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区域发展联系》教案
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方案
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区域经济联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区域经济联系的类型和特点;3.能够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联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2.区域经济联系的类型和特点;3.区域经济联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经济联系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基本知识理解(30分钟)教师讲解区域经济联系的类型和特点,并给予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
学生通过听讲和讨论的方式理解和记忆区域经济联系。
3.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几个案例,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
案例涉及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联系,学生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如:为什么不同地区之间会有这样的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小组展示(3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和总结,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评论,加深对于区域经济联系的理解。
5.知识总结与拓展(2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提醒学生区域经济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并开展与其他相关知识的拓展讨论,如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等。
6.课堂练习与作业(10分钟)教师布置与区域经济联系相关的课后作业,并提供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展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于区域经济联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于区域经济联系的掌握程度。
3.回顾与学生的反馈和讨论,评估教学效果,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探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重要经济区域和企业,让学生实际感受和体验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性与影响。
地理必修3湘教版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状元笔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两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比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涵的意义和范围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的保证,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通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一体化组织的联合,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
在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会给东部地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促进东部地区的腾飞,所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是一种“双赢”。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①华北地区年总径流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②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③水污染严重;④水的浪费严重。
图示法记忆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主干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西气东输工程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出现有规律的经度地带性的变化。
西部电力资源的开发应该以水电为主,水火并举。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无污染、可再生、运营成本低等优点。
燃煤发电,无论是在煤炭产地建坑口电站,还是在东部消费区建火电厂,燃煤造成的废气污染和炉渣占地、土地再利用等问题都不解决,所以说水电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
通俗地讲,坑口电站就是在煤炭产地建设的大型火电站,就地发电,变运送煤炭为输出电力。
基础整理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资源跨区域调配;三是产业转移。
综合探究1.对比天燃气与煤的特点,利用状况及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可如表1-4-5所示。
特点利用状况对环境污染我国分布优点缺点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利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7%,世界平均比重为23%污染轻东北、华北、新疆等地煤炭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煤炭在我要能源消费中结构中占66.1%,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7%污染重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炭作为能源的优点恰好是天然气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大小及储存、运输的难度大小和回收周期的长短上;煤炭作为能源的缺点正是天然气的优点,主要表现是燃烧效率高低及对环境污染的大小。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教案
A、劳动力素质高 B、科技实力强
C、矿产等资源丰富 D、市场潜力小
【答案】 5、C
【解析】5、相当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的主要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地价、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故本题选C。
6、中西部地区目前不适合大量承接的产业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丁坝”的存在,减小了流水对河岸的直截了当侵蚀,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丁坝”的存在还能够提高河流中部流水速度,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而两岸的沉积还能够提高枯水期水位,利于通航。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少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因此积极影响可从缓解用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回答。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2、C
【解析】
2、迁入地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压力减小;迁出地的就业机会减少,可不能推动城市化进程;该企业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而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故选C。
(2019届人教版 区域经济发展 单元测试地理卷)下图示意的是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掌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廉价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B3.1.4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案:区域发展阶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兴趣和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授(15分钟)教师介绍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发展的背景和基本要素。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已开发的区域进行研究和分析。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确定该区域的发展阶段,并总结该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PPT、海报或口头陈述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该区域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
5. 整合归纳(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学生要深入了解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区域,了解该区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
要求学生以报告形式提交作业。
