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谈潮州音乐的乐器组合和演奏形式
潮州音乐与潮州古筝
潮州音乐与潮州古筝潮州音乐种类繁多,演奏形式多样,演奏队伍可大可小,非常灵活。
按其演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丝乐、细乐、庙堂乐和汉调音乐等。
以击鼓为指挥的打击乐和管弦乐为主合奏的称潮州大锣鼓;在潮州大锣鼓的基础上删去斗锣、苏锣等强烈而声浊的打击乐器后而派生出来的锣鼓乐称潮州小锣鼓;有以大、小唢呐或横笛、苏鼓、苏锣、月锣、亢锣和大、小为主的苏锣鼓;有以二弦、椰胡、笛仔和扬琴为主的潮州弦乐;还有以小三弦、琵琶、筝三种乐器的细乐以及庙堂音乐等等。
在这诸多不同乐队的演奏形式中,古筝占有它一定的地位。
潮州筝是中国筝的一大流派,在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的“中国音乐”条中称:“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筝学派为代表。
潮州筝以其风格鲜明、色彩浓郁、曲目众多、清秀优雅、韵味悠长、音色柔和,加上演奏中变奏繁多而自成系统、别具一格。
它的影响十分广泛,在福建闽南、上海、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地都有潮州筝流传,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潮州乐曲统称为弦诗,它是潮汕民间最古老而又最普及的音乐品种,是以潮汕民间丝弦、弹拨乐器演奏古诗谱而得名。
演奏时以木板击节,以富有特色的潮州二弦为领奏,伴以椰胡、秦琴、三弦、琵琶、二胡、扬琴、笛仔等。
传统的弦诗乐演奏习惯是由慢至快,层层推进,即从头板开始,接以二板、拷拍、三板直至高潮急煞告终,使乐曲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富于感情内涵。
潮州筝演奏的曲目均来自于潮州弦诗。
潮州弦诗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潮乐十大套”,即《月儿高》、《平沙落雁》、《黄鹂词》、《锦上添花》、《大八板》、《玉连环》、《凤求凰》。
这些大套曲目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格,都由“头板”、“拷拍”、“三板”三段联缀而成,每曲68板。
其演奏速度是从悠闲舒慢的节奏开始,由慢渐快,直到最后形成高潮而结束。
潮州弦诗大体可分为五种不同的调式,即“轻三六”调(简称“轻六”调) 、“重三六”调(简称“重六”调) 、“活五”调、“反线”和“轻三重六”调等。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潮州筝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通过筝乐器的演奏,展现了潮州文化的特色和精髓,让人领略到了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下面我们将从乐器特点、曲目特点和演奏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潮州筝乐的特点体现。
首先从乐器特点来看,潮州筝是潮剧音乐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它和笛、鼓、板等乐器一起构成了潮剧的音乐体系。
潮州筝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乐器结构简单。
潮州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其结构相对简单,由筝体、琴弦、琴码和琴轴等部分组成,乐器制作精巧,使用方便。
2.音色柔和。
潮州筝的音色柔和细腻,演奏时如丝般悦耳动听,给人一种温柔、清丽的感觉。
3.演奏技巧高超。
潮州筝的演奏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者需要具备精湛的琴艺和丰富的音乐感悟力,才能表现出潮州筝乐的独特魅力。
其次从曲目特点来看,潮州筝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曲目,体现了潮州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潮州筝乐的曲目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老悠远的历史。
潮州筝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积淀和传承,其曲目多取材于古代诗词和历史传说,体现了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2.丰富多彩的曲调。
潮州筝乐的曲目曲调丰富多样,有婉转动人的《凤凰于飞》,有豪放激昂的《花筝声声》,有如泣如诉的《潮州坠子》,每一首曲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3.文学艺术的特色。
潮州筝乐的曲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纳兰词》、《西厢记》等,这些名篇佳作为潮州筝乐的曲目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表现空间,使得潮州筝乐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呈现。
最后从演奏特点来看,潮州筝乐的演奏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巧妙细腻的演奏技巧。
潮州筝乐的演奏需要具备巧妙细腻的技巧,包括指法、音韵、力度等,演奏者需要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用手指去演绎音乐,给人一种细腻柔美的感觉。
2.情感丰富的表现。
潮州筝乐的演奏需要演奏者有着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能够通过音乐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得整个演奏过程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在音乐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形式、乐器演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地域性风格。
岭南潮汕地区位于中国的南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
这使得岭南潮汕地区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移民。
道教音乐在岭南潮汕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与这一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而闻名。
道教音乐以其庄严神圣的气氛独具一格。
它采用了咒语、音调和节奏,以及乐器演奏等元素,将神灵崇拜和信仰融入其中。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音调悠扬、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给人以一种宁静、庄重的感觉。
这种音乐形式融合了岭南和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乐器演奏也很独特。
道教音乐的乐器演奏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常见的道教音乐乐器包括竹笛、梆子、钹、鼓等。
