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通用3篇)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通用3篇)《生活中的透镜》篇1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
2.教材简析:在先生初步看法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先生经过观察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普遍用途,培育先生学习兴味,为课上进一步深化的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任务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育先生学致运用的迷信看法。
并且在制造模型照相机的进程中,布置小组协作制造,既使小组间构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先生在勾搭协作的气氛中感遭到协作的乐趣,培育和开展了先生的探求肉体和协作才干。
3.教材所处位置和作用:本章主要引见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局部,也是先生掌握光学元件运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布置十分契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布置在第2节,是在先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理性的看法。
这样布置顺序使先生能详细、生动地看法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运用,能惹起先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展开探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先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与技艺(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程与方法(1)阅历制造模型照相机的进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复杂描画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模拟照相机的制造和运用,取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迷信的求知欲,乐于探求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树立将迷信技术运用于实践的看法。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阅历制造模型照相机的进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运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复杂描画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透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也能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对于如何将这一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思维不够严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成像实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制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5.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使用不同颜色和图形,突出关键信息,增强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特别是焦距和焦点概念。
2.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透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实例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焦距和焦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透镜实验,如制作简易放大镜、观察透镜成像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透镜在不同设备中的应用,探讨透镜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前,详细讲解透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检查他们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体验。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5.2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1.教材的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让学生认识了透镜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生活中的透镜的相关知识,本节教材分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实像和虚像四部分来进行,这些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为后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因刚接触物理不久,分析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都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
了解凸透镜成虚实像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重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炼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难点:受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虚像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内容。
【教法学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学会”,又要求学生“会学”的境界,我将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到一起,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本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透镜内容,然后,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凸透镜的图片,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讲授新课)1.照相机学生分组观察手中的照相机,让学生简单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小组之间交流自己使用照相机的心得。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范文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范文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范文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的,能进一步使学生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4)会区分实像和虚像。
3、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检测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慢慢的学会抓住重点与核心知识去看书、学习。
(2)提高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
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和探究方法。
5、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征。
②能够认识和区别实像和虚像。
(2)难点①理解凸透镜三种应用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的主要特征。
②将本节课凸透镜三种应用推广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释一些现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采用三学、三测、三教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讨论法、分析法、实验法、问答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 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
越小,像的距离(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
(2)照相机的特点: ①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大于胶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②拍近处的景物时,应使镜头往前伸,使镜头离胶片远一些;拍 远处的景物时,应使镜头往后缩,使镜头离胶片近一些. ③胶片上的像与物体相比是上下倒立、左右颠倒的. ④像和物体分别在镜头的两侧. ⑤像一定比物体小.
(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2)能否用光屏承接; (3)能否用眼看到; (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和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评价。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 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2)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又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 屏上,只能用眼睛看到. (3)实像总是倒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二、说学情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非常广泛,因此学生对于透镜应该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科学认知。如: 透镜都能当成放大镜用。要纠正学生在经验感知中所形成的错觉,在教 学中就必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自己分 析、归纳得出结论,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八、教学反思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应用于生活。所有的物理规律必须通 过实验现象真实的反映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并能 总结规律。将得到的规律应用到对自然物理现象的解释之中,所 有的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形成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 者。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准 备,因材施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精选教育文档
5.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2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1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牙克石育才中学才静一、教材分析1.本章、节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理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加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难点:(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二.说学生情况初二年级的学生虽然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思想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物(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因此,任课教师需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作仔细观察,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练习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
