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观点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1. 引言1.1 概述"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是指以儿童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确保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关注和支持。

儿童本位教育强调重视儿童的参与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力。

通过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和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儿童本位教育也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未来发展中,儿童本位教育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做出贡献。

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和实践儿童本位教育,以提升教育的水平和影响力。

"2. 正文2.1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理念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理念是指将儿童的需求、利益和权利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以儿童为出发点和归宿,确保教育活动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强调教育应该以儿童为本,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实践中,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育者应当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充分发挥儿童的潜力,全面推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需要不断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教育决策和规划中来,使教育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当采用针对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最终,通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方针,只有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这一理念,不断探索更具体的实践路径,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2.2 儿童参与决策儿童参与决策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是体现“儿童本位”理念的关键之一。

简述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国家对儿童的角色和地位的看法和态度。

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强调国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国家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时应该以儿童的利益为出发点。

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权利和保护的一种重要理念,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国家本位的儿童观的提出,旨在强调国家对儿童权益的重视和保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同时,国家本位的儿童观也意味着国家应该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积极承担起保护儿童权益的责任,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国家本位的儿童观的概念,阐述其内涵和基本特征。

接着将详细探讨国家本位的儿童观的特点,包括其对儿童的教育、保护和福祉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将分析国家本位的儿童观的意义,探讨其在社会发展和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并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对儿童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概念、特点以及意义的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儿童问题的认识,并提出提高国家对儿童的关注和保护的建议。

同时,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快乐的儿童成长环境,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正文2.1 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概念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是指国家在儿童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即将儿童作为国家和社会中最重要的成员和资源,着眼于保障儿童的权益和发展。

国家本位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和关爱。

在这种观念下,国家将儿童的权益置于首要位置,努力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教育和发展的环境,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健康地成长为有责任心、有创造力的公民。

解读鲁迅作品中的儿童观-毕业论文

解读鲁迅作品中的儿童观-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儿童是社会进步的新兴力量,是祖国的未来。

本文以鲁迅作品中有关儿童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基础,结合鲁迅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来研究鲁迅对儿童的观点态度。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以早期鲁迅认为儿童是“性本善”观点来论证鲁迅早期的“儿童本位观”,第二部分是鲁迅随着自己思想的丰富,逐步发现儿童也被社会“丑”化,认为儿童也带有人性“丑”的一面,第三部分反思鲁迅对儿童态度矛盾性的解析。

关键词:鲁迅;儿童本位观;人性“丑”;矛盾性。

AbstractChildren is the emerging power of social progress, is the future of our motherland . Based on lu xun's works i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the research basis, the combination of Lu Xun's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o study Lu Xun's attitude toward children's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discuss, the first part is the Lu Xun thought that children's early \"\" goodness views of Lu Xun's early is proved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children \", the second part is as the abundance of his thoughts, Lu Xun has found that children have also been social \"ugly\", thought that children with humanity \"ugly\" side, the third part reflection of Lu Xun's attitude toward children contradiction parsing.Key words: Lu Xun ;Children's standard view ;"Ugly human nature";Contradiction.目录TOC \o "1-3" \h \z \u 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引言1一、早期:“儿童本位观”1(一)释放天性,顺应自然1(二)尊重儿童,平等对待2(三)独立自主意识3二、发展:封建人性的传染4(一)被同化的“丑”5(二)“性本恶”6(三)文化传承6三、反思“矛盾性”的解析7结语9参考文献10谢辞11引言在鲁迅作品中,关于儿童的文字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儿童的成长备受鲁迅关注。

育人本位的儿童观案例

育人本位的儿童观案例

育人本位的儿童观案例育人本位的儿童观案例一、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

如何正确看待和培养孩子,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以育人本位的儿童观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培养孩子。

二、什么是育人本位的儿童观育人本位的儿童观是指以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格为出发点,以满足个体生命需求为目标,注重个性差异和个体价值,尊重儿童自主性、创造性和主体地位,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核心内容。

这种观点强调对孩子进行全面、科学、有计划、有方法的教育与引导。

三、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五年级学生,他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各科成绩中名列前茅。

但在家里,他却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认为他不够听话,总是想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

