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大血管及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概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
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以恶性居多,约占70%。
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
由于肿瘤部位深在,又有一定的扩展余地,发病初期无症状,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肿瘤的增大、压迫或侵及周围脏器及组织时才出现症状,给彻底治疗增添了难度。
分类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恶性肿瘤约占60-80%(据国外报道约占80%,国内为56%),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
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病因病因不清。
病理改变腹膜后间隙的范围颇广,它上达横膈,下至盆膈。
肿瘤可来源于其中的脂肪、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胚胎残留组织,2/3为恶性肿瘤。
因此,肿瘤的病理分类甚多。
1.良性肿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囊性畸胎瘤以及化学感受器瘤。
2.恶性肿瘤淋巴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及恶性畸胎瘤等。
原发性腹膜后常见肿瘤的病理分类组织来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一间叶组织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横纹肌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淋巴管瘤间叶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内瘤血管内皮肉瘤血管外皮肉瘤淋巴管肉瘤间叶肉瘤二淋巴组织假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三神经组织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恶性神经鞘瘤神经纤维肉瘤成神经细胞瘤、节细胞成神经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四尿生殖原性中肾瘤恶性苗勒氏混合性瘤五生殖细胞源性良性囊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六组织来源不明囊肿、腺瘤未分化癌、异位组织癌、未分化内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类症状除少数腹膜后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能分泌化学介质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早期发现外,绝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初起时无症状。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治疗腹膜后肿瘤有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
腹膜后间隙是腹部脏器淋巴回流的重要通道,故转移性肿瘤不少见。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非器官性肿瘤,约占全身所有肿瘤的0.07%~0.20%,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5%。
发病率约为2.3/10万。
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其好发年龄为40~59岁,15%的患者年龄在10岁以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通常指发生于膈平面至骨盆人口处的非器官性肿瘤。
从广义的角度看,肠系膜两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与腹膜后及骶前间隙相互沟通,发生在这三个区域的肿瘤,其组织来源和临床表现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故一并叙述。
(一)手术洽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目前手术切除率在50%左右。
术前充分完善的准备工作是肿瘤得以完整切除的基础。
B超、CT应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同时行MRI及DSA检查。
认真分辨肿瘤与周围脏器及血管的关系,对可能行联合切除器官或血管者应于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肠道准备、预先输尿管插管及重建血管材料的准备。
由于再次手术出血量常较大,充足的血源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1.术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腹膜后肿瘤体积常很大,位置深在,血供丰富,且常与邻近脏器及大血管紧密相连。
必须选定合适的切口与手术入路,显露良好,直视下操作,才能保护脏器及大血管。
1)大多选用正中纵形大切口,必要时可向周围延长。
可作胸腹联合切口,也可选用旁正中切口。
2)剖腰切口:适用于肾周边及可能合并肾切除的腹膜后肿瘤,常取第11肋切口。
3)经骶部切口:盆腔腹膜后肿瘤位于骶椎低位水平,肿瘤直径小于8cm,特别是良性肿瘤,选择经骶尾部入路较为方便。
(2)分离肿瘤时应掌握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分离远离重要脏器、大血管一侧,沿包膜间隙直视下分离,再分离肿瘤基底部和靠近重要脏器、大血管一侧。
如果发现肿瘤与大血管粘连,可先将该血管的上下端阻断,切开血管鞘膜后再分离、切除肿瘤。
腹膜后肿瘤诊疗和鉴别诊疗
定位——腹膜后器官旋转移位
肾脏顺、逆时针
横纹肌肉瘤
脂肪瘤
定位——腹膜后主要血管和分支旳移位、包埋
淋巴瘤: 腹主动脉前移,主动脉与脊柱间隙增大
肝后下腔静脉、肾静脉、腹主动脉、SMV及SMA等前移
定位——腰大肌情况模糊
腰大肌情况模糊,周围脂肪、受侵犯
定位——排除器官起源
鸟嘴征
鸟嘴征(+) 肿瘤起源于器官