五、教学反思: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通过课堂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3. 布置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思考能力,深化他们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教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知识结构分析本章节紧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思想,在内容上,产业转移上承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等相关知识点,下接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区域联系影响区域发展的例证之一;本章节研究蕴含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思想,体现区域的差异性与联系性、整体性与开放性,即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各具特性、各要素及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特点;并表明区域地理学研究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实用科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在必修3的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2、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概括产业转移主要方式与地区转移规律;4、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5、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6、讨论产业转移对我省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二、过程与方法: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的学习指导;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供充分材料,运用典型案例激发探究思考欲望,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第1、2课时,感受当前世界背景下,我国、我省发展的机遇、成就与危机,培养学生发展民族经济的自豪感、使命感与紧迫感第3课时;教学重点难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二、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发现区位因素变化导致产业转移;2、问题-发现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3、引导探究法;仅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主要用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们的启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预计用时:2-3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本设计含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的全部内容;教学过程如下;课前准备课前5分钟让班长挑选角色扮演者,并把剧本给学生,以熟悉剧情;新课导入约5分钟;在演员继续熟悉剧本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阅读课文94-97页,思考:何谓是产业转移,其主要影响因素养是什么小品引入: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品演出内地大省的民工荒见附件一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请结合小品材料思考以下问题;李老板的企业属港资企业,80年代其工厂设在深圳,采用国内供应的面料进行加工,产品销往欧美;2004年,工厂迁往江西;1、80年代李老板在深圳投资设厂有何优势A、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及地区优惠条件;B、劳动力丰富廉价;C、近港口,海运便利;D、便于打开国内销售市场;2、2004年李老板转往江西设厂,主要是为了A、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B、充分利用当地价格低廉的土地;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D、传播新工艺、新技术;3、这一事件属:A、区域产业转移 B、国际产业转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描述产业转移的概念,概括其分类;教师同步板书;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分类;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材料二,请思考第4题;材料二:摘自南方周末江西省李水英这家企业所在的峰上大道上,有五六家同样的企业,他们都是盯住那些回家后不愿意继续外出的工人而来;但广东的林明标仍然在犹豫,在温岭,制鞋业的产业链非常完善,如果把工厂迁到内地,产业链不能配套,物流成本将随之上升;4、与李老板相反,尽管同样面临民工短缺,同业的王老板并未搬迁,这说明A、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影响利润的因素不止是劳动力C、王老板因循守旧,不敢与李老板同台竞技,缺乏企业家勇于开拓进取的魄力D、李老板对局势判断错误,王老板不欲冒然跟进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拔、承上启下: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多种因素都包括哪些方面能否举例说明;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教师同步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教师活动:运用刚才的分析结论,请思考以下材料中,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课文P94图A、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设厂;B、韩国汽车企业在北京设厂,在中国销售;C、香港服装企业在深圳设厂;2、香港回归前夕,一些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因对香港未来信心不足,将企业迁往加拿大、欧、美等地;3、北京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4、20世纪80年代,日币大幅升值、美币贬值;日对美投资加大;同期,亚洲四小龙货币亦大幅升值,导致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纷纷外迁;中国珠三角对外开放时期:国际背景5、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国家经济,暂时中断部分国家的产业发展进程;同时,金融危机引起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进一步恶化了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拔提问: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为例,以上哪一因素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哪一因素的影响力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变化对比如何课件展示:影响工业区位主要因素:土地、市场、工人、运输、水源、动力能源、原料、政策等教师点拔提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何异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课件展示:影响手机企业的要素主要有哪些摩托罗拉公司原布局区位与现布局区位比较,各要素比较优势如何结论:不论是工业布局或者是产业转移,其本质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以谋求更大利润;从这个意义上看,二者影响因素并无二致,只是不同的产业侧重的生产要素不一,加上原产业布局区所在的区域要素环境发生变化,或出于企业扩张需要,由此导致了工业区位的重新选择,表现为产业转移现象;即: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工业区位在更广阔空间尺度上的的再次选择学生活动:思考练习:1、国际产业转移中,一般先转移以下哪一类产业部门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C、轻工业D、重工业2、国际产业转移中,通常哪一类地区是产业转出区A、经济水平高地区B、经济水平低地区C、产业创新地D、新产业产生地归纳板书:三、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一带而过;课件展示材料,请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形式材料一、海尔企业海外扩张资料材料二、课文97页中外大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向上海聚集学生活动:思考归纳产业转移的形式教师转承点拔:国际上,以各种形式进行的产业转移,其原因除了有利于接近丰富廉价劳动力、廉价地租,降低生产成本;接近消费市场,扩大销售额等情况之外,从材料中你能否发现更多的理由学生活动:思考归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其他原因:1、有利于避开关税、贸易壁垒,降低成本;尤其当产业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外部成员国之间转移时2、有利于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反馈;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迅速实施本土化战略;教师同步板书;四、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他原因;教师点拔:本土化战略本质上也是以市场扩张为目的;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常以世界为市场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本投资,寻求最佳发展区位;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资源、商品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学生活动:运用刚才的分析结论,思考以下题目;图示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据此判断以下题目;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2.根据生产布局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3 .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强了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4.该公司第二阶段在a、b、c三国设厂,主要考虑因素是: A、接近丰富廉价劳动力 B.接近原料产地 C.