他们认为小明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把成绩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育人本位的儿童观应该如何应用呢?1.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主权首先,我们需要尊重小明的个性和自主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这是需要被尊重和认可的。

我们不能将孩子塑造成符合我们期望的形象,而是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2.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小明的全面发展。

虽然他在学校表现出色,但他在家里与父母产生了矛盾。

这说明他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包括学习、运动、艺术等方面。

3.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最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只有建立了良好亲子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并且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四、总结育人本位的儿童观是一种以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格为出发点,以满足个体生命需求为目标,注重个性差异和个体价值,尊重儿童自主性、创造性和主体地位,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观点。

在实际案例中,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主权,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并且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并且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摘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学习与游戏的主要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充满探索的好奇心和兴趣,拥有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获得全面发展,这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儿童本位的区域创设理念,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为儿童的学习提供充分的材料和机会,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的成长。

关键词:儿童本位,区域环境,创设策略区域活动最开始起源于欧洲,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现今成为我国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区域环境创设,主要在区域物质环境和区域心理环境两方面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不难发现逐渐显现鲜明的理论立场,体现儿童本位理念。

儿童本位理念即教师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以儿童为中心,满足儿童对环境的实际需求。

但在幼儿园实际区域环境创设中,仍然存在教师对儿童本位理念不够明晰,对区域环境创设的认知缺乏,致使区域环境没有真正引起幼儿的兴趣,无法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一、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创设对儿童发展的意义皮亚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中提出,幼儿新知识的习得是主体与客体充分互动中自主建构的结果。

因此,幼儿的知识并不能由成人直接灌输而得,而是幼儿在主动与客体相互作用并通过自主建构而形成。

区域环境的创设能够适应幼儿获得新知识的特点,满足幼儿探索外在事物和认知发展的需要,对幼儿的社会意识、思维发展、创造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还能释放一定的班级教学管理压力。

二、儿童本位理念下区域环境创设的特点(一)动态性伴随时间流逝和幼儿年龄的增长,小中大班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能力均会有所不同,其次区域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之一,具有一定的生成性和灵活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变化和课程的发展及时调整环境,以适应幼儿的需要。

区域环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追随捕捉幼儿的变化,及时分析做出相应调整。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名词解析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名词解析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名词解析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已经成为主流观念,全面发展的课程是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作为全面发展儿童教育模式的一种,倡导以儿童为本,紧扣儿童的兴趣,把孩子的心态发展、行为习惯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套融汇贯通,体现儿童本位教育理念的实用性课程体系,使儿童全面发展。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以儿童视角看待课程的目的和内容,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将儿童的特点分析与课程的备课、教学、总结等方面进行结合。

课程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核心,体现儿童本位教育理念:关注儿童,深入了解,因材施教,诚挚有爱;重视儿童,提升儿童,激发儿童自主性,注重儿童自我修养与后天养成,实现儿童全面发展。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体系由五部分组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绪调节、社会能力和自我发展。

学习兴趣是指课程设计的兴趣,兴趣的学习将促使孩子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探索,同时有助于孩子带有更多的期待,进而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但是孩子的兴趣不能仅仅是个人的,也要考虑孩子的阶段特征及社会背景,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空间。

学习习惯是指课程设计的习惯,将孩子的学习习惯关联到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孩子们的课堂活动,以适应孩子的认知特点,以便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动归纳地进行思考批判。

情绪调节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和孩子内外因素经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态,所以课程设计需要注意孩子的情绪调节,通过课堂内容的设计、孩子的参与程度、课堂气氛的调控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从而达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的。

社会能力是指孩子参与教学活动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孩子的社会技能,培养孩子之间交流、团队协作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帮助孩子促进心理发展和社会行为的能力,使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自我发展是指课程实施的最后阶段,包括课堂讨论、参观、报告等各种活动,旨在促进孩子的自我发展,增强孩子的自省意识,加强孩子的自主能力,形成健全的自我发展意识,以健康创新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

优质儿童绘本的特点分析: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

优质儿童绘本的特点分析: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

优质儿童绘本的特点分析: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作者:刘美婵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49期儿童绘本是幼儿阅读的重要读物,大量的文献研究已经表明,绘本对于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儿童绘本的出版数量急剧增加,面对数量众多的儿童绘本读物,家长和教师迫切需要学会识别和选择真正优质的儿童绘本。

