽤来伸展视⼒眼光,坦荡襟怀胸襟,⾜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其实很欢愉。
高一全部文言文加翻译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旁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这样而有所顾忌。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于几个大国的夹缝之中,遭到外敌的侵略,接着又发生饥荒;我如果有这样的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正道。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我如果有这样的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就要等待贤人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站起来,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涛不起。
举起羽觞向同伴敬酒,吟诵歌颂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飞舞,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羽化。
于是饮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音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抽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久,丝丝缕缕围绕不绝。
能使埋伏在深潭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何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盛,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起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微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敬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期望与神仙作伴漫游长空,与一同久长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时不产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敬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具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语】进⼊⾼中后,很多新⽣有这样的⼼理落差,⽐⾃⼰成绩优秀的⼤有⼈在,很少有⼈注意到⾃⼰的存在,⼼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理,但是应尽快进⼊学习状态。
⾼⼀频道为正在努⼒学习的你整理了《⾼⼀⽂⾔⽂原⽂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篇⼀】⾼⼀⽂⾔⽂原⽂及翻译 《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欲搁笔,⼜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之。
吾⾄爱汝,即此爱汝⼀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称⼼快意,⼏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助天下⼈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为念,当亦乐牺牲吾⾝与汝⾝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吾尝语⽈:“与使吾先死也,⽆宁汝先我⽽死。
”汝初闻⾔⽽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为是,⽽亦⽆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门穿廊,过前后厅,⼜三四折,有⼩厅,厅旁⼀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适冬之望⽇前后,窗外疏梅筛⽉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必以告妾,妾愿随君⾏。
”吾亦既许汝矣。
前⼗余⽇回家,即欲乘便以此⾏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不能启⼝,且以汝之有⾝也,更恐不胜悲,故惟⽇⽇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之悲,盖不能以⼨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分之⽇可以死,*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之中国,国中⽆地⽆时不可以死。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2.芣苢佚名〔先秦〕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3.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鹤亦笑之,曰:“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愤怒地飞翔,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浪涌动,它就会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就是天然形成的大池。
《齐谐》这本书,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齐谐》中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水击起三千里,凭借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离开北方的大海,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野马奔腾,尘埃飞扬,生物都是用气息相互吹拂。
天空湛蓝,这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没有边际呢?如果水的积聚不深,那么它就没有承载大船的力量。
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那么小草就可以当作船;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如果风的积聚不厚,那么它就没有承载大翅膀的力量。
所以鹏鸟飞上九万里,风就在它的下方,然后它才开始向南飞行。
蝉和蜻蜓嘲笑它,说:“我们振翅起飞,碰到榆树和檀树,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可以了,哪里用得着飞九万里去南方呢?”鹤也嘲笑它,说:“我跳跃飞翔,不超过几丈,翱翔在蓬蒿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极致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它还要等待什么呢?所以说:“最高尚的人不自私,有神通的人不求功名,有道德的人不求名利。
高一学生文言文翻译课文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临界,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臣子李密上奏说:我因为遭遇险恶的灾祸,从小就遭受不幸。
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舅又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
我小时候多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独凄苦,直到成年。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少有兄弟,家门衰败,福分浅薄,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能应门的五尺童仆。
孤独地站立,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互慰藉。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地的人民和两位州牧所亲眼目睹、明白知晓的,皇天和后土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忠诚,听从我微小的愿望,或许刘家能够侥幸,保全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成仁,死后应当结草为报。
我怀着犬马般的恐惧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告知陛下。
解读:《陈情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请求刘备宽恕其弟诸葛瑾而写的一篇辞表。
在这篇辞表中,诸葛亮以自己幼年孤苦、家道中落的遭遇,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诸葛瑾的关心。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忠诚、孝顺的品质。
文章开头,诸葛亮先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到祖母抚养、病弱成长,展现了其孤苦无依的境遇。
接着,他又提到自己晚年才有儿子,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家里又没有仆人,形影相吊,表现出自己的孤独无助。
在表达对刘备的忠诚时,诸葛亮巧妙地运用了“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天地的敬畏,又强调了刘备的公正无私。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鲁僖公三十年)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理由是)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
佚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如果派烛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
”(郑国国王)按照他的话做。
(烛武)推辞道:“我在壮年的时候,就非常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是我的过错啊。
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
”(烛武)答应了他。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
(烛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当然知道(自己)要灭亡啦。
如果灭郑国有利于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
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
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
高一常考的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苟不教,性乃迁。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做事有成就,四十岁遇事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收放自如)而不越出规矩。
”孟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各自因环境、教育的不同而相互拉开了距离。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中庸》说:“上天所给予人的就是性,顺着性子做事就是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
”【解析】这段文言文选自《论语》、《孟子》和《中庸》三部经典著作,包含了孔子、曾子和孟子的言论,涉及了学习、修养、道德等方面的话题。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以下是对每句话的详细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翻译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翻译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通常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基本翻译:1. 《诗经·关雎》-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翻译:雎鸠在河洲上鸣叫,声音悠扬。
美丽的少女,是君子所追求的伴侣。
2. 《离骚》(节选)- 屈原- 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翻译:我深深地叹息,掩面而泣,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难。
3.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翻译:落日的余晖与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融为一色。
4.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原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翻译:先于天下人忧虑,后于天下人欢乐。
5. 《赤壁赋》(节选)- 苏轼- 原文:对海而唱,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翻译:面对大海歌唱,声音呜咽,如同怨恨,如同渴望,如同哭泣,如同诉说。
6.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翻译:我本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
7.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等。
8.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翻译:滁州周围都是山,特别是西南方向的山峰,森林和山谷特别美丽。
9.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原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翻译:大弦的声音嘈杂如同急促的雨声,小弦的声音细腻如同低声私语。
10. 《滕王高阁临江渚》(节选)- 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翻译:太阳依偎着山峦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色,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背诵这些经典作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一必备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孔子说:“君子不是那种只有一种用途的人。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勉而对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君子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君子。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目的和有方法的,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要有选择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改正。
孔子还提到了君子的品质,如心胸开阔、不患得患失、勤勉谨慎等,这些都是君子应该具备的特质。
在翻译时,我们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量保持其语言风格和韵味。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时习”被翻译为“按时温习”,既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保持了原文的节奏感。
“君子不器”中的“器”被翻译为“只有一种用途的人”,这样的翻译既符合原文的意思,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的翻译不仅要准确,还要有文采,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优秀5篇
高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优秀5篇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整理篇一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高一文言文翻译书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高高一文言文翻译书》【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触犯上层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层的人,却喜欢造反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就会随之产生。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不就是这个仁的根本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别人谋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只是听到就随便传播,这是道德的丢弃。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是爱护别人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了解别人的人。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担心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守的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孔子说:“自己品行端正,不用命令别人也会遵行;自己品行不端正,即使命令别人,别人也不会遵行。
”《高高一文言文翻译书》旨在帮助高一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文言文,通过逐句翻译和解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语境、语法和修辞,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书中所选文言文均为《论语》中的经典篇章,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这些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文言文素养,还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7-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8-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2-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3-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6-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16-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17-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18-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5-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定风波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11-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12-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醉花阴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在炉金兽早已烧完了。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声声慢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水龙吟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了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念奴娇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永遇乐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9-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10-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