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皖南 医 学 院 弋 矶 山 医院 肿 瘤 内科 安徽 芜 湖 2 10 ) 4 0 0
目前对 大多 数肺 癌患 者采 取 的治疗 方案 是 以手术
广泛 表达 的核 蛋 白, 与 细 胞 的增 殖 调 控 。P R 参 A K
为主 、 以化 疗 、 疗 、 疫 、 子 生 物 靶 向 、 辅 放 免 分 中医 药等 手 段 的综合 治疗 , 往发 生远 处转 移影 响远 期生 存率 。 往 来自・综 述 ・
肺 癌 发 生浸 润 转 移 的 分 子 生 物 学 机 制
The m e ha im fm o e u a i l g fi flr to nd c n s o lc l r b o o y o n t a i n a i
m e a t ss i un a e t sa i n l g c nc r
(D4 ) C 2 8 是位 于人类 染 色体 l 3上 的一 种单 链 跨 l l q
膜糖 蛋 白 , D 4 C 2 8表 达 于 多 数 人 类 恶 性 肿 瘤 , 在 正 而
用 来预 测肺 癌患 者 预后 的癌 基 因包 括 ¨ : 甲状 腺 核转 录因子 ( 'F1 , S L , ' ) N C C患 者 高 表 达 该 因子 提 示 生 存 I 一 r I 率 高 ; N C C患 者 中 F s 表 达 上 调是 肺 癌发 生 发 在 SL aL
2 1 粘 附分 子在 浸润 转 移 中的 重 要性 肿 瘤 细 胞脱 . 离 原发 灶是肿 瘤发 生 转 移 的关 键 步 骤 和 先 决条 件 , 在
这 一过 程 中各 种 细胞粘 附分 子起 到重 要作 用 。上 皮性
理及 进行 肿瘤 分 子生 物学 治疗 的先 决条 件 。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也日益明显。
分子生物学不仅能够深入探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还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的基因检测、肿瘤基因组学、肿瘤预后评估和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肿瘤样本中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基因变异情况,从而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肿瘤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突变是p53基因的突变。
这个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抑癌功能失调,从而增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判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p53基因的突变,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二、肿瘤基因组学肿瘤基因组学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肿瘤样本中整个基因组的检测和分析,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肿瘤基因组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例如,通过对肿瘤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变异。
这些变异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疾病分类和治疗预测,从而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三、肿瘤预后评估肿瘤预后评估是根据肿瘤样本中的分子标志物来预测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种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预后评估变得更加准确和便捷。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潜能,从而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的好坏。
这些预后指标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肿瘤治疗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对肿瘤样本中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可以使肿瘤对特定药物产生抗药性。
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突变,可以为患者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还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方法。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肿瘤是一种恶性疾病,它能够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导致细胞失控的增殖和侵袭周围组织。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由一系列分子机制所决定的,本文将从分子遗传学、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免疫学等方面,详细介绍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一、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基因遗传变异、基因表达调控、RNA修饰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学科。
肿瘤是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而发生的,而这些基因突变又与多种原因有关系,如化学物质暴露、电离辐射暴露、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等等。
分子遗传学研究也发现了一类具有关键作用的突变基因,即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主要有p53、Rb、BRCA1和BRCA2,它们的突变与肿瘤发生有直接关系。
癌基因主要有Ras、Bmi、Myc、Src等,它们的过度表达也与肿瘤发生有关联。
此外,分子遗传学还能够揭示肿瘤基因底物的分子机制、细胞周期的调控和细胞凋亡等肿瘤基本病理生理机制。
二、肿瘤干细胞肿瘤組織中的肿瘤干细胞( Tumor stem cells )是自我更新且能够形成多个细胞系的细胞群体,这一种细胞能够对肿瘤形成和复发产生影响。
在人类肿瘤中,可以被认为是能够维持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细胞群体,这一部分肿瘤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当肿瘤细胞侵犯身体其他部位时,肿瘤干细胞能够保证肿瘤的再生产。