笔者认为,真正优秀的儿童绘本往往站在儿童的立场来进行创作,这是选择和识别优质绘本的重要标准。

美国儿童绘本领域的重要奖项凯迪克儿童绘本奖就将儿童立场作为评选优秀儿童绘本的重要标准。

从儿童本位的立场来审视,笔者认为,优秀的儿童绘本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儿童绘本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幼儿,好的绘本作家往往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只有深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遭遇、爱好、困难、挫折、烦恼等等,才能创作出真正有影响力、真正受小读者喜爱的作品。

例如,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作品《跟屁蟲》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这个绘本真实反映了幼儿时期生活的基本特点,那就是喜欢模仿。

作为儿童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经常到幼儿园去观察幼儿,这些与儿童共处的经历使他对幼儿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所以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儿童绘本。

又例如,绘本《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这个绘本反映了幼儿时期控尿能力尚不健全的特点,作品用幽默诙谐的故事来反映幼儿的日常生活,所以能够使幼儿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二、反映儿童的认知特点优秀绘本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

幼儿和成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认识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卢梭曾经指出:“童年期是理性的沉睡期。

”这句话表明,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依赖概念、命题和逻辑,而是动手操作、感官体验和游戏活动。

皮亚杰用感知运动阶段来描述幼儿时期认识发展的的特点,表明幼儿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和感知基础之上的。

总之,幼儿时期认识世界的显著方式是游戏和操作。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第一章一、1儿童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评价:积极: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题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出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不足:忽视成年作者主体性地位,忽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2、工具论:儿童为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评价:积极:它看到儿童文学的作用功能,既教育功能,不足:忽视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3、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评价:优点:肯定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肯定儿童文学是成人针对儿童阅读欣赏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创造的,注意了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

4、概念: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的文学品种。

二、范围: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经典性成人文学,非专为儿童创作,为儿童专,蒙养读物。

三、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1、相同点:都具有文学的属性,以语言文学为媒介,塑造文学形象,表到作者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2、不同:目标指向的差异,文化底蕴的差异,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接受对象的差异。

四、儿童文学的表现特征:1特定的表现内容:儿童的生活、心理、想象世界,刘緖源的“三大母题”: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事件、场面、手法或意向,也可以指主题或题材。

A 爱的母题:通过作品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孩子的耐心。

母爱型母题:内容: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做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也感受到爱的无奈。

审美:侧重审美感情的升华。

基调:情切温馨。

父爱型: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眼光来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审美:揭示人生的难题和奥秘。

基调:端正深邃。

意义:人类渴望爱,渴望家庭与社会的温暖,体现人类现实的一面,起源与人的现实发展需要。

B 顽童的母题:内容:表现顽童的任性和调皮。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奇异狂放。

意义:人类渴望自由,向往能够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名词解释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名词解释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名词解释
儿童本位是指将儿童视作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受众,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的文学创作理念。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注重以儿童的视角来描绘世界,以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表达,以儿童的情感和体验为创作的核心。

从儿童本位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儿童视角,儿童文学应该以儿童的视角来描绘世界,反映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思考。

作品应该贴近儿童的实际体验,引发他们的共鸣。

2. 简明易懂,儿童文学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作品应该易于理解,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3. 情感表达,儿童文学应该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通过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

作品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4. 有趣生动,儿童文学应该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吸引人
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

5. 教育意义,儿童文学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文学创作,注重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绘世界,关注儿童的情感和成长需求,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这种文学形式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成长。

论“儿童本位”翻译观

论“儿童本位”翻译观

论“儿童本位”翻译观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现状,提出儿童文学翻译应遵循“儿童本位”翻译原则,并且通过对照分析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英汉译本,从语言、文化等多角度印证该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本位夏洛的网一、儿童文学及翻译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儿童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每年都引进大量优秀的外国儿童读物,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翻译者投身该领域。

尽管如此,儿童文学依旧是被忽略和轻视的领域:1,整个社会将儿童文学及其文化看作“小儿科”;2,我国专门从事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学者少之又少,笔者统计了2007年到2012年期间,《中国翻译》上总共发表的750多篇文章中,没有一篇是关于儿童文学翻译及理论研究的;3,国内还没有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翻译相关的独立学科。

