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劳动经济学(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企业的生产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 → 人均产量最大 → 总产量最大 → 利润最大
假设企业的生产目标是人均产量最大, 假设企业的生产目标是人均产量最大, 劳动投入量是a点最佳 点最佳; 劳动投入量是 点最佳;假设企业的目标 是利润最大化, 是利润最大化,主要取决于产品价格和 生产费用之间的比例。 生产费用之间的比例。 所以,企业的劳动力的需求的决定, 所以,企业的劳动力的需求的决定,是 对从增加劳动力所支出的成本和其所能 够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才能够得出。 够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才能够得出。
源自文库
在区间Ⅰ 在区间Ⅰ中,平均产量一直在增长,同时边际产 平均产量一直在增长, 量大于平均产量。这种情况说明, 量大于平均产量。这种情况说明,相对于不变的 资本而言,劳动投入不足, 资本而言,劳动投入不足,固定不变的资本等生 产要素还不能够实现最充分的利用。 产要素还不能够实现最充分的利用。 在区间Ⅱ 劳动投入的变动区间为a、 在区间Ⅱ中,劳动投入的变动区间为 、 b 点, 这一区域的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 这一区域的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但是 仍然可以看到劳动投入增加促使总产量的增加, 仍然可以看到劳动投入增加促使总产量的增加, 只不过增加的比率是下降的, 点时, 只不过增加的比率是下降的,到b点时,边际产 点时 量为零,总产量最大。 量为零,总产量最大。 在区间Ⅲ 劳动投入量大于b,边际产量为负, 在区间Ⅲ中,劳动投入量大于 ,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也在绝对的减少,所以, 总产量也在绝对的减少,所以,仅从产出与劳动 投入而言, 投入而言,在b点之后在增加劳动投入显然是没 点之后在增加劳动投入显然是没 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的。 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的。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 产品的价格为P; 得出: MRP= VMP=MP*P 即: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 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那 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乘以价格。
相关概念2 相关概念2:
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含义: 含义: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 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劳动力 劳动力)的投入所 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 劳动力 的投入所 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 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 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 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前提:技术水平不变。 前提:技术水平不变。
相关概念1 相关概念1:
边际产品: 边际产品: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 的产量。(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 。(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 的产量。(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 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 因为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值,因为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 不变, 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 产品收益。) 产品收益。)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劳动投入的 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绝对减少阶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绝对减少阶 段。
相关概念: 相关概念: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定量成本产出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二):定量成本产出 最大化 假设: 假设:要素价格变化时,利用等产量线和等 成本线确定。 Q3
K Q1 A E KE KB B Q2
O
LE
LB
C1
L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二):总结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总结
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与C1相切的等产量线 Q2的产出水平,其切点就是均衡点。在E 点上能够使给定的总成本C1达到最高的产 出水平。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定量产出成本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一):定量产出成本 最低化 假设: 假设:要素价格不变时,利用等产量线和等 成本线确定。
K C3 C2 C1 KE KB A E
B Q1
O
LE
LB
L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一):总结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总结
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条件下,与给定的等 产量线相切的那条等成本线所代表的成 本水平是最低总成本,其切点所表示的 要素的投入组合为最佳的生产方法,E为 生产的均衡点,决定了企业的均衡劳动 力需求为LE。
注意: 注意:等产量线的上端是陡直的,说明是资
本密集型产业,下端是平坦的,说明是劳动 密集型的产业。 → 当工资率高时,劳动密集型比资本密集型贵, 选择a点进行生产。 → 当工资率低时,劳动密集型比资本密集型便 宜,选择b点进行生产。
所以:产量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也是不同 所以:
的,Q2﹥Q1,产量大的等产量线在右上方。 KOL成为等产量面,也称为企业的生产要素组 合系统。
特点: 特点:
其一, TP、AP和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 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 MP MP为负值。 其二,AP和MP的交叉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 相交前,AP<MP,相交后, AP>MP。 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总结: 总结: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 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 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
说明: 说明:
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 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 工资率的原则。如果不是这样,则不能够实 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第四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一、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含义与特点 二、生产方法的选择 三、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的劳动需求的决定 四、劳动力需求的调整 五、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二)、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 )、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 1、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收益减 去成本)。 2、技术水平对企业的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3、生产时期假设为两类: →短期: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的生产要素是不 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就是劳动力投 入。 →长期:这里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 的时期,不仅劳动力的投入可以调整,资 本也可以调整,新的企业可以建立。