目前肿瘤干细胞的定义和分离量寻尚属于较为微小的领域,但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别研发和治疗对于抑制肿瘤的形成和传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肿瘤免疫学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应答能够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
肿瘤免疫学是一门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的学科。
当肿瘤细胞遭受到诸如抗原识别、免疫识别等免疫效应负面影响时,它就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并且让免疫系统对其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使其出现减少的现象。
当然,肿瘤免疫学还面临许多阻碍和挑战,如抗肿瘤药物的较为昂贵、如何处理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如何处理肿瘤细胞后期的免疫抑制,等等………………总之,肿瘤存在于分子层被许多分子机制所决定,而如何在这些分子机制的有效干预下达到肿瘤的有效控制与治疗,是需要我们以更为专业、科学、严谨的态度,持续深入、持久探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章肿瘤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肿瘤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肿瘤,这个让人们闻之色变的词汇,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在探索肿瘤的奥秘中,肿瘤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对于肿瘤细胞而言,其在细胞层面上发生了诸多异常变化。
正常细胞通常遵循着严格的生长、分裂和凋亡程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然而,肿瘤细胞却打破了这种平衡。
肿瘤细胞具有不受控制的增殖能力。
它们不再对正常的生长调控信号做出反应,不断地分裂和繁殖,形成肿瘤组织。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中的一系列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失常。
细胞周期就像是一个精确的时钟,控制着细胞何时生长、何时分裂。
但在肿瘤细胞中,这个时钟被打乱了,细胞不停地运转,永不停歇。
同时,肿瘤细胞还具有逃避凋亡的能力。
凋亡是细胞的一种自我毁灭机制,当细胞受到损伤或者出现异常时,就会启动凋亡程序,以防止异常细胞的积累。
但肿瘤细胞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功能,使得凋亡信号无法正常传递,从而得以存活和继续增殖。
接下来,我们看看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侧重于研究生物大分子,如 DNA、RNA 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在肿瘤中,DNA 的突变是导致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原癌基因就像是汽车的油门,正常情况下适度地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
但一旦发生突变,原癌基因就会被过度激活,变成“疯狂的油门”,使细胞失控地生长。
例如,ras 基因的突变在许多肿瘤中都被发现,导致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激活,促进细胞增殖。
而抑癌基因则如同汽车的刹车,正常情况下能够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和分裂。
当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失去功能时,就如同刹车失灵,细胞无法被有效抑制,从而引发肿瘤。
p53 基因就是一个著名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在多种肿瘤中都很常见。
此外,肿瘤细胞的代谢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孟凡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癌症的致死主因。
由于对其机制缺乏深入了妥,阻碍了采以有效防治癌侵入和转移的措施。
最近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并正在控索新的防治策略。
关键字:肿瘤细胞的侵入、粘附、降解、移动一、侵入是所有肿瘤恶性化的标志。
肿瘤自原位生长转变成转移性疾病,取决于肿瘤细胞侵犯局部组织及穿透组织屏障的能力。
当瘤细胞脱离起源的组织,开如侵入和在局部扩散,并向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器官中转移时,肿瘤变成恶性。
癌细胞的转移首先要穿透上皮的基底膜,在后侵犯间质,帮上皮基底膜的缺失好是癌症的的标志。
肿胞在进一步侵入脉管、侵犯神经或肌肉时,也要穿过基底膜屏障。
一旦进入循环,肿瘤细胞必须经得起宿主的免疫攻击,然后方可停留在的血管床或外逸,选择继发部位定居。
并在继发组织中增生而形成转移仁。
转移灶的癌细胞又可进入新一轮多步骤的浸润过程,形成转移灶的转移,即多处转移,在转移的细胞集落生长到超过1mm3时需要实体瘤的血管化,肿瘤诱发的血管生成不仅允许原发肿瘤扩展,而且使之容易接近血管内部。
由于新形成血管的基底膜有缺陷,肿瘤血管生成有利于肿瘤的血道扩散。
可见转多是一个涉及肿瘤细胞-宿主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之闪相互作用的我步骤分子生物化学变化的过程。
二、Liotta等间提出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三步学说1、粘附肿瘤细胞粘附(adhesion)于其他肿瘤细甩、宿主细胞或ECM成分的能力影响其侵入和转移。
粘附在浸润过程中起双重作用:肿瘤细甩必须先从其原发灶的粘附部位脱了才能开妈浸润,故粘附可在抑制浸润主面起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又需藉粘附才能移动,肿瘤细胞从连续的粘附基质和解除粘附中获得移动的牵引力,如果粘附得太牢,它们就不能脱离而移动,因此,癌症侵入和转移的过程首先是粘附的交替过程。
现已鉴定多种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AMs)家族,其每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病理学肿瘤间质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讲课文档
第13页,共110页。
C.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的成分
• 生长因子
FGF VEGF PDGF IGF EGF TGF
血管膨胀,内皮 细胞变形
毛细血管芽生长
毛细血管开口端 封闭
• IL
第14页,共110页。
VEGF及其受体在新生血管中的作用
• 增强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为建 立新生毛细血管网提供及基质.
