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得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根源:明治维新及逐渐形成的“大陆政策”(朝鲜、东北、台湾、中国、世界)(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通过侵略战争转移国内危机;(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要求政治上瓜分世界,经济上资本输出。

2、过程:
(1)1894年7月,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

(2)1894年9月,黄海海战。

(3)战场:由海外到海内,由海战到陆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内容影响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国际关系
“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
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开始
编练新军
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如公车上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二.义和团运动(1898年—1901年)
1、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重。

(2)直接原因:19世纪末,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发展
2、概况:(1)口号:“扶清灭洋”
(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3)清政府态度:镇压——利用(扶而用之)——镇压
(4)主要活动:先地方——后北京
(5)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地点:廊坊——大沽
3.启示:
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时代局限,不能不提不出科学的纲领、统一组织和领导,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的宗教信仰,所有最终失败。

4.意义: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5、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进步意义
(1)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3)得到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也广泛动员了民众参加;
局限性:
(1)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
(2)“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3)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三.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1)根本: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政治上瓜分中国,经济上要求资本输出。

(2)直接:义和团动兴起;
(3)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2、过程:(1)1900年6月——1901年9月
(2)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危害
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抵押加重人民的负担,也大举借债,导致海关主权完
全丧失,税收受列强控制
设使馆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拆炮驻兵腹地置于列强军事控制;
严禁反帝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设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中国半殖半封建完全形成
四、近代前期(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采取的措施:
1、洋务派:洋务运动
2、清政府:⑴戊戌变法(1898年)
⑵甲午战后,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1895年)
⑶八国联军侵华后,进行新政(1901——1905年)
⑷为防止革命,维护统治,进行预备立宪(1906——1911年)
主要目的:挽救清王朝统治
客观效果: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