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5 探索规律 课件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58353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2.png)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材第四章《探索规律》的13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规律,理解并发现数字、图形、事件中的规律性;掌握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手段探索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规律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数字、图形、事件中的规律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手段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规律的概念,发现并描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数字序列,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字序列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学会发现和描述规律。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节的练习题,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4. 探索图形规律(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教材第2节中图形的规律。
5.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学生合作完成教材第3节的练习题,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探索规律2. 内容:规律的概念数字序列规律图形规律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下列数字序列的规律,并继续写出下一个数字。
2, 4, 8, 16, __(2)观察图形,找出规律,并填写缺失的部分。
(3)小华和小明比赛跳绳,小华每分钟跳120下,小明每分钟跳100下。
请问3分钟后,小华比小明多跳了多少下?2. 答案:(1)32(2)(3)60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讲解例题,巩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在探索图形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5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5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3089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3.png)
6.5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6.5乘法分配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乘法分配律,这是我们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题来理解和掌握这个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将是我们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这个规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同学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例如:“如果一个小组有3个男孩和4个女孩,那么这个小组总共有多少人?”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和解答。
例如,如果有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有3个男孩和4个女孩,第二个小组有2个男孩和5个女孩,那么这两个小组总共有多少人?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的内容。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我会通过PPT来进行板书设计,将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和关键点展示给同学们。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乘法分配律是指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b+c)=a×b+a×c。
例如,如果有一个小组有3个男孩和4个女孩,那么这个小组总共有7个人。
问题:如果一个班级有20个男生和15个女生,那么这个班级总共有多少人?答案:这个班级总共有35个人。
解题思路: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加,然后再乘以班级的总人数。
即:(20+15)×1=3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2024年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f579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1.png)
2024年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二章《数的规律》第二节《图形的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图形的规律,探索并掌握图形的重复、交替、旋转等基本变换规律,以及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图形的规律及运用。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规律的发现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 例题讲解(2)讲解图形的交替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交替变换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讲解图形的旋转规律,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二章习题2.2第14题,巩固图形规律的知识。
(2)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二章习题2.2第58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规律重复规律、交替规律、旋转规律2. 例题及解答(1)重复规律例题及解答(2)交替规律例题及解答(3)旋转规律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二章习题2.2第912题。
(2)拓展题: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形,并解释其规律。
2. 答案(1)教材第二章习题2.2第912题答案。
(2)拓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规律要求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形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鼓励学生尝试用所学的图形规律创作有趣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7.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9.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涵盖图形规律的各个方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3a87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d.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案中的规律2. 数列中的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图形中的规律(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案,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验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操作过程。
3. 探索数列中的规律(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数列,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计算过程。
4. 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规律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规律。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节课通过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探索规律(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探索规律(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6fd9e1c8d376eeaeaa3173.png)
第2课时探索规律(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2,第76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3~6题。
【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特征,经历探索所拼图形个数与周长变化规律的过程,掌握图形个数与周长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变中找不变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探索平行四边形个数与拼出图形周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2个同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同桌准备5个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题单3张。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屏幕依次出现天使、恶魔、天使、天使、恶魔、天使、天使、天使、恶魔的图片,如果出现天使就拍拍手,如果出现恶魔就射击。
学生猜下一个会是谁?你是怎么猜的?一、旧知识迁移,复习周长1.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规律,猜中了图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都需要找到规律以后才能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究图形的规律。
2.复习周长。
上图是什么图形?如果它的长边为2,短边为1,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反馈。
2+1+2+1=6(4条边连加)2×2+1×2=6(长边、短边分别算)(2+1)×2=6(长边、短边结合算)你们算出来都是6吗?真能干!同学们的周长知识学得真不错![点评: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唤起学生对周长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做好铺垫。
再由拼两个图形切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入到拼成图形的周长变化上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二、探索新知识1.想象推理。
如果老师再在它的后边接着摆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现在这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出了一个什么图形?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原来的大,周长比原来的长。
)同学们眼力真好!如果像这样一个接一个地继续拼下去,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周长在变化的过程中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拼成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fbe4a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9.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
2. 观察图形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观察图形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得到的。
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
3. 各组分享发现的规律,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得到的,而且每次变换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三、应用规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PPT课件.ppt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39d2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8.png)
智慧城堡
加油啊!
一张方桌可以坐4人。
两张方桌这样拼起来,可以坐6人。
照这样的方法拼下去,5张方桌可以坐多少人?
照这样的方法拼下去,16人需要多少张方桌?
今天你都学了哪些内容? 你发现图形中的规律了吗?
