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尴尬----企业文化如何从务虚到务实
市场部如何从“务虚”中走出来
市场部如何从“务虚”中走出来A企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民营日化企业,该企业成立7年来,运用招商制的营销模式,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高效化的市场执行,使得旗下多个品牌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各省市,并且产品已走进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性连锁卖场。
近年来,为了努力适应日益激烈的日化市场竞争环境,A企业开始实行销售事业部制,并且在每个事业部内成立了市场部。
尽管A企业的市场部下设一名主管,一名平面设计人员和一名文员,但市场部行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市场部应有的职能。
市场部人员整天围绕着事业部销售业务的需要,应付着报表传递、文件撰写、产品包装和宣传物料的设计等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根本无暇深入市场一线,了解和掌控市场,只能靠“道听途说”和“网上搜索”来进行闭门造车。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A企业的市场部在一些部门的眼里,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事业部的销售部门更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原因是,市场部的职能定位不清,同时市场部也一直缺乏一个专业而务实的负责人。
如何让A企业的市场部从“务虚”中走出来呢?笔者担任国内某著名化妆品公司的品牌策划总监数年,也曾经碰到过像A企业市场部现在的状况,因此想结合自己在市场部管理方面的感悟,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希望能给予对市场部管理工作感到困惑的企业一点启发和借鉴。
机构重组,恢复市场部应有职能市场部是市场营销的灵魂和核心。
因此,要让市场部真正发挥“指挥棒”的主导作用,首先就必须对A企业原来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让市场部从围绕销售部转、担当销售内勤的角色中快速转变过来,从事务型的办公室职能里解脱出来,真正赋予市场部战略规划、策略制定、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基本的岗位职能。
在机构重组的同时,围绕市场部应有职能,应对市场部进行这样的定位:1、智囊团:围绕公司的战略规划开展工作,做销售总公司的智囊团。
2、企划部: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对市场运作进行策划及指导。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行为准则的集合,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众多的企业文化价值中,求真务实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详细探讨求真务实在企业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企业中营造和践行求真务实的文化。
一、求真务实在企业文化中的意义1. 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强调实事求是、真实可信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在企业中,只有真实地了解和把握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计划。
同时,求真务实的文化也能够帮助企业避免虚假宣传和夸大其词的行为,保持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2. 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追求真实、客观和实际的结果。
员工应该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
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3.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员工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而不是个人的荣誉和成就。
同时,求真务实的文化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
二、营造和践行求真务实的文化1. 建立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应该明确制定和宣传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和遵守。
这些价值观和准则应该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环节。
2. 培训和教育员工: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践行求真务实的文化。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问题解决的技巧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企业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
3. 建立奖惩机制:企业可以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践行求真务实的文化。
例如,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真实可信、实事求是的员工,可以给予奖励和表彰;而对于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的行为,应该进行批评和惩罚。
如何走出企业文化发展的困境
如何走出企业文化发展的困境●瞿祥华 杨贺盈 摘 要: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误区的分析,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详细探讨了当前管理理论不断完善的形势下,我国企业文化发展要注重创新,要在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使之保持持续的生机。
关键词:企业文化 发展 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3)12-173-02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的精髓”是19世纪80年代初国外兴起的一种科学管理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伦斯・狄尔和管理顾问艾伦・肯尼迪合著的《公司文化》中提出:“我们应切记,是人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重温一些以往的教训,即文化是怎样把人团聚在一起,并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意义和目的的。
”由此可见,企业不是在没有文化的真空中发展起来的。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之道,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效果,它虽然受特定的社会大文化的限制,但它本身是一种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正是适应这一科学思想而产生的。
作为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而制定和形成的,其核心是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它是一种管理手段,它把企业的价值观变成所有成员的价值观,并通过这种共同的价值观,自觉监督和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向心力和能动力,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
不同时代、国家、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自从在西方企业兴起后,近些年来被我国多家企业借鉴,并赋予了人本管理思想中最新的内容。
