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90天:避免三种不良心理

合集下载

2022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的技巧_高考复习方法技巧

2022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的技巧_高考复习方法技巧

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的技巧_高考复习方法技巧2022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的技巧_高考复习方法技巧当高三进入了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和家长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更好的备战高考,考生在备考阶段一定要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技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的技巧_高考复习方法技巧,欢迎阅读分享。

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的技巧1、科学作息高考期间要非常注重劳逸结合。

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大小,以及思维程度和记忆程度等,都和睡眠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准备高考的考生要注意劳逸结合。

在高考最后几天里考生最好按照高考时间安排作息,这样能更好的适应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

2、增强自信在高考的强压下,很多考生都会缺乏自信,所以在这种特殊考生要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心。

其实高考跟以前所考的试并没有多大区别,只要充分复习,考出较好的成绩是没有问题的。

在高考前几天增强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自信可以决定一切。

3、加强体育锻炼科学研究表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比如进行一段慢跑,可以使自己的信心大增,有利于更好地迎接高考。

在高考前锻炼一下身体还是有好处的,高考的时候考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紧张,紧张情绪会消耗考生的体力,所以在高考前夕适当锻炼身体能增加体力,可以更好的面对高考。

4、进行自我激励激励可以使人奋发,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在高考最后几天进行自我激励,可以增加高考成功的可能性。

提高高考分数技巧1、挽回高考易错点失分:成绩+15分90%以上的学生,在考试中都会因粗心导致失分超过15分,其中一定也有你!以数学为例,高考数学满分150分,127分以上都是为大部分学生所能轻松掌握的基础题目,只要拿下所有基础题,即可稳守130分高分。

然而九成以上考生都会因误踩易错陷阱,导致失分超过15分,使得数学成绩一直在100-110分之间徘徊,不见起色。

此外,通过分析近十年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几乎每年高考试卷中隐藏的易错陷阱都如出一辙,因此,只要熟悉出题老师套路,警惕高考易错陷阱,就能避免15分无谓失分。

高三学子:高考考前谨防五大“心理陷阱”-word文档资料

高三学子:高考考前谨防五大“心理陷阱”-word文档资料

高三学子:高考考前谨防五大“心理陷阱”高考渐行渐近,现在你的心理状态怎么样?是否感到倦怠、压抑;是否觉得现在的自己特别脆弱;是否会嫉妒身边比自己成绩好的朋友;是否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在最后的几十天里面,我们要如何避免进入高考的五大陷阱,快乐应考呢?陷阱一:倦怠典型代表:志向远大的张晓立志一定要考上浙江大学,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她从高三伊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

看过这份计划书的同学都称这是魔鬼计划书,太苛刻了。

然而张晓认为要成为人上人就须吃得苦中苦。

在高强度的训练下,她的成绩在开始时有了不错的提高。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冲刺期后,张晓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懒”了,魔鬼计划书中的内容最近总是不能完成。

更让一向好胜的她不能接受的是,最近上课总是走神,要背的内容老是不能记住,精神也大不如前了……心理分析: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倦怠心理。

学习与高考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在高压下,像张晓这样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感觉挫折、焦虑、沮丧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解决方案】1.善于调整心态。

长时间高强度地学习后特别需要注意调节身心,安排时间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张弛有度。

建议每天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状态积极备考。

2.精选典型习题,克服复习倦怠。

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通过有条不紊地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和准确性,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题海战术。

3.备考期间制定的目标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压力适当既能充分调动个人的潜能,又是实现目标的动力。

陷阱二:苛求完美典型代表:谭小亮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不但长得帅,人缘好,更是全校有名的理科天才,老师心中的宠儿。

总之,在同学们眼中他是完美的代名词。

谭小亮对自己的要求也相当高,几乎苛刻。

他要求自己的理科必须是全年级第一;考试的试卷上不能有任何错误的痕迹;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必须正确……然而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打碎了完美的谭小亮。

高考倒数90天 家长考生要怎么过

高考倒数90天 家长考生要怎么过

聚能家教:高考倒数90天家长考生要怎么过?案例一:“考场恐惧症”让考生发挥失常平时感觉学的还不错,没有感到多大压力,可一旦上考场就莫名紧张。

在考场上做题,时间总是不够用,最后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紧张,反而把原先会的题目也做错了。