Ⅲ型见于皮肤、血管、内脏
IV型见于基底膜 Ⅴ型广泛分布
第26页,共110页。
胶原纤维的结构
胶原蛋白链中,每隔2 个氨基酸,就有1个甘 氨酸(Gly-x-y)
第27页,共110页。
肿瘤结缔组织增生(硬化)原因: 1. 癌细胞分泌结缔组织活性肽 2. 癌细胞合成分泌胶原
3. 原有组织的塌陷融合
4. 宿主合成,以限制肿瘤组织的扩展。 5. 肿瘤间质及边缘的肉芽样组织形成。
第49页,共110页。
(三)细胞外基质的酶解
恶性肿瘤细胞分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
肿瘤浸润外基质三步过程:
1.瘤细胞特异性受体与LM和FN结合,粘附。 2.分泌蛋白酶(原),降解外基质。
3.瘤细胞迁入外基质区。 上述过程中降解和迁移反复进行,造成浸润
第50页,共110页。
1. 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酶作用
第41页,共110页。
癌组织中浸润的 淋巴细胞。
第42页,共110页。
(四)间质化生 间质细胞化生: 软骨、骨和脂肪。
间质细胞也可恶变成肉瘤(癌肉瘤)。 (五)组织液
肿瘤间质常有水肿和发生粘液变性。
第43页,共110页。
第二节 肿瘤浸润
第44页,共110页。
第45页,共110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新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这些技术在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定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指的是肿瘤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的肿瘤源性DNA片段。
由于肿瘤细胞的死亡和分解,这些DNA片段会释放入血液中。
通过检测和分析ctDNA,可以实现对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近期研究发现,ctD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机制的重要信息。
二、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脱落和进入体液的恶性肿瘤细胞,在血液或体液中具有极低的浓度。
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从血液或体液中检测到极低数量的CTCs,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CTCs的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并可作为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耐药性的指标。
三、微小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可以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翻译和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细胞的功能。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miRNA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检测和分析miRNA的表达水平,为肿瘤的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组成、功能和调控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分析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变化,可以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过程。
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肿瘤的基因组学特征。
通过分析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重排等,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精准定位。
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李爱兰【摘要】目前对大多数肺癌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分子生物靶向、中医药等手段的综合治疗,往往发生远处转移影响远期生存率.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多步骤、连续的过程,受多基因及机体自身免疫情况共同控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肺癌的浸润转移可寻找早期预测、肺癌进展的生物学特征.【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1(020)004【总页数】3页(P491-493)【作者】李爱兰【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对大多数肺癌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分子生物靶向、中医药等手段的综合治疗,往往发生远处转移影响远期生存率。
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多步骤、连续的过程,受多基因及机体自身免疫情况共同控制。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肺癌的浸润转移可寻找早期预测、肺癌进展的生物学特征。
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大致为:①癌细胞间粘附能力下降,从原发瘤脱落。
②脱落的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通过特异受体识别结合并相互粘附。
③癌细胞粘附后,释放多种水解酶类,肿瘤细胞粘附的细胞基质降解。
④癌细胞以主动方式侵入循环管道,形成栓子。
⑤在特定器官的毛细血管滞留并粘着,再次穿过血管壁定居、增殖,形成转移灶[1]。
本文就国内外肺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规律及分子生物学机理作一综述。
1 肺癌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的过表达1.1 癌基因表达在肺癌监测的应用目前已知可以用来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癌基因包括[1]:甲状腺核转录因子(TTF-1),NSCLC患者高表达该因子提示生存率高;在NSCLC患者中FasL表达上调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恶性转化的标志;在SCLC 患者中N-myc过表达,提示其预后较差;另外肺癌患者P53和Her2/neu的过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寻找与肺癌浸润转移相关基因,是认识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机理及进行肿瘤分子生物学治疗的先决条件。
KAI1基因与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1 1 KA 1 因的结构 . I基
K 1 因位于人第 1 号染色体 AI 基 1
p 1 2区 , A 序 列 分 析 证 明 , AI l. DN K 1与 C 8 D 2基 因 是 相 同 的 , 并 称 为 KA 1C 8 [j 大 的 内 含子 1和 5端 非 编 故 I/ D 21。极 码 外 显 子 的 存 在 表 明 , I/ D 2基 因 表 达 的调 控 可 能 较 KA 1C 8 为复杂 【。K 1C 8 2 AI/ D 2中富 含 A 2的 结 合 位 点 可 以 说 明 J P
表达下降 的原 因主要可 以归结 为 3 层面 的因 素: NA 个 ①D 水平 : 包括 基因 突变 、 失等 ; 缺 ②mR NA水平 : 由于 启动 指
子 高 度 甲 基 化 或 基 因 表 达 调 控 异 常 等 引 起 转 录 生 成 的 mR NA量 不 足 ; 蛋 白 水 平 : 在 mR ③ 指 NA 翻 译 过 程 中 出 现 差 错 导 致 蛋 白质 减 少 。 一 般 认 为 , AI/ D 2基 因 表 达 异 K 1C 8 常 主要由前两个层面的原因引起 。 2 11 D . . NA水 平 Lu等 【 用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链 构 象 多 i 8 J 单 态性 分 析 ( C .S P 方 法 , 5 P RsC ) 对 2例 卵 巢 上 皮 癌 患 者 进 行
性 的转移抑制 基 因, 以后研 究 发现 , 肺 癌、 腺 癌、 在 胰 乳腺