它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满足感与归属感,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
一、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短暂历史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主要发展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其中有些企业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称之为企业文化,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一度得到全国范围的效仿,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走出尴尬----企业文化如何从务虚到务实
走出尴尬----企业文化如何从务虚到务实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极为虚泛的概念,企业文化部门在不同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有的企业文化部是由一把手直接负责,企业文化真正作为了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喉舌;更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部则为一个一般的职能部门,甚至仅做点缀之用的花瓶,可有可无。
从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内刊编辑在感叹自己是一个边缘人,即一方面找不到正规杂志社中记者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感,一方面也得不到公司中领导与同事应有的重视。
而企业文化也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一方面是许多企业家动辄必谈企业文化及自己纷繁芜杂的众多想法与概念,但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家们也大多不得不承认企业文化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兰德公司、麦肯锡等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凡业绩辉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得以成功的基石。
而有关研究更是表明,大约30%的经济合作是由于技术、财务或者战略方面出现问题而搁浅;大约70%的失败是由于文化沟通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
一群美国学者也在一项名为“长青计划”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4+2”的企业成功方程式。
其中,企业必修的四项主要管理实务是:专注而明确的战略;毫无暇疵的运营执行;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迅速、弹性、扁平的组织结构。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持续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微软公司认为老板与员工在一起,不仅是一起工作,更是在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惠普文化则被称为“HP Way”(惠普之道);爱立信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众人皆知;摩托罗拉则把“诚信为本和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强调以诚信对待用户和员工,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企业文化的价值。
有价值归有价值,当前的中国企业界企业文化的问题重重,却是很多企业界人士的切身感受。
意识薄弱这里所说的意识薄弱不仅仅是对企业文化的忽视,而是泛指到对企业文化的曲解或执行不力。
有许多中小企业,其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便是生存。
企业文化策划:从“实”撑“虚”
企业文化策划:从“实”撑“虚”第一篇:企业文化策划:从“实”撑“虚”企业文化策划:从“实”撑“虚”提起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包括企业决策层,在向内部员工和外界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使听者“云里雾里”,最后搞得被听者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感觉上去是“虚”的东西,属于“精神层面”上的范畴,但“虚”的层面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要素去支撑它。
因此,做为一个策划人,就要首先弄明白,一个企业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要从哪些要件去实施,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把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搭建”起来,支撑“搭建”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什么。
这些都是策划人需要重点考虑的。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策划是指在综合企业内外两种环境因素下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运用理性行为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特征、个性与内涵的计划方案,以增加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一项脑力活动。
在运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看,它包括对企业的“虚”策划和对企业的“实”策划。
所谓对企业“虚”策划并非通常所说的“虚无”“虚渺”,而是指策划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炼出企业独特的理念、个性、精神,从而增进企业凝聚力,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它主要包括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对外服务系统等。
所谓对企业“实”策划主要体现在对“虚”的策划的操作层而,如员工手册、营销手册、岗位手册、VI系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定等。
下面,我们就从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对外服务系统与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四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一、市场调研:企业文化策划的基础市场调研是一切策划的基础,这在企业文化策划范围内也不例外,市场调研是企业文化策划是不可逾越的的前提。
因此,首先有必要讨论如何做企业文化策划的市场调研。
它主要也包括两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对企业与市场环境进行调查;一是对企业内部实态进行调查。
例如,要弄清某日用品的发展前途,一方面要对该日用品的使用人员、结构及其消费习惯、消费水平进行调查,同时了解分析该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发展趋势等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历史沿革、领导水平、人才结构、管理模式、产销状况、财务状况及产品品种、员工精神面貌等有个总体的了解。
如何在企业中营造务实与创新并行的文化
如何在企业中营造务实与创新并行的文化在企业中营造务实与创新并行的文化作为一个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务实和创新并行是至关重要的。
把务实和创新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使企业在保持稳定性和效率的同时,保持前瞻性和竞争力。