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
肿瘤巨大,边界清楚, CT和MR体现根据组织学亚型旳不同而变化 密度不均匀,内含软组织密度影,不规则条纹状影及脂肪密度影,脂肪密度(-20~-40Hu)较正常脂肪密度(-80~-120Hu)高 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可明显强化 分化差者影像学体现为质地不均旳、非脂肪性旳软组织肿块,不轻易与其他肉瘤鉴别 少数病变内钙化
平滑肌肉瘤: 见大片坏死
男性,64岁,腹膜后 平滑肌肉瘤
CT扫描示:左侧腹膜后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中央坏死明显,可见壁结节,增强实性成份中度强化,病灶边沿清。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
为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旳恶性肿瘤,其成份多样,主要是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 根据MFH组织成份不同,可分为多形性型、粘液样型、巨细胞型和炎症型4个亚型
畸胎瘤
肿瘤大小差别较大,边沿清楚,有完整包膜。 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脂肪压抑成像对诊疗有帮助。 CT可见液性、脂肪性、软组织、牙齿骨化或钙化影。有时可见脂液平 周围境界不清或病灶内见气体影提醒合并感染可能 良性畸胎瘤与腹膜后其他肿瘤轻易鉴别。但恶性畸胎瘤须与其他间叶组织肿瘤鉴别。
鸟嘴征(-) 肿瘤不起源于器官
腹膜后肿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如何预防腹膜后肿瘤? 定期体检
关注身体变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如何预防腹膜后肿瘤? 增加知识
了解腹膜后肿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症状。
知晓相关知识能帮助更好地管理健康。
谢谢观看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重叠,需及时就医。
何时就医?
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组织活检是常用的 诊断手段。
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
何时就医?
定期体检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潜在问 题。
体检可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
如何治疗腹膜后肿瘤?
如何治疗腹膜后肿瘤? 手术治疗
对于可切除的肿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家族史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谁会得腹膜后肿瘤? 性别差异
腹膜后肿瘤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某些类型的肿瘤,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谁会得腹膜后肿瘤? 生活方式的影响
吸烟、肥胖和不良饮食习惯可能提高发病风 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表现
腹痛、腹胀、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等。
什么是腹膜后肿瘤? 常见类型
腹膜后肿瘤包括淋巴瘤、神经鞘瘤、脂肪瘤等。
其中,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腹膜后肿瘤。
什么是腹膜后肿瘤?
发病机制
腹膜后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有关 。
某些慢性疾病或感染可能增加腹膜后肿瘤的风险 。
谁会得腹膜后肿瘤?
谁会得腹膜后肿瘤? 高风险人群
年龄较大的人群、已有癌症病史者以及免疫 功能低下者。
手术类型依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而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容易复发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容易复发吗?许多人在感觉肚子疼痛之后,前往医院就医,结果发现自己换上了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生活现实中被腹膜后肿瘤困扰缠身的人却不在少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一旦发病,性质一般都为恶性,因此患上腹膜后肿瘤的患者一定要尽早就医治疗,防止病情再一次恶化。
这种疾病的痊愈率较其他疾病来说会比较低,与患者的治疗心态以及身体状况有关,如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且治疗效果良好,则可以延长五年左右的寿命,否则生命难以维持三年。
什么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潜在于腔隙内的肿瘤,但发生部位不会包括腹膜后的脏器,比如肝脏、十二指肠、胰脏、脾脏、肾脏、输尿管等,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也不包括从别的组织或者器官转移发展而来的肿瘤。
为了区别于上述所描述的脏器肿瘤以及转移性肿瘤,将此类肿瘤用学术名“原发性”区别开来。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发于身体软组织,即身体中除开皮与骨的组织。
软组织肿瘤是一群极为多样化的肿瘤,软组织肿瘤的分类要以组织学理论为基础。
