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点推进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
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 建设等八个方面的综合机制体制改革。
三、国家“2011计划”的特点
1.坚持全面开放的基本原则
-- 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身份,不固化单位,形式 可多种多样,只要具备协同创新的基础、具有强烈改革 意愿、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均可参加
随意进入不相关产业 创新、合作、专注是企业 做大做强的保障
如果不能够找准企业自身的立足 点,即使让他拥有整个地球,也照样 不会有好的业绩
不相关产业多元化:一个美丽的陷阱
除非企业能够突破以下七 个进入障碍,否则,不相关 产业多元化就是一个美丽的 陷阱: 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异化 3、资金需求 4、转换成本 5、销售渠道 6、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 7、政策
基本思路 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
-- 总书记讲话提出:“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 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 -- 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和科学前沿的重大问题,组织和集 聚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
支持的长效机制 ◆ 面向科学前沿、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内
外已有的各方面资源,发挥集聚效应
形成针对性、多样化的支持措施
◆ 有的可授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 ◆ 需要政策的,可在政策上给与倾斜 ◆ 对一些现有支持尚难满足改革需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国家将 采取引导性、奖励性等方式给予经费支持
雄厚的技术力量队伍、充足的资
金、时间的许可; 可能获得高额的垄断性利润,并 形成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 争力; 可能失败。 购买专利 高起点 短时间
针对性强
保护性强
技术进步规律 ——连续式和非连续式 美国Foster对1930-1980年50项重大化工过程技术进步总结
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
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基本思路 4.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
-- 机制体制改革是重点与核心任务, 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 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 深化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实现教 育、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有机衔接起来,构筑 形成综合改革的特区。
秀人才的集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学科是指围绕国
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集群能力,科研是指发现 并解决重大问题的组织管理与协同研究的能力 -- 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基本思路 3.以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通过校校、校所、校 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协同,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 -- 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 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四类创新创新模式 -- 形成一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企业的成长之路
创新 拉动力 基础管理 企业
环 境 止动力
企业的连续创业
海尔张瑞敏的球体斜坡理论
危机导致变革;
其他可能危机
变革——要么 创新生存,要 么萎靡死亡;
企业越成熟, 越加注重合作 促进成长; 企业不是规模 越大越好,重 在“专注”;
大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
技术进步
非连续式
连续式
全新科学知识
原有科学知识
投入的人力、物力
新技术取代原有技术,70%技术的领先地位易手。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去认 识现有技术极限,设想出绕过此极限去开拓的途径,并把构思变成现实。
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式技术进步

胶卷照相——数码照相 蒸汽机车——柴油机车——电气机车


电视机从阴极电子管到液晶/等离子体显示
现存问题: 现行科研、社 会服务方式, 从根本上满足 不了解决重大 需求的要求
2011计划的根 本目标:
解决路径:
转变高校现行
的创新发展方 式,建立新模 式与新机制
服务国家重大
需求,冲击世 界一流水平
计划特点
什么是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导向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从学科为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 ② 转变高校创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以校、系、组为主体向跨地区、跨部门、跨院校、跨 学科研究方式转变,形成以团队为单元的人员流动体 ③ 转变高校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汇聚形式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资源的充分
整合,形成创新要素与资源的集聚体
④ 转变高校创新发展的环紧与氛围
计划特点
协 同 创 新 项 目 ( 中 心 )
方 向
选 择