那么,如何在企业中营造务实与创新并行的文化呢?一、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创新需要一个开放、积极的环境来推动。
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创新团队,专门负责收集、评估和推动创新点子的实施。
此外,企业也可以与外部学术机构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创新人才的加入。
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战略,以便员工知道他们的努力方向,并能够根据目标和战略进行创新。
清晰的目标可以为创新提供方向,而战略可以为创新提供支持和资源。
同时,企业需要不停地反思和调整目标和战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三、打破传统的层级和沟通壁垒在企业中,存在严格的层级和沟通壁垒是创新的阻碍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层级和沟通壁垒,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可以采用开放办公环境,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举办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鼓励失败和学习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伴随着失败和挫折。
企业需要树立一个鼓励失败和学习的文化,让员工不再害怕失败。
要鼓励员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用这些教训来改进和创新。
同时,企业也需要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五、设立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并实施。
这些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奖金或股权;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表彰和晋升。
重要的是,奖励机制应该公正、透明,并且与企业的目标和战略相契合。
总结起来,要在企业中营造务实与创新并行的文化,企业需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打破传统的层级和沟通壁垒,鼓励失败和学习,以及设立奖励机制。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准则,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的价值观念中,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求真务实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求真务实。
一、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观。
它主张实事求是,不浮夸、不虚伪、不夸大,力求实际效果。
求真务实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求真务实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根本。
只有真实面对问题,实事求是地定位并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份额。
2. 促进内外部良性互动: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内外部互动机制。
内部员工求真务实,注重实绩,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而外部与合作伙伴、客户等的务实合作,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塑造企业形象: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树立正面形象。
无论是在产品质量上,还是在服务态度上,只有真实、实在地对待客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二、如何实施求真务实1. 建立实事求是的价值观:企业应该树立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同时,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使员工始终保持务实态度,以真实的数据和证据为依据进行决策和行动。
2.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可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求真务实纳入评估体系中。
这样能够鼓励员工真实地面对问题,不追求表面功夫,从而形成持续改进的动力。
3. 加强沟通与协作:求真务实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
鼓励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问题,不断追求更好的结果。
4. 推动创新与改进:求真务实并不意味着保持现状,而是要鼓励员工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和改进。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真实反思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改进。
结语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内外部良性互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工作方式等一系列共同遵循的理念和规范,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的企业文化要素中,求真务实被认为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代表了企业对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态度和要求。
一、求真务实的内涵和意义求真务实是一种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它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不追求虚名,不夸大事实,而是要真实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求真务实的意义在于:1. 提高工作效率:求真务实能够避免浮夸和虚假的言辞,使企业员工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强团队凝聚力:求真务实要求员工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这种合作精神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3. 塑造企业形象:求真务实的企业能够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诚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二、落实求真务实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为了落实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1.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求真务实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激励员工真实客观地对待工作。
2. 加强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3. 建立实事求是的沟通机制: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4. 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真实地反映问题,同时对于故意虚报、夸大事实等行为进行惩罚,保持企业的求真务实风格。
5. 倡导实践和创新:鼓励员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求真务实在企业文化中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求真务实在企业文化中的案例分析: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多年来一直秉持着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