二、“儿童本位”观的内涵nida在translating meaning中提到“12岁孩童的文本与受过高等教育的成人的文本构建是完全不同的”(nida,1982:51),所以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更加注重对象性,除了要准确传递原文意思之外,还要求译文符合儿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一切以儿童读者“看得懂,喜欢看”为原则,即“儿童本位”原则。

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领域,著名翻译理论家riitta oittinen的著作translating for children影响最为深远。

书中她区分了translating for children(为儿童翻译)与translating of children’s literature(翻译儿童文学),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成人)与预想读者(儿童)对话的过程。

(oittinen,2000:224)“为儿童翻译”(translating for children)强调了儿童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肯定了“读者本位”观的重要性。

朱自强教授在《儿童文学概论》中对“儿童本位”观作了更为精确的定义:以儿童为显性读者,成人为隐性读者,这样才能赋予儿童文学隽永的意味(朱自强,2009:89)。

“儿童本位论”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夏洛的网》任溶溶汉译本为例

“儿童本位论”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夏洛的网》任溶溶汉译本为例

“儿童本位论”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夏
洛的网》任溶溶汉译本为例
张静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24(12)4
【摘要】儿童文学翻译中,遵循儿童本位观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儿童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度和喜爱度。

而合适的翻译策略选择又会提升译作的质量,为儿童营造更佳阅读体验。

因此,从儿童本位观视阈出发,通过分析经典儿童读物《夏洛的网》任溶溶先生的汉译本分别在词汇、语句以及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在词汇层面,任溶溶会使用口语词、拟声词、语气词、叠音词以及四字成语。

在句子层面,译者采用了灵活的句式,明确了语句的逻辑。

在文化层面,译者添加了注释文字,保留了异域元素,弥合了文化鸿沟,有利于儿童文学翻译翻译工作更好进行,满足儿童读者的需求。

旨在为儿童文学翻译工作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恰当的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提升儿童文学翻译的质量和深度,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期待。

【总页数】9页(P548-556)
【作者】张静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的言说类动词汉译——以任溶溶的《夏洛的网》中译本为例
2.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夏洛的网》任溶溶译本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

“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

“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摘要:周作人和丰子恺二人的儿童观,是“研究”与“审美”的不同层次;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是“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与“拒绝入世”的分道扬镳,归根结底,是“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的分歧。

本文就二人观点展开对比叙述。

关键词:周作人;丰子恺;儿童观哲学界和文学界对儿童的看法存在着两个彼此对立,此消彼长的阵营。

一个是立于经验主义之上的儿童观,他们将儿童看成是未成熟的大人,强调教育和教训对于儿童至关重要。

笔者将其称之为“成人阵营”。

一个是浪漫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的儿童观,他们反对教训,强调儿童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推崇儿童的创造力和娱乐心性,要求解放儿童。

笔者将其称之为“儿童阵营”。

毫无疑问,周作人和丰子恺是中国二三十年代坚定的“儿童阵营”学者。

一、“发现儿童、赞美儿童、解放儿童”的共同目标历史语境里的周作人与丰子恺,他们的文艺创作就如两条直线,唯一的交点只有《儿童杂事诗》。

在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上,这本小册子有其不可撼动的地位,其意义不言自明。

因而从它出发,层层剥茧,笔者看到的是两座耸入云间的大厦,它们以“发现儿童、赞美儿童、解放儿童”为根基,抛开了动乱时代的悲观主义,真正看到“个人”,看到“儿童”自身。

(一)发现儿童——儿童是独立的个人无论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还是儿童崇拜的儿童观,都必须走过“发现儿童”这一基础性的观念改革之路。

而周作人和丰子恺是完全做到了的:早在1912年《儿童问题之初解》一文,周作人就表明了自己对儿童的重视,强调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批判长期以来国民对儿童的忽视。

周作人认为,国民对儿童的重视与否,已上升到国之兴衰的高度。

他强调儿童是完全的个人,有其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丰子恺也是一位发现和主张儿童世界的独立性的重要人物。

丰子恺发现了儿童看待人生自然,判断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視角,他们拥有自己完整的、独立的世界。

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主要理念与核心观点是什么?代表理论有哪些?