竹笛是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中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竹笛的音色纯净、悠扬,能够表达出道教音乐独特的氛围。
梆子和钹则能够起到节奏引导的作用,使整个音乐更加有序、统一。
鼓是道教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能够通过敲击和节拍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力度。
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技巧,体现了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特色。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还体现在其宗教仪式和表演形式上。
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通常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在道观和寺庙中进行演奏。
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有多种,如道教祭祀、庆典、拜封等。
在这些仪式和表演中,道教音乐不仅起到了烘托气氛、引导信众、传达神圣信息的作用,更是体现了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独特魅力。
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通常包括唱念、鼔舞、乐器演奏等,整个过程气氛庄重、宏大,给人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感受。
这种宗教性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使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具备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
2023年最新的潮州音乐是什么
2023年最新的潮州音乐是什么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省粤东地区各类传统民间器乐的总称,潮州音乐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潮州音乐的相关信息吧!潮州音乐的历史渊源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粤东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除粤东地区外,还广泛流行于闽南、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
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粤东地区的先民史和文化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时期的古潮州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闽越族)的住居地。
但那时已有青铜文化,说明中原文化已渗透到这里。
古潮州古墓出土屡有发现青铜文化和商周文化遗物。
潮阳区和惠来县华湖镇出过铜甬钟,是庙堂礼乐器具,属西周文化。
惠来县神泉港海滨打捞出西周时期的铜鼓,说明古潮州先民早已用过商周文化器物。
由于史上历经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造成北方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
如晋朝元年,随晋元帝南移的山西、陕西居民分居江浙,后来,为了逃避战争烽火又移入福建;唐玄宗时,为了防范边疆倭寇,还有居民南移福建,后来几经唐末、宋末、元末、明末等几次兵灾,都有过大举辗转南移的史实,先后分住江西、福建的漳浦等地再相继入潮。
由此,随民而来的中原音乐文化流播入潮,则不言而喻。
清乾隆时有个叫孟良揆的外地人来潮后,写了一首《潮州竹枝词》:从入新年便踏春,青郊十里扑香尘。
怪他风俗由来异,裙屐翩翩似晋人。
从词中可反映出中原汉人后裔居住潮汕一带的史实。
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兵百粤,设置揭阳守区,秦将领史禄及其家眷后来留寓揭阳,也将中原文化传入百粤之地。
古潮州先民长期与中原汉人同化过程逐渐融合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也加速中原音乐文化与潮州土著音乐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
这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潮州音乐的远源。
潮州音乐的艺术特色潮剧戏曲音乐作为潮州传统音乐的一部份,在这一时期对社会活和市民文化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能够汲取诸多外来剧种音乐精华,兼收并蓄,融化、演变、发展而臻于完善,从而使潮剧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使潮州传统音乐更趋于多元化的音乐结构,由此构成了潮州音乐丰富而独特的艺术体系。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潮州筝乐是中国南方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潮州筝乐以其悠扬优美的旋律和细腻华丽的演奏技巧而闻名,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它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潮汕地区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和民俗风情。
潮州筝乐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音乐风格上,潮州筝乐以悠扬柔美的旋律为主,多以古早的山歌、渔歌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情怀。
其音乐旋律优美婉转,充满了悠扬的情感,给人以舒缓和宁静的感觉。
在表现形式上,潮州筝乐主要以筝、琴、笛为主要演奏乐器,并辅以鼓、板、小提琴等乐器,形成了独特的伴奏配器。
筝乐以器乐演奏为主,演奏时搭配悠扬的琴音和清脆的笛声,使得整个乐曲充满了动听的音乐韵味和情感表达。
潮州筝乐的独特体现在其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上。
潮州筝乐的演奏技巧十分精湛,特别注重音乐的流畅和层次感。
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准确掌握乐曲的节奏和音调,灵活运用筝弦和音色,通过指法和演奏技巧,表现出曲调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