自己总结一下!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图 形中的规律,同学们要开 动脑筋,自己探究总结你
发现的规律。
图 形 中 的 规 律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摆成的图形
小棒的根数 3 5 7 9
… …
10
每多摆1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3 + 2 + 2 + 2 = 9(根) 3×4 – 3 = 9(根)
摆2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摆正方形会有 什么规律呢?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摆成的图形
小棒的根数 4 7 10 13
… …
பைடு நூலகம்
10
每多摆1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
5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4 +3 +3 +3+3
5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4×5 - 4
摆20个正方形需要 多少根小棒呢?
2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
4×20 - 19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b1e1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b.png)
3.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自主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通过观察、猜测、计算、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挑战性,发现和欣赏规律美,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发现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初步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各种图形若干。
导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知规律1.“猜一猜”游戏。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情境:春节街上有规律排列的彩灯,小红裙子上有规律排列的图案,地板砖上有规律排列的图形,校园升旗台旁边有规律排列的各种盆花……2.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3.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有很多,透过现象找规律,我们会感受到规律的奇妙!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活动一:1.教学例1(1)自主摆小兴在数学活动课上玩摆图形,他摆的图形有规律吗?请你像他那样摆一摆。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要求:1.①认真观察,找一找小兴摆的图形的规律,你是怎样找到的?②想一想接下来会摆什么图形,第16个摆的是什么图形。
2.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3)汇报交流预设1:小兴摆的图形排列的规律是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
我先看小兴摆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数了数个数,看了看它们摆的顺序,就发现了规律。
小结: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看图形的形状,数图形的个数,更要看图形的排列顺序。
(板书:观察形状数量顺序)预设2:按这个规律接着摆下去,后面应该摆1个圆形。
我发现每摆4个图形就重复一次,说明4个图形是1组,2组摆8个……4组正好摆完16个,所以第16个是正方形。
小结: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称为一组,像这样图形按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称为“重复排列规律”,寻找重复排列的规律,我们一般要先对图形分组。
2022年西师大版四上《探索规律第课时》教案精品
![2022年西师大版四上《探索规律第课时》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82b3687a26925c52dc5bf8a.png)
3、探索规律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86页例1、例2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探索规律。
⏹教学提示计算器是用来帮助学生能较快较准地计算出大数目计算题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发现各种规律。
所以我认为计算器只是本节课的一种辅助工具,而非本课所学规律的重点。
我们不要把计算器神奇化,使得学生过分相信、依赖于计算器计算,这样只有害处且无益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难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下列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师和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师质疑: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预设: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师和学生交流: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用猜测算式的积是否有规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本节课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是有规律的。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aac044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8.png)
如果这里学生没有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上的共同规 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如果有学生发现,就让他说说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 除数没变,被除数分别×2,发现:商就×2。也就是把这些算式纵着比较,发 现每一排算式的除数都没有变,而被除数则从上往下依次扩大,再比较商,发 现商从上往下依次扩大相同的倍数。由此可以知道:9696÷101=96。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探 索 规 律》板书
发现规律
应用规律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在 除法算式里,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 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性质。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 探 索 规 律》说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探 索 规 律 》。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预设1:1×1=1,每个因数里有1个1,积就是1;预设2: 11×11=121每个因数里有2个1,积从左到右就从1开始排到2,然后又 排回1;111×111=12321每个因数里有3个1,积就从1排到3再排回到 1……师和学生交流:也就是说如果因数中有几个1,积就从1开始从左 到右排到几,然后又排回到1。如果每个因数里有4个1,积就从1排到 4,即1234,再接着排回来321,组成积1234321。 预设3:我还发 现从第二个算式的积开始,最中间的数的左右两边的数总是一样的。
2024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彩教案72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2024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彩教案72探索规律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1a984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9.png)
2024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彩教案72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2024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数的规律”的72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图形排列中的规律、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排列和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图形排列和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图形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2. 探索图形排列规律(1)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3. 例题讲解(1)图形排列规律的应用:给出一个图形排列,让学生找出下一个图形。
(2)数字序列规律的应用:给出一个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出下一个数字。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图形排列规律2. 数字序列规律3.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图形排列:①△ ②□ ③△ ④□ ⑤△ ⑥□(2)数字序列:1, 3, 5, 7, 9,答案:图形排列规律为:奇数位置为△,偶数位置为□;数字序列规律为: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教师布置拓展延伸题目,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
2. 探索图形排列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5.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与拓展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88cf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5.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数字找到数字规律。
2.能够运用数字规律完成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够发现分别满足某一规律的数字进行运算的结果,并且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够发现数字规律进行运算。
2.学生能够总结数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相关图片展示。
2.教师准备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步:导入
教师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回顾,提出“探索规律”这个主题,并为学生展示有关数字规律的图片。