癌 、 肠 癌 、 色 素瘤 等 多 种 肿 瘤 中均 有 K 1基 因 表 达 下 结 黑 AI 调 或 缺 如 。 本 文 对 K 1 因 与 恶 性 肿 瘤 浸 润 转 移 机 制 关 AI 基
系 的研 究进 展进 行 综 述 。 1 KA 1基 因 的 结 构 与 功 能 I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是研究肿瘤发生机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等实质性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于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肿瘤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做一些肿瘤细胞的培养。
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肿瘤分子生物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到1980年代,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推进了肿瘤基因和癌基因的研究。
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肿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因为肿瘤分子生物学在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提供了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1. 肿瘤的分子机制在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均对肿瘤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中,基因突变是肿瘤原发性发生的主要原因。
例如,p53、Rb、BRCA1、BRCA2等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表观遗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遗传现象,很多癌症都与表观遗传有关,如肿瘤细胞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表达等。
环境因素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如化学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和细菌等都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细胞内基因的突变或表观遗传的改变,从而导致细胞的失控增殖和癌变。
2.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肿瘤分子生物学为肿瘤学的人们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类癌症的发现和治疗方面,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肿瘤病患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此外,在免疫治疗领域,肿瘤分子生物学也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机会。
例如,使用免疫治疗的方法,利用T细胞、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等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和扩散。
肿瘤分子生物学在个体化医学的发展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分子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技术,根据不同的癌症类型、亚型、远处转移情况、个体化基因和表型指标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
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肿瘤是指体内某些细胞失去了正常生长和分化的生物调控机制,开始无节制地增殖,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不良生物学行为的异常组织。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其最大的致命因素之一。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许多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对于了解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的角度来探讨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本质。
I.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肿瘤侵袭和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 细胞脱离基底膜: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第一步是肿瘤细胞从原始肿瘤组织中脱离出来。
这个过程是通过特殊的内皮细胞和周围基质分泌一些解质酶和蛋白酶,打破细胞和基质之间的粘附连接来实现的。
2. 细胞间基质间隙:肿瘤细胞脱离后,它就开始侵入周围的组织。
这个过程是通过肿瘤细胞通过基质间隙的方式进行的。
3. 局部转移:肿瘤细胞在周围组织中生长并扩散,逐渐形成更大的肿瘤。
4. 远处转移:一些肿瘤细胞则会破坏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远离原发病变的部位,再次开始生长和扩散,最终形成远处转移的肿瘤。
II. 分子机制1. 蛋白酶和解质酶的作用:在肿瘤细胞脱离基底膜的过程中,由于内皮细胞和周围基质分泌了一些解质酶和蛋白酶,这些酶可消化基质,使肿瘤细胞脱离基质并进入周围组织中。
2. 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细胞表面受体是一种能够感受周围信号的分子。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细胞表面受体具有调节基质附着、细胞外基质分解和细胞间黏附作用的作用。
3. 细胞骨架的作用:细胞骨架是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内结构,可帮助细胞维持形状,进行细胞内转运等。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细胞骨架可帮助肿瘤细胞改变形状,并进一步发展成肿瘤。
4. 基因表达的调控: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一些基因表达的调控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增加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癌症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治疗
癌症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癌症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变化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分化程度低、生长速度快和易于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包括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肝癌和结肠癌等。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为止,癌症仍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并且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癌症的发生和转移是一种复杂的分子生物学过程。
在癌症形成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变化的细胞逐渐失去了正常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功能,而变得失控,开始不受限地增殖和扩散。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自身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但由于基因突变的原因,这些新的细胞开始表现出来与老细胞不同的特征,例如增殖性能的增强、趋化能力的提高以及细胞凋亡的减少等。