潮州筝乐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独特之处,它注重舞台演出和表演艺术的结合,在演出中常常配以精美的服饰和舞蹈,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潮汕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潮州筝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潮汕地区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传统音乐形式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以及潮州筝乐对于潮汕地区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潮州筝乐作为广东传统民乐,音乐曲调抑扬顿挫,优美动人,由潮州地区历史悠久的
应现文化组成,其特点体现在各方面,表现为五大特色。
首先,潮州筝乐具有流畅的旋律。
潮州筝乐的构思是在慢速的背景音乐中、慢条斯理
的拍子下编写的,这种慢速度使乐曲具有长节奏,歌词也很顺畅,节奏特别柔和,听众会
全身心投入,使潮州筝乐有自己独特的旋律。
其次,乐曲内容丰富。
潮州筝乐现流传着数十种曲调,大多有传统背景,主题大都围
绕着传统节日、亲情故事、史诗形式呈现,乐曲混合着人情味,富有情感和意境的味道,
使潮州筝乐散发出深沉和浪漫的气息。
第三,节奏多样性。
潮州筝乐以反复的拍子开始,继而转为节奏灵动多变的乐曲,乐
曲中加入很多节奏变化,使得潮州筝乐更加精彩、有趣,节奏变化突出了乐曲的特色,令
人耳目一新。
第四,表现力丰富。
潮州筝乐的表现力十分多元化,从抒情的情绪到斗志昂扬,从慢
板的旋律到急转弯的节奏,从节日的祝颂到庆典的歌唱,都能体会到筝乐的奔放性。
最后,潮州筝乐的组合和表演多样。
以三筝和二筝为主,组合多样,有分开弹奏的、
同时弹奏、室外等形式,而表演时,还能加入说唱和拍手等形式,使潮州筝乐更加热闹奔放,像一道缤纷的金碧辉煌的绚丽艳彩,令人心动。
潮州筝乐充满诗意般的旋律、伴随着情感浓郁的歌词,充满时代特色和风土文化,从
中渗透着潮州人乐观上进、热情开朗的气质,让人们异入芳谷,内心尽情激起熟悉的欢乐。
潮州筝乐的这些特点表现出潮州无与伦比的文化传统,以及潮州人浓厚的社会气息,是东
西方文化的结合的完美缩影。
潮州音乐简介
潮州音乐简介潮州音乐是主要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
它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
潮州音乐大致可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
其中锣鼓乐属于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而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则属于室内乐。
潮州音乐常用乐器约有20余种,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唢呐、深波等。
1.地域特色:潮州音乐主要流行于揭阳、潮州、汕头、汕尾等地,其影响范围广泛,包括闽南、上海、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潮人聚居地。
2.历史渊源:潮州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正字、弋阳、昆山等剧种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3.艺术特点:潮州音乐以其古朴典雅、优美抒情的特点著称。
它的旋律丰富多变,节奏自由灵活,注重即兴演奏和情感表达。
4.乐器组合:潮州音乐的主要乐器包括二弦、二胡、扬琴以及各种锣鼓等打击乐器。
这些乐器的组合使用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
5.演奏形式:潮州音乐的演奏形式多样,既有独奏、重奏,也有合奏和伴奏。
其中,“细乐”和“大锣鼓”是两种典型的演奏形式。
6.曲目类型:潮州音乐的曲目众多,包括传统的牌子曲、小调、大套曲以及现代创作的作品。
这些曲目往往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7.传承与影响:潮州音乐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专业和业余的音乐团体致力于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教学、演出和录音等方式使其得以保存和弘扬。
8.革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音乐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改良。
例如,一些文艺团体对歌册唱腔、演出形式和伴奏音乐进行了革新与丰富,并将潮州音乐搬上了舞台,使之更具时代感和艺术魅力。
潮州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和持久生命力。
潮州筝乐及演奏风格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潮州筝乐及演奏风格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古筝指导教师:***20030601Y643512潮州筝乐及演奏风格引言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不衰,并深深扎根于华夏艺术之林。
筝最早发源于“秦”,故称“秦筝”。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筝这门艺术形成了诸多流派。
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各地的音乐风格、地方语言及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各古筝流派一般都以地区名称来命名,这便形成了山东、河南、浙江、陕西、客家、潮州等流派。
潮州筝是我国南派筝的主要流派之一,是潮州音乐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它较好地保留了我国古文化艺术的特点,其风格鲜明,地方色彩浓郁,有着幽雅、清丽、铿锵而又古朴的特点。
与北派那种粗犷、雄壮而又奔放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筝,是以演奏潮汕地区特有曲调风格和演奏特点为依据的。
它有自己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演奏法和我国唯一的弦索谱的记谱法(二四谱)。
潮汕语言比较平和,潮筝音程的跳动也不大,比较文静、委婉。
按滑的起伏变化细腻微妙,特别强调“以韵补声”,充分发挥筝的特长。
在演奏程序一卜有“曲速三变”和比较复杂的多重催调变奏,同时也很重视一曲多调的变奏形式。
“弹按尾随”加上“勒弦”加花的手法运用,形成了潮州筝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独具一格的音乐风貌。
本文试从潮州筝派形成、演奏及代表人物,独特技法以及审美着手,对潮州筝派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潮州筝来历潮州筝历来以“秦筝”自居,方言字读“情筝”,“秦筝”的“秦”字则是说明它来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情”与“秦”两字是潮州方言之同音字,所以虬隋筝”也是指“秦筝”。
潮州筝和古代的秦筝关系甚为密切。
从历史上看,筝是由陕西传入潮汕地区的。
曹正先生在《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一文中叙道: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北逐匈奴,南收闽越,四方畏难,疆土大掘。