第二步:概念讲解
教师给学生讲解数字规律的概念,并且以图示为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尝试发现规律。
第三步:案例分析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包含数字规律的数列,并且给学生展示几个例子,让学生发现内在规律。
第四步:巩固练习
1.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数字规律,并且总结特点。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考虑一些数字规律,然后将其进行总结。
第五步:拓展思考
探讨一些常见数字规律,模拟一些实际问题来进行数字规律计算。
第六步: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学习所掌握的数字规律,总结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字规律案例,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数字规律的发现方法。
同时,教师还帮助学生总结思维路径,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数字规律。
但是,在巩固练习和拓展思考方面还需要加强,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辅导。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探索规律导学稿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探索规律导学稿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e3b19bc850ad02df804116.png)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104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特征,探索给定图形中隐含的规律。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渗透对应、函数等现代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探索、预测平行四边形个数与拼出图形的周长的关系。
学具准备:
1.长边2厘米,短边1厘米大的平行四边形6个。
2.与平行四边形高相等的6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硬纸块。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叫做平行四边形。
2.(),叫做梯形。
3.(),叫做等腰梯形
4.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二、课堂探究:
(一)教学教材(103页)例1:
例1:摆图形,找规律。
1.自己动手摆一摆:
2.独立看一看,说一说:
3.小组讨论:
4.算一算,填一填:
5.小结:
所用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与拼出图形的周长的关系:
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是6,
每增加1个平行四边形,
周长相应增加4。
三、课堂总结:
如果用字母“n”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个数,
那么,拼出图形的周长=6+(n-1)×4。
四、课堂检测:
教材104页课堂活动
五、拓展延伸:
教材105页练习十七第5题。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探索规律教学分析 西师大版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探索规律教学分析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d9cb7052d380eb63946d13.png)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探索规律教学分析西师大版本节教科书内容包括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即练习六。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历过观察比较,发现一些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探究事物规律的方法,已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
《标准》在第二学段探索规律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即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给定事物的规律,并在自己探求规律的过程中,掌握给定事物的变化趋势,铺垫函数思想。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结合本单元乘法的关系与运算律教学内容的特点,教科书安排了探索乘法运算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简单规律,目的是继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运算律的思想方法之后,进一步加强探求规律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自信心。
例1教学在乘法运算中,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教科书呈现了一幅摘棉花的情境图(如下):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呈现摘棉花的信息和问题。
教科书又将解答情境中简单实际问题的算式以整齐的竖列呈现,利于学生观察、对比、探索出这组乘法算式的规律。
教科书为了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议一议”的形式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并用小组交流的情境图呈现学生交流的情况及交流的主要内容。
(如下图)由于这个变化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比较重要,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又都是一些相对于某个算式的具体变化规律,因此教科书为了提高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这个变化规律,示范性的用完整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了。
例2继续探索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科书安排了当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同向变化,即两个因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时,积发生变化的规律,但只限于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进行研究,而不要求学生抽象出这类变化的一般规律。
教科书为了直观的反映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如下表),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本例在表格上面明确提出要求:观察下表,因数与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根据上表,学生从左往右看,不难发现具有“一个因数扩大n倍,另一个因数扩大m倍,则积扩大(mn)倍”这种一般规律的具体实例;从右往左看,学生不难发现具有“一个因数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m倍,则积缩小(mn)倍”这种一般规律的具体实例。
2024年72探索规律精彩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024年72探索规律精彩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6f6b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e.png)
2024年72探索规律精彩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章节为《72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数字72在乘法中的规律,理解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72的乘法规律,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2的乘法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乘法口诀表、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字72在生活中的应用,如:72小时紧急救援、72变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数字72的规律。
2. 探索规律(1)让学生计算72与110的乘积,观察计算结果。
(2)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结果中数字的规律,如:偶数、能被4整除等。
3. 例题讲解(1)讲解乘法规律的应用,如:计算72×8时,可先计算72×4,再乘以2。
(2)讲解乘法口诀的应用,如:八七五十六,乘以2得一百四十二。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计算72×5、72×9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数字的乘法规律,如:81、63等。
六、板书设计1. 数字72的乘法规律2. 乘法口诀表3.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72与110的乘积。
① 72×12② 72×15③ 72×182. 答案(1)略(2)① 4② 1080③ 129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字的乘法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探索规律的引导过程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规律的理解: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字72在乘法中的规律,如乘积的个位数字循环出现2、4、8、6等,以及乘积的十位数字的递增规律。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六上《第三单元探索规律》课件(公开课)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六上《第三单元探索规律》课件(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24d54c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5.png)
巩固练习
1. 找五角星的对称轴。五角星的 Nhomakorabea称轴有5条。
巩固练习
2. 折一折,议一议。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 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巩固练习
不是轴对称图形
无 数 不是轴对称图形 条
不是轴对称图形
巩固练习
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巩固练习
探索新知 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各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探索新知
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B`
探索新知
仔细观察上图,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的另一半吗?