该公司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企业文化“悟虚”与“务实”
企业文化“悟虚”与“务实”作者:吴春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境界,但是很多人总觉得它很“虚”。
其实“虚”与“实”原本就是企业文化兼有的特征。
文化是无形的,所以它有些“虚”,主要表现在它的概念、理念上。
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拥有“铁打的营盘”,从一个角度来讲,这个“营盘”就是文化理念。
它虽然看起来是无形的,却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经过精心凝炼、修正、升华,并经过长期努力培养形成的精神理念与价值取向。
也许企业的文化理念只被浓缩为几个或者十几个文字,但是每个字词都富有深刻的涵义和广阔的外延。
如何揭示其真谛,使其掷地有声、落地生根,用心去领悟它的“虚”是必修的课程。
文化理念借用各种载体通过“入眼”,一定程度地影响着部分员工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入心”了,自觉与不自觉地履行着企业的价值理念、准则、行为规范。
而这些“入行”的行为习惯和处事原则,就是企业文化务实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务实还表现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持之以恒的知行合一,以及员工与企业不断提升的共同追求,直观地表现在美誉的产品、高效的组织、和谐的沟通等方面。
企业文化落地,就是企业文化从“悟虚”向“务实”转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环境的形成非常重要。
一个是文化落地的心理环境,它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信任程度。
另一个是文化落地的行为环境,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责任心、执行力。
行为环境取决于心理环境,执行力是信任的延伸。
企业文化理念的进一步提炼与修订,则是企业文化“务实”向“悟虚”升华的过程。
当行为导向与精神诉求高于现有文化理念时,这种从“行”到“知”的再淬取,将推动企业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境界。
企业软实力权威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认为,企业文化有四种类型:四流企业做假;三流企业做样;二流企业做事;一流企业做人。
笔者认为,四流企业的文化表现得虚张声势、急功近利,其文化理念再漂亮、再新颖,不过掩人耳目,附庸潮流。
三流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没有找到坚实的降落“航道”,因此给人“虚”而不“实”的评价。
走出企业文化的四大误区
走出企业文化的四大误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深刻认识到,文化管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人才优势、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发展优势。
因而,“企业文化”就成了许多企业老总们挂在嘴上的口头禅,许多也就企业文化的开展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
但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开展存在误区,难以发挥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
首先,要走出企业文化万能的误区。
个别企业老总以为企业文化是万能的,只要抓好企业文化,其他工作都不用管,企业的各项指标和形象就自然而然上去了,忽视了经营管理制度执行,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是非常忌讳的。
因为,人的觉悟毕竟还达不到,仅靠文化是“熏陶”不出一个好企业的。
其次,是要走出叶公好龙的误区。
有的企业老总们,在听说别的企业老总们也在搞企业文化,他也开始附庸风雅,在办公场所挂上许多文化标识,办公室里摆上许多名人书籍、写上几句警句、摆上几个图腾、发放给员工企业文化手册,而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不仅不自觉履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甚至是全凭自己主观意愿,为所欲为,人为造成行为与理念严重脱节,这只能带来员工的怨恨和抵触,导致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第三,是要走出单边灌输的误区。
有的企业老总,发展企业文化,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志。
比如,为了培养员工的危机感,向他们推荐《谁动了我的奶酪》;为了培养员工的自觉无条件服从意识和奉献精神,向他们推荐《拒绝借口》、《自动自发》等等。
只是“教”员工如何如何,殊不知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是企业员工的表率,你负责人说得再好,又哪里有干成一件漂亮事情管用呢?除非生活所迫,又有谁愿意失去灵魂和肉体的双重自由,任你摆弄?换个角度来说,那样没有思想的员工又与机器有何区别?这样的员工又如何谈得上高素质员工?最后,是要走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误区。
loCaLhOsT有的企业也请有关公司咨询、策划、包装、设计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诸如核心价值观、理念等等,但企业老总在实际工作中,只是要求除了自己以外的下属们如何如何,而他自己却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随心所欲,靠主观愿望来管理企业,来处罚违反自己意愿的员工,这样的企业文化,也不会长久。
企业文化如何从“虚”到“实”
企业文化如何从“虚”到“实”首先、”企业文化“被很多管理者认为很”虚“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认知有限;另一方面实践经验的不足。
大多数企业的文化建设停留在贴标语、办活动这个末端层面上……忙了一阵之后,也不清楚这些标语与活动到底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大家都感觉到企业文化建设”虚“的直接原因。
其次、每一个人都会存在两个最基本需求:物质与精神需求;如果说社会运行的最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政治、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这四者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存与生活当中,所面对的最基本矛盾就是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
解决好了每一个员工在这两个点上的平衡,可以说,至少我们解决好了团队管理的最基本问题。
搞薪酬与绩效管理更多对应的是员工对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需求,而企业文化对准的则是人的精神需求。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中的下面两层:“生理”与“安全”需求,基本属于物质性因素,而上三层: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则属于是人的精神需求的范畴。
薪酬、绩效方面的管理方法,目前已经相对成熟、成体系了,所以,不会存在像“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那样存在较多的分歧与争议,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不同个人与群体的意识形态、传统道德标准、历史原因、区域与民族特征……等等较为复杂与难以控制的因素,加上目前社会发达程度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从学院派到实战派都还不能建立起一套像绩效管理那样丰富、成熟以及大家都认可的理论或方法体系,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制约了企业管理者对文化建设的认知及管理的水平。
第三、要说企业文化的“实”,道理也并不复杂。