这些变化导致了细胞增刚和浸润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和转移。
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多种分子机制参与其中。
从基因水平上来看,毒性物质、化学品和辐射等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速肿瘤发生,这是由于这些因素可以引起DNA分子的突变或损伤,进而导致细胞恶化。
同时,在癌细胞生长过程中,调控细胞生长的几个重要信号通路也发生了改变,包括RAS、PI3K、CDK和EGFR等。
这些信号通路在正常细胞中参与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等重要过程,但在癌细胞中,它们则表现为恶性行为。
除了分子机制的改变,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还受到微环境的影响。
肿瘤周围的微环境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和细胞附属体等。
这些物质可以影响肿瘤生长和迁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长和转移。
通过与癌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微环境可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增强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针对癌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或其他放射性粒子杀死和控制癌细胞,其疗效与累计剂量和肿瘤类型有关。
化学治疗通常采用化学药物来直接杀死癌细胞,或者通过化疗与其他治疗方案相结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恶性生物行为及分子干预
项目名称: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恶性生物行为及分子干预首席科学家:詹启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起止年限:2009.1至2013.8依托部门:教育部一、研究内容1.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恶性增殖、侵袭相关分子机理肿瘤是一种“细胞转导通路异常”性疾病,我们将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技术,重点研究抑癌基因p53、BRCA1、Gadd45介导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蛋白Aurora-A、Cyclin B1、Plk1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恶性表型形成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
从而揭示细胞增殖失调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内在联系。
2.细胞凋亡和分化异常与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异常与侵袭特性生长密切相关。
促进细胞死亡的机制失活和抑制凋亡的分子的大量表达使癌症细胞存活延长,使基因突变的积累和癌变机会的增加,同时凋亡机制的异常导致肿瘤细胞具有抗药性。
通过对细胞死亡新机制、肿瘤干细胞凋亡相关研究、细胞信号转导与凋亡调控等研究,深入探讨侵袭性生长的机制。
3.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的内在关系以恶性肿瘤干细胞特异性表型为突破口,从白血病干细胞延伸至实体瘤干细胞,研究其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特性,探讨肿瘤转移的起始因素和关键分子生物学性质,认别恶性肿瘤干细胞与微环境或肿瘤“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为特异性打击肿瘤干细胞作为彻底消除肿瘤转移潜能的一种新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4. 肿瘤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介导的肿瘤转移机制已鉴定肿瘤组织中血管表达Tim-3和淋巴管表达Sema4c等是沉默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活性分子,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的对话,诱导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是新发现的肿瘤免疫逃避机制。
在本项目中我们拟进一步研究血管和淋巴管促肿瘤转移的动力学,应用切片流式细胞仪等最新一代高通量组织和细胞分析平台,确定血管和淋巴管中预示早期肿瘤转移的始动免疫分子和对其进行靶向干预策略的有效性。
肿瘤转移的分子基础
血管新生包括以下步骤: 血管内皮基质膜溶解 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 内皮细胞在迁移前沿增殖 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 形成新的基底膜
血管新生是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因 子均 衡作用的结果
血管生成刺激因子 :VEGF、 FGF、 EGF 、 angiogenin 、TNF-α 等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angiostatin、endostatin、 PEDF、γ干扰素等
〔四〕纤溶酶及其调节因子与肿瘤转移
纤维蛋白溶解酶能水解大多数细胞外基质物质,在 血管形成、肿瘤细胞脱落、基质浸润、侵入和逸出循环 系统、继发脏器移行和微环境改造等发挥重要作用。
由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PA和PAI调节生成。
TIMP的种类和功能
TIMP1: 糖蛋白,能抑制所有活化的胶原酶 TIMP2: 非糖蛋白,结合 MMP-2的前体,明
显抑制MMP-2的活性。 TIMP3:? TIMP4: 从心脏组织中克隆出来,表现出
明显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作用。
三、 关于肿瘤转移的理论
〔一〕解剖学的观点
以器官的血流、淋巴的引流方向解释转 移
选择素〔selectin〕 该类粘附分子主要通过碳氢键连接 P型: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的粘附结合 E型: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结合 L型:存在于白细胞外表,白细胞与其他细胞结
合
整合素〔integrin〕
一组细胞外表糖蛋白受体,配体为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由 和 两个亚基组成
主要功能是参与不同细胞间的粘附、介导细胞与 ECM的结合等
• 异源细胞间的粘附:选择素;肿瘤细胞与血 小板、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结合。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 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整合素〔integrin〕受体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第三节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
自80年代后,提出了肿瘤转移机制的全新理论:
基因调控下多元体系肿瘤的转移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调 节的复杂过程,通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一 系列基因产物的参与,对肿瘤转移整个过程进行调控。
它涉及到:
肿瘤细胞遗传密码、表面结构、抗原性、侵袭力、粘附能力、 产生局部血凝因子或血管生成的能力、分泌代谢功能、肿瘤 细胞与宿主、肿瘤细胞与间质之间相互关系
用特异抗体或反义mRNA处理后,可恢复其 侵袭性。
3、肿瘤细胞E-钙粘连素基因突变——非侵袭性肿瘤变为 高侵袭性肿瘤。
(三)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
1、瘤细胞的运动: 原位运动:瘤组织侵袭时,瘤组织外层的瘤细胞向周围微环境伸出伪足 瘤细胞与靶组织接触和进入周围组织的细胞间隙时
伪足可牢固的粘附于靶组织或细胞
