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授导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授导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品德与社会授课年级小五学校砚山县一小教师姓名周其华

章节名称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计划学

2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学生容易追求一种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安逸,同时,也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思想,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他们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投入,以及对真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与体验。同时,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他人和外界事物也都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但是面对自己与外界在互动中所发生的困惑和冲突,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容易被动地、任性地情绪化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这种被动、消极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影响他们健康的、明快的、和睦的生活。

针对上述问题,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

本主题旨在说明快乐是什么。教材中我们将生活中的快乐大概分为了三种形态:感受的快乐、汗水中换来的快乐、给予的快乐。

(1)感受的快乐:可能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生活感受和态度。很多人不会从普通的生活中感知那种简单而单纯的,甚至可能是瞬间或短暂的快乐。快乐有时就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受,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这种快乐,明白这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人的基本。教材P2一P3,展现的就是这种最普通的快乐。另一方面,快乐的人不仅快乐自己,还快乐别人,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我们接近快乐,感受快乐,才能将快乐传递出来,间更多的人分享快乐。所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意识和发现那些平素不以为然的情景,如教材P3下图所示,明白快乐就是那样朴素,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悦纳自己。

(2)汗水换来的快乐:相对于“感受中的快乐”这种状态中的快乐,汗水中的快乐,强调的是我们努力付出自己的辛苦之后,在结果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快乐。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已的生活经验,深刻认识这种快乐,从感性提升到理性;明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就有可能获得一种收获的快乐,在自己点点滴滴付出的过程中,我们最终就有可能获得一种体现着成就感、自豪感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礼会中,采访周围一些人,开阔视野,进一步强化和明确快乐的满足也来自辛苦和努力。但切忌空洞说教,尽可能地让学生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感受,能体察到这种来之不易的快乐。

(3)给予的快乐:这是一种通过人与他人、社会互动,即通过一种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中产生的快乐。在二三年级我们也涉及快乐的话题。但因年龄段不同,而侧重点不同,二年级上册“做个快乐鸟”,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浅层次的、即时的快乐,知道我们都有情绪表达:快乐与烦恼。引导学生开心度过每一天。而三年级下册“分享中的快乐”,则局限于同学间或者普通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围绕某事、某物的分享——共享的快乐。五年级下册“给予的快乐”则更多地体现的址一种利他的社会的给予行为。从教材P6提示的情景画面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给予的快乐”可能是职责的,也可能是志愿的,但无论哪种,我们最终要让学生明白的是这种“给予”的价值魅力。

2.拥有好的心情

本主题旨在说明的是怎样拥有快乐的思考方式和心理素质。这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快乐生活,学会做快乐的人的根本。

(1)人人都有烦心事:这一话题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明白人人都有烦恼,只是烦恼的事情、性质不同而已,烦恼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学生消解自己的悲观情绪,不封闭自己的苦闷和烦恼,不要为了有烦恼而烦恼,而是要确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态度。

(2)走出烦恼:我们用一则李萌的案例,引发学生反思白已的生活经验,知道有些烦恼是我们主观、心理多疑造成的,即自找烦恼。并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烦恼(如教材P11所提示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正视烦恼,分析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面对烦恼,不是情绪化处理,而是理性面对,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3)多对生活笑一笑:旨在通过因不同的想法做事而有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学会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思维方式,体会不同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明确怎样看问题将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凡事可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面对。建议教师可参考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方法帮助学生;介绍一些积极的思维方法,打开学生的视野。

3.尝尝苦滋味

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信念和有毅力的行为面对一切,积极生活。

(1)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引导学生可通过采访调查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人,关注他们是怎样面对困难和逆境的。想象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么做?从直接经验和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困难是可以超越的,关键在于你怎么面对。

(2)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认识到失败本身也许是小事,但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从中学会智慧,掌握经验,让失败升值。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失败后的自己,是否从失败中汲取了经验,不在某方面失败了。甚至可以让学生就“失败”和“胜利”二者,做一个“利益”和“损耗”的得失比较。教材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霍金的故事”再次明确人可以超越逆境,让逆境成为财富。

(3)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前面两个话题的学习,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失败等。而本话题的学习,则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胡萝卜、鸡蛋和咖啡粉面对沸水的不同反应,象征性地说明了面对逆境,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和命运。而P21中邓亚萍、贝多芬的事例,则是印证了这个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物的逆境和挫折,进行假设,如果(放弃、沮丧……),后果会是怎样?引发学生认识到态度、思考方式、信念和毅力的重要性。

简单地讲,本主题中的各个话题之间的关系就是:(1)理解生活中存在着酸甜苦辣,面对它们,我们怎么看待和解决呢?→(2)“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即首先要正确看待失败,要静下心来,分析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应对呢?→(3)“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在逆境面前,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和想法,将会有不同的人生命运,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意志品质。没有毅力,你再有乐观的心态,同样不能超越逆境。那么毅力该怎样锤炼呢?→(4)磨练毅力。首先让学生反省“我的毅力怎样?”。通过对自己的毅力曾如何影响到自己的日常行为的反思,感悟到毅力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认识到毅力是人超越逆境,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让学生明白毅力不是口头承诺,是一种践行,它的伟大在于它不仅会成就一个人,而且它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那么,正因为毅力是一种践行,就需要我们付出实践行为。引导学生尽可能自觉地在生活和学习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毅力,可从小书做起,但贵在坚持。

总之,本单元涉及了以上三个主题的学习。事实上,每一个主题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是从有着相关联系的事实关系中,抽出了不同的侧面。所以,在备课时要意识到这种关系性、连续性。(有信念)相信自己,才会去努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