比如脂肪瘤与脂肪肉瘤,是与正常脂肪组织相似程度不同的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的软组织肿瘤一般分为良心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形式:良性肿瘤是正常组织,一般衍生发展能力有限,一般不会有侵犯其他组织的危险,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也可以帮助肿瘤治愈,并降低局部的复发概率;而恶性肿瘤或者肉瘤,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见的性质,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并且伴有浸润、破坏生长、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等有害的能力,因此,恶性肿瘤必须用有效的治疗方式将其全部切除,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其中,肉瘤一次并没有表现转移速度和转移能力,一些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的肉瘤是容易转移的,但有一些肉瘤的转移率就比较低,还是需要根据组织学的专业理论来进行判断。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一般情况下,由于腹膜后肿瘤的潜藏位置较深,因此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并不会发生明显的症状体征。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文章目录*一、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二、腹膜后肿瘤的检查方法*三、腹膜后肿瘤的预防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1、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1.1、腹膜后肿瘤都应行剖腹探术,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如与重要组织粘连,不能完整切除时,可作包膜内切除术。
对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第三代头孢抗菌素),加强支持治疗(包括特需药物)以促进术后恢复。
1.2、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时,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1.3、对症进行治疗。
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常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始被发现,当肿瘤包绕重要血管、神经时,处理非常棘手。
因此,术前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如肠道准备、血管吻合材料和器械的准备等。
术中首先要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必要时行冰冻切片检查。
其次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肿瘤能切除者应争取整块切除,忌作分块切除和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2、腹膜后肿瘤是怎么引起的腹膜后肿瘤可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组织、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化学感受器、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等,不包括肾、肾上腺、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等器官。
不包括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肿瘤及腹膜后转移肿瘤。
70%~80%为恶性肿瘤,其中以淋巴瘤、脂肪肉瘤及纤维肉瘤较多见。
良性肿瘤如脂肪瘤、平滑肌瘤及纤维瘤切除后也易复发及恶变。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儿童病例则以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畸胎瘤以及胚胎性肉瘤多见,未分化及不能定型者也不少见。
腹膜后肿瘤最多见的是良性肿块为淋巴结炎性病变、脓肿或血肿。
3、腹膜后肿瘤引发的并发症3.1、贫血肿瘤出血或儿童的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可致贫血症。
3.2、低钾血症肿瘤体积较大,推挤或压迫胃肠道时,患者可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致钾大量丢失和补充不足,使血钾降低,血清电解质紊乱。
3.3、急性腹膜炎肿瘤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腹膜后肿瘤
.
10
下面按照部位列出常见的肿瘤 左肾前间隙
胰尾肿瘤 脂肪肉瘤(好发部位:肾周脂肪囊;第一常见)
右肾前间隙 胰头肿瘤 肝肿瘤
肾周 平滑肌肉瘤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肝外肿瘤肾脏侵犯 肾脏肿瘤侵犯肝脏
.
11
肾后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纤维肉瘤 畸胎瘤 恶性淋巴瘤(平均50余岁,少见)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又称 Castleman病(罕见) 腹膜后横纹肌肉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神经母细胞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囊状淋巴管瘤(罕见,多在2岁内,男患多)
良性肿瘤:边缘较光整,形态较规则,一般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强化 较均匀。一般没有恶性肿瘤大、发展快!
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侵犯,骨骼破坏等, 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坏死液化囊变等。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通常肿瘤 较大。 诊断主要考虑肿瘤来自哪个组织基本就可以了:如脂肪源性的、肌源 性的、神经源性的等等。
.
24
Castleman病CT检查示实性均质增强团块,可有钙化。
中央性分支状钙化和病灶显著均匀强化是局限性 Castleman 病定性诊断的重要特征。
CT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形态:呈孤立的圆柱形巨大肿物。 边缘:不规则,呈小分叶状。 密度:多为均匀密度,坏死、液化和出血较少。 病灶增强特征:多为显著均匀强化,动态CT扫描显示病变增
强呈由周边向中央渐进性方式,少数病例表现为中央区无 坏死的周边环状强化特征。多数局限性肿块表现为动脉期 强化,门脉期和平衡期持续强化。 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少数病例可见多个分支状和点状钙化, 呈簇状分布于病灶中央区。
.