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法上采取探究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一、引入用摄像机将现场的学生的活动画面投入到大屏幕上。
师:什么仪器将大家搬上了屏幕?生:摄像机教师指出摄像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透镜,生活中有很多透镜,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的透镜的例子。
引出课题二、建构本课知识框架通过学生的回答的生活中的透镜,加上教师补充的用图片呈现生活中的透镜的例子,范围涉及到尽量多的方面,生活、军事、科技、自然等。
师:这些透镜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像,我们根据成像的不同特点选择三典型的代表学习。
我们将共同探究他们成像的特点,分析成像的原理。
(简单介绍加上板书,勾勒出本课的学习的框架结构,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填补,完善板书)板书呈现: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新知识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从内容上看三者是并列关系,内容上都包括成像的特点和成像的原理,按照教材呈现的顺序可以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
照相机是学生做熟悉的,教学素材的丰富,学生的学习从照相机进入比较容易。
通过照相机的学习,打开学习思路,形成实验、观察、描述、质疑的方法,那么后面的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学习就顺利了。
(一)照相机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于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可能仅仅局限于像的特点,因此在照相机的教学中,需要迁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框架。
既要探究出像和物的关系,又要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需要教师在此处有学法的指导。
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布置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自然而的形成学习思路方法。
为后续两个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活动如下:活动内容:利用照相机模型观察景物将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直到磨砂玻璃上出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比较像和物有什么不同?此时像距和物距有什么关系?(有明确的操作指示和观察的内容,学生能写出来,回答语言不会偏离太多)将凸透镜从对着远景改到对着近景(窗台上花盆,明天弄两盆摆上),纸筒不动,观察磨砂玻璃有什么现象?如果想在磨砂玻璃上看到近景清晰的像向哪个方向调节纸筒?多做几次实验,总结照相机成像时有什么特点?(像和物比较,相距和物距比较,学生能否从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出去出来?不知道的话需要提示迁移平面镜)设计说明:1、2是有指向的实验操作培养有目的的观察,且1和2是有梯度的。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一、课程背景《生活中的透镜》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学生初次接触光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常见的透镜种类、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内容既涵盖了光学的基础知识,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理解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透镜的焦距计算公式;•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能够分析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应用透镜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实验验证;3.透镜的焦距计算公式;4.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透镜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使用透镜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基本结构和特点。
重点强调透镜的两个焦点和焦点与透镜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实验,通过放置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光线下的实际成像,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并验证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步骤四:讲解焦距的计算公式(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步骤五:应用拓展(15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
步骤六:归纳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透镜的基本知识点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讲述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提供基本概念和原理;•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呈现透镜成像的规律;•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生活中的透镜》是本章的第二节,是学生在第一节《透镜》中认识了透镜对光的作用后安排的一节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为第三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此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初步认识实像与虚像。
(2)过程和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2)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二、说教法本节课引入新课采用了情景激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授内容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和比较法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
以制作模型照相机活动开始新课,并以模型照相机串接整节内容,制作模型照相机,使用模型照相机和观察模型照相机成像情况,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篇一: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说课设计盛山初中王林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是初二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对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成像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第二节用可惜探究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铺垫。
本节主要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和成像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验物理只是产生的过程,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了解透镜的应用和成像情况。
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是协商获得图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实像、虚像的有关知识。
二、说学生状况初二年级的学生虽然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思想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物(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因此,任课教师需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作仔细观察,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的趣味性,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与实际的意识。
四、说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本节内容主要是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实物观察,进行探究,形成凸透镜能成不同像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渗透一些小实验,进一步拓展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基本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内容,确定采用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结论等过程,能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情况。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五章_第2节_生活中的透镜_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王进仙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的了解,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定义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区分实像和虚像2、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问答法、实验法教具准备:照相机、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先让学生看书,了解本节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让学生起来说说主要讲了哪几部分。
新课学习由于在讲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时,涉及到实像和虚像的知识点,所以我将此部分内容放在第一部分。
一、实像和虚像在讲解实像和虚像是时,通过让学生先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再配合例举小孔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课本P96图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学生对实像和虚像有一定只是基础后,进入第二部分照相机的学习二、照相机首先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照相机的小知识,介绍照相机的款式和结构、原理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照相机成像的虚实、正倒、大小等,自己总结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再对学生进行个提问。
接着看图思考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观看自制模型相机视,接着做巩固练习和总结。
接着进入第三部分投影仪的学习首先也是观看投影仪外形图和结构、原理图,对成像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再进一步进行巩固练习和总结接着进入第四部分放大镜的学习: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并归纳总结,最后再加以巩固练习。
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透镜》说课稿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板书:&3.2生活中的透镜二,展示目标:(投影)三,课堂导学:一导学“照相机”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一、引入
用摄像机将现场的学生的活动画面投入到大屏幕上。
师:什么仪器将大家搬上了屏幕?