国家与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平衡度进行管理,这样社会不容易混乱、且能保持健康与持续的发展;而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供给“与”需求“的管理,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就是”供给“的全部内容,产品与服务好,不一定有用,还必须要与市场需求的机会对接好,才能生存与发展,才能实现盈利的目的。
企业文化如何由“虚”转“实”
营销部办 事员小张 是和老 板打 天下的 三位元老 之一 , 资 新 的 、 赢利 的产品达到 百万美元销售额 时开发该产 品的
格最老 , 且是老板的弟弟 。但现在还是办 事员 , 而营销部 的经 理却 是“ 空降兵 ” 。老板认 为 , 小张有功 劳 , 管理能 但 力不够 , 以就 通过能力 考核让 “ 降兵 ” 所 空 黄先生担任 了 营销 部经 理。这 是个真实的故事 , 比喊千遍 “ 司任人 唯 公 贤” 更有说服 力。 企业文化中的仪式包容范围很广其中有工作仪 式、 管 集体会受到 嘉奖 。明尼苏达矿 业和机械制 造公司给员工
已“ 程式化 ” 。 了 而后者却极 具个性 。 企业理念 的关键是企 传达给新成员 ,使他体会到 自己所到 的组织是 怎样 的一
业员工的接受 , 要针对 员工的文化水平 、 域特点来琢磨 地 表达方式。如果是千篇一律 , 就不会让员工产 生内心的关 个团队 , 么理念 , 有什 赞成什 么, 反对什么等。很多企业善 于选择那些最 有代表性 的“ 典故 ”加 以提炼甚 至是合理 ,
十章引文释义 。 平安人认 为 , 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内核 行 , 果某只雁 离队 , 会感到孤 独和阻 力 , 就会立 如 它就 它 上与 传统 文化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 ,所 以在儒 家文 化中 即飞回队伍。” 司还解释了“ 和 “ 的关系 : 公 鹰” 雁” “ 雄鹰是
寻找营养是情理之中的事。值得注意的是 , 平安在利用传 针对企业外部而言 的 ,要求企业 主要业务人员和管理人 统文化时是结合实际批判地利用 , 而不 是生硬照搬 , 并力 求在宣贯时深入浅出。平安的做法不仅使 企业 的凝聚力 增强 , 而且还在外界树立 了鲜明的企业形 象。 员要 勇于 接受挑 战性 工作 , 雁是对 内部而言 的 , 号召大 家 拧成一根绳 , 调动企业所有的资源 , 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通过熟 悉的动 物企业 文化的传播可化呆板为生动 ,化平 庸为神奇 。
企业文化建设务实的四条标准
企业文化建设务实的四条标准口口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发觉真正能够凭借企业文化建设之“势”,帮助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经营业绩,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是少数。
究其原因?说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虚化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求真务实的精神有待再次重提。
因此,在2005年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将探究企业文化降地途径,提升实战效能作为重要内容举行探讨,意义十分重大。
口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求得实效?我们不妨从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分别加以推断、检验,并求证其内在的统一性,非常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口内化于心一一务实的关键口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只不过存在无意识与故意识哺育的区别,存在文化是否先进的差异。
普通来说,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并长期哺育的,即“铸魂”。
一个组织,只要真正建立起自身的以组织精神、价值观、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闻名电影《亮剑》称赞独立团借铸造“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的军魂之道,哺育出一支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特殊能战斗的队伍。
一个军队如此,一个企业亦然。
口举行企业文化建设,铸造企业之魂,并非一件易事。
现实中,口不少企业热衷于“文化装饰”,将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一类的东西,写上几条,挂在墙上,便束之高阁,万事大吉了。
一旦深入这些企业,询问他们企业的员工,甚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回答出来的便是寥寥无几,其文化建设的真实效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通常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关系,在劳动关系确立时就能基本完成;另一种便是文化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与使命,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举行自主管理,这种契约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
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务实的关键,就是要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得到企业广阔员工的理解、认同,内化于心。
虚的做实实的做虚--华为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的互补效应
驿站Recreation110管理虚的做实 实的做虚——华为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的互补效应制度规则是基础建设,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如果制度有大量隐患,文化是弥补不了的;同时,没有制度保障的文化建设将难以发挥作用。
华为通过“将虚的做实,用制度严格考核企业文化;将实的做虚,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使文化的内容转化为目标、战略、战术、制度、管理规范、管理政策,并融入组织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了“虚实结合”的互补效应。
文 ⊙ 朱泓璋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文化产生收敛,制度促进扩张。
企业文化滋养着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反向丰富和扩展企业文化的内涵。
那么,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的良性循环?华为通过“将虚的做实,用制度严格考核企业文化;将实的做虚,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使文化的内容转化为目标、战略、战术、制度、管理规范、管理政策,并融入组织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了“虚实结合”的互补效应。
PIGS TODAY July 2019打破人才评价的文化收敛,推动“破格升级制度”华为评价干部有两个原则:一是社会责任,二是个人成就感。
这里所说的“社会责任”是狭义的,指认同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组织目标。
任正非认为,华为仅仅有认同组织文化并实现组织目标的领袖型干部还不够,更需要“英雄”。
因为没有“英雄”,企业就会丧失活力、牵引力,在战略上逐步收敛,中高层干部将成为围绕企业文化团团转的保守主义者。
公司要崇尚一种价值观,即容忍一部分英勇的人有缺陷。
为避免文化的过度收敛,华为内部推行了破格提拔制度,以绩效结果为导向,弱化对优秀人才劳动态度的考核。
2012年,华为EMT会议在已有的干部任用和个人职级管理规则及程序的基础上形成了“破格升级制度”方案。
(1)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不受现职级限制,直接选拔任用到与其所担责任对应的岗位上;在其岗位对应的职级范围内,实现超出现有规则要求的个人职级破格提拔。