总是因为时间不够用,导致乱了阵脚,后面会做的题目也失分了,总是让他感到遗憾不已。

【专家支招】专家表示,学生对待考试感到紧张和有压力是正常的表现。

而谈及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时,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统称为“考试恐惧症”。

考试时心理紧张是许多考生都会有的考场感觉,过度的紧张难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长此以往会导致考生惧怕考试,产生心理上的回避,更有甚者会引起肠胃不适,晕眩等敏感的身体症状;此外,过大的压力感往往会引起必然的生理反应,手心出汗、脸色苍白、心跳加快,莫名的紧迫感都会减缓思维运动的活跃性。

聚能家教建议广大考生,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平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可以做一些放松型的训练,比如深呼吸,首先深吸一口气,尽可能的屏住吸气,随后慢慢地呼出,呼出时间越长越好,来回往复做10到15次,这有利于缓解过于紧张的情绪。

对于有考试恐惧症的同学可以时常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经常去联想与考场有关的事物,如考场的设置、座位的安排等,并可以对考试进行多次的模拟练习,计算考试时间,让自己去熟悉考试的流程和气氛,缓解慌乱的情绪。

在平常的休息时段可以多听一些令人感到松弛的音乐,试着想想使自己开心的事情,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案例三:学习方法欠佳,生活作息不规律“打开书复习,总想复习得面面俱到,但是总感觉有些知识点没有复习到,可让我具体举例又说不上来。

”小刘同学说,一直要等到每次考试结束后,才知道原来这个知识点没有复习到。

不少家长抱怨,自己孩子也有同样的学习困惑和日夜颠倒的作息不规律等问题。

【专家支招】专家建议考生,在高考前每隔一个月就进行一次自身的学习状态比较。

考生可以把各个学科、试卷题目上的各个考核大类按照某一个时间点进行分类汇总,把从第一次联考的成绩开始排列,直到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单列出来,从中总结出每一个部分大类成绩上升或退步的原因,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提供参考依据。

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有哪些技巧-高考前的心理疏导

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有哪些技巧-高考前的心理疏导

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有哪些技巧:高考前的心理疏导进高三阶段以后,考生和家长一样面临巨大的压力,为更好的备战高考,考生在备考中需要掌握一些高考心理调节技巧,下面小编就为考生提几点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技巧。

科学作息“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由于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这句话主要是说高考备考期间要劳逸结合。

一个人工作效率的高低,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记忆程度、思维程度等,均与他的睡眠好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以高考考生一定要保证睡眠质量。

在高考最后几天里考生最好按照高考时间安排作息,这样能更好的适应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

增强自信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大部分高考考生都会缺乏自信,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高考考生要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高考与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试并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只要预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

在高考最后的几天时间增强考生的自信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时候自信决定一切。

加强体育锻炼科学研究证实,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慢跑、游泳或者暂时丢下书本散步于户外,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怀抱,可使人信心大增,有利于更好的迎接高考。

在高考最后几天里增加锻炼对高考是有好处的,高考时考生多少都会有点紧张,会消耗考生体力,所以在高考最后几天适当锻炼身体能增加体力,更好的面对高考。

进行自我激励激励可以使人爆发一种内在的动力,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受到激励的人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所以在高考最后几天可以适当的进行自我激励,可以增加高考成功的可能性。

以上是小编为高考考生提几点高考最后几天心理调节技巧,希望对考生的高考心理调节有帮助,小编在此预祝即将高考的考生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一、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高三阶段是中学生人生的“紧要处”——高考临近,学习已进入“冲刺”状态。

在这个关键阶段,高三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似“缺氧”现象,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

总结这段时间同学们呈现出来的典型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心理现象比较典型:1.学习期望值高的恐惧心理一方面,背负来自家长、老师乃至本人的期望重压,另一方面,又常常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担忧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

于是畏考心理就产生或加重了,很在意对今后前途的设想;很在意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很在意家长、老师、同学的看法甚至细微的动作表情,思维处于极度敏感、谨慎、疲惫状态。

2.学习阶段性受挫的悲观心理这种现象常常表现在一些学习很勤奋但成效不突出的学生身上。

进入高三后,一般来说,他们发愤学习,认真听课、写作业,希望成效显著。

一旦学习出现阶段性低谷状态,常常不能原谅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很笨,于是情绪忧郁苦闷,自怨自艾,悲观失望,心里充塞着一些混杂不清甚至消极的念头,找各种理由否定自己,在自己营造的恶劣情绪中扮演“悲情人物”,以致于学习更加“恶性循环”,始终走不出低谷,结果更容易自卑、自闭。