二、肿瘤转移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和淋巴管是其 脱离原发瘤到转移的开始阶段。
(一) 瘤细胞在脉管中的锚定粘附
少数在循环中运行并存活下来的瘤 细胞常相互集聚形成微小肿瘤栓子,当 到达特定继发脏器时肿瘤牢固地附着在 脉管内皮层。肿瘤细胞锚定粘附过程受 多种因素调节。在脉管内皮细胞表面有 选择素系列粘附因子。
肿瘤转移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侵袭和转移的概念
癌细胞侵袭: 癌细胞离开其原瘤灶组织 侵犯了邻近组织, 并在该处继续繁殖生长, 这个过程称之为侵袭。
转移:
癌细胞由原发瘤部位脱离,侵犯周围组织, 进而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部分瘤细 胞被淋巴流、血流带到另一远离部位或器官, 在该处与宿主组织相互作用后,继续存活和 繁殖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继发瘤。
1)粘附能力:高转移瘤细胞与靶器官实质细胞粘附力>
与非靶器官实质细胞粘附力
肿瘤细胞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肿瘤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要难题。
癌症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已知它与细胞基因突变、核酸损伤、癌基因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失活、遗传、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
肿瘤细胞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上与正常细胞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就肿瘤细胞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探究。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致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可能引起癌症相关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失调。
例如,肝癌常常与TP53基因的错义突变相关。
二、代谢变化肿瘤细胞的代谢与正常细胞相比存在显著差别。
肿瘤细胞往往选择厌氧代谢通路以便更快地提供ATP和合成生长所需物质而减少氧气的需求。
此外,肿瘤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酶催化能力增强,致使分解葡萄糖来产生ATP的速度快了很多,这被称为"Warburg效应"。
三、细胞周期失调细胞周期失调有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优势。
正常细胞要在特定的时间内自我复制,而肿瘤细胞则能够永无止境地分裂繁殖。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谷切分期和骨架期比正常细胞更短,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周期的长短得以调整,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四、凋亡和自噬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失灵有助于其在体内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细胞通过减轻和隐蔽自身对凋亡信号的响应以避免死亡,这与增强坏死因子调节信号途径(NF-κB)的活性有关。
此外,肿瘤细胞改善自身生存条件而不是因饥饿而死亡的能力也比正常细胞更强。
在缺乏营养或氧气的情况下,肿瘤细胞能够通过自身的代谢和细胞器功能来提供自身所需物质并使得自己更耐受缺乏营养的环境。
五、表达变异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是染色体水平或基因水平(蛋白质的翻译)上的表达变异。
这些变异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形态、功能、代谢和生长。
肿瘤细胞的表达变异通常体现在基因的激活、同源或异源重组和不稳定性状态。
小结肿瘤是由一系列基因突变和表达变异驱动的细胞异常增殖疾病。
肿瘤细胞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细胞强制增殖的能力非常强,导致它们无法像正常细胞那样受到外部信号和内部循环的调节而自我复制和快速分裂。
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肿瘤是指由生物体内某种细胞大量增生、失去正常功能并无法受机体调控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基因突变、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途径、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分子机制的参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分子层面探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一、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基因突变是指生物体内某些细胞的基因DNA序列发生改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基因突变是引起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变基因,它们影响了细胞的生长、修复和凋亡等功能,并使得细胞不受机体的控制而产生异常的增殖和转移。
一些肿瘤家族中的基因变异也被证实是致癌基因的一部分,例如BRCA1和BRCA2等基因,它们突变会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等遗传性肿瘤。
二、信号途径在肿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因突变以外,信号途径是控制肿瘤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细胞内的信号途径是由多种分子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可以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特别是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信号途径对生命活动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
肿瘤细胞的信号途径被异常激活,使得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正常平衡被破坏。
例如,Ras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这种现象在人类癌症中很常见。
因此,研究信号途径的异常调控对于治疗和预防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细胞周期调控对肿瘤发展的影响分子层面上,细胞周期调控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胞周期是细胞从分裂到再分裂的一系列生物学事件的过程,包括DNA复制、细胞分裂和分化等过程。
细胞周期的调控和细胞周期蛋白(如细胞周期蛋白CDK)的激活与否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发生了变异和改变,使得细胞的生长失控并分裂不受限制。
在现代治疗中,靶向细胞周期调控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疗法,有望成为治疗肿瘤及其他疾病的有效手段。
总之,分子机制是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科学家对肿瘤的深入研究,分子机制的逐渐解析将为肿瘤治疗开创新的思路。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方向。
肿瘤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然而,由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仍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以便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的基因变异肿瘤的基因变异是导致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我们能够更精确地鉴定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异。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的基因变异有多种类型,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染色体数值异常、基因重排和突变等。