1. 小组合作交流。 2. 小组汇报。 根据对称轴,先找到B点的对应点D,然 后把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一个轴对称图形。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 轴对称图形。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三、自主练习
三、自主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探索新知
先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画出它们 的对称轴。
探索新知
你是怎样找出它们的对称轴的? 找对称轴的方法有对折、放在方格纸 上等。 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找到的是不是对称 轴呢? 判断己找到的是不是图形的对称轴, 看沿着这条线对折后两边的部分是否能完 全重合。
生活中的轴对称
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 的收获?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探索规律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探索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d0ffd7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b.png)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探索规律》,具体内容包括:数的规律、图形的规律、生活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图形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的规律、图形的规律。
难点:发现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 探索数的规律(2)讲解例题,加深学生对数的规律的理解。
3. 探索图形的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规律。
(2)讲解例题,分析图形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数列和图形的规律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延伸:生活中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规律2. 图形的规律3. 生活中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列题目:找出数列规律,并求解。
(2)图形题目:找出图形规律,并求解。
2. 答案:见课后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的规律和图形规律掌握程度,以及对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规律的存在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数的规律和图形规律的探索4. 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数的规律和图形规律的探索上,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规律的本质和应用方法。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a027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7.png)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X,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的是《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探索规律》这一节课。
在这个说课过程中,我将详细地介绍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我们来谈谈课程的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探索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数学走向科学数学,再走向生活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推理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然后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观察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的运动、自然界的规律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规律: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方式,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3. 推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创造规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教学辅助材料。
《探索规律》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先进、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周长=第一个平行四边形周 长+(长边长×2)×(图形 个数-1)
②周长=平行四边形短边长× 2+长边的长×图形个数×2
增加几个平行四边形, 周长就增加几个4。
课堂练习15只小熊在表演节目,你能算出这些小熊
有多少条腿站在舞台上吗?
第一头熊的脚数+2×(熊只数-1) 4+2×(15-1)=32(条)
5个平行四边形: 1
11 1
2 2 22 2
周长:(2×5+1)×2=22
周长=(2×平行四边形个数+1)×2
完成表格,找规律。
每增加1个平行四边形, 周长就增加平行四边 形2个长边的长,即 2×2=4。
平行四边形个数(个) 1
拼出图形的周长
6
2 3 4 5…
10 14
…
18 22
6+4 +4 +4 +4
小丁按照2个红气球、4个蓝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挂在墙 上。议一议,这串气球中的第18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第39个气 球是什么颜色。
每组5个气球, 循环排列。 第3个气球是蓝色,
也就是说,第18个 气球是蓝色的。
18÷5=3(组)……3(个)
排完3组 还要排3个
第4个气球是蓝色, 也就是说,第39个 气球是蓝色的。
39÷5=7(组)……4(个)
排完7组 还要排4个
摆一摆,议一议。
火柴棍的根数与 三角形的个数有 什么关系?
摆一摆,说一说。
2
4
10
1
3
5
火柴棍的根数=1+2×三角形个数 10个三角形:1+2×10=21(根)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当某些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出现时,可 以根据循环出现的规律,列除法算式求出商和 余数,再根据商和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
西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பைடு நூலகம்6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探索规律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想一想,说一说。
(1)平行四边形的( 两 )组对边互相平行。 (2)(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 两腰相等 )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4)平行四边形有( 无数 )条高。
①②③④⑤
每组第②个 图形是○。
△○○□○△○○□○
每5个图形为1组 △○○□○…
循环重复排列。
每组有3个○。
92÷5=18(组)……2(个) 3×18+1=55(个)
排完18组,还要再排上2个。
试着拼一拼。
摆一摆,计算出周 长,填写表格。
平行四边形个数 (个)
1
2
3
4
5…
拼出图形的周长 6 10 14
…
摆一摆,计算周长。
1个平行四边形:
2
1
1
2
周长:(2+1)×2=6
22
2个平行四边形: 1
1
22
周长:(2×2+1)×2=10
222
3个平行四边形: 1
1
222
周长:(2×3+1)×2=14
摆一摆,计算周长。
2 2 22
4个平行四边形: 1
11
2 2 22
周长:(2×4+1)×2=18
2 2 22 2
平行线之间的距 离处处相等。
探究新知
摆一摆,说一说。
将图形按照1个圆、2个 三角形、1个正方形的 顺序摆成一排。你知道 第16个摆的是什么吗?
① ②③ ④
每4个一组, 循环排列。
16÷4=4(组)
正好排完4组,第16个, 即最后一个是□。
观察下图,第92个图形是( ○ ),前92个图
形中,○共有( 5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