总产量(Q)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 劳动投入(L)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AP=Q/L MP=△Q/ △L
总产量、平均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Q AP MP Ⅰ Ⅱ Ⅲ TP
AP O a b MP L
说明: 说明:
横轴为劳动收入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 产量,对应的三种产量的曲线是TP、AP和MP。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 成本。 成本。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劳动投入,所以, 劳动投入,所以,可变的成本就是指工 人的工资。边际成本为MC,显然, 人的工资。边际成本为 ,显然, MC=W。 。
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目标,必须使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即: MRP=MC(边际产品收益=边际成本) 又因为: MRP=VMP(边际产品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MC=W(边际成本=工资率) 所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所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短期企业的劳 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RP=VMP=MP*P=MC=W MRP=VMP=W
第三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基本假设条件 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基本假设条件
(一)、市场条件假设 )、市场条件假设 1、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有众多的供给者和 需求者,市场任何一个主体的供应量与需求 量占市场的份额低、比例小,从而任何一种 交易都无法影响价格。 2、劳动力是同质的,劳动条件是一样的。 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企业和劳动者均可以 自由的进入或者退出某个行业。 4、市场主体具有完全的信息。
二、生产方法的选择 等产量线: ( 一 ) 等产量线 :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
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 有的组合的轨迹。
K a b Q1 Q2 L
Ka Kb
0
La
Lb
等产量线的特点: 等产量线的特点:
→ 等产量线上,不同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生 等产量线上, 产出的产量相等。 产出的产量相等。 → 斜率为负值,一种要素投入多,另一种 斜率为负值,一种要素投入多, 生产要素的投入就少,不能够同时多。 生产要素的投入就少,不能够同时多。 → 连续的曲线:说明企业的生产方法有很 连续的曲线: 多。
一、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含义与特点
(一)定义 在长期中,企业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都可以变化的条件 下, Q =F (K,L) 。也即是说,雇主可以改变资本和劳动等生 产要素的使用量。 (二)特点: 1、通过规模效应或产出效应影响雇佣的水平; 2、工资率的提高会导致要素之间发生替代现象。 (三) 中心问题:最大利润 1、成本最小化,即在可能最低的成本条件下生产产品。 2、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生产多少产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 (四)短期与长期 1、反应速度不同 2、可变要素不同 3、短期和长期的案例(石油和汽车)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含义: 含义:在同一条等产量上,两个可变的要素投入,即 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 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比 率,用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比率是在保持相同 的产出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增 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之比,所以: MRTS=︱-dk/dl︱ 又因为: 又因为: MPL*dl=︱-MPK*dk︱→︱-dk/dl︱= MPL/ MPK 所以: 所以:MRTS= MPL/ MPK(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技术替 代率也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
结论
根据: 根据: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定量产出成本最低化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一):定量产出成本最低化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二):定量成本产出最大化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定量成本产出最大化 得出: 得出: 企业长期的劳动力需求的最佳量是le点。
三、固定技术系数下的劳动需求的 决定
企业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的投 入组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 比例可以改变的,称为可变技术系数;要素 投入组合比例不能改变,称为固定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的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 点的折线。
(二)等成本线: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 等成本线:
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的轨迹。
K A
0
L B
说明: 说明:
C=W*L+R*K
R*K表示资本投入成本 表示资本投入成本 W*L表示劳动投入成本 表示劳动投入成本 如果已知总成本、资本的价格、劳动的价格, 如果已知总成本、资本的价格、劳动的价格,得出 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数量: 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数量: K=C/R-W/R*L L=C/W-R/W*K 等成本线上的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 入的成本都是相同的。换言之, 入的成本都是相同的。换言之,等成本线是用来表 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 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量的货币 金额可能购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最大数量的界限, 金额可能购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最大数量的界限, 它实际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它实际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三)最佳生产方法: 最佳生产方法:
最佳生产方法: 最佳生产方法 : 就是定量产出成本最小的方法,或 者说,定量成本产出最大的方法。判断生产方法是 否最优,其标准并不是技术是否先进,而是投入产 出的关系。 等产量线反映了各种产出水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各 种组合,等成本线规定了企业可能达到某一产出水 平的成本约束。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结合,才能 分析劳动力需求。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一):定量产出成本最低化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定量成本产出最大化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二):定量成本产出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