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主要理念与核心观点是什么?代表理论有哪些?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模块专题四 2 作业1、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主要理念与核心观点是什么?代表理论有哪些?答:主要观点儿童本位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流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对课程理论的整体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本着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儿童本位课程流派认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生成。

因此,他们在课程编制强调要依据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的环节,以便实现学生个体性的解放。

2、学生是完整的人,具体存在的个体在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看来,教育与课程的出发点是学生,特别是学生价值的养成。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体性存在的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特质,以学生的自我选择作为课程情境设置的旨归。

3、自我实现远比社会适应要真实得多因为学生是完整的人,是一个个鲜活存在的个体,因而,学生的自我实现就成为了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最终目标。

基于此,他们认为,教学与课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代表理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可以说是知识本位课程流派的顶峰,同时也孕育着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来临。

因故,将此理论作为儿童本位理论的开始与铺垫,如果没有泰勒原理的经典问题,也不会促使儿童本位课程理论的快速发展的。

泰勒原理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课程的目标是什么?依据这样的目标,将如何组织课程内容?针对已有的课程内容,如何有效地组织课程实施环节,面对的课程授受对象是哪些?评价课程实施环节,是否有效地完成了课程内容,达到了课程目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环节,也是构成完整课程的基本部分。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是针对知识本位课程,基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提出了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理论。

施瓦布的课程理论以实践兴趣为旨趣,强调儿童在实践中习得课程。

并且,在习得过程中,非常强调课程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意义连结。

他认为,儿童是真正的意义创造者。

“分析叶圣陶《小小的船》的成功之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分析叶圣陶《小小的船》的成功之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儿童文学取得相对独立的文学称谓与自觉,源自对“儿童”这一独立人生阶段的思维发展与心智水平的现代认知。

就像文人文学从民间文学中逐渐分离并取得相对独立的文体地位一样,儿童文学以对“儿童”的发现为基础,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

从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呼吁要“尊重儿童”,再到《不列颠百科全书》收录“儿童文学”这一条目,以儿童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儿童文学逐步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文学地位,也因其服务于人类童年精神生命的成长期而具有了明确的目标读者定位、精神引领与塑造的文学功能定位。

②在我国,历代学者不断对儿童文学概念做出界定,从中可见一脉相承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

严既澄在1921年发表《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一文,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内涵做出说明:“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儿童用的文学。

它所包含的,是童谣、童话、故事、戏剧等类,能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想象的东西。

”这种界定虽然还不尽完备,但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③通过五四运动前后对儿童文学的反复酝酿与讨论,文学界对儿童文学的界定有了较为清晰和一致的认识,集中表现在郭沫若1922年发表的《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

郭沫若首先提出,儿童文学不是“干燥辛刻的教训文字”,而是“儿童本位的文字”。

儿童本位的观点,既强调了儿童文学服务于儿童,又强调了儿童对儿童文学的制约作用。

这一观点,与现代儿童文学研究界所强调的儿童心理的特殊性是一致的。

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对儿童文学概念做出了阐释:“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剧曲),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的感官以直诉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力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

”郭沫若对儿童文学的上述阐释,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文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自他以后,许多儿童文学文论及学术专著都采用和沿袭了与之大体一致的观点。

④一代学人对儿童文学的拓荒性倡导与建设,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本土化发展,也奠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主动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基石。

“儿童本位”下的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

“儿童本位”下的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

幼儿教育2019 年 1 月35“儿童本位”下的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陈 枫(宁波大学 浙江宁波 315000)摘 要:从语言分析学的角度来看,班级就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1],幼儿园班级属于班级的下位概念,所以说幼儿园的班级生活也应该是具有组织性和制度性的群体生活。

幼儿园班级生活规则的制定应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和立场来进行制度化,让幼儿建构自己的经验、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儿童本位 幼儿园生活 制度化引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开始,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加入的第一个群体。

就和其它的社会群体比较来说,幼儿园班级不仅是幼儿在园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其生活的“家园”。