从原来的三十六郡,加上后取百粤,开拓为四十郡,这百粤之地,是包括岭南潮州在内的地域,秦始皇用武力收服百粤的同时,秦地的文化艺术,随秦人带到潮州来。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潮州筝乐,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潮州筝乐源自广东潮州地区,其音乐特色的体现不仅仅表现在音乐的形式和技艺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艺术表现力上。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详细展示潮州筝乐的特点。
一、音乐形式潮州筝乐是以古筝为主导乐器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通常包括古筝、中阮、琵琶、笛子等乐器。
在演奏形式上,潮州筝乐主要有千字谱、都落谱、灯子谱等不同的音乐曲式,每一种曲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演奏技法,可以体现不同的音乐情感和精神内涵。
潮州筝乐的音乐形式具有较高的音域和音色变化,表现出音乐的宏大和深远。
潮州筝乐在演奏上注重音调美妙、节奏清晰,音乐曲调流畅,变化丰富。
其音乐形式既有激昂豪放的曲目,也有婉转抒情的曲目,展现了潮州地区丰富的音乐艺术内涵。
二、音乐特色潮州筝乐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节奏韵律和音乐表现力上。
潮州筝乐的节奏韵律优美流畅,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代表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在音乐表现力上,潮州筝乐擅长表现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戏剧性和故事性,能够通过音乐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潮州筝乐的音乐特色还体现在其优美的音韵和丰富的音乐变化上。
潮州筝乐注重音乐音调的美妙,具有独特的音乐韵味和音韵美感,演奏时会有着动听的旋律和悠扬的音色,极富感染力。
在音乐变化上,潮州筝乐富有变化和创新,可以通过音乐的变奏和装饰来丰富曲调,表现出乐曲的神韵和魅力。
三、文化内涵潮州筝乐的音乐特点还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艺术表现力上。
潮州筝乐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融合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髓。
在音乐的演奏和表现中,潮州筝乐能够表现出潮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出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潮州筝乐在音乐表达上注重情感的真挚和自然,能够通过音乐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展现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理解。
潮州筝派音乐风格特点探析
潮州筝派音乐风格特点探析作者:杨秀丽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7期【摘要】潮州琴派是中国九大琴派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具有潮州筝派音乐的细腻、柔软、动感。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潮州古琴的起源,潮州古琴音乐风格的教育及民间潮政活动所营造的良好的文化景观,探讨潮州古琴产生、发展的原因,以及古琴音乐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潮州筝派;音乐;风格;特点【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136-03【本文著录格式】杨秀丽.潮州筝派音乐风格特点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136-138.“文化区”是指有一定文化特色或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在地面上占据的空间。
“形式文化区”是指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文化特征的人口分布的地域范围。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广东省的三个地级市:潮州、汕头和揭阳,被通称为潮汕地区。
又因其地理位置相近,语言、习俗、艺术文化相通,如今已成为受潮汕文化影响的一片形式文化地带。
因此,现在的潮州音乐、潮州戏剧也都是以活动为主,分别在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三个地区,在此背景下,这三个地区被统称为潮汕地区。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不同音乐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其原因,但都具有通过技术词汇分析风格的特点。
要把握好地域性强的音乐艺术风格,不能没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首先,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在认真欣赏和阐释这种音乐风格的作品之后,从理论上理解和分析这些风格的形成和特点,然后以这种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理解回归音乐,我们可以对这种音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它可以演奏出风格优美的作品,甚至可以创作出作品。
一、潮州筝派音乐艺术在潮汕地区产生的缘由文化史学家認为,文化传播的一部分来自于“迁移和传播”,即具有某种思想和技术的人或群体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而这种思想和技术最终将带来新的地区。
秦统一六国后,少数中原人不断南下,把文化带到百粤地区。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岭南潮汕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位于广东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州、潮州、汕头等城市。
在这个地区,道教音乐是一种重要的宗教音乐,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风格。
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在演奏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以乐队演奏为主,乐队由打板、钹等打击乐器和笛子、笙子等管乐器组成。
这些乐器都是传统的中国乐器,但在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中却有着独特的演奏方式和音色。
打板的演奏方式独特,可以产生高亢的节奏感;笨鼓和钹的演奏技巧灵活,能够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还结合了当地的说唱艺术,通常由唱经歌、背经、颂经等形式组成,这种独特的演奏形式也使得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色。