李学山: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主动从“务虚”中走出来
李学山: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主动从“务虚”中走出来每年的七一,公司都要召开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对一年中全公司涌现出来的先进支部、先进党员进行表彰。
既然是表彰,当然是号召全公司的党员群众向先进看齐,学习他们先进的做法,模范的行为,在全公司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大家明白,“奥,原来先进是这么回事,都要向他们一样才行。
”因为有真实事迹材料可作为佐证,大家平时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评出来后,大家当然比较信服。
可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发现,有些基层组织或个人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总认为,创先争优活动不过是例行公事,只要找个人随便写写总结,应付过去就万事大吉,至于“谁先进”、“谁不先进”,完全是评感觉,凭印象,组织几个人议论一下就定下来了。
我们说开展民主评议的确是一种好办法,但问题是“评”一定要有“据”,要有标准。
而且,标准绝不能像弹簧,否则,模棱两可,伸缩性极强,用到谁身上都看不出毛病,就很容易导致一团和气,最后大家“哈哈一通了事”,其结果是,评比活动演变成了浪费人力物力的福利品发放平衡游戏。
有人认为,我们是搞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中心,其他的都是虚的。
有了这种思想充斥头脑,各基层党组织活动就很难开展下去,很难落到实处。
因为工作性质因素,本人有幸拜读了各支部上报的年度工作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这里,仅截取几个比较明显的地方,得出创先争优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一、切忌胡编乱造,不切实际某支部总结开篇就写到“我们在公司党委、党总支正确领导下”,简直是睁着眼说瞎话。
我们公司自接矿以来,一直是基层党委组织机构设置,哪来的“党总支”?又说什么他们的“工程质量、文明生产月月评比,月月领先”,这纯粹是瞎话连篇,吹牛不打草稿。
如果这种谎话放到大会来讲,可能会引来其他支部一片嘘声,大家一定会说“我们怎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跟我们比了?”既然没有比较,你就不能空口无凭地无端吹嘘自己,贬低他人。
二、切忌思想僵化,不懂形势有的总结写到党支部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给每位员工,切入点很好。
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doc
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任何一个企业从一开始,都有自己的文化,但这种所谓原生态文化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否有利,值得认真审视。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定位难,而企业文化变革更难。
所以,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走好企业文化建设之路,下好每一着棋。
企业文化之路走好了,企业就能迈上经营管理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一顺百顺;反之,企业文化这着棋没下好,企业就会捉襟见肘,处处受阻,举步维艰。
应该怎样才能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而不至于成为空谈呢?我认为:一、定好位,起好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设企业文化,比起那些上规模、上岁数的大企老企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从零起步,或者一步到位,或者按照既定的文化轨道逐步到位,这中间可以省去很多无形损耗和变革成本,就像一个刚诞生不久的婴儿,时刻注意打好各种预防针,提高企业的免疫力,就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发展。
首先,企业要做好文化定位。
所谓文化定位,就是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来设计好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愿景表明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企业使命表明企业存在的理由,或者说企业自愿履行的最高责任是什么;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所有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的态度,就是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崇尚什么。
愿景、使命、价值观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理念,它是企业文化中最核心而且是经久不变的东西。
因为有了核心理念,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一句话,企业文化因理念而生。
其次,按企业文化运作规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运作规律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三化”:一是内化于心,就是企业要通过种种教育手段如培训、灌输、宣传等,让全体员工从内心深处认知、认可、认同企业文化,使企业与员工之间通过文化纽带从精神上达成某种特殊的默契,让员工切身感到有如此文化的企业令人敬重、令人为之付出。
二是外化于行,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未来生存的战略指针,也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行动指南,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所以,员工一旦从心理上与企业达成了契约,企业就要不断激励全体员工从行动上把企业文化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这就是文化外显,集中到一起就是企业形象。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求真务实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强调的是在工作中追求真实和实际的态度,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
一、求真务实的内涵求真务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追求真实:求真意味着对事实的客观认识和真实表达,不虚假、不夸大、不掩饰。
企业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坦诚相待,不隐瞒问题,不掩盖错误,以实际行动展现真实的态度。
2. 强调实际:务实意味着关注实际情况,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
企业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不做空谈,不空想,而是要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际效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人。
3. 追求实效:务实意味着追求实际效果和实际成果。
企业要求员工在工作中注重效率和效益,追求实际的业绩和实际的效果,以实际成果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二、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求真务实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促进企业发展: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通过真实的态度和实际的行动推动企业不断前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增强员工凝聚力: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让员工在工作中保持真实和实际的态度,共同追求企业的目标和利益。