3. 遭遇困难的自怜心理在高三学习备考中,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降临,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比如:家庭贫困造成的自卑,父母离异造成的伤痛,父或母的意外伤亡造成的打击,身体状况不佳造成的忧郁,遭遇校外暴力、敲诈、骚扰的恐惧等等。

一般说来,遇到困难后承受力更弱,更容易产生自怜心理。

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她们在这些意外的变故中创伤感很严重,常常会孤独自闭,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感到前途黯淡,缺少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结果自暴自弃,对高考丧失信心,严重的常常会走入极端。

4.困于情感的忧郁心理高三的紧张备考让大家更渴望情感的抚慰,渴望在情感的港湾中放松自己,但诸多的情感抚慰又常常成为忧郁的因素。

比如:希望父母的亲情、老师的关爱,但又常常产生考不好的担心和愧疚;希望有同学的友情滋润,但在交往中又必须面对嫉妒、误解、争吵、敷衍;希望异性的热情感染,但又常常担心被人误解为“早恋”,或者真的陷入“早恋”的误区不能自拔,为“早恋”所苦……因此,高三的许多同学常常为情所困,愈是临近高考,忧郁感愈重,精神压力愈大,以致于无法安心学习,苦恼不已。

【高考复习】高考只剩68天,别让这5大心理问题成为你的绊脚石

【高考复习】高考只剩68天,别让这5大心理问题成为你的绊脚石

【高考复习】高考只剩68天,别让这5大心理问题成为你的绊脚石高考临近,面对如此快节奏的学习与生活,学生每天都如火如荼地考试复习,家长也日渐揪心的陪伴着孩子度过高中最难熬的日子,学生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高三的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有什么呢?又应该怎么帮孩子们解压呢?1、疏导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因为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些学生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树立好正确的归因理念。

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要自暴自弃不妨尝试以下策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体验内心的成就感与喜悦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或者努力方向不对;制定阶段性目标,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2、缓解学业焦虑考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

之所以如此,原因不外乎有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或者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学会缓解学业焦虑,可尝试以下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者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的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与学习中去。

考前做好知识的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与心理准备,有备无患。

3、克服分散精力学生在最后的阶段难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出现上课走神儿、头晕脑胀的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可能是单调刺激引起的厌烦心理(学习材料重复、枯燥等);其次可能是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者直接放弃;最后可能是由于精神疲劳引起的疲惫反应。

可尝试以下克服分散精力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奴隶。

整理高考最后三十天复习需要克服9种不良心理

整理高考最后三十天复习需要克服9种不良心理

走出误区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延边三中:徐理萍2014 年高考迫在眉睫了,此阶段除了稳定文化知识,把好心理关至关重要!临近高考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以下的九种不良心理,同学们要注意避开。

1. 紧张过度对考试紧张过度的学生,最明显的表现是加班加点,复习的旋拧得太紧,满脑子装的是考试、考试、考试!甚至吃饭睡觉都在考虑复习考试问题,不让脑子有休息的时候。

紧张过度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是:把考试看得过重,害怕考砸了没有面子、影响前途;长期以来形成了一考试就害怕、就紧张的惯性心理;对考试的成绩期望过高。

2. 缺乏信心对考试缺乏信心的同学,最明显的表现是常常唉声叹气、垂头丧气,其主要原因是:基础不牢固,底气不足、实力不强;过度担忧,总担心自己在考场上发挥不好;平时自卑心理就比较严重,无论做什么事都信心不足。

3. 盲目自信盲目自信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是:对自己估计过高,平时养成了容易骄傲自满的心态;把考试看得太容易、对困难估计不足;侥幸心理。

4. 听天由命有听天由命心理的学生,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他们总相信人的命运是老天、神灵决定的。

自己的命好,不努力也会考得好成绩;自己的命不好,再努力也考不好。

于是,对考试成绩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而不认真踏实地进行复习,有的甚至花时间去四处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