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在旋律上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道教音乐在这里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旋律体系和风格。
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旋律通常婉转柔美,节奏明快,富有流畅的曲线和变化丰富的音阶。
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中还常常加入了一些地方化的元素,如用潮汕方言演唱歌词、采用特定的节奏和节拍等,使得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在表演方式上也有独特的地域风格。
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通常在道观、庙宇等宗教场所进行演奏,表演者穿着传统的道教服饰,以庄严肃穆的仪式进行演出。
在演出中,演奏者常常会配合舞蹈或舞剧等形式,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还常常结合其他宗教仪式,如道士的祭祀和祝福等,使得音乐不仅具有艺术的价值,还具有宗教仪式的意义和功能。
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风格,包括演奏形式、旋律特点和表演方式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岭南地区的道教音乐在南方地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地域文化推动作用。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
谈潮州筝乐特点的体现潮州筝乐是广东地区特有的音乐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音乐风格。
它是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深受潮汕地区人民的喜爱,并在其他地方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音乐形式丰富多样潮州筝乐的音乐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琴弦、筝声、声调、起伏、音域等。
潮州筝乐的音乐构成主要有:管乐、音乐、手势乐、乐器乐等。
管乐主要采用笛子、箫、萧等乐器演奏,音乐则是以琴弦、筝声为主,手势乐则是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来演奏,乐器乐则是通过乐器的声音来表演。
二、旋律优美动听潮州筝乐的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一种悦耳的感觉。
它的旋律流畅自然,富有变化和张力,音调丰满,音色缠绵悠扬,节奏鲜明活泼。
潮州筝乐的旋律既有明亮欢快的音符,也有悲伤忧郁的乐句,音乐情感丰富多变。
三、独特的演奏方式潮州筝乐的演奏方式独特而精妙,包括指法、弹奏技巧、音色调节等。
演奏者使用的指法非常灵活,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要求,通过手指的轻扫、轻点、轻撩等技巧,发出不同的音色和音调,给人一种独具魅力的感觉。
四、注重表演技巧潮州筝乐注重表演技巧,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会进行一些特殊动作和手势,以增加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他们会运用手指、手臂和身体的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意境,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潮州筝乐还注重演员之间的配合,通过合奏和对答的形式,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五、浓厚的地方特色潮州筝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不仅在音乐形式上有所突破,还融入了潮州地方文化的元素。
潮州筝乐演奏中常常引用潮州风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元素,使音乐更具地域性和民俗特色。
潮州筝乐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优美动听的旋律、独特的演奏方式和表演技巧,以及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潮汕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浅析潮州音乐的特点
浅析潮州音乐的特点作者:肖宏曹亮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2期【摘要】潮州音乐抒情优美、古朴典雅、兼容并蓄,主要流行于粤东地区,是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种,作为潮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凝聚了世世代代潮人的智慧与心血。
笔者通过梳理潮州音乐的乐种、形成,剖析了其特点及现代发展取向,以期为保护、传承潮乐及其承载的文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潮州音乐;现代发展取向;保护和传承【中圖分类号】J607;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潮州音乐主要流行于粤东地区(按目前行政区域划分,主要有包括揭阳市、汕头市、潮州市三个地级市及县级市普宁等),此外,还广泛流行于我国闽南、广州、台湾、香港、澳门各地,远播至东南亚各国,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的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逐步发展成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潮州音乐不断纳新吐旧、改革创新,与时代共同进步。
笔者通过梳理潮州音乐的乐种、形成,剖析了其特点及现代发展取向,以期为保护、传承潮乐及其承载的文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潮州音乐乐种(一)潮州音乐的概念潮州音乐是潮州方言地域各类民间器乐、唱曲的总称,以潮州地方方言的声、韵、调为为基础,是潮州地方语言及文化的有声载体,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其总体形态特征可概括为神、气、韵、味都在其中。
无论是体裁、乐调,还是旋律和演奏,都顺其自然、寄情于物,让人的精神在最自然状态下得以抒发,便有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如古人云“乐为心声,器为心物”的道理,让清丽悠扬的潮州音乐的美妙旋律尽显其中。
极具特色的潮州方言及文化,赋予了潮州音乐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及不可替代的地位:曲调优美动人,器乐音色非常丰富,演奏形式变化多样,打击乐也极具表现力。