25
•Castleman 病。在本病例中,病灶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显著均 匀强化, 动态CT扫描显示病变由周边向中央渐进性强化,无明确钙 化,对周围组织压迫移位明显,肝脾肿大,符合Castleman病影像学 表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如何诊断鉴别,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常规、腹部平片、腹部CT、腹部透视、腹部MRI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血管造影*一、检查1.血常规(1)血红蛋白:恶性瘤中心坏死、出血,或儿童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时,可伴有血红蛋白降低。
(2)白细胞计数:腹膜后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量的升高。
2.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前应尽可能用其他方法作出诊断,如有必要,可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3.免疫组化标记(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表达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HMB45)。
(2)神经鞘膜瘤S-100阳性表达;副神经节瘤 chromograninA、S-100蛋白、beta-endorphin molecule阳性表达;脊索瘤细胞cytokeratin阳性表达,肿瘤vimentin及S-100蛋白阳性表达。
(3)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desmin、muscle actin阳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形态与神经鞘瘤相似,也需免疫组化标记方可确诊。
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1)腹部透视:可见膈肌被肿瘤推动上移,活动度降低,或能看到胸腔积液或肺转移阴影。
在脊索瘤、盆腔恶性畸胎瘤、脑脊髓膜瘤或神经原发性肿瘤可看到肿瘤邻近的骨质侵蚀、破坏或变形。
(2)腹部平片:多数腹膜后肿瘤腹部正、侧位X线片检查可见腹内有软组织块致密影或脂肪瘤和脂肪肉瘤的透明度较高影。
有些皮样囊肿阴影密度不同。
如发现有成熟的骨质、牙齿或钙化等影像,则为畸胎瘤的特征。
但一般的钙化斑点可见于多种肿瘤如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瘤、混合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索瘤、平滑肌瘤以及肠腔内物质、慢性炎症包括淋巴结钙化、陈旧性血肿钙化、胰腺病变钙化等等,对诊断无特殊意义,甚至有碍于了解肿瘤的性质。
腹膜后巨大肿瘤
腹膜后巨大肿瘤【一般资料】男性,48岁,工人【主诉】自觉右侧腰腹部不适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不适感,无明显发热及头晕、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痛和尿急症状,在外未行诊疗,7天前到我院门诊就诊行CT检查示“右侧腹膜后巨大肿物”,今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特入我院我科。
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好,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轻度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查体】T:37.1℃,P:19次/分,R:75次/分,BP:140/78/mmhg。
右腹部深按可扪及一质韧肿物,无深压痛,无波动感,无振水音,右肾区轻叩痛,右输尿管行经区无深压痛,膀胱区无压痛及叩浊,正常男性外生殖器,双侧睾丸质地柔软,无触痛,大小正常。
【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及血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示右侧腹膜后一大小约15×6cm肿物,边界不清。
【初步诊断】右侧腹膜后巨大肿瘤【鉴别诊断】1.肾囊肿:患者可有患侧肾脏低密度影,术中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2.肾上腺肿瘤:患者可伴有高血压及低血钾等症状,一般经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诊治经过】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项目,于2018-10-28在全麻下行经腹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血800ml,术中输注红细胞约4个单位,术毕病人生命体征较稳定,送至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
【临床诊断】右侧腹膜后巨大肿瘤【分析总结】患者腹膜后肿瘤诊断明确,应该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同时做好输血及大血管破裂的准备,向患方交代病情及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
腹膜后肿瘤的危害和预防
腹膜后肿瘤的危害和预防文章目录*一、腹膜后肿瘤的危害和预防*二、腹膜后肿瘤的饮食*三、腹膜后肿瘤的病因腹膜后肿瘤的危害和预防1、腹膜后肿瘤的危害和预防是发现晚,手术困难腹膜后肿瘤与其他癌症不一样,因其无侵袭性生长,早期又无临床表现,就诊时多半已生长巨大,因巨大肿瘤与腹腔脏器抢占腹腔空间造成压迫而表现出晚期压迫症状。
因为发现晚,手术困难,且恶性居多,故总体疗效不理想。
虽然如此,但如果了解腹膜后肿瘤的共同生物学特性,我们就不应该轻易放弃对较大的甚至是巨大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即使是对于复发的病例也应该争取再次或多次手术。
尤其是通过B超早期发现更为重要。
2、腹膜后肿瘤的危害和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腹膜后肿瘤多属恶性,发展慢、预后好,但不要乱投医下药,延误病情。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化疗或放疗一般没什么效果。
腹膜后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间隙,部位很深,随着肿瘤的发展,始觉腰腹胀痛或出现脏器组织的推移压迫症状。
因此有腰腹部钝胀痛不适时,应警惕本病,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腹膜后肿瘤的危害和预防是类型繁多,起病隐匿腹膜后肿瘤多为软组织起源,而软组织肿瘤又是一个极为多样化的群体。
所以,腹膜后肿瘤是一类病理类型繁多,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常因累及腹膜后众多的血管、神经或脏器,致手术切除困难,而它对化疗、放射治疗又不敏感,因此是一类“不敢问津或无人问津”的难治性肿瘤。
腹膜后肿瘤的饮食1、饮食适宜:1.1、宜清淡饮食。
1.2、宜少吃多餐。
1.3、宜食用优质蛋白食物。
1.4、宜高维生素饮食。
1.5、宜吃食物:1.5.1、猕猴桃: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强化免疫系统。
每天60-120克,榨汁食用。
1.5.2、菠菜:菠菜具有益气养血、理气散结的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生长。
每天100-200克,煮汤食用。
1.5.3、胡萝卜泥:胡萝卜当中的成分含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
食用时注意不要去皮。
2、饮食禁忌:2.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2、忌霉变、坚硬、粗糙、多纤维、油腻、粘滞不消化食物。
腹膜后肿瘤科普讲座
讨论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效果如何?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可切除的 肿瘤。
手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治疗以防止复发。
讨论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 化疗和放疗的作用是什么?