避开贸易壁垒 D、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教师转承:产业转移是人类活动表现之一,它在扩大区际联系的同时,必然对区域环境的产生影响;请阅读课文材料,概括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学生活动:阅读归纳;教师同步板书;五、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活动:思考以下材料;材料1、P99图各产业分工环节的利润额度差距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尤其是制造业,被称为“世界的工厂”;材料3、争议激烈,民间与官方态度形成对比的一个产业转移案例:印尼金光集团造纸业在我国、我省的扩张;思考讨论以下题目:1、产品生产各环节中,价值链比较高的环节是哪一环节2、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向外转移的环节一般是哪一环节3、改革发放以来,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有利影响有何不利影响材料4、广东省企业出口DVD,每100美元利润中,需缴纳90美元专利费用材料5、坊间通行说法:“卖产品不如卖专利技术,卖专利技术不如卖标准”; 材料6、这是整个“中国制造”的痛苦,在全球价值链条上,中国只赚取了不到20%的利润,其他80%都被国外渠道、品牌商收入囊中;南方周末 2006、12、14思考讨论以下题目:1、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2、综合材料1-6,对我国、我省工业化进程有何启发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教师点拔: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地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地位,因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由此看来,我们应如何应对国际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师生共同交流,开放讨论:六、产业转移对我国、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启示;小结练习:略板书投影: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降低内部交易成本3、接近消费市场4、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地环境变化等三、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四、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五、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六、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发教学反思与设计说明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问题-发现法”,并揉合分层教学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措施如下;1、通过设置分层次的材料凸显认知矛盾,引发学生质疑和讨论,并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加深感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各有收获,取得个性化的发展;2、通过材料逐层呈现,使学生逐步深入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教学实践表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比较成功;3、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点拔、引导作用;4、在教材的处理上,力求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设计主要把握新课标要求,突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而对教材则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并补充了大量生动、实时的案例,以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开拓学生思路与视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5、在教学多媒体手段方面,本节教学设计的媒体主要用于展示材料,和投影板书,多媒体在此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呈现,并无喧宾夺主,力求锦上添花;整体设计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很好的创意空间,小品演出中,若干班级的学生有很好的即兴发挥,因此,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考虑让学生集众人的智慧,自行编剧演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能力;附件一:剧本内地大省的民工荒操作说明:剧本可以课前5分钟给学生,也可以提前一晚给;可以带稿上场,也可以脱稿;台词为教师建议,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大意;一切视情况灵活处置;有时间、有条件的,最好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行编剧;实践操作表明,提前一晚给剧本与课前5分钟给剧本的演出效果差别不大,甚至有临时准备的高二15班比提前准备的高二20班演出更精彩;在此应注意,小品一方面作为一种材料呈现的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体验与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起活跃氛围、引发兴趣的作用;主要不是表演赛,不必强求演出水准;内地大省的民工荒小品编剧:杨霜材料来源:南方周末、人民网角色:劳动局王局长,学生A饰;某服装企业李老板,学生B饰;民工,学生C饰;课件展示场景:冷清的劳务市场内;标题:内地大省的民工荒;引子:班长旁白:继沿海各大城市民工短缺现象出现之后,2006年,不少原为劳动力输出区的内地大省也纷纷表示劳动力不足;劳务市场内民工涌动、人潮挤挤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冷清和寂廖;挥手向局长以示介绍,请看,江西省劳动局局长为此正愁眉深锁班长下;劳动局王局长坐在桌前,以手支腮,愁眉苦脸:“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挨着人都可以来回月球好几趟了;13亿人咋就找不出几个民工呢省里头的企业净闹民工荒,没有人,开不出工;这不,弄得我这个劳动局长,专职管招工;最近遇到同学老友,他们都改叫我人贩子了”某企业李老板拎一包,从教室后面急上,口中一边说:“兴隆企业招工,企业兴隆招工我们厂专做衣帽鞋袜,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产品出口欧美,畅销全球;现在是订单滚滚,人手不够;急得我大老板亲自出马,到人才市场上来招工;”看到局长,上前握手:“王局长您好您好”王局长同时:“您好您好李老板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李老板:“王局长呀,我的厂原来是在广东深圳,2004年就冲着这里有充足的劳动力,把厂子搬到你们江西了;没想到才两年不到,这里也招不到工了您可一定要帮我们想法子啊”王局长:“你们的困难市委市政府都知道了,我们正在尽力解决;已经派出几路人马,前往贵州、四川等省份招工了;”李老板:“这里的情况怎么样啊”王局长摇头:“不太乐观;”忽然,二人同时兴奋、高兴状:“看,那边来了一个民工”民工从教室后头往前走,神气活现,跩得二五八万地:“别看俺今年才23,打工已经整五年;象俺这样的熟练工,在劳务市场上,关注率直追本拉登,回头率不亚于章子怡;只因最近手头紧,俺琢磨着上人才市场来逛逛,没事跳个槽顺带涨涨工资;这不,那些个花钱的主全冲着我来了;回头伸出三指作秘密状:工钱不开出这个数,我抬脚走人;王局长、李老板笑容满面:“应聘啊,在这填个表就成;”民工:“月薪多少呀”李老板:“2000”民工抬脚欲走状李老板拉住:“哎,你别急着走啊,钱再商量,我们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以人为本,关心民工,为了民工的一切,一切为了民工……”王局长拉住:“政府给你们买保险……”三人拉扯中下。
1.4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
1.4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明确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3.知道资源跨区域调配包括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4.明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路径、意义和影响。
5.明确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准备】思考:同学们从上面的图片中可以看出什么?(提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学习内容】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是什么?2.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合作是如何形成的?3.请同学们举例:常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三、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包括哪三个方面?原因是什么?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_______和_________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南水北调:3.南水北调规划了__ _、_ ___、_____三条调水工程,把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_________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4.认真读课本上图1-21,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上图中标出:黄河、长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汉江、丹江口水库等地理事物。
(2)简述三条线路的起点、终点和中途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和直辖市。
(3)南水北调东、西两线中,工程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东线方案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什么?西气东输:5.读图1-22回答以下问题。