潮州音乐保存了我们民族音乐优秀的传统,听起来具有古典特点,值得我们重视、传承和发扬。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宗教音乐形式,它秉承了岭南潮汕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格,深受当地居民和信徒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演奏形式、音乐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探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风格独具特色。
岭南潮汕地区地处南方,气候湿热,因此该地区的音乐风格偏向于激昂豪放、热情奔放,节奏快速明快。
这与北方地区的道教音乐风格有所不同,北方地区道教音乐注重沉稳、内敛、庄重,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音乐节奏快速而有力,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符合当地人民开朗豪爽的性格特点。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演奏形式多样。
在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演奏形式主要有乐队演奏和人声演唱两种形式。
乐队演奏是道教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乐队中常使用的乐器有笛子、古筝、二胡、琵琶、锣鼓等,乐队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强,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以宏大的气势感。
人声演唱则是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歌唱者以高亢激昂的嗓音,富有情感和感染力地表达信仰的内涵。
这两种演奏形式的结合,使得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演奏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音乐表现手法独特。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在表达上注重情感的传递和情境的描绘。
在表达情感的传递方面,道教音乐常常通过音符的起伏、高低来表现出信徒对神明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在情境的描绘方面,道教音乐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变化、音色的变化等手法来创造出不同的情境氛围,使得听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神圣的力量和庄严的仪式。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歌词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
道教音乐的歌词内容多为神话传说、道德教诲、祈福祝福等内容,歌词常用当地方言表达,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音乐的内涵。
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歌词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相结合,融入了民俗文化元素,使得音乐更具有民间色彩和乡土特色。
浅谈潮州大锣鼓的形成以及演奏风格
被称为 “ 华夏 正 声 ” 的潮 州 音 乐 。 潮 州 音 乐 是潮 汕 地 区 民间 音 乐 的 总 称 。 行 于 粤 东 、 南 以及 上 海 、 澳 和 东 南 亚 潮人 聚居 地 , 为 潮 汕 文 化 的 象征 , 流 闽 港 成 以其独特的魅力 蜚声海 内外 。 潮州音乐是 中国民族 民间音乐的瑰宝 ,它以古朴浑 厚、典雅秀丽 的风韵在 国内诸多乐种中独 树一帜 ,被誉为南 国奇葩 。潮州音乐的人文品格是博大与兼容 。有专家认为,潮州音 乐是中国传统音乐 中品种最丰富、器
它的传 统 乐曲脱胎 于海 陆丰 的正字 戏和 西秦 戏 ,经 数代鼓 师 的不断创 新 ,从 乐谱资料 到 司鼓演 奏技 术都有 很 大的提 高。它雄健 欢快 、
气势磅 礴 、音律 协调 、跌 宕有 致 ,与 陕北 大鼓 、舟 山锣鼓 并列 为 中国三 大锣 鼓 其最 主要 的 区别是有 一 种独 具特 色的合 奏 形式 一一
为 领 奏 乐器 。 潮州大锣鼓表现功能齐全 ,对于喜、怒、哀 、乐各种情绪的表达,采用不同的铜器组合和不 同的节奏型变化,十分生 动形象 ,例如表现欢乐情 绪采用 [ 彩花牌] ;表现急行军 ,采用 [ 哭相思 ] ;表现愤怒情 绪,采用 [ 急枢槌 ]转 [ 三板介] ;
表现骤闻噩耗的悲哀情绪 ,采用 [ 慢枢槌 ] ;表现思索对策的情 绪,采用 [ 想计科] 。大锣鼓 的科介 ( 科即表演的唱做念打 , 介即介头,指挥铜器敲击 的姿势、节奏,或音响) ,随着 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 同的科介 ,介头常随 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 介头的创造最初是约定俗成的,不论老介头或 是新介头 , 都是如此 , 随着实践的重复使用,介头便固定下来 ,并通用流行 。 现在通用流行的科介有 :乱锣 、鼓沿火炮、大锣火炮、大锣纱帽头、大锣三脚介、小锣三脚介 、蕊蕊金 、大锣三笑科 、大 锣 出水 锣鼓 、大 锣 英 雄 白 、大 锣 相 思 锣 鼓 、小 锣相 思锣 鼓 、报 鼓 、一 更 鼓 、二 更 鼓 、三 更 鼓 、四 更 鼓 、五 更 鼓 、武场 锣 鼓 、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岭南潮汕地区是中国南方一个独具特色的地理文化区域,该地区的道教音乐也是其独特的地域性风格之一。
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融合了地方民族音乐、宗教音乐和戏曲音乐的特点,展现了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乐器、曲调、演奏方式和音乐特色等方面对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进行分析。
一、乐器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乐器以民族乐器为主,如琵琶、二胡、扬琴、板胡、箫、笙等。
这些乐器富有独特的声音韵律,并能够与其他乐器相互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效果。
该地区的道教音乐还使用了大型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用以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气势感。
二、曲调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曲调以悠扬、婉转、舒缓为主,注重曲调的旋律优美和节奏感。
一些乐曲的曲调较为复杂,音域宽广,表现出深沉、庄重的气质,适合用于庄严的宗教场合;而另一些曲调则活泼、欢快,节奏感较强,表现出欢乐、热情的气氛,适合用于庆祝和娱乐活动。
三、演奏方式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演奏方式很多样,既有独奏,也有合奏。
独奏时,演奏者通常以一种乐器为主导,通过音色、技巧等展现出乐器的独特魅力。
合奏时,演奏者根据乐曲的要求相互配合,通过和声、重奏等手法,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音乐效果。