5. 疲惫心理有疲惫心理的学生,平时就有学习太苦太累的思想,每到考试前夕更是觉得苦不堪言,他们经常叫苦连天,不是喊太苦了,就是喊太累了。

别人在紧张复习,他却在唉声叹气,稍微复习一会就叫苦叫累而不想复习。

此类学生考试时会过度紧张、反应迟钝,平时本已很熟悉的东西也想不起来,常常出现“大脑短路”。

6. 情绪波动情绪波动的学生,主要是情绪容易受别人的、特别是家长的、同学的、老师的的语言和态度的影响。

听了顺心话,情绪就高昂积极;听了不顺心的话,情绪就低沉、消极、反感、烦躁。

特别听不得家长过多谈复习考试问题。

7. 缺乏主见有的同学面临中高考,自己该怎么复习备考,心中没有主见,就像病急乱投医一样,到处找老师咨询,四处找复习资料,到头来却不知该听谁的意见好,不知哪种参考资料好。

高考后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高考后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高考后不可无视的心理问题高考后其实也是一个问题的高发期,那么高考后不可无视的心理问题到底有哪些呢?放纵型心理: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辛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通宵达旦地狂欢、喝酒,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等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而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

焦虑型心理: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拟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

他们往往期待值比拟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

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

比方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抑郁型心理:表现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

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迷茫型心理: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

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

但过了几天,却觉察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于是整天猫在宿舍上网,将茫然进行到底。

1、家长给予正面心理引导学生家长应该给孩子正面的心理引导,与孩子交流当年自己高考完的一些体验,做到出分前后在孩子面前态度不要有太大变化,如果孩子没有考好,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现他身上的其他闪光点。

2、考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考生应学会自我调节,放松不能放纵,可以稍作休息调整后,与家长或同学出门游玩散心、爬山、游泳等,同时给自己做一个规划,比方可以利用暑假学习驾照、参加社会实践等,也可以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做个设计,以便早点实现角色转换。

高考复习时应注意的心理健康

高考复习时应注意的心理健康

高考复习时应注意的心理健康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在复习阶段,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复习事半功倍,更有助于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首先,要正确认识高考的重要性,但不要过分夸大。

高考确实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

把高考看作是一次展示自己多年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不是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

这样的心态能够减轻不必要的压力,让我们以更从容的姿态去面对复习。

焦虑是高考复习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担心自己复习得不够全面,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焦虑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缓解,会严重影响复习效果。

当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适度的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比如,每天抽出半小时进行慢跑或者散步,让身体得到舒展,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轻松。

压力过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来自家庭的期望、学校的竞争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憧憬,都可能成为压力的来源。

要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不要盲目地跟别人比较,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和方法都不同,专注于自己的进步才是关键。

在复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难免的。

一次模拟考试的失利,或者某个知识点的反复遗忘,都可能让我们感到沮丧。

这时候,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我有能力克服它。

”把每一次的挫折都当作是成长的机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充足的睡眠能够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避免熬夜复习,以免造成生物钟紊乱,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

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为身体和大脑提供足够的能量。

此外,与他人的交流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复习的过程不再孤单。

与老师沟通,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鼓励能够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考试需要规避的9种心态

考试需要规避的9种心态

考试需要规避的9种心态一、考前心态1、自卑心态:总以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心存畏惧。

★正确的做法:相信自己,因为你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你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有信心考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

2、放松心态:自以为是,过度放松,什么都不看,导致手生。

★正确的做法:保持适度的紧张,按考试时间安排相应的学科进行复习,注意保持温度。

3、焦虑心态:盼望考试快点到来,又惧怕真的到来,整天忧心忡忡。

★正确的做法: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深呼吸;做一些基础性题目,总结一下答题规律;多想一些自己成功的经历,对自己一些积极地暗示。

二、应试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

★正确的做法: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

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

★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

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

★正确做法:静下心,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

★正确的做法: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

★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

★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高考复习】最后100天须克服6大心理 理顺7大关系

【高考复习】最后100天须克服6大心理 理顺7大关系

【高考复习】最后100天须克服6大心理理顺7大关系同学们,在高考中要取得优异成绩,在数十万名考生中要脱颖而出,靠的是实力,不是运气,而实力来自拼搏,来自勤奋,来自刻苦。

只要高考试卷还没有收上去,机会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00天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不要以自己的现状为标准,每个人都应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星星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要跟自己的潜力对话,向自己的极限挑战,用100天创造一个奇迹,用100天给自己一个惊喜,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