化疗和放疗通常用于无法手术的病例或术后辅助 治疗。
这些治疗可以帮助缩小肿瘤和延缓疾病进展。
了解腹膜后肿瘤的预后和预防 。
了解腹膜后肿瘤的预后和预防。 腹膜后肿瘤的预后如何?
预后因肿瘤类型和诊断时的阶段而异。
早期发现和治疗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了解腹膜后肿瘤的预后和预防。 如何预防腹膜后肿瘤?
由于病因不明,特定的预防措施有限。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能有助于早期 发现。
了解腹膜后肿瘤的预后和预防。 复发的风险有多大?
腹膜后肿瘤的复发风险取决于手术的彻底性 和肿瘤的类型。
定期随访检查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手段。
总结腹膜后肿瘤的关键点。
总结腹膜后肿瘤的关键点。 为什么了解腹膜后肿瘤很重要 ? 提高对腹膜后肿瘤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
公众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总结腹膜后肿瘤的关键点。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腔和脊柱之间,包含重要的血 管、神经和器官。
了解腹膜后肿瘤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会发生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 变、环境因素等有关。
部分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家族性腺瘤 性息肉病。
了解腹膜后肿瘤的基本概念。 腹膜后肿瘤有多常见?
腹膜后肿瘤相对罕见,占所有肿瘤的1%到2%。
尽管少见,但由于位置隐蔽,常在晚期才被发现 。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症状和诊断 。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症状和诊断。 腹膜后肿瘤有哪些症状?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怎么回事?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病因,复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病因*一、发病原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较易复发,其主要原因是:1.原发肿瘤自身的特点和肿瘤性质:原发肿瘤的自身特点和性质是术后复发的首要原因。
据统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复发的病例中脂肪肉瘤最多见,其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间皮瘤等。
术后肿瘤复发时间在术后1~10年不等,恶性程度高者多在术后2年内复发。
2.首次手术切除不彻底:复发的原因除了原发肿瘤自身的特点和肿瘤性质外,首次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是决定术后复发与否的主要因素。
腹膜后间隙为腹膜壁层与腹横筋膜间的潜在腔隙,两侧为腹横肌、髂腰肌组成的腹侧壁,后方有腰方肌和腹横肌腱。
前方有腹腔重要的空腔脏器和实质性脏器及盆腔脏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髂血管穿行其间;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输尿管、精索、卵巢血管位于其间;神经和淋巴管网交错密布。
该区域发生的肿瘤不易早期发现,诊断明确时肿瘤往往较大,并且包绕或侵犯重要脏器。
在首次手术时,为了避免损伤某些重要脏器,难以整块切除肿瘤组织,残留的肿瘤组织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3.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软组织肿瘤存在非随机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和(或)基因突变和扩增,如大多数脂肪肿瘤,无论其良恶性,都存在不同的染色体异常。
由于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分子遗传学的特点,其复发性与多发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4.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除淋巴肉瘤和生殖源性腹膜后肿瘤外,多数对化疗不敏感。
*二、发病机制:1.临床观察提示,腹膜后肿瘤复发的部位多在原发肿瘤发生的基部,其生长方式与原发肿瘤相似,恶性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更易侵犯多个器官或大血管,肿瘤复发后仍以膨胀性生长为主,肿瘤最大径常在10cm以上,仍有假包膜形成,很少有远处转移;病理类型与原发肿瘤相同;不过肿瘤每次复发后恶性程度逐渐增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复发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介绍腹膜后肿瘤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 提供患者与医生、护士、家人之间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心理支持:为患 者提供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恐惧等情绪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复发机制,降低复发率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方法,降低发病率