四、音乐特色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具地方特色: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充分吸收了当地的民族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特点,融合了南方的悦耳旋律和节奏韵律,表达了当地人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2.神秘庄严: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在宗教仪式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神秘、庄严的气氛。
音乐通过特殊的曲调和演奏方式,能够让信众沉浸在宗教仪式的氛围中,产生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启迪。
3.节奏感强: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注重节奏感,通过乐器的打击、弹奏等方式,增强音乐的节奏韵律,使整个音乐更加有力量感和活力。
4.传统与创新并重: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在传承传统的也不断进行创新。
潮州音乐的和谐性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论潮州音乐的和谐性余少萤(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303)[摘要]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其中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音乐等,有一定的关联。
正因为是有规律的组合,音乐才显得和谐,才显得赏心悦目,才能给人们带来愉悦。
中国人乃至外国人都说潮州音乐“好听”,这不仅是因为潮州音乐在乐音组合上显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更是在深层的音乐共通方面所体现的和谐性吸引着人们,让人们喜爱不已。
[关键词]潮州音乐;和谐性[中图分类号]J61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12)02-0136-0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5-21余少萤(1981-),女,广东潮州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岭南音乐和音乐教育。
音乐是讲究和谐的艺术,也正因为和谐之美成就了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的和谐之美在交响乐中有着极突出的体现:大型交响乐队的演奏人员有50人到120人,乐器多种多样。
庞大的演奏队伍都在乐队指挥者的指挥下,通过不同的乐器传达着赏心悦目的音乐和情感。
各种乐器都如出水芙蓉,浑然天成,清新明丽。
通过音乐演绎着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感触,引起听众或者观众的心理共鸣,完全融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种画面尤为和谐。
并不是所有符合和声理论的音乐作品都是和谐音乐,还应该考虑音乐的主题内容,和谐音乐的主题应是积极向上的,能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
一、潮州音乐的历史及地位潮州音乐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
潮州音乐兴于唐,唐朝时期,中原大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燕乐、法乐也在文化交流中传入了潮州,融合于民间的音乐中,影响着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成于宋、元,明朝继承发展,与戏曲相融合,兼收并蓄;清至民国,潮州音乐不断改革创新,日渐趋于成熟;建国至今,实现了质的飞跃发展,并紧跟潮流与时俱进。
(一)潮州音乐
(一)潮州音乐——潮汕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音乐是我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之一,也是潮汕民俗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在流行的潮州音乐资料和演奏方法来看,潮州音乐受唐古乐的影响相当大。
如潮州弦诗著名的十大套(《昭君怨》、《寒鸦戏水》、《月儿高》、《黄鹂词》、《小桃花》、《凤求凰》、《大八板》、《玉连环》、《平沙落雁》、《锦上添花》),其特点是每首乐曲都是六十八板,分轻六和重六二类,都是由头板、拷拍、三板构成,结构严整。
它们的奏法一般是头板(先慢后催)——拷拍——三板(快催),即慢——中——快,而唐的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八破、虚催、实催、滚遍、歇拍、杀衮”(见王灼《碧鸡漫志》),其中除掉歌舞的成分,乐曲的演奏是排遍——虚催——实催——滚遍——歇拍,顺序也是慢——中——快,这些结构和演奏顺序与潮乐颇为相似。
另外,古琵琶谱《弦索十三套》也是每首六十八板,而琵琶为唐的主奏乐器,潮乐十大套也与唐有关系。
那么,何以潮州音乐与唐乐有如此相近的地方呢?这一点,应该从潮汕文化的传播谈起。
早在潮州开始设州的隋唐时代,随着朝廷对潮州的开发,中原文化就已逐渐传播到僻远的潮州地区来。
中原的音乐也随着其它文化一起传入并流播起来。
唐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曾开化闽南和粤东一带。
陈政曾是协律郎,陈氏父子皆精通音律,他们对中原音乐文化在潮汕的传播作出过不可抹杀的贡献。
潮州音乐的音律是七律,它是在隋唐古乐的五声音阶的五度相生律制的基础上,经过尝化发展而成的七声音阶。
潮州音乐的记谱,过去是用“二四”谱。
“二四”谱是潮州音乐的一种特有记谱形式,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记谱形式。
除了潮州一带使用这种乐谱外,泉州一带也部经使用过。
潮州音乐的乐器,过去主要是二弦、椰胡、扬琴、琵琶、小三弦、古筝、月琴、秦琴、洞箫、小笛等,后来又加上了二胡、中胡、大三弦等,有些设备较齐全的乐队还采用了西洋的大提琴等低音乐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乐器也不断有所改进,如拉弦乐器的一些弦也由丝制改为金属的;扬琴的音域不断扩大,由七梯改为十梯和十二梯以上,其弦也由铜弦改为钢弦;古筝也由十六弦扩大至十八弦和二十一弦。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岭南潮汕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文化区,具有多层次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道教音乐作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风格。
本文将从音乐表演形式、音乐演奏方式和音乐审美体验等角度对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进行探析。
首先,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
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道教音乐,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更加强调宗教仪式的神秘感和庄重感。
