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教案-《人口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1
1.结合教材,系统地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不同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总结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明确人口空间变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讨论,得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空间变化为背景,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以及一些贫困地区,如甘肃、贵州等。这些地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1.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分析某一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2.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内涵认识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2.我国及世界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趋势及影响。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人口空间变化数据,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4.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人口空间变化原因与影响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思考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人口分布等方面。
5.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例如,在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从产业结构、就业、收入等方面进行思考。
6.强化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流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提高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
2.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国情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内容为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在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对人口数量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近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撰写一篇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我国近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特点;
-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人口问题,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针对人口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收集该地区近五年来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绘制图表,并分析其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要求如下:
-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有深度;
-阐述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地区的人口政策。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道与人口数量变化相关的地理问题,要求问题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完成后,将问题与解答过程整理成文档,与同学分享。
2.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把握人口数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概述近现代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学生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掌握人口数量变化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角度分析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如人口增长、人口减少、自然增长率等。
2.原因分析:讲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如生育政策、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阅读教材,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2.交流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以促进课堂互动。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让学生判断以下关于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是否正确,以检验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以上教学设想,旨在提高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2_人口的空间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人口的空间变化实际上非常常见,广义的空间变化甚至包括你们从家里来学校上学,我们主要要求认识人口的迁移。
阅读课文,找出人口迁移的含义,看看以下几种情况哪些属于人口的迁移:1、春节期间,许多人回家过年2、黄金周,许多人乘着假期外出旅游3、我国内地农民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打工4、胡锦涛赴美进行国事访问5、钱学森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归国生:略【板书】一、人口的迁移【新课讲授】1、国际人口迁移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2、国内人口迁移读P9图“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承转】刚才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新课讲授】人口为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地,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掌握人口增长、减少及稳定等不同情况的原因和影响。
2.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人口数量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价值观。
3.增进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了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建设的意识。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现实关注度和学以致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政策,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5.反思总结,升华认识:
-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形成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强调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6.课后延伸,巩固提高:
【人教版】版必修2地理:1《人口的数量变化》精品 公开课教案(1)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本章规划社会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而两个方面能否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口自身的生产能否与环境承载力、资源利用状况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因为一定地域上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同地域之间人口的迁移,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人口问题成了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中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随着地球上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环境承载力不断加大,人口与资源供给、人口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
在我国,它不仅是地理学传统的一大主题,在举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它更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理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
它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章“人口的变化”,则是《地理2(必修)》的基础,分为三节课文和一次问题研究探究活动,分别探讨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合理容量以及如何看待我国越来越突出的农民工问题。
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教材首先以有关“世界60亿人口日”的图文资料很自然地切入“人口的自然增长”(学生很容易抓住头绪,教师在教学组织时也容易上手)后,指出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要素,从时间纵向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从空间角度比较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
由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引出人口增长的三种不同模式。
接着,教材仍从时空两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及转变的原因和过程,再通过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分析,进而明确: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2_人口的空间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_6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学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板书:一、人口迁移1.概念问:什么是人口迁移?生: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教师引导区分概念: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师:对。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迁移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板书:2.国际人口迁移过渡:国内人口迁移就是在一国的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板书:3.国内人口迁移生: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十分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问:那么我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又有什么特点?(活动探究)学生阅读教材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分析并归纳填写下表)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
而这种人口迁移调节了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这本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
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本节的地理图表、活动及案例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等问题,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历史演变:介绍我国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现状及趋势,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演变过程。
3.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并举例说明。
4.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人口数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备不同能力层次,以便相互学习、互补优势。
1.知识点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等。
2.能力提升: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培养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
3.情感态度:强调关注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选择题:设计一些涉及人口数量变化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选择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分析题: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评论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与人口增长模式图,讨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列表加以比较。