பைடு நூலகம்
汇报人:
早期发现:定 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并发 症,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术 后进行康复治 疗,促进身体
恢复
预后评估: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评估 随访时间: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查 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转移、并发症等情况的监测 随访建议: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腹膜后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继发性腹膜后肿瘤:起源于其他部位的肿瘤,通过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腹膜后间隙,如 肺癌、结肠癌等
腹膜后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起源、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等进行分类
遗传因素:家族 遗传、基因突变 等
环境因素:长期 接触化学物质、 辐射等
生活习惯:不良 饮食习惯、缺乏 运动等
疾病因素:其他疾 病引起的并发症, 如炎症、感染等
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
腹膜后间隙一、范围腹膜后间隙为腹膜壁层和腹后壁之间的间隙。
界限:上---后横膈下---腹膜的骨盆反折处前壁--后腹膜侧壁及后壁---腰部肌肉的前筋膜中央---脊柱椎体前缘由前向后分为三个间隙:1、肾前间隙: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升结肠、降结肠、部分十二指肠、胰腺、肝脾动脉)2、肾周间隙: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围成(肾、肾上腺、输尿管、肾血管、肾周脂肪等)3、肾后间隙: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的髂腰筋膜之间(交感干、血管、淋巴结)二、超声检查技术经胰腺长轴显示的肾前间隙经肾门横断的肾周间隙经腹主动脉长轴的肾后间隙三、腹膜后肿瘤:以间叶性肿瘤最常见★腹膜后肿瘤的定位方法:1、越峰征2、悬吊征3、肿瘤使腹膜后脏器或血管移位、变形,肿瘤包绕腹膜后脏器、血管4、肝肾与脾肾分离征(一)囊性肿瘤:淋巴管囊肿、囊性畸胎瘤淋巴管囊肿:圆形、椭圆形单房或多房,可有分隔。
囊性畸胎瘤:圆形或类圆形,包膜完整。
无回声区内细密点状回声漂浮,形成脂液分层征或面团征。
其特异性的表现为:冰山顶征和脂液分层征。
(二)实性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畸胎瘤、脂肪肉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瘤脂肪肉瘤:生长速度快神经纤维瘤:多不规则,一般较大,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内部常有弥漫出血灶或伴有较大,不规则坏死液化区。
继发性:原发于腹腔消化系统、盆腔脏器和睾丸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较多见肾上腺一、解剖位于双肾内上方新生儿肾上腺相对较大,2岁时肾皮质分化完成。
成人长3-5cm,宽2-3cm,厚0.2-0.8cm右肾上腺呈三角形,位于右肾上级的顶端,与下腔静脉右后缘相邻,以肝右叶为声窗左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左肾上级前内侧,以左肾为声窗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3层:被膜、皮质和髓质(由外向内)皮质细胞: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由外向内)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细胞和嗜铬细胞组成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排钾)束状带细胞分泌皮质醇:糖皮质激素(营养物质代谢,cushing综合征: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满月脸)网状带细胞分泌性激素(睾丸酮)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二、正常肾上腺超声图:儿童显示率高于成人儿童肾上腺形态多样(可呈一字形、Y形、V形或三角形),常为低回声成人肾上腺多呈楔形或带状,回声较强三、肾上腺疾病(一)肾上腺皮质腺瘤病理:90%单侧生长,直径多在2~3cm,瘤体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低回声结节,边界清,腺癌少,体积大,可分叶,生长迅速临床: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超声表现: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体积小,2~3cm,内部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均匀。
腹膜后肿瘤护理常规
腹膜后肿瘤护理常规一.定义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PRT) 主要来至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神经、淋巴组织等,腹膜后肿瘤有良性和恶心两大类。
恶性肿瘤占 60%-80%,常见的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良性的肿瘤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