这些基因变异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这些变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
2. 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肿瘤细胞中的变异基因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信号通路来改变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许多肿瘤类型都是由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
例如,肝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肿瘤,多与Wn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则多与HER-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3. 肿瘤免疫学肿瘤细胞具有避免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从而滋生和发展。
免疫治疗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因此对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免疫学特征与其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例如,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微环境肿瘤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分子信号。
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
微环境可以决定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进而影响其发展和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展的影响,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五章肿瘤分子生物学【共45张PPT】
②RV致细胞转化的性质
急性(快速)转化型:Ⅰ感染后短期内(几天/几周) 体内出现实体瘤/白血病;Ⅱ癌基因位于病毒基因组内; Ⅲ大多可使体外培养的细胞发生细胞转化。
非急性(慢性)转化型:Ⅰ感染后需较长时间才 能致瘤;Ⅱ病毒基因组内不含基因;Ⅲ体外不能 使培养的细胞发生转化。
现已发现,鸟类Rous肉瘤病毒导致白血病。人T细 胞白血病病毒导致T细胞白血病。
③V-onc基因
在病毒基因组中含有与细胞恶性转化能力密切相关 的基因,称V-onc。因含在病毒基因组中的V-onc, 其编码的蛋白质使细胞失去生长控制能力而发生转 化,呈现恶性表型,有关RV的V-onc基因已发现有 100多种。其中有10多种与人类肿瘤发生有关。不同 的V-onc均呈现有组织的特异性,不同的V-onc,一 旦整合到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组中,有时会导致肿 瘤的发生。(如表)
②C-onc基因与特定肿瘤的关 系
C-myb: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 C-myc:Burkitt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等 C-eh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sh:肠癌,胰癌,肺癌 C-gip:卵巢癌,肾上腺癌 C-gsp:垂体腺癌,甲状腺癌 C-ret:甲状腺癌
③C-onc转化试验依据
⑤表达核内转录调控的癌蛋白
C-enbA、C-ets-1、C-ets-2、C-fos、C-jun、 C-mgc等这些基因有一些区域具有与蛋白 质结合的功能结构域,其基因产物可与 DNA结合,也可先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二 聚体后,再与DNA结合,然后调控下游 靶基因转录。如C-myc产物在核内与 DNA结合后,可调控DNA复制,使细胞 持续增生,不能进入终末分化,呈幼稚 类型,即癌。
C-myc基因需几种基因异常激活的协同作 用,或由某一种基因先异常激活而促发 一系列其他C-onc活化而致癌。如在 NIH3T3细胞中,单加C-myc或C-ras,无 恶性转化;若先加C-myc,则细胞仍处于 静止的G1期,C-myc表达水平低,后加 C-sis蛋白同源物PDGF,此时,C-myc表 达增加,发生恶性转化,其中,C-sis的 活性蛋白PDGF对C-myc表达起协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它 是 一 个 多步
、
赚 复 杂 的 连 续 的主 动 过 程
、 ,
从 分 子 水平 上 来 认 识 它 由 多种基 因 参与 调 控 如 种 瘤 转 移抑 制 墓 因 原
、 、
,
痛 基 因 和 抑 疹 基 因 蛋 白水 解醉基 因 细 胞 枯 附 分 子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及 层 拈连 蛋 白 等
.
N e u r l 19 9 7 ; 4 1 ( 2 ) : 3 8 冬3 9 1 o N e u r l 1 9 9 ; 4 3 ( 1 ) : 5 吞7 1 o 8
, ,
,
.
,
一
.
,
0 9
9
力 学 提供更 全 面 的 描 绘 ; 但 M R S 对 时 间 可
重 复 性及量 化研 究 的 技 术 性 要 求 较 高
,
,
,
且 随 癌细 胞 分 化
,
本文 将 部 分 相 关 基 因
越 差 组 织学 分 级 增 高 突 变 或 等位基 因 缺 失
的频 率 越 高 而且 在 不 同种 类 的肿 瘤
。
,
做一 综述
、
。
n
m2 3
、
一 肿 瘤 转移 抑制 基 因
基 因 对转移 潜 能 的影响 似 乎不 同
、 、 、
。
在 结直 肠
门 I 1 ‘ ,矛
.
.
—
.
△ 武 汉 同 济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同 济 医 院放 射 科
参
,
考
,
文
献
俘
.
,
.
,
.
,
与 临 床 有 较 强 相 关 性 的 定 量 研究 方 法 自常 规 M R
I
、
对来
7 2 1 72 7 a ra n 4 2 09 18 N 巧 9 8 7 6 3 1 ” 5 3 Na r v n a a
响 提 供 了重 要 方 向
。
。
随 着对肿 瘤
浸 润 转 移机 理 研 究的 深入 为 预 防 和 治 疗肿 瘤 转 移 以 及 从 分 子 水 平研 究 化 疗 栓 塞 对肿 瘤 转 移 潜 能的 影
关键 词
肿瘤
浸润 转 移
机理
基因 表达
,
肿 瘤 浸 润转 移 是肿 瘤 的 恶 性 特 征 之 一
n
m 23
一
H
:
比
n
n
m23
一
一
2 践 要大 一 些 1
但
。
使 之 具 有致 癌活 性
r es s o r
u r 抑 癌 基 因 (t m o
a n
也 有 作者 认 为 m 2 3
n
l H 与 m2 3
n
一
践 合并
4
pp
) 又 称 抗癌基 因 (
、
t
i
一o n
o c
表 达 可 能 是 肝细胞 癌极 为 重 要 的 预 后 指 标
m 2 3 基 因 抑 制 肿 瘤 转移 的 机 制 1 , 3
: 】
g
e n ) 是 一 类可 抑 制 细 胞 生 长 并具 有潜 在 抑
, ,
¹
癌 作 用 的 基 因 当 发 生 点 突 变 基 因 缺失 或 异 常表达 可促 进肿瘤 的 发 生 发 展 与肿 瘤侵 袭
.
o s
.
o s e
,
,
.
,
y Le
.
还 有 其他
、
M d 19 9 7 F i l ip p i M
,
灌 注 成像 钠
,
1 : 4 26 et a l N e u r o l 呢 y 19 9 5 ; 4 5 ( 3 t l ) : 4 7 冬4 8 2 P n e : 洲七r ‘f i e ld M A e r a l M a g n R M d 19 6; 36 39 ) X ( T i e v s k y A L e t a l P r e In t s x : Ma g n Re s n Me o o d 19 9 ; 7
1
、
1 14 C a m p i A e t a l N e u r r a d i o l o g y 19 6 ; 38 ( 1 ) : 1 15 1 1 9 o : H i e h le J F e t a l 叮N Re u 19 9 5 ; 1 6 ( l; ) 6 乡7u7 a er n e t a G 叩 i i C l J N r l 19 7 2 4 【 P p l 3 1: 5 2 4 o S e l k a m a 6 N i e h o lt G J e t a l P r e I n t j o Ma g n R e s o
·
e D
.