3. 塑造企业形象: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让外界认可和信任企业,进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4. 提高工作效率: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从而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落实求真务实的方法要落实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建立真实的沟通渠道:企业要建立起真实、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员工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要对员工进行真实的反馈和评价。
2. 倡导实际的工作风格:企业要倡导实际的工作风格,鼓励员工在工作中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避免空谈和虚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走出尴尬----企业文化如何从务虚到务实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极为虚泛的概念,企业文化部门在不同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有的企业文化部是由一把手直接负责,企业文化真正作为了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喉舌;更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部则为一个一般的职能部门,甚至仅做点缀之用的花瓶,可有可无。
从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内刊编辑在感叹自己是一个边缘人,即一方面找不到正规杂志社中记者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感,一方面也得不到公司中领导与同事应有的重视。
而企业文化也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一方面是许多企业家动辄必谈企业文化及自己纷繁芜杂的众多想法与概念,但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家们也大多不得不承认企业文化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兰德公司、麦肯锡等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凡业绩辉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得以成功的基石。
而有关研究更是表明,大约30%的经济合作是由于技术、财务或者战略方面出现问题而搁浅;大约70%的失败是由于文化沟通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
一群美国学者也在一项名为“长青计划”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4+2”的企业成功方程式。
其中,企业必修的四项主要管理实务是:专注而明确的战略;毫无暇疵的运营执行;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迅速、弹性、扁平的组织结构。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持续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微软公司认为老板与员工在一起,不仅是一起工作,更是在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惠普文化则被称为“HP Way”(惠普之道);爱立信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众人皆知;摩托罗拉则把“诚信为本和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强调以诚信对待用户和员工,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企业文化的价值。
有价值归有价值,当前的中国企业界企业文化的问题重重,却是很多企业界人士的切身感受。
意识薄弱这里所说的意识薄弱不仅仅是对企业文化的忽视,而是泛指到对企业文化的曲解或执行不力。
有许多中小企业,其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便是生存。
在明天的太阳划过眼帘之际,自己的公司是否还游动在商海之中尚未可知,企业文化便成为一个极为遥远的事情。
因此,对其淡漠之情油然而生。
而恰恰是企业文化的匮乏,使得企业先期发展所必须贯彻的战略、策略等没有良好的文化支撑而出现偏差。
而一些大型的国企,其快鱼吃慢鱼的市场竞争意识依然落后于中型或大型的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虽然也可能会制定或张贴出关于企业文化的文字,但真正执行起来却乏善可陈。
企业文化做得较好的似乎是行业竞争极为激烈的家电行业、通信行业与IT行业等,如海尔与华为等。
但大多数此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制定得相对完善、严谨与科学,可同样面临着执行不到位的现状。
而这种现状在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后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予以解决。
最后,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也仅仅是将企业文化视为点缀之物,充其量也是锦上添花,却没有将其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来与自身的长期发展和战略结合起来。
融合非一日之工一些企业所反映出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渐淡化的种种因素中,企业不断发展,人员不断流动,来自竞争对手中的员工的不断加入等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
有的公司的企业文化崇尚激情,有的则是激进,有的是务实,有的是稳健,有的则是善于攻击,有的则较为上进,有的则善于对领导的逢迎。
上述种种似乎都是个人的性格使然,但却无不最终落脚在企业文化上。
因此,具有种种截然相反的企业文化特征的员工在一起共事,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摩擦与不和谐的音符。
这种音符大多不会在领导面前表现得较为激烈,但却在平级之间或部门之间的配合上产生阻滞,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的运营与发展。
此外,没有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可,没有协同工作的意识,必将会导致因部门之间利益关系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竞争,从而引发一定程度上的人为的从上到下的不配合和工作的相互阻碍,从而造成事实上的个人利益大于部门利益,部门利益大于公司整体利益的现状。
被人为割裂企业文化无疑是一把手工程,其重要程度等同于公司级战略。
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统一整体企业文化的公司将会由舵手驶向何方。
而恰恰还有许多企业一方面有着公司级的企业文化,而另一方面各分公司又有着其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同的企业文化还会因不同分公司老总的更替而随之改变。
因此,分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多地是烙印上了不同分公司总经理的痕迹。
由于分公司在企业文化上没有统一、延续、传承,从而导致分公司员工在不断地调整与适应不断改变的文化。
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当去问一个分公司员工公司的企业文化时,他要么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要么脱口而出的企业文化与公司级文化有较多不一致的地方,再一细问方知是分公司约定成俗的分公司级企业文化。
可想而知,不同步同调会使各地的用户感受到同一家企业,但却感受不到同一种文化。
缺乏人性化的考核体系及必要的激励措施拥有一个令劳资双方都满意的考核体系目前似乎已成为许多企业难以解开的一个结。