(1)西气东输工程的主体工程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3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之小船创作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区域发展的龙头②受辐射城市③国际产业转移④劳动力价格差异⑤政策支持程度⑥中线⑦不利影响[学思心得] 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积累资金提高技术重工业――――――→加强基础工业提高科技水平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2.转移方向(1)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3)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4)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3.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4.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5.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①为资金②为技术③为劳动力④为原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图中两区域间产业转移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C(2)B[第(1)题,图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图,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原料,故C项正确。
必修3《1.4 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教师用)
东里中学2019-2020学年度课堂教学导学案
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市场、产业基础 B.原料、劳动力 C.交通位置、技术
我国服装产业()
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
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
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
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
下图为上海市与浙江省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
读图完成。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1.4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所以第一课时就围绕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当然重点我选取其中之一进行重点分析,力求让学生形成一种模式,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基本思路,在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让学生形成一种答题的模版。
材料基本上也以书本上的阅读为主,答案都以开放式为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会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所需知识2、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达到一种生动起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树立事物都具有两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常规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怎么样使得各区域都能协调的健康的发展呢?今天一起学习下-----区域经济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师再讲解P24阅读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比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的东西部的联系。
学生阅读回答: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东西部除了在经济中的合作之外还表现有资源的调配和产业转移(放映幻灯片)学生阅读幻灯片了解我国资源分布情况,从而引出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1、分析调配的原因2、主要工程3、调配的意义。
让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形成基本分析思路(看幻灯片)。
然后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放映幻灯片)学生读图,回答南水北调的线路等几个问题,教师以图来分析3条线路。
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认识中国区域经济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掌握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模式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模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1.区域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
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观看教学视频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模式和作用以及中国区域经济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讨论和小组研究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认真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 课堂演讲和总结
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课堂演讲,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
区域经济联系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本课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讨论和小组研究和课堂演讲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由于本课程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压力和认知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2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案2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举例说明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综合思维)2。
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理解区域的整体性。
(综合思维)3。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
(区域认知)4.结合区域要素的流动实例,掌握区域间的关联性及影响。
(人地协调观)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1)分类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②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2)表现: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2.区域整体性表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主要表现错误!(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特别提醒]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
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环境特征的整体变化.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错误!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3.区域关联的影响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4.区域的发展要求5.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看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1)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耕地条件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3)农业生产特点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4)工业生产特点-—两区域受区域关联性影响明显②松嫩平原—错误!→错误!(5)两区域的发展变化①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②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西电东送2.南水北调调水原因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华北地区缺水严重(降水不多,地表径流少;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浪费严重)线路优缺点对比东线优点:可利用现有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工期短;可调水量大缺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运营费用高;水质条件较差中线优点: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水源地水质好缺点:需挖输水渠道,工程量较大西线优点:线路长度最短缺点: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最大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的比较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北通往华北四大干线: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据此回答1~2题。
“区域发展与合作”教案
“区域发展与合作”教案
“区域发展与合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模式和策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
1.区域发展的概念与模式。
2.区域合作的意义与策略。