,
a n a
5 P A
e
t a
e t a
.
l
.
l A
.
n An n
.
n
M R S 及 特殊 的 M R S I 的 数据
,
进行 多 方 式 的 统 计分 析
为 M S 病理 变 化 动
、 ,
e e a r a n ; : a S h i l l i P t l B i 19 9 1 2 2 ( P t 3 ) 5 13 5 2 1 n e a : 9 a F l i ti e Aa t l eA N R n1 n9 98 e; 19 ( l ) 2 2 冬22 Jt a u : o o 8 ) ( D e e e S fe n a N e ul A N ; r l 19 6 ; 3 ( 4 ) 9 l L M t l J N r l 1 9 7 2 4 4 I S u p p l 3 1 : 5 37 o r e
.
,
.
,
术 尚待 进 一 步发 展
。
( 收 稿 19 9 9 0 5
一
一
06
修 回 1 99 9
一
12 07
一
)
335
·
国 外 医 学 临 床放射 学 分 册
2 0 以)
年第 6 期
·
骤 连 续 性 的 主 动 过 程 从分子 水 平 上 认 识 则 是 由多 种 基 因调 控 的
。、,来自抑制 肿 瘤转 移 的 作 用 失 活
肿 瘤转 移 抑 制基 因 是一 类 特 殊类 型 的 抑 癌 基 因
,
癌 乳腺癌 肝 癌 恶 性黑 色 素 瘤 食 管癌 膀
胧 癌 卵巢 癌等 肿 瘤 中
, , 、 ,
、
最 引 人 注 目 的 是
23 ) 基 因
。
n
m2 3
n
m 2 3 表 达 与 转移 潜
,
(
e 研究 院 S e 等 19 8 8 年 根 据 它 在 7 个 转 移 t g
o n
me
t a s t a s is
它 是 美 国 国 立 癌症
能 呈 负 相 关 高 表达 转移 少 生 存期长 ; 但 在 神 经 母细 胞 瘤
、
胰腺癌
、
淋 巴瘤
、
白血 病 等
。
,
潜 能 不 同的 k
,
一
17 3 5
小 鼠黑 色 素 瘤 细 胞 株
,
m3 n 2
i B
8/
o x
高表 达 与肿 瘤转 移程 度呈 正 相 关
,
如 回 波平 面 质 子 密度
l
成像 及
,
T G
E S
序列
,
,
由 于 图像 分 辨 率相 对 较
低 对 M S 病 变 尤 其 是小 病 变 的 敏感 性 低 于
CS E 1 1 4 2
,
但 对 于 需 要 减 少 扫 描 时 间的 患 者仍
。
是有 帮 助 的 的重 要手 段
连 续 M R 检 查是 监 测 治疗效 果 M T R 直 方 图测 量 提 供 了一 个
一
中表达不 同 用 减 交 叉 法 将 其 分 离 所 得 在 高
n 转移 细 胞 株 中 m 2 3 m R N A 表 达 比 低 转 移
曾报 道 1 例 小 肝 癌 切 除 后 未 复 发 者 7
H
;
,
0 1 其 n m 23
的 表 达 比癌 周 肝 组 织 高
细胞 株 少 1 倍 0 个 即 m 23
下 降 从 原发 瘤 脱 落 这是 肿瘤 转移 的 先决 条
管 滞 留并 粘 着
殖
,
,
再 次 穿过 血 管 壁 并 定 居
。
增
件川
。
º 脱 落 的 癌 细 胞 与细 胞 外基 质 通 过 特
。
形 成转 移灶
肿瘤 转 移是这 样 一 个 多步
异 受体识 别 结 合并相 互 粘 附
» 癌 细胞 粘 附
一 些较 快 的 成 像 技 术
。
。
e a r a n i 19 9 6 ; 1 1 9 ( 4 ) : 1 3 1 3 55 6 4 F i li 即 1 M t l B : P a lm e r 5 e t a l R a d i o l o g 0 : y 19 9 9 : 2 10 ( l ) 1 4 乡1 5 3 : T u b r i d y N e t a l B r J R a d i o l 1 9 8 ; 7 1( 8 8 别 压 别 5 4 ) : o a a n a ; - 2 s W 】n k y L e t l C l i l m g i 眼 1 9 9 8 2 . ( 6 ) 3 8 5 3 9 J s e e a a n e n : A o n g m r 匹 h J P t l M g R s I m a i g 19 1 ; 9 ( 1 ) 10 认 1 1 3 v e e a r a n : a D i t eC A t l e B a i 1a 9 n4 ; 1e17 (n1 ) 4e 华5 8 t S fa n N l M g R s 19 5 ; 3 4 ( 3 ) : o M d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