幼儿在班级中的学习和生活是其漫长社会化进程的开始。

班级生活有班级生活的规章和制度,幼儿园班级的“常规”就是班级生活“制度化”的体现。

何为“常规”?“常规”即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与规定。

“规则”是业已存在的规范,指向规范内容本身;“规定”含有主观性的一面,“谁”规定。

实际上,规定者规定的内容即规则。

那么,幼儿园班级的“常规”是谁来制定的呢?在提倡“儿童本位” [2]的幼儿教育理念下的“常规”制定该是怎样的呢?“制度化”一词最初出自伯格和卢克曼(Berger and Luckmann )的《社会实体的建构》(1967),将“某类演员将其习惯性行为类型化”称为 “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 ); [3] 布瑞德梅叶尔、史蒂文森《文化分析》:“当人们知道一种情境中如何行动——即他们知道自己希望他人怎样,他人希望自己怎样的时候——这种情境对于他们就可以说是结构化了。

这也就是说,他们对于这种情境有了一种共同的概念。

在这些期望不仅被认识到,而且得到积极评价的时候,这种结构就是在人群当中被制度化了。

”[4]根据以上两位的观点,郑三元[1]认为,制度化可以宽泛地解释为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人担负起社会的期望,即个人进行角色认可及角色扮演的过程。

儿童本位_从现代教育的原则到理想社会的生成

儿童本位_从现代教育的原则到理想社会的生成

儿童本位_从现代教育的原则到理想社会的生成儿童本位:从现代教育的原则到理想社会的生成引言当代社会对儿童的认知和对待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传统教育模式中,大人是孩子的指导者,而现代教育将儿童置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提出了儿童本位的理念。

儿童本位的教育方法尊重儿童的成长需求和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实现最大潜力的机会。

本文将分析现代教育中儿童本位的原则,并展望儿童本位教育对理想社会的生成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儿童本位教育的原则1.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本位的教育方法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人格和潜能。

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倡导包容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和资源。

2. 鼓励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传统教育模式倾向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儿童本位的教育方法强调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通过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启发式的问题,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儿童需要具备适应性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儿童本位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儿童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策略,并传授他们在新环境和新问题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4. 强调合作与社交技巧儿童生活在社交网络中,他们的社交技巧对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本位的教育方法鼓励儿童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能力,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儿童本位教育对理想社会的生成1. 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儿童本位教育重视个体发展和潜能的发掘,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儿童本位的教育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关注和照顾,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

这样的个体发展和成长将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素质教育的实现和人力资源的优化儿童本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儿童本位”下的翻译及策略——结合《小王子》两个汉译本的比较

“儿童本位”下的翻译及策略——结合《小王子》两个汉译本的比较

“儿童本位”下的翻译及策略——结合《小王子》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引言:《小王子》是一本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真爱、友谊、责任和成长的故事。

这本书的翻译对于读者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从“儿童本位”的角度出发,对比两个汉译本的翻译及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小王子》翻译为中文,使其更贴近儿童读者。

一、“儿童本位”的意义及应用:“儿童本位”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利益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

在翻译这类儿童文学作品时,翻译者应该以儿童的认知、表达和情感为依据,力求将原作中的意义、情感和故事传达给目标读者。

对于《小王子》这样的作品,翻译中的“儿童本位”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生活经验以及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与其中的情节和角色产生共鸣。

二、《小王子》两个汉译本的对比分析:将焦点转向《小王子》两个汉译本的比较,我们选取了庄自若和马振聘的两个版本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其中几个常见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版本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与“儿童本位”原则的契合程度。

1. “星球”与“行星”的翻译:在原作中,“星球”一词在描述小王子的旅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庄自若将其翻译为“星球”,这个词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有着广泛的理解和接受度,符合了“儿童本位”的原则。

然而,马振聘将其翻译为“行星”,这个译词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可能对一些儿童读者来说比较陌生,影响了理解和阅读的连贯性。

2. “盒子”与“箱子”的翻译:在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后,他所遇到的各个星球上都有各式各样的“盒子”或“箱子”。