3.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
1.导入:介绍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发展与合作的
重要性。
2.学习新知识:讲解区域发展的概念、模式,以及区域合作的意义、策略。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
验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本地区的区域发展与合作现状及未来趋
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区域发展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概念和策
略的掌握情况。
3.案例分析能力: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估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反馈: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
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3.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4.反思教学评估是否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
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教案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解析】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它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极大地加强了三地的联系。
读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完成1~2题。
1.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东南沿海位置优越②气候适宜
③海陆交通便利④改革开放前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3
《1.4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例)和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等三个方面,揭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分析(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要求学生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三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
第三种情况,是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知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查找资料认识当前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通过读图1- 21分析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读图讨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线路及意义。
3.联系当地的实际例子,讨论转移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负面影响)1.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2.增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3.通过对产业转移案例的评价,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1.4区域发展联系(一)
西线 从长江上游 通天河、支 流 雅砻江 、大渡河上游 引水入黄河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 河的分水岭 的 巴颜喀拉山 输水隧洞
较小 最好
地形、地 势对调水 线路的影 响
现有可利 用的配套 设施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 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 相应河床80~450m。调水工 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 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 喀拉山,地形复杂,工程量 大。
(一)南水北调
1、阅读课本P26,尝试填写下列空格:
东中西
长江、黄河
南水北调规划了- - -三条水线路,把- -淮河-、海-河四大流域连接
起来,形成-
四横三纵
---
的总体局面
调水源地
东线
长江下游江苏、 扬州附近。
线路走向
(解决华 北缺水的 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大
差,对环保 的要求较高
地形、地势 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北送(耗用
对调水线路 大量电能,运营成本高),黄河
的影响
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利用 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 的配套设施 用,建设成本低。
调水 源地
线路 走向
主要 解决 华北
中线
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 丹江口水库 引水
可调 水量
源地 水质
较大 较好
地形、地 势对调水 线路的影 响
现有可利 用的配套 设施
地形较复杂,工程量较大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 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 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
了全面的治污规划。
学习目标二:
1、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的基本概况; 2、分析南水北调的影响。
区域发展地理常识教案初中
教案名称:初中区域发展地理常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探讨区域发展的差异和原因。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地理环境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关心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区域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 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第二课时: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概况。
2. 典型地区的区域发展案例分析。
3. 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几个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区域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部分,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区域发展?(2)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 学生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 讲解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四、实例分析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5页,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概况”部分,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发展特点是什么?(2)各个地理区域的发展优势有哪些?2. 学生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策略,以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概况,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案例。
2. 讲解典型地区的区域发展案例分析。
三、小组讨论1.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6页的“典型地区的区域发展案例分析”部分,讨论以下问题:(1)这些地区的区域发展特点是什么?(2)它们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有哪些?(3)从这些地区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联系》教案(湘教版必修3)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3、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两个显著例子------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6、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7、了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等。
8、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2、资源跨区域调配。
3、“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4、产业结构的转移。
三、学习难点1、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西气东输过程的深远影响。
3、我国的产业转移。
四、教育用具导学案、课外材料五、课时安排四课时六、教学时间七、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区域经济合作概念: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背景:战略的实施。
2、举措:(1)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西部地区增多。
(3)联系密切。
东、西部实现相互发展,实现3、意思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二、资源跨区域调配背景: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供需不平衡。
意义: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2、不利影响:东线:中线:西线:3、应对措施:【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