在表演中,通常会采用特制的道教乐器,如口弦、管乐、打击乐等,其中以口弦最为特殊,它是以一根竹子或木头制成通气管,再在管身上加装数个弦子,最后以口腔吹奏并用指尖拨动弦子,形成一种特别的婉转悠扬的声音。
同时,在演唱内容上,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会更多地强调斗争及战胜邪魔的主题,例如《大日如来降魔神咒》和《古文观音心法》等,这一特点在演唱和表演中反映得尤为明显。
其次,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演奏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风格。
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岭南潮汕地区在演奏中更加注重慢板,尤其是在进行宗教仪式时,演奏者经常会有意地增加音乐的缓慢感,进而加强仪式的庄重感。
此外,岭南潮汕地区的道教音乐在演奏中还常常采用跑调和加音的方式,以增强音乐的神秘和格调。
例如,一些口弦乐器在演奏时,演奏者经常采用加音的方式,通过音乐的颤音和轻轻的摇晃来营造出一种动听的音效,从而增强音乐的神秘感。
最后,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审美体验也有着独特的地域性风格。
在岭南潮汕地区,人们更加注重道教音乐的宗教情感和社会意义,而不只是单纯的音乐表演。
因此,观众在欣赏道教音乐时,常常会感受到一种崇高、庄重的情感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是音乐本身所带出来的,同时也来源于演奏者和观众对于音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在岭南潮汕地区,人们也经常将道教音乐和其他文化因素结合起来欣赏,例如将道教音乐与禅宗禅修相结合,以感受到一种更加超脱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而 不 同 天 人 合 一
谈 潮 州音 乐 的乐 器 组 合 和演 奏 形 式
■ 郭 明 城
潮 州音 乐源 于唐 宋 ,明 清渐 盛 ,近现 代 日趋成 熟 ,今 已 享誉海 内外。 潮 州音乐 色 彩斑 斓 、多姿 多彩 ,既有 气势 磅礴 的 大锣鼓 ;又有 窃窃 私语 的 古 筝细 乐 ;既有 宫廷 风韵 的笙 萧
一
种。它 以笛 、管 、笙 、箫为主 要 乐器 .用大横笛领 奏。风格古 朴、幽 雅 ,具有 宫 廷音 乐 风味 。相 传 束 末或 明、清时 ,由中原传 八。每个套 曲由若 干乐 曲联 缀 而成 ,如 《四 大景 》由散
板 、 引子 、序 曲 ( 头扳 慢84 子 )、 /拍
一
波 、斗 锣 ;其次 有 苏锣 ( 制 比马锣 顶 的大锣戏锣鼓 组台 ,除深 波外 .最 有 形 景 柳摇 金 l 板 、二 板至 三板 )、 头 大 )、亢 锣、月锣 、大钱 、小钹等。 由 特色 的可算定 音为g的曲锣 。另外 ,还 二景 ’ 狮 ( 板 、二 板至 三板 )、 金毛 头
f ) 鼓乐。 - 锣
庙 堂音 乐 、汉调音 乐等。
戏剧故事情 节 ,由若 干牌子联缀 成套。 传统 曲目共 有十八套 之多 ,其 中分文 、
展 ,形 成了潮 阳笛套音乐古 朴典雅 的风 采和浓郁 的地方特色 。
就奠 表现形式 而言 ,潮 阳笛套音 乐
包 括大锣鼓 、小锣鼓 、苏锣鼓 、花 武 套。文 套文静温柔 .长干表现 悲欢离
管 笛 ;又 有寂 静飘 渺 的庙 堂经 鼓 ;更有 那 感人肺 腑 的弦 诗 国乐 …… ,总而言 之 .潮 州音 乐
品格 充分体 现 着一 个 “ ”字 。在 和谐 的 基础上 追 求 “ 和 和而 不 同 、天 人合一 ” 的境 界。 真 可谓 “ 闻其 声 ,可感 淳朴 民风 ,察 其韵 ,可 知尚 美之 心” 。
潮州 音乐 以内涵 丰 富、 品种多样 著 静 相 宜。大 锣鼓 传统 形式分 行套 ” 长 与 年 .宋 室宫廷 乐宦吴丙 f 汝光 .原 籍 字
称 。不同品种 的差别 主要体现在不 同的
牌子 套“ 长 行套 用于节 日喜庆 、盛 江西 )随师抵潮 。宋亡后 ,吴丙定居潮 。“ 常 乐器和演奏形 式 、演奏 风格上。 大致 分 会 、游行等 大场 面 ; 子套 牌 多脱 胎于 阳棉城 .宫廷音 乐的种子也 因此播落 于 为锣鼓乐 、笛 套古乐 、弦诗乐 、细 乐、 正 宇戏 曲牌锣 鼓 ,原主要 用于 表现 潮阳大地 ,经过 历代乐工们 的充实和 发 的
上苏锣鼓 。
潮 州大 锣鼓 流行于 广东省
潮 汕地区 .从清锣鼓 形式发展 起 来。过去 .在潮 州各地都设 有锣 鼓馆 .在每年 游神盛会 时 演 奏 。乐器 只用 四面锣、二 副 大 钹 ,属清 锣 鼓 形 式 .俗称 四 锣 二 镀 ‘ 因 奏 法 过 于 简 。 单 ,艺 人们增 添了唢 呐吹奏一 些 弦诗 谱 .如 《过 江 龙 》 、
灯锣鼓 、曲锣组 合等。 台 ,男女 之情,如 《 网捕鱼 》、 《 抛 掷 的品类 ,可分 为笛 套音乐和 笛套锣鼓 。 潮 州大锣 鼓 以大鼓 为 中心 .多 钗 》等 ;武 套则气魄雄 伟、豪放 磅礴 . 是 笛套音 乐包括笛套 古乐 ( 即传统的笛套 种打 击乐相配 合,以唢 呐为领奏并 配以 适于表现古 战场的格斗 场面 ,如 《 关公 音 乐 )和经 融 台 、演 变而 成 的笛 套音 管弦 乐的大型 合奏式音 乐品种。它粗 犷 过 五关 》、 《薛刚祭坟 》等 。 乐。笛套 古乐从 曲式结构到旋 律进行 , 雄壮 、气势 磅礴 ,音乐格调 绮 都保 留了古代 宫廷音 乐韵昧 。 丽清 朗 .司鼓 艺术 别具一格 , 能表 现重大 历史题 材和渲染 节
0 天 地
快 ,章节 段 落分 明 ,近 似 唐 、宋 大 曲 绪 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 引人人胜 的是 雁 》、 《 风求凰 》、 《 玉连环 》、 《 锦 馓 序” 、 序” 曲破” 拍 的形式 。就 其个 往 往可以通过旋 宫的微妙变异 .使调性 上添 花》 ,以上五 曲均为轻三六 乐曲。 性而言 。潮 阳笛 套音乐从大笛 吹奏的方 产 生 以 非辖 转 的艺术 效果 .赋予 乐曲 其 它流行的乐 曲还 有 《 柳青娘 》、 《 浪 法到奏出的音 色有别于其他地 方 .构成 以特殊 的韵味和情趣 。 潮阳笛套音 乐地 方特色的一个 重要因素
于锣 器 各具 音 乐特 点 ,且 各 有 固定音 有 民俗 性很强的 花灯锣鼓等。 三 景 嗣元 宵 ( 板、二 板至 三板 )、 头 高 ,演奏 丰满协调 .并具有 简单的和声 ( 潮 阳笛套音 乐。 二) 四景 ” 膏 娘” 柳 (头 板 、 二至 三 板 )组 效果。 与管弦乐合 奏时 .剐 柔相济 ,动 笛套 吉乐流 行于潮阳一 带。南 宋末 成 。速度 由慢 至快 .每 段也分慢 、中、
就其 共性而 言 .潮 阳笛套
音 乐是 属 于 套 曲 式 的音 乐 品
《百 家舂 》等 ,这 样 有 吹有 打 .接近 千古代的鼓 吹乐。 小 锣鼓组 台则是以深 波、钦仔 、大 大锣鼓 是以打击 乐为主 并配以管弦 镀 、小钹 、月 锣、亢锣等 ( 不用苏 锣、 乐的一种 台奏形式 .以唢 呐为主奏乐器 斗锣 )加上一 套板鼓配 以小管弦乐 队的 的也 称” 唢呐大 锣鼓 。大锣 鼓在 潮州音 种 演奏形式 。适合演绎欢 快 、热 ’ 的 睛 乐 中最 为普及 ,流 传面最广 。大锣鼓 除 音 乐情绪。代 表曲 目有 《画眉跳架 》、 大鼓 外 .锣 器较 有 特 色的 有 钦仔 、深 《 子戏球 》等 曲锣组 合是指潮剧 棚 狮
日喜 庆 气 氛 。
其 风 格 特 点古 朴 、 庄 重 、典 雅 、幽逸 、清 丽 、悠 扬 .具有 浓厚 的中国 民族传统 色彩。笛 套鼓 包括笛 套小锣 鼓、笛套 大锣鼓 和笛套 苏锣鼓 .笛套小 锣鼓是 指笛套音 乐配 上小巧玲 珑的锣 鼓点 .笛套大 锣鼓是指 笛套音 乐配 上大鼓 、斗 锣 、大 钹等音 量恢宏 的大型打 击乐 . 笛套苏 锣鼓则是 指笛套 音乐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