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业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方案试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方案(试行)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林护发[2005]5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11〕187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提高全省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一致性、可比性,结合我省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监测,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和动态信息,揭示关键物种、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和生态过程的变化机制,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二、术语和定义

(一)种群

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二)优势种

指生态系统或群落中,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的植物种。

(三)物候期

指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期。

(四)多度

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中。

(五)盖度

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六)频度

是指某种植物在全部调查样方中出现的百分率。

(七)物种多样性

指群落内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寡和不均匀性。

三、监测对象

选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为监测对象。

气象、水文等要素根据各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的主要内容、指标和方法

(一)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1.生物多样性监测

(1)监测对象

各保护区选取3-5块具代表性的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监测。森林

群落内监测对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灌丛群落监测对象为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草本群落监测对象仅为草本层植物。

(2)监测内容和指标

乔木层:植物种类、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

灌木层:植物种类、多度、平均高度、盖度。

草本层:植物种类、多度(丛)、平均高度、盖度。

(3)监测方法

采用样方法进行监测,按操作性强、干扰少、易维护的原则选择3-5块1公顷(100m×100m)的样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监测样方数量均为25个,乔木样方为20m×20m,灌木样方5m×5m,草本样方为1m×1m;灌木样方设置在乔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在这5个乔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各设置1个灌木样方;草本样方设置在灌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在这5个灌木样方的四角和中央各设置1个草本样方。

乔木监测时进行每木检尺并在胸径上方30.0㎝处挂牌和编号,起测胸径径级为1.0㎝(离地面1.3m),胸径小于1.0cm、高度大于0.25m的乔木植物种随灌木层监测,高度低于0.25m的乔木植物种随草本层监测。

在每个5×5m的作业单元内对乔木个体进行定位,以作业单元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侧边为坐标系纵轴,底边为坐标系横轴。

监测时间为9-10月份,各自然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乔木5年1次、灌木3年1次、草本1年1次的频度进行监测。填写森林类型监测表(附表1-1,1-2)。

2.植被监测

(1)监测内容和指标

森林起源、年龄、优势树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乔木的胸径、树高、郁闭度,灌木和草本的平均高度、多度、盖度。

(2)监测方法

各自然保护区根据区内植被情况,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包含各功能区),充分考虑可行性等因素,沿选定区域的南北坡(或东西坡)各设定1条监测样线,以最短距离穿越最多植被类型和较易行走为原则,其长度一般在3—5km。在监测样线上从最高点开始每200m海拔设置一个方形样地,200m处即为样地西南角,并对样方四角定桩标记,乔木样方为20m×20m,灌木样方为

5m×5m,草本样方为1m×1m,分别进行调查。

监测时间为9-10月份,各自然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乔木3年1次、灌木2年1次、草本1年1次的频度进行监测。填写森林类型监测表(附表2-1,2-2)。

3.重点植物与生境状况监测

(1)监测内容和指标

重点植物:年龄、起源、数量、乔木平均胸径、平均高度、郁闭度,灌草的平均高度、盖度。

生境:地形,地貌,海拔,坡向,坡位,土壤种类、厚度、PH值,群落年龄、起源,平均胸径,平均高度,郁闭度,盖度等。

(2)监测方法

各自然保护区选择3-5种重点植物相对集中分布区设置监测样地,每种植物设置正方形样地3-5个,大小为20m×20m。监测时间为每年9-10月份,并填写重点植物监测表(附表3-1、3-2)和重点植物生境监测表(附表3-3)。

4.主要动物监测

(1)监测内容和指标

兽类:数量,年龄结构,成体雌雄比例。

鸟类:种类,数量。

生境:活动区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

人类活动:工程建设、农事耕作、放牧、盗伐、采矿、采沙、建场(厂)、旅游等

(2)监测方法

各保护区选择1-3种主要野生动物作为监测对象,具体监测方法参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方法和鸟类监测方法,兽类每年冬季监测1次、候鸟迁徙期每周监测1次、稳定期每月1次,留鸟每年春、夏、秋、冬季各调查1次、繁殖期每半月1次,填写监测表(附表9-1、9-2、9-3,附表10)。

(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1.湿地植物监测

(1)监测内容和指标

灌木层:植物种类、数量(丛)、平均高度、盖度。

草本层:植物种类、数量(丛)、盖度。

(2)监测方法

植物多样性调查采用样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湿地区域内(常年积水型水深小于2m、季节积水与土壤常年过湿型和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