生:摄像机
教师指出摄像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透镜,生活中有很多透镜,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的透镜的例子。
引出课题
二、建构本课知识框架
通过学生的回答的生活中的透镜,加上教师补充的用图片呈现生活中的透镜的例子,范围涉及到尽量多的方面,生活、军事、科技、自然等。
师:这些透镜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像,我们根据成像的不同特点选择三典型的代表学习。
我们将共同探究他们成像的特点,分析成像的原理。
(简单介绍加上板书,勾勒出本课的学习的框架结构,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填补,完善板书)
板书呈现:
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三、新知识学习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从内容上看三者是并列关系,内容上都包括成像的特点和成像的原理,按照教材呈现的顺序可以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
照相机是学生做熟悉的,教学素材的丰富,学生的学习从照相机进入比较容易。
通过照相机的学习,打开学习思路,形成实验、观察、描述、质疑的方法,那么后面的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学习就顺利了。
(一)照相机
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于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可能仅仅局限于像的特点,因此在照相机的教学中,需要迁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框架。
既要探究出像和物的关系,又要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需要教师在此处有学法的指导。
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布置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自然而的形成学习思路方法。
为后续两个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活动如下:
活动内容:利用照相机模型观察景物
将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直到磨砂玻璃上出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比较像和物有什么不同?此时像距和物距有什么关系?(有明确的操作指示和观察的内容,学生能写出来,回答语言不会偏
离太多)将凸透镜从对着远景改到对着近景(窗台上花盆,明天弄两盆摆上),纸筒不动,观察磨砂玻璃有什么现象?如果想在磨砂玻璃上看到近景清晰的像向哪个方向调节纸筒?多做几次实验,总结照相机成像时有什么特点?(像和物比较,相距和物距比较,学生能否从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出去出来?不知道的话需要提示迁移平面镜)设计说明:
1、2是有指向的实验操作培养有目的的观察,且1和2是有梯度的。
1是为了完成教学规定的知识内容像的特点相机和物距的关系,在具体的实物上熟悉像距和物距,明确其确切含义。
明白像的特点是和物体的比较的结果。
2是扩展实验操作,重点突出在过程。
这一步的操作不需要得出往哪儿移的结果,教学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物距变化,光屏不移动想就不清晰,知道像距的确定是由清晰的像的位置而确定的,体验物距变化时,像和像距都会变化。
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操作,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具体的`实物说出实验中是怎样调节的即可。
3、是总结概括训练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
形成教学内容结论,板书。
教学操作说明:
分段完成。
防止活动时间太长学生的目的性不强,贻误教师教学指导的时机。
先完成1大约用2-3分钟,将本课主要内容完成。
明确像、物、像距、物距,通过描述像和物不同这个实验事实,回归结论得出的过程是依据实验事实。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指导。
在完成2、3,大约是2-3分钟。
此活动环节设计学生小组研究汇报展示,将尽量多的小组到台前展示,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二)投影仪
投影仪的教学采用教师和学生共演示的形式。
用实物投影仪,将幻灯片投影到天花板上,观察像,容易得出像的特点和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清晰的指导倒立的含义,指的是像与物比较方向颠倒,演示的时候通过纵向的横向的颠倒让学生体会加深对倒立的理解。
改变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位置、调节透镜等操作,体会投影仪中透镜成像与物距有关。
(三)放大镜
仿照照相机教学环节,再次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教学重点突出虚像,这是与前面两种成像不同的地方,是新的教学点。
(四)实像和虚像
前面对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实验获得
的,为什会成像?成像的原理是什么?这就上升到理性思考,学生的学习的程序体现出来了。
通过光路图显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原理,完善知识结构。
在通过成像原理光路图,自然的得出实像和虚像的成因。
对于三种典型的成像像与物居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也就自然的生成了。
四、学习小结
板书完善知识框架,在画出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图。
总结知识、方法。
五、作业
本课的知识点的学习,只要学生经历了上面学习的过程,对于三种典型的成像的特点恐怕想忘都很困难,所以布置实践操作的,巩固学生实验观察,持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