下面我就最后100天的复习冲刺谈几点看法。

一、克服不良心理,树立必胜信心良好心理是高考制胜的法宝,不良心理是高考的大敌。

我们在冲刺阶段必须想办法克服以下6种不良心理:1、骄傲自满心理。

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喜欢做难题偏题,不注重基础训练。

2、消极厌学心理。

上课打不起精神,甚至不来上课,来上课也是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说闲话。

3、依赖懒惰心理。

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完全依赖老师,很少主动看课本,做练习。

4、虚荣漂浮心理。

有些同学对知识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表面看似接受,实际没有掌握。

5、悲观紧张心理。

有些同学一方面总感觉智力不如其他人,考大学无望;另一方面又很想踏入大学之门,因而长时间处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中,表现为:上课时昏昏欲睡,加班时这本资料看看,那本资料瞧瞧,看得多,消化吸收少。

6、贪多求快心理。

对基础性的“短平快”试题不屑一顾,尽找知识点多的综合性的难题来做,只求速度和数量,不加总结提高。

除此之外,还有最致命的不良心理,就是有些同学们整天想着万一高考考不上怎么办?这样的同学也不太明智,预支了他的担忧。

只有100天了,考好考不好是100天以后的事,现在担忧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就是浪费你现在宝贵的复习时间。

所以同学们就应该把握住现在这个很短的时间查漏补缺,而不是担心未来的事情。

冲刺阶段能不能挑战极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信心。

克服不良心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树立必胜信心的过程。

高考冲刺高压力之下如何克服不良心理

高考冲刺高压力之下如何克服不良心理

高考冲刺高压力之下如何克服不良心理高考进入到二轮冲刺复习阶段,马上就要三轮复习了,高考如此接近,高三学生的紧张情绪持续上升,该怎么办?本文盘点高三学生常见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并给大家一些应对的方法。

一、高三复习过程中,要走出高原现象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在这一阶段,往往脑袋里一团浆糊、学习效果不好,以致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等等,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影响到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

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遇到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或者复习没有计划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首先克服急躁情绪,提高自信心,注意情绪的调节和良好情绪的保持,可以使得人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有利于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有利于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其次,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

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进步需要有全面、巩固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编织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有针对性地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继续学习的底气,缩短高原现象存在的时间,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好充分准备。

二、复习过程应扎实,尽量避免舌尖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

但应注意的是,出现在学习和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

关键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2023年考生心理辅导措施

2023年考生心理辅导措施

2023年考生心理辅导措施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要如何去面对自己数年苦读的成绩?面对随之而来的高考后漫长暑假,如何合理地规划、安排?……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对孩子高考后的心理却关注不够,对于还要经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甚至还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

一、三种考后心理问题比较常见(-)放纵型心理1、这类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因此会毫无节制地玩。

2、也有一些家长有弥补心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有些考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3、放松不等于放纵考生在高考后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应该放纵,不能整天吃喝玩乐、颠倒黑白、夜不归宿。

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确实需要放松,但也要提醒孩子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

(二)抑郁型心理1、有的同学高考后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理想,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2、要理性面对现实考生要理性面对现实,包括两方面,第一是认识到高考已经结束,成绩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接受这一现实;第二是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

(三)茫然型心理1、有的同学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无所适从,这是一种茫然型心理,尤其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后,在等待录取结果中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

2、设法转移注意力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如旅行、进修学习、学做家务等,上大学后面临的是自己打理生活,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可以利用假期学习做家务,如做饭等,为大学中独立生活排除后顾之忧,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应对措施做好这七点,比关心成绩更重要(-)家庭教育要归位1、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成绩出来后家长的反应与态度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而言。

高考考前心理调节10种方法总结

高考考前心理调节10种方法总结

高考考前心理调节10种方法总结高考考前心理调节10种方法1.考前焦虑症:如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专家建议:考生要“笑对高考”,“快乐的心情是成功的一半”。

找一两件高兴的事去做,也可以讲述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愉快故事,与家长在饭桌旁讲一些高品位的幽默小品。

这样,整个家庭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活跃。

或者有意识地做些家务,如整理自己的卧室、扫扫地、擦擦桌子等。

陪父母聊聊天,出去散散步。

也可以适当地去找同学轻松轻松,因为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同龄人在一起可以互相鼓励,找到慰藉。

2.失去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一定考不好。

专家建议:自信心不足,重要原因是对学习的知识不能扎实地掌握,还存在知识空白点。

这时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夯实基础知识。

另外也要注意回忆自己的优点和考试的成功经验。

早晨起床时马上暗示自己心情愉快、有信心,克服自卑情绪。

或以伟人、杰出人物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人物,遇险不惊、沉着机智是他们的优点,这正是在高考临场中要树立的典范,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也能帮助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参加高考。