据此回答2~3题。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B.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黄河流域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D.输水线路跨越五大水系3、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读图“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回答:(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河、河、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与板书设计(自主补充)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背景:举措:意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背景和意义调水原因1、南水北调调水路线调水意义东线调水对生态的影响中线西线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2、西气东输1、线路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千米。
还包括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途径: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一次跨越,将的天然气最终送到上海市。
3、西电东送北线:至线路中线:至至【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1、西气东输的意义对东部:对西部: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那些并举例说明【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
回答(1)~(3)题(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东部市场需求最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2、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 )①南水北凋工程②三北防护林工程③西电东送工程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⑤西气东输工程⑥断煤外运工程A.①②③①B.①②③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3、“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 )A.水资源紧张问题B.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适应问题C.资源严重浪费问题D.木材短缺问题4、“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初步解决西部水资源缺乏问题④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⑤今后我国不再使用煤炭作能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5、西电东送可以缓解我国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南东送使东部工业区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读图,我国“西电东送路线示意”,完成6~8题。
6、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生产成本降低7、⑤处煤炭最丰富的省份和水能最丰富的河段分别是()A.滇、南盘江B.黔、红水河C.黔、北盘江D.滇、红水河8、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所产生的积极意义的叙述,较合理的是()A.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B.可以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C.有利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D.可以带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发展9、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线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资源状况D、人口密度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三)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三、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作用:(1)对区际与区际的一种替代(2)促进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水平、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地区转移。
3、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如: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2)、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部平衡的产业转移,如: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 、b 、c 三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Ⅰ阶段,该工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 、b 、c 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 、b 、c 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此判断1~4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劳动力B .原料C .市场D .动力2、根据生产布局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1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 .品牌优势B .成本优势C .管理优势D .技术优势3、该公司为我国和a 、b 、c 三王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足因为它们( )①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②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③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④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4、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 、b 、c 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 ①利用廉价劳动力 ②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③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④降低原材料消耗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5、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 ) A. 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B. 发达国家想在全球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C. 赚取更高的经济利润D. 使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6、 “二战”以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B. 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C. 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D. 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高考命题趋势分析】T 公司初期在A 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 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 地,随即又在C 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T 公司将家具厂由A 地迁往B 地,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 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八、板书设计(自主补充)作用因素:我国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类型迁出地:迁入地: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 九、学生课后反思十、教师反思从近几年的高考实践来看,涉及区域经济联系内容的试题较多。
该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是:①有关“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两个主题,常涉及到国土开发整治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件,因而试题所选择的区域,一般是中国地理或世界地理中与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密切相关的区域;有关“产业转移”的主题,命题时往往先确定与该主题密切相关的案例材料,所选区域则服从于试题所选案例的需要。
②试题的综合性强,可以在学科内进行综合,也可以在学科间进行综合。
学科内综合的试题,要求同学们把握好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灵活运用高中阶段所学的地理原理来分析相关的地理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试题可能提供较多的地理数据,要求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③试题主要考查的能力有:把握区域特征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表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等。
P20页的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