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白水岩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合集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评估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必须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题24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气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担当情怀zhèn hàn_____________人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回荡ěr pàn_____________。

新时代,人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审美熏陶,领略道德精髓。

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奏响国人文化自信的(激越激动)旋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hèn hàn)_____________ ②(ěr pàn)_____________(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孕育_____________ ②蓬勃_____________(3)文段中加横线的成语有错别字,请改正并把成语书写在下面田字格里。

(4)请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请将下列名句填写完整。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被历代传唱送别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2)《子衿》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望眼欲穿,于是唱出了“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的无限情思。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对于本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染描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景象与宏伟气象。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6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6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6篇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1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8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

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⑦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崖: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捧。

⑦馀甘:橄榄。

7.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心乐之 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度数谷___________ (4)顾影颓然 ___________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c.其源殆可熟物高可二黍许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一): 找找古文阅读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的问题及答案(问:这地方为什么叫‘ 佛迹院’用原文回答)只有这个了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二): 游白水书付过是这个吧: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三): 《游白水书付过》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1]》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顾影颓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浴于汤池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投以骨C.①循山而东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D.①不得其所止②其如土石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顾:回头看但;只3.A4.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5.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四):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时间:地点: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5)睡(6)写2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3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4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击汰中流,掬弄珠璧5答:因为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的交织使作者心情矛盾,难以安睡.,所以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五):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的一些练习!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一、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1)折处辄为潭(辄解释)_______(2)殆可熟物(熟解释)_______(3)观山烧,壮甚(壮解释)_______(4)书以付过(书解释)_______二、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写水.请写出文中具体写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1)雪溅雷怒,可喜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也许循:顺,沿度:越过顾:回头看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编辑本段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5]殆:大概,恐怕.[6]少北:稍向北.[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11]水际:水边.[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17]馀甘:即橄榄.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1.“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2.“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六): 游白水书付过的练习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急~~~因为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的交织是作者心情矛盾,难以入睡.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七): 游白水书付过(1)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游踪,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本文写作特色方面,谈谈你的体会时间顺序:十月十二日、暮、二鼓作者十月十二日这天白天的游踪:(1)游白水佛迹院.(2)浴于汤池(3)观悬水百仞(4)测潭深浅(5)寻觅佛迹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材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八): 游白水书付过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好在哪里上文写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答:水边的山石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翻译游白水书付过翻译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头至尾B.择善而从C.从长计议D.从天而降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

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

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

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

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得以欣赏“佳境”。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期末考前专项训练:专题 05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期末考前专项训练:专题 05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游白水①书付过(节选)(宋代)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③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④。

甚俛⑤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⑥中流,掬弄珠壁⑦。

【注释】①白水,即白水山,在今广东省。

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②殆:大概,差不多。

③缒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④烧火:火烧云。

⑤俛:同“俯”,头低下。

⑥击汰tài:击水。

⑦掬弄珠壁:用手拨弄水中的月影。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游览“佛迹”时所处的具体位置是( )A.佛迹院B.山而东C.水崖D.数谷2.很多名胜因景致特点而得名。

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测白水山得名的原因。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浴于汤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二则B.度数谷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C.其源殆可熟物惟手熟尔——《卖油翁》D.至江山月出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通“途”,路。

④奚:何,什么。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适遇牧马童子( )②黄帝再拜( )5.后人将“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归纳为成语____________,现在通常比喻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对黄帝的____________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从文中对黄帝的____________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1游白水[1]书付过[宋]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欢迎品鉴!第1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①此文是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绍圣元年[1]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3]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26]物。

循[6]山而东,少北[7],有悬水[8]百仞[27],山八九折[9],折处辄[10]为潭,深者缒石[24]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11],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3],观山烧火,甚[14]俛仰,度[15]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16]中流,掬[17]弄珠璧[18]。

到家二鼓[19],复与过饮酒,食[28]余甘[20]煮菜。

顾[21]影颓然[25],不复甚寐[22]。

书[23]以付过。

东坡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

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

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

山中有八九个曲折的地方,每个曲折的地方都被瀑布奔流冲积成为水潭,深的潭用绳子吊着石头垂下去五丈深还不到底。

瀑布冲入潭里溅起的水花象雪飞,其声音却象雷响,既使人喜欢又使人害怕。

山崖上有几十个大人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迹了。

傍晚回家,倒转身来走,观看野火烧山,火势很大。

我们一下子就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山间的明月已经升起,我们在江中一面划船,一面玩弄着溅起的水花和月影。

回到家,已经二更了,我又和苏过喝起酒来,吃着那余甘煮成的菜。

看着自己的身影颇感颓废,再也不能熟睡,便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苏过。

东坡老人。

【注释】[1]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2]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3]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4]汤池:即汤泉。

[5]殆:(daì)大概,差不多。

[6]循:沿着。

[7]少北:稍向北。

[8]悬水:瀑布。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辄(zhé)为:就是。

辄,就。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及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市)时所作,年五十九岁,风烛残年,政治上失意,兄弟同窜,家属离散,病骨支离。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问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8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

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⑦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崖: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捧。

⑦馀甘:橄榄。

7.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心乐之 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度数谷___________ (4)顾影颓然 ___________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c.其源殆可熟物高可二黍许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游白水苏轼 阅读答案

游白水苏轼 阅读答案

游白水苏轼阅读答案篇一: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2、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3、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三年中考真题分类复习专题12文言文阅读15 《小石潭记》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三年中考真题分类复习专题12文言文阅读15 《小石潭记》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15 《小石潭记》(2024·山西·中考真题)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字里有乾坤。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日光下澈.澈:(2)拥.毳衣炉火拥:2.句中有深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翻译:(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3.光影辉映,妙不可言。

甲、乙两文都有对“影子”的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①啜醨②,(1);果蔬草木,(2)。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餔(bū)糟:食酒糟。

②啜醨(lí):喝薄酒。

4.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上文相应空缺处。

A.皆可以醉B.皆可以饱5.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上 期末 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习题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上  期末 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习题课件

5.本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 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附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山佛迹院,在
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 在稍稍偏北的地方,又有高百丈的瀑布。山势有八九个转折处,每 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往下放五丈,还到不了底。(瀑 布泻入潭里溅起的水花)像飞舞的雪,(水声)像雷鸣,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就是所谓佛的痕迹。
D.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A 项,动词,认为/介词,用;B 项,结构助词,的;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 项,副词,就是/副词,竟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2)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傍晚回去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下 山上山穿过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山中月亮出来,我们在江心 划船,用双手捧着珠玉般的月影。回到家已经是二更时分,我与苏 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再也睡不着了。写 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四) 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 冒资荫③,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 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
(五) 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③母曰: “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 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 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 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⑧得罪流放,无问远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游白水岩苏轼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③馀甘:即橄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其源殆可以熟物⑵少北,有悬水百仞⑶折处辄为潭⑷顾影颓然12.选择与“循山而东”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D.朝而往,暮而归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14.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11.(4分) ⑴使……熟(煮熟)⑵稍微⑶就⑷看(回看)12.(3分) D 13.(2分)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14.(3分) C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有一百丈的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瀑布泻入潭里溅起的水花)像雪在飞,(水声)像雷鸣,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佛的痕迹吧。

傍晚回去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

翻过了几座山,到了江边,此时山中月亮出来,我们在江中心划船,用双手捧着碧玉般的月影。

回到家已经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喝醉了酒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