庄自若将其翻译为“盒子”,寓意着一种装有秘密或梦想的小容器,更贴合儿童的想象空间。

而马振聘将其翻译为“箱子”,这个词更形象地表达了物理上的容器,可能对儿童读者的情感共鸣有一定的削弱。

3. “掌握”与“驯化”的翻译:小王子在与狐狸的相遇中提到了“掌握”和“驯化”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摘要】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概念是以儿童的需求、兴趣和价值观为中心,致力于创造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环境。

本文从理论支持、实践探索、案例分析、挑战与应对以及儿童参与度提升等方面展开讨论。

重点探讨儿童本位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实施儿童本位教育的方法,分析成功的儿童本位教育项目,并讨论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着重探讨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动力,提高儿童参与度。

总结了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实践的价值,并展望了儿童本位教育的未来发展,呼吁对儿童本位教育的持续推广和完善。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旨在引发对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的思考和重视,促进更好地关注和尊重儿童的权益和成长需求。

【关键词】教育活动, 儿童本位, 理论支持, 实践探索, 案例分析, 挑战与应对, 儿童参与度, 学习动力, 实践价值, 发展展望1. 引言1.1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概念介绍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是指以儿童的需求、利益和发展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为实现儿童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主体性,尊重和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儿童本位”教育概念的提出源于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和批判。

传统教育往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和个性。

而“儿童本位”教育则致力于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见,为其提供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支持。

儿童本位教育的核心在于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儿童置于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促使教育者更加关注儿童的实际需求和情感状态,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支持和认知激励。

通过实践中持续探索和创新,儿童本位教育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 正文2.1 理论支持:儿童本位教育的重要性儿童本位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儿童本位教育意味着将孩子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以孩子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符合他们年龄、认知和兴趣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就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这一理念进行深入探讨。

儿童本位教育强调尊重和关怀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尊重和被关怀。

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关注。

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教育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善意和温暖,从而愿意参与和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儿童本位教育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幼儿园阶段,教育者应该注重孩子的身体和感知发展,采用游戏、童话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阅读、写作、数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在中学阶段,则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儿童本位教育要以孩子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他们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在不同阶段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儿童本位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在教育活动中,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这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和探索,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也要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丰富教育资源,让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选择。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产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儿童本位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

教育者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活动和项目,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浅谈儿童本位与演讲教学

浅谈儿童本位与演讲教学

浅谈儿童本位与演讲教学1. 引言1.1 儿童本位教学的意义儿童本位教学是指以儿童的需求、兴趣和发展特点为中心,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儿童本位教学的意义在于充分尊重和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实践者,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

通过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儿童本位教学还能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教育氛围,营造出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儿童本位教学对于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演讲教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演讲教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演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演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组织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演讲教学中,儿童需要通过准备演讲稿、练习演讲和实际演讲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演讲也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素质。

通过演讲教学,可以帮助儿童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表现自己,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将演讲教学融入到儿童教育中,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

演讲教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不仅是提高学习效果,更是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儿童本位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儿童本位教学的核心原则是以儿童的需求、兴趣和特点为出发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阶段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以下是一些儿童本位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 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不应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研究内容基本观点
“儿童本位论”的呼应与开拓余璐本文总结新时期少年
小说(主要是中短篇
小说)的创作倾向,较
深入细致地阐述新时
期少年小说创作以少
年为主体,理解!尊重!
适应少年心理个性发
展的要求,体现少年
与成人在人格上平等
的观念,符合“儿童本
位论”的儿童文学观
1,五四时期新型儿童观的确立
2,新型儿童观下的儿童文学观
五四时期生成的新型儿童文学
观即儿童文学的服务和接受对
象是以儿童为
中心,要求理解儿童的世界,迎合
儿童的心理,尊重儿童的独立性
的“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论”的实质及其对几童文学的影响吴其南儿童本位论的提以及
它的弊端
按照这种儿童观,就必须了解
儿童心理,尊重儿童人格,照顾
儿童兴趣,发展儿童个性,丰富
儿童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废止那
种拿了成人的观念硬在儿童
头脑中灌的注入式教育。

杜威“童本位论”及其与中国童文学的关系
孙建江杜威的儿童本位论:儿童的兴趣之于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个性之于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的经验之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实用中学习
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儿童本位论强调儿童文学须注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须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
论儿童本位刘晓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