2.利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表,说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利用文献资料或统计局网站资料,调查本地区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统计图,分析本地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举例加以说明。
5.结合已有知识与实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2学情分析评论3重点难点评论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不同的人口增长特点及相应的分布地区”,而不是“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因为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类型是一个在学术界尚存在着争议的问题,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都是由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表证的,所以应该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作为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时间发展历程看,不同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呈现不同的特点,即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二是从空间分布看,不同地区因社会生产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即使在相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区别,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就有较大差异。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是“如何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即将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难点。
因为,关于特点的分析对学生思维的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对统计图表中的多项数据进行提取,并加以比较、判断,再转化为对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定性描述,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评论【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调查:关于人口增长的概况,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你的疑问有哪些? 学生回答。
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1.1人口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二)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不均衡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老师:大家春节回去有没有发现自己住的社区周围人口有没有什么变化?学生:略老师小结: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人口数量上面有所变化,有变多的,有变少的。
这就是我们这一章有关人口变化的一个最直观的,在数量上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引起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内容——【板书】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有发现自己住的社区周围人口有没有什么变化?【新课教学】:(图片展示):世界60亿人口日老师:图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安南抱着一个小孩。
老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都要亲临现场?学生:因为他们降临人世,意味着世界人口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
老师:是的,这个小孩的出世,意义重大,据说他很荣幸地成为了“世界公民”,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
从这个图片,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请大家计算下到今年,世界人口已经大概达到了多少?学生:约65亿。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人口的数量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_7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并能根据图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及原因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了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人口的数量变化通过播放视频,及图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的惊人的增长。
让学生看到从古至今人口在不断增长。
进入今天的内容【讲授】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问】请大家看世界70亿人口日(图1.1),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会如此关注?【讲述】这个小孩的出生,意义重大。
从这个图片,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
【提问】请同学计算到今年,世界人口大概达到了多少?【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是会自然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由哪些因素决定呢?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所以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二)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读图】根据图1.2和图1.3和P2读图思考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人口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差异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开始进入必修二模块的学习,人口的变化,在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人口的数量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进入第一节内容的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
同学们可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些新闻,每到假期,特别是国庆节或者春节的时候,各景区都是人山人海,高速公路上也都堵满了汽车,非常的热闹。
可能同学们也都深有体会。
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太多了。
那为什么这些现象在我国表现的特别突出呢?在世界的其他国家也会出现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是一直都存在的吗?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新变化呢?在学生处于“愤”、“悱”心理时,引入新课:现在就让咱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内容---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讲授新课[教师讲述]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页,看图1.1 世界60亿人口日,结合课本内容,自行了解一下世界60亿人口日与这个小孩的出生有何关系[板书]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现状[教师讲述]好,相信大家阅读完课本内容也大概有了些了解。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
4.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PPT,内容包括: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各国政策及应对措施等。要求学生展示时,能结合PPT内容进行讲解。
-培养学生对人口问,认识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使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人口变化的动态图,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通过真实案例,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让学生感受到人口问题就在身边。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如何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并作出合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调查相结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我国和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介绍我国人口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政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原因。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1.结合课堂所学的计算方法,选取一个感兴趣的地区,收集该地区近几年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并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可能的影响。
2.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并分析自己所在社区的人口分布情况。要求学生拍摄相关照片或绘制地图,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阐述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课题: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员承转】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权衡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是经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权衡的,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这三项目的相结合就构成了人口再消费的不同特征,构成了不同类型,构成人口的增长形式。
【板书】人口的增长形式及其转变 【新课教学】〔课本图片展现〕:图1.6〝人口增长及其转变表示〞让先生经过读图比拟三种人口增长形式的特征,采用效果引导: 〔1〕三种不同的形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上下各有怎样的差异?〔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先生留意从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入手:原始型开展为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作的变化,传统型逐渐开展成现代型那么是由于出生率发作了变化,从而讨论能够的缘由。
〕〔3〕三种形式能够区分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时期? 【教员小结】式各自的特点和发生的时间及缘由。
采用效果引导法,协助先生自主地寻觅答案,增强记忆,同时,培育先生处置效果的思想方式。
【新课教学】幻灯片展现表格: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21年〕 让先生经过读图比拟三种人口增长形式的特征,采用效果引导。
域〕全世界:以开展中国度居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阶段【新课教学】结合〝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形式的转变及P7的〝活动〞,让先生依据第二局部学习的内容,自主地归结总结出针对芬兰这个国度人口增长形式转变的要素。
【设计意图】前面由教员帮助引导,在先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和剖析方法之后,最后由先生自己来讨论,有助于开拓他们的思想和培育他们的剖析才干。
【课堂小结】教员对本节内容作最后的概括评价。
【作业设计】查阅49年以来中国历年的人口数据资料,绘制人口增长的统计图表,探求中国人口增长的开展趋向【教学反思】让先生经过读图比拟三种人口增长形式的特征,采用效果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末复习
特点和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提纲挈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图示,复习本章主要知识根据知识体系图呈现的知识关联性,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复习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识图知心典型图表判读
读图方法指导课堂练习:习题
12、13(人口金字塔图)分析
受人口迁移影响的和文化教
育地位凸显的选项总结读图方法:图名、图例、坐标、曲线的变化趋势、最大(小)值、变化速度等。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派代表到讲台上讲解习题,先说明各图中人口的年龄或性别结构有何特点,再说明是那种人口迁移的状态导致的,文化教育占主要地位的城市其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和特点,完成习题。
扫雷行动重点、难点突破
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和问
题练习14、15题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派代表到讲台上讲解习题,说明应用的知识内容,分析习题的过程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