要点
创新要素 与 资源汇聚


机制体制 改革 政策 保障
计划特点 4.坚持引导与支持相结合的实施方式
“2011计划”既是支持性计划,更是引导性计划。计划 实施将坚持以下的基本要求:
① 全面部署,分层实施。
有条件高校都应按照“2011计划”总体精神与要求,积
极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2011计
国家协同创 新项目 省级“2011计划”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支持 校级协同创新计划
划的整
体实施 框架
计划特点
② 分类建设,择优支持。
◆ 按照协同创新模式以项目方式开展。针对不同类型项目, 制定不同的准入条件、评审标准和建设要求等。 ◆ 在高校前期充分培育的基础上,通过第三方评审遴选出一 批满足2011计划要求,具有代表性、影响力以及培育成效
的创新氛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
基本思路 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
-- 长期以来,高校各创新要素的发展缺乏有效结合,高校内
部管理分散,高校之间同质化趋势明显,高校综合性、多功
能、特色化的优势没有得到根本体现 -- 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泛指的要求,人才是指优
◆ 创新力量和资源分散、封闭、低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
社会发展相互脱节
◆ 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发展,需要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高校做为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贱行协同创新的时代责任
◆ 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
◆ 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与院所、企业、国际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协
同创新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是使参与的各方获益,整 体加强,共同发展。
主题选择 2.为什么选择协同创新?
--世界科技正驶入“大科技”时代
◆ 科技全球化的进程迅猛,创新要素流动与融合普遍 ◆ 科学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复杂、综合,经济对科技依存度越来越高
--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教育、科技、经济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繁琐公事
企 业 规 模
领导危机
程序/控制 危机 自立危机
通过合作的成长 通过协调的成长
通过分权的成长
正常演进
通过指导的成长 通过创造的成长
企业规模越大, 危机越多,变 革因素也越多, 企业风险越高。 小/年轻
变革阶段
企业年龄
成熟
企业的成长阶段
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创新 能力
人才 资本 市场 管理 环境
根本 基础 支柱 手段 条件
管理 能力 市场 优势 营销 能力
技术 创新
企业核心 竞争力
产品 创新
成本 优势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企业生存发展要素
立足本行业
不相关产业多元化…试图通过
进入不相关产业,来“达到东
方不亮西文亮、黑了南方有北
方”的经营境界
立足本行业…集中在本行业或
相关产业做强、做大,而不是
◆ 办学模式特色。四大功能定位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坚持中
国特色办学模式的根本就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 社会制度特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优质
资源的集成与融合,集中力量,形成重点突破
◆ 文化传统特色。增强国际视野,树立大国形象,主动服务全球
教育和科技发展,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计划特点 3.坚持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通俗地说,创新就是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你发 现了;别人没做成的你做成了。这就是创新。
狭义的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 自主创新,主要指科学技术领 域的创造性活动,大体有三方 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 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 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 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 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 同时,广泛汇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
国际社会的创新力量,构建协同创新体和战略联盟,形 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计划特点 2.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世界强国的兴起伴随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迁移, 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又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 简单地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办学模式是实现不了世 界一流的目标,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源,产生集聚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具创新成果
-- 协同创新重点解决创新主体的“生产关系”问题,从而 更好地释放创新要素的“生产力”。
二、国家“2011计划”基本思路
“2011计划”事实上是教育部、财政部
执行 中央创新大会 精神的举措:
◆ 一个根本出发点 ◆ 一项核心任务 ◆ 探索四类协同创新模式 ◆ 推进八个方面机制体制改革 简化为:1148
企业的理解
政府官员的理解 • 如何进一步发挥源头创新引领作用 支撑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中心
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协同创新
创新处于变革的核心地位。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 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重大”创新使得世界发生巨大变化,而 “渐进”创新则在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中持续发生。 广义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它创 新等。
B
产品创新
A 技术创新
C
市场创新
管理创新
E
D
原料创新
技术发明创新的五个层次
重大创新(约占1%)
重要创新(约占4%)
跨行业创新(约占18%) 行业创新(约占45%)
个人创新(约占32%)
创新方式的选择
独自开发 联合开发 影响深远的大型项目、巨型项目 宜采用这种联合开发方法 优势:联合双方的技术力量、资 金、物资等,扬长避短,缩小了 本单位的投资规模,使原本单一 单位无法完成的工作有了成功的 可能,共同获利、共担风险。 可能获得高额的垄断性利润,并 形成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 争力。
显著的项目,给予立项。
◆ 每年国家公布各类项目的预定数量,公开申报,择优支持。 ◆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广泛参与。
计划特点
③ 资源聚集,多元投入。
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支持和投入
◆ 面向行业产业项目,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主导作用
◆ 面向区域发展项目,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地方投入和
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开拓新市场;
获取原材料或半制成品新的供应 源;
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阿波罗十年登月规划
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 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 牌等。
总设计师韦伯说过:
“我所用的技术都是 已有的,关键在于综 合。”
工艺创新
主题选择 “2011计划”提出的协同创新,可以理解为:
-- 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科学问题或重大需求,具有优势的创 新各方按照研究方向和技术路径分工并开展联合攻关 -- 建立从无序到有序、从分割到集成的创新模式,形成人 才、资本、信息、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 合理流动与共享利用的新机制 --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各方的各自优势,充分汇聚全社会资
馅饼?陷阱?
如何谨慎进入新领域
四个基本原则
1、技术领先原则 2、灵活对待壁垒原则 3、邻近与跨越相结合原则 4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原 则 新领域
三种进入方式
1、通过内部发展进入 2 、通过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进 入
3、连续进入
五、企业如何成为创新主体 • 如何理解企业是创新主体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理解
*** 2012.09
主题选择
一、协同创新
1、什么是协同创新?
管理学的“协同学理论”指出:
-- 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现象,一定条件下,无序和有 序之间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 -- 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 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
-- 元素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