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者常为恶性。
二.症状、体征(一)症状:压迫症状;疼痛: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恶病质。
(二)体征:最常见体征为股部肿块,可触及盆腔及腹部肿块。
恶性肿瘤可出现压痛、腹肌紧张、腹水、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下肢皮肤知觉减退等。
三.护理问题(一) 急性疼痛与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及手术创伤有关。
(二)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有关。
(三) 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四)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1.按肝胆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休息与活动:休息避免外力撞击腹部,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3.饮食护理: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营养均衡,保持排便通畅。
4.疼痛护理:正确疼痛评估,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5.肺部管理:预防感冒、戒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必要时予雾化吸入。
6.心理护理:护士应理解、同情病人,通过沟通了解其真实感受。
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使病人能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7.观察患者有无腹部疼痛等不适。
8.术前准备:皮肤及肠道准备、药物试验,术中用药等。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
2.体位与活动:术后麻醉清醒后可取半卧位,以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有利于引流;术后 1 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逐渐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饮食护理:术后早期禁食,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蠕动恢复后,遵医嘱进食。
常见原发腹膜后肿瘤
PARAGANGLIOMA
PHEOCHROMACYTOMA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内的副神经节瘤称为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acytoma)
10%肾上腺外 10%多发、散在不连续 10~15%恶性
副神经节
主要位于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
1、副交感(3、5、9、10颅神经)非嗜 铬性化学感受器功能,集中于头、颈、 纵隔。
EPIDERMOID
腹膜后表皮样囊肿 Epidermoid
胰后胃囊肿
GASTRIC CYST OF RETROPANCREASE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发育异常,非真性肿瘤 淋巴管异常扩张 单房或多房肿物 CT:均匀一致液体密度,上下径长,跨
越上、中、下腹
肾上腺外功能性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或异位) 最好称为副神经节瘤
化学感受器瘤
CHMODECTOMA
NEUROFIBROMA
畸胎瘤Teratoma
F/M~3:1 成熟性畸胎瘤:钙化、骨化、牙、脂肪 囊性畸胎瘤或皮样囊肿:液平面
TERATOMA
2、交感,嗜铬性,集中于腹膜后
副神经节瘤好发部位
肠系膜下动脉~腹主动脉分叉 肾门 肾上腺外 内分泌异常:儿茶酚胺升高 症状:头痛、血压升高、多汗、心悸
副神经节瘤诊断
儿茶酚胺升高 家族史 主动脉旁 MIBG(+) 长T2 CT增强显著,密度均匀
I-MIBG 间位碘代苄胍
儿茶酚胺(主要是肾上腺素) 香草杏仁酸
3、青年人,脊柱旁,压 迫性骨改变
4、高血压,香草杏仁酸 水平升高,脊柱旁, 长T2
胚胎残余Embryonic remnan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周间隙:内含肾上腺、肾脏输尿管、 肾脏血管及肾周脂肪;
后肾旁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
腹膜后间隙异常影像学表现
所在间隙病变(肿瘤)推移邻近结构; 炎症、外伤—水肿、蜂窝织炎、液化、
坏死、出血、血肿; 积气—消化道穿孔或感染; 大血管改变:
40-60岁男性,大多无症状,可有腰、背 痛和体重下降,尿路梗阻、排便障碍、 下肢水肿或血栓形成。
腹膜后纤维化影像学表现
IVP可显示输出输尿管狭窄、积水,钡灌可发 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狭窄;
CT/MRI:多无特异性;局限在中线及脊柱旁, 多于肾水平下;病变呈片状、板状或边界清楚 软组织密度肿块;包绕下腔静脉、输尿管和下 腔静脉,致其显示不清;增强强化程度与其活 动性有关;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可有受压,但 无移位。输尿管狭窄及梗阻积水。
分其良、恶性,与反应性增生、肉芽肿性病变、 淋巴瘤难鉴别。无法确定正常淋巴结有无转移。
转移瘤
左股骨纤维肉瘤术后转移
腹膜后大血管
1,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