即,一方面,企业作为经营实体,尤其是上市公司要对股东和股民负责,因此,需要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实现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要充分考虑员工对考核体系的具体要求。
而双方能够达成一个互相满意或相互妥协的平衡点似乎不太容易,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拥有更大的考核体系制定权。
而很多企业为了得以快速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业绩导向来考核员工,而过程导向及其他考核指标则相对较弱。
即便一些企业的总部有其他综合考虑的考评指标,但在具体执行中仍做得很不到位。
单纯以业绩为主,并将每一个员工看作是一个个销售数字,这将使双方都会渐生隔阂。
因为员工的绩效或放大到分公司的绩效都是与能力素质、态度行为、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此外,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较为匮乏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现状。
激励机制的不健全甚至成为许多企业员工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
而因激励机制的问题也导致了团队稳定上的问题。
如有的总部极富能力的员工,因为得不到激励而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从而身价翻番。
有的分公司人员流动较大,其主要原因也集中在:没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机会和舞台;自己的努力和成功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认可;收入水平远离期望值。
因此,激励机制的匮乏使得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不够已成为一些企业发展的侄桔。
能力传递与知识共享匮乏国际上有许多知名公司的能力传递与知识共享做得极为到位,诸如麦肯锡等更是将其几乎做到极致。
所有初入麦肯锡的顾问在开始的时间内都会通过其内部的知识库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中的专家,而中国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到位的则屈指可数。
有的企业的CEO目前也已意识到并开始付诸于能力传递和知识共享的工作。
如有的企业一把手表示,要在本公司内打造出无数个小某某了(某某特指在该公司于某一领域中极具能力的人),或运用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
而对于许多企业来讲,最为重要的则是集团的能力与知识与其各分公司人员相互间的能力与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可恰恰是此一环节成为目前许多企业的短板之一。
如具有不同能力与知识的员工之间未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共享文化和制度(有的甚至是部门内部),彼此独立,形成孤岛,不利于整体能力与知识的提升。
有些企业的销售员对自己的客户信息予以封闭和垄断,不愿意其他人介入。
当发现自己的能力与知识不足以达成客户购买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推动。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战略之一,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解决企业文化的种种问题也就变得极为重要。
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将企业文化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但不是单方面的由企业最高主管硬性贯彻,而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符合公司发展和支持战略实现并同时被广大职员所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企业文化予以贯彻。
■将企业文化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什么下里巴人也不是什么作为点缀的阳春白雪,而是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职能。
■加强集团内部、分公司内部、集团与分公司之间等相互间的能力传递与知识共享。
培训内容应依据不同的对象而有所差异,并多开展互动式培训和做好培训老师的培训。
此外,建立与完善内部知识管理系统,并予以实时的更新。
而学习型组织和成就型组织的打造,也将成为员工能力提升与知识完善的重要内在环境。
■依据不同权重辅以综合性考核指标,完善并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激励机制。
将业绩导向和过程导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给予员工价值认可、精神激励、榜样效应、适度的物质奖励、培训机会、可发展的预期等。
关于激励,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提出了“倒U型假说”,其大意为:“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做得很好。
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了;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
”因此,激励机制还应有一个需要权衡的度,过尤不及和远远不及都是不可取的。
最后,科学的可被广泛接受的绩效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何将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等有效地运用到员工的考评之中将成为员工对公司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切实做好绩效管理的规划、发展、评估、激励与支持。
■切实做好企业文化从上到下的推广与执行工作。
在大的原则和基调下,可以使各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商业环境、不同人文特色等的分公司融入一定比例的地方特色,但大方向上要与集团坚决保持一致。
■加强沟通与交流。
毛泽东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阐述过“沟通”的价值:“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
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
”正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诸如内刊等便应运而生。
一些企业甚至通过一报、一刊、一网、一内参等来进行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晓。
关于沟通,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还提出了一个牢骚效应,即:“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强得多。
”因此,员工发牢骚不害怕,只要正确地对待牢骚并将其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与依据,企业就会得以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需要传承、创新与变革。
随着进入不同发展阶段,随着战略目标所做的适时的调整,随着企业转型所需要的包括人员能力结构的提升等,企业文化也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变革。
随着一些类似矩阵式管理、拼组战略、精细化管理、井田制等诸多管理方式或业务单元重组方式的出台,企业文化便不得不与时俱进。
因此,几十年如一日地怀抱一套红宝书似的旧有的企业文化来指导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下的企业将显得不合时宜。
■给员工以足够的企业荣誉感、归属感,使员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割裂的与企业没有关联的打工者。
在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正常优胜劣汰的基础上,切不能轻易以战略性调整为由予以大幅调整而影响到员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