3.越是临近考试,越是觉得知识生疏;越是拼命复习,越是觉得掌握不扎实。

专家建议:这是心绪紧张的具体表现,属于正常现象。

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疲劳战术的恶果,必须缓和绷得太紧的神经。

具体方法为: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但不能过于剧烈;一旦感觉到学习得特别疲劳了,立即放下书本,休息锻炼。

即使在这时,头脑里仍然要注意对知识系统的完整梳理和把握。

4.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对很小的事情也容易发火。

专家建议:在疲惫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有时也很容易发火。

内向的考生这个时候可出去散步,看看风景,平复心情;外向的考生在不伤害他人和自身的情况下发泄一下,如大笑、大哭、打枕头等,但要有度,否则引起情绪失控,只会适得其反。

5.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不仅对所学知识常常遗忘,日常生活也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高最后90天避免三种不良心理

高最后90天避免三种不良心理

期望过高,患得患失每次考前考后,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愁眉苦脸,他们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哎呀,这道题我为什么只能拿到一半的分数呢?那另一半分数我要怎样才能拿到呢?此种情况多出现在成绩中等以上的考生中间。

他们由于自身素质较好,周围人期望值很高,所以对自身也要求比较高,于是力求每分必争。

而事实上,依据这些考生的能力,这道题目的后20%的分数,他们是很难拿到的,但是,因为长期纠结于某道难题拿不到全分,以致这些同学的自备受打击,从而节节败退。

这部分考生要明白一个道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中有20%是难度较大的,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凭借着这20%,将考生们分别扔进了985的院校、211的院校或其他院校。

对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每个人的能力和基础是不同的,所以,考生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定位,知道哪些题目是给自己做的,哪些题目是自己尽力而为的,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区”原理,让自己享受成功感。

但不是说就彻底放弃这些题目,而是平时做难题时,不要把它看成一个大块,因为这样看到难题不会做就容易泄气,而应看成一个个分数点,尽量分步解答,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面对各种难题时,还可以采取这样的心理“战略":我觉得难别人也会觉得难,但我不畏难;我觉得容易别人也会觉得容易,但我不大意。

甚至有时要学会放弃,所谓“欲速则不达”。

难点一个一个地解决,戒骄戒躁,最后,水到渠成。

特别提醒关注四个特别现象除了避免上述最为常见的几种不良心理现象外,彭雪老师还提醒高三学子关注和避免下列现象:由于惧怕失败,便整天焦虑于如何避免失败的“求败心理”现象;看似很刻苦,但效率很低,还因为长期熬夜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开夜车”现象;总想超越别人,却一时无法做到,因而情绪上常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的“成就焦虑”现象;勤奋学了,认真做了,学习成绩不再提高或提高不明显,或原地徘徊甚至稍有下降的“高原现象”。

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容易导致压力增大,造成紧张、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虽然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学习和考试水平的发挥,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坏情绪下去,不主动想办法调适自己的心理,那么,这些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到自身潜力的挖掘和考试水平的发挥,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微博]附属科技中学高三年段段长彭雪老师说,高考[微博]不光是一场知识的挑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而且,越到后面,心态因素越显重要。

而每年高考,“黑马”的出现,“优者”的失手,都与心态有一定关联。

离高考不过90天,为了帮助高三学子最大效率地利用好剩下的这些时间,彭雪老师对高三学子常见的三种不良心理进行了悉心分析,并为高三学子如何避免这些不良心理提出了相关对策。

六神无主,低效学习
距离高考仅三个月的时间,时间的确相当紧迫。

于是,底子相对薄弱的考生在这种压力之下,变得六神无主。

觉得这也不懂,那也不会;看着这一科的内容,又想着另外的科目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另几科的讲义又发下来……
这些考生常常什么都想做,哪一科都想抓,可是,又都没办法静心下来深入做下去。

于是,心浮气躁,常常用一些徒耗时间貌似刻苦的无效劳动来求得一种自我心理安慰,最终导致效率低下。

对策: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期望值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尤其是短期目标。

其次,明确自己的高考目标,制订为实现目标能做到的短期计划,让每天都有一个扎实收获。

比如,现在离3月17日的厦门市质检还有10天,就语文学科来说,如果你在现代文阅读板块还有较大缺漏,就可以争取每天限时做一篇现代文本阅读训练(也可以是旧题),研究归纳题型,答题技巧,查缺补漏相关知识点。