2,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
临床与病理:
结,也可发生双侧淋巴结转移。
腹膜后转移瘤CT/MRI表现
常见的两种表现:实质性肿块或淋巴结增大; 淋巴结增大呈一或多个卵圆形结节,可融合呈
分叶状,推移、包绕血管; 部分淋巴结可发生坏死致其密度/信号不均匀; 增强显示轻度乃至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一般淋巴结增大直径大于1.5cm,目前尚难区
合型,侵袭性生长,不均匀密度/信号并含脂 肪密度/信号; 平滑肌肉瘤以发生坏死、囊变; 神经母细胞瘤常有斑点状钙化灶,多见于婴幼 儿或儿童。 不均匀强化及转移征象。
多形性脂肪肉瘤
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块较大、肿块浸润周围结构、包绕大 血管或/和发现转移;
分化较好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可提示 诊断;
神经母细胞瘤结合临床常能诊断; 肿瘤较小无明确转移和浸润表现时难与
良性肿瘤鉴别。
(二)腹膜后良性肿瘤CT/MRI表现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 脂肪瘤呈均匀脂肪密度/信号; 畸胎瘤呈多种成分囊实性肿块; 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常于脊柱旁,边界清
楚,密度/信号从水样到肌肉,增强实体 部分强化;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位于后腹部,是壁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 的间隙及其内解剖结构的总称,上达膈 下,下至盆腔入口。
分为前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后肾旁间 隙。
内包含重要器官、结构,还有疏松结缔 组织、脂肪、血管、神经、淋巴组织。
以CT检查最重要。
腹膜后间隙正常CT/MRI表现
适宜窗宽、窗位,显示肾前后筋膜及侧 锥筋膜;
左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左髂总动脉瘤并血栓、渗漏
危险性
直径小于3.5CM,极少破裂; 直径大于5CM,破裂的危险性超过20%; CTA和三维重建可显示全貌。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内膜和部分中层撕 脱,真、假腔及内膜瓣。
与具有融合表现的淋巴瘤或转移瘤鉴别。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肿瘤
原发和转移瘤。 原发瘤少见,恶性居多,达85%以上;不包括
腹膜后各器官发生的肿瘤。 转移瘤来自腹膜后间隙以外的肿瘤,以腹内脏
器原发肿瘤和睾丸肿瘤常见,多为淋巴转移, 直接侵犯较少。 恶性淋巴瘤为全身性疾病,可首先或单独累及 腹膜后淋巴结,或其后播散至腹膜后淋巴结。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
神经鞘瘤
腹膜后海绵状淋巴管瘤
腹膜后淋巴瘤
多为全身淋巴瘤一部分,可单独发生或 为首先受累部位;
受累淋巴结增大,质地均匀,有时有小 坏死灶。
易发生于中年以上男性,以无痛性、进 行性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可发热、贫 血等。
深部淋巴结及多脏器可受累。
腹膜后淋巴瘤CT/MRI表现
可显示增大淋巴结;病变进展时,增大淋巴结 相互融合呈分叶状团块,内可有小低密度区;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可推其前移, 致其显示不清(主动脉淹没征);
其他部位淋巴结增大及其他脏器(肝脾)受累。 增强时增大淋巴结轻度强化,或见无强化偏心
坏死灶。 MRI可鉴别治疗后肿瘤残余、复发与纤维化。
腹膜后淋巴瘤
腹膜后淋巴瘤
腹膜后转移瘤
多于原发肿瘤; 原发瘤以腹膜后器官、消化系统、盆腔、泌尿
和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常见; 转移途径:淋巴、血行、肠系膜和韧带附着处
直接播散或种植; 卵巢肿瘤转移常先至骶前、髂血管旁淋巴结,
而后至主动脉旁淋巴结; 睾丸肿瘤可直接转移至肾门水平主动脉旁淋巴
腹膜后纤维化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
不常见; 病因不明,70%为特发性,可能与自身
免疫、药物、感染、肿瘤、外伤、出血 及放疗、手术有关。
组织学上由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及胶原 组成,
病理特征是沿腹膜后间隙的后部有纤维 组织增殖,并包绕大血管和输尿管,使 其受压狭窄,产生梗阻。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外伤等。
真性、假性(壁破裂为结缔组织包
绕)
囊状、梭形、混合型
老年男性多见,表现为腹部搏动性
包块,压痛、血管杂音,破裂后休克、
死亡。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现
1,平扫:
腹主动脉某段异常增宽,大于3CM,
常有钙化和血栓。
2,增强:
强化及充盈缺损。
胸主动脉瘤
弓部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一)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
原发以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和恶性畸胎 瘤常见,包括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纤维肉 瘤等,良性有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 纤维瘤等。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CT/MRI表现
可明确肿瘤所处腹膜后间隙解剖部分、范围和 大小;
常较大,引起间隙内脏器移位; 有可能判断肿瘤的病理结构和类型; 脂肪肉瘤以其表现分为实体型、假囊肿型和混