高考的考查内容是相对固定的,10天下来,就一定会收获有效的知识。

如果说知识是一张网,那么我们每天补一点,三个月之后,你的“网”一定比现在严密!
第三,就是坚持。

失败并不可怕,放弃才是悲剧。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哪儿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央视名嘴白岩松当年在高考前做了一个规划:先弄清要看的书有多少页,还剩多少时间,然后一天一天坚持,最终通过高考成功逆转自己人生的下半场。

所以,还等什么呢?行动!
自卑作祟,易受干扰
这种心理现象常见于成绩波动较频繁的同学中,尤其是在成绩下滑时。

考生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种层次,渴望立马就让成绩有个飞跃,另一方面却又无计可施。

于是迫切想要从身边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身上得到一些启迪,但往往这种时候,也容易失去主见,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比如,别人复习什么他也跟着复习什么,别人攻克难题,他也跟着攻克难题,全然不顾自己的现状。

甚至考试时别人翻卷的声音也会引起他的焦虑:哎呀,他怎么能做这么快?或者一见到成绩还没有起色,就立马偃旗息鼓,自暴自弃。

对于此种情况,其实归根到底是自卑作祟,对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没有自信。

对策:找出成绩波动的症结所在
首先要树立信心。

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强。

考生要把眼光投向自己成绩的最高峰,告诉自己,原来我也能这么优秀,之所以现在成绩波动,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或者当时思维没打开等;
其次,以阿Q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现在失败也不错,能让我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正有利于我查漏补缺;
第三,最关键的还是求助于老师,有效分析自己的现状,找出成绩波动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突破难点。

第四,切忌好高骛远,更不要盲目地模仿他人。

尤其是在最后三个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复习节奏,回归课本,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将基础一步一步夯实,将知识结构一步一步完善,着力自己成绩的增长点。

期望过高,患得患失
每次考前考后,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愁眉苦脸,他们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哎呀,这道题我为什么只能拿到一半的分数呢?那另一半分数我要怎样才能拿到呢?
此种情况多出现在成绩中等以上的考生中间。

他们由于自身素质较好,周围人期望值很高,所以对自身也要求比较高,于是力求每分必争。

而事实上,依据这些考生的能力,这道题目的后20%的分数,他们是很难拿到的,但是,因为长期纠结于某道难题拿不到全分,以致这些同学的自信心备受打击,从而节节败退。

这部分考生要明白一个道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中有20%是难度
较大的,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凭借着这20%,将考生们分别扔进了985的院校、211的院校或其他院校。

对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每个人的能力和基础是不同的,所以,考生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定位,知道哪些题目是给自己做的,哪些题目是自己尽力而为的,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让自己享受成功感。

但不是说就彻底放弃这些题目,而是平时做难题时,不要把它看成一个大块,因为这样看到难题不会做就容易泄气,而应看成一个个分数点,尽量分步解答,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

面对各种难题时,还可以采取这样的心理“战略”:我觉得难别人也会觉得难,但我不畏难;我觉得容易别人也会觉得容易,但我不大意。

甚至有时要学会放弃,所谓“欲速则不达”。

难点一个一个地解决,戒骄戒躁,最后,水到渠成。

特别提醒
关注四个特别现象
除了避免上述最为常见的几种不良心理现象外,彭雪老师还提醒高三学子关注和避免下列现象:
由于惧怕失败,便整天焦虑于如何避免失败的“求败心理”现象;看似很刻苦,但效率很低,还因为长期熬夜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开夜车”现象;总想超越别人,却一时无法做到,因而情绪上常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的“成就焦虑”现象;勤奋学了,认真做了,学习成绩不再提高或提高不明显,或原地徘徊甚至稍有下降的“高原现象”。

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容易导致压力增大,造成紧张、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

虽然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学习和考试水平的发挥,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坏情绪发展下去,不主动想办法调适自己的心理,那么,这些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到自身潜力的挖掘和考试水平的发挥,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此,为了顺利度过高考冲刺阶段,决胜高考,同学们都应该主动调整心态,优化情绪;不以难悲,不以易喜;赞扬自己,悦纳自己。

以平常心淡化高考,用自信心面对高考,用坚持挑战高考,相信梦想一定会在6月开花结果。

名师档案
彭雪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三段长,曾荣获厦门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厦门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